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三毛?

什麼都可以


作為一個男生,曾一度因為「男金庸,女瓊瑤,不男不女看三毛」這句話而耿耿於懷,先在此竊笑之,共勉之(其實金庸也是我的真愛啊嘿)。
三毛算是最深刻影響我的作家,可以不帶之一。從初中開始認識她,到現在碩士研究生畢業在即,很大程度上她扮演了我的精神偶像,給我關於自由的最大幻想。回憶起來自己並不算是個長情的讀者,但她就這樣對抗了時間陪著我長大了。至今我依然深深記得在高三枕戈待旦退無可退的時刻,自己如何在宿舍熄燈後的夜晚一手撐著被一手捧著她的書,那篇文章的名字都還記得,《五月花》。明明是她的痛苦,卻給我療傷了。
隨著對她的了解慢慢增多,越來越被她的人本身所吸引,卻也逐漸發現想要給她一個公允的評價太難。每次想起她,腦海首先不由自主地蹦出中學課本里艾青的一句詩「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這句詩作為三毛人生的註腳也算恰當。我從來都願意相信,即使是到任性地離世,她也從不曾放棄過心裡的愛,愛荷西,愛家人,愛朋友,愛讀者,唯獨不夠愛自己。太愛別人只好對自己苛刻,這奉獻難免。她活得何其炙熱滾燙,又何其悲戚壯烈,以至於她的文都那樣飽含深情而汪洋肆恣。她常常是憂傷甚至痛苦的,卻每每襯著愛的底色;她常常是歡樂的,卻又每每不免悲從中來。
她熱愛文學和閱讀是真,但能夠成名成家甚至影響幾代人恐怕不是她的本意也遠出乎她的意料。她一繼往之的只不過就是自然流露,甚至更多時候都帶著一股子讓人又惱火又疼惜的偏執和任性,卻讓在人群中心有不甘地瑟縮沉默著的大多數找到自己的英雄,找到遠方。從這個意義上講,她更像是一個夢想家和生活家,而文字不過是其滄海一滴,只因為文字的特性使其更容易被傳閱和回味罷了。但那些蜻蜓點水的讀者只是看到她文字里的傳奇,卻怎會知道她的人卻又比文字傳奇和波瀾百倍了。最後還要說,雖然很多人對她的文學造詣存疑,但她文字自有不足為外人道的好,懂的人自然懂。就算張愛玲文學才情得到公認,難道張小姐的可讀性和易讀性就有陳小姐的高嗎?恐怕不見得!(若有偏見的話請見諒)之於文字的表達和溝通功能她已然風華無雙,而這正是文學的應有之義甚至最高命題!

Anyway,對她的人生彈贊之餘,總有悲涼難去啊,這濃濃的宿命的味道,又撩撥起多少關於人生意義的遐想。


看撒哈拉的故事,覺得她是個敏感、通靈的女人,我常常會想她那些古怪靈異的故事是小說還是真實體驗。還是個有趣的女人,會在很多普通的事情中尋找樂趣,比如粉絲雨,比如經常跑到沙漠看星星,開車到海灘尋寶。是個大氣的人,那些愚昧狹隘的鄰居透她的東西,她仍然幫助她們教她們避孕。是個勇敢的女人,菏西深陷沼澤遇到想要強姦她的壞人那次實在太驚險了!我看了實在佩服她的勇敢和智慧!
最先看的是看親愛的三毛,覺得她是個善良博愛有智慧的女人。她關心,並且能體會不同的人不同的痛苦,並能找到解決的方法。但她不單單是我想像的單純善良的女人,而是歷經了很多故事和事故之後,單純和世故並存的女人。那時喜歡心靈雞湯從而開始迷上她。
雨季不再來,讓她在我心裡敏感的形象更為立體,從小就是一個敏感的姑娘,她那些豐富內心戲我都能理解,對書的迷戀,年少的莫名其妙的暗戀,對老師莫名其妙的依戀,被冤枉之後的陰影。
敏感總是伴隨著玻璃心。一個小玻璃心的姑娘漸漸長大變成了撒哈拉里堅強有趣的大姑娘,再變成親愛的三毛里成熟智慧的樣子,最後香消玉殞。
可惜上了大學之後已浮躁得看不進任何書,對三毛的了解和探索也戛然而止。

高中的那個時候,真的很愛她。


那一年,我生,你死

三毛,一個神奇的平凡女子,如詩如夢又如風。


我愛上她的時候,她已逝世與我年齡一致之久。


她離世那年,我剛好出生,命運安排我們同一天生日。

我沒有追過星,不曾試過在明星身上找到自己的共同點是是一種怎樣的興奮,可是發現同生日的這個巧合時我是真的覺得這是緣分,以至於我難以置信並反反覆復地查找資料以核實。


我沒有活在你最風光無限風靡大地的時代,但註定活在你永恆的經典之下。小時候動畫片《三毛流浪記》甚是流行,我卻沒有看過,但是導致很長的一段時間我以為三毛就是那個三毛。


