如何評價《北京遇上西雅圖2之不二情書》?
看過北西2之後總體覺得比第一步要強很多,大家覺得這部電影未來走勢如何?愛情片里是不是會有它的一席之地?
一個在不相信愛的世界中,讓人相信愛的故事。
在上學的時候,有一位學哲學的老師問大家一個問題,真正的圓存不存在呢?短暫的討論之後,我們認識到,太陽很圓,月亮也很圓,圓規也畫得很圓,但就算最精密的儀器,放大到極限也總有誤差,所以真正的圓不存在。但老師卻說存在,圓不是可感的,卻是真實的,是衡量現實中圓形圓到什麼程度的唯一標準。在哲學上這種存在叫做「虛靈的真實」。
當代中國出不了好的愛情片的原因,其實是在於大多數人集體潛意識裡面不相信愛情。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張藝謀拍過對女性的不公平,看到關錦鵬拍過的情慾,看到王家衛拍過的失戀和錯過,但卻沒有正面描寫的可信愛情。因為要寫出一個讓當代中國人相信的愛情故事,非常難。很簡單的道理,問一個女人,你是願意在自行車上跟一個嫩嫩的小青年大談理想,還是願意在豪車裡面當闊太太穿名牌呢?並不是她們不願意選擇前者,而是社會的壓力和難處讓她們選擇了後者。所以,歌頌自行車上談理想那種愛情,那種理想化,是不被當代人所待見的。因為在這個社會並不允許,所以不被人相信。
但不相信,就不存在嗎?我們尋尋覓覓,找不到那個人。其實是一個最簡單的期望:一個我愛的人,也愛我,並且彼此把對方看得勝過其他人。為什麼不能滿足呢?真的很難嗎?
是,真的很難。自古以來。
著名的編劇教育家羅伯特麥基曾經感慨,因為愛情太難寫,好萊塢很多片子都選擇了用渴望故事代替愛情故事,用相見難來替代了相處難。把愛情開始的剎那當成片子的結局。比如《西雅圖夜未眠》。
讓人驚訝的,這個片子的故事非常有特點,他非常耐心的給你講了許多似乎不相關的故事,非常用心的把各條支線呈現給你。你看到的是一個殘酷極了的生活,再加上一個文藝、矯情、又有點酸的主線,再加上另一個年老夫妻的愛情。但到最後,你卻發現,這個片子幾乎包含了全部的人生,生老病死,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老太太拿出寫著自己名字的契約,和吳秀波擁抱的那段,應該是許多人的淚點。
很多人覺得感動。但與此同時,也有很多人覺得通信戀愛和相遇太矯情。
我是這麼理解的:這個故事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現實、理想、埋藏在現實中的理想。
現實,是故事的大部分,如同女主,雖然內心受傷,但敢愛敢恨,誰知道下一個是不是真命天子呢?直到遇上渣男,不願意負責任,於是分開;接著遇上大老闆,一切都是交易,以為錢可以搞定一切,於是離開;然後遇上詩人,以為找到靈魂伴侶,卻發現對方也不得不屈服而苟且,於是離開。再加上男主的分分合合,與還有喜歡摩托車的孩子等工作瑣事…
理想部分,就是兩人通信,也是許多人覺得矯情的地方。其實導演在這些段落,故意用了夢境一般的拍攝手法,是暗示,這部分故事並不真實。兩人彼此在通信時候的想像,教授和小蝦,與他們本身不一樣。想像中總是更美好,以如同愛情小說一樣的形象出現。
暗藏在現實部分的理想,則是秦沛和吳彥姝那對老年夫妻,是編劇相信的那種愛情,彼此有很多鬥嘴的地方,過去也有過許多不合與爭吵,但最後都變成了平靜和包容,已經是生命交融在一起,說不出誰是誰,彼此離不開了。如同那句:我們都是單翼的天使,直到彼此發現了對方,擁抱以後才能飛翔。
在片子的結局,主角兩人遇到,是一種編劇的溫柔。在那裡的時候,理想故事轉換成了現實故事,接下來他們就將成為俗世中的理想吧,將來他們就會是老年夫妻那樣。雖然在最後的時候,發現彼此身份都不如同自己想像的,但卻發現那些不重要,內心心底的東西才重要。因為經過漫長的時間,他們都了解了自己,和彼此的缺陷,弱點,與貧乏。然後選擇帶著這樣的缺陷在一起,也選擇帶著對方的缺陷走下去。雖然我相信在現實中,湯唯和吳秀波這兩個人一定會彼此陌路,但我仍然非常喜歡電影最後把理想故事引入現實的浪漫主義處理。
正如同沒有完美的圓,我們在生活中其實找不到,也談不來完美的愛情。但這個完美的愛,是一種虛靈的真實,是圓滿到無以復加程度的境地,可以用來衡量愛是什麼程度的標準,它雖然不在這時空中,但它是真的,我相信。片尾字幕出現的時候,我確實鼓掌了,雖然就我一個人。嗯,如果你在29號的影院內,聽到有人在前排鼓掌,那個人可能是我。
感謝編劇,因為她寫了一個,在不相信愛的世界中,可以讓人相信愛的故事。
木魚的完全主觀評分
娓娓道來,耐心構建,草蛇灰線的編劇 9
直面描寫愛情主題的勇氣 9
相較之下不夠出彩的導演 7
雖然用很大力氣將文學融進故事,
但這個點對於當代中國觀眾還是有些矯情,
中國賣的最好的書可不是文學書而是企業經營與炒股或成功類 7.5
推薦去看
在前陣子好多個爛片連軸的時候,這片是一個非常大的驚喜
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這句話被秦沛說出時,本是劉禹錫的詩句。但在劇中,我確實因為長恨兩字想起了長恨歌。
我想白居易在寫的時候,並不是像許多人說的那樣,為了批判玄宗或是玉環,否則不會有最後的那段。
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雖然彼此確實相愛,但卻天人兩隔,君王尚且不能如願……這樣的刻畫看來,其實古人早已比我們浪漫。
戀人情侶看到了愛情,在外遊子看到了家和故土,失意者看到了奮鬥自立,孤獨者看到了溫暖人性,夫妻看到了默契和信任,學生看到了青春叛逆與卑微,家長看到了教育的辛苦,空巢老人看到了凄涼,功利者看到了市膾…每個人都找到了自己,都看到了想看的東西。這不僅是部愛情片,更不是一部喜劇。
它很沉重。既有眼前的苟且,也有詩和遠方的田野。
很多人抱怨,《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除了主演仍是湯吳二人外,與第一部沒半毛錢關係,有搞噱頭、拉票房之嫌。可其實依我看,兩者精神內核完全一致,均是女性視角下新中產階級趣味的雞湯之作。
當下中國一二線城市的年輕女性無外乎三種,一種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中產女,她們要麼出生於權貴階層,要麼成功釣上了金龜婿,要麼攀上官商巨賈當「小三」;第二種正為中產身份做足準備,她們是企業高管或高級知識分子,她們對另一半要求特高,因此「剩女」幾率極大;第三種佔比最多,她們雖然忙碌于格子間,委身於出租屋,但無時無刻不在做著中產美夢。
