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晉朝司馬懿的廟號是高祖,而他兒子司馬昭是太祖,輩分不對啊?

太祖應該在高祖之前才對嘛


謝邀,這個問題問的非常好!我早就想分享我對這兩個廟號的一些研究了。

「太高中世」+「祖宗」都是從商朝傳下來的比較正統的廟號,目前能看到的有:

商高祖王亥,商太祖湯,商太宗太甲,商世宗祖甲,商高宗武丁和商中宗祖乙。

和後世比起來,主要是少了世祖。

在這些廟號中,太祖和太宗還是份量更重一些的,漢朝始立廟,功莫大於高皇帝,德莫過於文皇帝,所以高皇帝為太祖,文皇帝為太宗。太祖太宗萬世不祧,(這裡只是一個粗略的說法,關於天子七廟到底是什麼,有兩大流派,一派是說「一祖二宗四親廟」,一派是「一祖六親宗無數」,詳細展開又可以寫一篇了,這裡不多說了) 也就是永遠不從天子祭的七廟中撤出來,一直有冷豬肉可以吃,但是高祖可就不一定有這個待遇了。並且祭天的時候,配天地的也是受命的太祖,而非其他人。唐朝留下的文獻比較完備,我們先分析完李淵的案例,然後再看司馬家,就一目了然了。

在『新唐書 吉禮三』中,有說:

周人配以遠祖。唐高祖非始封之君,不得為太祖以配天地。而太祖景皇帝受封於唐,即殷之契、周之后稷也,請以太祖郊配天地。

這裡太祖景皇帝為李虎,李淵的祖父,是始受封為唐國公,按照周禮:

天子始受命,諸侯始受封,為太祖之廟。

所以在這裡我要糾正一點自己以前的看法,所謂「太祖為受封之祖,高祖為受命之祖」的說法是不對的,而是為天子始受命,為諸侯始受封則稱太祖。

故而李虎成為太祖,李淵雖然是事實上的開國皇帝,但是是「因唐之名以成國」,所以只能做高祖。高祖這個名號和世祖相比並沒有太大的優勢,地位上低於太祖。這個地位可以由在祭天的時候由誰作配看出來。剛才我引的例子是支持李虎的,然也有支持李淵的:

宗廟之事,非祭天,而太祖非受命之君,不宜作配。

但是又有人說:

革命作周,武王也,而周人郊稷而祖文王。太祖景皇帝始封於唐,天所命也。

於是天命歸於李虎,而非自李淵開始,確定下來用李虎來配天,李淵靠邊站。

而在南唐的時候,這個問題就更尖銳了,因為南唐自己有帝系,要加進來一個烈祖高皇帝李昪,所以天子宗廟中留給真正唐朝的名額少了,那麼因為太祖萬世不祧,眼看著就要把李淵踢出去,留下李虎和李世民一同吃冷豬肉,這個感覺有點說不過去,於是有人就上奏疏:

升元初以高祖有克定之業,實受命之君,尊居太祖之位,是為不易之典。酌中考古,允得其宜。

直接提出李淵是受命之君,把唐高祖改成唐太祖,把李虎踢出七廟,留下李淵——畢竟大家都明白,論實質貢獻,沒有李淵,幾百年後誰知道李虎是誰?

我們回去看魏晉:

曹丕是高祖文皇帝(資治通鑒說是世祖,魏書說是高祖),曹操是太祖武皇帝。因為曹操已經受封魏王,天命所歸,所以太祖必然是給曹操,故而曹丕只能做高祖或者世祖這種發揚光大之祖。

而司馬懿是高祖宣皇帝,司馬昭是太祖文皇帝。這樣的廟號意味著司馬懿開創但是沒受命也沒受封,也就是「撥亂以定天下」,這樣的話,司馬懿為高祖,為創業之祖;而司馬昭才是真正的受封晉王,其兒子司馬炎化晉國為晉朝,就像李淵化唐國為唐朝一樣。故而司馬昭為始受封之祖,是為太祖。事實上晉朝建立之後,有一種思潮就是晉承漢祚而非魏祚,以習鑿齒的思想為代表,認為魏和吳都不是正統,魏只是司馬家借之以奪得天下的工具罷了。

