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適合做銷售,選擇哪些行業的銷售職位未來發展空間更大?
希望回答者能介紹下您所在的行業銷售職位從起步做起,未來發展機會和空間是怎樣的?
很好的問題。
銷售職業選擇就像打遊戲選伺服器。在有些伺服器里,礦藏豐富,能夠刷到攻擊力+500的裝備,還有80級的高手與你並肩作戰。在另外的伺服器里,跑遍全地圖也沒有幾個礦,裝備刷出來的都是渣,還能發現漫山遍野的豬隊友。
選錯伺服器就從概率上決定了你的升級潛力。 遺憾的是,絕大多數銷售人員,地圖都沒有或者拿著本坑爹的攻略就吭哧吭哧的一頭跳進了水裡。很多人可能一輩子就陷進沼澤地爬不起來了。
那麼到底如何判斷銷售工作的前景呢?如下是我覺得至關重要的5個標準:
- 問題重要性
- 決策複雜性
- 市場成長性
- 生產力先進性
- 反饋高效性
好了,在本文中你將會看到如何按照這5個準則,去發現高潛力的銷售工作機會。但是在此之前,我們首先需要解決一個問題:到底你有哪些行業可以選擇?到底有哪些類型的銷售工作可以選擇?
銷售工作的行業分類
下圖是整理的一個常見行業分類,通常我們所從事的銷售工作,會在這些行業之中。
從上面這張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兩個最大的分類,是按照客戶類型劃分的:B2B和B2C。所謂B2B,是指你的客戶,也就是買單的是企業。而所謂B2C,買單的客戶是個人。
努力不等於回報
在市場經濟中,任何一個行業的存在,都是為了解決特定群體的問題。
但客戶通常有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在他們心目中的優先順序也不盡相同。而客戶的資源都是有限的,自然希望能夠花錢花在刀刃上。
我認識一位做秘書的朋友,在一家全球知名的500強公司。她很鬱悶,因為做的非常努力,而且老闆對工作也非常認可。但是加薪的時候,只加了10%,而且這還是老闆額外爭取的。是的,她做的非常好。但是對於一家公司而言,覺得秘書的價值,也就在這裡。你付出的努力多一倍,可能回報只多10%。
而對於另外一些領域,如果質量和效果好1倍,回報可能會超過1倍。例如做美容美髮,如果有人能夠把一位女士打扮的比同行做的漂亮一倍,很可能客戶願意給你4倍以上的價格。
市場經濟的本質,就是人們用價格投票,決定你的價值。不同的銷售領域,你用同樣的努力,所得到的回報可能差別很大。所以在一開始的時候,如果沒有特別的理由,首先考慮人們「願意為高效果付高報酬」的市場。
有銷售來信說:「我參加工作一年多了,中間換了三家單位,都做的是銷售工作。現在做配電櫃外殼,都是自己在聯繫客戶自己跑。每次給客戶送資料過去,客戶就說有需要再聯繫。很茫然,但是又不能不跑。每天都過得很累,但是感覺每天都在浪費光陰。」
如果你是賣普通的配電櫃外殼,質量再好再精美,客戶大概能接受比平均價高10%,20%恐怕就頂天了。但反過來說,如果一家數學家教,別人只能幫孩子提10分,你們能夠將孩子提20分,讓家長掏出3倍的價錢,恐怕人家還會排著隊求你。
這種「質量的邊際回報」很大程度上不是由銷售人員決定,而是由客戶需求心理決定。也就存在一個選擇客戶與市場的問題。
解決大問題才能獲得大回報
通常只有對於客戶心目中的關鍵問題,才會將「一流的質量和效果」放在「性價比」更高的位置。
那麼如何判斷客戶對問題的重視程度呢?
最簡單而且靠譜的方法,就是看看客戶願意為問題付出多大的代價:願意花多少錢、願意花多少時間、願意承擔什麼風險、願意給出多少資源。
在市場經濟下,不願意花錢的所謂重視,都是耍流氓。例大多數公司的招聘廣告都寫著"重視員工職業發展",但在員工培訓和發展的費用上幾乎是零,這重視個毛啊。
如果你要選擇一個行業,分析一下目標客戶群體:
什麼是他們花重金在解決的問題? 什麼是他們為了質量和效果,願意不惜成本解決的問題? 什麼是讓他們徹夜難眠、輾轉反側的問題? 什麼是可以立即激發起他們興趣的話題? 什麼是讓他們持續關注、渴望解決的問題?
用這樣的標準去分析,你會發現針對特定的群體,大問題往往是很少的。例如:
1) 子女教育對於家長是頭等大事,哪怕是家境一般省吃儉用的家長,拿出一半積蓄甚至舉債讓子女「成績提上去」"上個好大學"也不會有多少猶豫,如果他們對結果有信心。
家長對於「我家孩子成績怎樣」的話題非常感興趣,頻繁跟他人討論,而且為了小孩成績問題容易和孩子產生矛盾,非常煩惱。
他們甚至會連覺都睡不好。
從小孩生下來,很多家長就一直操心從沒改變。
2) 美麗動人是女人永遠的追求,一個月收入4000塊的小姑娘,花4000塊辦張美容卡也不是什麼稀奇、難以做出的決定。
最近我認識的的兩個女性朋友,跟說我她們割了雙眼皮,還說很痛。這麼痛她們還花10000塊左右去做,為了美連對自己動刀的事情都敢做,別說花錢了。
關於如何化妝、搭配這些是永恆的熱門話題。
銷售人員在職業選項時,往往眼光局限於賣什麼產品,但你解決客戶什麼問題,才是最關鍵的。如果問題無關鍵要,恐怕你付出的努力常常也的不到對等的回報。
從這個角度,建議職場新人避開問題次要的行業,例如B2C中的快速消費品甚至大額消費品,B2B中的辦公室設備之類。往往客戶並不是非常在意這些問題,只是把它們當成不得不完成的事情,做的差不多就足夠了,缺乏對質量和效果的深入追求。
屌絲市場 vs 高帥富市場
除了生產力極度低下的時期,人類社會總有大眾和精英的階層。互聯網時代,這兩個階層有了新馬甲:屌絲與高帥富。嚴格的說它們的含義並不完全一致,但不妨礙我們的討論。
在多個行業中,都存在面對屌絲群體的市場,和面對高帥富的市場。例如金融行業,既有針對富豪的財富管理服務,也有針對大眾群體的理財產品。
從銷售人員職業選擇的角度,我建議即使在同樣的領域,你最好把屌絲市場和高帥富市場,當作不同的行業。這兩者之間的差異性可能非常大,以至於一個做屌絲市場的人,更容易轉換到其他屌絲市場的行業中,而不是進入本行業服務於高帥富的領域。例如你今天在證券公司給大媽開戶,和幫助大款們打理財富,這中間相隔了十萬八千里。或者培訓業在社會底層火爆的成功學,這批銷售人員如果要做500強公司的客戶,恐怕門都摸不到。
在《戰國策》中有一篇《唐雎不辱使命》,其中唐雎與秦王有段對話:
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
在這段對話中,秦王作為高帥富中的戰鬥機,解釋了兩個群體的關鍵差異。屌絲遇到煩惱,往往不過是自己發泄一下就算了。而高帥富則可以調動強大的資源,去搞定問題。
換句話說,屌絲的問題價值低,而高帥富的問題價值高。增廣賢文裡面有句話叫做「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也是這個道理。
在道德、政治上這個問題應該怎麼看,這不是我們今天的話題。但市場經濟中,消費能力是一個非常實在的問題。銷售人員的時間有限,一個月能夠跟的客戶有限,如果做屌絲群體,往往更容易碰到收入的天花板:你難以在每個客戶身上挖掘到更高的價值。反過來高帥富群體的天花板就要高很多。
前一段時間,跟一位做旅遊的朋友去走了她新開發的線路,主題是上海的民國建築與歷史游。我們一邊參觀各種建築,一邊討論民國歷史和各種八卦,例如四大家族當時的關係、清末到民國的社會變遷。
然後我問她們這個旅遊價格多少,她說20元。我的第一反應就是「納尼,你們怎麼也應該至少加一個零吧,你們是在做公益嗎?上海吃碗面也超過20塊啊。」。
像這樣的主題游,為了保證效果,通常人數不應該超過10個人,最好不要超過5、6位。這樣算20x10=200。這樣的價格顯然不足以支持高質量的旅遊服務。
然後她告訴我這是公司的決策,是出於打市場的目的,而且他們賣這個產品的渠道,是在攜程等地方賣團購,我非常的無語。因為這樣的價格和渠道,吸引來的客戶往往並不是對於歷史這些東西很感興趣而且有強支付能力的人,只是一些「隨便看看」的。這樣一群人即使過來了,也很難成為他們想要的做高端市場的目標客戶。例如你把價格把20提到200甚至2000,這群人可能就很快跑掉了。
反過來,對於高帥富群體,容易為高端服務買單。這裡面除了支付能力,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整體來講,高帥富要更有眼光更懂得事物的價值。例如歷史這個東西,普通老百姓往往覺得沒啥用。但對於企業家、政治家的群體,更容易覺得這東西很重要。我朝開國太祖,可是讀完過二十四史的。
所以我跟她說,這個主題游可以針對企業家之類的土豪群體,或者這些高帥富家庭的子女,做成高端精品項目,價錢上去而且市場足夠了。做屌絲群體從社會價值上當然有很強的教育意義,但恐怕收錢方面就困難了,甚至根本不能支持服務的成本。
有趣的是她告訴我,有客戶跟她說:「你做這件事情真是功德無量啊」,覺得他們是在做教育社會的事情。
很多人本能覺得做高帥富群體要比屌絲群體困難,事實上如果你真能夠解決客戶的問題,從銷售溝通上,往往是高帥富群體簡單多了,因為他們的有更高的見識與支付能力。反而是屌絲級客戶的教育成本要高很多。
我進入培訓行業的第一個客戶是保時捷,客戶的項目負責人情商智商都是一流、溝通容易,還會給我的老闆謝謝對我的感謝信,付錢也不含糊。共事起來很愉快。順便我還能從客戶那裡學到很多東西。
很多人講客戶素質差,往往也是因為你本身就在屌絲市場中,客戶層次不高。前面談到的做旅遊的朋友,也說她接觸下來,往往是高帥富群體溝通起來更愉快,而且懂得感謝和欣賞。相比之下,20塊團的群體水準就低很多。
所以當有人諮詢我銷售職業選擇的問題,我總是說「如果沒有特殊的原因,盡量進入服務於高帥富的市場」。作為銷售人員,在高帥富市場中你的專業和質量更容易得到高回報。
可能有人說哎呀我也知道高帥富市場好啊,但我缺乏專業性進不去啊。關於這個問題,在本文的後半部分會涉及到。
順便說一下,有句話叫做「得屌絲者得天下」,拜託這是從生意的角度說的。例如騰訊從我們諸多屌絲上,每個人賺一點錢,小馬哥也是大富翁了,但作為職業銷售人員,你是用時間在換金錢,如果沒有像QQ這樣的技術手段,提高時間的單位產出才是根本。
購買決策複雜度
前面我們討論了客戶問題的重要性,但即使是重要的問題,也並不代表客戶一定會非常需要銷售人員。
這裡就牽涉到第二個標準:客戶是否能夠在沒有外界專業人士的幫助下,獨立做出高質量的購買決策。
而客戶是否能夠獨立做出高質量購買決策,取決於購買決策的複雜性。這裡面可以分為四種情況:
我們可以把客戶購買決策,分為4個類型:
- 問題簡單-解決方案簡單
- 問題複雜-解決方案簡單
- 問題簡單-解決方案複雜
- 問題複雜-解決方案複雜
第一種:問題簡單-解決方案簡單
買冰棍是典型的問題簡單-解決方案簡單,客戶很清楚自己的問題(渴了),也知道該怎麼做(買根冰棍,直接吃)。
在這種情況下,客戶並不需要外部人員的專業建議,來提升他們的決策質量。
第二種:問題複雜-解決方案簡單
據說通用電氣有一台設備停工了,工程師用了半天都沒有修好。要知道這種設備一旦停工每分鐘都是巨大的損失。他們請了一位專家。