隨著所謂的中產階級的壯大,一張新中產人群畫像也已經初步形成。健身、喝咖啡、穿名牌、戴名表、住豪宅、全球旅遊等自不必談,生活品質的大幅提升當然是中產第一要義。可是除此之外,中國新中產階級還有一個更特別同時也頗為不堪的共同點是:他們都在想辦法逃離,逃離他們生於斯長於斯的這片土地。
逃到哪兒?國外,確切的說,美國。
大小官員的財產全都在往國外挪,商人則是將他們的子女送到國外,於是他們的妻子像《北京遇上西雅圖》第一部中的湯唯那樣,拼了命也要趕去美國產下嬰兒。逃往美國,以及其背後的一整套西式生活方式,是新中產階級的美夢。可笑的是,與成天喊著「搶回釣魚島」的底層民眾截然不同的是,這個國家的既得利益者們,反而已經將民族主義完全拋之腦後。
第一部《北京遇上西雅圖》的成功,正是迎合了一二線城市的年輕女性。湯唯飾演的「小三」為了給自己孩子一個美國國籍,孤身一人趕往西雅圖的月子中心待產,於是,影片借著湯唯的視角,呈現了中產階級女性在異國他鄉的心態、交際與愛恨情仇。在美國特有的別墅與開放式廚房的背景中,湯唯這個中國女人的一舉一動,是做著中產階級美夢的一二線女性最愛看的。
不管該片導演是否自覺,總之《不二情書》完全沿襲了第一部的趣味導向。這次的湯唯雖然看似是一名身背賭徒父親的血債並寄人籬下的屌絲女,但她作為澳門賭場公關的身份卻很特別,因為她在賭場可以接觸到各色有錢人,同時由於愛好賭博,錢來得快去得也快,臨時借100萬也不費吹灰之力。
於是,在跟身在洛杉磯的吳秀波頻繁通信的同時,湯唯在賭場先後遇到了以前同學中的數學學霸陸毅、身纏萬貫的大老闆王志文和飽讀群書卻隱瞞已婚身份的那位知性男子。三次相遇中差不多兩次上了床,三段感情(陸毅那段說成男女之情可能有些牽強)最終都因為對方的背叛和虛偽而以失敗告終。還是那句話,影片地點設置成賭場很討巧,因為只要去賭場而且還需要公關陪的,絕非普通遊客,於是以上三個男人,一個高智商,一個夠有錢,一個是中產知識分子,相當於以湯唯這個形象為典型,做了一連串「屌絲女如何攀上高枝變鳳凰」的實驗。
影片末段,湯唯說出了一句感悟:「如果不再試,你又怎麼知道那個人是不是最對的呢。」只不過,這三個男人的人品與格調實在不高,全是臉譜化反面形象,尤其是王志文明顯就是以錢騙色,所以湯唯口中的這句感悟也就實在不怎麼高明了。
與第一部主要以湯唯的視角為主不同,《不二情書》中吳秀波與湯唯的戲份基本上五五開,這直接導致整部片子的支線過多,主題太散,讓本該是影片最高潮的最後兩人的相逢,成為了一個毫無意義但又不得不放的臭屁。影片套用了《查令十字街84號》(沒看過,也沒興趣看)這本據說是經典愛情小說的情節,並加上對文言文、古詩詞等傳統文化的推崇,與第一部一樣灌上了一個回歸初衷、質樸與真愛的價值觀正確的主題,但是在這個蒼白的主題下,卻依然難掩一顆中產階級逃離的心。
從湯唯這邊的視角看,以「靈魂之友」示人的吳秀波,其實仍然是符合中產女幻想的一個典型形象。他14歲就隻身一人來到美國,通過多年的打拚,已經在美國站穩腳跟而且混得相當不賴,自稱洛杉磯排名前十的房地產經紀人,這麼一個人物絕對是中產女願意交往的對象。反過來說,如果與湯唯通信的是來自於內地三四線城市的某位大叔(蓮花鄉池水溝子啥的)的話,湯唯還會喜歡上他嗎,兩人還會在倫敦相遇相知嗎?觀眾還有有興趣看下去嗎?當然不會。
逃離成為多數中產階級的選擇,也是這個國家特別尷尬的一大現實。最近看《鏘鏘三人行》談論常州外國語學院「毒土」事件十分有啟發,竇文濤引用一篇文章說:事實證明,先富起來的少數人,並沒有意願帶領多數人共同致富,國內奶粉里有三聚氰胺,他們不是想辦法去伸張正義,而是轉而進口紐西蘭奶粉;國內教育環境差,他們不是想辦法改變這個體制,而是選擇把孩子送到國外;疫苗事件爆發,他們不發聲,而是去國外就醫……他們從來不致力於讓這個國家變得更好,而是選擇逃離。
回過頭來說,當下但凡賣座的國產愛情片,要麼青春懷舊,要麼中產幻想,而多少能反應點現實的故事大多在電視劇中,比如《北京愛情故事》(當然我沒看過)啥的。或許,在電影院的黑暗中,在忘掉自我的那兩個小時里,年輕的女性觀眾更需要做一場不切實際的幻夢,在別人的光鮮故事中滿足自己的幻想。而回到家打開電視,在乏味枯燥的家庭生活中,在鍋碗瓢盆的叮噹聲響中,大家才能夠回歸現實中的愛情。
------------------------------------------------------
我是
全國反雞湯協會會長
非典型90後
重度社交恐懼症患者
關注「北野武的貓」
音樂、文學、電影、足球辛辣點評
不定期更新中
http://weixin.qq.com/r/dzp_Zh3E9ECLrVkF929l (二維碼自動識別)
寫文章之前,女王要先為導演、編劇薛曉路平個反。
大家都誤會她了。這部電影的致敬對象,根本不是《查令十字街84號》,而是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
否則,她把電影整那麼魔幻要幹什麼?
電影跟北京、西雅圖沒有半毛錢關係。
男女主角常常隔空對話,如果不知道,還以為在看人鬼情未了。
還有那一年多,紐約-倫敦-澳門三地輾轉周折的100多封書信,如果不用魔幻現實主義,根本無法解釋電影里的這些邏輯bug。
不過,這些都不是重點了。
畢竟我們在看愛情故事的時候,也不在乎邏輯了。
韓劇錯漏百出,還不是看得我們春心大動。
可是《北西2》,卻不行。抽調智商,依然不時讓人尷尬癌發作。
所以,這部電影的硬傷,不是邏輯,而是tm根本沒有好好談情說愛。
作為一部愛情片,男女主角的感情主線,不僅支離破碎,而且兩人感情基礎蒼白無力,這才是導演最大的敗筆。
一個是澳門的賭場小太妹,一個是美國的中產階級,出身背景、生活背景、文化程度、階層不同、甚至完全沒有見過面的兩個人,僅僅憑藉1年多的書信來往就愛上對方?
說這是真愛,還不如說是一場漂洋過海來約炮的故事。
對比同樣以書信傳情的兩部電影:《街角的商店》(1940年)《電子情書》(1998年),就會發現《北西2》的牽扯。
《街角的商店》發生在沒有互聯網的時代,書信成為人們唯一交流的工具,這樣的愛情,來得自然。
《電子情書》是《街角的商店》現代復刻版,把故事搬到了互聯網時代,導演特意把人物的書信來往改成Email,讓故事變得更合情合理。
20年前的電影,尚且會根據時代做更為合理改編,憑什麼連相個親之前都會先加微信看看對方朋友圈有沒有丑照的年頭,薛曉路還一昧地堅持走在時代後頭、交流更不便利的手寫信?
