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用模型對人體結構繪畫上的學習具有哪些幫助?

此問題基於學習繪畫可不可以不學線稿,直接用色塊起稿?
目前在自學繪畫,在此過程中深知結構以及線條的重要性。
故一往而深 對人體結構進入深入的研究
結合目前所得知能夠學習人體相關知識與硬體無外乎
石膏像 人體頭骨 人體解剖模型 真人模特模特圖片 人體解剖動態相關書籍
google人體以及類似三維模擬方式

參數 高60cm pu+abs材質
價格不便宜2000+ 一對(猶豫原因之一)仿古色便宜一半但感覺沒有肉色直觀(不是廣告)
綜上列出方式 個人感覺人體解剖模型來的更為直觀 對大腦刺激更為強烈 印象較為深刻(當然真人解剖更刺激畢竟條件受制)
當然以上所說僅為個人一時頭腦發熱的意淫(手上沒有模型,只是圖片上感受)實操是什麼情況一無所知因此衍生出此問題 望前輩賜教
附昨天剛完成臨摹一張


謝邀。

作為一名職業概念設計師,插畫師,3D角色模型師,對人體解剖結構必須非常了解,每一個細節必須爛熟於心。

因為工作需要,我們需要可以隨手默畫出這種圖:

------------------------------------------

樓上幾位所舉的那些例如POSER的姿態參考軟體,只能作為粗略的參考來使用,可以大致看出肢體的受光情況和透視情況,但是更精準的結構細節則沒什麼參考意義。

很多人體結構細節,解剖結構中骨骼的位置形狀,肌肉的形狀,不同姿態情況下肌肉的壓縮或拉伸關係等等,不同姿態的肢體活動極限,這些細節是體現角色的人體是否真實的標準,所以必須熟記於心。這就是題主所例舉的人體解剖模型的參考價值。

------------------------------------------

傳說,俄羅斯的列賓美院的造型專業人體解剖結構是由老軍醫來講解的,藝術家們對人體的解剖結構的理解必須精準到可以默畫出人體的任何截面圖。

*圖上是列賓美院人體結構課的視頻截圖

人體解剖結構是需要長期不斷的依靠速寫練習來熟悉記憶,這樣才能達到角色繪畫或者建模時不會迷茫。任何參考軟體和手辦模型無法成為繪畫的拐杖。

-------------------------------

對於學習人體結構的新人,推薦大家去看
Michael Hampton邁克爾·漢普頓《人體結構:設計與創造》


骨骼,肌肉,脂肪,外表皮各種身體組織之間的纏繞關係對活動極限的影響;
各種姿態的肌肉拉伸與壓縮關係這些小的細節會對畫面產生的影響;
不同年齡,性別的人體脂肪分布情況和肌肉等組織的比例關係對畫面的影響;
人體的骨骼和肌肉與各種運動姿態之間的因果關係....等等等

以上這些細節都是作為一個職業概念設計師需要了解的。

-----------------------------------------------

建議遊戲原畫新人,尤其是半路改行的,多畫些希臘雕塑石膏素描來練習理解人體結構和提升對光影的推理能力。

*引用的圖是CG大神林冉的作品


用DAZ studio 就好啦,裸體模型+基本套裝和app本身完全免費,自己擺動作啊,調肌肉大小啊,調光源啊,調視角啊,totally up to you, 而且容易用,15分鐘上手。
想看肌肉紋理可以下個剝皮貼圖…

醫用模型太噁心

不過還是要多畫點速寫,小心別太依賴


謝邀。

建議買可動的模型,可以幫助你建立體塊和空間感,把握重心,這是題目里那種模型做不到的。

flgma素體:

補充一個無縫包膠鋼骨素體:
便於整體觀察,不過沒有玩過,不知道可動性如何。

千值練 東亞重工:
挺多漫畫家選擇這款的,價格較貴,但實用性很強

後期的肌肉刻畫可以參考解剖書。


蠻有用的。對你記憶解剖知識有幫助,也是隨時隨地的一個參考。
就像小時候算算術可以隨時翻開鉛筆盒去看乘法九九表。

但是應用的話,涉及到其他知識。例如動態的寫生,需要了解概括方式和搭建方式,需要了解肌肉和骨骼的相互作用方式,需要了解人體的動態形成方式等等。例如設計解剖學,需要了解很多流動的、看不見的線條,需要了解各肌群的概括和表達,需要懂得人體的無序分析和切割等等來給設計做原始圖紙。
這些知識,這個模型很難直接提供給你。


Art Pose 男女版在app store 總共才六美金 不用謝:)


條件充裕的話可以買一個,個人推薦海洋堂的素體裸體型人偶,動作會比兵人的美感一些,團塊比肌肉分離的模型更重要,或者再土豪一些可以入sideshow的模型,那個歸納的跟更好。學人體一定要學會區分醫用和藝用的,醫用全是支離破碎的細節,藝用的都是講究歸納性。