可是,該遇見的還是會遇見,該愛上的還是會愛上。這一切發生在我十八歲那年。

你的文筆,闡述了我無以言表的內心

十八歲那年,我高三。苦悶,壓抑,躁動,不安。每天的生活三點一線,常年埋在一堆教科書、參考書、練習冊背後,暗無天日。那時候也不知道是誰先看的三毛的書,總之就是迅速掀起一陣小風潮,看過的人說我也喜歡看,沒看過的人說我也想看,一傳二二傳三,同一本書排起了隊伍等著看,宿舍里每天午飯後午睡前的十幾分鐘就成了「三毛專場」,討論得不亦樂乎。就是那樣的中午,某一天我夢到了三毛,如同找到了故鄉。


時間如沙漏,慮走浮華,留下真愛。生活回歸了「五年高考三年模擬」的節奏,但是三毛在我的生命鑿開了一條河流,我開始溯源,甘之如飴。


在那苦悶壓抑的歲月里,禁錮著渴望流浪的自由之心,心裡充滿了對未知世界、對遠方的無限嚮往與想像。是三毛,讓我明白這一切不是奢求,不是空想,而是可以實現的,並且平平淡淡而非轟轟烈烈,只要心志堅定不需弄得雞飛狗跳。


她是個傳奇女子,不可複製。可是有些話,我說出來就是狂妄,她說出來就是浪漫。我愛上她,就等於愛上自己。從此無法自拔,也不打算自拔。

那段歲月,青春作伴,夢裡不知身是客

高考結束了,我以為我可以盡情地讀三毛了;

高考結束了,我以為我從此自由浪跡天涯了。


但是我沒想到,我還有第二個高考,身邊不再有那群一起讀三毛的人。

高三高考結束,我去了大城市打暑期工。完美的劇情應該是打工攢錢然後旅行流浪,可是劇情總會被現實打成碎片。


暑期工提前結束,回去復讀。我高四了,帶回去的行囊中,有我人生中第一本三毛的書,《撒哈拉的故事》。


在那段邊打工邊等待高考放榜的時間裡,一有時間我就去書城看書。炎炎夏日,書城裡有空調,找到三毛所在的區域,席地而坐,撒哈拉沙漠開始在我眼前無限鋪展開來,那些時光,安靜而美好。


三毛的書看了大半,以前從未想過命運會安排我回去復讀。結了工資收拾行囊準備回校的時候,我買了一個新的背包,去了一趟書城買書。匆忙一月,這片絢麗的書海又要與我無關了,我仍然未到看「閑書」的時刻。我選了一本三毛的書作為代表,陪我回去走一條高四的路,就是那本《撒哈拉的故事》。

我的整個人生態度、性格心態、人生格局,都在高四那年有了極大變化,高四成為我人生中最特殊的一年,也是我日後無限感激可以擁有的一年。漫長而難熬的歲月,我變得堅韌、寬博、有理想,並且不再害怕孤獨。身體重新被牢禁一年,可我的心靈與思想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與自由。那個被我自己幻化的三毛的影子,從此開始陪伴我年年歲歲。我看過了她的書,熱愛她的文字,有再三回讀而不厭的篇章,也有不太喜歡的篇幅,對她的感情沒有上升為個人崇拜,而是提取出一個如精靈一般的靈魂,在我的思想里永生。從此我的人生過得快樂而輕盈,因為面對苦難我學會了排解與釋懷,面對幸福我倍懂感恩與珍惜。


也是從那時候開始,有人說我像三毛。我欣喜,也不欣喜。


我踏踏實實地過了高四這一年,背著沉甸甸的歲月厚禮,向高中校園告別。


離別時,我把那本《撒哈拉的故事》送給一個在高四幫助過我許多並愛三毛不弱於我的愛書的女子。喜歡三毛的人,有一種惺惺相惜的江湖兒女心。


我知道我即將擁有一個三毛的大世界,而不再局限於書與文字。

讀你,我像你,又不像你,我終究不是你

我上大學了,越來越多的人說我像三毛。我知道他們說得有道理,但是我知道自己配不上,而且,我也沒想過要成為另一個你。

你就是你,你是一個傳奇,無法複製。也正因為如此,我才會愛上你。


可能是因為我越來越來越文藝,可能是因為大學的我留起了人生第一次長發,可能是因為我喜歡坐在台階上拍照……當我開始在社交平台用自己坐在台階上的長髮照片自己配上文字的時候,開始好多好多人說我「有點兒像三毛」「很像三毛」。我不敢承認,又不想否認。還希望遠在天國的你,可以寬宥我。

