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秦始皇那麼愛巡遊,為什麼後來的皇帝沒有同樣喜歡巡遊的了?

隋煬帝那樣游江南的不算。


秦始皇也不是那麼愛巡遊,之所以到處走,除了好大喜功,有一部分現實原因就是六國初平,需要去梳理各方的政治。
秦始皇也並非是最初開始「熱愛巡遊」的君主,黃帝就已經開始巡遊,《五帝本紀》記載黃帝:西至於空桐登雞頭。南至於江登熊、湘。北逐葷粥合符釜山而邑於涿鹿之阿。舜也巡遊,《書·舜典》記載他:歲二月,東巡狩,至於岱宗......五月南巡狩,至於南嶽......八月西巡狩,至於西嶽,如初。十有一月朔,巡狩至於北嶽。大禹也巡狩,帝禹東巡狩,至於會稽而崩。商朝武丁也巡遊,巡遊西華縣的時候去世,周朝穆王昭王都巡遊,穆王向西,傳說到了崑崙,昭王南巡,到了漢水,去世在「南巡」途中。
可以發現秦始皇以前,歷朝歷代開疆拓土的君主都喜歡「巡遊」,而這種巡遊帶有政治意味,更帶有強烈的軍事性質。秦始皇的巡遊也是帶有政治和軍事意味的,算是秉承前代的遺緒,開疆拓土。但是秦始皇的巡遊也具有承上啟下性質,一方面開疆拓土,另一方面就是好大喜功,對外展示帝王尊嚴了。
所以以前的君主「巡遊」,很少有到一個地方就專門立碑歌功頌德的,這也是一個分水嶺,有實質性作用的巡遊和政治秀巡遊的分野。
秦始皇功在千秋,讓中國真正意義上統一了起來,以後中國的對外擴張,自然不需要像以前一樣,由君主親自帶頭,有帝國制度的保證,文武都有專業的官僚系統。所以秦始皇以後,皇帝的巡遊就幾乎變成純粹的政治秀。
秦皇巡遊後,最愛巡遊的就是漢武帝,比秦始皇巡遊的次數更多。並且漢武帝還不是純粹政治秀,還有安定郡縣,昭示中央實力的目的,巡遊依然困難重重。漢武帝每次大規模的出巡,都帶著眾多官員浩浩蕩蕩出發,他所到之處,皆是大肆鋪張、奢侈浪費,都帶給當地的官吏與民眾沉重的負擔。他帶的人都需要周圍郡縣提供補給,曾經搞出過郡縣長官負擔不起巡遊費用而跑路的。
這樣的巡遊加重了百姓的負擔,官員跟著長途跋涉也是苦不堪言,除了皇帝,幾乎所有人都討厭巡遊,而大規模巡遊的直接後果就是國家財政不堪,名怨沸騰,君臣離心。所以漢武帝巡遊不僅花費大,還間接導致了許多起農民起義事件。
後代的皇帝,如果沒有漢武帝那樣的條件,幾乎不可能巡遊。首先,國庫必須充足,要負擔龐大的巡遊費用,其次要政權非常穩固,才敢這樣開罪大臣和老百姓,最後還要具有漢武帝那樣的雄才,能駕馭手下的大臣,才可能壓製得住反對的聲音,順利出巡。那這樣看來,後代的皇帝,能夠達到巡遊條件的,便寥寥無幾,巡遊的事情自然就少了。
就從封禪的皇帝來看,秦皇漢武后,有漢光武、唐高宗、唐玄宗、還有宋真宗。漢武之後,進行大規模巡遊的皇帝可謂寥寥無幾了,並且都是一個王朝力量最強盛,統治最穩固的時候。所以連李世民貞觀之治時期,都因為大臣的反對,連封禪詔書都寫好了,也沒能成行。宋真宗封禪也算是勉強為之,為了封禪,竟然「賄賂」宰相,以送酒的名義,裝了一酒罈的珍珠送給王旦,以求得宰相的支持。宋真宗以後,封禪就沒了,皇帝去泰山都只是祭祀,這樣無論是花銷還是政治壓力,都跟封禪不可比。
除了封禪,也有愛巡遊的皇帝,比如隋煬帝。。但是隋煬帝巡遊除了好大喜功的政治秀目的,也有迫不得已的地方,當時長安的糧食已經不夠帝國首都的消耗了,需要開拓長安到洛陽的補給通道,同時需要開拓南方運糧到洛陽的通道,所以才有那麼浩浩蕩蕩的巡遊。但是隋煬帝確實太自大,有戰略陽光是好事,但是超過了帝國的水平,就不是好事了,讓隋煬帝成了「巡遊亡國」的皇帝,以後的皇帝巡遊就小心謹慎多了,畢竟這麼大一個反面教材擺著。
武則天也愛巡遊,但是也有不得已的地方,還是因為長安糧食問題,必須偶爾到東都洛陽去住,所以長期往返於長安、洛陽一線。唐朝皇帝往返於長安和洛陽,東都西都之間來回,也不算什麼巡遊了。除了高宗、玄宗,帝國已經沒有那麼多的金錢以及掌控力了。
所以到了宋朝,巡遊是整個帝國都反對的事情,皇帝也很難做成,加上宋朝國力和掌控力都不如漢唐,大規模巡遊也不具備條件。
元朝皇帝估計也沒有巡遊的雅興,沒見過大規模的巡遊。
明朝有明武宗愛巡遊,並且不是出於政治秀的目的,純粹為了個人好玩。結果弄出了正德南巡之爭,大臣跟皇帝死磕,導致上百人受罰,因此死亡的大臣有十四個,翰林院先上書然後被罰,然後六部的官員挨著上書,懲罰一批上一批,後來連太醫院的官員都上書了。武宗最終也沒能犟過大臣,此次南巡就作罷。
可見普通皇帝想要出巡要面對的壓力有多大。
清朝康熙乾隆都南巡,基本是封建帝王巡遊的最高頂峰,無論是花費還是排場,估計都是歷代帝王之最,但是這也是建立在康乾盛世的物質基礎和帝王專制頂峰的政治基礎上,才能夠完成的,別的帝王無法複製,也成了皇帝制度最後的絕響。
所以,總結一下,秦皇漢武后皇帝為何巡遊不頻繁。
1.自古就不頻繁。秦皇漢武前巡遊有實質性的政治、軍事目的,要有條件開疆拓土的君王才能巡遊。
2.經濟壓力太大,帝國沒有經濟基礎無法完成。
3.政治壓力太大,巡遊要得罪許多官員,更要考慮政治局勢的穩定。非雄猜之主,難以化解政治壓力。
4.輿論壓力太大,畢竟秦二世和隋煬帝都是號稱「巡遊亡國」的,亡國之君的帽子蓋下來,不是每個皇帝都能承受,都有膽子去做。
5.對帝國綜合實力的要求。軍事上要有保證,有強敵外患必然不敢巡遊,政治控制力要有保證,巡遊過程中不會出現權臣造反,繼承人篡位,以及大規模農民起義。
所以能夠滿足以上條件的君主實在是不多,所以大規模出遊都是盛世的表現,君王們倒是想如此,奈何條件不足,也做不到啊。即使做得到,產生的政治負面影響其實遠大於正面影響啊,明智的皇帝也不會這麼干吧。
所以顯得秦皇以後巡遊的皇帝就不多了,皇帝們都改成了小規模出遊,以及躲在深宮中享樂了。


