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伯庸他本人和他文字的魅力在哪裡?


舊文:

我最早看馬親王的東西是什麼時候已經記不清楚了,大概是在03或者04年,看的是那篇兒也說不準了,總之不是機器貓就是葫蘆娃。當時的我是個剛學會上網的小菜鳥,見少識淺,加上對惡搞的東西特別感興趣,所以一上來就被他忽悠住了,於是找來他的所有文章來看,越看越覺得對自己的胃口。彼時親王的文筆還很青澀,但他模仿的能力實在是強,所以那些短篇文都能一口氣讀完然後哈哈一樂。記得我最喜歡的一篇是「小資生活的一天」還是什麼的,那種刻意模仿小清新的筆調和現實生活的殘酷交織在一起,諷刺的很美好。


馬伯庸特別偏愛也特別擅長這種把兩種不同時空的東西拉來湊對子或者用完全不相干的敘述方式描述一件事情的方式,直到今天這還是他吃飯的傢伙。這種把兩種或多種互不相同的東西摻合在一起說,用甲的敘述方式或者讓甲和乙同在丙的場景出現的寫法通常被稱為惡搞。惡搞雖是小道,但要求作者對甲乙丙非常了解,更要求作者有一定的幽默感,當然還需要讀者會欣賞這種幽默感。


應該說親王出道在一個好時代,00年左右正是網路方興而會上網的人不算太多的時候,至少那個時候絕大多數人都還不會把惡搞當真,也都還知道什麼是在諷刺。放到現在這個任何一條諷刺都會被人當真,電線杆扔水裡都會有魚上鉤的年代,《從機器貓看階級鬥爭的殘酷本質》這樣的文章往微博上一放,至少得有一半問他「你真的是朝鮮人嗎?」剩下的一半中會有一半罵他「你這個臭公知」,而剩下的一半的一半會跟前一半對罵,最後帖子會被因為涉嫌造謠被新浪刪除。


親王在他出道的早期在網路小說中的地位其實是比較尷尬的,他的知識儲備是如此的廣博,興趣愛好是如此廣泛以至於沒有一個特別出彩的地方。比如一說滄月,大家都知道是寫武俠的;一說江南,大家都知道是寫奇幻的;一說大角,大家都知道是寫科幻的。親王呢,他武俠也精通,歷史也略懂,科幻也能來得,他甚至還寫過時評——但他始終沒給自己下一個特別的定義。我知道他的時候,他在網路上的名氣已經很大,所寫的短篇評論、雜感也頗不少,而且許多文字都是匿名發表,常常會有這種現象:他的某個好基友發現一篇好玩的文章,推薦給他看的時候,他淡淡的回道:「這是我寫的。」。


但是作為一個作家,他始終沒能拿出一本值得一提的長篇小說——這就好比說一個將軍,軍事素養很好,但從未獨自指揮過一次戰役。曾經最為接近的小說是《我在江湖》,這是一本延續他一貫風格的惡搞向武俠小說,可能是受江南《武林俠少成名指南》的影響,這本小說刻意迴避那些一般認為的武俠小說通用準則,主角是一名彭家五虎斷門刀的傳人,故事情節也與一般武俠小說大異,其中穿插著一些對時事的惡搞也很有意思。這本小說充分展示了親王不同凡俗的才氣和幽默感,但這本小說沒有寫完就坑了,坑的方式隕石遁很有創意,但難免讓人可惜。特別是對我這種沒有什麼才華的人來說,看見有才華的人肆意浪費自己的才華更覺得難以忍受。

這種狀況直到2005年左右才開始轉變,可能很少有人知道,親王正式出版的第一本小說是恐怖小說《她死在QQ上》,可憐我當時以為也是惡搞小說,於是忍著害怕一路看了下去,結果看到最後也沒看到惡搞。要知道我之前是從來不看恐怖小說的,所以這篇也看得很粗糙,總體感覺小說很一般,氣氛渲染得還不錯,,有點《午夜凶鈴》的韻味其他都只是乏善可陳,應該只算是親王的玩票之作而已。當然,如果是現在寫的話,很可能360公司就會投資拍成電影了。


這一年親王還有一部玩票之作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就,他在《科幻世界》上發表的政治諷刺小說《寂靜之城》獲得了2005年度銀河獎。這篇文的寫作意圖明顯是為了諷刺那幾年日益嚴重的網路信息審查政策,雖然他把社會背景設定在了美國,但到底說的是哪兒誰都看得出來。這篇文從創意到情節都跟奧威爾的《1984》非常相似,只是把社會背景延伸到了網路世界。就我個人感覺來說,這篇文在親王作品裡並不見佳,能獲獎多少要歸因於那幾年科幻界的江河日下。