可是真正讓我有那麼一點點像你的,是因為我愛流浪吧。


我愛流浪,但沒想過去天涯海角,沒想過去撒哈拉。我的流浪,就在身邊。我越來越習慣一個人的行走,一個人去熱愛生活,在每一片熟悉的熱土,發現一些感動,在每一個陌生的角落,發現一點驚喜。我缺錢,缺方向感,缺勇氣,我懦弱,矯情,嬌氣,生活局限在讀大學那個城市裡,可是我仍舊開始了無拘無束的流浪了。在一個公交地鐵就能到家到學校的安全範圍內,我開始了各種自由自在的尋尋覓覓,去一個文藝的小島,去一個沒去過的地鐵站,逛一條沒逛過的街……廣州那座城市熱鬧而繁華,文藝而又生生不息。因為有三毛與我靈魂作伴,所有旁人眼裡的我的孤寂,其實都是我一個人的狂歡。

氣質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外貌,從而才有人覺得我像三毛。


三毛打小就有「拾荒夢」,在別人夢想當科學家與人民教師的時候她說想去撿破爛,而我讀大學時喜歡去家附近那個鮮花批發市場「拾荒」,把被遺棄在地的花苞花蕾撿回家自己插花,寫文章,儘管那時我只是一個沒人送花的女孩子;


三毛打小就愛看書,幾歲就讀紅樓,厭學的她逃課躲在墓地里看課外書,只因為墓地僻靜沒人可以打擾她。我羨慕那些自小就看過很多書的人,有傳奇讀書經歷的人,但我始終是太平凡,沒有傳奇在我身上發生。好像也愛看書,但是看的書實在太少;


我愛三毛,但不是因為她的愛情故事,我嚮往長久與平淡,她與荷西終究緣分太淺只有短暫六年,其實她的文字我最喜歡的是《夢裡花落知多少》,一遍又一遍看她失去荷西時悲痛欲絕又不得不堅強的文字,心痛得要窒息。我不想轟轟烈烈,熱烈而短暫,我只想平平淡淡相伴終生。


三毛不可複製,我也不願意成為你。

紀念你,願你在天國不再孤寂

今天是2016年1月4日,三毛逝世25周年。也意味著我即將二十五歲了。

其實我更習慣於在三毛生日那天紀念她。她誕生,她死亡,她的一生我都不曾參與,可冥冥中我與她的牽連卻千絲萬縷。從我知道與她同一天生日起,每年生日我不太習慣狂歡,但喜歡靜默一陣子。


我不喜歡在微博朋友圈高調喧嘩慶生,卻唯獨喜歡用來表達對她的思念。每年3月26日,我都在社交平台發一條動態,以前是微博,後來是朋友圈,對她說:生日快樂,我想你。那個時候的我是真心虔誠地在與她對話,儘管單薄的文字幾秒就被淹沒在滾滾紅塵之中。我與你同一天生日,是我的榮幸。


除了生日之外,我的中秋節願望也變得單一、重複。


以前我不熱衷於許願,不願做那些自娛自樂自欺欺人的事。我被一次許願感動,那就是你。


好像也是中秋節或者什麼節,荷西要你許願,你想了好久,從不屑到熱淚盈眶再到哽咽難語,你的願望有千千萬萬字,你許了千千萬萬個:但願人長久但願人長久但願人長久……


可是後來,荷西逝世,在中秋節。

造物弄人,有些生離死別是生命無法承受之重。後來的後來,你還是隨他而去了。


你可知道,如今的中秋節,我的朋友圈願望與祝福都只有一句:但願人長久。


世間總是充滿苦難,充滿離別。只要愛的人在身邊,健全,就是人世間最大的圓滿。


三毛,我已經過了動不動張口就說愛的季節了——儘管我就沒經歷過。

可是,我仍在心裡,為你留著一個祭奠的位置。


你我素不相識,陰陽相隔,可我總覺得,我與你,是生生世世,前生今世。


願你在天國安息,與荷西相聚,長伴,無寒。


謹以此文,紀念親愛的三毛。


剛剛在看三毛照片時突然想到這樣一句話
三毛像是被荷西寵壞的孩子
只是看過她的傳記,感覺三毛身上有無數像是堅強這樣之類的性格,看傳記的開始部分,是她少女時,那的確是許多女孩都會有的心理,那時我就感受到了三毛的人格魅力,她的故事更貼近生活,貼近我們這樣平凡的女孩,很容易便喜歡上她了。看到她和荷西的愛情,再加上我百度是看到的一些人的觀點,我覺得她...怎麼說呢(詞窮 只是太渴望完美的愛情了,但假若荷西對她並不好我想她也不會這樣。之後又是荷西去世後的一切,有點不成熟的感覺,像是生活一下子奪走了她的生活寄託,但對於她做出的種種出乎我意料的事情也無可厚非。
如你所知,三毛的確是一個很堅強的女人,她也會任性,一旦開始愛便放棄了所有後路。

