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梭的《懺悔錄》值得看嗎?


最近最大的樂趣就是聽喜馬拉雅上的《懺悔錄》。

這本書是盧梭寫的。

剛開始我以為啟蒙運動的幾位哲人都是高尚情操,都是非常高不可攀的。

看來還是小時候過度地被教科書營銷了。


這本書沒看完,看了一大半。

想寫寫這本書的感想。

其實主要是有兩點。

盧梭的文筆偏幽默才氣,同時最重要的是太真誠和赤裸裸了。


盧梭打飛機,偷東西,勾引貴婦,和比自己大12歲的華倫夫人相愛玩SM,有男人想強姦他,他各種和女人的風流艷遇,毫不避諱自己的人性醜惡的一面。

包括他極其敏感,不受控制,相當感性,自律差,但是對大自然對充滿了熱愛。


當然書中可能以後會寫到當時歐洲社會,法國,日內瓦的國情和歷史情況。

這都是相當具有歷史參考價值的,包括當時的上流社會是怎樣的,底層人民是怎樣的。

的的確確非常真實反應了美好與醜惡。


世界從來如此,美好與醜惡並存,就像人類一樣。

盧梭除了這本書,還有幾本都非常出名。

包括《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社會契約論》、《愛彌兒》。

分別是影響了後來馬克思對私有制,對階級的思想。影響了法國和美國的《人權宣言》和《獨立宣言》無時不刻不透漏著《社會契約論》的細想。


《愛彌兒》應該是最早的書講0到3歲孩子的教育的問題。

盧梭呢,是一個敏感,膽小的人,但卻非常有思想,有才華,有創造力,對人性和世界有著深刻的洞察,但逃不出男人的好色,男人的低級趣味,逃不出人性賦予他所有的東西。


我認為敢於這麼把自己自傳寫下去的人,歷史少見。

如果讓我給別人推薦自傳,除了富蘭克林的自傳,我要推薦的那就是這本了。

當然,自傳我看的少,就是因為寫自傳的人,往往喜歡把自己誇大,吹個牛逼,讓自己死後光榮。


但盧梭不要榮耀,他要的是真理。

同時敢於把自己放在人們的眼前剖析自己,讓自己赤裸裸的展現出來。

對自己進行反思和思考,看看自己有所得,有所失。

看完之後,我就有個想法,以後等我60歲或者要死,還能說話的時候,到時候也寫一本極度真誠的自傳。

我認為把我看到的世界如實反應出來。


這個世界當然是既醜惡又美好的,如果沒有醜惡的承托哪裡來的美好呢?

盧梭的這本自傳不僅僅是對於一個人有著很多可以參考的價值。

比如對於了解人性的知識。

同時,如果我們真實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這也會有助於後來的人們,從你這一個個體可以考察出當時的社會的情況。

包括道德、制度、教育、文化等。


這些共同創造了一個人。

也許你寫的是自傳。

其實是和你有關係的所有的人共同集合的產物。

這個產物就是你,這些錯綜複雜的關係的集合體隨著時間的推移所給我們展現的畫面和故事。


我們追根溯源找到他。

找到那個打開因果關係的鑰匙。


不過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盧梭閱人無數,閱女無數,在各個階層流動,見到無數不同的有趣的人。

同時因為這些人的栽培和影響,才成了現在的盧梭。

盧梭去了很多地方,喜歡看書,喜歡從美女,從高貴婦人那裡學習各種知識和姿勢。

但確確實實,女人是男人最好的老師,尤其是高貴的女人一定是男人最最好的老師了。


而且通過這些女人,尤其是華倫夫人,盧梭才得到了很多其他人的幫助。

才慢慢的塑造了自己,慢慢的讓自己思想深刻而偉大。

雖然這一本小書看似很低俗,看似非常下流,甚至還有點小黃。

但是呢這一本書如實際的反應出了盧梭的個性和真誠。

讓我們看到了真正的盧梭,一個活生生的人。

再沒有比這一件事情更美好的了。

真善美。

離開了真,後面的善和美都是偽善和假美。


真才是第一重要的。

同時我非常懷疑馬克思說的。

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

這句話,是不是就是觀察到這些歷史偉人也好,歷史小人的故事中得出來的。

包括他們那個時代的人的命運。


決定回答這個問題是看到了程橙橙同學的回答,因為作者的開誠布公道出自己混亂的人生而否定這本書的地位,是不是太過偏頗?