專家過來仔細的檢查,然後在一個螺釘那個畫了個圈,說把這個擰緊一點。然後機器就正常運作了。
為此公司要付1萬美金,工程師問他說:「怎麼值這麼多。」
專家說:「畫個圈1美元,知道在哪裡花圈9999美元。」
面對問題複雜-解決方案簡單的場景,真正有價值的部分其實是問題的診斷,從商業模式上,應該針對診斷部分進行收費。否則,很可能陷入「免費諮詢」陷阱。就是你辛辛苦苦幫助客戶把問題發現得差不多了,對方最後沒有選擇你,而是擼起袖子自己干,或者選了別的公司。
第三種:問題簡單-解決方案複雜
例如客戶決定移民美國,但是對於如何操作摸不清頭腦。
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做出高質量的購買決策,客戶需要銷售人員的幫助,讓他們理解什麼是適合他們的移民方法。這個過程往往還牽涉到個性化的方案設計。通常客戶在了解到「適合我的方案全貌」之後,才能夠放心的做出決策。
第四種:問題複雜-解決方案複雜
在這種場景中,客戶自己通常是寸步難行,甚至連問題的原因、影響都搞不清楚,無法獨立做出購買決策。
我的一位朋友最近忙的團團轉,問他為什麼這麼忙。告訴我他們要統計不少報表,從各地分公司的人員那裡要數據,一塌糊塗。
我就問他:「這件事情不是一般管理軟體會自動的出來的嗎?」
他告訴我,當時公司要上管理軟體的時候,有好幾家供應商。他們感覺其中一家不錯,但老闆覺得都差不多,選了便宜的一家。他們也很難舉出可信的理由來說服老闆。結果上線後發現很多都做不了,反而給自己增加不少工作量。而供應商也幫不了什麼,一涉及到實際問題就要加錢,還懷疑他們能否搞定。
企業管理問題是典型的複雜問題。客戶面臨一大堆的問題,例如工作效率低、溝通不暢、執行力差,也搞不清楚到底「上管理系統對工作有什麼影響」。所以拍著腦袋選、比著價格選甚至按照回扣選,就成了經常的事情。
還有個超級普遍而頭疼的問題,一旦採用新的管理系統,不可避免的涉及到部門、人員的責任、權力、利益的調整,也就是說有「受益者」和「利益受損者」。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有效推動變革也是一種很有技巧的問題。還不用談本身IT系統方面的技術複雜性。
在這種情況下,客戶對於供應商與銷售人員的專業性,就有了強烈的需求,因為他們自己搞不定。
在個人產品領域,也有高複雜度的購買決策場景,例如家教。
作為家長,通常既搞不清楚「我家小孩每天學習也挺辛苦的啊,還請過幾個家教,為什麼數學還是這麼差」,更不用談「如何將孩子的成績有效提高。」很自然的他們會想「找專業的老師諮詢一下」。
購買決策複雜度與銷售前景
前面我們談到了4類場景。從生意的角度,可能每一類都是有利可圖的,但從職業銷售人員的角度,卻大不相同。
當面臨問題簡單-解決方案簡單的情況時,客戶並不需要銷售人員的幫助,來作出高質量的購買決策。他們這時候的關注點,通常只落在了產品質量和價格上。和銷售溝通對於客戶來講更多的是一種成本而很難帶來多少附加價值。
這種場景的發展方向,是交易的自動化,完全砍掉銷售人員或者僅提供最基本的服務,從而降低成本。例如前面說到的配電櫃銷售人員,應該就屬於這種。客戶覺得跟銷售沒什麼好談的,你質量有保證價格更低就好啦。
建議各位千萬避開這種領域,如果已經在裡面的請儘早脫身。客戶都不需要你,你也就很難搗鼓出什麼動靜。
有一個名詞叫做"功能型供應商",指的是企業對於產品的需求從功能規格到質量標準都非常的清楚,唯一需要做的事情是找滿足要求的供應商。也就是說,這時候客戶購買決策的複雜度,通常處於問題簡單-解決方案簡單的狀態。
需要說明的是,所謂的簡單、複雜,並不是最終實現方式的簡單複雜,而是從客戶的角度,是不是能夠理解問題和解決方案的關鍵因素和質量標準。例如可能一個產品或服務是非常複雜的,但客戶具備了足夠的知識和經驗,對他們來講依然容易獨立做出高質量的購買決策。
例如在很多生產製造領域,儘管本身的技術非常複雜,但整個行業已經進入了成熟期,企業對於自己採購的需求、市場上的供應商非常理解,這時候對客戶來講,依然屬於問題簡單-解決方案簡單的範疇。
做這樣的客戶,銷售往往就很尷尬。客戶可能將產品功能規格、服務水準要求、供應商利潤空間規定的清清楚楚,你要做的就是在保證質量下更低的價格。從生意的角度當然可能還是有利可圖的,但銷售人員的發揮餘地很小很小。
這裡我建議大家在選擇一份銷售工作前,看一下,你的客戶群體中是誰在參與與主導購買決策?如果決策權已經基本下放到了採購部門手中,通常這意味著這類購買對於企業已經是輕車熟路屬於日常事務了(還有種情況是採購項目不重要)。
前面講過,這種類型的購買,客戶的關注點就是降低成本,與銷售人員的溝通也是一種成本,可能的話越低越好。自動化的交易/電子商務,就是這類採購的發展方向。事實上,現在在企業中即使是一些金額比較大的設備和服務的購買,因為在這個範疇,也在電商化和自動化了。
客戶把什麼都摸清楚了,銷售也就很難有用武之地。
而在另外一頭,也就是問題複雜-解決方案複雜的場景中,客戶很難獨立做出高質量的購買決策,所以這時候會期望銷售人員提供諮詢的價值。而這種情況下的銷售,有很大的機會去影響、改變客戶購買的決策標準,從而提高成交率與利潤。
有句話叫做"一流企業賣標準、二流企業賣技術、三流企業賣服務、四流企業賣產品、末流企業賣苦力"。大家看一下站在行業頂端的企業,或者站在社會生態鏈上方的階層,他們往往是掌控了標準,例如法律就是一種標準。對於銷售人員也是這樣,你影響客戶決策標準的能力,往往決定了你的檔次。
舉個例子,我畢業後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管理軟體公司,公司的產品,都是跑在微軟SQL Server(資料庫軟體)上的。有一天聽到同事說,他們去打單,客戶的招標要求中,包含了一條:考慮到數據的擴展性,資料庫將來必須能夠放到小型機上。
因為微軟SQL Server只能安裝在PC伺服器上,這一條如果執行,其實就等於判了我們公司的死刑。對方的銷售人員,介入得早,已經給客戶做了教育:「小型機等於高性能」。儘管他們的實際狀況,其實根本不存在這個問題。
那麼好了,如果你不能逆轉標準,在這個案例中,連上場的機會都沒有。
影響客戶標準是一種能力,但是首先,你要落在客戶自己難以搞定購買決策的地方,這裡面發揮的空間才大。同時從客戶的角度,這個領域也是他們希望專業化銷售人員,能夠幫助自己理清問題和解決方案、提供諮詢價值的地方。
在大多數人心目中,銷售人員往往是來自社會底層,教育程度低、平均收入低。但是在像高技術、高端金融服務領域,銷售常常是高學歷背景、素質和能力出色,即使普通銷售人員收入也很高。而他們從事的領域,常常是技術含量高,問題複雜-解決方案複雜之處。
在風口上,豬都會飛
雷軍講過一句話「在風口上,豬都會飛」。
我大學學的是建築相關專業,畢業後做了軟體開發。當時其實能力也不算強,但是找工作還是容易,因為那時候正趕上軟體行業大發展,企業人才短缺,一個不知名的公司,校招也有幾十上百人的名額。
在一個快速成長的市場中,無論是產品還是人才,往往需求都容易大於供應。於是你可以更容易的切入這個行業,企業可以更容易的獲得客戶。反過來,如果行業已經發展到非常成熟甚至下滑階段,市場容量下降,客戶也已經門門清了,這時候拼的往往就是成本控制,你進去也往往是陷入價格戰的泥潭。
還有一個問題,這個行業里已經有很多老人了,他們的經驗在那裡,人脈在那裡,作為一個職場新人,你拿什麼跟這些人去拼?位都被卡的死死的根本沒有多少超車的機會。
幾年前,我的一位朋友,本身是在一家頂級的快消品公司做招聘,後來跳出去做獵頭,卻選擇了奢侈品行業。大概一年的時候,在上海就在這個行業打出了知名度,成為了公司的金牌獵頭。他說如果選擇自己熟悉的快消品行業,恐怕收入只有現在的一半。因為快消品已經發展多年,市場增長緩慢,而且每家公司基本上都有了合作多年的供應商。反過來當年奢侈品行業在中國快速發展,各大品牌紛紛進入中國市場或者大開門店,對招聘有迫切的需求,而行業裡面專業的獵頭反而基本沒有。
同時,當時他去做的時候,這塊業務只有自己一個人。而市場發展快,要擴大人員規模,很自然的從一個人變成了一個團隊,而他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團隊負責人。也就是說,在快速發展的市場上,你更容易和市場一塊成長。
但在成熟的業務中,事情就是兩樣了。以前我在微軟的服務部門時,我的老闆曾經說:「你們有機會也要看看外面的世界,我們這裡的業務已經很成熟了,所以上升的機會有限。哪怕我做的再好,我的老闆不走我就沒有機會;反過來哪怕你們做的再好,如果我不走你們可能也沒有機會。」
很少有老闆把這話說出來,但道理很實在。前面我們說過,努力和回報不是對等的,很多時候市場需求已經決定了回報的程度。
上周跟一位在智能硬體業的學員聊天,分析智能硬體市場。這兩年由於技術的發展,很多傳統行業都在考慮將自己的產品加上智能化特性,或者做出新的智能產品。但到底該怎麼做,從老闆到實際運作的員工,都有很大的困惑,畢竟都是大姑娘上轎頭一遭。所以客戶也期望有專業化的人來幫助他們。這樣一來,在這個行業有很多機會去教育客戶,影響他們的決策標準,也容易獲得更高的利潤率。如果是成熟行業,就很難了。
時勢造英雄,順著時代的潮流成事就容易很多。但很多人求職基本上是機會主義,看看有什麼公司招聘就去投,最後拿到什麼機會就從中選一個,結果也就是聽天由命。
代表先進生產力
共產黨提出過"三個代表"的綱領,其中有一個是"代表先進的生產力"。
為什麼要代表先進生產力呢?在電影中,通常大家會發現往往是正義戰勝邪惡。但現實和歷史無數故事告訴我們:落後就要挨打。先進生產力會弔打落後生產力。當初蒙古滅掉南宋,他們並不是正義一方,但當時,卻代表了先進的軍事生產力。
前兩天看了雷軍一個演講,其中說到他們現在一共7500人,其中研發人員2500,但是卻創造了幾百億的產值,可以說是全球效率最高的公司之一。大家看到小米最近在多個行業攻城略地,這背後他們兇殘的生產力,是一個關鍵的因素。
今天我們看到一個現象,傳統行業中的巨頭體量很大、資源雄厚,但是對於未來卻充滿了焦慮感。一方面是因為互聯網發展顛覆了市場環境,另外也是因為互聯網公司代表了更先進的生產力,而傳統公司儘管看到了這個方法,但船大難掉頭。就像當初清朝也看到了西方的先進位度和技術,但卻難以從根本上實現升級。
那麼如何判斷生產力的先進性呢?所謂先進生產力,就是用同樣的資源產生更高的產出。
如果從人力資源的利用這個維度,一個簡單的標準,就是員工人均創造的利潤。
兩年前我讓學員做過一個練習題,就是分析500強公司的員工人均創造利潤。算出來最高的是蘋果(大概40萬美金/人)、Google(30萬)、微軟(27萬)。這些數字憑記憶有偏差,但量級就是這樣了。對於小米這樣在持續投資的創業公司用利潤率並不適用,但和同行業相比的人均產值也是領先。
而另外一端,富士康,從產值上也是全球500強,但員工人均創造利潤大概是3000美金。
