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兩個1080P的電影有什麼區別?

Zero Dark Thirty 2012 BluRay 1080p AVC DTS-HD MA5.1-shhaclm@CHDBits (大小:39.86 GB)
Zero Dark Thirty 2012 BluRay 1080p x264-10bit DTS-HD MA5.1-HDTime(大小:16.81 GB)
為什麼大小差這麼多?


本人混過較長時間的高清論壇和PT,剛才搜索了下,沒有發現知乎上有比較詳細的答案,於是在這開一個答案。
我需要強調的是,業界統一的這種電影文件的命名格式來源年代應該較久遠,要追溯到DVD時代,具體細則我也不是很清楚,要請玩0day的大神來解答了(可見此位的回答:怎樣通過常見的0day文件名命名規則來初步判斷視頻質量呢?)。
這篇帖子里,我使用阿凡達等幾個電影的不同版本來做例子。題主的追殺本拉登版本不夠多。
我們來把電影的文件名拆解開來,逐個分析。
Avatar Extended Collectors Edition 2009 BluRay 1080p x264-10bit DTS-HD MA-HDTime
Avatar 2009 BluRay US 1080p AVC DTS-HD MA5.1-Softfeng@CHDBits

  1. 電影名:Avatar 阿凡達是電影名,略去不解釋。
  2. 版本:Extended Collectors Edition 加長 收藏版。眾所周知,電影在上映時,有劇場版;上映結束後,出影碟時,導演等會根據劇情需要,或市場需要,推出加長版(Extended Edition)、未剪輯版(Uncut)、終極加長版(Final Cut),如魔戒每部的加長版都比劇場版長了至少30分鐘。加長版還不過癮的話,會有導演剪輯版(Directors Cut),有些電影的導演剪輯版劇情豐滿程度甚至邏輯都完全不同了(典型的如天國王朝,守望者等)。某些電影會有未分級版(Unrated),在歐美國家,電影分級制度導致劇場版中太過少兒不宜的片段被刪除,在碟片發行過程中則無此顧慮,如電鋸驚魂。某些年代較古老的電影或特別經典的電影還會有周年紀念版(*th Anniversary Edition),這種版本往往內容已經無甚變化,會在畫面(畫面色彩,畫面幅度)上下功夫(REMASTERED),如Gladiator 2000 10th Anniversary Edition REMASTERED。值得一提的是,標準收藏公司(The Criterion Collection,簡稱CC)的版本在畫面色彩、畫面幅度、甚至電影長度上,可能比一般版本更優秀。在此之外,有一些比較山炮的版本,不再予以介紹。
  3. 年份:2009 表示電影上映的年份。
  4. 介質:BluRay 表示電影獲得的介質。常見的有BluRay,HDTV(高清電視信號轉錄),HDDVD,DVD等等。也有BDRip、DVDRip這種寫法。近年來多有web DL版本。web DL就是網路下載的意思。這種資源一般來源於iTunes等付費網站。這種資源在畫質和音質上一般優於傳統的HDTV。一般無台標。
  5. 發行地區代碼:US 表示美國,藍光碟發行地區常見有:美國,日本,香港(HK),中歐(CEE)等。這對於購買實體碟的來說比較重要,因為實體盤跨區是無法播放的。很多影片的特定版畫質或者音質更好(兄弟連)。也有很多時候,不同地區版本花絮內容有多有少。
  6. 解析度:1080p 表示解析度,主流高清壓制有1080p,1080i,720p。RMVB年代曾經有一些奇葩的解析度如a720,不在本文討論範圍之內。p表示逐行掃描,i表示隔行掃描,碟片發行的電影絕大多數都是逐行掃描的,隔行掃描的電影會有拉絲等現象。
  7. 編碼標準:x264 表示編碼格式,確切的說,x264是一個基於h.264的開源視頻編碼。h.264是當今應用最廣泛的編碼標準。優點略去不說。其他編碼標準有:REMUX(非重編碼,提取原盤中視頻,音頻文件,封裝成TS等格式,無損壓縮),AVC(Advanced Video Coding,也屬於h.264標準),MPEG-2(多用於HDTV錄製文件),MPEG-4(DivX、XviD等歸屬於它)等。這部分我不是很懂,沒有參與過壓片工作,不說太多,免得出醜。無損壓縮,甚至原盤顯然是比較占空間的。因為藍光原盤的視頻碼率一般在20~50Mbps左右,音頻也有4K左右。而重編碼後,視頻碼率一般為10M左右。大小顯然有了差距。
  8. 10bit 這個是當今較先進的10bits編碼,優點是有的(畫面提升),缺點也是很明顯的(硬體支持不力,尤其是播放機)。
  9. 音軌格式:DTS-HD 音軌有AAC,DTS等。現今,動漫多有人壓制FLAC格式的音軌,優點是明顯的(更開放),缺點也是很明顯的(接受度不夠)。DTS-HD和DTS-MA均為次時代音軌,頻率範圍,碼率更大,但是有些老的設備播放仍有問題。
  10. 壓制小組:HDTime 小組有很多,大的如HDbits里的CtrlHD(CtrlHD現在好像已經不在HDbits了),小的如HDTime 這種個人小組。曾經一度有TOP小組的說法:即某些小組的作品碼率奇高或在體積和畫面中取得完美平衡。我個人認為這個應該是國內某些人捧出來的。原盤的製作一般由一個人完成,故多有某某@某Bits的樣子。REMUX資源會在文件命名中出現REMUX字樣。

