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劉備在某個時刻甘拜下風,向曹操稱臣,能混到什麼地位?

比如,青梅煮酒的時候拜倒,輸誠?他能不能成為五子良將那樣的戰將,或者郭嘉那樣的謀士?


謝邀。

曹操容不下劉備的。

最明白的,莫過於當事人,而不是後世上帝視角的揣測。
劉備好好的左將軍不做,非要離開曹操鬧獨立,逃到天涯海角去。為什麼?傻的么?

《三國志》里說了:

然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競利,且以避害云爾。

劉備所以百折不撓,不肯做曹操的手下,大概也是看出他器量必然容不下自己,所以不只為了跟曹操爭天下,也是免得被曹操害。


有人一定會說,曹操器量極大,張綉這種殺子之仇來降,都放過了。
然而諸侯歸降的命運,魯肅早就勸過孫權了:

今肅可迎操耳,如將軍,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肅迎操,操當以肅還付鄉黨,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乘犢車,從吏卒,交遊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將軍迎操,欲安所歸?

普通士大夫歸降曹操,不過換了個主子。諸侯歸降曹操,能有什麼好下場?

漢末諸侯,看看下場:
大將軍何進,死於宦官之手。
張角,作亂而死。
董卓,內亂而死。
呂布,被擒殺。
張楊,死於自己人之手。
袁術,流離中病死。
袁紹,戰敗後病死。
公孫瓚,被攻破城池時殺盡滿門而死。
李傕郭汜,部下傳其首級。
數不勝數。有一個好下場的么?

更進一步。
韓馥已經跟張邈,怕被出賣,自盡死。
張綉,正史說病死,《魏略》說是擔心自己得罪曹丕,自盡死。
阿斗寄人籬下時,還得「不思蜀也」。
孫堅曾經是歸附袁術的,被派遣到處扯,最後死於亂箭之下。

當過諸侯,有過派系的人,亂世就是安你不得。


就不提劉備了。劉備跟曹操的關係,有荀彧跟曹操鐵么?
知道荀彧是怎麼死的,知道潁川派、鄴下派、代漢立魏前後那一系列的殘酷,就能夠明白。荀彧都可以死,劉備在曹操治下,那還不是一抬手的事?

有人會說了,曹操看重劉備是英雄,「天下英雄,使君與操」。
呵,曹操和袁紹還是朋友呢,跟淳于瓊還是同事呢,與荀彧感情最好時天天寫信還「吾之子房」呢。到涉及到政治鬥爭時,眼都不會眨。
所以劉備若降服曹操,必死無疑。


多說一句。
中古之前的政治鬥爭,大多如此。成王敗寇。所以得天下者不殺功臣是為明君。
曹操自己《讓縣自明本志令》都明說了:往上爬,保住權位,未必是為了想富貴,就是想保命。
因為政治就這麼殘忍,你一旦有翻身的可能性,就要肉體消滅。

