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劇《悲慘世界》里哪些段落其實是一樣的曲調?

比如empty chair and empy table其實和一開始主教唱段一樣;on my own和fantine死之前的唱段一樣等等。其實這個音樂劇很多都是主題的方式的寫作的,所以其實很多都一樣 但作曲人很巧妙地不被大家發覺這個技巧。覺得如果梳理出來應該很有意思 也更有助於發現內在邏輯。


謝邀!

  1. One Day More和Who Am I,這段旋律更早是在Jean被主教感動後出現過。
  2. Master of the House和後來德納第夫婦參加婚禮舞會時的唱段。
  3. Lovely Lady和Turning。
  4.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第一幕和劇終的那段。
  5. 一開始主教的唱段和Marius的Empty Chairs at Empty Tables。
  6. Look Down和Javert去抓捕Jean的時候的那段。
  7. Javert自殺前的那段,曾經在Jean的Who Am I出現過。

這部戲其實在音樂結構上很嚴謹,和《劇院魅影》類似,不同主題旋律有不同的含義。有空仔細聽聽會有很多收穫。


並非專業人士,但對悲慘世界百聽不厭。正好以前寫過一篇同樣主題的小短文,貼出來與大家分享咯。

悲慘世界許多章節的曲調都是相同的,只不過歌詞來了個大換血。甚至有時,曲調相同的不同章節
之間,歌詞也有互相呼應的地方。網上有人評論稱,這
是因為法文版改編為英文版時加了一些章節,但沒找到合適的曲調,於是只能重複用已有的編曲,不知是不是玩笑話。但不管怎樣,這種音樂迴環,倒是給人以一種獨特的美感,也給人無論如何也沖不破宿命的無奈感。筆者無力全部做一綜述,只能挑選幾個具有典型性的進行個例分析。

女性之光:Lovely Ladies 與 Turning

無可否認,《悲慘世界》所描繪的世界,是一個男性主導的世界。或許是限於故事所描述的時代背景,又或許是因為作者的觀念與現代人不太一樣,總之在劇中大部分章節里,女性都以一種依附、被動的形態出現。即便強勢如 Thenardier
夫人,在家庭大事上仍然要丈夫來拿主意。但《悲慘世界》中,也有體現專註於女性的章節。比較有特色的就是這兩段曲調幾乎一樣,互為變奏曲的 Lovely
Ladies 和 Turning。
Lovely Ladies是《悲慘世界》中女性的依附地位體現得最為明顯的
一節,因為它敘述的是
巴黎窮人區的妓女。
在妓女和嫖客的世界觀之中,女性被完全物化,變成了一個純粹的發洩慾望的工具。在音樂劇的表演中,饑渴的水手和妓女甚至當著一眾觀眾的面,頻繁發生關係。

隨著舞台上轉盤的轉動,妓女們招攬生意、討價還價、提供服務。不僅嫖客不尊重妓女,就是妓女自己,也自輕自賤懇求顧客的光臨,對於顧客的任何要求都試圖去滿足。原本自尊自愛的 Fantine 來到這裡,自然難免不墮入苦難的
深淵之中。從音樂的角度講,Lovely Ladies 是全劇節奏最為歡快的章節之一,但這表面上的歡騰仍然難以掩蓋妓女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幽怨。就像妓女的這句歌詞:
Lovely ladies
Going for a song
Got a lot of callers
But they never stay for long
雖然看起來妓女對於這份躺在床上就把錢掙了的工作沒什麼好抱怨的,但又有多少妓女渴望一個正常的生活、一個穩定的家庭而不可得呢?

而到了第二幕後期,Turning 中又重新響起了 Lovely Ladies 的曲調。不過這一次,連原本的歡快都沒有了,節奏緩慢,沉鬱頓挫。
Turning 描述的是街壘大戰之後,奮起革命的熱血青年紛紛就義;但他們的
家人,尤其是他們的母親和妻子,卻要承受無邊的痛苦,甚至還不得不到大戰的現場,親手為自己所愛的人收屍。從舞台表演的效果上來看,槍聲大作的街壘混
戰結束之後,全場黑暗,留給觀眾一陣短促的寧靜。然後悠悠響起了 Lovely Ladies
的曲調,讓人在悲痛之餘,也能感受到幾分諷刺。
Did you see them,
Lying where they died?
Someone used to cradle them,
And kiss them when they cried.
以上這四句歌詞,用前面妓女招徠顧客的曲調唱出來,雖然語氣沉重嚴肅,
但仍然給人以極大的不協調感。
這種音樂的迴環之中,讓人不由得在心中暗暗比較。在男人需要女人時,女人獻出自己的一切來撫慰男人;而男人為了自己的「事業」,又能果斷地把這一
切統統拋下。赴死固然英勇,但人死了之後畢竟了無知覺,所有的後事都要女人來慢慢承擔。從這個角度看,男人和女人,究竟哪個更偉大呢?