自傳我們讀了很多,但是不是每一本都在讚揚著這個偉人在重大決策當前所做的每一個選擇,自傳里的每個章節都暗示著這個人卓越的智商情商相結合造就出的種種不平凡。可請你回頭看看《懺悔錄》,沒錯,單就一個人的人生來說,這簡直糟透了!扭曲的倫理觀大概是我們所最詬病的。可這本書不是《我的完美人生》,是confessions!你回頭去看看為什麼盧梭會寫這本書,它存在的意義是什麼,你為什麼要去讀這本書等等因素,不是應該靠這些來確認這本書是否值得一讀么?

先來想想看盧梭寫這本書的動機。

他的一生都在為自己的信仰和言論自由奮鬥,即使在今天言論自由和標榜人權的法國,我可以告訴你,這都是狗屁。因為政治一天不消亡,對思想的控制與刻意導向就永遠不可能結束。我們發展的教育,是適合統治者意願的教育。可惜盧梭不是這樣的人!最直接的證明是我們給他一個很褒貶不一的頭銜,思想教育家!以今天的思想發達程度,他的人生軌跡已經決定了他不可能被信任成為思想教育家,可我們給了他這樣的頭銜,難道僅僅是因為一本《愛彌兒》么?我認為他之所以能成為教育家,正是因為這本《懺悔錄》。這是從他的動機出發的:自省與醒世。

盧梭一直相信人的自然本性,與後天的培養形成,這是他從自身經歷出發得出的結論。懺悔,是一個很模稜兩可的詞,他認為自己錯的事情是真的錯么?盧梭的解釋不排除給自己開脫的嫌疑,但他也是在提醒看書的人:拜託讀書的時候也動下你的腦子,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么?
他跳脫出來,以第三方的角度,很深入的研究了自己之所以成為自己的原因。他本是「乾淨無辜的自然人」,卻在出生第九天便有了最初的「罪惡」——母親的去世。這是他的錯么?一定不是。可他為什麼要懺悔,並把它成為第一次的罪惡,那是因為這是第一個社會套給他的「枷鎖」,來自父親的厭惡和外人的說三道四,給了他莫須有的第一樁罪,「因為你的出生導致了你母親的死亡」。這只是一個最基礎的例子,他也用最開篇的淺顯道理告訴你對於之後他的遭遇和想法請不要去片面的評價,這本懺悔錄,是在告訴你在那個時代他的遭遇和人格造就,願後世的你,聽到他內心的吶喊。

種種因素奠定了這本書註定不凡的地位。

「自我」的意識和個性解放在封建貴族階級的文學裡是不存在的,而在資本主義社會裡,這一切都是隨著對自由的競爭而慢慢出現的,這個過程有接近一兩百年。是盧梭,真真正正的把所謂的道德,規則,價值,取向,放到了新的層次,他告訴你請正視你心裡的魔鬼,直言不諱的告訴這個世界你曾經骯髒的想法都是這個社會的產物,你的敏銳和痛苦與他一樣,是天才,是蠢材,是創新,是平庸。他傲視了一切的所謂「教條」與「寫作法則」,就那樣告訴你所有赤裸裸的現實和可能。這是一場思想的「革命」不是么?你應該感謝因為盧梭的「骯髒」與「敗壞」開啟了新的思想天地,又經過無數思想家的論著,給了你潛在的可能性在這裡嘲笑他在極度痛苦下完成的著作。

至此,我不用再去說這本書到底如何,你該不該去讀,值不值得讀。當你的人生經歷和思想高度到達一定水平,這本書會給你更多的共鳴與思考。如果你只是對一個人的人生做評價,那我很負責人的告訴你,這個世上無完人,每個人都有心裡最陰暗的那一面,看看你自己,那些小秘密和小黑史,你敢於不匿名的跟我們分享么?你敢不敢站出來,對所有人都說對的事情說不?你敢不敢剖析自己的好與壞都是如何形成的?你又能不能告訴我本我和自我在你身上是否重合?

