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朗朗是怎麼有成名的機會的?

朗朗當年不是第六替補嗎?後來是如何成為安德烈瓦茲的替補的?難道前五個替補全生病上不了嗎?


換個思維吧,郎朗出名跟是不是安德烈的替補關係不大,跟他獲過多少獎關係不大,跟他老師是誰關係也不大。即使他沒能替補參加演出,用不了多久也一定會出名。

郎朗能出名是因為他真正有這個實力。

世界舞台這麼大,有實力的人想出名機會太多了,沒實力的人給機會也白扯。

是金子總會發光。


自己也做過不少於一百支舞蹈作品,是的,是編導,相當於作詞作曲,那次看了一下朗朗的視頻,朗朗在視頻中各種動作,其中一個動作讓我感覺朗朗至少3倍於自己的藝術能量和藝術能力,按理說我自己也不差,但3倍於我自己,那能量可以想像,所以我認為他如何也會成名的,不成名反而不正常。因為他確實是天才,也確實是天命就是藝術家,這點是核心!至於怎麼出名,稍微公眾一彈很容易啊!尤其是那些藝術家,其藝術鑒賞能力是常人無法想像的,一個作曲的還看不清楚同行嗎?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一句話,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如果不是替補了安德烈那場演出,也不會如此恰逢其時地出名;如果不是足夠出眾,也不會從第六替補到第一順位;如果不是琴技精湛,也不會那麼多人慕名而來;如果不是有頭腦,也不會讓更多人了解古典音樂。


其實是天時地利人和及自身等多方面因素的結合造就了郎朗的成功。十八九歲的年齡、出眾的技巧、豐富的感情、獨特的見解等等這些都給他帶去了機會。

當然,實力使他的成功成為了必然性。


朗朗的成名來自三個事件:
1. 1998年10月美國首演,和巴爾的摩交響樂團合作演出Beethoven"s Choral Fantasy,演出機會來自他在Curtis的老師Gary Graffman給BSO指揮打電話,熱情的推薦朗朗。為了回報這份恩情,朗朗參與2015年BSO百年音樂季的Gala concert, 並在音樂會上說明此事,我出席了這場音樂會,親自聽到朗朗講述往事。費城離巴爾的摩火車不到兩個小時,所以Curtis 的學生常來演出,Gary Graffman 的聲望和人脈直接促成此事。這次演出初步打開了朗朗進入美國古典音樂圈的大門。

2. 1999年8月朗朗臨時替代Andre Watts和芝加哥交響樂團合作演出Ravinia Festival"s Gala Concert,演奏曲目是柴科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這次的音樂會有不少名家參與演出,朗朗的出色演出贏得滿堂彩,這時的朗朗開始小有名氣。

3. 2000年3月,朗朗臨時頂替Richard Goode,又一次在芝加哥成功演出。連續三次成功的演出建立了朗朗的聲望,從此各大樂團紛紛相邀。詳情可以看下面的文章:
Critically Acclaimed Pianist Lang Lang Makes His Los Angeles Recital Debut At UCLA"s Schoenberg Hall Jan. 27


在艾森巴赫大師面試郎朗前,郎朗是第六替補。但面試後,艾森巴赫和扎林梅塔當然有權將他提為第一替補了。
指揮大師和音樂節藝術總監隨時有權利決定替補順序。


因為他在艾森巴赫面試時背譜哥德堡變奏曲,證明了自己的水平


推薦閱讀:

看了郎朗說的八度刮奏 有人會嗎?
如何從專業角度評價郎朗與 Metallica 合作的這首 One ?
如何評價郎朗與環球音樂簽約?
如何評價《郎朗和馬友友成長故事對比》這篇文章?

TAG:鋼琴 | 郎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