音樂劇里的女人們,不懂革命的意義,但她們卻或許對革命有著比男人還要
深入的見解:
Where"s that new world now the fighting"s done?
Nothing changes.
Nothing ever will.
這些男人們苦苦追尋的革命,到底是改變國家的良藥,還是只是一個幼稚的玩笑?與之相比,在妓院的一夜春宵,或許還顯得更實在一些。
但這些質問,死去的男人們都無法回答了。留下來的,堅強的女人們,只能
一遍一遍地訴說:
Turning, turning, turning, turning, turning
Through the years.
Turning, turning, turning through the years
Minutes into hours and the hours into years.
Nothing changes.
Nothing ever can.

苦難與救贖:Valjean Arrested, Valjean Forgiven 與 Empty chairs at
empty tables

《悲慘世界》第一幕第二節 Valjean Arrested, Valjean Forgiven 是我最喜歡的
章節之一。這一節講述了 Valjean 被釋放出獄之後,受到米里哀主教的熱情接待,
但惡習難改的 Valjean 趁夜偷走了主教的銀餐具。在被抓捕之後,主教非但沒有指控 Valjean 盜竊,反而說這些銀餐具都是自己送給他的,甚至還把自己僅有的銀燭台也送給了他。

在這一節中,米里哀主教有曲調相同的兩段唱段,第一段是在 Valjean 無路
可投累累若喪家之犬時,向他打開了家門;第二段則是在 Valjean 被警察抓捕之
後,主教原諒他並把銀器送給他,啟迪他「to become an honest man」。
在一開始,主教就是以一個救贖者的姿態出現。

在 Valjean 跪倒在地、無路可投,甚至有幾分英雄末路之時,主教突然打開家門,不問 Valjean 的身份、
來歷,一句「Though our lives are very humble, What we
have, we have to share.」就把這個面貌兇惡的陌生人領進家門。而這一唱段的最後一句:Rest from pain, and rest from wrong,幾乎可以代表所有這一唱段出現時,劇作者所希望表達的
含義。亦即,樂視苦難與自我救贖。這句話也成了這個旋律的線索,貫穿於全劇始終。

到了 Valjean 被押送回主教家的時候,主教用同樣的旋
律對 Valjean 進行了第二次勸誡。這時主教已經換上了白色聖衣,顯得更為莊重聖潔。而這時他所說的話也更為直接:
God has raised you out of darkness, I have bought your soul
for God! 貧窮的主教拿出僅有的銀器,向上帝購買了一條苦難的靈魂。這是一樁多麼偉大的交易!

主教的唱段結束了,但這段旋律所包含的苦難與救贖,卻一直出現在劇中。下一個例子,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 Empty Chair at Empty Table,也就是 Marius
的獨唱。
在這一節里,Marius 從街壘被救回之後,傷病初愈就拖著還沒拆繃帶的手趕到 ABC 咖啡館。到了卻只發現人去樓空,過去賓客滿堂高談闊論的盛況,只剩
下空空的桌子和空空的椅子。就如同「Valjean Arrested, Valjean Forgiven」是 Valjean
性格轉變的關鍵時點一樣,「Empty Chairs at Empty Tables」也是 Marius 性格轉變
的關鍵所在。其中更是蘊含著這一旋律所代表的的苦難與救贖。

Marius 的唱段以苦難開始。先聲奪人的第一句
話就是「There"s a grief that can"t be spoken. There"s a
pain goes on and on.」這裡延綿無盡的痛苦(pain),
恰好與主教唱段里「Rest from Pain」相映襯。對於神來說,當然希望世人笑對苦難;但人世無常,對於普通人,不管是 Valjean 還是
Marius,都無時無刻不承受著各種各樣的苦難。Marius 獨自坐在咖啡館裡,撫今追昔,更是無窮地傷感。但正當他竭力呼喊
他的朋友們時,他的朋友們似乎悄然出現了。