我生活的時代不同,思想體系自然與幾百年前的人有不同。讀那個時代的書,要結合那個時代的歷史和作者本人的經歷。如果感興趣的,還是多方結合看看。否則真的是對如此偉大先哲的不尊重了!

PS:對於性取向這個東西,都跟自己的家庭環境有關。我身邊很多法國人流行」換妻「 (囧)。第一次聽說感覺完全脫離我所能理解的關於正常的夫妻生活。可後來看看他們的父母,這個社會的影響,我又覺得真的沒什麼了。你不理解,不代表他就是錯的,只是位置不同罷了。


以下為讀完《懺悔錄》之後的一篇書評,有興趣的可以看一下。

-----------------------------------------------------------------------------


最近常常想到盧梭。


他這一生最重要的標誌,就是三個:熱愛大自然,熱愛自由,熱愛知識。


說起來這三樣似乎每個人都熱愛,但這裡所說的熱愛,卻又有所不同,這是一種宗教般虔誠的熱愛,在各種價值比較中,不惜犧牲掉其它價值。

盧梭熱愛大自然,不惜辭掉自己前景光明的工作。


盧梭曾經謀到一份很好的工作,在一個地位顯赫的人家做僕人,這家的主人很重視盧梭的才華,想重點培養他,讓他接受了系統的學習。但是有一天,盧梭的一個同鄉來看他,並邀請他一起旅行,對大自然的嚮往使盧梭很快就做出決定,辭掉這份前途大好的工作,一頭扎入充滿未知而衣食無著的流浪生活。


盧梭熱愛自由,寧願拒絕國王提供的年金。


盧梭非常在乎精神和寫作的自由,在他看來,一個人一旦想靠寫作來謀生,那他必然會為了迎合大眾而寫出庸俗的作品來,他寧願靠抄樂譜和書稿來維持生計,而讓他的作品僅僅變成深度思考和靈感迸發時的產物。在他聲名日盛的時候,法蘭西國王意圖給他一份優渥的年金,雖然他非常需要這筆錢,但還是拒絕了,他不願因此而失去獨立思考的自由。


有一段時間,盧梭生了一場非常嚴重的病,那時他和華倫夫人生活在一起,醫生預言他最多只能活半年了,盧梭並沒有像一般人一樣,在等死前享受一番,而是為自己制定了非常嚴格的學習計劃,除掉中午的小憩和傍晚的散步,他把一整天時間都用來學習。

他同時學習好幾種知識,交叉進行,他在植物學、數學、文學、音樂等方面都達到了相當高的造詣,獲得了學者的美名。


他不問學這些有什麼用,因為很明顯,最有可能的歸宿是直接帶進墳墓,但是, 在他看來,活著一天就應該學習一天,學習本身就是價值。也幸虧老天有眼,他後來竟然慢慢恢復了健康,如同他得病之初一樣的莫名其妙。


用今天勢利的眼光看來,盧梭簡直是個扶不起的阿斗,一次次錯過世俗意義上的成功和安穩,一次次把自己推入貧窮的絕境,實際上,他一生都可謂窮困潦倒。


但盧梭本人卻很少為錢而發愁,他總是能做到貧而不哀,有一次,他落魄得流落街頭,還是能平靜地坐在公園的躺椅上,安然等待著命運的轉機。誠如盧梭的朋友所說,盧梭是一個幸運的人,不在於他腰纏萬貫,而在於他安貧樂道。


實際上,盧梭確實幸運,每一次他都聽從了自己內心的聲音,勇往直前,不將就,不虛耗能量,活得純粹而深邃,硬是從一個流落街頭的孤兒,活成了永垂史冊的偉人。


盧梭在人類思想史上的巨大貢獻姑且不論,單就其對自然、自由和知識的執著而徹底的追求,就足以為知識分子樹立起「高山仰止」的標杆。


我由衷佩服盧梭的這種純粹性,在今天日益複雜的社會,保持純粹是越發難了,我們面臨的身外誘惑成倍增多,寫作者要做到獨立思考、不媚俗、不忌憚、講真話,殊為不易。


因為不易,對那些致力於獨立思考的寫作者來說,更需要盧梭這樣一座精神的燈塔,他靜靜透過歷史的硝煙,散發著溫暖的光芒,踽踽獨行的路上,後繼者並不孤冷。


-----------------------------------------------------------------------------------