到隋朝,同樣的道理,受封隨國的楊忠為太祖,隋文帝楊堅只能算是發揚光大楊忠的基業,所以是高祖。

南北朝時期和五代時期比較亂,有些國家甚至只有高祖沒有太祖,有些則相反,這裡就不多說了。比如劉宋一家明顯就很沒有文化,宋武帝劉裕是高祖,宋文帝劉義隆居然是太祖?是劉裕沒有天命呢?還是劉裕沒有受封呢?劉義隆文治大於武功,最適合他的明顯是太宗而非某祖。但是魏晉和隋唐時期對禮制的研究還是有一致性的。在舊五代史中有一段奏章,是皇帝想立始祖廟,而大臣勸諫的表文,可以說全面的回顧了太祖和高祖的歷史,可以看到魏晉和隋唐自稱一系,而中間的南北朝時期相對比較亂:

……漢以高祖父太上皇執嘉無社稷功,不立廟號,高帝自為高祖。魏以曹公相漢,垂三十年,始封於魏,故為太祖。晉以宣王輔魏有功,立為高祖,以景帝始封晉,故為太祖。宋氏先世,官閥卑微,雖追崇帝號,劉裕自為高祖。南齊高帝之父,位至右將軍,生無封爵,不得為太祖,高帝自為太祖。梁武帝父順之,佐佑齊室,封侯,位至領軍、丹陽尹,雖不受封於梁,亦為太祖。陳武帝父文贊,生無名位,以武帝功,梁室贈侍中,封義興公,及武帝即位,亦追為太祖。周閔帝以父泰相西魏,經營王業,始封於周,故為太祖。隋文帝父忠,輔周室有大功,始封於隋,故為太祖。唐高祖神堯祖父虎為周八柱國,隋代追封唐公,故為太祖。唐末梁室硃氏有帝位,亦立四廟,硃公先世無名位,雖追冊四廟,不立太祖,硃公自為太祖。此則前代追冊太祖,不出親廟之成例也。

……請依隋、唐有國之初,創立四廟,推四世之中名位高者為太祖。謹議以聞。

可見隋唐時期,是創立四廟,從四世中選擇名位最高者為太祖,或者始受封大國者為太祖。


特地來反對 @葉弄秋寒 回答。

首先,我要告訴 @葉弄秋寒 先生的是:司馬懿廟號高祖,謚號宣皇帝。——這是常識,不信您翻開《晉書》,第一卷標題就是四個大字:「宣帝本紀」。您要非說司馬懿的「高」是謚號,那就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了。

劉邦以謚號「高」而稱「高祖」,那是特例,不是人人都和劉邦一樣。

至於高祖、太祖之分別,其實倒是三個摺疊答案說出了真相:這玩意就是一團漿糊,沒有個一定之規。

瞅一眼歷史,很明顯的:

魏:曹操是太祖,曹丕是高祖。晉:司馬懿為高祖,司馬昭為太祖。後趙:石勒為高祖,石虎為太祖;前秦:符洪為太祖,符健為高祖。劉宋:劉裕為高祖,劉義隆為太祖。梁:蕭順之(蕭衍爹)為太祖,蕭衍為高祖。陳:陳文贊(陳霸先爹)是太祖,陳霸先是高祖。北周:宇文泰為太祖,宇文邕為高祖。北齊:高歡先是太祖,後來又被改為高祖。隋朝:楊忠(楊堅爹)為太祖,楊堅為高祖。唐朝:李虎(李淵爺爺)為太祖,李淵為高祖。到五代時,朱溫、李克用、郭威為太祖,而石敬瑭、劉知遠為高祖。

請說一說,這規律在哪裡?

很明顯的,這玩意就是想到哪就算哪。

順便和 @司馬懿 商榷一下。「高祖」這玩意,不是商朝留下了的,商朝留下的廟號,一共是太宗(太甲)、中宗(太戊)、高宗(武丁)三個,沒有高祖。歷史上第一個高祖,就是劉邦。

另外,您引用《舊五代史》中張昭遠的奏章來解釋高祖、太祖的關係,我認為這份奏章本身就是以今繩古的東西,它的理論是不足為信的。譬如他稱「以四世中名位高者為太祖」,那麼試問陳文贊等人有何名位?這份奏章並不能解釋歷史上高祖、太祖的規律,只不過是為給李克用上「太祖」的廟號張目罷了。