恩,就這樣。

_______________補上兩張我比較喜歡的照片


八歲讀她的文字覺得這個姐姐好有意思,她講的故事好美,即使有的很悲傷。
13歲讀的時候,只是覺得如果她再世一定不遠萬里的找她,叛逆的年紀做著與她類似的事情,我想全世界只有她懂我。
18歲在讀,我看到她心裡的自由和束縛。
現在在讀,每次都是哭著看完,即使是看撒哈拉沙漠那一本,我想大概是我看到了她的孤獨與絕望。
不敢說懂她,畢竟我不是她,不可能感同身受,但是我希望成為她那樣有靈氣,有詩情的女子。


她能用一顆好奇心去融化生活中的苦澀,然後把這些苦澀熬成文章,讓我們看到生活的另一種態度。我常常設身處地的想如果我在三毛那樣的環境下會怎樣,我覺得我會厭惡,會退縮,會恐懼,會小心翼翼,甚至畏首畏腳。可是通讀後又會發現,嘿,好像還不錯呢。好像很有意思呢。三毛的生活像極了那種忙裡偷閒,刀口舔蜜的幸福。平凡中無時無刻不帶著自己的視角,帶著自己的思考,帶著自己的堅持!
流浪是自由,是身體的流浪,是心的自由。
無論在哪裡,三毛始終都在一條向著更加美好的路上前進。
祝福你,三毛


荷西過世後,三毛在那一段孤獨的時光里,她不在是個女漢子,變回了一個柔弱的敏感的女子,憂鬱悲傷,她的文字,每一句子,每一個單詞,都透露出憂鬱的眼神,那段時間她所寫出來的文字,是我最不喜歡看,因為那裡面,有對失去摯愛的痛楚,在後來,她也走了,本來以為走出悲傷的她,最終卻也去了,有人說,她是在患抑鬱症的時候走的,我更相信,那是她在無法忘記自己的摯愛,做出的選擇,這個選擇,卻是我震驚了,一代才女,最終還是紅顏薄命

我生命里的溫暖就那麼多,我全部給了你,但是你離開了我,你叫我以後怎麼再對別人笑


用一個轉身離開,用一輩子去忘記。


你在做什麼?我在仰望天空。30度的仰望是什麼?是我想念她的角度。為什麼要把頭抬到30度?為了不讓我的眼淚掉下來……

對弈的人已走,誰還在意推敲紅塵之外的一盤殘棋?


1踮起腳尖,我們就能離幸福更近一點嗎?


我生命里的溫暖就那麼多,我全部給了你,但是你離開了我,你叫我以後怎麼再對別人笑


有些人會一直刻在記憶里的,即使忘記了他的聲音,忘記了他的笑容,忘記了他的臉,但是每當想起他時的那種感受,是永遠都不會改變的


我愛你,沒有什麼目的。只是愛你。

離別和失望的傷痛,已經發不出聲音來了。

願來生,你能成為一棵樹

如果有來生,
要做一棵樹,
站成永恆,
沒有悲歡的姿勢。
一半在土裡安詳,
一半在風裡飛揚,
一半灑落陰涼,
一半沐浴陽光,
非常沉默非常驕傲,
從不依靠 從不尋找。


有評論的朋友表示這裡談的三毛不是我提到的三毛,哈哈我就是頑皮一下而已啦。但是女作家三毛的筆名確實是來自於張樂平先生的漫畫人物三毛呢。

  「那天,落座後,三毛很爽朗地說道,這次到大陸來,為兩件事:一是認張樂平先生為父;二是完成自己父親的心愿,到舟山定海老家去祭祖省親,同時取一瓶故鄉海邊的水和一抷故鄉大地的土,帶回台灣。所以,她首先來到上海,並且首先落腳在張樂平先生家裡。
  作為作家的陳平為什麼將自己的筆名取為「三毛」,又為什麼此一刻要急切地認張樂平先生為自己的父親?
  對此,三毛說,在自己三歲的時候,看了今生的第一本書,就是張樂平先生的漫畫集《三毛流浪記》,那本書對自己產生很大的影響;後來等到自己長大了,也開始寫書了,就以「三毛」為筆名,作為對張樂平先生所創造的那個三毛的紀念。三毛說,在自己的生命中,是張樂平先生的書,使得自己今生今世成了一個愛看小人物故事的人,她永遠感謝張樂平先生給了自己一個豐富的童年。說著說著,她用剛學的上海話說:「爸爸是三毛之父,我是三毛,三毛不認三毛的爸爸,認誰做爸爸呀?」那一刻,四十歲已出頭的三毛,完全是一個忘情地在慈父面前撒嬌的小女孩,並且是那樣的純情和自然,完全沒有矯揉造作的痕迹。」