除了裝逼,我找不到其他理由。
裝逼,是這部電影的靈魂。
我最受不了的,不是男女主角寫信互訴衷腸,而是他們寫的都是什麼鬼啊?
《唐詩宋詞300首》?《知乎里最打動人心的100句話》?
「一夜滾床單的熱鬧,可能換來一夜滾釘板的慘叫。」
「愛既然可以做了,那誰去談啊?」
「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
……
每一句話看起來都很拉風,都很適合發朋友圈或者做簽名檔裝逼。
然而,走的只是腎,不是心。
唐詩宋詞、名人名言、網路段子……我覺得這兩位男女主角,是把情信當高考作文來寫吧!(當然,我已經不計較,沒有怎麼讀過書的女主角,是怎麼在一年的時間裡看得懂文言文的。)
不是說,文字不能打動人,文字不能換來真情。
而是,真正有愛的文字,真的不是引經據典。
王小波是怎麼寫的?「每次想起你,我的醜臉就泛起微笑。」
朱生豪是怎麼寫的?「要是世上只有我們兩個人多麼好,我一定要把你欺負得哭不出來。」
好腦殘、好肉麻有沒有?可是連大文豪都是寫這麼肉麻,弱智的情話,你丫裝什麼逼啊?
張愛玲說過,愛就是卑微的,愛一個人,就會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
所以,我完全不覺得,這兩個在互飆金句、互相裝有文化的人,有多愛對方。
越顯擺,就越顯得作。
看起來,這兩個人更像是一次有預謀的勾搭,一場柏拉圖式的約炮。
他們一步一步印證了吳秀波演的羅大牛在第一封信里寫的那句話——「任何不以滾床單為目的的搭訕都是耍流氓。」
不過,這部裝逼癌末期的電影,也並不是一無是處。
至少吳秀波的胸和秦沛的婚禮,還是讓我老淚縱橫。
而這兩樣最感人的東西,恰恰打了導演自己的臉。
因為它們證明了:只有扎紮實實,才能打動人。
所有情感的共鳴,都需要真誠,而不是裝逼。
吳秀波為了電影,每天健身,才有這麼完美的身材。
看他的B罩杯在游泳池裡晃啊晃啊,我瞬間熱淚盈眶。
這是多麼美好的肉體!這是多麼積極向上的人生!
這才是我們想看到的感動好嗎?給我點乾貨,別老是在那裡飆英文、寫書法。
秦沛和吳彥姝的感情更是。
70多年相濡以沫的陪伴,才能換來婚禮上的情感爆發。
你說什麼向死而生的豪言壯語,都不及吳彥姝望向秦沛那一抹羞澀的眼神。
在這份厚重的感情面前,吳秀波和湯唯這兩個素未謀面,僅僅憑藉寫信就神交上的靈魂是多麼沒有存在感。
其實,說到底,還是導演野心太大了。
一部120分鐘的電影,就想把家國情懷、真愛、孤獨等等巨大的命題糅雜起來,結果出來的,只能是「把裝逼當真愛,把矯情當文藝」的尷尬。
相比起來,我還比較喜歡《北西1》那個俗套的洗白小三的故事。
起碼導演還是用心地,塑造了文佳佳和Frank這兩個人物,把所有精力都用於打造愛情,情節雖然沒有太多新意,但漏洞少、能說服人。
而現在呢,炫了很多技,裝了很多逼,卻還是談不好一場戀愛。
真的很想告訴導演,別給我念詩了,我不是不相信愛情,我只是不相信很作的愛情,謝謝。
(最讓人火大的是,放著湯唯和吳秀波這對養眼的CP,也不給我們來一段床戲,真tm不是人!)
完整版發佈於微信公眾號:「花吃了那女孩」(ID:huachinvwang)
一個專屬於花痴的公眾號,花痴也需要專業的
http://weixin.qq.com/r/REP95YvEvtbBrc_G9xZW (二維碼自動識別)
裡面有很多出乎意料又讓人會心一笑的冷幽默~前天下午看了這部電影后興奮之餘寫下了三段說說~觀後感整理如下1.裡面人物角色性格鮮明——1.1老奶奶給人楊絳老人的感覺,恬靜溫婉,待人和善,雖然不識字卻給人知書達理的印象,面對老爺爺時又多了些小女生的膽小嬌羞,最後那段老奶奶撫字追憶老爺爺的鏡頭讓我哭成了狗;1.2老爺爺脾氣倔強又正義,堅持原則,有時固執己見,還愛逞強不服老,卻有著獨特的喜感,看電影時被男主外國同事小伙那句「老不死」那段逗樂了,老爺爺最特別的地方還在於他的漢語傳統文化的古韻味和美德,看時被電影里恰到好處表現當代移民或僑居的家庭的家情、國情的古詩詞感動得一塌糊塗; 1.3還有跟湯唯合作演過關於作家蕭紅的電影《黃金時代》的祖峰,在這部電影里演了一個姑且稱為「小白臉」的詩人吧。祖峰演詩人還真是像,比在《歡樂頌》里的老魏好看一丟丟,莫名想到顧城,他也老戴著帽子,只不過帽子不一樣。詩人,男詩人,文藝現代男詩人,他們情感細膩,能發現生活中的美,可有時覺得是為賦新詞強說愁,即便是真的有才情,可只靠寫詩在當代還是不能很好地謀生。這部電影這點處理的就很實際,也很出人意料,本來看到女主角小蝦和男詩人那麼默契時以為這部電影要獨闢蹊徑將男女主角的關係就這樣定位為柏拉圖式的朋友,就這樣止乎禮然後各自找到合適的歸宿時,結果發現還是不能僅憑最開始的交流交往就一葉障目,稀里糊塗以為遇到真命天子。1.4因為書信而相知相遇相識的兩位主角,在接地氣的生活中被工作中遇到的典型問題搞得焦頭爛額,又有著相互關照的朋友,但是心裡的一些話也許只能跟一位素昧平生卻又相互指引勸導的遠方朋友述說,這些勸導跟勵志雞湯還有寬泛或者居高臨下的說教不一樣,是朋友間平等的交流。2.裡面有很多很有意思的笑點,是真的讓人發自內心開心地笑,冷幽默啊,一點也不故弄玄虛,也沒有像一些電影常採納的方式來依靠誇張的造型、扭曲的動作、鄙俗的台詞雷人發笑。比如,有個女主被討債的片段,女主回到借居的住處,迎面是被潑了紅漆的門,當時我真的被嚇死了,結果湯唯憤怒又老練地打開門,鏡頭切換到房屋裡面,湯唯比討債的還凶,被他爸爸送到女主住處拿著玩具水槍討債的小孩子,呆萌呆萌地哭著說阿姨給他們吃過晚飯了然後被女主吼著去背唐詩還不認字,這段特好玩,整個前後排觀眾都是哈哈大笑的,被萌得心都化啦。