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反相機和雙反相機哪個先被發明出來?
度娘說,1860年薩頓設計出原始的單反相機,1880年貝克製成雙反相機(來自照相機-百度百科)
度娘又說,單反相機因為雙反相機和旁軸相機固有的弊端而被發明出來。
所以~哪個是對的?還是說薩頓設計的單反相機只是原始的,與後來的不同?那麼後來的單反又是誰發明的呢(或者首次投入商用)?
如果從單反和雙反定義的話,確實是單反更先發明。
甚至於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單反比相機更早出現。
早在16世紀初,歐洲人就用暗箱來輔助繪畫,達芬奇的《大西洋古抄本》里有不少描述。畫風是這樣的:
嗯,經本人專業鑒定,這是個人肉照相機。
單鏡頭、反光,至少字面上滿足「單反」兩個字了吧?
直到幾百年後,具有感光特性的銀鹽被發現,有人覺得幹嘛不用這玩意代替人工繪畫?
於是19世紀初,法國人發明了銀版攝影術——其實就是個木頭箱子,前面是鏡頭,後面插感光板。
咋取景呢?感光板拿掉,換塊毛玻璃,取好景對好焦,再把感光板塞回去。
1861年,英國人托馬斯·薩頓覺得,這玩意取景不方便啊,得改,於是在箱子上面開個窗戶,插了塊反光鏡進去。取景的時候把反光鏡放下通過上面的取景窗取景,拍攝的時候再把反光鏡抬起來,從窗子上的毛玻璃取景。
這傢伙的核心就是那塊活動的反光鏡,拉起來他就是相機;放下去他就是畫家熟悉的暗箱。哎媽這真是太機智了。
從反光鏡的動作來看,這確實和現在的單反一脈相承,可以認為是最早的單反相機。
然而並沒有多大用,掀反光鏡並不比掀後蓋省事太多,當時還沒有膠捲,反正要換片(明膠干板1878年才被發明),還不如掀後蓋呢。
於是這個極具前瞻性(超前當時工藝水平)的發明並沒有被廣泛接受。
一年後,就是1862年,法國人德特里覺得自己很土豪,就要用土豪的解決辦法。不就是取景和拍攝么,我拿兩台機器一上一下摞一起,上面取景下面曝光。
這種玩法還真流行起來了,因為拍攝和取景光路完全分開,操作互相獨立,這對於時效性比較強的拍攝具有不小的優勢。
不過嚴格點說,這傢伙並不算雙反,儘管模樣很像,但是畢竟沒有反光鏡,個人覺得倒是更像旁軸一點(當然一般認為,旁軸相機最早出現,是不知道是誰把步槍上的瞄準鏡改了,裝到相機上當取景器)。
然後一直到1880年,英國人貝克把德特里的雙鏡頭相機里塞了個固定反光鏡,這時,符合定義的雙反才真正出現。
由於貝克加這塊反光鏡之前,這種雙鏡頭相機就已經是實用化的了,所以雙反一出現就很貼近實用了。
其實對於雙鏡頭相機,由於並不需要靠反光鏡切換光路,所以「反」還是不「反」並沒不像單反的反光鏡那麼核心。或者說,單反的核心在於「反」,而雙反的重點在於「雙」。
到1884年,美國人卡濱·雷·史密斯覺得雙反還是太笨重了,於是改進了薩頓的單反設計,並且實現了量產化。
之後很長的時期里,單反由於存在更多的機械動作,所以並沒有表現出明顯的優勢。雙反和旁軸仍然是主流
1949年東德蔡司把五稜鏡引入相機取景器。腰平變眼平,這是相機歷史上的大事件,但是對於單反和雙反之間的戰爭,其實並不重要,因為這神器……雙反也能用。
單反具有取景無視差、方便換鏡頭等等等等一連串的優點,奈何由於多了個反光板的動作,總是慢了半拍。
之後的數十年里,隨著工藝技術的不斷提高,反光板越來越自動化,動作越來越快速可靠。於是單反漸漸的拉開了優勢,逐漸徹底的取代了雙反。
總結起來呢,就是單反結構更早出現,並且人們都清楚它結構上的優越,但是活動的反光鏡需要足夠精密且可靠的工藝,所以真正的實用遠比雙反更晚。
我記得
五稜鏡單反是賓得第一次用吧。就是現在單反那個標誌性的尖頂。
不過哈蘇那個腰平取景也是單反。不知道原始單反結構是不是這個。
雙反
第一台五稜鏡是contax s
第一台反光板快速複位是賓得 k
第一台單反有說是kine 愛克山太或者蘇聯 斯布特 運動相機推薦閱讀:
※在人多的地方如何拍好旅行照?
※荒木經惟的拍立得照片值得收藏嗎?國內有哪些機構有出售的呢?
※如圖眼睛發亮的效果是怎麼P的?
※請知乎老師、同學們評價一下這些照片,我該如何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