05年對親王意義更大的恐怕還在於他終於寫出了代表自己真實寫作水平的長篇小說《風起隴西》,這是我買的第一本親王作品,上面還有他的親筆簽名以及英文簽名Ma Bo-yong——雖然我在收到書的當天丟了一串鑰匙,但我堅定的認為這是巧合,與親王無關。這本書並沒有什麼惡搞,跟大部分網路小說相比要算很正經的東西了。 親王的文風極其沉穩冷靜,又有一種蒼涼肅殺的獨特美感,就如同真正的間諜小說般。這本小說的細節描寫尤其出色,你看了他的書就能在眼前有一個電影畫面一樣的感覺。不過,相對它的情節來說,這文字上的工夫只是小道了。他在這裡編織了一個很真實可信的故事,而且裡面的細節許多都是取自於《三國志》,親王的能力顯示在能把那些小小疑點綜合成一個大大的陰謀論,讓人覺得原來歷史可能是那樣的!好吧,如果你對三國的真實歷史沒有興趣,就拿來當純粹的懸疑小說看吧,也是很有意思的。


馬親王雖然興趣極其廣泛,但說到他最喜歡的東西,三國一定位列其一。除了《風起隴西》之外,他還寫過大量與三國有關的小說和評論。這其中有短篇惡搞如《三國九之南蠻大王》,冷笑話集《三國新語》,相聲劇本《新批三國》等等,許多東西都是發前人所未所思。也有篇幅比較長的,與《風起隴西》的陰謀論風格相似的《街亭》、《官渡殺人事件》、《三國金枝蜀漢欲孽》等。這其中甚至有一篇(《風雨洛神賦》)甚至刊登在了《人民文學》這樣的嚴肅文學雜誌上,並獲得了2010年人民文學獎。他尤其喜歡挖掘那些藏在史書字縫中的小小細節以及那些大家很少注意到的歷史人物。他最近出版的小說《三國機密·龍難日》同樣也是三國題材,與《風起隴西》相似,這也是一本用陰謀論貫穿始終的政治鬥爭小說。不過其中加入了偵探、宮斗、武俠、動漫甚至是日本輕小說的風格成分,情節更加曲折委婉,讓人不可思議,特別是對許多歷史人物如楊修、如滿寵等等做了全新的詮釋,語言則比前作更華麗純熟許多。


馬親王對其他的歷史階段雖不像三國這樣熱衷,但也算是個水平不壞的愛好者,至少比網上那些一張嘴就露怯的磚家強得多。我早年間看過一篇他寫的歷史科普文叫《五德玄奇編年史——中國歷代王朝的德性》,那寫得真是深入淺出,把中國古代的五德始終理論從頭到尾介紹一遍,語言通俗易懂又詼諧幽默,讓人於好看好玩中增長知識。他出版的歷史普及著作《觸電的帝國》和與汗青合著的《帝國最後的榮耀》都是類似的作品,寓教於樂。《觸電的帝國》是講電報這種當時的高科技在中國傳播之後發生的各種八卦故事,題材比較冷僻,但作者明顯是下了功夫去了解了,所以感覺寫得非常輕鬆遊刃有餘,有點閑聊閑侃的意思。《帝國最後的榮耀》則是講明萬曆時候的抗日援朝戰爭,這本書在保證事實準確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寫出了好故事,是不是還有一兩句親王特有的冷幽默。


除此之外,他還有一本惡搞向的歷史架空小說《殷商艦隊瑪雅征服史》,輕鬆愉快搞笑風格的網路小說有很多,但是大多數只能稱得上搞笑,談不上幽默,而那種不動聲色間說一個個冷笑話段子的小說就更少。要知,來兩句嘻嘻哈哈的網路語言搞笑很簡單,要說一個讓人想上一會兒再會心一笑的段子,挺難。這篇《殷商艦隊瑪雅征服史》儼然是他惡搞風格的集大成之作,筆法之圓潤,典故運用之精當,再加上那種用極嚴肅的言語講笑話的勁頭,讀起來叫人滿口生津,渾身毛孔妥帖。