作者: 楊春艷,在清冷中升華,在孤獨中沉思,我手寫我心,哪管世間繁華。個人原創公眾號:楊春艷的番茄園(ID: cara990201)


盧梭的《懺悔錄》值不值得看這個問題我先放到一邊。《懺悔錄》的評價那麼高,在很大程度上和盧梭所處的時代以及其影響有關。盧梭在活著的時候首先是因為其小說文學而產生影響。《少年維特之煩惱》就是受到了盧梭《懺悔錄》(更正主要為《新愛絡綺絲》 )的影響。而後盧梭甚至也影響到了梁啟超等中國的公共知識分子。在那個時代,將自己的私人生活暴露給公眾是一件很讓人難以接受的事情。在當時,只有貴婦人的私人生活往往是暴露給僕人的,而盧梭的《懺悔錄》將私生活暴露給公眾,在很多人眼中就是將讀者作為僕人。因此,《懺悔錄》出版後,遭到了很多人的抨擊,他們認為盧梭不是一個體面的人。一個人要寫自己是一件很令人慚愧的事情,但是盧梭做到了。盧梭生活的環境可以命名為現代。在現代的境遇當中,一個人該如何生存?一個有尊嚴的人,我的生存的價值在哪裡?這是盧梭試圖解釋的問題。在18世紀之前,除了教師、貴族等人,絕大多數人甚至作家都沒有必要認真考慮自己的生活;而18世紀則是平民意識覺醒的時代。懺悔錄寫出了一個榜樣的人生。榜樣在哪裡?洛克的墓志銘講只有福音是人生的榜樣;蘇格拉底只有在人生臨死的時候才成為人的榜樣。當然,盧梭並非是在宣揚自己是一個榜樣。盧梭嘗試表達的是,我不是作為一個貴族,我就是因為作為一個人而高貴;衡量一個人地位的標準不是因為他的權貴。那些原來被視為卑微的底層民眾也應該來思考如何是自己生活的有價值,而非像一個動物一樣。貝多芬受此影響說道,貝多芬在世界上只有一個,但國王有的是。因此,我們在書中看到盧梭認為自己絕對不是一個天才,而是一個很笨的人。他認為,沒有人需要以天才來作為榜樣。盧梭為即將來臨的平民社會做了一個典範,他用自己的一生為後世的人做了一個人格的典範。這個典範包含著一個悖論,他絕對不是一個高於常人的典範,而是和平民平等的。平民獲得人的意識,這是盧梭帶給我們的啟示。這種意識在往後的時代里深深影響了康德的思想。
盧梭的懺悔錄是對所有人所說的,而其政治學著作則是寫給少數人。這正是懺悔錄在盧梭思想著作中的意義。


盧梭的《懺悔錄》買來有半年了,先哲寫於兩百多年前的卷首語還歷歷在目:或許,因為命運的安排,你成為這本書的裁決人,我以全人類的名義懇求你,不要破壞一本獨特而有益的書。
當時我心中一如既往地淡定。我正是因了命運的安排,為全人類的前途而來。
&
這本書我買對了。但是我一直沒有找到一種方法,以每個普通人能夠接受的方式讓他們明白些許真理。
&
許多人甚至看不出王小波為什麼是公共知識分子。
&
人們看不到事實,無知而愚昧。
&
對此,我沒有感到愧對先賢。每個人應當為自己負責,聖人為全人類受難,不是因為愧疚,而是出於對所有人的愛。
&
淡泊名利,了卻生死,出離世間。
&
這所謂的高境界,的確是沒有悲傷,沒有煩惱,但是這不好玩,真的。
&
這次回家後,我常常想,如果父母有一天離開,我能否獨自面對這個世界?答案是可以。&
那麼,趁現在父母健在,我是否該努力奮鬥,好好回報父母呢?
&
答案是否定的。
&
我無意於爭取名利,雖然錢可以改善生活,但我絕不可能為錢而付出全力。
&
我心裡還必須裝著全人類的前途。
&
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
大四下學期時,我還和普通人一樣,認為家庭是生命的核心,畢業就回家,相親,結婚,守在父母身邊,過幸福的小日子,閑暇時和朋友聚聚,不管任何國家大事。
&
後來我發現那些為國家命運奔走呼號的英雄們世界觀很成問題,他們會把全國帶到溝里。對此我不能坐視不理,因為我發現了,並且我知道,在我之外沒幾個人了解這其中的道理。
&
與我想法類似的人,基本都死於謀殺。
&
個人的生命遠不是最要緊的,真理才是全人類的財富。
&
就算我像王小波那樣,生前顯為人知,死後才被一部分人所理解也不要緊。名聲比生命更不重要。
&
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尋找普通人能夠接受的方式,把深奧難懂的真理傳授給普通人。
&
宗教是個好辦法。但宗教分了絕對真理部分和通俗部分,二者相去甚遠,差別也很大,不好過渡。
&
全人類的前途,在我們每個人手中。但是大多數人,選擇隨大流。