在職業選擇時一個常見誤區是選擇大公司,卻沒有去分析具體公司的生產力水準。有不少的公司規模大名頭也有,但是人均戰鬥力可能是戰五渣。
在銷售生產力方面,你可以考慮兩類模式:美軍特種兵與阿富汗游擊隊。
同樣是軍事組織,論人均戰鬥力,明顯美軍特種兵,對阿富汗游擊隊強了不止一個檔次。這裡有人員素質上的差異,但更基礎的一點是:美軍有一個超級強大的戰鬥系統。
他們的每次戰鬥行動,並不是盲目出擊。而是首先有縝密的情報工作,從情報機構到衛星、偵察機等,精準鎖定打擊目標,就像本拉登任務時,直接鎖定了對方的住宅。
在鎖定目標後,通常一線戰鬥人員並不是直接出擊,而是首先使用無人機等設備進行批量打擊,瓦解敵人的戰鬥力。然後再由一線人員出動,1對1解決最後的問題。
這種模式確保了人力的高效使用,將人均戰鬥力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而阿富汗游擊隊,就沒有這樣強大的戰鬥系統,軍人們常常只能靠自己去解決各種問題。
絕大多數企業是阿富汗游擊隊模式。銷售人員要依靠自己戰鬥,例如自己尋找潛在客戶(或者雖然公司有市場開發,但線索很不精準),客戶也缺乏對於企業的基本信任,要從頭做起溝通、關係建立的工作。這種模式下面,銷售人員疲於奔命,很難真正將注意力放到客戶價值創造上。
阿富汗游擊隊模式以數量取勝,而美軍模式以質量取勝。顯然後者有著人均戰鬥力上的優勢。而前者,大多數人都會成為炮灰。
前面談到「末流公司賣人力」,這一點在很多公司的銷售體系中表現的非常明顯:公司招聘大量的銷售人員,很少給一線人員在市場與銷售方面有力支持(例如提供精準的銷售線索、提供銷售工具、輔導與培訓),就讓銷售衝上前線拼刺刀,成交率低也就是自然的結果。
儘管絕大多數公司,在招聘廣告都有"重視員工發展"的套話,但現實是,絕大多數公司並不在意一線銷售人員的成長,只在意業績的增長,哪怕是用涸澤而漁的方式。
舉個例子,在把銷售當作體力勞動者和炮灰的企業中,往往喜歡用成功學的理念來進行思想灌輸:「你沒有成交是不夠努力,客戶拒絕了你你要繼續堅持下去,一直到打動客戶」。
但現實中,客戶沒有購買很多時候並不是因為你不夠努力,可能是本身你們就尋找錯了目標群體,可能是你們的產品就是垃圾,也可能是你還沒有解決客戶的某個困惑。但在很多公司銷售管理者那裡,似乎所有的問題都可以用"銷售不夠努力"來解決。
這類企業的銷售管理者,往往管理的方式就是「這個月打了200個電話,成交了3個。那麼你要再打200個,就可以成交6個了」。他們簡單的覺得銷售就是一個數字遊戲,只會讓一線銷售通過數量實現增長,卻對於如何提升銷售工作的質量,用更少的時間獲取更高的成交率束手無策。
一流的企業就像美軍,會給一線工作者強有力的支援。我剛剛進入微軟的時候,記得經理說過一句話:「你們的職責是服務好客戶,我的職責是服務好你們」。從我自己的經歷中,這句話真正是落到了實處。例如剛剛工作的時候我的客戶滿意度比較低,公司發給我們在客戶調研中所有客戶提到的不滿之處(情報服務,很少有公司會系統化調研客戶的體驗並且反饋給員工,而如果你不知道客戶的感覺也就很難提高),晚上經理還加班給我做輔導,結合具體的案例談客戶關係管理(輔導與教育服務)。
從現實的角度,一家生產力先進的企業,員工人均創造價值高,才有能力給員工高報酬,才有能力吸引、培養和留存高質量員工。這兩年,傳統企業甚至一些500強的公司,都在感嘆互聯網行業吸引了大量的優質人才,很難從薪酬上與之競爭。這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互聯網公司代表了更先進的運作模式。
大家可以問自己幾個問題:
- 你在銷售工作中,是希望像美軍特種兵一樣,可以調動轟炸機、無人偵察機之類的資源,還是希望赤手空拳的去跟對手肉搏?
- 你希望周圍的是神一樣的隊友,還是豬一樣的隊友?
- 你希望自己所處的企業,員工人均創造利潤在什麼量級?
在談到生產力問題時,需要大家警惕一個現象,就是不少企業選擇了一個錯誤的運營模式,導致很難進入高生產力領域。
上個月我認識了一個銷售人員,是做職業規劃服務的銷售,他問我關於職業規劃的問題。嗯,你看的沒錯,做職業規劃的銷售問我職業規劃的問題。
我就跟他說:「除非你有社會理想不在乎賺錢,從經濟和職業發展的角度,我建議你換一個行業。」
那麼為什麼這樣說呢?在企業管理軟體領域,有這樣一種說法:「你可以針對高效率的公司提供定製化的服務,也可以針對低效率的公司提供標準化的產品,但是不能針對低效率的公司提供定製化的服務。」
道理很簡單,如果一家企業效率比較低,那麼他們支付能力就有問題,難以負擔定製化服務的成本。同時,效率低往往意味著企業問題多執行能力差,所以解決問題的效率也差,相比那些高效率企業,往往要花更大的成本才能搞定一個低效率企業的問題。這樣下來,你的收入恐怕還不能覆蓋成本。
同樣的道理,他們做的職業規劃服務,本身客戶群體往往就是問題多效率低,既缺乏清晰的職業認知,也缺乏出色的做事能力。而他們針對這群人做諮詢,落入了前面的陷阱。每個人支付能力有限,然後服務成本高昂轉化率低,從生意模式上來講就是一個苦逼的模式。你再努力,往往收益也不大。
事實上這個問題還是比較普遍的,例如在B2B的服務業中,不少處於產業鏈底層的公司,就是這樣的情況。所以請大家睜大眼睛。按照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的指引,代表先進的生產力。
反饋高效性
所謂反饋高效性,是指你是否容易得到及時的、真實的、高質量的反饋。
想像一下如果你開車,把前窗玻璃給擋住,你是不是很容易把車開到溝里去?哪怕我不擋住,而是把玻璃換成電子屏幕,延遲3秒顯示車前的景象,你有什麼感覺?
我們人類並不是先知,而是根據做事的反饋來學習和調整的。一旦反饋這環斷掉或者質量很低,你就很難快速的學習和成長。
在任何類型的銷售工作中,如何獲取真實有效的客戶反饋,都是一個超級重要的技術,但這不是我們本文討論的話題。我要說的是,當你選擇銷售工作時,有些行業、市場的銷售場景,更難以獲得高效反饋。
這當中典型的兩種情況是:
- 項目金額巨大決策過程超級複雜周期很長
- 政府機構項目
這兩者有比較多的重合之處。
當項目越複雜決策涉及到的任務甚至組織眾多,你所做的事情,和結果的因果關聯就越弱越不明顯,所以很多時候不容易搞清楚到底哪些事情做對了,哪些做錯了。涉及到政府的項目通常決策過程本身就要比市場化企業的要複雜,妖知道政府不是一個效率導向的組織,而這一點又導致政府決策時有更多潛在的影響因素。
所以我不建議職場新人一開始就去做面向政府、或者是面向大型組織而且涉眾甚多決策過程很複雜的銷售。做好這類銷售常常需要懂政治、有人脈、善於協調資源、善於從錯綜複雜的線索中理出頭緒、知道如何在流程複雜做事官僚的組織中推動事情。這種能力通常是在這類機構工作過的人才容易有,沒有經歷過折騰的恐怕連脈都搞不清楚。
如果職場新人進入這種環境,一方面由於項目比較大一年可能也沒幾個機會,你連脈都沒摸清楚就被自然淘汰了。另外萬一拿到一些訂單,說實話可能還是不知道到底自己哪裡做對了哪裡錯了,因果關係太複雜。
關於反饋,還有一件超級重要的事情,就是避免進入「逆向反饋」環境。
什麼叫做逆向反饋呢?簡單的說,就是你做了錯誤的事情,卻得到了正面的激勵;或者反過來,你做了正確的事情,卻老是得到負面的激勵。
在銷售工作中,最明顯也是超級糟糕的情況是,你要靠欺騙客戶來賺錢。
欺騙客戶是錯誤的事情,但賺到錢卻是正面的激勵。所以這種情況下,這個人通常會繼續欺騙客戶。
最近互聯網金融非常熱,我有個學員跟我說拿到了幾家公司的錄取通知,其中就包括了兩家互聯網金融的銷售崗,問我的看法。
我建議她放棄互聯網金融的銷售職位。因為他們這些互聯網金融公司的目標群體,是大眾。而金融產品是一種特殊的產品,它賣的核心其實是風險控制。但大眾是沒有專業能力去鑒別產品風險的,所以很容易關注到其它的點比如收益率、提供者的品牌。換句話說,客戶群體從根本上沒有能力去鑒別產品的好壞。
在這種情況下,面對激烈的競爭這些公司很自然的會在收益率這個點上做文章,用更高的收益率去吸引客戶群體,反正客戶沒法識別其中的風險差異。在客戶沒有鑒別能力的情況下,很容易產生劣幣驅逐良幣現象。這個行業的競爭會非常的沒節操沒底線(事實上我已經在新浪微薄上看到了不少沒節操的廣告),那麼如果在這個行業做銷售怎麼辦呢?恐怕是要麼跟著忽悠客戶賺錢,要麼被淘汰。
同樣的例如貴金屬投資,在上海經常會收到各種貴金屬投資的電話。正好有次有個人諮詢我銷售問題,來自這個行業。我就問她:「如果電話對方是你的家人,你會推薦購買嗎」。她說不會。很明顯她在做一件自己都清楚對客戶沒有價值甚至有欺騙的事情。
另外一件事情是關於回扣,回扣這東西是一個現實的存在,也有各種原因。但事實上很多銷售工作,之所以給回扣的原因你為客戶創造的價值不夠缺乏競爭力,所以要用另外的東西來補充。
拋開法律的因素,如果一個人因為給回扣拿到了單子,這很容易造成一種逆向激勵,你會繼續做這樣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一個人的價值觀就這樣被塑造了。
關於工作有兩種類型的價值觀:創造財富 vs 分配財富。
你是想通過創造財富來贏得訂單,還是通過分配財富贏得訂單?這個決策會影響你的整個人生。
價格折扣是一種財富分配(在公司和客戶間的分配)、回扣是一種財富分配(在公司、客戶公司和受賄者之間的分配)。無論客戶是否真正需要你的產品,都要強力推銷是一種財富分配(客戶的錢流到你們的錢包)。
大多數銷售的失敗是自然的結果,因為他們的技能幾乎全是關於財富分配的(價格折扣、回扣、強力推銷),不少客戶待見很正常,不會做蛋糕就像分蛋糕的人多了去了,為什麼就要選擇你呢。
如果你通過給回扣、拚命打價格戰贏得了訂單,長遠來看很可能是一件壞事。他讓你忽略了更重要的事情:為客戶創造價值,通過把蛋糕做大來得到更大的利益。
有趣的是,很多銷售喜歡說「價格沒有優惠怎麼賣的出去呢?」,事實上這裡面常常有情況就是,他們進入了「降價=&>成交=&>降價"的循環,精力完全沒有放到客戶價值創造上,所以最後他們說的的確是對的,因為沒有任何的附加值,只能靠降價來吸引客戶。
一個好的環境,應該是給你正向的激勵:」為客戶創造價值=&>客戶給予高回報=&>你賺到錢同時有成就感、有被尊敬的感覺=&>繼續創造客戶價值"。
有種說法是「能夠賣出爛產品的才是好銷售」,現實恰恰相反,爛泥很難扶上牆,反而會敗壞你的名聲。銷售對客戶有價值的高質量產品,才更容易實現正向的反饋。尤其是在這個信息發達的時代,客戶往往會幫助你傳播一流的產品和服務,從而擴大激勵的效果。
客戶關係的迷思與真相
在談起關係時,很多人常常把它等同於「人情」,例如你請客吃飯娛樂了,客戶對你有了熟悉度甚至好感,那麼關係就密切了。
上次有個銷售跟我說:「客戶跟我關係也不錯啊,但最後還是很難成交。」我就問他:「你怎麼判斷客戶和你關係不錯的呢?」他說:「客戶見了我有說有笑很親切啊。」
我覺得大家換個角度看待你與客戶的關係,更容易理解。想像如果你客戶身邊消失了,對於客戶的世界,有什麼樣的改變?