馬伯庸最擅長寫的就是這種遊走於正經與不正經間的中篇故事,在他的中短篇合集《我讀書少,你可別騙我》裡面收錄了各種此類作品,每一篇都稱得上丰神俊逸、骨骼清奇,不管是描寫世界性冰雪災難來臨時,幾個小夥伴躲在逸夫樓里燒書取暖順帶給書分出三六九等的《末日焚書》,還是由一個關於坐飛機遇到殭屍的夢敷演而來的《湘西航班》以及《湘西遊輪》,無不展示了他腦洞大開和化梗為文的非凡功力。

馬伯庸這幾年是越來越火了,他新浪微博上接近200萬的粉絲數在網路作家中鶴立雞群,幾乎要趕上一些大小演藝明星。除了他的「祥瑞」之外,很大程度上要歸因於他在新浪微博上孜孜不倦的寫冷笑話段子。與那些動輒諷刺政治或者沖著下三路的段子手不同,親王的冷笑話基本上都是那種與生活息息相關,又多少有點文化韻味,完全是靠豐富的知識閱歷、智慧和文字技巧讓人稍微想一下再會心一笑。而且親王秉性善良,又不像某些大V一樣出門不帶智商,遇到熱點事件能就事論事而又經常忍不住對看不慣的事情吐槽,所以又被某位贈送了一頂「輕佻五毛」的大帽子。


2013年前後,親王又擴展戲路,開始寫一個以古董行業背景的懸疑小說——《古董局中局》系列。這系列的兩本書都可以讓人一口氣讀完,爽快之餘回味悠長。回頭再看,這本書就是典型的丹·布朗體小說,甚至可以說是比丹·布朗本人寫得更好的丹·布朗小說。都是以人物活動為經,以各種歷史、文化伏線為緯,織出一部精緻的圖畫,情節設置懸疑性非常強,而且每一段都有著極佳的畫面感,如果能夠有機會拍成電影,大概會非常好看吧。


1、我大致實在06年年底得知馬伯庸,當時「惡搞」這個網路術語剛剛流行,他被歸入到「網路惡搞段子手」這個範疇。這是我對他的第一個印象,實屬有些盲人摸象。
2、08年夏天北京開奧運,整個城市沸反盈天,不勝其煩,我跑到上海去。就在此時我的同事給我發過來《他死在QQ上》、《殷商艦隊瑪雅征服史》和《風起隴西》三部小說的TXT文檔。我不僅從中明顯感覺到一個文學青年從青澀到老練的轉型;同時也驚異於這個鳥人天馬行空的想像力。
3、是《風起隴西》激起了我要與這個鳥人更進一步,儘可能更具體的了解這傢伙的念頭。當然還有其他的目的,處於我個人對地理學與歷史的愛好,我很想把這部小說搬上熒屏。於是在奧運年的年底,我和馬伯庸有了第一次實地接觸,但很遺憾我來晚了一部,與這部小說失之交臂。

那年在讀過《風》,我還寫過一篇書評《出來混 早晚要還》,發在了音速論壇的架空區——

Everything that has a beginning has a end(世間萬物,皆有始終。又譯:出來混,遲早要還)
——讀馬伯庸《風起隴西》後的評議、勘誤,兼談網路架空文學發展中的得失

觀此文,凡不回帖者,必受祥瑞;凡回帖只見「祥瑞御免」者,亦有祥瑞加其身也。此為後奧運網路新和諧時代「兩個凡是」,諸君慎之!
此標題見《塔羅牌中的三國英雄·司馬懿篇》,因其生猛,故略加改良,用之。


