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谷歌、Facebook、蘋果等企業的總部大樓,你又會對華為的松山湖歐陸風格園區做出什麼樣評價呢?

建築設計,高科技,審美,華為

.......


有一天,任正非乘車經過北京二環邊上的中青旅大廈,一眼就看上了這棟精細、標準、整齊的現代建築,點名要這棟房子的設計師來做華為的北京研發中心。

然後華為的北京研發中心就長這樣

真事

對了,中青旅大廈和華為北京研發中心都是德國gmp事務所做的方案


跟那些出國考察過幾次的官員一樣的審美,當然不是說歐洲小鎮不美,而是說他們的審美只關注一些明顯的外形特徵,忽略了文化背景,最終就成了簡單的立面複製,免不了濃濃的山寨味。

歐洲的建築,你哪怕原物搬過來,也都是違和的。而且複製古代建築,外形的要求必然限制功能,一個對效率要求極高的科技企業這麼搞,不是作繭自縛么?蘋果也好谷歌也好,都是科技企業的未來感和功能性相結合,一個以民族企業自居的大企業,複製別人的古物做辦公樓,又有啥意思呢?想想吧,蘋果公司總部設計成周庄+福建土樓+湘西吊腳樓+故宮+。。。

不過據說華為的員工們多為此自豪,站在這個立場,一切以員工的喜好為出發點,創造員工最愛的辦公環境,倒也無可指摘…


看到有方專門採訪了幾個建築師對這個事的看法當我們批評華為「歐洲小鎮」時,到底在批評什麼?
其實觀點總結起來無非兩種,一個是認為不好,一個是認為無所謂。
認為不好的都是站在建築學視角去評價的,認為無所謂的,都是在更廣的視角看這件事的。

看見非建築專業的朋友還在糾結風格無好壞這個問題,我就來說說在建築學角度,為什麼它是壞的。

其實 @平面和模型提到的一個東西很有代表性,塑料金鏈子

所謂的仿歐洲小鎮就是一條塑料金鏈子。

建築是在地的,它的外觀和時代技術、文化、使用方式有關。帕提農萬神廟何其偉大,如果完全100%的在中國仿造出來,它們的外在依舊是美的,但是它們就變成了那條塑料金鏈子,因為讓它們如此生長出來的土壤沒有了,內在所有的邏輯都崩塌了,只剩下一個虛偽的外殼。

看見金鏈子漂在水上的一刻,它的否定的評價就已經確定了。再去討論這條金鏈子的做工如何,是否精緻,是沒有太大必要的。因為塑料金鏈子的本質在於它虛偽的偽裝,企圖用一個高貴的外包裝來掩蓋自己的廉價,來帶給紋身大哥虛偽的自信心。

另外我不認同 @螺旋真理所回答的梁思成的評價,不只洋而古,在今天做中而古同樣是塑料金鏈子,要對比這兩者誰高明一些,我只能去看誰做的更精緻,更漂亮。

蘋果、谷歌的總部設計未必一定高明,但是它們起碼是屬於這個時代的,是真金鏈子。至於這條真的金鏈子是否精緻,做工如何,設計是否考究,那是可以再討論的。

所以各位想要討論的非專業人士需要弄明白建築師其實不是在談風格高低,我們只是在說假金鏈子不好。

———————————————————更新—————————————————————
評論區各種來撕的朋友,請認真的審題。如果真的是沒時間仔細閱讀,只看到了一個假金鏈子就開撕,那請費事看一下下邊的簡化版。
1 我是站在建築學學術角度去表達觀點,這是我的視角。
2 觀點是仿歐洲小鎮是一條假金鏈子,這跟是不是華為的園區無關。
3 戴假金鏈子是任何人的自由,跳出建築學的事情我不做評價。


評論區真是讓我開了眼界,甚至讓我曬作品自證有評價資格的人都跳了出來。
我的觀點沒有針對華為,只是說了仿歐洲小鎮的園區,假金鏈子的比喻沒有任何問題,各位非專業人士看看建築師和建築相關專業的一邊倒的評價就可以知道。

至於戴假金鏈子的動機,可能是紋身大哥用以炫耀身份,也可能是舞台上演員的道具,也可能是某個可愛的女性在家裡用於寬慰自己從不戴出門外的首飾。華為的動機是什麼,我不做評價。

至於說華為還有許多園區,有各種各樣風格建築的。首先這個問題是針對的松山湖園區,對題回答。其次,正如南蕭亭老師在下邊某個回答中評論的,以此自證,說明對美的理解還停留在「裝飾」層面。這要是深究,肯定引發另一場撕,我就就此打住了。