這就是劇本編寫得好啊。還有好多小插曲,跟電影主題相關聯,不劇透了,想看的可以去看看,真的挺好的,我是這樣覺得的,可能有人會覺得有點矯情....哎,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喜歡就看看,不喜歡也說說,也沒啥。這些讓人啞然失笑也好會心一笑也好捧腹大笑也好的笑點,每一個都有那麼點黑色幽默在裡面,錯愕之後驚嘆劇本設計得好巧妙。3.淚點主要集中在有那對老夫妻的情節里,最後看老奶奶回到湖北講的那些話哭慘了,沒有講老一輩移民之後空巢,卻無時無刻不讓人感受到老爺爺對國對家對孫子的愛,即便是思念孩子,也還是鼓勵孩子有自己的生活。總之就是老奶奶那句話點題,有人有家,人在哪裡家在哪裡,人不在家就在心裡。以前也在想,「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又想到徐霞客的母親。其實年少戀家很正常,像電影里那個媽媽辭職來美買學區房的少年,可是大了總是要闖闖。人是要回家的,無論是男主最後回國看望離婚再婚的爸媽還是老奶奶帶著老爺爺的遺願,可是總歸還是,人在家在,家在心裡,在外面闖練成就事業。4.電影也是要跟隨時代的發展的,恩,老一輩的孫子在天上,是個宇航員。提一下,前面答主提到的老一輩的現代婚禮,也是一個淚點情節。5.裡面的書店老闆的最後一封信說出了我的心聲,轉遞這些信對他來說是了解世界的方式,慢一點感情才更長久。自己也從來不是雷厲風行的人,慢一點才能跟得上節奏。我覺得,好的電影,或者說你覺得好的電影,總是那些能打動你並讓你產生共鳴或者讓你驚嘆或者能夠提點你的電影。6.裡面還涉及到利益相關的辯證——女主所言的因果,男主表達的觀點——哪有什麼無緣無故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好,都是有因果的,無論是出於金錢還是感情目的。很有《歡樂頌》里樊小妹的現實感。無論是陸毅演的數學系高材生在賭場輸贏前後嘴臉的對比還是祖峰這個讓人一言難盡小文藝男青年,或者是老江湖王志文,他們的一言一行、所作所為,哪有什麼絕對的善惡,又哪有絕對的好人壞人。但是內心的分寸又真真切切的擺在那裡,像老爺爺對吳秀波男主角的說教那樣,人做事得對得起良心(抱歉我沒背過那句詩,很精闢的詩句)7.最後,畢竟這是部愛情電影,也為了紀念一位女作家。百度一下,「《查令十字路84號》為作者海蓮.漢芙(Helene Hanff)於1970年出版的一本書籍」,沒看過,不做評論,見者可以去讀。個人所猜,大概跟澳大利亞粘土動畫《瑪麗與馬克思》所表現出的精神面貌不同吧。當然,時代進步,兩個人的情感交流可以從書信走向電話微信等等即時交流工具了,但,它還是電影啊,為了烘托主題用書信交流又何嘗不是一種出乎意料的小美好呢?就笑笑當它是文藝的小清新吧~這樣和詩詞搭配也就不那麼唐突了。
看完之後總體有這麼幾個感覺:
第一,古詩詞確實可以提高逼格。整部電影中的男女主人公都不算成功,吳秀波大叔甚至還是留學美國的房產經紀人,但他信口而出的古詩詞確實增加了吳大叔不少魅力,當然所謂詩詞也不過是入門級甚至是雞湯式的,不過總比動不動開口閉口就來我愛你要強得多。
第二,現在的愛情片也確實會夾帶私貨了,當年的非誠勿擾2最為明顯,都討論到生死相依了,不但賺了一大筆,還被無數青年男女奉為經典,其實也是一碗好雞湯。北西2也一樣,二人的糾葛其實是和一對老年夫婦聯繫在一起的,吳大叔由一個自私的經紀人最終相信了愛情,老頭老太太功不可沒。
第三,其實老頭老太太才是這部電影里的演員中最大的亮點,全場的笑點都集中在這二人身上。甚至讓人錯覺吳大叔才是打醬油的。
第四,湯唯女神大長腿不是蓋的,不論穿什麼衣服都能HOLD住,想想也是,旗袍殺馬特都沒有違和感,絕逼是讓韓國人撿了個寶。
第五,就是書中牛逼閃閃的道具了,我相信,那本 查理街184號的書估計會賣得很火。
第六,裡面的神州專車廣告真的太尼瑪扎眼了,計程車上那麼大個字,恨不得玻璃上靠背上都貼滿,不過依照這票房,神州專車錢沒白花呀
我覺得還可以誒?這種feel good romantic comedy不能太認真看,能把good feeling順利傳達即是佳劇,若是能用一個coherent的故事把feeling傳達出來,那就是大作了。
整個電影的劇情有點東拼西湊,不夠coherent,吳秀波那邊二老的故事多餘,只需對那對母子的戲分深挖即可,而湯唯這邊那個card counting的同學也是個前後不沾,那個結了婚的詩人更是多此一舉。王志文這個大佬雖然演得有點用力過猛,但戲劇性和衝突性都有,應該作為湯唯這邊的故事深挖。
好在有一個來往信件穿針引線,信件的文字還是不錯的,俏皮之處讓人想起當年的《電子情書》,深情款款處也有可嚼之處,靠著這條線積累的warm feeling也足夠讓我媳婦替二人之前的一再錯過而著急。
最後的相遇的橋段也不錯,有點《甜蜜蜜》的味道,但一閃即過就換上了二人俏皮的打趣,不然會落了俗套。二人的表演也恰到好處。所以瑕不掩瑜,看了這部糖水片,居然想去觀摩一下84 Charing Cross Road,這也算是成功了。
只可惜這條曾經的書店一條街早已風光不再,沿途走過去只有幾家連鎖書店和成人書店的門面,令人唏噓。而84號好像現在成了酒吧All Bar One?
還有,這跟北京和西雅圖有毛關係?!?吳秀波和湯唯二人足以保證票房,何必生生地拉上一部不相干的電影做"二"呢?