「近日,讀QQ、殷商、隴西三作。感覺QQ最稚,而隴西構結最精,也最宜改為影視劇本。」
「然。」
——八月某日,秋原某與馬伯庸通話紀錄

很早就聽說馬親王在網路文壇中的大名了,之前也模稜兩可地風聞了一些關於祥瑞和後清的趣事,但俺對其作品的了解、以及和他本人的接觸,大都是從今年「六一」過後才開始的。先是俺的一個學生主動發來了《殷商艦隊瑪雅征服史》——他隨即在一次匪夷所思的片場事故里被一隻TINO砸暴了腦袋。一個星期之後,這個攝影系的倒霉孩子晃著被紗布纏成大白蘑菇似的腦袋,坐在飯桌對面,一邊瓮聲瓮氣地回憶自己祥瑞的過程,一邊問俺《殷》往專業且深入的領域發展的可能性。俺把雙手攤在他面前,說:這個題材改成連續劇或電影都不太合適,包括俺在內,十個指頭之內也想不出有哪位影視劇編導能夠在改編過程中準確恰當地加以理解和駕馭,提煉出《殷》中那些被圓滑詼諧語言層層包裹起來的思想精髓;但這個體裁很接近現在一些新銳舞台藝術刻意追求的風格,如果能物色到一些先鋒導演和編劇,嘗試改成試驗話劇或者前衛戲劇的話,還是大有空間的。
隨後,俺把這個意見也發給了馬伯庸。有一點,俺都沒有告訴他們兩人:無論改成什麼劇種,是把它推到敞亮的大眾面前的還是束之封閉的小眾當中,恐怕都只能縫出一件或華麗或捉襟的外衣罷了。畢竟在文藝圈目前這個大環境下,《殷》還只是一個令人叫絕卻無人知道如何翻炒的怪味豆而已。
進入九月中旬,當殘奧早已經開幕,而Sonic還因伺服器問題「慘熬」的時候,俺讀完了《風起隴西》。俺忽然發現,讀過《殷》之後嚼怪味豆似的感覺,以及幾年前給阿弩和他的《驚濤拍岸》、《朔風飛揚》做指導和評議後那種未盡的遺憾,都悄然稀釋了。
除了早期的《她死在QQ上》以外,長久以來,馬伯庸的作品都以古怪精妙的構思和詼諧冷僻的語言為人稱道,這也是他慣常發揮的特色,儼然成了馬氏作品的兩面標誌性旗號。他的粉絲(不妨稱「馬家軍」)也大都一路瞄著這兩點而投其門下,嘻戲祥瑞,笑罵御免,順頌爵祺,樂在當中。兀自出現的這部以三國為背景,講述地下較量和糾奸擿盪故事的《風》,反倒成了諸多馬氏作品當中的一個「另類」了。然而在經過初讀、細讀和研讀三遍「洗禮」後,俺認定這是馬伯庸最成功的作品,而且不必在這句話後面續上一個底氣不足的「之一」。
這種情況,讓俺想起了老舍先生及其作品當中的一個特點。上個世紀三十年代,老舍剛回國,旋即成為當時國內的一線作家,並與錢鍾書等人一起被舉為文壇中的「幽默大師」。然而當多年過後,人們了解和研究老舍作品的時候,列出的代表作卻是不僅不幽默、甚至是辛酸沉重的《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和《茶館》。長久以來,擁躉們早已把馬伯庸當成虛擬世界裡的一尊彌樂佛、一粒開心果,「惡搞」和「幽默」這兩把剔骨尖刀,惡狠狠地插在了他的兩肋。然而在熱鬧之餘,卻很少有人去剖解那些雋永文字下面潛流的真摯樸實,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讀過《風》這個故事後,俺卻多了一絲感傷,「只有吹拂在秦嶺山頭那來自隴西清冷的風,它就這麼在崇山峻岭之間流轉著,冷冷地注視著時代與人世的變遷。」在《風》的第三部分中,多次出現了這種作者主觀情感的表白,這在馬伯庸以往作品中是見不到的。這與前面、荀詡重返靖安司之後感嘆物是人非的那句「世事無常」,形成一種微妙的呼應。
值得稱讚的是,一方面,在這個杜撰的情報與反諜戰場的故事裡,作者並沒有故作高深,假扮神秘,即便在第一部分「糜沖竊圖」里,在以日為記的情節安排下,也沒有用強迫性的描述語言向讀者施加時間上的壓力。作者的筆力幾乎都用在對情節的埋伏和鋪墊上,在讀者並不感覺緊張的同時體味到鋒迴路轉的閱讀快感。讀者與作者的處境,按某部現在題材電視劇中的台詞來說,「我以為一次吃個飽,誰知道剛被你吊起了饞蟲……」