作為菊廠員工,我來強行洗地一次。
1.松山湖基地的名字叫歐洲小鎮,其中模仿了很多歐洲的典型景點,咋一看確實辣眼睛。其實深圳的總部也是這種思路,比如宿舍號稱是北歐風格,研發中心美國風格,行政區漢唐風格?測試中心甚至外號白宮。這麼想來,歐洲小鎮其實也是順理成章一脈相承。辣眼睛的事情做多了,做久了,大家自然就接受了。我記得香港有個阿伯因為抗議拆遷到處拿毛筆在公共設施上寫字,最後大家都叫他香港皇帝。當然大家也沒有給他皇帝一般的待遇。所以,大家還是要寬容一些,菊花廠畢竟建廠才三十周年,沒有什麼積累,作出辣眼睛的事情也是正常,小有成就也不要「不轉不是中國人」


2.了解菊廠發家歷史的應該知道,歐洲對於菊花廠的意義和某些建築師朋友嘴裡說的鄉下人蓋歐式別墅那是完全不同。歐洲是菊花廠打開國際化道路的第一站,至今仍然對菊廠有著重大的貢獻。沒有歐洲的認可,菊廠走不到今天。而且,目前廠里員工外派,去歐洲都是作為一種獎勵,菊廠是一個非常功利化的企業,好么,對於不能去歐洲的員工,那我就找塊地方山寨一個歐洲唄(這是我yy的)


3.基於我惡意的揣測,松山湖基地是給終端用的,參考終端各種辣眼睛的名字,爵士人生什麼的,只能說你們覺得歐洲小鎮丑的並不是我廠的目標群體。哈哈哈,自己都笑慘了。


公司設計過Google 西雅圖 office,雖然沒參與這個項目,但是從文件里可以看到,LEED 為白金級。LEED分為銀,金,白金。我第一個獨立設計的項目是一個評級為銀的公寓樓,感覺對節能設施,水和光,室內空氣質量要求都挺嚴的,更別說白金級的了,這些直接關係到居住的舒適度,對員工來說辦公室的外表反而不是多重要的事。
從華為辦公樓的效果圖來看,設計的比較懶,這種土豪歐風格到處都有,抄抄就行。不過比起美國隨處可見的方盒子辦公樓,外觀上起碼還是有設計的。而個人觀點是,辦公樓這類建築,外觀土一點不要緊,員工工作的舒不舒服是第一位的。好的辦公環境應該能保證合適的採光,良好的空氣質量,合理的公共及私密空間排布,隔三差五公司也會拉我們進行午餐培訓,教我們怎樣把那些科技公司的辦公室設計的更爽,每每培訓時,心裡都會想,麻蛋太會享受了,老子要早點跳槽去科技公司。



我的華為P8再用半年,打算換個其他牌子的試試,因為我沒法相信這個企業還有能力改善自己LOW到爆的審美。
一個自詡中國民族企業典範,號稱與蘋果、三星、谷歌比肩的科技公司,卻在用極度缺乏自信的心態山寨歐式建築,你還指望他們能夠引領未來嗎?
————————
認真說兩句,不論花粉們怎麼說,華為總部的設計當然是徹頭徹尾的失敗,並且這個失敗不但是建築設計本身的,也可能對華為這家公司產生無窮無盡的惡劣影響。
山寨歐式建築當然是low的,但最大的問題還不是風格問題,而是企業文化與價值觀問題。如果華為是一家專營高端住區或者特色小鎮的房地產公司,這個設計反而是可以接受的。但華為是一家號稱專利無數、追求創造性的科技公司啊,然後山寨十幾個歐洲小鎮當總部想表達什麼?想表達很快就要Cosplay全世界嗎?老實講,你的合作夥伴來你的總部開個會,心裡都會暗笑土老冒吧。
高科技公司想要生存下去,領先一步的觀念是最重要的,遠遠重要於不要命的狼性加班和不要臉的34歲強裁。就連最沒技術含量的房地產公司,也有萬科在搞各種嘗試和創新啊,看看人家的總部,再看看華為的,哪個更像是科技公司該有的樣子?