除去浮華,用常人的眼光審視自己的所有慾望和行為,比xx傳,xx傳奇更有血有肉.
名人不裝x,知道自己何其庸俗,知道自己也是個常人.就這一點就給你一個超出任何一本偉人傳的真實感官.


強答一個。

大約是在我初一的時候,我姐買了本泛黃的書懺悔錄,版本我不記得了,儘管我看過三四遍,只記得封面充滿異域神秘和哲學之深沉(可能僅僅是日久泛黃的滄桑感)。於是當年的我決定要試試看這種像藏經閣翻出來的經書。

然而,一看就驚呆了!原來,我並不是個壞人。或者說我至少不是個孤獨的壞人。

當年我的情況是這樣的,我一方面成績尚可,重點中學班級前幾名,班幹部。另一方面,打架惹事。所以父母並不太喜歡我,至少不滿意。事實上孩子真的很需要父母的肯定和認同,而我卻和我老實善良的父母如此不同,以至我無論多努力終歸都以一個「不聽話」的娃娃為父母所憎惡。

作為一個初中孩子,已經在小學三年級就寫過「你真的愛我嗎」的情書(當時86年),被父母斥為流氓。自己都唾棄自己,儘管是那個小女孩紙先說喜歡我的(委屈臉),我還是有超過10年認為我罪大惡極骯髒齷蹉,禍害良家蘿莉(手都沒牽過……)。至於一個青春期的天性判逆的男孩,沉重的負罪感又何止於此事,諸如抽煙,上舞廳,買封面有妖冶女郎的書……真是夠了。一面如此壞,一面沉溺於自責。

我一度認為自己是骯髒的,任何慾望任何反抗都是醜陋的。然而懺悔錄里我看到盧梭也這樣,甚至更甚,他卻並不以為恥。連遺棄自己的孩子都不算道德敗壞,當街手淫過的人都可以叫囂:看看你們有誰比我更好!那麼,我有什麼錯呢?我原本並不是罪惡的人。那些慾望,無關善惡,人人皆有。倒是敢於直視自己的人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

在很長一個時間裡,我看過好幾遍懺悔錄。這讓我得到了某種程度的救贖,當我的自我認知不再是:骯髒醜惡罪孽的人!當我能正視自己的性慾,貪慾,物慾時,我發現我更有信心控制自己。並且我為自己真誠的自製而嬌傲。

如今偶爾會有人問我什麼是自由,我會嘗試推薦看懺悔錄,學會正視自己的慾望。更坦然真誠地面對自己的言行和內心。內心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老實說到現在這本書 《上》,只看了一半
剛發現這本書時候 視如珍寶 與他共同體驗他的生活
我興奮的跟一位老者討論這本書 他年輕時躁動的心被它撩騷 他對此書的印象便是「法式浪漫的愛情「
然而我想討論的並不是這個,而是我想對他說:我懂盧梭的感受...
後來我變了 慢慢的就感受不到了 也沒再看了
努力去看的東西是不會看懂的,所以才會有評論里:」不值得看「」對他的讚美「等
其實看書是在看自己 它是一種思想頻率的 」共振「 你只有在 思維開放 或跟作者處在共同頻率 才能讀懂他說的話
所以我想說的是大多數人努力學習 努力閱讀 其實他們什麼都沒有讀懂