另一方面,在這部《風》中,作者也並沒有完全放棄以往作品的一些固有風格。在荀詡這個有些玩世不恭的人物身上,讀者就可以看到一些熟悉的影子。而荀詡與狐忠、張觀的對話,那種時而簡略時而貧贅的語言交流,又讓人看到了作者善於調侃的一貫作風。在小說中,荀詡與狐忠兩位摯友相互之間的那種「默契」,不就如同馬伯庸作品的老讀者對作者一貫的信賴一樣嘛;從另一個角度看,也能看出作者善於組織文字的不凡功力;至於「比敵人和盟友還難纏的大概只有自己人了」之類,就是其中值得為其拍巴掌的「名句」了。
俺們不妨再把話題由此闊及到網路文學中的歷史架空題材吧。俺個人把他們分成「硬架空」和「軟架空」兩類,「硬架空」就是數量眾多的「穿越」題材。俺是不太喜歡「硬架空」作品的,以前也有人把幾部炒的很熱的「硬」作推薦給俺,或求寫序或求書評,俺都一概回絕了。因為俺認為,硬、軟兩種題材對比,前者的作者提前具備兩個作弊機會:一是上路前免不了捎帶些「行李」;二是拿到了修改器,可以由著性子塗改史書了。再對比下軟硬兩種架空的特點,這不就成了光榮的《三國志》系列電腦遊戲和它的威力加強版了嗎——前者只能登錄新武將;後者即能登錄新武將又能修改從人物屬性到城市資源的各項數據,沒有了遊戲中發展奮鬥的樂趣,也忒不公平了……
說到這兒,有必須要提一下另一位網路作者阿弩和他的《朔風飛揚》。《朔》和《風》的共同點是他們都屬於「軟架空」作品,既在不改變重大歷史事件和歷史進程的前提下,作者嘗試在那些書寫歷史的秦櫝漢簡的間隙里為他們的小說尋找立足安身的空間。《朔》把李天郎的征戰生涯放到了大唐天寶年間的西域;《風》把整整一個並不存在的靖安司安插到蜀漢的南鄭城。兩位作者把他們杜撰的故事和其中人物都融化在歷史這口混稠的大染缸里了。在這裡,俺不得不說,相比之下,《風》在這方面做的更細緻。但兩位作者都能在史籍的逼仄夾縫裡遊刃有餘,象頑強韌性的蚯蚓一般,在並不肥沃的土壤中為各自的種子翻騰出生存成長的空間。他們對相關歷史資料的廣記博聞,嚴肅的考證,付出的努力與依此發揮的豐富想像力,都是值得讚譽的。
《風》的第四部分,又名《街亭》,其實是一個情節和人物都可以獨立於《風》之外的小說。俺個人認為這是一個比《風》更精彩、更完美的軟架空作品。作者巧妙地把一系列已考證的歷史事件和有爭論的歷史疑案穿插連綴成一線(謖「違亮節度,舉動失宜,大為張邰所破」;朗「素與馬謖善,謖逃亡,朗知情不舉」;亮「戮謖以謝眾」;禕「歡飲沉醉,為循手刃所害」),炮製出一個同僚傾軋,沉昭未雪二十餘年的政治冤案,簡直可以說是一部凌駕在三國時期的復仇記。作者那種如獵狗般靈敏的歷史嗅覺,實在讓人拍案。這起跨越二十餘年的陰謀的策劃者和謀犯,哪裡是費褘和王平,分明就是那蓄謀已久、「惡」習不改的馬伯庸嘛!
在通話中,俺得知馬由於工作原因經常要在神州各地奔波,N多神思都是在飛機坐艙里醞釀出來的,怪不得這鳥人的想像力那麼豐富呢,敢情是名副其實的「天馬行空」啊。在「慘熬」期間,俺是把馬伯庸的《她死在QQ上》與《風》放在一起看的(在此特別鳴謝那個攝影系的倒霉孩子,他也是一位Sber),因此可以以創作時間為線索,縱向對比他在不同時期的幾部作品。從《QQ》里那些尚顯拙稚的情節安排到《風》的詳謹縝密,可以明顯感覺到作者功力的提高。相信經過多年的耕耘努力,馬的祥瑞功法已經由「子之說,能使人歡咍嗢噱」大增為「能使人慷慨涕泣」,希望伯庸再接再厲,朝著「子言末發而哀樂具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蓋進乎技矣」的神照境界前進吧。
雖然馬伯庸的祥瑞傳聞早已成為網路世界的神話,但細緻和專業的討論卻沒有展開。而其作品,無論數量還是質量,都足夠攀上這個條件。因而本駕計劃,爭取在今年內組織一次馬伯庸作品研討會,有針對地加以分析和提煉。同時對網路文學題材、特別是軍事歷史類的架空題材作品向影視文藝的偏轉改進,俺也可以一一細緻回答和解決了。