————剛看到一個朋友的評論,這裡拿出來溝通一下。

第一,萬科總部和華為終端總部僅從外觀來看哪個更有科技感是顯而易見的。更重要的是,即使從建築內涵來看,萬科總部是在國內綠色建築評估標準出台之前就關注可持續發展設計的綠色建築典範,採用了國際上成熟的USGBC的LEED綠色建築認證體系。你所能看到的架空層、格柵以及環境水系對應的是更小的場地破壞、更多的綠化面積、更舒適的室內環境、更多的中水利用、更多的自然採光和清潔能源利用。與仿歐建築相比,現代高技建築所擁有的絕不僅僅是一張不一樣的表皮,而是在現代技術條件下能夠達成的人與自然之間更協調的相處方式。事實上,華為所採用的所謂歐式已經是西方百年以前的建築形式了,對應的是那時候的技術水平和審美趣味,歐洲自己也早就不這麼幹了,二十一世紀還要被華為抄過來,何必呢?
第二,華為早已不是一個通信公司那麼簡單。松山湖總部也是華為手機、平板電腦終端總部,這些產品確實是需要體現出更多的創新和設計感,從華為最早的終端產品到現在的P系列和MATE系列,我們能夠感受到華為的跨越式進步。但對於松山湖總部,我認為它配不上現在的華為,也影響我對華為終端產品的品牌認知。一個企業做到一定程度,所需要考慮的就不僅僅是自己的員工,還有更多外界對它的認知和認可,這是品牌建設的過程,也是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之道。
第三,我是華為手機用戶,我真切希望華為在各個層面趕上乃至超越時代,去贏得更多。


我認識一個同濟的建築學碩士,他的朋友圈轉發評論是,農村自建房別墅圖集100例

補充一下,直觀感受如下

上圖為華為園區效果圖的一部分,下圖為百度上的某農村別墅,高(一)下(模)立(一)判(樣)


本來一個商業公司自行選擇了其園區設計方案,你開心就好。只是一些華為員工/花粉的洗地姿勢令人看不下去,好像華為一點兒說不得似的。起床氣時看到排名第一的@張龍瀟 答案評論區里幾個華為員工的城市貼吧級別的護短,有些不爽。

那個答案里「塑料金鏈子」的比喻也許不太妥當,華為家大業大,自然用得起真金鏈子。那我打個更恰當的比喻吧:明明是大戶人家,有財力、也有上等綢緞,卻不請城裡最好的設計師做一身合體又舒服的新衣服,反而找了個三流裁縫,模仿隔壁鄰居家先人穿的壽衣。

來啊,華為的理工男們來看看我這比喻的邏輯有問題么。咱不談專業不談美學,談邏輯啊。

----解釋的分割線----
再次聲明華為園區做成什麼樣我都不care。只是看不下去高票答案里的洗地。一開始高票答案只是在進行建築學上對仿古建築的討論,並不針對華為,而華為正好提供了一個新鮮的現象。術業有專攻,一個園區爛(且不是總部),又不影響華為的什麼。怎麼像踩到了一堆華為員工的g點似的。一堆洗地邏輯都是:我們還有其他園區你們怎麼不說;幹嘛非盯著華為不放;你們又不是華為人,不懂我們要什麼。

拜託,只有城市貼吧里一無所有的ds才需要拚命維護一個城市的榮光禁不得半點指責,因為他們除此以外無可誇耀。各位年入百萬的華為工程師程序員們不至於如此吧。


華為始終是個屬於傳統行業企業,事實上他的企業基因和谷歌,Facebook甚至BAT都是完全不同的。

華為是硬體出身的企業,而這些互聯網公司是軟體出身。
華為從事的則是B2B,而這些企業從事的是B2C。
華為的創始人和高層領導成長的時代是中國自信崩潰的時代,是向西方學習的時代。很多上了年紀的國人,對於外國文化,特別是外國小鎮,有著病態的迷戀。
中國很多的西式別墅小區,房間的「歐式裝修」,都是這種體現。

而因為華為如今手機業務的發展,很多人把華為當成和BAT類似的互聯網公司,其實它骨子裡還是一個傳統企業。


知乎上的程序員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讀書,寫影評,健身,做飯,旅遊......為了擺脫理工男女屌絲的形象,可謂用盡了渾身解數,好不容易營造了程序員高收入,會生活,高修養的形象。

現在好了,這樓一出,做實了中國科技企業土包子一般的審美,暴發戶一般的形象。反正我是程序員的話,我會覺得挺羞恥的。

想起了一個很好玩的事:很多年以前有個人問我:建築和裝置藝術有什麼區別?我說:藝術更多是一種自我表達吧。那麼多年之後,我覺得答案是:建築實在太大了。
有無數的人每天要忍受這個建築的存在,他們可能並不使用。但他們每天必須經過,開窗時會看到。建築師甚至不必對使用者負責,但有太多人的必須被迫接受這個建築在生活中的存在。

就像我每天必須要接受這個問題出現在首頁,請問 @知乎小管家 可以設計一個問題或者用戶屏蔽功能嗎?此問題或此用戶答案一律屏蔽。


我想藉此探討一下:

建築三要素:堅固,實用,美觀,華為小鎮大體滿足的(實用扣一點分),拿來辦公,用作生活,並無不可。從報道中,也能得到高層的決策依據是覺得歐洲風比較吸引人,同時歷經時間考驗,是個兼顧外觀與實用的選擇。