《懺悔錄》值得看嗎?我也拷問自己。
「值得」,什麼是值得?花費金貴的時間去讀盧梭的那點小破事兒,讀你我都有的赤裸裸的真實——這值得嗎?
我說,這些真實是潛在的,是不為我這平凡人所能捕捉到的。只有盧梭這位敏感到極致的思想家才能捕捉到這些真實,只有盧梭這位以「為真理獻身」為座右銘的偉大卻羞怯的人物才有勇氣把這些真實呈現給人類同胞。
我是怎樣與此書結緣的?在圖書館看到一本書,叫做《一個孤獨散步者的遐想》。「孤獨」「散步」兩個詞語猶如閃電般擊中了我這個直立於荒野之上的孤人,這兩個詞語已然深深打動我。
我如饑似渴地翻閱它,方知道作者是盧梭,本書可說是《懺悔錄》的續作。於是我又借閱了厚得多的《懺悔錄》……呵,愛好大自然,喜歡散步,孤獨,羞怯,神經質,等等等等,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第一次意識到原來世界上還有一個與我如此相近的靈魂,儘管隔了兩三百年的迷霧,他卻真真實實成了我的益友,我的良師。
我深深觸動:看來我這一生的懺悔即將從十九歲開始!我的得度之路是要以懺悔為馬!


非常值得Q_Q感覺就像一個老者摸頭和你聊天。


討論懺悔錄的難處在於:

1)盧梭這部自傳性作品與其哲學表述在多大程度上存在關聯。相比奧古斯丁對故事的精心編採和闡釋,盧梭書寫中出現的瑣碎、重複、自戀、情事,幾乎是完全形而下的、私人的、乃至八卦的。

2)即便作為一部完全靠回憶和自我觀念組織起來的書寫,《懺悔錄》作為個人傳記的真實性也是可供質疑的。比如盧梭對自我教育的回顧,有多大程度是真實的,又有多大程度滲透了他自己的教育理想愛彌兒(Emile)的痕迹,很難辨別。


這個時候去討論懺悔錄的思想意義,實在非常冒險。回顧一下盧梭的寫作目的就知道:

但是我那些強大的壓迫者因為害怕真理,而無所不用其極,以便抹去真理的痕迹,這就迫使我為了保留下這些痕迹,而採取最正確的權利和最嚴格的公理所容許我採取的一切措施。

……即然我的名字終將留下,我就該儘力使對擁有這個名字的不幸之人的回憶與這個名字一道流傳下來,按其真實面貌,而非一些不公正的敵人處心積慮地描繪的那樣流傳下來。

(嗯……用的是陳筱卿先生的譯本,他的翻譯實在有點繞)


盧梭的意思就是:既然我始終都得名留千古,那與其讓你們相信我敵人的謠言,不如我自己去描繪一個真實的、徹底的自我。後者雖然同樣醜陋,但是真實。

——更重要的是,這個「真實」是一種普遍性意義的真實,不僅我如此,所有人都如此。人總歸是有醜陋之處的,但從來沒有人敢這麼做,我是第一個。這就是他說的:

我在從事一項也許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事業,我要給我的同胞們(semblables)展現一個人本性的全部真實(toute la vérité de la nature),這個人就是我。

總結一下就是:

1)這本書就是給你們研究【我】用的。(可以說他預料到了未來浩浩蕩蕩的盧梭產業嗎?)

2)這本書不僅是給你們研究我用的,還是給你們研究【人】用的。因為從來沒有一個人像我這樣,徹徹底底地暴露了自我。所以他在《懺悔錄》的首頁稱這本書是第一本「研究人性的資料」。在這個意義上,盧梭是現代人類學的先聲。(看看列維·施特勞斯多愛盧梭吧,他總是以盧梭的門徒自居)


所以《懺悔錄》值得看嗎?

