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真的一生從未敗過嗎?是戰國第一武將?
事實是,白起參與的戰役並不全是全勝,相反,有一次很狼狽的撤退,不仔細看史料是真的找不出來的:
《戰國策 西周策》:
(蘇厲)謂白起曰:「楚有養由基者,善射;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左右皆曰善。有一人過曰,善射,可教射也矣。養由基曰,人皆善,子乃曰可教射,子何不代我射之也。客曰,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夫射柳葉者,百發百中,而不已善息,少焉氣力倦,弓撥矢鉤,一發不中,前功盡矣。今公破家、魏,殺犀武,而北攻趙,取藺、離石、祁者,公也。公之功甚多。今公又以秦兵出塞,過兩周,踐韓而以攻梁,一攻而不得,前功盡滅,公不若稱病不出也。」
從上面這段史料可以推斷出一個事實:秦攻趙藺、離石之戰與後面的出塞過二周攻魏之戰都是由白起統率的戰役,而且相隔時間都不遠。《史記 周本紀》也如實記載了這一事情:
《史記 周本紀》:
蘇厲謂周君曰:「秦破韓、魏,撲師武,北取趙藺、離石者,皆白起也。是善用兵,又有天命。今又將兵出塞攻梁,梁破則周危矣。君何不令人說白起乎?曰『楚有養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葉百步而射之,百發而百中之。左右觀者數千人,皆曰善射。有一夫立其旁,曰「善,可教射矣」。養由基怒,釋弓搤劍,曰「客安能教我射乎」?客曰「非吾能教子支左詘右也。夫去柳葉百步而射之,百發而百中之,不以善息,少焉氣衰力倦,弓撥矢鉤,一發不中者,百發盡息」。今破韓、魏,撲師武,北取趙藺、離石者,公之功多矣。今又將兵出塞,過兩周,倍韓,攻梁,一舉不得,前功盡棄。公不如稱病而無出』。」
基本和《戰國策》記載大同小異。
而這次跨過東周國、西周國、韓國和魏國土地,圍攻大梁城的舉動結果如下:《戰國策 燕策二》:
兵困於林中,重燕、趙,以膠東委於燕,以濟西委於趙。
由於第二次圍攻大梁城是由於魏冉和秦昭王在第一次攻取大梁城的戰役中由於蘇厲的遊說和延誤戰機,撤退,過後想補救,便不顧趙、燕、魏的合縱而攻取大梁,結果主力軍隊被魏、趙、燕三國軍隊圍困,秦昭王不得已割地燕、趙,才讓白起的軍隊全身而退。
雖然白起這一戰不太光彩,但他只是戰場上的將軍,他的職責是執行國家決策層的任務目標,即攻取大梁城,而諸侯的合縱形勢不在他的考慮範圍之內,也不是他的職責所在。這一不光彩的戰役並不會掩蓋白起高超的軍事謀略和他的治軍水平,相反,這倒是可以讓我們清醒地認識,世界上並沒有任何人是萬能的,都是要受制於社會形勢的變化的。
僅從一生未敗就說他第一可未必了。
李牧者,趙之北邊良將也。常居代雁門,備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輸入莫府,為士卒費。日擊數牛饗士,習射騎,謹烽火,多間諜,厚遇戰士。為約曰:「匈奴即入盜,急入收保,有敢捕虜者斬。」匈奴每入,烽火謹,輒入收保,不敢戰。如是數歲,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為怯,雖趙邊兵亦以為吾將怯。趙王讓李牧,李牧如故。趙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將。
歲餘,匈奴每來,出戰。出戰,數不利,失亡多,邊不得田畜。復請李牧。牧杜門不出,固稱疾。趙王乃復彊起使將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許之。
李牧至,如故約。匈奴數歲無所得。終以為怯。邊士日得賞賜而不用,皆原一戰。於是乃具選車得千三百乘,選騎得萬三千匹,百金之士五萬人,彀者十萬人,悉勒習戰。大縱畜牧,人民滿野。匈奴小入,詳北不勝,以數千人委之。單于聞之,大率眾來入。李牧多為奇陳,張左右翼擊之,大破殺匈奴十餘萬騎。滅襜襤,破東胡,降林胡,單于奔走。其後十餘歲,匈奴不敢近趙邊城。
趙悼襄王元年,廉頗既亡入魏,趙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居二年,龐暖破燕軍,殺劇辛。後七年,秦破殺趙將扈輒於武遂,斬首十萬。趙乃以李牧為大將軍,擊秦軍於宜安,大破秦軍,走秦將桓齮。封李牧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擊破秦軍,南距韓、魏。
趙王遷七年,秦使王翦攻趙,趙使李牧、司馬尚御之。秦多與趙王寵臣郭開金,為反間,言李牧、司馬尚欲反。趙王乃使趙蔥及齊將顏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趙使人微捕得李牧,斬之。廢司馬尚。後三月,王翦因急擊趙,大破殺趙蔥,虜趙王遷及其將顏聚,遂滅趙。
太史公贊曰:...安邊定策,頗、牧之功。
拯國家於危難,多攘夷之功,比吹出來的閔天王也不差。
後漢書,戰國策,史記等,均無白起戰敗的記載,單就戰績來說,白起為戰國第一武將。
戰國第一就過了。。
一生未敗,或許吧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