聽起來有些殘酷但現實是,對於絕大多數銷售,如果他們今天從客戶周圍消失了,可能客戶都意識不到這件事情。或者有點小麻煩但很快就適應了。
人情這件事情固然有加分,但在商業世界裡,對於專業化的銷售人員,通常客戶有更重要的問題,例如你是賣營銷服務的,怎麼讓成交率提高20%-50%這事,對於客戶而言通常要比吃個飯有個講笑話的人,要重要也實在多了。
那些依賴於人情的人,常常是自己難以幫助客戶搞定任何大的問題,更直白點說缺乏對客戶的價值,很多時候也是不得不走感情路線。
丘吉爾在談到國家之間關係時,曾經說過一句話:"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在商業世界裡,常常也是如此。
這裡又有個常見的思維誤區,就是"做銷售要先和客戶做朋友"。為什麼做銷售就要先和客戶做朋友呢?客戶選擇產品和服務的標準就是從朋友哪裡選嗎?
如果這個問題不是很清楚,大家想像一下,假設一個人病了要動手術,他會怎麼選擇醫生?哦,小王是我的好朋友,雖然醫術很馬虎,但我要找他。李大夫雖然醫術一流,但脾氣不夠好,讓他靠邊站!
頭腦稍微清醒的人,也知道選擇醫生是要靠醫術,也就是解決自己問題的能力。
在商業社會裡,那些會基於「人情」來做購買決策的,通常是符合這兩種情況:
- 本身購買就不太重要,或者選擇A、B都差不多
- 人情本身背後就是利益交換,例如某位領導的人情
但反過來問題越大,客戶的利益越大,這時候單純的情面、朋友關係什麼的,就得讓位了。
這並不是說就應該板起臉對待客戶,而是事情都有輕重緩急,照顧好客戶的關鍵利益,要不情面上的來來往往更重要。能夠解決好客戶的問題的、專業化的銷售人員對客戶而言也是一種財富,這個身份本身就值得尊敬。
另外在B2B的銷售中,常常不可避免的牽涉到客戶內部的關係,涉及到政治的範疇。所謂政治,我的定義是「對責權利的分配"。在一個組織當中,大家既有共同的利益,也有衝突是很正常的事情,這裡我建議做企業銷售的人多少都應該修習政治學。額,你可以從資治通鑒之類的歷史開始,加上現代組織管理的知識。注意我這裡不是說要直接參与客戶內部的衝突,而是至少你有這種意識才能夠讓工作更順暢,也避免做炮灰。
鄧小平在尚未復出的時候,曾經寫過一封信給中央,其中有句話:「復出分為兩種,一種是做官的,一種是做事的。」當然,他是做事的,而且他做的事情也改變了中國的走向。
對於專業化銷售人員也是如此,站在「發展創造財富」的角度去做事,提升你在價值創造的能力,在幫助客戶做大蛋糕的過程中,更容易贏得客戶內部各種力量的支持。
職業發展的樓層法則
好了,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討論了在選擇銷售行業時,5個關鍵的標準:
- 你解決的問題有多重要(從金錢的角度、從目標群體對它的興趣度和投入度、從問題持續的時間長度)?
- 客戶在購買時,是否難以獨立做出高質量的購買決策?
- 你是否進入的是一個快速成長的市場?
- 你選所選擇的市場、商業模式、企業、產品是否代表了先進的生產力?
- 你是否能夠得到及時、高效、正確的反饋和激勵?
剛才我在知乎上看到一個人提了問題:「如何請客戶吃飯」,大意是約了幾個客戶,都約不出來。
有句話叫做」對錯的問題,沒有正確的答案」,如何請客戶吃飯,就是一個錯誤的問題。因為吃飯這事真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情,在這年頭誰還差一頓飯吃啊。如果一個人的注意力在這類雞毛蒜皮的事情上,反而忽略了更深層次的問題,例如「什麼是客戶難以解決的苦惱?有什麼問題是他願意主動請我吃飯甚至花大價錢解決的?我如何幫助他們搞定問題?」
關於職業發展我有個樓層法則。
就是一個人在職業中,總是處於某個樓層,例如大多數人可能在一樓。那麼他們接觸到的人往往是一樓,做事方法也是一樓的方法。很多時候即時跳來跳去,看上去很努力很熱鬧,但因為見識與能力的限制,還是在一樓。
當有人諮詢我關於職業選擇的建議,我總是說「你的選擇是不是讓你更上一層樓甚至幾層樓」。如果你今天在2樓,你的下一份工作至少要上1個樓層,如果到5樓、10樓更好。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普通的民營軟體公司。工作了兩年多,我決定辭職。當時我的下一個目標是微軟,那個時代技術行業的頭號公司。
在辭職6個月之後,我得到了微軟的面試機會。在最後一輪,大老闆問我為什麼想要來微軟,我跟他說:「在工作的時候我覺得面臨很多問題,但好像又找不到好的解決方法。我想到這個行業里最出色的公司看一下,看他們是怎麼運作的。」
這是很真實的想法。見識這個東西,很多時候不是努力可以彌補的。當你站在5樓的時候,即使是躺著,視野也比2樓跳起來要高。
大多數人的職業選擇,往往是站在一樓,只有一樓的眼界,然後就做出了決定。往往最終其實他們還是站在原來的高度,無論看上去多麼的努力。如果要做出高質量的選擇,首先要提高自己的見識。
=====倒追關係學電子書免費下載=====
* 情場:《單身女人,讓男神倒追你》:關注公眾號「倒追學堂"獲取
* 職場:《求職者,讓僱主倒追你》:關注公眾號」讓僱主倒追你「獲取
* 商場:《銷售員,讓客戶倒追你》:關注公眾號」讓客戶倒追你「獲取
很榮幸能來回答這位朋友的問題。
我認為既然肯定自己適合做銷售,那麼前景是很廣闊的。在不出來自己創業的前提下,選擇處於快速發展的行業是更合適的選擇。
我從事房地產銷售行業。房地產行業銷售分為房地產公司下屬銷售部門和房產銷售代理公司。如果是房產下屬銷售部門,基本上從置業顧問做起,有能力的兩年時間完全可以做到案場主管,之後的發展就要看這個公司的項目發展需要和上層的人事調動,房地產公司項目多,可以產生很多的項目營銷經理、區域性營銷經理,再往上就是集團的營銷總監……一般房產直屬的銷售部門員工發展成為房產公司的中高層管理人員的可能性很大。一般的營銷代理公司的結構還是比較簡單清晰的(除非是國內很大的一些代理公司),上升空間就不大了。
個人始終認為適合做銷售、能做好銷售的人只要找到感興趣的行業一定會有所建樹的。
銷售工作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從類型上可以分為三種,一種是B2B,比如銷售原材料,工業零部件,廣告,購買者為企業採購;第二種是渠道銷售,銷售對象是渠道商,賣場很多消費品企業的銷售多為這一類型,比如可口可樂,佳能等等;第三種就是直接2C的銷售,比如店面零售員,保險推銷員等等。三種銷售所需要的技能各不相同,能不能做得好更多的要看機遇。比如第一和第二類,首先需要看你所處行業的大環境如何,如果是正在向上快速發展的行業,機會就越多,其次看你所處的企業是不是也在快速發展,中國電腦企業,最後修得正果的就一個聯想,楊元慶就是做渠道銷售出身的,他的晉身之階也源於他當年提出的「放開中間,佔領兩廂」的渠道策略,話又說回來,別的電腦公司的人真的就比楊笨嗎,不見得,所以環境很重要。第三類則是對環境依賴最小的,個人努力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最後給你兩個建議:
1 儘可能選正在快速發展的行業去做銷售
2 一定要選願意培養你的企業或是領導,好銷售不是天生的,一定是教出來的。
銷售轉換行業事實上要比其他角色更容易,而發展空間的大小,更多和個人的能力以及資源相關,而不是和行業相關。
一個出類拔萃的銷售,哪怕突然換了一個行業,依然很有可能立馬進入角色,一樣獲得很大的發展空間。只怕是干到後來就要走自己當老闆這條路。
所以,我覺得重要的是選擇一個能夠鍛煉自己的,積累自己人脈的職位和行業,而不是去尋找所謂發展空間更大的行業。空間再大,也未必是你的,而任何一個商業行業,銷售永遠是最重要的崗位和空間最大的職位之一。
從這個角度來說,選擇一些沒有特定客戶群體限制的產品的銷售工作會更好一些,例如上面提到的房地產,汽車,還有或者IT,電信,辦公用品什麼的。
如果從鍛煉能力的角度,個人到是覺得保險銷售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只是看你願不願意了
我從事過一年多的房地產中介銷售工作,簡單地談一談我對銷售的理解:
1、銷售人員,sales。
我最接受的一個觀念認為:銷售人員,是替你的客戶實現價值的一項很高尚很偉大的工作。我一開始覺得這只是口號,而當我的業務水平越來越強,真正開始為客戶解決問題的時候,我明白了這句話的含義。銷售是一份非常高尚非常有意義的工作。也只有當你可以為客戶解決問題、創造價值的時候,你的銷售工作,才能真正開始為你自己創造可觀的收入。因為客戶獲益越多,你從他那收取費用就越是理所應當和更可能被其接受的
2、選擇行業。
有了創造價值這一觀念,在選擇行業的時候,就應明朗許多了,你覺得你最能為誰創造價值,你就去做這行業的銷售人員。
這就要求提問者您從自身的成長背景和相關專業背景以及興趣愛好等各方面綜合考慮去選擇行業了。
3、銷售是一個高工作強度、高思想壓力、高專業水準、高交流能力要求的行業。並不是每個人進入銷售行業都會成功。或許應該說大部分人進入銷售行業是以失敗告終的。但是,在銷售行業打打滾,對個人的成長經歷是非常有幫助的。
徐總那高度的概括能力以及高效的「複製+粘貼」能力確實是把銷售的力量發揮到了極致,這致使眾多粉絲不管看沒看完,都不明覺厲從而路轉粉,為其吶喊助威,相信真正能看完的,在下也非常佩服他的毅力,這是才對銷售人員的真愛啊。
看了下問題關注有上萬名用戶,我決定此時作為一名快速水費品營銷一線七年的老鳥決定出來告訴大家何謂真實的銷售生活,也不要被徐總的一家之言所蒙蔽,多看看別的說法,總會有不一樣的感覺。
自畢業到加入銷售行列已近七年之久,七年對於年輕人來說是成長、發展和進步,但同時也帶來的是躊躇、決擇與瓶頸。當初師範本當為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當毀人不倦,誤人子弟為已任的,但陰差陽差走上了銷售這條「不歸路」。曾與三五損友一同問經論道時,自嘲道:「現在身上流的汗,就是當初選擇工作時腦袋進的水。」
曾看到一個段子,內容是說一名富婆到KTV去尋歡作樂,對幾個作陪的男公關非常不滿意,就直接問經理:「你們這邊有沒有衣著得體,相貌端正,能說會跳,能喝酒抽煙,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的男的啊?」,經理直接說:「哦,原來你是找銷售人員啊。」順手一揮,說了一聲:「兄弟們,來客人了。」
雖然是個玩笑,但是多少也反饋出銷售人員的一個常態,夜夜紙醉金迷,日日把酒言歡,打一槍換個地方,花著公款去旅遊,掌聲鮮花紅地毯,多麼讓人羨慕的日子。不過對於許多有這種看法的人,對此我只想說:「你要不要來試試?」