1)如果你是盧梭的專門研究者,當然得看。

2)如果你是想要了解盧梭的哲學思想……大可不必了。如錢鍾書所說,何必去看那隻老母雞長什麼樣呢。何況《愛彌兒》要有趣、漂亮得多。

3)如果是想找一本18世紀歐洲社會風俗奇聞錄來消遣,也是很可以的。相信裡面的種種故事會讓你……大開眼界。


恕我直言,知乎人文板塊,問題大都缺乏水準,也缺乏有水準的答案。有的問題看似所有人都能回答,事實上不是。懺悔錄從屬於盧梭思想的整個體系,一句話概括,這本書描述了一個天賦超出常人的人,不通過有序安排的教育,如何擺脫加之於他的,先定的敗壞的環境。它與盧梭的另一本著作愛彌爾對應,後者講如何通過預先安排的教育使得天賦一般的人成為一個特殊的有德者。懺悔錄既是盧梭本人的自傳,也不完全是他的自傳。它更像是一種類型的人的成長史,因而是一個模版和典範的存在。

至於它值不值得讀,因人而異。對於研究者而言,它既是一個自傳作品,也是盧梭整體思想中的重要一環。當然值得反覆閱讀。對於非研究者而言,這本書仍然提供給了我們了解盧梭的一個重要途徑。對於抓住書中小黃段子的讀者而言,這本書幾乎沒有價值。因為這不是一部完全反映作者生活樣態的作品,其中杜撰,故意錯寫的地方不少。當然不是說那些小黃段子是編造的,只是說,對著鳳姐luguan,本質上是你yy的後果,並不是作者的意願。既然你讀書只想讀出自己既有的觀念,而不是試圖理解作者想表達什麼,讀任何書都沒有意義。


我認為值得看。幾年前看過,具體細節記不清了,但是印象深刻,而且準備看第二遍(幾年前在圖書館看的,現在買了書)。這是一本最最真誠的回憶錄,不包裝高尚,也不假裝謙虛,一位老者赤裸裸的描述他如何屈服於人性及本性,看完你會因為他的真實而覺得他可愛無比。書中最後一句這麼說:有一切理由這麼想:盧梭在人類思想存在的缺點所許可的限度里說出了真話—他的真話。


看過不少名著,這是唯一讓我初中到現在一直有陰影的書,不知道為什麼


兩年前買的,上看完了,下看了三分之二,因為種種原因(懶)一直到現在也沒看完。
但這不影響他在我心中的地位,他對我最大的影響就是他讓我知道即使是偉人也有很多不足,進而使我更加寬鬆身邊的人。
總之,是本很值得一看的書。


我大概是高一的時候看過吧,感覺還行,可以讓你明白一個道理,偉人也是人,也會幹各種猥瑣的事情,比如對著女孩手淫,比如偷東西,哈哈,大概就記得這麼多吧。


值得,但就論文學價值,盧梭的這個懺悔錄影響到了許多人,把自己不陽光的一面呈現在大眾面前的方式影響了後來許多作家。

懺悔錄剛剛看完,也不知道值不值得,全書呈現的盧梭是一個正面形象,盧梭承認自己有暴露癖,那麼將自己手淫、做愛、拋棄孩子的事情暴露出來給大眾看是不是也是一種暴露癖?
這部《懺悔錄》很像是一個辯解錄,盧梭受到了霍爾巴赫集團陷害,不能再退隱廬等地方定居終了一生,而且還在名譽方面遭到了污衊。但是因為自己無力辯解,所以寫下他自己認為最真實的回憶,呈現一個最真實的自己。