堯舜禹部落首領,啟湯發至高領主,始皇帝,開闢以來未有。
秦得天下日淺,殺戮過重,人心不一,始皇帝要巡幸天下威震地方。
四個字,鞏固統治。

再多說一句,漢高祖跟始皇帝一樣,也是巡行四方的。北魏皇帝,北周、北齊皇帝,也有。
李唐皇家長安洛陽來回跑,晉陽可能也有去的但我讀書少不確定。則天氏我以為有,暫時沒資料,回頭待我有空翻書去。
遼皇帝四時巡行,金人的事情我一點也不知道,不過金人儒化頗深,而且宋金時期似乎也不需要天子巡行。
明朝皇帝出京是政治不正確。


乾隆爺表示吃遍了大江南北→_→


漢武帝。
山西有個聞喜縣,就是漢武帝在巡遊過程中收到南越國被滅的喜報訊後設立的。
我們河南有個獲嘉縣,就是漢武帝在巡遊過程中獲得南越國宰相呂嘉的頭後設立的。


秦始皇喜歡巡遊,是因為在秦始皇之前,全中國歷史沒有比他擁有更大的領土的人,夏商周再厲害,其王室控制的地方都超不過河南山西陝西河北一帶,連山東湖北四川湖南安徽江蘇浙江都沒有效控制能力的。
就好比你家的房子突然間擴大了一倍,你會忍住不去看看嗎?(相比秦始皇,就是他家的房子擴大了10倍)


十全老人比始皇帝高到不知哪裡去了!論排場、論花費、論動員的州縣,始皇帝還是too young!


滿世界跑的也有


皇帝見識多了就不好忽悠了


煬帝下揚州,乾隆下江南,鄧公南巡


其實隋煬帝比秦始皇走得多走的遠,他當皇帝20多年只有4年老實在家呆著。


推薦閱讀:

為什麼晉惠公和管仲都叫夷吾?這名字是什麼意思?
岳飛的軍功以及作戰能力是否如《白話文本國史》所述一樣卓越?
三國時期,有哪些位高權重影響深遠的人物,卻在演義中被忽略?
關於楊國忠?

TAG:歷史 | 秦始皇 | 中國古代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