現代政治的一個好處是,雖然也齷齪,也鑽營,但好歹能給人一點體面,不會趕盡殺絕、肉體消滅。也許給你安插個其他罪名,剝奪政治力量,關久了,還能給你有限的自由呢。


陳侯劉備,漢中山靖王后也,少孤,甚有奇志,宗人異而助其學,然喜車馬服飾而不好學。與公孫瓚同學於盧植處,黃巾起,遂以義軍從幽州牧劉焉。黃巾平,因功為安喜縣尉,不樂於位,遂棄之,大將軍何進招兵于丹陽,從之,為下密丞,又棄之。會董卓亂政,因與壯士關羽、張飛從公孫瓚,贊表為別部司馬。當是時,天下分崩,袁紹雄起於河北,備與贊部田楷等相合,皆為紹所破,投陶謙,太祖以兵伐徐州,州人惶恐,會謙病死,遂領徐州牧。太祖破呂布,布以邊人之故而投之,陳侯以布屯小沛使抗太祖。布本狡詐,暗與袁術合,襲破徐州,陳侯遂奔太祖。太祖以其英豪,大喜,拜為豫州刺史,委以軍事。三年,從太祖破呂佈於下邳,因功拜左將軍,遷徐州刺史。時袁紹悖逆,與太祖戰於官渡,江東孫策頗有取徐州之心。州中賊臧霸、孫觀等新降,常慮朝廷終不能容已,陰有異謀。策弟權率二萬人進廣陵南,賊人昌霸應之,陳侯逆擊之於淮水,大破賊軍,並斬昌霸首。招霸、觀等降人於州,霸等深為侯所懾,皆至,侯深撫慰之,與霸等及關羽、張飛救廣陵,廣陵太守陳登有奇計,與權據之一月,陳侯兵至,乃大為篝火,賊見火,以為大軍,驚慌失措,遂與登共破權,斬首三千記,策自不敢窺江北矣。袁紹死,子譚復叛,侵略徐州,陳侯數破之,譚平,加下密侯,一千戶。劉表卒,陳侯督徐州諸將從征江南,荊州降,孫權震怖,使其將周瑜屯柴桑,太祖進兵討之,瑜於江北別立營寨,以據大軍,陳侯督諸軍於江北破瑜將周泰、蔣欽等,盡拔其寨,太祖遂敗瑜。江南平,仍為徐州刺史,拜前將軍。從太祖平關西,加三百戶。文皇帝立,大魏代漢,昭入京,加太尉,進陳侯,加八百戶。黃初四年,薨,謚曰武。四子,長子禪,尚金鄉公主,襲爵。


實際上,在劉備加入曹操集團時,地位已經超然於五子良將和文臣集團了,因為劉備有自己部曲,有自己的猛將和能吏,曹操第二次給他加封就是左將軍,這個地位的官職一直到很多曹操集團的大將到死前幾年才拿到。
最最重要的是,曹操竟然敢讓劉備領兵,還是拿自己的兵出去送,雖然劉備最後反水,但不難看出曹操當時是信任劉備,將劉備當做集團的二把手來看待,否則也不會給那麼高的地位和兵權。
尤其是曹操跟劉備是同車同坐,親密程度顯然與普通親將不一樣,不但拉攏劉備,也是為了收買人心,反應曹操很看重劉備這個人。
假設劉備沒有脫離曹操集團,並且繼續升遷的話,相信在魏國不是大將軍就是大司馬,兼職太傅或太保,而且未必就是虛職,畢竟曹操給劉備的待遇有些超出規格,如此推斷也未嘗不可能。
基本能確信,曹操活著時,劉備是絕對可以混的風生水起的,早期曹操拉攏劉備時,劉備跟曹操都沒有崛起,劉備肯加入曹操是雪中送炭,無異於張郃官渡投降,地位上並不比曹魏嫡系差到哪,畢竟還是有自己的勢力。
有人舉例劉曄,他的地位在後期也不低,還是混進嫡系圈子了,只是他的發跡跟劉備不一樣,曹操活著時前期地位不高,到後期才上升。
劉備若真忠於曹操,靠他的部曲和能力,撐到曹操死是沒問題的,然後就可以學做司馬懿,要知道張繡的勢力當時比劉備大,最後封的職位和得到的待遇都不比劉備,已經反映出劉備的特殊性。
P.S.根據當時還是漢制的情況看,劉備得到左將軍的封職,是非常非常高的待遇,等於把地方軍區大員一口氣提拔到中央軍委做常委。曹操肯這麼做,我估計也不會事後再翻臉殺人,那就是打自己臉了。
能撐到曹丕死,劉備後人就要學司馬懿了。劉備不四處奔波,生孩子也會比較早,大概不會跟劉禪一樣吧。