一直認為購買書籍和閱讀的程序應該倒過來,我更傾向於先閱讀完一整本書,再決定買不買。所以有些借閱的書籍看過後也會買來收藏,而有些買來的新書則翻閱後便轉贈他人,而懺悔錄顯然屬於前者。且先談談盧梭。
盧梭出生在新教家庭,而是否改教的苦惱一直困擾著他,對於燃盡了他激情與敬慕的瓦朗夫人,他益不乏對其信仰的描寫:
「她對所有的事都有一整套看法,所以對宗教也不例外。這套看法包括一些很散亂的觀念,有的很健康,有的則很荒唐;還包括一些與她的性格有關的見解以及源自其教育的偏見。一般來說,善男信女們總是把上帝看作同自己一樣……媽媽對我不撒謊,她那顆無怨的心靈不可能把上帝想像成為凶神惡煞,信徒們看到的是正義與懲罰,而她看到的則只是寬容與仁慈。她經常說,上帝如果要求我們行為端正,那它就無正義可言了,因為它並沒有給過我們這麼做的條件,所以那就等於是強人所難了。」
「我認為,即使根本沒有基督教的道德,她也會遵奉它的,因為它很符合她的性格。她在做一切命令做的事,但即使沒命令做的她也照樣會去做。凡是無足輕重的事,她都喜歡服從。如果沒有允許、甚至命令她開齋,她是會自覺自愿地守齋的,根本用不著去監督她。整個這種道德是從屬於塔維爾先生的準則的,或者說她認為其中並沒有任何抵觸的地方。她每天可以同二十個男人睡覺而仍然心安理得,除了情慾而外,不感到鮮廉寡恥。」
而他自己則從小對宗教有著深入的思考,並且認為人們信仰哪個教並不是完全由出身決定,尚有選擇的餘地,不過他認為自己即使選擇得很好,仍「免不了在內心欺騙上帝,免不了受到世人的唾棄」。
對宗教的思考其實是對自己的心靈深處,對所處的社會形態的一種思考與叩問,對於我這樣尚未有所信仰的人來說,宗教亦有其存在的意義,信徒在餐前感謝上帝佛陀和真主,然後惴惴不安的倒掉盤中的殘羹,信仰是一劑讓心靈免於煉獄的安慰劑。
如果我有所信仰,那我會感激冥冥中的精靈賜予我靈感,雖然它攪擾我的睡眠,羞辱我的才智,奪走我泯然眾人的混沌,但它使我免於癲狂和放蕩,使我認清自己的卑劣並免於更加卑劣的行徑。寫作使我理解信仰的含義。
同樣的,音樂,幾何,藥劑,交際都沒能使盧梭從自己要命的激情和可悲的懦弱中解脫出來,但無疑思考和寫作做到了,他在明知自己會成為史書上的讓雅克盧梭時(囑託待一八零零年後,書中人都已作古後再出版懺悔錄),仍坦然面對自己部分有違道德倫常的行為,而非粉飾太平,這是大多數人沒能鼓起勇氣效仿的。
我懼怕將自己呈諸於他人面前,懼怕被弗洛伊德式的剖析,懼怕暴露丁點兒的古怪性癖,懼怕被看穿對數理經濟文學醫學的無知,這是稀鬆平常的普通人的畏懼,而他是:我將我畸形的情慾,我不合時宜的思索,我不得不四處打秋風的貧寒,我可能遭到口誅筆伐的偷竊欲和露陰癖,都向你一一道來,希望你警醒,和我一樣認清自己的罪孽,不否認自己的智慧,在自己認可的那一種上帝面前,平靜的等待裁決。
他一心將迷途的羔羊推回一條危機四伏但最終會得到清白良心的道路,而非歇在安逸放縱享樂的夢幻鄉。盧梭是少數不因太以自我為中心而顯得暴虐的作家,法蘭西式的浪漫多情又甘於獻祭。喜愛他的人不因他的出格而叛逃,並非他們意識不到那是出格,那是異數,而是他們在走近盧梭這一有如閱鏡的過程中,重新審視自我。源於社會契約論的尊敬是對學識與見地的尊敬,而源於懺悔錄的尊敬是對完整人格的尊敬。


值得看,一個偉大的坦蕩的人。
但是遺憾的是我所看到的譯本翻得不太好。


盧梭作為一個啟蒙運動時期教育家,懺悔錄比愛彌兒在教育領域重要得多。此書盧梭晚年所寫,從少年時直到盧梭成書時的全記錄,成書不久盧梭便死,且因為逃亡遺失資料太多,時間又太過久遠,儘管盧梭一再強調自己的真誠,但讀者也可以看出並不嚴謹。結構像流水賬一般,文筆也並非上佳,卻成功的用解剖自己一生的方式表達了自己的思想。期待別人用三言兩語就把名人的一生講完,你也太小看這部作品了。善良卻懵懂不負責任的少年,到一個被法國當局通緝的思想家。值得一看。


推薦閱讀:

孟子和商鞅哪個更有價值?
沉默寡言的人應有怎樣的氣質或言談才能突顯魅力?比如動作,穿著,思想等。
娜拉出走以後怎麼辦?
能否說古人比現代人更有智慧?

TAG:思想 | 傳記文學 | 啟蒙運動 | 盧梭Jean-JacquesRousseau | 懺悔錄盧梭著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