原答案
幼兒園時候接觸三毛流浪記,後來看了三毛從軍記,三毛愛科學,還有三毛愛勞動等。
總體上看,感覺三毛是個很有善心也很聰明的孩子,小時候孤苦伶仃但是幸好趕上了祖國解放,後來不但上學了,還會利用科學知識帶領其他小夥伴一起玩耍。張樂平老先生實在是偉大的漫畫家,最讓我感觸的是他為三毛流浪記寫的序言,催人淚下。


高中時候接觸三毛。文字里總會帶給我一種簡單的知足感。不論是在撒哈拉或者困頓的生活還是在荷西去世後。可以說給了我很大觸動。記得萬水千山走遍裡面有一篇索諾奇,那個陌生女孩和她的心靈相惜,讓她覺得有種冥冥中的感覺。我是一個信感覺的人。後來果真也遇到了一個女孩子,和我有相同的興趣愛好,相似的經歷,都有三毛全套的書。
個人覺得撒哈拉的故事很精彩,雖然經濟拮据條件艱苦,她也總是可以找到樂趣。裝扮房子,撿拾廢棄物品改造,和鄰里的微妙關係……都可以讓她感受體驗生活。
愛三毛的洒脫和不羈。也愛她對待生活的態度。
十幾歲的時候覺得自己就像是另一個小三毛,幻想著洒脫的生活。後來漸漸也覺得,三毛只是展現了她生活的其中一面。她的洒脫和追隨內心鄉愁,要付出的不僅僅是身處異國。她所經歷的戰爭,物是人非,生死別離都是她所要承受。所以她比我們想像得要強大,從某一方面來說,也更讓我們痴迷。
很多長輩看到我看三毛的書,都會說,年輕的時候也愛看,看了好多遍。後來呢,不再年輕時,就不看了。也許是因為沒有幾個人能做到像三毛一樣,放棄安穩的生活,追隨自己的所謂的內心的呼喚。在一個綜藝節目里,三毛生前的摯友
眭澔平為三毛做的事,讓人感動也讓人質疑。也許是這個原因,三毛在漸漸成熟的人心理,所佔據的位置,才會發生改變。因為我們無法預計後果,所以沒有勇氣嘗試。
今天是三毛的忌日。
僅紀念我們心中的三毛。


她與荷西 真實 簡單 隨性 善良 讓人會知足會感動會心疼 從三毛那裡得來的笑和眼淚和滿滿的幸福感都是發自內心的


性情中人。她的感情就可以看出來了,跟著自己心走的女人。

提起王洛賓可能大家不是很清楚,不過說起《在那遙遠的地方》《半個月亮爬上來》《掀起你的蓋頭來》,想必你能立馬哼出;說到才女三毛,第一時間想到的大概是她的書、她的旅行、她和荷西之間的愛情。要是這兩個人在一起,你會驚訝嗎?何況是相差30歲的年齡。


兩人第一次見面時,三毛為王洛賓演唱了自己作詞的流行歌曲《橄欖樹》。1990年12月,三毛給王洛賓寫了最後一封信,信里訴說了她對王的愛戀。然而之後不到1個月,三毛自縊身亡。最近一檔很火的讀信節目《見字如面》里,歸亞蕾就深情讀出了這封信。

看到標題,就知道是一封情書了。

三毛的愛是跨越年齡的,只要兩人心有感應,就會在一起。「閉上眼睛,全是你的影子。沒辦法。」你有沒有想一個人,想到這樣的感覺?

三毛去世後的第四天,王洛賓寫了一首寫給三毛的歌,叫《等待》。手稿上有一句話——「獻給死者的戀歌」。這是王洛賓對三毛的一種情懷。

《等待》歌詞全文:
你曾在橄欖樹下等待又等待,我卻在遙遠的地方徘徊再徘徊,人生本是一場迷藏的夢,請莫對我責怪。為把遺憾續回來,我也去等待,每當月圓時,對著那橄欖樹獨自膜拜。你永遠不再來,我永遠在等待,等待等待,等待等待,越等待,我心中越愛。

再也無法直視這首歌曲了。讀信視頻鏈接:https://v.qq.com/x/cover/hf04vd2xieutkdh/k0022wh1ejb.html?__t=1ptag=1.sina_out=1