另外,在倫敦,如果不是公司報銷,誰TM會燒得慌會打Black Cab從市中心去機場的?!?非常符合在下愛情三觀的電影。
節奏有點拖,但是每個點都來的比較是地方。
我不屬於高冷觀影者,一點點的觸動心弦就能讓我淚流滿面。
這部電影恰好符合了我大多數的經歷。
影評如下:
不二情書——慢慢來比較快
我向來是不喜歡狗血續集的。我當時就琢磨著,北西的故事已經拍到了盡頭,這個續集會是什麼樣的呢?也許會有幾個老人加入,兒媳大戰婆婆,岳父刁難女婿,等等一系列的家庭倫常會在續集中上演。
看完片才忽然明白過來——原來Ip這個概念已經被用的如此廣泛,一個獨立的故事,ip後面加一個「之」字,也就變成了續集電影。其實這個片子從人物到故事,和北西一點關係都沒有。也許,這是發生在平行時空下的另外一個故事。
不二情書在很多方面比北西純了很多。沒有很多尖銳的現實問題,諸如貪官小三二等公民,有的只是人與人之間單純美好的愛與情感。
我想這位編劇應該是非常喜歡湯姆漢克斯和梅格瑞恩這對CP的,上一部有點像西雅圖夜未眠,這一部則有點像電子情緣。
現代的生活都太快了,快車,快餐,快速愛情,說起來都是感覺矯情難當,起碼我心裡還是渴望一份長久一點的關係,愛情也好,友情也罷。不必轟轟烈烈,只要穩定,時間,稍微長一點點,大家一言一語,有來有往,不必三言兩語把話說死。
其實,我也好,也許你也是,都像是湯唯那樣不斷希望不斷失望,把自己的勇氣都用在了那些自信滿滿的人身上,把自己的無奈都消耗在了德高望重的人身上,把自己的運氣都花在了一時激情的人身上,唯獨忘了,那個僅僅存在於自己鬧海和心理,陪自己度過慢慢長夜的那個名字。
這個名字不是現在所謂的備胎,接盤俠,Ta更接近於你的靈魂,讓你暫時擺脫自己的肉體和慾望,好好看看自己珍視的東西和自己尚且沒有動搖的初心。
我生命中曾出現過這樣的人,可惜我沒有那麼好的運氣把她握住,這大概就是生活和電影的不同,任何一個小插曲都會徹底改變故事的走向。就像我的那個她,我們寫了一年多的信,然後她嫁給了別人。
這是時有發生的事情,所以我更加感動於片中爺爺與奶奶的愛情。
因為人生最難得的,還是有那麼一個人,她了解你所有的好和不好,包容的不好,愛慕你的好,你們能攜手走完這一生。她懂他男人的倔強和逞強,他懂他女人的愛與怕,兩個人各自固守著自己的方圓又彼此支撐著陣仗,多麼相得益彰的關係。
這比起現在的年輕人一言不合就爆炸的相處方式,真的太令人羨慕了。
雖然很多問題都是老生常談,很多事情都是一個道理,可是,真正明了的,做到的,世間與生活里都太多少。所以這樣的電影才會讓我覺得很有意思,值得溫暖一把或者抹一發眼淚。
當然,我相信也會有不少人覺得這片子拖沓矯情,爛俗老套。是啊,一言不合就爆炸的年輕人,當然會覺得那樣的情感是這樣咯,畢竟,他們的時間都太少,而經歷又太慘。
而我,也會像查令十字街84號的弗蘭克一樣
慢慢地等著那一次又一次的漫長的書信
和漫長的情感
也許我也會遇上很多波瀾與誘惑
但最後我相信
很多事情急不得
你得等它慢慢熟
就像是那些直到世界盡頭的愛情一樣
《不二情書》給我們的啟示:
1、一般過於堅強獨立的女孩都容易被暖心的大叔泡到
2、一般沒文化有膽量的人都會被騙子懵到
3、一般太有文化太浪漫的人都會淪為生活的苟且
4、有時候你想好好交一個朋友談談文學,他卻只想和你約個炮
5、愛就是長久的忍耐
6、人活一輩子,總要遇到幾個人渣
7、年少在他鄉,最可怕的不是來自外部的孤獨,而是來自內部自省之後的孤獨
8、詩詞在很多時候都有畫龍點睛的作用,所以常備唐詩三百首是很有必要的
看了現有回答我總結幾個我覺得確實是那麼回事兒的。
1 這個電影讓我覺得主角是爺爺奶奶CP。
2 開場讓人覺得是湯唯克魯斯。
3 難道這片不該叫澳門遇上洛杉磯?
1 大倫敦泰晤士那麼美你就給一分鐘就完了?!
2 從牛津街那一帶隨手攔的去機場?希思羅?姑娘你最好帶了很多50磅大鈔。
那一封來自影子戀人的《不二情書》
你有在深夜裡獨自哭泣嗎?你有對著無星的夜空喃喃自語嗎?你有在波濤涌動的大海或者是山巒疊嶂的孤峰獨自靜默哀寂嗎?如果有的話,你一定有一份來自內心的念想、盼望,期待一封來自陌生而可信託的人的《不二情書》,能說中你的一切心思,接納你的一切過往。
只是這個人,或者至今都沒有出現過,一直只是於你想像的等待的世界裡。人啦,是如此孤獨又倔強,如此哀傷又不願設防,如此想敞開又是如此的緊閉門窗。
《不二情書》就是這樣一部講述人類心靈困境的影片。也描摹著近代男女的哀愁和孤寂。從張愛玲到王安憶,從李安到薛曉路,從《飲食男女》到《長恨歌》,日子已經行進了幾十年了,主題還是沒有變呵。
依稀記得農耕時代,男女戀愛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傲慢與偏見》中男女亦可以通過少量的社交和言談,來考究人品,建設愛情。在那些尚古的時代里,男女的交往雖有限,但是每一次的見面言語,卻有著無限的真切可見,人是真人、心是真心,事是可尋蹤跡可依可傍的真事。
只是來到現代,微信、網路、各式社交,每天擦身而過無數的男男女女,似有著無數的可能性,可是真正可交託的人卻寥寥無幾。人們生理距離上的切近卻導致防禦越來越緊。每一個人都在巨大的人潮洪流中變得面目全非、五官模糊——我是誰,我是誰,我要到哪去,我要到哪去?每一個人都急切地希望從他人的目光中找到自己,卻怎麼也找不到。
就好像,在弗洛伊德研究出精神分析的那個年代,人們出於內心的壓抑和衝突而痛苦,但品嘗性愛依然讓他們有深切的快感。而到了科胡特建造自體心理學的年代,更多的人物,不知道自己是誰,從未觸摸過自己的、也未曾從別人眼中看到自己的,都成了《變形記》中的碩大的蟲子,亦或是《不二情書》中湯唯扮演的小蝦。他們只有人的樣子,卻從別人眼中看不到自己。
人類自我救贖的心意是如此強大而迫切,於是他們幻想出了一個能夠懂得自己心靈感受的應和者,在一次次心靈的對話中,確認我是誰,我的愛恨、我的哀傷、我的過往。在一次次應答中,找到自己還活著的蹤跡,殘喘著呼吸,只是如果這個鏡子、山谷、應聲者永遠都不出現的話,他們的世界終將崩塌,無路可逃,他們終將死亡,是從來沒有活過的死亡。