劇作者在這裡用了曲筆,讓 Marius
得以與他戰友的靈魂相會。其實在此之前,Marius 對於革命一直猶豫不決,在
Red and Black 一節中,Enjoras 勸告良久才讓 Marius 下定決心投入戰鬥。他更多的是被「拖著走」,而不是主動上前。
直到這一節,
Marius 才真正清醒地認識到革命的本質所
在。革命不光是在咖啡
館裡高談闊論國家大事,還必須要付出血的
代價。甚至有時,革命不過是黎明時街壘的曇花一現,連當事者也搞不清楚,這樣的革命到底有什麼意義。
正是在這樣的思考中,音樂劇回到了熟悉的旋律,觀眾似乎又回到了主教的
家中,感受到了那聖潔的神性。儘管人世間有這麼多苦難,但上帝依然與我們同
在,盼望我們「Rest from Pain」。

從總體看這兩個旋律近似的章節,其中也蘊含著頗多隱喻。在 Valjean
Arrested, Valjean forgiven 一章里,Valjean 本來在屋外無家可歸,上帝代表的溫暖與幸福在屋內向他發出了召喚。Valjean 幾經波折,最終獲得了上帝的救贖。而
Marius 卻是本來在屋內,囿於自己友情、愛情的小圈子裡,直到人去樓空,才看到真正的世界所在。一個是從屋外到屋內,一個是從屋內到屋外,兩個章節用同
一種旋律來刻畫,讓人不得不佩服劇作者的苦心孤詣。
如果說 Valjean 的救贖,是從一個沒有道德廉恥觀的粗人,到一個崇高楷模
的轉變;那麼 Marius 的救贖,就是從一個不諳世事、熱血沸騰的大學生,到成熟穩重的成人的轉變。而在這份轉變中,音樂劇著力強調了宗教的因素,以一種
超自然的力量撫慰人間的傷痛,讓人倍感聖潔。

後記
《悲慘世界》被稱為現代音樂劇「四大名劇」之一,但由於製作公司嚴密的版權保護,加上中國音樂劇的引入又非常有限,普通的中國音樂劇愛好者(如我)往往難以一窺其真面目。10周年、25周年的DVD版,都因為場地原因更像是演唱會而非音樂劇。萬幸的是,有一位中國同胞,不僅對美國嚴格的版權保護視若無物,更腆著臉皮把百老匯的一次悲慘世界演出全程攝製了下來,並傳到了網上。我才可以藉助這個「槍版」體會悲慘世界作為音樂劇的獨特美感。作為法學院的學生,我因此對知識產權保護又有了更深的理解,不過這都是題外話了。


謝邀!
我喜歡這個問題,曲調一樣,風格卻不同,表現的場景也不一樣,這是我特別喜歡音樂劇的一點。
飛大已經回答了好多,感謝!
小珂賽特出場唱的「雲上的城堡」和愛坡寧尖叫之後珂賽特唱的那段一樣。
芳汀在彌留之際對珂賽特唱的,芳汀在冉阿讓彌留之際對冉阿讓唱的,愛坡寧的on my own,這三個是一樣的。都很傷感,但是on my own的感情更加壯烈。

冉阿讓對珂賽特唱的「dear Cosette,you are such a lonely child」,和冉阿讓對沙威唱的「I am man,no worse than any man」,這兩段一樣。
我覺得這表現了冉阿讓的仁慈,他對珂賽特疼愛,對沙威饒恕憐憫,對這兩者的感情是平等的。

冉阿讓對馬呂斯唱的「bring him home」,和冉阿讓最後獨自終老時唱的「god on high」,是一樣的。


ODM中eponine的one more day on my on那幾句和Enjolras的one more day before the storm那幾句是IDAD的旋律


補一個:
On My Own的曲調全劇出現過四次,第一次是冉阿讓剛出獄,第二次是芳汀之死,第三次是艾波妮,第四次是芳汀和艾波妮來接冉阿讓上天堂時三人合唱。


補充一個吧~ I dream a dream與 one day more 中馬呂斯,珂賽特,艾潘妮的唱段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寶冢歌劇團的望海風斗?
為什麼百老匯停演了悲慘世界?
美國音樂劇都是演員親自唱的嗎?如果是的話,是因為濱員本身又有演技又能唱歌,還是必須要親自唱不可以有幕後代音?
中國將來若大力發展音樂劇行業,怎樣的模式比較可行?
為什麼普遍認為Ramin Karimloo在LM25AC上的安灼拉優於10周年的Michael Maguire?

TAG:音樂劇 | 悲慘世界音樂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