補:
其實我特別想說,最高票把政治鬥爭的殘酷性想的太理所當然了,而且是上帝視角逆推結論,劉備後來成了曹操大敵,郭嘉程昱的話才會被記下來,或許張郃徐晃等一大堆來投曹操的人,一開始都有被私下這樣懷疑過也沒準,只是後來確實是自己人,所以沒什麼好去記載的。
劉備當時其實也不能完全算諸侯,因為劉備一是沒地位、二是沒派系,光有地盤,認受性也不高,
特點是名聲好,人好,而且部將特別能打,所以招收劉備集團,就是招收了劉關張為核心的精英軍團。
曹操早期政策可能是希望用行動和信任「感化」劉備,讓劉備真心歸順自己,所以頂著集團內部的壓力,給劉備特權、兵權和地位,馬超加入劉備集團是沒有這個待遇的,張綉也沒有,這兩個人只得到了花架子。
劉備方面,脫離曹操很可能是因為一開始就把賭注壓在袁紹身上,畢竟早期曹操跟袁紹的地位與從屬關係放在那。
衣帶詔集團外加關羽有殺曹操打算來看,說明劉備一開始目標就很明確,就是抱袁紹大腿,畢竟當時袁紹最強,很有可能統一,而不是因為曹操要殺劉備,所以劉備要跑。
正相反,因為劉備一開始就沒打算跟曹操捆綁,才有了衣帶詔集團的事,在暴露以前,曹操的一系列舉動也很明顯,是為了把劉備留住,希望他能被自己的誠意打動,捆綁在一起打袁紹。
劉備的政治意圖,早期也很容易看清楚,就是安身立命,袁紹強跟袁紹混,曹操跟袁紹沒翻臉但已經暗地不和時,看出貓膩,拒絕接受曹操給的各種優惠,選擇了袁紹(關羽離開曹操可能也跟這有一定關係,萬一曹操打敗仗輸了,他也會被殺,所以在許都有殺曹操的想法,至少是默認曹操可以死或者沒多少年好活了。)
結果袁紹官渡敗陣,還死了,導致袁氏內戰沒落。
然後劉備就傻眼了,畢竟他在北方最大的投資失敗了,當初還加入衣帶詔集團,又騙兵又殺人,還搞騷擾弄的曹仁曹操不安寧,已經沒有和解的可能,退路完全被堵死。
所以不難看出來,當時曹操給的東西不是假的,曹操也不可能事後翻臉殺劉備。
原因很簡單
一是劉備混起來前,名聲跟影響力就大的誇張,加入曹操的核心後再殺他影響很大,而且劉備是最困難時被曹操給扶植起來的,殺劉備那是曹操自己猛抽自己臉,其他部將會寒心。
二是關張兩個人太能打,劉備部曲又很少,能打出名堂肯定是靠精銳部曲吃飯,少數精銳外加在曹操勢力下徵召的部隊,關張兩個人如果鬧一鬧的話,威脅是非常大的,無論是孤身投敵還是原地反叛都一樣。
三是天下未定,赤壁時曹操到底能不能一口氣吞下東吳很難說,雖然東吳內部派系混亂又主張投降,但不同方面的說法來看,除了追擊劉備時的情報失誤被周瑜打了遭遇戰外,北軍多病瘟疫橫行也導致軍力不濟,如果主力部隊在南方大崩盤的話,江東士族的私兵隨時反水。
馬超與北方少數民族都是威脅,自己內部的政治矛盾也開始升溫,總體來說除非東吳背一口氣吞掉,否則曹操不可能在有生之年統一,親信部將更不可能殺,劉備要是在袁紹強,曹操弱的情況下選擇曹操,曹操不可能對他沒信任。
就算統一了,他也離死不遠了。曹魏內部各個勢力集團已經定下來,短期內再大動干戈不現實。
實際上,劉備加入曹操時,有人勸曹操殺劉備或軟禁劉備,單單這麼看好像是曹操容不得劉備,動了殺心,這樣去想是合理的。
但也有必要綜合曹操其他行動,例如給劉備地位、關係密切、稱讚劉備等,如果要殺他或軟禁他,給他這麼多甜頭不算很合理。
還有一點很特殊,導致了之前的殺劉備理論不成立,那就是曹操給劉備兵權,讓他帶自己的部隊。
這裡就反應出了一件事,這些都是曹操對劉備的信任測試,前面先鋪墊對劉備的重視,釋出自己的善意,最後給部隊。
如果劉備沒反水,而是真的投靠曹操,劉備的地位就真的可以說定下來了,曹操勢力內部格局也肯定會跟現在不同。
這點我前面說過了,曹操主動封劉備為左將軍啊


謝邀。

基本死路一條。史料為證:

《三國志·武帝紀》:程昱說公曰:「觀劉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終不為人下,不如早圖之。」公曰:「方今收英雄時也,殺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