每次我聽到橄欖樹這首歌的時候,會看到作詞:三毛。我總有種說不出來的感覺。


我眼中的三毛,孤獨?堅強?幸福?勇敢?......我已經想不出再多的形容詞了,甚至連「傳奇」都無法形容她的一生,像她這樣有性格又有故事的女子,「奇」好像都無法概述她整個人的特點。三毛看似短暫的一生,但你會發現她的故事卻漫長地三天三夜都敘述不盡。
三毛,一個孤獨且勇敢的流浪者。
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孤獨的人大都無畏,但我知道三毛是。三毛的孤獨感或許是與生俱來的,從三毛兩歲時,就經常一個人在家裡附近的荒墳邊上玩泥巴,或者坐在一個地方眼睛直勾勾地看別人做事。孤獨的人不喜人群的熱鬧,當然也並不希望融入進去,三毛比較喜歡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聽從自己最真的聲音。我一直在想,她在寫《橄欖樹》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可能還是孤寂感包裹著她的全身心吧,因為孤獨,所以她選擇漂泊,選擇遠方作為她的故鄉,選擇流浪。我記得我看過一篇文章,裡面提到「三毛始終孤獨,這種孤獨也是深刻的,因為她追求得太高,而往往離理想太遠,她的追求一旦失去存在的土壤,便顯出與現實世界的格格不入。人們欣賞她的文章,人們卻讀不懂她的孤獨。」孤獨應該貫穿了她的一生,可能在與荷西幸福生活的六年里,她把孤獨埋藏在內心暫時擱置了,又或者說是荷西讓她暫時從孤獨中走了出來,但也只有六年而已。
三毛說:「我的一生,到處都走遍了。」是的,她的確走遍了,跟隨著自己的內心,一直流浪,三毛的足跡遍布大半個地球,例如歐洲的丹麥、德國、西班牙、南斯拉夫等,北美的加拿大和美國,以及她最愛的撒哈拉沙漠和她生活的迦納利群島等等。在我看來,她雖然有著女性的外表,卻身負男子般的勇敢無畏。我是這樣理解三毛的,她是一個內心孤獨寂寞的人,她並不眷戀繁華都市的熱鬧,她愛生活、愛自然、愛自由,所以她選擇流浪,從流浪這一活動,我也可以讀出三毛非同一般的勇敢,隻身一人,遠走他鄉,這需要多大的勇氣。讓我最佩服的還是,三毛決定搬去非洲撒哈拉沙漠定居。只因三毛在很小的時候,翻過一本《中國國家地理》,上面一張撒哈拉沙漠的圖片震撼了她,圖片上的黃沙、大風,讓當時的三毛驚喜不已。長大後的三毛依然遵從自己的內心,不顧他人異樣陽光,毅然決然地搬入了心心念念的撒哈拉沙漠,就像她說過的話一樣,生命的滋味,無論是陽春白雪,還是青菜豆腐,都要自己嘗試一番才行,她真的做到了。
她的勇氣是值得欽佩的,她的堅持是讓人驚嘆的。三毛就是三毛,一個孤獨且勇敢,只遵從自己內心的流浪者。
三毛,一個幸運與不幸的女人。
三毛的一生究其愛情之路來說,她走得異常坎坷。遇見顧福生,三毛一直認為,顧福生他是一個轉折點,改變了她的少年時代。不到一年的時間,顧福生離開三毛了。再後來,我所知道的是,三毛準備和一名德國男子結婚時,其未婚夫突發心臟病猝死。可能上帝給你關上一道門的同時,會給你打開另一扇窗吧。在三毛回到西班牙時,竟然重逢了大鬍子荷西。這樣的傳奇的故事,大概也只會發生在三毛這般傳奇女子的身上吧,荷西在六年前對三毛說過「你要等我六年,我還有四年大學要讀,加上兩年兵役要服,六年一過,我就娶你。」就這樣,三毛嫁給了荷西。曾經有人疑惑,為什麼三毛會喜歡荷西?荷西她並沒有三毛之前喜歡過的傳統文人的清高。在我看來,三毛首先是一個女人,她也會有俗世的困擾,還有感情的寄託這些問題,荷西用愛徹底感動了三毛,所以她不愛荷西還能愛誰呢?
不得不說,結婚以後的三毛是幸福的,荷西寵著三毛,陪著她做她想做的一切。三毛曾經提過:「荷西有一個獨特的有點,那就是自己想做什麼,哪怕這些事情在別人看來是瘋狂的行為,但他卻會覺得是理所應當,只是因為,這是我想做的事情。」三毛覺得自己的選擇是對的,六年的幸福時光,荷西給予的是理解還有包容。面對如此幸福的生活,當時的三毛和荷西定下了所謂「不死」的約定:我們不會丟下另一個人先走,到了你也很老我也很老的時候,到了兩個人都走不了也扶不了的時候,我們會一同穿上乾乾淨淨的衣服,躺在床上,輕輕閉上自己的眼睛說「好了,一起去吧。」
然而,原本讓三毛覺得觸手可及的幸福,卻頃刻間變成悲傷的故事。荷西在一次潛海中丟了性命,這讓三毛的世界突然倒塌,這個愛他如生命的男人,就這樣走了,他們的婚姻生活就這樣划上了句號。有人說,三毛嫁給了幸福,也嫁給了悲傷。
幸運和不幸一直交替遊走在三毛的愛情生活,以前三毛都挺過來了,只是這一次不同,荷西走了,把三毛全部的愛也帶走了。
對於三毛,我的情感是豐富的。我愛她「隻身走天涯」的勇敢;我愛她平淡如水卻透著生命真相的文字;我愛她一如當初做自己的堅持;我愛她不顧他人眼光瀟洒自在活著的態度。我記得三毛有句話:「生命不在於長短,而在於是否痛快的活過。」直到現在,我都還在思考這句話,或許這句為三毛的自殺做了一個最好的解釋,寫到這裡,我又想起了林黛玉的扮演者——陳曉旭,得了乳腺癌不接受治療寧願死去,這兩個人的想法在某種程度上有些相似,但我覺得父母給了你生命,你就應該對自己的生命負責,無論是誰都應該對生命抱著敬畏的態度,無論是否痛快的活過,都不應該選擇自己結束自己的生命。
我眼中的三毛,她的孤獨、勇敢、堅強都讓人為之瘋狂,如果可以,我真的希望她能夠一直幸福下去,這樣的奇女子應該享有這塵世間滿滿的愛。