《不二情書》中的男女主角是幸運的,確鑿的,回應者於現實世界裡的相見,給生命注入了真實可辨的證據,證明他來過,她來過,他活過,她活過,他是在的,她也是在的,兩人至幻境來到生命之境,一切有了繼續存在的可能,生命亦將帶來無盡的延伸。
然而對於太多人來說,他們的幻想,他們的情歌,他們的轉角遇到愛,他們的寂寞與哀愁,從未曾以真實的可觸摸、可用眼耳鼻舌身意來感知的方式出現,他們就像有眼睛的盲女,依然一遍一遍在茫然尋覓,跌跌撞撞,雲遮霧繞,——我是誰,我是誰?誰應我?誰應我?我在哪裡?我在哪裡?而在這迷幻窘迫之境 ,無數孤單的生命重複單調的輪迴,他們擦身而過,殫精竭慮,哀哀耗竭,卻命中注定般的永遠無法相遇。
《不二情書》之電影解析
頗具姿容卻一身賤命的姣姐,就像一隻寄居於賭場的小蝦,在澳門賭場那個巨大的貝殼裡浮游、寄居,她不知道自己找什麼,只知道,一次次的爛賭一次次的輸贏就是她全部的人生。在美國西雅圖,另一個男子大牛,從事著房屋經紀的工作,從一間房子到另一間房子,說著雲山霧繞忽悠的鬼話,他說他是仙人掌,他在找家。
兩人信息時代的新人,每天身邊有許多擦身而過的人物,卻永遠無法成為他們人生的註腳和碼頭。姣姐、大牛,他們遊盪人生、不要命、厚臉皮、脆弱矯情,騙別人也騙自己。
一本書,一本叫《查理十字路84號》的書,把他們聯繫在了一起,一次次信件的來往,從開始的嘲諷、挑釁,到慢慢的熟悉,理解,懂得,勸慰,告白,遇見,男女主角終於見面的,並在彼此的生命中找到了自己,,,,,,一個嶄新的存在。
這一切看起來是如此的可人,然而這終將不是一部僅僅止步於愛情的影片,這部片子理應承擔更多關於人生的思考。在這部片子中有許多的浮游生物,王志文扮演的豪客是一個,祖峰扮演的偽詩人是一個,陸毅扮演的學術男是一個,他們也在尋覓,尋覓愛呀意義呀真實呀價值呀等等等等。但是他們還可以躲避,躲到自己堅硬的,顛簸不破的殼,比如金錢地位、學術的自信,對現實的嘲諷和窺破等,這些驕傲足以支撐他們,自欺欺人到終老,他們是我們身邊那些——大腹便便滿嘴鬼話的中年人,假裝寧靜致遠的老人。他們不想用真心老老實實活一次,不是他們不願意,而是那些虛假的自體依然可以支撐他們不至崩塌,這世界於他們而言,仍然有可斡旋的餘地。他們是幸運的,或者也是不幸的。
只是,小蝦——姣姐,沒有,她只是一個軟體的浮游生物,看似有殼,卻隨時會被別人剝皮拆骨,於是她一定要找到自己要去的安全的地方,哪怕一次次的受傷,流血,痴狂。她仍然要找,在這個世界她已經沒有可以逃避的地方,如果找不到,她自我解嘲地對自己說,下次傷的時候可以傷的再漂亮一點。或者她更知道,如果這處庇護之所找不到的話,等待她的將是身體的到心靈死亡與瘋狂。
如果說,小蝦的命運是鬥爭流血犧牲的話,片中另一個主人公——大牛,一個在美國寄居了20年的中年人,他的命運就叫遊盪逃避遺忘。
少年時代的傷,演繹成大牛的現實處境,他看上去Ok,正常,沒有問題。只是從來無法與人保持親密,每天像幽魂一樣晃蕩在一間又一間代售的公寓里,投機逐利卻不知道自己為什麼。這種癥狀一如精神分析中說的壓抑,防禦,更重一點的叫解離,年少時受的傷,時間太久,感情太痛,雖然事情已經過去,但是創傷卻以某種生活方式固著下來,成了他的生命態。他說他是仙人掌,會扎人,卻不知道為什麼自己扎了人之後反而更痛。
大牛,在這個年紀,北京遇見西雅圖的年紀,遇到了一個孩子,一個要被家庭拋棄到美國求學的孩子,一如他年少時。同時大牛也遇到一對象徵他內心渴望的家之意象的——老夫妻。這次偶遇,讓他逐漸從別人的世界裡重新發現自己。
故事徐徐展開,生活在行進,自欺欺人在繼續,慣性也在繼續,只是,那一封封來自異鄉人的《不二情書》也一直傳遞著內心的消息,與其說是情書,倒不如說是在一次次的對話中,確認自己。不管是真實的通信,亦或是幻想的對答,只要有了另一個客體,便可以根據一個確鑿的點來標明自己到底在哪裡,未來想去往哪裡。實話說,這情書,確實很像心理諮詢室的相遇,在反饋中看到自己,反思自己,重構自己。
片中由老戲骨秦沛、吳彥姝飾演的老夫妻來自故鄉,卻飄蕩在美國,老人家重情義、會詩詞,溫暖,念舊,他們似乎代表著我們人類潛意識裡永遠割捨不掉的——那個回歸的洞穴。那有著大庭院的老房子,是人類永遠的心靈家園,爐火、飯菜、溫暖,人們從這裡起航,出發、尋覓、迷失、求索,最後終將回來。
結局自然是令人歡喜的,這也代表著人類永恆的希望,現實已經如此慘烈,如果再沒有一點念想的話,這叫人怎麼活的下去?交換情書、交換著人類心靈秘密的——查理十字路84號的湯馬斯老人死去了,但是小蝦、大牛卻在這一次次信件的交替中活了過來。
片尾,湯馬斯老人說他在這一次次陌生人信件的往來中,偷窺到了人性的愛與哀愁,這足以振奮。只是不久前,另一則新聞,一位窺探過100個旅客故事的旅館老闆,在最後的告白中說,他對人性充滿了絕望。於是這兩個老人,在這個時代,在我的文章中以這種形式遇見,他們的窺視,如同上帝之眼,在希望和絕望間,傾訴著人類心靈久遠的秘密。
作者觀影感受
好吧,這是今年一片不可多得的好片,在充滿速度與激情的屏幕上,有如此娓娓道來徐徐展看的影片,幾乎有一種英國18世紀小說的味道,看這部片,心可以慢下來,哀傷會一點一點的滲出來,然後眼淚會滑落或者奔涌。
整個片子構思非常巧妙,雖然男女主角一直不曾同台飆戲,讓人有恍惚之感,但是,因為空間的阻隔,反而讓心靈有了更多遐想和凝思的空間。
另外從劇情的設計,無論是老中青人物的聯繫或衝突,新舊文化的交替,金錢與人性,真愛與假愛,童年與現在,過去與未來都沒有費筆,實在是每一處都可以反覆揣摩和玩味的。而片子的隱喻亦是比比皆是。
只能說,近5年來,中國的電影已經是越來越好看,影視作品中所展現的中國人的文化內涵與思考縱深已經漸趨精純。貌似中國正將從一個浮躁的時代漸漸走向內心,正所謂倉廩足然後知禮儀,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好的時代。
就好像,我最近非常想從深圳移居武漢,從經濟之窗去往文化之鄉,這大概就是心靈順流而行的一次回歸吧。
快餐時代的悲哀
愛都可以做了,誰還去談呢?