很多人指摘小鎮抄襲歐洲風,是拿來主義,並不是嶺南本地的歷史風格沿襲。例如歐洲冬日漫長而降雪較多,使用厚實牆體保溫,設計坡度屋頂放積雪,是有環境的特點,而嶺南顯然並沒有保暖防雪必要,照搬過來,顯得格格不入。

然而,上海外灘鱗次櫛比的萬國建築博覽群又被視為歷史積澱,華為小鎮卻是土豪作風,還有馬來西亞,印尼也存在相當多歐式低層建築,同樣並不與當地氣候協調,卻被視為一段歷史,更不用說美國人的很多歐洲風格建築了,也不會有人對林肯紀念堂,國會山指指點點,這就牽涉到一個問題,為何這種風格,洋人用得,我卻用不得。

歸根到底,建築是一個民族,一個種族的文化符號,符號是用來標記身份,塑造集體認同感的,不能被其他民族隨意調用。作為近百年發達國家,歐美的建築,也成為了成功,富裕,發達的文化符號,其他族群基於這個層面去使用建築,而忽視了無法抹去的文化內核,產生一種不兼容的僵硬審美觀感。

基於此,華為小鎮的矛盾很典型,就是一種建築尺度下的文明衝突,衝突時很難調和的,但只用適合居住,使用得開心,作為業主,也就足夠了,形而上的分析交給等著寫課題的建築批評專家就行了。


以前剛好接觸過鵝廠的兩個項目:

騰訊濱海大廈

北京騰訊總部

我說實話這兩個都比較浮誇,造價也遠遠比華為這個歐式小鎮高得多。政治正確的說法是與其浪費錢去搞些面子工程,不如提高程序員的福利。但是這是人類的通病,有錢了就喜歡大興土木,我們這行也樂於為土豪提供服務。

至於華為的好不好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反正這種歐式小鎮風格在國內已經玩爛,效果圖遠看都可以,建好了實地觀察細節絕對辣眼睛,包括迪斯尼小鎮這種主體公園。原本天下正宗最應該講究工匠精神的建築行業,現在閉口不談,座右銘被科技企業拿去當營銷噱頭,成本和工期直接把理想主義者撕碎。

最後個人印象不當真,反正打看第一眼就不知怎麼聯想到了奧斯威辛那……


評價這玩意還用看完那三家嗎?只是可惜了那塊地了。


很難理解這次對於華為的批評。
企業用節省成本的方式建造華為一部分業務,華為終端的辦公園區,有什麼不對?為什麼一定要支付大量設計費給弗蘭克蓋里那樣的大師做一個知名建築,這不是企業的責任所在。
為什麼要和谷歌和fb的總部建築比,全球有多少企業實現這樣的做法,很多不是老老實實的高層寫字樓辦公?華為終端的業務模式確定需要互聯網企業的高開放高流動的辦公空間?
企業沒有為設計人員實現夢想的責任,能建造這麼低密度高綠化的園區已經是業界里做的很不錯的了。


某企業曝出員工午餐統一發放肯德基。
眾大廚:「天哪,他們竟然吃肯德基」 「品味真差」 「就是就是,看他們隔壁企,都是吃的鵝肝」「對啊,對門那個企吃的是松露」.......
企業某員工:「喂,我們吃肯德基礙你們什麼事了,我們就覺得肯德基好吃怎麼了,鵝肝松露我也吃過,也就那個樣......「
眾大廚:「真是暴發戶口味」 「就是,你們懂不懂美食」 「竟然會有人覺得肯德基好吃」 「口味是需要培養與訓練的」......


當年梁思成對中國現代建築的藝術風格有個簡單評價,從優到劣依次是:中而新、洋而新、中而古、洋而古。

以此而論,華為總部毫無疑問是最劣一檔——洋而古。


華為是不是就是那個提倡狼性文化的企業?如此黑社會般的企業文化,也就適合這樣的土豪建築觀。滿滿的東北大哥的塑料金鏈子即視感和貂味十足。


建成什麼樣不是給一般人看的,也不是給自己看的,是給客戶看的。客戶喜歡什麼style,決定了我們的建築風格。

另外,這次松山湖大部分採用的是外牆和主體建築相分離的模式,也就是外包了一層皮。外面的建築風格很容易更換掉。


柯布誠不欺我


推薦閱讀:

小米VS華為:產品重要還是情懷重要?
華為P10的拍照超過尼康D810是因為優化演算法還是因為徠卡雙攝?
老爸非要買華為p8,應該如何說服他放棄這個想法?
抄襲和借鑒分界線在哪裡?

TAG:建築 | 美學 | 華為 | 建築設計 | 高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