十月十六日 秋原作於浦東避奧閣


  沒見過馬親王本人,所以只好談談他的作品了。

  馬親王的作品,我總結了一下,最突出的有兩大特點。

  首先是是內容廣博,馬親王是個興趣很廣泛,知識面很廣的人,雖然能夠稱得上「精通」的領域大概也就那麼幾個(比如三國,確實夠得上准專家的級別),但更多的領域裡的東西他都知道一點,並且能夠運用得像模像樣,於是他的作品裡往往融匯了多個領域的知識,同時也形成了其多樣的風格。

  其風格的多樣,簡單說來,就是沒辦法給「馬伯庸作品」提煉出一個固定的風格標籤。因為他的風格太多變了,這一點從他的諸多惡搞文就可以看出,據不完全統計,他至少模仿過以下作家的風格:田中芳樹、村上春樹、王小波、席絹、安妮寶貝、金庸、古龍、郭敬明,等等。他模仿田中大神寫的《藥師寺涼子怪奇事件薄》系列的同人之作《克里奧佩特拉的葬送》、《東方夜譚》幾可亂真,甚至被收入《藥師寺涼子怪奇事件薄》的盜版書里。

  更為難得的是,馬親王的作品不僅涵蓋的領域廣博,而且可以做到貫通古今,博集中外。

  先說「貫通古今」。馬親王的古文功底很紮實,雖然也不算特別專業,但至少在網上發表東西的這些人里是很突出的。古文功底這玩意兒說起來很玄,其實來不得半點虛假,不信你用文言文寫一篇東西出來,我立馬就能大概猜出你讀過多少古書。以前看過蔡駿用文言文給《綠林記》寫的序言,看完我就忍俊不禁了:我說蔡大爺啊,你要是沒讀過多少古書,就別附庸這個風雅了,一看你這篇文章,我就敢斷定你的古文功底絕對不怎麼樣。而從馬親王用文言文寫的那些文章和段子,諸如《聖域書》、《代小布希討海珊檄》、《三國新語》,就可以看得出他對古文是下過工夫的,所以寫起文言文來,才能夠信手拈來,遊刃有餘。

  再說「博集中外」。看得出來,馬親王的愛好很廣泛。除了對中國傳統文化廣有涉獵之外,對西方和日本的歷史文化也了解頗深。從他寫的《歐羅巴英雄傳》和《貞德別傳》就可以看出來,能夠用古典白話小說和武俠小說的風格來寫歐洲英雄人物,這樣風格作品能寫出來的人實在不多。

  正因為內容的廣博,又能兼通古今中外,所以馬親王的作品才會涉及到如此之多的類型,以小說為例,就包括了懸疑、靈異、歷史、推理、武俠、科幻、奇幻、同人、惡搞等等,而且每一類的小說都寫得有模有樣。如果有人問最能代表馬伯庸風格的小說是哪一部?這個問題我還真沒辦法回答,是輕小說風格的《筆冢隨錄》?是開創了古代諜戰題材的《風起隴西》?是天馬行空的《殷商艦隊瑪雅征服史》?是「以外喻中」的典範之作《寂靜之城》?是走暢銷小說和「知識小說」路線的《古董局中局》?似乎這幾部小說的風格都不一樣。我自己最喜歡「鬼才之作」《殷商艦隊瑪雅征服史》,也認為它最能代表馬親王的風格,但是別人卻不見得這麼認為。

  馬伯庸作品的第二個特點,是密集的惡搞、吐槽和冷笑話,當然這不是他所有作品都具備的特點,但卻是最能反映其文風的。看馬親王的文章,有一個很大的樂趣就是在裡面尋找各種各樣有趣的冷笑話和吐槽,有一些作品之所以能讓我百看不厭,更應當歸功於這些有趣的段子。

  同時,這些惡搞、吐槽和冷笑話都不是低俗的那種,換句話說,得有一定的知識儲備的人才看得懂。為了方便說明,我隨便找了一篇馬親王的作品作為例子,這是馬親王寫於2013年的散文《國慶戒網記》:

  「所以重案六祖那句話沒錯,不是WIFI動,不是3G動,仁者心動。」

  「馬小煩很爭氣,不僅沒哭,反而咯咯大笑起來。我還沒來得及問丞相何故發笑,這小曹操就噴出尿水,尿了他太爺爺一身。」

  這是典型的惡搞。

  「我還忙裡偷閒看了幾本書,資料性居多,小說只有一本,我都不太敢說出名字……好吧,這本小說叫做《富春山居圖》。」

  這是典型的馬式吐槽。

  「在整個國慶期間,我都盡量呆在爺爺身邊,拉著他的手講廢話,陪他一起看電視,把馬小煩抱過來展示耍賴的才藝——這是他現在唯一擅長的項目。」

  這是典型的冷笑話——我是指最後一句。

  這些段子讓我覺得很有趣,可有些讀者估計不會這樣認為。不熟悉三國演義情節的人,不會明白「丞相何故發笑」是個什麼典故;沒聽說過慧能和電視劇《重案六組》的人,不會懂「重案六祖」那句話的笑點在哪裡;不經常看電影的人,不會明白作者為什麼不敢說出《富春山居圖》的名字;不適應冷笑話風格的人,也不會覺得那個冷笑話有什麼好笑的。這倒不是我在秀優越感,看得懂這些也未必能說明自己更高明,但是文學作品本來就要對應不同的受眾群體,看得懂的人,對於馬親王文中的一些妙處,自然會會心一笑甚至擊節叫好,看不懂的人,哪怕是給他指出了其中的笑點,那也隔了一層,不會有那種在閱讀的同時便忍俊不禁的感覺。

  寫到這裡,我似乎知道馬親王的作品受眾範圍不大的原因了,但是……咳咳,為了政治正確,我只能指責馬親王過於沉溺在文中炫耀自己的學識,忽視讀者的閱讀感受,所以他上不了作家富豪榜,真是一萬個活該。

  最後,還是應該談一談馬親王小說作品的缺點。正如前面所說,馬親王小說的最大魅力在於多變的風格和妙趣橫生的語言,而其最大的短板,個人認為在於對人物形象的刻畫上還有不足,簡單說來,就是看完一篇小說後,印象最深刻的是其情節和各種抖機靈的包袱,人物形象卻由於太單薄和蒼白,反倒沒多少印象,這是個很嚴重的缺陷,馬親王在小說造詣上如果還想更進一步,這個短板必須要彌補上。


機智、幽默、認真、誠懇、有趣,你還想要什麼……


最近在一本一本的追馬伯庸的舊作 直到三國配角演義這本 真稱的上拜讀了
從小算到現在 書名帶演義的 大致讀過四五本 唯這本 將演義二字發揮得淋漓盡致
此書在三國的大背景下 對歷史事件的起初設定 參與任務以及最終結尾都未作修改 皆與史書相符 若正史中有語焉不詳的地方 親王則會腦洞大開 填入大量反轉的情節 卻又恰到好處 毫無破綻
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如果列個改變了我人生觀的書單 三國配角演義應該包含在裡面
此回答只評價了馬伯庸的一本書 親王人格魅力太大
留坑待填 改日再來寫他本人


總歸是黑的出彩 黑的隱晦黑的漂亮黑出風格 黑的高端大氣上檔次


-----【祥瑞御免符】-----
好了,符貼完就可以開始說一下對親王的看法了。
我傾向於把馬伯庸的『文字』分成兩個部分:
1:微博
2:小說
他的博客除了前陣子那個博物館外,我都沒看過,就不妄加評論了。
先說微博,大約從11年起關注他的微博,知識極其豐富並且萌態萬千,還擅長用文言文寫段子,去年(?)的三國段子集合看的我在電腦前大為讚歎。萌的方式和段子手有些雷同:正常敘事+意想不到的結局+極其幽默的吐槽這個意想不到的結局。但比其他純裝傻賣萌的段子手高級之處在於,一些歷史的典故,必須得比較懂,才知道笑點在哪裡。此類段子有著:
1)知識極高的運用度,很多人懂故事,但不會講故事(我就是……)
2)機智,起碼是急智。很多人寫微博上好笑的事情都是一閃而過的。而不是在那裡磨蹭很久一天憋那麼幾個。
3)最後便是幽默感,不一定天生,但至少在文字安排上,因為故事開頭+結尾的巨大落差,編排的出幽默的效果。