從焦姣的三段無果愛情影射出來,無論是賭場上的清華數學小王子,還是成功的生意人鄧先生,抑或文鄒鄒的已婚男人,無疑都是非常快速水到渠成的感覺。相比之下,影片的主線也就是焦姣和大牛的信件傳遞顯得細水長流。在現在,對於我來說,信件給我的觸動極大。想想在互聯網全球村的今天能收到一封情書或能和一個人保持著書信關係將是多麼浪漫的事。而我也正是覺得日久生情比一見鍾情靠譜的。
從小女生和教授的幻想中影射出來,快餐文化逐漸剝奪了現代人的想像力,當你加到一個陌生人的微信時龐大的朋友圈信息會把你們彼此透析得更具體,雖然現在的人無時無刻不在包裝和美化自己,就像賭場公關可以是青澀的女學生,房地產經紀人也可以是知識淵博的教授。快餐時代並非會完全暴露一個人的本來面貌,只不過拉近了彼此的距離同時加速了謊言。
從一直沒能學會書寫的老太太身上影射出來,老太太說老伴一生都在忙,帶完兒子帶孫子,等真正閑下來的時候又走了。其實這就是快餐時代帶來的陋習,我們感覺一切都變快了,其實是我們接受的事物變多了,他們充斥著我們的生活讓我們變得越來越沒有時間。
整部電影我認為還是不錯的,有很多看點的同時也能讓觀眾看後反思。這裡我只是從快餐時代這一點入手做了一個思考,因為身在這個時代的自己就希望能夠慢下來,帶著這個觀點去觀影才會看到導演同樣也對這個快時代的悲哀。每個人都被囚禁在自己的世界裡。我們可以用一整套看似牢不可破的哲學體系和價值觀來保護自己的信仰,抵擋外界的侵蝕。
在那個自我構建的內心世界裡,我們不會活得多麼高貴純潔,也不至於多麼邪惡卑賤。每個人都會有些發光點,也不乏一些小瑕疵。在正常狀態下,我們會趨向於活得更平凡,更普通。
而且,每個人貌似都會抵觸被粗暴地改變,更討厭在強關係的圈子裡被赤裸裸地改變。因為這種略顯唐突的改變就像站在舞台中央的透明玻璃房裡換衣服,袒露內心就像脫到一絲不掛,常讓我們感到羞愧而不自在。
只是,總有一些奇妙的瞬間,我們會邂逅一些陌生人,常因他與我們的生活沒有太多交集而感到安全。我們也願意把這種全新的接觸關係看做重新定位自我人格的開始。
我們甚至會在與這個陌生人的單向溝通中包裝、美化自己,而這種謊言並非出於惡意,大多源自於對現實中那個並不完美的自己的一種精神救贖。
在與這個陌生人毫無現實利益左右的接觸過程中,我們不斷地把自己表達為那個內心期許之人。與此同時,那個現實生活中的自己也將不斷地被這種自我期許潛移默化地影響。
慢慢的,我們越來越傾向於成為那個內心期許的更好的自己。而那個陌生人,也慢慢變成了我們最純粹的精神依賴與寄託。
可能在別人眼中,我們依然是再普通不過的芸芸眾生。但是在彼此的心中,我們互為精神支柱。無論愛情與友情,這都是最好的開始。
你邂逅了嗎,那個幫你遇見更好自己的陌生人?
作者:頭條號 / 小嵐雜評
鏈接:評《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
來源:頭條號(今日頭條旗下創作平台)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五一當天看的 受人安利
其實我一直都不太看好國內的愛情片
因為裡面無非是靠養眼的帥哥美女撐起整個片子 裡面的邏輯 節奏把握的一塌糊塗 讓人看完雲里霧裡 浪費生命
之所以看不二 我的私心是因為想看波叔和湯女神飆戲 一個中年魅力無限 一個女神氣質極佳 然而 片子里二人幾乎沒有任何的對手戲 沒有同框 差評啊!
小蝦的賭徒人生 大牛的唯利是圖 看似兩個不完美的人卻因為一本書走到了一起 個人覺得書這裡並沒有什麼不妥 這個連接點雖然有盜用查理街84號的嫌疑 可是無傷大雅吧 畢竟戲劇的魅力就在於實現現實生活中更多的不可能 畢竟這樣才比較刺激嘛 男主所遇到的老夫妻 是本劇的最大亮點 有點喧賓奪主的感覺 反正我的迷之淚點都用在這裡了
今天就先談這麼多 專業的影評以後再更吧 畢竟我又懶愛拖 嗚呼~(?_?;
用雞湯硬湊出來的電影。
看1的時候覺得這個片子還可以,抱了一些小期待。不過2講的是和1完全不同的故事。
這個因為一本書展開的男女主之間的設定真的是....太牽強了,看的我尷尬癌都要犯了。
而且其中穿插著「傻白甜「的女主和各種古詩詞硬來的男主...人物設定是賭場荷官和美利堅銷售啊!!
老夫妻實力搶戲看頭比男女主多。
因為互相寫信時間線過長導致整個電影太拖拉....
有為賦新詞強說愁之嫌。
不過電影挺無聊也有一點好處就是.....我不說了
靠。
本人母語是漢語。
Fluent in both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
Hablamos Espanol.
我怎麼從來沒有想起來到米國當個房屋中介呢……
《北京遇上西雅圖2》:互撩以上,高潮未滿
作者清涼
今天剛看了《北2——不二情書》,整部電影透著濃濃的文藝片的味道。感覺導演想表達的東西很多,關於愛情、關於華人的歸屬感、關於人生的選擇等等。
電影中吳大叔和湯唯因為一本書《查令十字街八十四號》(這條主線)聯繫在了一起,成了一對筆友,可是這放在現代的社會背景下是不是有點跳tone?
我們明明是生活在有手機有網路的時代啊,兩人成為網友的話豈不是更合理一些嗎。
關於人設的問題或許有編劇的考慮吧,因為畢竟這部電影是向這本書致敬的。
在美國賣房子的吳秀波和在賭場中長大的湯唯,每個人的人生都有自己的故事,面對人生的這條路上誰都會迷茫,只是有時候不知道是不是上帝喜歡拿世人開玩笑,在人生的關口上給我們一些選擇,甚至是一些誘惑。
當王志文這個富豪出現在湯唯最焦灼最無力的生命中時,我想起了亦舒的小說《喜寶》里的女主人公喜寶,這個聰明美麗的女孩最終選擇被富商包養成了有錢的情婦,可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殊不知多年後她才悟到,得到了金錢卻失去了一切的道理,應該本屬於她年華的青春、愛情、生命力都在最好的時光中耗損掉了。
贏得了全世界,卻輸了自己的初心,試問最終怎麼會開心呢。
也許是王志文這個老男神演得太入戲的緣故,相信沒有那個女人不會被他迷戀上吧,我也幾乎差點愛上了王志文,而忽略了電影中的吳秀波大叔。
在導演加了一點兒適應當下口味的雞湯之後,畫風一轉又回到了筆友互撩的主題上,兩人各自在各自的人生中前行,經歷著悲歡離合,辛酸苦辣,也不忘記給彼此寫信,還偶爾時不時的背誦一下唐詩名句,這難免讓人覺得過於矯情~~
電影中加了一段老爺爺老奶奶相愛相守的戲碼,在這裡導演是想表達一下愛情觀,就如電影那句台詞:「愛情都可以做了,誰還去談呢。」
影片主要展現的主線明明是演繹國民CP吳大叔和湯女神的戀情,可令人印象深刻和動容的卻是老爺爺老奶奶的愛情(真的很感人!)也使得電影觀看下來節奏有點亂和有點散,主次也不分了起來。