作為銷售大軍中的一員,一個字:苦,兩個字:最苦。銷售之苦源至於體力透支,仕途渺茫;銷售最苦源於情感扭曲,眾叛親離;銷售最最苦源於老無所依,敏感多疑;銷售最最最苦源於青春已逝,錢包未鼓。長途奔襲的日子,幾天幾夜的火車,做夢說的夢話都是「啤酒飲料礦泉水,花生瓜子八寶粥」,回京面聖幻想著的是掌聲鮮花紅地毯,回頭一看卻是皮鞭鐐銬狼牙棒。每個月的任務、壓力懸在頭頂,堆集如山的報表表格讓你頭痛,時不時地樂捐讓我們本就不飽滿的錢包又瘦了一圈等等,銷售之苦,道不盡,說不明,恰似一江苦水向東流。
做銷售業務的大多都是沒有背景只有背影,不拼爹不坑爹的有志青年們,他們無論剛從學校畢業,社會閱歷不足,還是步入社會歷練多年,江湖功底深厚,但凡有人的地方便有江湖。他們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一群人,風雨交加,烈日當頭依然阻擋不住銷售人員們前進的腳步,依然不能讓他們停止討論深度分銷、KPI考核、SKU、客單價、哪家店老闆娘更加漂亮的研究與討論。
不曾眼見江湖血雨腥風,卻可耳聞終端暗流涌動;海報紙張滿天飛,叫賣喊聲不絕於耳,這種歲月趁著年輕時經歷一番也未嘗不可,這些是金錢購買不到的經歷,因為自己沒有碌碌無為,沒有虛度年華,對得自己的青春年華,真的把自己鍛煉成了具有鋼鐵一般意志的營銷人員。
銷售不論學歷,不論年齡,不論經歷,能者上庸者下,以結果求生存,這就為許多學歷不高或者專業冷門的青年們提供了鍛煉與生存的機會,銷售業務不一定非得是市場營銷專業出來的人才能做好,其他非專業人士說不定在歷練幾年之後成就更高,周圍有一圈朋友以及朋友公司的高層科班出身的不足20%,其他的要麼當教師的,要麼務農耕田的,還有甚至從車間普工出身,他們演繹了一出又一出勵志的鮮活故事。而現在街頭貼個手機膜的都可以拿出學位證,當和尚都要本科的時代,恐怕更多的大學生在畢業之後只能一句話來形容:工作時流的汗就是當初選專業腦袋進的水吧,而那些冷門專業的學生們或許也會成為銷售上源源不斷的生力軍。
跟醫生、律師、老師等行業不同,銷售行業並不是越老就越吃香,同樣是省區經理,一位可能已近不惑之年,而加一位也可能是剛初出茅廬,所以這也給了許多靠自己本事吃飯的廣大寒門子弟一個好的平台,至少在業績完成率、市場推廣與操作、渠道開拓等方面是一個相對公平的環境,如果換作是去當公務員,恐怕沒有哪一位30歲以內的年輕人就可以管理一個省的吧,但在銷售領域,30多歲如果還沒當上經理,那基本上也就差不多這樣了,現如今二十六七歲負責一個省的銷售人員大有人在,他們一樣也是從銷售屌絲開始積累再成長為「文藝青年」再到最後成為「高帥富」的這一段歷程。
其次,銷售行業見識多,知識面廣,逢人都能說幾句,現代社會大家都這麼忙,給人的第一印象就非常重要,有些人自命輕高,經常45度仰望星空,希望有許多人都能夠懂他,不過很遺憾還是因為大家都這麼忙不會有那麼多時間去細緻地了解一個人,所以,一個人的言談舉止動作就是給自己加分的最好的手段。一個人幽默風趣,見多識廣,深入了解各種奇聞趣事,自信大方都會受到許多人的歡迎,尤其是那些涉世未深的女孩子們(呵呵呵),而從事銷售這一行業之後,會見識各行各業的人,上可與君王並坐,下能與乞丐同行,所以在碰到一群人聚會交流時,很容易就成為中心與主角,再運用一點點說話的技藝,這樣去找心儀的女孩子要電話號碼方便多了,哈哈。
第三方面銷售行業一般工資待遇比其他行業要略高,畢竟是給企業創造利潤賺錢的部門,而一般而言銷售人員的薪資模式都是有提成的,而這提成上不封頂,你有多大能力就能拿多少工資,靠自己本事,而一些大型企業的大區經理、營銷總監級別年薪百萬早就不是什麼新聞,配車分房也僅僅是其中一種而已。
最後銷售這個行業出路多,因為見識廣,了解多,認識人多,所以可以選擇很多方向發展,最直接的可以轉行做經銷商自己當老闆,可以繼續仕途成為封疆大吏,更可以著書立說將自己畢生所學全部傾囊而出,所謂條條道路能羅馬,能賺錢的都是好路子。
啰嗦了這麼多隻想表達一件事,每個行業都有每個行業的生存方式,即使這個行業是朝陽產業,但是你不具備拿下的能力,對你而言就是夕陽紅。把一個都做精做細做爛的市場,你發現新的賣點加以提練與細分,拿下一個區域市場或者三四線市場,你也能成為當地知名一霸。
最後再次反對徐總所闡述的一些不負責任的言論,每個行業都需要大量優秀的銷售人才,快速消費品行業高度飽和與競爭,到處都是國外大品牌的情況,還是有許多中國小企業可以生存,因為每個產業裡面還可以細分出新的市場懂么??這些新的東西也一下可以讓夕陽紅馬上變成東方紅的好么?
打完字已累成狗,答主最後想說:徐總那麼多字從哪COPY來的,私信一封咯。
徐總看來是個不錯的培訓師。
但是你如果按照上面說的去微軟面試碰到那些務實的面試官你是沒戲的,因為你回答說你想到這個頂尖的公司看一看,如果想進去看看跟保安申請下人家帶你進去看看就行了,沒必要去面試。徐總,任何一個公司招聘員工進來是要為公司創造價值的,不是招進去讓你看看還給你發工資的。公司不是福利院 你當時年輕說錯也就算了,現在寫出來您還認為是對的。
你那個行業分類也蠻恥的,把服裝分類為b2c,你敢告訴我服裝原料賣給服裝廠是B2C么,你敢說服裝成品賣給代理商或者經銷商是B2C? 農業都有了上萬年了, 工業也有幾百年了,你按照這個才出現不到20年的什麼B2C B2B來分?
你選擇職業的標準是溢價能力高跟客戶是不是不管花多少錢都要解決問題的職業,看的出你喜歡教育行業,你覺得軟體行業是沒什麼前途的。
如果你見過SAp或者用友這些公司的渠道銷售或者大客戶銷售,你就知道很多干教育銷售的根本賺不到錢好么。教育行業聽著確實是很高大上的話題。很多沒做過銷售的人把一些在天上飛的理論刻成光碟然後招一幫人打電話賣給企業,這就是你說的教育培訓行業,或者像新東方那些公司整天就是招學生這種,我倒覺得教育行業這幫銷售是沒什麼競爭力的,隨時可以換掉,因為課程已經開發出來了,大家上班就是打電話去賣,或者去拜訪各大企業,我承認這個東西確實利潤很高,提成20 30個點,很多製造業利潤都達不到這個點,更不用說給到這麼多錢了。企業買這個東西其實用處也不大,浪費錢多些。但是,徐總,給不到這麼高的提成也不代表賺的就比干那些賺的少。
我認為我們選擇職業應該分為這幾個維度,一個是行業前景、 一個是薪水、 一個是否能發揮自己的特長、 一個是是否對社會有益、 最後一個自己是不是喜歡。在現實的選擇中非常難找到這幾條都中的,如果能找到其中兩條的我認為都可以去做。
——————————————————————————————————————————————————————————————————————15年3月9號更新的
我之所以要反駁你,因為你回答太主觀了。人家干配電箱銷售,你馬上叫人家離職,就因為配電箱行業議價能力低,價格基本沒有浮動,中國很多行業都是這個現狀,在一個正常市場經濟的社會裡,大部分的產品都不可能有高利潤的。你給人家的建議極其不負責任,你沒考慮到人家的家庭情況,受教育情況,性格是什麼,擅長幹什麼、喜歡幹什麼。
作為一個現階段還在賣攝像頭的,我說一點我的個人銷售:
賣攝像頭本身不是一個好乾的活,你需要懂點弱電知識,需要懂點軟體知識,還要懂一大堆攝像頭的各種參數之間的差別。從進入這個行業,就得不停的和不同的經銷商,工程商打交道,這對一個剛進入這個行業的小白來說是個很艱巨的任務,尤其是公司壓根不會給你任何客戶,完完全全靠自己摸索,學習,電話營銷,上門推銷,這其實和做保險沒兩樣..說實話,個人體會,感覺任何一個除外貿外的銷售,在沒有公司給客戶的情況下,和做保險的業務員沒兩樣!
接下來說說這行的方向,一直賣產品的話,你可以不斷的拓展你的人脈,認識更多的經銷商,工程商,普通人僅限於此;厲害的人會和政府,警局之類的打上關係,關係打的好不好就看你銷售能力行不行了,在插一句個人體會(在中國這個國情下面,產品是其次的,關係是第一的!有了關係,各方面都會通的)扯遠了啊,接著說賣攝像頭!除了一直賣攝像頭,關係打的多了,人接觸多了,可以不做銷售,自己攬工程來做,這個是利潤最大的!通常我們的攝像頭出去給經銷商,工程商利潤是翻一倍,而他們走給甲方的利潤翻一倍是最基礎的,碰上攝像頭出了個新產品,就會3倍、5倍的翻,呃,又扯遠了..
就先說到這吧!
從事銷售行業多年,我來講講應該怎麼選擇銷售行業,文章有點長,相信你看完一定有幫助!
如何選擇一個頂級行業,長期跟隨行業發展而賺大錢,這個嘛,呵呵,對所有人而言,還比較靠譜。
擇業三大衡量模板
一、天時地利人和
二、產品特性
三、五個銷售屬性
很多職場人都為擇業感到困惑,不知道判斷一個好行業的標準,所謂選擇太多也是苦惱。今天和大夥講述天時地利人和、產品特性和銷售屬性。如果你能用好三大衡量模板,保證60分鐘選准好行業與好公司,助自己快速致富一臂之力!
擇業要看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行業增速比率
地利:公司所在位置
人和:公司綜合競爭力
如果你選擇一家佔盡天時地利人和的行業與公司,已成功30%
擇業看天時
研究行業發展增速意義重大
行業增速越大,個人前程發展越大
大河裡有水,小河裡就有水
假如果汁行業銷售額年增長100%,則意味行業所有公司銷售額平均年增長100%,公司賺了錢,大河裡有水,小河裡就有水,你和公司一起享受行業快速發展帶來的趨勢紅利,薪資自然水漲船高。
總之,我們先從宏觀層面,了解行業發展動態是大勢所趨、蓬勃發展,還是興將朽木、日薄西山?這是擇業關鍵一步。
擇業天時為你帶來趨勢紅利
頂級講師創買勞斯萊斯的銷售神跡
地產銷售創年薪百萬職場打工神話
2005年,美國和台灣的《成功學》培訓熱潮席捲大陸,陳安之老師座下幾大弟子,他們邊上課邊招生,各個年薪幾百萬,頂級講師甚至創造了三年買勞斯萊斯汽車的銷售神話。
他們真像自己所說是世界頂級銷售水準?我看未必,如果請他們銷售DVD,別說三年買勞斯萊斯,估計連個寶馬車軲轆也買不起!說白了,這批銷售人是藉助了行業300%的發展趨勢,
各個賺得盆滿缽滿。歸根結底,那是周瑜借了諸葛亮的「東風」。
2007年,地產大佬潘石屹的手下銷售團隊,借房地產黃金增長期的東風,組團開赴山西煤老闆聚集地,一批頂級銷售經理,輕鬆實現年薪百萬的職場打工神話。他們確實是銷售大V,但本事真通神了?把他們放到火柴行業,那一定是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他們還能年薪百萬?都洗洗睡吧。
不考慮年增長低於20%的行業
想想過去一些熱門行業的快速增長過程,全都有跑馬圈地式的高速發展,但現在進入緩慢增長期,這類行業都在市場里精耕細作,咱們薪水還能爆炸式增長?洗洗睡吧。
中國經濟GDP年增長8%,咱們所處行業連國家GDP增速都跑不過,能實現年薪翻三倍?對這類行業,我只能說:sorry。
選擇和努力同等重要
行業翻倍遞增,意味客戶需求翻倍
藉助行業發展大勢,搭順風船出事半功倍
行業翻倍增長,顯然是客戶需求翻倍!客戶需求翻倍,則公司銷售人員不必使出吃奶力氣推廣市場,只需順時而動,銷售額都能跟隨行業發展而快速提升。因市場擴大,公司需要更多區域總監和各級經理,而職務提升又帶動薪水提升,由此,員工藉助大勢所趨而走入良性循環的上升通道。
我只問問大家,客戶需求倍增,你還要付出額外努力嗎?
先知三日,富貴十年
不借天時助力自己,還指望什麼貴人來幫你?