現在還常常想起高三傍晚坐在教室窗邊看她書的時候
讀她筆下撒哈拉的壯闊,焦灼,盛大的生命力
讀她在大迦納利島還原生活本質的生活,有種絕望的快樂
讀到她和荷西跨年時她說,「而我的心,卻是悲傷的。因為幸福滿溢,我怕得悲傷」
讀她那可怕的預感,直擊靈魂般,「以為先走的會是我」然而,「那一年,我們沒有過完秋天」
讀她奔向荷西墓碑,一遍一遍用油漆填刻著字的槽縫
讀她與小島居民或是生命中每一個路人的分別,深情卻又薄情

也想像她那樣活的澄明果敢,深情而又洒脫

所以或許三毛不適合被評價,或許我也不曾讀懂她,只知道閱讀時隨著她的快樂或悲傷是真實可感的
懷念三毛


三毛是一位有真性情的人,她的人生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青少年時期,第二個階段是她婚後,荷西走之前,第三個階段是荷西走以後。我最喜歡她第二個階段的作品,文字中充滿了愛與真情,用她真實的人生經歷訴說著生活的樂與苦,卻不失人生的大道理。我每次讀她的文字都會哭,一種發自內心的愛她,愛她所愛的一切。
當然,最愛的還是三毛與荷西的愛情。每個人都是在自己的小世界裡生存,人與人相遇已是一種奇蹟,更別說發生愛情。愛情是這個世界最美好的感覺之一,但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這種真愛。他們用生命愛著對方,三毛用簡單與樸實的文字描述了他們日常生活的點滴,包括吵架與苦難。我在羨慕他們的愛情之餘,亦知道愛是一種能力,只有心中有愛,才可能愛別人。他們的愛情之所以能成為很多人羨慕的對象,我猜是因為大多數人沒有能力愛自己,更別說他人了。
我愛三毛已有十年,每一次讀她的文章還會激動不已,她的文字陪我度過了許多困苦,讓我成長為有愛的人。

很感謝上帝讓三毛曾經走過這個世界。


之前看完《撒哈拉的故事》寫的一點讀後感
————————————————

三毛的書之前看過一些。記得2010年看《背包十年》的時候,小鵬提到了兩本對他的影響很大的書,弗朗西斯的《托斯卡納艷陽下》和三毛的《萬水千山走遍》,暗自記了下來。

《萬水千山走遍》是1981年聯合報贊助三毛進行半年多的中南美之旅後,回來寫就的散文集。當時剛看完《摩托車日記》,滿腦子幻想著有一天能夠追隨切的腳步,騎著摩托車,環遊南美。又遇著了一本講南美的書,自然是很喜歡的。當時對三毛其實沒有太多的感覺,只是感覺文字特別真,寫的挺好的。後面又去圖書館找了一本《三毛精選集》來看,才對三毛有了進一步的了解,開始喜歡三毛了,原來《橄欖樹》就是她寫的啊。

《撒哈拉的故事》是三毛和荷西沙漠生活的記錄,也是三毛的第一本書。書中每個故事都充溢著一種浪漫、濃情的異域情調,字裡行間反映著大沙漠獨有的地形地貌與風土人情。沙漠中的生活實在是很艱苦,也很有趣,尤其是對我們這樣遠離撒哈拉的人來說,就更是有趣了。其實最主要還是能和心愛的人在一起,要是一個人的話,那也挺沒趣的。

三毛的文字自然、清新、樸素,讀《撒哈拉的故事》,就像是在和三毛聊天,好似在聽朋友講述動人的故事、深刻的感悟、時而無羈的快樂,令人如入其境。三毛以一個流浪者的口吻,輕鬆地講述著她在撒哈拉沙漠零散的生活細節和生活經歷:沙漠的新奇、生活的樂趣,千瘡百孔的大帳篷、鐵皮做的小屋、單峰駱駝和成群的山羊。書中無論是荷西把粉絲當做雨來吃,還是他們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婚禮、去海邊打魚、白手起家建立他們沙漠上最美麗的房子,都滲透著彼此間濃濃的溫馨的愛意。