電影在下半場的時候還加了神州專車的廣告,打的好亮眼呀,簡直閃瞎了我的眼,這很容易讓陷入情緒的觀眾齣戲,一直翹首企盼吳湯二人的相遇,卻總是錯過,在電影快結束的時候,兩人互撩了那麼久終於見到面了,我一點都沒有驚喜的感覺了,也可能是等待的激情耗盡的緣故吧。這就好像前戲給足了一個多小時,到最後兩人不過就是牽個手而已一樣。我知道導演是想拍出一種愛情的意境,可詩詞歌賦都用上了,也沒有出來那種「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境界,觀眾的心情好比「我紙巾都備好了,你給我看這個?」的感受。每次感覺都差那麼一丟丟。
雖說如此,吳湯二人的演技是絕對給力的!表情戲好多,統統能讀懂。另外八卦一下,我不確定湯女神愛沒愛上吳大叔,但我敢確定吳大叔絕對愛上過湯唯,不要問我為什麼,這是女人的直覺,感覺他倆就像有真的在一起過,反正國民CP非他倆莫屬。
電影中愛情在兜兜轉轉和迷失錯過中尋覓著,那種焦急等待那個人的心情,真的是快叫人窒息了,如湯唯所說「太疼了」,或許這才是愛情本來的面目吧,突如其來的相遇,然後在懵懂和誤會中熟悉彼此,之後再相知、相戀、相守,這不是就是每個人的愛情宿命嗎,可是電影到最後還是沒有表達出那種效果。
這部電影雖有諸多的瑕疵,但誠意滿滿,導演對愛情的探討完全以女性的角度出發,過於感性了,很浪漫但也很不真實,有些地方不是太符合現實社會的情況,講故事的邏輯有點過於發散性思維了,沒有那麼直接和針對性的去講述,總想在一部電影里說很多事情,往往連一件事情都說不好,電影中的愛如果遇見現實恐怕就沒有那麼唯美了,不過導演的誠意是有的,只是表達有限。
總之,筆友互撩的很開心,但觀眾沒有高潮。
(┑( ̄Д  ̄)┍ 攤手)
雖然延續了《北京遇上西雅圖》的系列電影品牌,但是第二部《不二情書》的劇情其實與前一部完全沒有關係,只是借用了兩個主要演員,而且襲用了海外華人中國人在海外談戀愛的類型模式,其餘部分,都是原創的。
《不二情書》的編劇很巧妙,雖說是全新的故事和人物,但是編劇導演的拿捏很純熟,整個故事動人曲折又出人意料。而片中的關鍵道具就是那本《查令十字街84號》,此書號稱「愛書人的聖經」,曾多次被搬上銀幕,其中安東尼·霍普金斯主演的那版意蘊雋永,相當值得推薦——《不二情書》的劇情密碼都在《查令十字街84號》那本書裡面,相信愛書的朋友理解起來很容易。
即使對這個典故不熟悉也沒有關係,《不二情書》只是將其作為一個充滿文化氣息和跨國風情的關鍵道具,並在最後抖出一個跟愛情相關的翻轉包袱——當我們在一味的強調「接地氣」的同時,《不二情書》卻勾連出了一組遍及全球的愛情佳話,一段互聯網時期的普世真愛,其情感挖掘之深、敘事格局之大,在時下的華語片中當屬鳳毛麟角。
實在忍不住要說。現在的國產片,哪有愛情?要麼是直男癌的意淫,要麼是女性自我矮化的撕逼,要麼是故作高深的矯情,要麼是半推半就的宿命……男人愛女人,女人愛男人(LGBT在此姑且不論),這麼簡單的事居然不會說了,但我在《不二情書》里看到了,很是唏噓了一陣——《不二情書》里的愛情,不是王子灰姑娘的童話(或者性別反轉的青蛙王子模式),不是匍匐在現實之下的物質與愛情的對撞,而真正是兩顆靈魂的相互吸引,是兩顆真心歷經生活滄桑和感情歷練後的交織。
Soul Mate這東西,其實是愛情中必需的元素,當然對於「寧願在寶馬車上哭」的綠女紅男們來說,這個太不食人間煙火,反正這群人是不會擁有愛情的,不提也罷;而對Soul Mate的極端化,又往往會把「柏拉圖式戀愛」跟腳踏實地的愛情人為對立起來——很多人看過後用「純愛」來形容《不二情書》,這很有趣,從詞源上講,不知「純愛」這個詞究竟是怎麼來的,既然有「純愛」電影,那其他類型電影里的愛情都是「不純」的?不純的愛那還是愛么?從古漢語里的「恩愛」到現代漢語里的「愛情」再到時下說的「純愛」,話語變遷或許也折射出國人婚戀愛情心態的某種轉化。
愛情是什麼?這個恐怕誰也回答不了。不過在這個物質喧囂、全球一體、「一切堅固的東西都煙消雲散」的時代,已經很少有人在手寫情書了,但在《不二情書》里,筆尖的點點律動,卻真實磨礪出一段看似平淡如水內里則轟轟烈烈的時代真愛。
查令十字街84號的書店已經被拆了,終未見上一面的漢芙·海蓮跟弗蘭克·德爾的情愫,也不是板上釘釘的愛情(參閱《瑪麗和馬克思》),但那個地方,那些由一封封書信所凝成的溫柔和哀婉,卻被永遠傳誦。
還好,湯唯和吳秀波見著了——兩個有趣的靈魂終會相遇。
——轉自影評人圖賓根木匠老師
北京白天下了一天雨,但是終於退下高燒有精神出去走走,電影里那些打動我的台詞,讓我一下子有了正當理由陪著其他女孩一起失聲痛哭。
然後看完電影,我還是我,一切照舊。
我想說,不同的人會在電影里看到不同的東西,導演、演員、台詞和廣告植入都很用心,一直喜歡湯唯但是對吳秀波無感,突然就覺得他也挺可愛。
這部電影如果出現在我人生的其他時刻,我可能並沒有太多感覺,但是現在我非常感謝它,它是這些年來我看過最好的文藝愛情片之一,並且它讓我相信仍然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存在。
願我初心不改,似光如影,斬破來敵。在我心目中,這片的主角是老爺爺和老奶奶。
雖然相比於第一部《北京遇上西雅圖》多點純情,故事內容豐富了,但我還是更喜歡第一部,俗套卻清新,但至少我喜歡。《不二情書》看得出這是部誠意之作,導演無論是在內容,整體構架,表達方式,載體等各方面都花了心思,想表達的東西有很多,套用前面大神說的話,情人看了是愛情,夫妻看了是相守,失意者看了是向死而生,遊子看了是家國故鄉等等。但是表達的太多容易忽略重點,首先,支線老夫婦的表演及故事比主線還閃亮,當然,對比當下快餐式的戀愛,我相信導演更想向大家展示的是老一輩人相濡以沫的那份真摯感情,加重戲份可以理解,以至於風頭蓋過了最佳cp的兩位主演。其次兩位主演感情基礎的建立略顯薄弱,通信一年未曾相見,就好比和一位陌生人微信扣扣每天聊了一年卻沒見過網友,給任何人心裡都會有感覺的。仔細想想,導演設計的合乎常理,可觀眾只管電影看到的部分,橋段合乎常理,但電影里兩位主演的相愛缺乏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呈現給觀眾。不管怎麼樣,這部電影依舊是部國產優質片!滿滿的都是導演的誠意!另外,去看這部電影也是為了紀念一下前任,儘管她已經結婚了!
有人看的臉弄濕了一片發朋友圈。
有人看的無聊拍電影票發朋友圈。
蘿蔔白菜各有所愛,沒有誰對誰錯。
吳秀波和湯唯兩人的愛情有點莫名其妙。魔幻式的對話個人不喜歡。秦沛和吳彥姝飾演一對恩愛老夫妻,有些地方演的假,為了演而演,不真實。
影片過於拖沓,前半個小時就已顯現出來,後面更是。129分鐘的片長讓我看了幾回手機。。。
以上個人感覺。
推薦閱讀:
※《神偷奶爸3》和《絕世高手》同一天上映,差距咋就那麼大呢?
※豆瓣電影的新產品「豆瓣電影問答」,使用體驗如何?
※為什麼豆瓣給《敦刻爾克》的評分比《戰狼 2》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