雷軍做小米手機,三年公司600億市值
所謂先知三日,富貴十年,咱們羨慕頂級銷售所創造的銷售神跡,不如反思自己的行業選擇。所有銷售大師都在講選擇與努力同等重要,那麼我們想快速成為頂級銷售,不借天時助自己,難道還指望天降貴人,賜福於你?哇,掌握擇業秘訣後,現在你就是自己的貴人!
每個行業就那麼一段黃金髮展期,你錯過了,就是跟自己財運擦肩而過,怨誰?只能怪自己沒精準分析行業發展趨勢哦。
當然,觀點不能絕對,牛人一樣能在各行業脫穎而出,所謂行行出狀元。雷軍是超級大V吧,他在智能手機行業做小米手機,三年把公司做到600億市值,如果換成吸管行業,三年能做到1個億嗎?選錯行業,帶來600倍差距,難怪老話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呢。
行業趨勢決定個人發展空間
數據分析行業發展概況
選擇年增長30%以上的行業
有同學問了,我怎麼搞明白行業發展趨勢?
這個好辦。百度、谷歌行業發展概況,年增長30%以上的行業都是優質行業,再對比國外該行業概況,從數據中發現該行業增長潛力,與發達國家相差越遠,我們快速成長的機會就越大。面試前搜集信息,分析信息要費點力氣,但磨刀不誤砍柴工嘛,完全值得。
擇業看地理
GDP排名50強城市佔據擇業地理優勢
資金資源、人脈資源、信息資源、技術資源彙集一線城市
北、上、廣、深、津、蘇、渝、蓉、漢、杭為第一集團軍
2012年,排名第一的上海GDP有20000億,第十名杭州7800億,第五十名保定2700億。這50座城市經濟發展遙遙領先其他城市,聚集了中國最頂級的資金資源、客戶資源、信息資源和技術資源。
我們如果想佔據擇業地理優勢,請率先在50強城市謀發展,能馬上享受四大資源優勢,助自己發達一臂之力。
很難想像,你在一座經濟落後的縣級市,依靠自己能力就在職場打拚起來,請記住,改革開放已有30多年,很多產業已進入壟斷階段,你不在核心圈子求發展,能有什麼突破?
地理意味貨源優勢
擇業勿脫離地理資源優勢
將本地優勢貨源賣向全國
如果你在江西上饒市,想從事化妝品銷售,建議你首選廣州謀發展。因為廣州是化妝品之都。寶潔、安利、霸王、好迪、藍月亮、采詩等20家大牌企業總部設在廣州。從產業規模和品質來看,廣州化妝品形成了原料、生產、加工、包裝、廣告、營銷、貼牌等全產業鏈,遙遙領先全國其他城市。
當然,如果你想在石家莊從事化妝品銷售,怎麼辦?石家莊是全國大牌葯企雲集之地,所以建議你去應聘石家莊葯妝企業,也就是醫藥類化妝品,充分發揮本地優質資源,你才能佔據擇業地理優勢,因為企業與產品有巨大競爭力嘛。
地理優勢帶來資源紅利
為今後創業打下基礎
全產業鏈=你如魚得水
如果說擇業天時能帶來趨勢紅利,那麼擇業地理則能帶來資源紅利。比如廣州擁有化妝品全產業鏈,匯聚幾十萬人才,各領域高手如雲,你每天能認識多少同行?每天能聽多少致富故事?能學多少賣貨本事?行業蘊藏了多少商機?
10年行業沉澱,你已經成長為一方大員和行業資深人士,作為銷售高手的你,認識熟悉行業幾百位好朋友,如有創業心,你已經擁有很好的基礎和平台,掃一眼便知什麼貨暢銷什麼貨滯銷,哇,說干就干,太棒了!
有同學又問了,你至於把地理優勢說的那麼絕對嗎?我只能回答:即使你選對行業,但沒佔據地理優勢,剛進行業便落後競爭對手三條街!所以說,擇業有地理優勢,會讓你在全產業鏈中如魚得水。
擇業看人和
人和方面變數最大
加盟一家銳意進取的公司,頂頂重要
天時有行業發展速率做標準,地理選擇有百度幫忙,而人和則是最模糊的擇業標準,沒有任何硬性指標可以套用,當然也是變數最大的。
人和四大關注
企業分類
選擇老闆
創業時間
員工流動
選擇有雄心有能力的老闆
企業文化 = 老闆文化
了解老闆 = 了解公司
想快速成長,請選擇銳意進取有能力的老闆,有助個人事業發展
民營企業文化說白了就是老闆文化。老闆啥性格,公司就是啥性格。面試前看官網介紹,不難判斷該公司成長模式。如果個人想快速發展,不怕壓力挑戰,那就加盟翻倍發展型公司。
面試時,應聘人不如多問細節:咱們老闆是什麼樣的高人?他的經歷?做事特點?」
回答1:「走得很穩。」則意味公司屬穩健型,個人上升通道不一定順暢;回答2:「銳意進取,神通廣大,銷售年年翻番……」好,我們現在清楚了,如果想快速成長,請選擇有雄心有能力的老闆,這是上策。
從創業時間看公司成長性
小心加盟「長不大」公司
行業有句話說,新公司一年虧,二年平,三年賺,如果你加盟一家新創業公司,就職風險或許有些大,因為中國公司平均壽命就兩年,請慎重。
面試時,碰見老闆口吐蓮花,把公司前景誇得好似滿園花朵屬他最紅似的,但你發現公司創業3年還窩在60平辦公室,請多多留意,問題十之八九出在老闆身上,老闆的資金實力、人脈關係、投資眼光、銷售能力、管理水準值得商榷。這類公司俗稱長不大公司,他們能帶領你賺大錢嗎?
從員工穩定性看老闆為人
小心和摳門老闆共事
順便給大家引薦一個裙,裡面有全國各地的銷售高手,每天討論頂尖實戰案例,能學到不少東西,裙號:五三0六九三三五四,驗證碼:14,廣告和小白勿入!
面試沒人告之老闆為人是大方還是摳門,但你可以換個問題來問呀:咱們公司員工都還穩定吧?請問面試官您在公司做了多久?公司吸引您的地方是……?
凡是面試官回答略帶猶豫,你馬上提高警惕,小心他說謊。員工流動性大,說明公司有嚴重管理問題,員工對公司前景不看好,老闆摳門,員工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反正是各種可能吧。老闆心態不正,看不得員工賺錢。你在這類公司無前途。
齊天大聖的事業
大牌銷售×優質行業×優勢公司 = 100%成功
正面形象:孫悟空×取經事業×唐僧團隊 = 修成正果+功成名就!
反面教材:孫悟空×反抗天庭×猴兵猴將 = 丟掉地盤+五行山下反思500年!
孫悟空智勇雙全,神通廣大,但因為從事行業不同,其結果天差地別。於是我們看到一個結果:
孫悟空×取經事業×唐僧團隊 = 修成正果+功成名就!
而反面教材是,孫悟空×反抗天庭×猴兵猴將 = 丟掉地盤+五行山下反思500年!
大聖故事告訴我們 :佔盡行業與公司優勢,咱們如大鵬插翅,猛虎添翼。所以說,大牌銷售×優質行業×優勢公司 = 100%成功。
姚明的體育夢,是從被水球隊挑去做守門員開始的。教練想法簡單,身高臂長的大漢站在門前擁有萬夫莫開的氣概!但姚明後來棄水球而改練籃球,一路打拚成長為NBA火箭隊著名中鋒。NBA的世界影響力比水球大N倍,職場薪酬更有天上地下之別。於是我們看到一個結果:
天才大牌×水球項目×國內非職業環境 = 默默無聞
天才大牌×NBA籃球×國際團隊支持 = 大陸體壇首富!
姚明故事告訴我們:個人無力把控局面,行業沒落,公司無支持。所以說,大牌銷售×夕陽行業×劣勢公司 = 必敗。
二、三大產品特性
銷售重複購買率高的產品
銷售利於人脈積累的產品
銷售價高附加值大的產品
選擇好一件好產品,決定你是否能持續、穩定、高收入!我們推薦三大選擇標準:
1、銷售重複購買率高的產品;
2、銷售利於人脈積累的產品;
3、銷售價高附加值大的產品。如果產品具備三大利好條件,那麼你成功就不是剛才的30%,而是增加到40%!哇,真是一個好消息。
銷售重複購買率高的產品
越多回頭客越好,回頭頻率越快越好
業務員做快消品銷售比做項目銷售好
假設開發客戶難度相同,但由於重複購買率不同,故事來了。比如,做快銷品的業代開發一座KA商超,產品打進去,服務好客戶,天天有進賬,做的是細水長流生意。而做混凝土機械銷售是一鎚子買賣,想做回頭客還要看客戶需求。
一年下來,假設商超業代開發6座KA商超,回款500萬,而你開發2座混凝土攪拌站,銷售額也是500萬,但第二年商超起步就是500萬打底,提成有保障,而你業績歸零,一切推倒重頭再來。回頭客數量與頻率決定了誰是銷售長跑將軍,一目了然。
同樣是做酒樓供應商,傢具廠是一鎚子買賣,而食材、消毒餐具供應商則是細水長流做著回頭客的供應。同學們想一想,兩邊銷售員誰會從酒樓生意上享受更多紅利?誰是業績長跑冠軍?誰又能馬上帶走客戶?
銷售利於人脈積累的產品
人脈紅利比單純銷售更值得期待
能把客戶帶走的產品都是好產品
其實做銷售就是做人脈,分享人脈紅利比單純銷售更值得期待。當應聘人跟面試官輕輕說道:我手上有200多個豪客,都能直接拉過來……呵呵,我真想馬上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
銷售單價高產品
產品單價有助於標榜銷售能力
3萬個(電源插座)×50元/個(均價)=150萬
1萬台(銷售智能)×2000元/個(均價)=2000萬
對比智能手機與電源插座兩個行業,假設市場年增長率都是100%,如何選擇?最好選擇單品價格高的行業!
假設:甲在深圳市場銷售電源插座,一年銷售:3萬個×50元/個=150萬;乙在深圳市場銷售智能手機,一年銷售:1萬台×2000元/個(均價)=2000萬。
甲乙同去一家公司面試,面試官問:「你們在上一家公司做了多少銷售?」
150萬如何跟2000萬比較?主考官或許不太了解智能手機和電源插座行業,他只能從銷售額做判斷:「嗯,乙的銷售本事比甲大啊,看看銷售額就知道了。」
銷售附加值大的產品
產品附加值高,個人更受益
化妝品毛利遠高於文具毛利
國內有那麼多款產品,為什麼不挑選更有競爭力產品來打市場?比如,眾所周知化妝品附加值很高,銷售起量後帶給個人的利潤分紅值得期待哦。這事好理解,假設化妝品公司和文具公司都完成5000萬銷售額,化妝品公司賺到1500萬,文具公司薄利多銷,只能賺到500萬,請問你想加盟哪家公司?
如果某創業型小公司老闆告訴你,他們新品毛利有30%,你趕緊說拜拜產品毛利太低,如果銷量不大,10%純利不到,公司賺不到錢你如何發財?
有同學問了,我手裡有幾款保健品,按照你的說法,保健品是重複購買率高的,利於人脈積累的,也是附加值大的產品,但我們跟同行比,品牌、價格、口碑都是劣勢,我拿著沒有競爭力的產品怎麼賺錢啊。
哇,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現實中也是比比皆是的現象。剛才我說過了,你擇業佔有天時地利人和優勢,已經成功30%,選對產品特性則又加分10%,但還有60%成功幾率沒說哦。
三、五類銷售屬性
項目銷售(含地產、工業品)
門店零售(含上門推銷、直銷)
電話銷售
快消銷售
電商銷售
即使佔了天時地利人和優勢,產品特性也合適,菜鳥擇業還要看銷售性質。如果貿然做工業品的項目銷售,自己沒有經驗、沒商業悟性,還沒有高手指點,那隻能說,對不起,你看著同事致富發達乾眼饞,卻跟自己沒一毛錢關係。
售性質決定發財幾率
銷售高手做項目和快消品銷售能發財
菜鳥做門店和快消品銷售能快速進步
因時間關係,我在這裡只說一個結論
項目銷售有三年不開單,開單吃三年之說,但請菜鳥不要挑戰;
門店銷售是一對一散戶銷售模式,如果在公司有快速升遷志向,起步雖低,但憑優秀業績可以升任渠道招商、大客戶管理等高薪崗位。
電話銷售的辛苦與回報不成正比,有硬傷,建議放棄;
快消品銷售適合菜鳥入門,也是頂級銷售高手最活躍的陣地。
電商銷售是未來商業發展大勢,適合所有立志成為冠軍銷售的同學。
世界上沒有任何事情是十全十美,擇業也是如此。我們可以按照三大匡算模板為自己擇業打分。
如果行業+公司+產品特性+銷售屬性=70分以上,恭喜,你已經找到一個快速成長的捷徑。
職場上,你希望比同學跑得快,跑得遠嗎?