我想貼點例子的,但發現親王最近不寫此類段子久矣,微博翻了四五頁都沒找到,以前幾乎每隔兩三天就能看到一個

再說小說,我買過親王的兩本小說《三國機密》(上、下),《古董局中局》。讀後的感覺其實挺失望的。小說的好壞我難以給之量化的標準來評述,若是掛一掉馮唐說的若有若無的『金線』,那也有些糊弄人的嫌疑。文筆談不上太好,當然還是高於多數網路小說。但總的來說對我而言不是太大問題,因為親王的小說多數還是按照「劇情/懸疑」小說的路子去寫,劇情安排應當是這類小說最為看重的。可實際上在讀的過程中,我對整個故事一點都沒有安排巧妙,擊節讚歎的慾望。《火鳳燎原》因為是漫畫,所以可能在這裡是個不太恰當的例子,但同為三國題材,與《三國機密》比較,我翻看《火》的時候,每每都會想:陳某這貨到底是有多少七竅玲瓏心,才能把一個既定模式的故事搭配的這麼精彩。同時這個問題在《古董局中局》里更為嚴重,毫無邏輯性及預見性的安排劇情的突變,固然討巧,但與精彩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也有說親王的《風起隴西》和《殷商艦隊瑪雅征服史》是比較好的兩本小說。但因為《三》《古》的緣故,我在此保留意見,等回國讀了之後再自行判斷。但就眼下的情形來看,我認可親王是個很好的文字工作者(文案?),但個人並不認為他是一個好的小說家,至少現在不是。
-----【祥瑞御免符】-----

PS:好的小說我覺得能讓讀者感受得到和書中人感同身受的磨難與喜悅,如果不能把讀者帶進這個故事中,裡面世界再花哨,姑娘再漂亮也沒用。這個倒不會因為小說體裁的改變而改變,《三體》、《活著》、《月亮與六便士》……我們看的就是那光怪陸離但感同身受,還記得在大學自習室里讀《白夜行》,後一百頁讀的心中狂跳,跟著劇情起起伏伏,我甚至都忘了自己有沒有呼氣。

-------2014.6.8更新-------
《風起隴西》是部好小說,你們一定要看。整個下半部主角和『間諜』之間的鬥爭太精彩了。


不會長篇大論,簡單說點感受:
時而亦莊亦諧,忽而亦正亦邪;
有時高高在上掉書袋,
但更多時候腳踏大地,狂接地氣!


祥瑞御免,家宅平安。
與花樣百的看法不同,馬伯庸身上有一種老一輩相聲藝術家的魅力。
幽默急智的應用必須建立在無限寬的涉獵範圍和舊典新知的隨意掌控上,無疑親王的字裡行間都透露出了及其廣泛的思維,舊典的爛熟於心,豐滿的想像力與世界觀架構能力。
馬伯庸並不是或者並不只是一個段子手,一個會講故事的人是不會局限於文字形式的。
這個世界不缺少好文字,缺少的是好故事,和能講好故事的人。
能被這個大娛樂時代接受又不落俗套的東西太少。
老馬摺扇一拍,諸位看官,叫好聲就起來了。


「我們都愛《寂靜之城》」


長於「同人」。


白爛冷欠賤,一肚子壞水又一肚子學問。


祥瑞御免!
馬親王閣下


他本人去拍了三生三世的網劇誒……
是的,是那個抄襲的小說。


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


對於馬親王的作品,我的直觀感受只有兩點,敢想和敢寫。
欣賞其作品你總會有一種感覺,人的腦洞原來可以突破天際,人原來可以自由發揮寫一本由胡謅和腦洞構成的文章。
就像馬親王的小說集《我讀書少,你可別騙我》的簡介中介紹的一樣 「有一些胡思亂想,在這裡你可以聽到上億個神經元在大腦皮質回溝里呼哧呼哧跑步的聲音」。
我熱愛這種胡思亂想,我也渴望自己也可以這麼胡思亂想。


不明白為什麼添加了計算機網路的標籤…


祥瑞御免 家宅平安


讓現場響起啪啪啪的掌聲的那種小機智。
簡單地說就是沒有。

「……幽默提倡以後,並不產生幽默家,只添了無數弄筆墨的小花臉。掛了幽默的招牌,小花臉當然身價大增,脫離戲場而混進文場……」——錢鍾書《說笑》
http://www.douban.com/note/280379659/


如果一個人迎合屌絲,那麼他會成為屌絲

愛看故事是屌絲的一個特徵,因為故事的本質是描繪空間幻覺,所以講故事的人是哲學意義上---的描述空間幻覺進入「性之真實」的屌,聽故事的人是承受空間幻覺「二手性慾」的----哲學意義上的逼或絲


推薦閱讀:

如何理解阿城小說《棋王》中王一生的棋道?
為什麼王爾德語錄那麼出名?
如何創作一部環形敘事結構故事。?
怎樣理解張愛玲的名言:「成名要趁早」?
喬治·奧威爾身為社會主義的擁護者,為何寫出了《1984》這樣的反烏小說?

TAG:作家 | 文學 | 馬伯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