我來補充說明一些:盡量簡明扼要。
區別1.:發布小組不同。CHDBits是CHD PT站下面的原盤小組,長期負責原盤首發工作。HDTime:是HDTime PT站下面10BIT發布小組,專註於10bit 資源Remux(重編碼).(HDT下面還有專註remux的小組RemuX)。
區別2 :畫質色深不同。第一部為:8bit,第二部:10bit,這是最大區別所在。bit指色深,一般筆記本屏幕是6bit,高端一些的8bit,特別專業的10bit,可以理解為2的10次方的色深,而10bit又特指一種視頻編碼技術,能夠提供非常高的視頻畫質,能夠在色彩的漸進和變化方面表現出非凡的細膩度,但是能播放10bit的配置要求還是非常高的(我無恥的問了度娘)。
區別3:音頻編碼/音軌不同。第一部按照CHD尿性裡面肯定是DTS和 MA5.1音軌,第二部:按照早期HDT團隊做法,應該是AC3/AAC,現在HDTime小組封裝的也是次時代音軌 。
區別4:視頻壓縮度不同(渣渣語文水平)。第一部是原盤,第二部是經過壓縮重編碼的視頻。原盤碼率在30-40M,而HDT重編碼的電影碼率會在20M左右。而碼率相差這麼大才是真正導致這兩個視頻大小懸殊的原因。


第一個毫無疑問就是藍光原盤,是8bit的,第二個是用原盤重編碼成的10bit視頻,從觀看效果上來說差別微小。但恐怕第一個是市面你能見到的最接近母帶的片源了。


應該是碼率不同。碼率也叫比特率,表示經過壓縮編碼後的視音頻數據每秒需要用多少個比特來表示,即把每秒顯示的圖像進行壓縮後的數據量,一般採用的單位是kbps即千位每秒。這些電影一般都是由BluRay藍光碟壓制而成,碼率越高,素質越接近原盤,體積也就越大。暴風影音之類的播放器可以看到文件的碼率的。


壓縮編碼方式不同。x264是高壓縮編碼。解壓碼需要更多運算但體積小,至於文件後綴如是一樣也沒什麼,封裝格式而已。


推薦閱讀:

為什麼魅族 MX3 要把 density (像素和 DP 的比) 定為 2.5,而不是和其它 1080p 屏幕一樣是 3.0?

TAG:電影 | 視頻 | 1080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