沙漠里的生活,有驚險的《荒山之夜》,也有好玩的周末打魚賣魚吃魚的《素人漁夫》,還有偷窺洗澡被發現卻推給日本人的《沙漠觀浴記》。也必須有各種煩惱,比如說《天梯》里的駕照,不得不佩服三毛,一整本交通規則能夠一字不漏的背下來。裡面還有各種各樣的沙漠風俗:認為鏡子能夠把人的靈魂給收走,女人不能給醫生看病,奇葩嘈雜的婚禮……古老風俗和文明的碰撞,總是特別的無力,現在再去到撒哈拉應該又是另一番景象了吧。

三毛用自己的心去適應、去愛這片大沙漠,在她的筆下,那些撒哈拉沙漠的人和物變得豐富多彩。裡面涉及的人物很多:《愛的尋求》里傻傻的追尋愛情,最後飛蛾撲火的哈倫;《哭泣的駱駝》里傾國傾城,卻被誣衊說她出賣了她自己的丈夫而被欺凌至死的沙伊達;《啞奴》里有情有義的,最後卻因為買賣被迫離開家人啞奴;《娃娃新娘》里十歲就結婚了的姑卡;《芳鄰》一個個讓人哭笑不得的沙哈拉威鄰居;《天梯》里看似古板,卻特別可愛的交通大隊長……一個個都有血有肉,令人印象深刻。

《白手起家》之前的都是很簡單的沙漠生活,後面的《沙巴軍曹》和《哭泣的駱駝》兩篇里就有了戰爭的描寫。在歷史的十字路口,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儘管只是普通人的生活,也足夠讓人感慨、唏噓。

用三毛的一句話結尾吧:飛蛾撲火的時候,一定是幸福的。


今天剛好在echo回聲上聽到她的原聲
文字細膩
嗓音也很溫柔
有南方女生的那種溫婉
又帶一點小女生的活力

講她與荷西的感情
講荷西對她的表白 與六年的堅守
也講到後來荷西潛水失事她去守靈
講到她之所以寫下「同一條手帕 擦你的血 濕我的淚」這句歌詞的背景

聽了之後很感動
以前只是知道她是位作家 老公是個大鬍子外國人
聽過之後發現她是這樣一個有主見 堅強 又很感性的一位女性

以前對她的了解甚少
聽過這段錄音之後想要更全方面的了解她

http://echo.kibey.com/sound/160297


高三時因為一篇《稻草人手記》愛上她,從此無法自拔。

一篇《啞奴》看得我眼淚花花……

曾有人問我為什麼喜歡她,我想了半天道,她的文通俗易懂,平易近人。

敷衍的回答,對方不再細說。

為什麼喜歡她?

也許是羨慕她的自由,也許是傾慕她的善良,也許是喜歡她的真誠,也許是感動她跟荷西的愛情,也許只是單純的喜歡,沒有為什麼。
對於她的那種喜歡,淡淡的,像相愛多年的愛人,像血濃於水的親人,像相識多年的摯友。所以我說不出口,因為我不知道該怎麼描述那份愛,我會緊張,會臉紅。


不知道為什麼就這麼愛上了三毛,她就是有一種吸引我的力量。【我也有朋友看過她的書後並不感冒】

因為三毛,我會去關注那些三毛提到過的人,我會去看三毛看過的書,我會想去三毛去過的地方。

會想了解她更多,更多

上課的時候聽到老師講三毛,會覺得喜滋滋的

聽到三毛寫的歌,也會覺得很自豪

像親人一樣


四年前,現代史作業寫人物傳記,我把對她的愛寫了幾萬字--雨季不再來【同學們當時寫的都是很正的歷史人物,雨季不再來是我看她的第一本】
她的故事總是讓人愛不釋手,感謝她曾經帶我去過那麼多神奇的地方,見過那麼多奇奇怪怪的人。
以至於現在當碰到讓人無語的傢伙,我總會想起那個理直氣壯拿三毛鞋穿的奇怪女人。Maybe 在你看來無理的事情,在別人看來卻是合情合理的,人的想法總是那麼奇怪。所以盡量別生人家的氣。。這是三毛教會我的。

再糟糕的環境她也能從中找到樂趣:缺水的沙漠,環境惡劣的澡堂,奇怪的鄰居……她總是像一個好奇寶寶,不願意走平凡的路,用自己的方式去體會生活的樂趣。處於困境時,用有限的資源去享受當時的那種情境。


推薦閱讀:

為什麼倪匡說沒有荷西這個人?
怎麼評價三毛和她的書?

TAG:作家 | 三毛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