本人教畫十三年。清華美院畢業。
首先你學繪畫要幹嘛?我們培養學生寫實能力主要是為了培養審美。實際設計工作有相機軟體,工作了不會真讓你畫頭像全身像的。如果想搞純藝術可以不必寫實,寫實可以藉助照片,寫實要求也不高。只有二維動畫漫畫對寫實技巧要求比較高。
那麼我就當你是要練二維手繪。
首先要破除工具資料迷信。學生總是相信用德國鉛筆可以比用中華鉛筆好,72色顏料比12色牛逼,搞本磚頭厚的醫學解剖比一小本藝用解剖強。照這個道理今天畫家的寫實繪畫應該遠超達芬奇倫勃朗。其實並沒有啊。
新工具新資料是調節枯燥練慣用的。(所以我也沒攔著學生買「高檔貨」)
真練起來無非三件事:第一眼睛整體觀察,第二手順,第三心中理解形體。就是手眼心一體。(反正我們學校口徑比較一致,別的學校有時說法不一樣但萬變不離其宗) 三件事你不可能同時練,不同的側重就產生了不同的練習方法。這個就要老師看你情況給你定了。你現在畫的形還可以,不知道是直接畫的還是拓的。主要問題是人體沒結構,哪都是圓的。但是否說你就該去學習人體結構還很難說,也許你更該練習觀察方法(整體觀察)和作畫步驟(由主到次)。這個需要老師看你整個作畫過程。有條件錄5個視頻吧。
就算你要學結構也要循序漸進。前輩幾百年經驗給你概括好了先分幾個大塊,再分幾個中塊,最後分幾個小塊。很方便愛好者入手。(當然我建議職業畫家要盡量創新)。你自己從頭歸納一遍,除非是萬中無一的天才,否則會拖很久(還是建議職業的拖久點)。那點東西a4紙30頁就講完了。不信你看各個教材講全體就那麼多,剩下的厚度就都是頭手腳關節肌肉小細節透視真人照片加名畫分析。而你絕不要迷失方向,那些花花草草,吃飽飯沒事了再看。
接下來就要講怎麼練習了。如果你有寫生基礎,就是能照著真人畫個速寫,那麼練默寫也就一兩個星期,最多一個月。怎麼練呢?先寫生一張,然後默寫這張寫生,不會了就看一眼。畫完了認真記住不準的地方,再默寫一遍。直到徹底和寫生一樣。(大部分學生沒耐心,默寫一張就換了。效果略差,但也可以,畢竟情緒也很重要。)背五張最多二十張基本就能默寫了。這時是學生最愉快的時候,教師此時可以布置較多練習。
如果你沒有寫生基礎。也很好練。記住一個原則,一天練三十張比一個月每天練習一張效果好的多。也就是高密度比低密度練習好的多。當然每張都要全力以赴。如果高密度練習,方法正確,一個星期就能搞定。密度,方法,以每張能剛好撐到你的極限為好。小了效率低,大了打滑。這個很需要老師的矯正和同伴的壓力。自學有可能會慢點。
說了這麼多,如果你有錢,買套模型放畫室里增加氣氛也不錯啊。雖然和你真正要下的功夫關係不大。


(po一張魯本斯的素描)
這是非常有幫助的,不要糾結於醫用藝用之類的。

上帝給了我們眼睛,讓我們看盡人間醜惡,也看到人世間的美好,
至於是醜惡多還是美好多,這就取決於你的眼睛

人體解剖是藝術院校的一個重要課程,當我們眼前出現一個參照物的時候,你要怎麼去具象的表達,這就取決於你對於參照物的了解程度了。舉個栗子,當你畫一個立方體的時候,你可以根據老師所教授的「近大遠小、空間、透視」等知識來塑造形體,因為它的形體很明確,哪裡是明暗交界線,虛實關係都可以處理很好。但是,人體的構成不是立方體構成的,人體在空間中的虛實關係,透視關係都沒有那麼一目了然。這就是需要你對於人體結構有足夠的了解。

對人體的認識,個人覺得要從動態入手,一個人形體的表達首先是要動態正確,然後再去考慮其結構,這就跟製作工序一樣,一步一步來。當然,也有人可以由具體到整體,但是建議初學者不要這樣。當然這沒有對與錯的概念。

人體結構呢,可以看看伯里曼的書,當然結合倫勃朗、魯本斯的素描來看我相信是對你有幫助的,因為他們兩個的素描作品對於結構的概括是相當厲害的。(並不是看到什麼樣就畫什麼樣哦,)

俗話說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遠。


這個應該是醫學模型,細枝末節的東西實在太多了,你的程度應該先從大的體塊上入手,對人體的整體把握到位之後再玩這些


題主臉部高光打的非常意識流,我喜歡╮(╯▽╰)╭


推薦閱讀:

色感可以後天培養嗎?
如何在有限的畫面中表達出無限的空間感?
如何欣賞抽象藝術?
畫作可以分析出一個人的性格嗎?
慢慢變成別人眼裡的大觸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TAG:繪畫 | CG | 遊戲原畫 | CG繪畫 | 遊戲美術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