太祖的地位確實比高祖要高。
司馬懿廟號高祖,而他的兒子司馬昭廟號太祖,主要原因是司馬昭被封為晉王,是始受命者。前燕慕容廆是高祖而他的兒子慕容皝是太祖也是這個道理,慕容皝首次被封為燕王。
祖有功而宗有德,唐朝開始破壞了廟號的傳統,追封了很多無功德的先輩為祖,然而始受命者李虎是太祖的問題上仍然是正確的。
還有一條原則是嗣位者非現任皇帝的後代,則現任皇帝不被尊為祖。違反這一條的有兩個,一個是吳高祖楊隆演,另一個是宋太祖趙匡胤,五代之後違背了最初的本意。這一條是司馬師不是祖而是世宗的原因,也是曹叡急於加廟號為烈祖的原因,也是高洋被削去顯祖而被稱為威宗的原因。
至於南朝宋太祖劉義隆和後趙太祖石虎,實屬特例,這兩朝都是首任非太祖,而且也沒有追封太祖,所以太祖留給了首任高祖的順利繼承者。下一次出現這樣的狀況發生在五代的後晉和後漢,首任為高祖,但二世而亡,所以這兩朝沒有出現太祖。其他朝代的太祖均為首任或首任的先輩。
不封司馬懿為太祖有哪些好處?太祖在宗廟裡居中,代表著始受命,這就削弱了不是太祖一系繼承帝位的可能性。在當時,最主要的是,削弱了呼聲很高的,司馬炎那個名義上的堂弟實則是親弟的司馬攸繼位的可能性,使帝位能夠順利傳給司馬炎的子孫。


大家說的都很好,我只是想吐槽一下知乎摺疊的演算法,那三個被摺疊的明明都不該被摺疊。如果我這條灌水的回答沒有被摺疊,我將再來吐槽一次。


晉王朝的晉是來自於司馬昭被封晉王,如同唐王朝的唐來自於李虎被追封為唐國公。李淵是第三代唐國公,所以唐王朝尊李虎為太祖皇帝。反觀司馬家族,晉王朝的晉來自於曹魏封司馬昭為晉王,曹魏並沒有封司馬懿為王,也沒有追封。從合法性的角度來講司馬炎登帝位後尊司馬昭為太祖皇帝是合適的。但司馬家族能得天下功勞最大的卻是司馬懿,他被後代追尊為高皇帝也是合適的。高是謚號,太祖是廟號,不是一樣的東西。至於先後順序很難說,要看實際情況。當開基者與登位者相同時兩者會重合,就像漢朝太祖皇帝劉邦,謚號為高。


因為本該「一祖二宗四親廟」的(這時只有太祖),被他們增加了名額封兩個祖。
為增加說服力,將「始受封者」和「始受命者」二選一當太祖的問題,變成了「始受封者」為高祖、「始受命者」為太祖的並列題。

大多從封國封侯取而代之走上皇位的王朝,才需要兩個祖,如魏、晉、隋、唐。
清朝皇太極還沒入關就掛了失去開國廟號的業績資格,福臨倒是幼年入關看起來挺早可已經與太祖隔了一輩就只能稱世祖。

漢朝、宋朝、明朝都是直接開國故只有一個太祖而沒有高祖,開國時追封的先人都未對開國有重大貢獻所以也只是個尊稱而非實際的皇帝廟號。

是的,漢朝只有太祖沒有高祖。漢朝第一次用廟號和謚號就讓後人弄混了。劉邦本身是正確地封了廟號漢太祖、謚號高皇帝(對於謚號後人應叫漢高帝,就像文皇帝後人叫他漢文帝)。只是後來那些想用兩個祖的朝代,大概是想理由想累了,居然認為劉邦同時是高祖太祖合二為一…………劉邦那次可是第一次立規矩怎麼可能一開始就混用?

至於南北朝和五代十國的無人不祖,他們高興就好。


所以有言道:兒子認了老子做兒子。


推薦閱讀:

在商朝活人祭祀甚至王族食人真的是一種常態嗎?
如何看待秦國商鞅變法的性質?
曹操對漢獻帝真的不敬?
魯迅和胡適他倆熟嗎,各自怎麼評價對方?

TAG:中國歷史 | 司馬懿 | 晉朝兩晉 | 司馬昭 | 《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電視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