你什麼時候才能實現年薪翻倍遞增?
同學先你一步佔據了50%成功幾率!
你擇業佔有天時地利人和優勢,已經成功30%,選對產品特性則又增加10%成功幾率,現在銷售屬性又選對了,恭喜恭喜,再增加10%成功幾率!
哇,是不是發現了一個驚人秘密?為什麼大家是一個腦袋兩隻胳膊,而有些同學跑得又快又遠?對啦,不是誰比誰更優秀,而是他們先你一步佔據了50%成功幾率,所以你再努力奮鬥,也趕不過他們的先手優勢!
最後,我想說的是:以上謹為正確的廢話,如果你沒有去行動,去思考的話,沒能力的話,說得再好的行業也是白搭。
如果你現在已在一個行業里做,請先把你的銷售水平提高成為公司銷售冠軍再說,銷售能力強的,去哪裡都能發財。
也請不要問我那個行業好不好,自已去套上面的公式,或去做好市調。我不解答問我那個行業好不好。也不提供說哪個行業好。
自個找去。先有銷售能力再說。至於銷售新手要怎麼開展銷售工作。等我以後再分享。
廣告銷售,那肯定是沒啥前途的,太苦逼了。
我個人覺得,有前途的銷售行業,應該具備2個條件:
1、行業門檻要相對較高,也就是說,不是一個資本能短期催熟的行業;
2、對銷售員的專業素質要求高。
不太好表達,舉個例子吧,《當幸福來敲門》這個電影,威爾斯密斯一開始是個賣醫療器械的,這個行業的銷售沒啥門檻,只要掏點錢進點貨就可以了,也不用啥專業性,跑到醫生那,啪一下能把機器打開就可以了。所以他混的很慘,老婆也走了,帶著兒子睡大街。所以,他想著要轉行了,正好投行要招人,投行大家知道的,絕對門檻很高的,不是誰想干就能幹的。同樣,作為一個投行經紀人,也不是誰都能幹好的,你看威爾斯密斯,在這個過程中,表現出來許多常人難有的智商和情商,所以,他成功了。
以上的言論,是針對那些大學畢業的新人而言,如果您已經是職場老鳥了,不到萬不得已,轉行還是要非常慎重的。
各行各業嚴重產能過剩的情況下,銷售員太多,競爭激烈,屌絲客戶也把自己當女神了。
去找那種供不應求的行業。這樣,銷售跟採購的角色一定程度互換了。
理論來說,行業趨勢大於公司實力,公司實力大於區域市場,銷售員個人能力在很多時候,不是最核心的。找個好行業,好公司,好區域,好領導才是根本。睡前最後一答,希望自己別碼太多的字:
我不知道我即將寫的答案是否是提問者所希望的那種方式,我也不好說究竟什麼行業是符合提問的朋友的「發展空間」的,我聊聊自己吧……
我大學二年級的時候,我當初就想在兩個行業中來為自己做一個選擇:保險或直銷
原因很簡單,我個人認為這是最具有發展空間的行業,是的,最,不是之一……
而我自認為我自己並不適合做銷售,呵呵,但是我依然選擇了大學畢業就做銷售,因為我知道沒有銷售經驗、不是名牌大學、又沒有家庭背景的我,只有靠銷售是最能積累自己各種脈的途徑。
給提問者彙報一下保險行業的發展情況和發展空間吧:
保險行業近十年來,每年平均保持25%的增長率;
保險中介行業近5年來,每年平均增長在37%以上,一度增長速度高達50%;
2004年(對不起,最近的數據我記不太準確,所以百度了一個數字,給的是04的確數,就用這個吧),我國的保險深度(保費佔GDP的比值)為2.6%,保險密度(人均投保保費)為380元;而世界平均分別為8.1%和470美元(請注意,剛才的是380RMB),請參閱:http://wenku.baidu.com/view/5197f128cfc789eb172dc89f.html
再至於個人發展:
平安保險集團的一把手馬明哲先生,最初有平安的時候,他其實就類似於做業務的,什麼事情都是自己親自參加、親力親為。
原華夏人壽總裁曹湛先生也是一位從一線業務人員一步步成為一家全國性保險公司總裁的案例。
而且,全國大量的保險公司及其分公司,絕大多數的總經理、副總或者部門長,多為一線業務人員出生。
祝好。
銷售從銷售對象有面對企業和面對個人,也就是B市場和C市場,渠道銷售也算是B市場的。
總體上,面對企業的銷售單子大,周期長,客戶數量有限,大客戶為主,有時候拿下一單夠吃一年的,B市場銷售因為面對的是企業,往往需要同時搞定多個人,對人情世故,溝通技巧什麼有較高要求。而面對個人的銷售基本相反,單子多,金額小,小客戶為主,客戶多,事情雜,隨著時間可以看到業績逐漸增長。總體上C市場的銷售需要細心耐心,有時候因為人多事雜會非常繁瑣非常累。我在銀行工作的時候,銀行的銷售就兩種,對公客戶經理和零售客戶經理,一般人都選擇做對公,面對企業,我做零售理財經理每天忙得團團轉的時候,上班跟打仗樣的,我對公的同事可能優哉游哉的抽煙寫報告,有事給客戶打打電話,該幹嘛幹嘛。但我下班了基本就自由了,他們下班了有時候要陪客戶吃喝玩樂,一周都有幾次,經常要玩到夜裡2、3點。基本上所有的企業銷售,都免不了,但個人客戶一般沒人有那個閑工夫讓你天天陪他玩,所以選擇B市場還是C市場,這個要看個人選擇。
銷售是一個連接產品和消費者的橋樑,具體到行業,要考慮你的產品競爭力,也要看你的客戶群,然後結合行業未來發展趨勢和自己的個人興趣。不過銷售我認為最核心的東西主要是你手上的客戶資源,其次才是銷售技巧。有資源有關係去哪裡都餓不死,沒有的話就只能靠自己的銷售能力提高了。做銷售,常見的就兩條出路:要不做到管理層,要不創業。
未來哪些行業有前景,社會在進步,人類在發展,需求也是在升級的。個人覺得有潛力的行業出現在那些未來越來越大的剛需市場中,比如教育醫療保險投資等等,隨著人們手上的錢越來越多,花在這方面的錢會越來越多,銷售也就更有市場。這方面,就需要懂一點技術,結合你自身的學識、專業什麼的了。
總之一句話,發現你的市場,找到你擅長的,結合你喜歡的,勇敢做你想做的吧!
如何尋找一個好的行業好的公司好的銷售職位?
這是我收到最多的問題,也是我最不能解答的問題。今天以這個題目開個帖子,說點自己的想法而已,沒有答案。
我們大家到了關鍵選擇的時候,都是想贏怕輸,都想人生平穩一些,於是當前那些最熱門的職業就成了眾矢之的。高考如此,擇業也是如此,大家一窩蜂的衝過去,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等到畢業了,發現當年那個最熱門的職業人才過剩了;等到衝進去了,發現熱門行業的競爭激烈到一夜白頭。
所以我妹妹高考的時候我給她的唯一一點建議就是別報考當前大家都覺得好的專業,大家想想看,計算機火的時候,大家蜂擁而去,畢業找工作難了,醫生火的時候如此,金融火的時候也如此。這裡擇業卻用高考舉例,想說的道理就是一個,大家判斷好的行業要用動態的眼界看問題,要想想供求關係要想想競爭關係,要想想幾年後的狀況。
一個行業突然興旺起來,那麼這個行業得到利益的都是那些早些年已經進入的人,他們在這個行業紮下根來,有了經驗有了人脈有了資源,這樣他們才會在機會出現的時候抓住機會。而那些匆忙趕場的人,總是吃人家的殘羹冷炙,他們抓不到最豐厚的利潤。
這裡我強調一點,作為一個創業5年的人,下面我說的不是什麼心靈雞湯,而是我親身經歷,總結出來的,如果說你有什麼疑惑,或者有反對的意見,可以加入我個人職場交流裙:四舅思零四舊七吧久,驗正嗎:銷售交流。歡迎探討,共同進步。好了繼續分享、
接下來問題就是我們如何發現潛在要興起的行業?(壟斷行業等不在本帖討論範圍,那個需要的不是眼界,需要的是一個好爸爸,:))
我給出幾點自己的意見,第一要對大的經濟形勢有個判斷,國家堅定決心加大內需的時候一些能源行業建設行業招投標行業中介行業就會興旺起來,國家抑制投資過熱收緊銀根的時候,相關行業就會日子艱難。第二要看看國際的動態,全球經濟一體化不是一個名詞,國際上的那些行業的巨無霸公司要進入中國,那麼這個行業在國內未來幾年的需求就是有的,因為這些公司沒有嚴密的調研和分析還有對中國政策的把握他們是不會進來的。第三看國家的政策,比如去年提創新和節約能源型,那好,研發人員這幾年會有好日子過了,一些環保型能源的企業會有好日子過了,因為國家會有政策扶持,意味著需求來了。在中國,政策因素是我們怎麼重視都不為過的一個因素。
如何尋找一個好的公司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很遺憾的,你沒有進入一個公司的時候你看外表是永遠判斷不出來的。
這裡我們不討論那些垃圾公司,比如招聘人員沒有素質,進入要扣畢業證,不給上三險證這些不規範的公司很難做大,他們起步的時候就沒有做大的想法,這樣的公司對一個初入社會的學生來講是不適合的。
所以剛畢業的時候不妨進一些國際知名公司,裡面的規範、培訓還有多部門合作的流程都對你的將來有幫助,但這樣公司是如此的搶手,以至於這些公司的薪酬年年降低(這也是中國社會的一個景觀,這些公司的業務年年做大,薪酬卻年年降低,看來我們中國優秀的勞動力真的廉價到只要給錢就去的地步了),大家都爭得頭破血流的也未必進得去,所以還是要考慮國企和民企。
一篇帖子《國企、外企、民企經歷談》,ID是瘦狐狸寫的帖子,寫得很好,大家不妨仔細看看。
國企和民企現在分界不是很清楚,因為都是企業法人負責,而且國企領導人混日子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所以現在的機制和私企差別不大,這裡就一併說了。
判斷這個企業你有沒有發展前景,第一個你要看這個企業的贏利預期,它的產品如何,在行業內的位置如何,人員競爭力如何。第二個你要看在這個企業的老員工現在都什麼樣子,如果個個收入豐厚而且不都是領導的兄弟姐妹小舅子什麼的,那麼這個企業領導人對收入分配比較公平,如果都是領導的親戚故舊在這個企業混日子那麼你別指望能出頭。如果這個企業的功臣還在但日子過得清貧那你也別指望你能過上好日子,撤吧。第三個你要看這個企業領導對公司產品、研發、銷售的注重程度,如果一個領導在一線的時間越長,這個企業做大的可能越大,如果這個企業的領導人每天叫囂著超英趕美,不做點實事,那還是撤吧。
至於好的銷售職位,第一看銷售的產品處於什麼樣的時期什麼樣的競爭態勢上,如果還處於市場培育期,那你就要做好耐得住的準備了,如果處於成熟期,那麼這個職位你想得到意想不到驚喜的可能就不大,如果處於上升期,那麼恭喜你,你選擇正確。還要看這個產品處於競爭態勢,每個產品都有其市場定位,如果你的產品定位就是緊跟某第一品牌那這個職位你會很累收穫未必和付出成正比,個人建議無論定位於高端中端還是低端的產品,但都要是第一品牌,這樣你做起來就會如有神助,事半而功倍。
說了這些,一定會有人罵,我們哪裡知道這些?
答案就是你盡量去知道吧,多做點功課,多用點心思在你未來的職業上是明智的。在職業上胡吃亂碰未必好胡牌。
第二就是先看好產品,這個產品市場佔有率相當可觀,然後你第一步先努力混進這個革命隊伍,然後安安靜靜等待時機,做好你的工作。如果你業績突出,得到賞識,你會得到升遷,這是正途。還有就是等待公司里職位突然大量空缺,這種情況在目前中國的公司發生頻率之高也讓人嘆為觀止,篡改引用慕容的一句話「這個城市越來越繁華,可是親愛的,我們的心為什麼越來越浮躁」。這是一個浮躁的社會,同學們,比別人多忍耐一天,比別人多安靜一天,你就會多得到很多的機會。如果有這種機會,那麼恭喜你,你又正確了一回。你也會得到一個好的銷售職位。你的機會來了。
以上是概論,總結一下,大家不要緊跟著那些熱點走,求職也如同炒股,跟著焦點走你掙不了錢,求職的時候沒什麼朝陽行業夕陽之分,只分賺錢多的職業賺錢少的職業。我們做事情的時候都習慣犯一個錯誤,就是做著做著就忘記了初衷,所以求職別人云亦云地懶地動腦,自己去網上查查相關的行業背景,相關的產品分析,相關的市場情況,現在網路這麼發達,只要你用心去做,你都會得到一些資料的,何況還有其他很多渠道讓你去了解這個職位的信息。如果你進入一個企業,那你少動嘴發牢騷,多用眼睛觀察,用心去分析,幾個月你就會發現這個企業的實質。那個時候這個企業是否值得去留你自己就要有個判斷了,那個時候你還要去問別人,我也只能無語凝噎了。如果企業誠信不錯,產品也不錯,回報也合理,那這個企業就值得你耐住去好好做,你需要就是的努力和機會了。
擇業能結合自己「顯性」的興趣,當然更好,但我在想一件事,咱們很多同學為啥對自己所在行業沒有興趣?本質就一條,沒有賺到錢!如果你賺到錢了,肯定是興趣大增吧,什麼困難啊,什麼磨礪啊,什麼理由啊,統統不講了,趕緊賺錢要緊。
所以說,賺到錢就有興趣,嗯,還是要先成為銷售高手,才能更快更多地賺錢養家糊口哦。
呵呵,總之一句話,有錢就有興趣。
選擇一家好公司,是有如下標準的:
1, 如果該公司有風投注資,那說明公司基本面好,因為風投在投資前,運用專業知識,幫咱們做了很多考查,看好這家公司發展前景,加盟有「風投」投資的公司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2, 名人愛惜羽毛,人脈和資源充沛,創業成功幾率很大,加盟他們創辦的公司,利於個人成長,加盟名人 創辦的公司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3, 加盟背景雄厚的公司,加盟每年業績遞增30%起的公司,加盟行業領導品牌的公司,這些不做解釋了,大家都懂。
加盟銷售冠軍年入30萬的公司,說明三點:
1、公司有人能賺30萬,也能拿走30萬,好事;
2、公司實力不錯;
3、公司有高手出沒,可以有貼身學習的機會。
要是面試考官告訴你,公司「銷冠」年入15萬,快別去了,公司或許沒高手,或許產品一般。
以上幾條標準幫你做加盟判斷,以下幾條是幫咱們分析哪些公司最好別去:
1, 不要加盟產品質量差的公司。不怕產品價格高,就怕質量差,因為根本沒有回頭客,做一個客戶毀掉一個客戶,這類公司都是「職場殺手」,切勿加盟。
判斷公司的產品質量有竅門,面試多問考官,公司客戶群結構的問題,如果沒有大公司入列,要小心遇見質量地雷。
如果手裡的產品實在沒有競爭力,產品質量、價格和服務都一般,純粹的跟風產品,可以考慮離職。
2, 不要加盟老闆小氣的公司。遇見老闆言而無信,摳門小氣,請儘早離職,因為有開單的本事,但沒有拿到提成的命,對個人發展不利。如果老闆沒有服務意識,只想賺快錢,這類公司也長不大,建議離職。
3, 不要加盟小老樹公司。這類公司運營了三五年,還是七八桿槍,老闆沒啥雄心壯志,他混個溫飽,那咱們加盟後能有多大出息?面試時一旦發現是小老樹公司,應該立即PASS掉!
4, 不要加盟小代理商公司哦,因為平台和格局小了,不利於個人成長。
大家細想一點,公司憑什麼錄取你?你有何德何能超越其他應聘者?既然沒有十足把握,那就請面試前多灑點汗水吧,我始終認為一份合格的市調報告是拔升面試者個人品牌的最重要標誌!
儘管沒一分錢可拿,但你做了其他面試者怕累、怕麻煩的工作,你做事態度令人吃驚;考官對你能力有初步了解,在競爭對手還在大談過去業績時,你卻在和考官熱聊公司業務,好像已加盟一樣,這樣的面試氣氛,不值得期待嗎?
完成市調,你在考官心目中的形象是:1、工作態度認真;2、面試誠意十足;哇,我的老天,你已經脫穎而出,領先他人5條街!
新人擇業建議
1、日化、食品、煙酒茶、化妝品、服裝都算快消行業,進快消品行業好處很多,銷售門檻低,客戶群多,練手機會多,利於個人快速修鍊銷售能力,今後以此行業為跳板,可以挑戰更多更好的行業;
2、盡量加盟大品牌集團,平台大,影響力廣,經銷商相對而言會待見大牌廠家的銷售,利於個人成長;
3、加盟大集團是做人第一,做事第二,鍛煉待人接物的本事。工作中會發生很多故事,比如,經銷商送貨不及時,領導不批費用,把經銷商當成重要客戶,先把人情做透,後面再請經銷商配合工作,水到渠成;
4、快消,或掃街拓客,或招商,都是最棒的練手機會,既鍛煉吃苦精神,又能積累銷售經驗,一舉雙得;5、盡量不要加盟經銷商團隊,渠道招商已然結束,工作無非是送貨和後期維護,見不到客戶,如何快速成長?
6、做快銷,不是為了一輩子掃街,而是為了鍛煉銷售本事,一年談100多個客戶,數量級夠了。項目銷售、地產銷售有一個弊端,客戶都金貴,沒機會拿來練手,只有通過快消練好手,再轉行才靠譜。
首先恭喜你知道了自己喜歡幹什麼,大多數剛畢業的學生可能都還在苦惱自己能幹啥,想幹啥。
在it公司呆過幾年,簡略說下,供參考。
傳統IT行業:國內包括華為、中興、啟明、深信服等一批公司,國外包括IBM、cisco、oracle等。13年前,在國外的it公司都是非常爽的工作,待遇好,收入高,相對自由。這兩年開始基本都比較艱難了,各種環境因素,這裡就不詳述了。國內的廠商有些還是不錯的,只要你有能力,還是能得到很好的發展,包括收入和升職。
順便建議你做決定的時候從以下三個出發點來看下在選擇比較好:
1、做銷售是為了掙錢。
選擇時下很火的行業:如股市、金融市場牛市時候的投資公司、基金等方面銷售。2013年前的房地產銷售。13年前外資it公司等。
2、做銷售是為了走職業發展道路。
哪個行業的銷售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喜歡什麼樣的行業,什麼類型的公司。
3、做銷售是為了拓展人脈以後創業。
這個就更難一步,大多數人未工作前還不清楚以後要創業或者在哪個方向創業。可能還是需要去想想喜歡什麼行業。但可以選擇一些有利於拓展人脈的行業,如媒體、金融等。
我是做汽車銷售的,我們這個行業一般從銷售顧問做起,做到至少兩年以上,可以做到銷售主管,做銷售主管兩到三年以上可以做到銷售經理,做銷售經理三年以上,可以做到總經理!當然這都是要看你的能力和機會,或者說是這個行業和你所在的公司都在高速發展或擴張,要不就只能選擇跳槽來升級了!
健康產業將是未來10—20年中的朝陽產業,都說中國人的財富掌握在50、60、70後的手裡,50後今年已經60多歲了,50後出生的人基本都是兄弟姐妹4—5個,60後也一般3—4個兄弟姐妹,70後也2個兄弟姐妹左右,這部分人生活水平較高且穩定,他們不缺房子票子缺的最多的是健康,那時他們下海經商由於環境個個都累垮了,這個龐大的老齡化市場就是未來的趨勢,都說中國人前半生用生命去賺錢後半生用金錢來買命。
很多老年人一輩子賺錢省錢到老了都交到醫院去放療和化療了!!!!!!
預防大於治療現在人都知道,所以體檢和保健品市場目前已經成為中國人慢慢的接受和認可。。。。。。。。
其實我畢業半年也沒什麼太多好說的,我雖然名義上是客戶執行,但還有有一部分銷售的性質在的。
銷售這個崗位怎麼說呢,能鍛煉人,接近市場,尤其是大學生可以迅速了解社會運行的機制和學會處理人際關係。但缺點也顯而易見,不多說。
在廣告代理這個行業,要成為一個合格的銷售人員的時間會相對比較長,尤其是對非廣告專業出身的,因為除了一些基本的培訓之外,廣告銷售人員需要自己具備一定的營銷策劃能力,針對不同的客戶提出甚至自己起草有針對性的投放方案。
大概是兩年成為主管,再兩年成為資深客戶主管,然後是客戶經理和部門經理。
銷售雖然也是可以干一輩子的職業,但終非長久之計。
…………………………………………………………………………………………………………
兩年多前寫的答案了,最近又有人感謝卻不贊orz。
好吧,現在已經不在銷售崗位了。。。
以上各位從行業發展、產品價值、解決問題上都給了很詳盡的答案。本人就信息對稱性上加以簡單的分析,做什麼樣的銷售,歸根結底是要體現自己的價值,如果你價值夠,那發達、掙錢是遲早的事情,如果沒有價值,有沒有你都沒區別,那以後這行業萎縮,第一個失業的可能就是銷售了。
要體現自己的價值,就需要選擇那種信息不對稱很嚴重的行業。就拿賣房子做個例子,如果信息都是對稱的,賣房子的一方想賣給買房子的一方就是很困難的,因為大家都知道這個房子只值100萬,而賣方肯定想賣110萬,而買方肯定不會出110萬去買,因為它的價值不夠。假設信息不對稱,一般這種情況是買方的信息不對稱。如果賣方想賣110萬,而自己又不是很專業,不懂一些專業的銷售話術,那就只能通過中介幫忙了。通過中介美言幾句,那銷售的價值就體現了。這樣,房子能夠很順利的賣到110萬,多的10萬就是銷售體現的價值。假設碰到一些牛逼的,還能賣得更高,達到120萬,甚至150萬,那銷售的價值就更高了,為此後者能夠得到更高的收入,得到更多的提升。
同樣,在股市中也是這樣,如果一個股票信息都是對稱的,大家都知道它就只值30元,那就沒有人賣,也沒有人買了,但是,由於信息不對稱較高,大家對於股票的價值估計有偏差。通常機構客戶較為專業,對股票的信息把握更多,特別是投資經理、行業研究員,而散戶把握較小。這樣機構可以依靠較多的信息,通過忽悠,把股票高價賣給願意接手的散戶,因此,在牛市的末期,由於機構對信息把握較多,往往更能夠把握大的方向,更能夠知道風險,最後吃虧的往往就是散戶了。
通過以上兩個例子,可以簡單的得出一條結論,在同等科技條件下,信息不對稱越高的地方,銷售的價值越是能夠體現,也越是能夠獲得較高的收入。蘋果公司的產品,那就是行業的標誌,這樣的公司發展肯定好,但是在裡面做銷售不一定重要,可能收入也不會太高,因為信息太公開了,大家都知道這個產品。假設哪天出來一個新公司板栗,也生產手機,開發出了板栗牌手機。假設大家對這東西不太熟悉,而產品質量本身也不錯,那你去做銷售,把產品推向大眾,那必然會發大財的。這應該就是蘋果手機前期的發展路徑了,在發展初期的蘋果公司,銷售肯定賺了很多錢。
推薦閱讀:
※老乾媽為什麼在美國那麼貴?
※單從營銷角度,如何評價《小時代》?
※泰坦尼克號時隔15年以3D形式再度上映,對票房有期許嗎?
※怎麼有效判斷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