《三國志·郭嘉傳》注引《傅子》:劉備來降,太祖以客禮待之,使為豫州牧。嘉言於太祖曰:「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張飛、關羽者,皆萬人之敵也,為之死用。嘉觀之,備終不為人下,其謀未可測也。古人有言:『一日縱敵,數世之患。』宜早為之所。」是時,太祖奉天子以號令天下,方招懷英雄以明大信,未得從嘉謀。會太祖使備要擊袁術,嘉與程昱俱駕而諫太祖曰:「放備,變作矣!」時備已去,遂舉兵以叛。太祖恨不用嘉之言。

《華陽國志》:公謀臣程昱、郭嘉勸公殺先主。公慮失英豪望,不許。

很顯然,曹操陣營早已動了殺機,之所以未付諸實施,基業未固,殺之恐失人望而已。易言之,曹操君臣對於劉備的威脅存在共識,分歧無非是動手時機而已。

從大局看,曹操大業有成,終究要代漢而立,又怎會留著雄姿傑出,有王霸之略的漢室宗親劉玄德?血統即原罪,有血統而又兼備雄才,那更是罪不可恕。故而劉曄之流可以效忠免禍,劉備沒指望。

三國志總結得很好: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競利,且以避害云爾。

世人皆以為張綉投曹為佳話,想聽聽張綉一家的下場么 ̄△ ̄

再看看這位:

(周)不疑幼有異才,聰明敏達,先欲遣不疑就劉巴學,巴婉拒之。後荊州降,太祖欲以女妻之,不疑不敢當。時有白雀瑞,儒林並已作頌,不疑見太祖授紙筆,立令復作。太祖異而奇之。後太祖攻柳城不下,圖畫形勢,為難計策,不疑進十計,攻城即下也。太祖愛子倉舒,夙有才智,謂可與不疑為儔。及倉舒卒,太祖心忌不疑,欲除之。文帝諫以為不可,太祖曰:「此人非汝所能駕御也。」乃遣刺客殺之。不疑死時年十七,著文論四首。

請默默替換個人名o(╯□╰)o


一山不容二虎,題主假設基本不可能。
但是!

操以手指玄德,後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玄德聞言,吃了一驚,手中所執匙箸,不覺落於地下。時正值天雨將至,雷聲大作。玄德乃從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於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聖人迅雷風烈必變,安得不畏?」

操大笑:「汝安敢欺我」?上前,攬玄德入懷。玄德大驚,反手掙脫不得。操笑曰:「古人云,英雄相惜。今天下大亂,群雄並起。以一人之力,收復天下而收效甚微,吾與玄德均久歷四方,討董卓,伐張角,皆是英雄之舉。玄德君何不與吾一起,先平袁紹,後討劉表,待平定北方,一舉南下,百萬將士共入江東,孫氏雖借天塹,吾二人聯手,又如之何?是時,吾領一軍人馬,西征劉璋張魯,北上直取西涼。君坐鎮江東,派將領出海,東海諸島,一併取之,以饗後人。此天下亂世可定,霸業可成也。待天下一統,吾二人紅塵作伴活的瀟瀟洒灑,策馬奔騰共享人世繁華,對酒當歌唱出心中喜悅,轟轟烈烈把握青春年華。國民安樂,豈不美哉?」

玄德聞之,曰:「善!」於是與操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不悅。玄德解之曰:「吾有孟德,雙德合併,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羽,飛乃止。


這個腦洞挺好玩的,題主可以看看我的腦洞,你就知道有多好玩了。

黃巾起義時(歷史線結局):
靈帝末,黃巾起,州郡各舉義兵,曹操拜騎都尉,討潁川賊,遷為濟南相。劉備率其屬從騎都尉曹操討黃巾賊有功,除安喜尉。然後傳說中的督郵出現了,之後的事情就是歷史線了,兩個人該幹嘛還是幹嘛去了。

聯軍討董時(衛茲線結局)
中郎將公孫瓚派其別部司馬劉備前往助陣,劉備軍至酸棗,始與曹操相見,遂同盟,計興武事。

劉備答曰:「亂生久矣,非兵無以整之。兵之興者,自今始矣」。深見廢興,首贊弘謀。

合兵三千人,從曹操至滎陽,力戰終日,失利,身歿。

曹操初至酸棗,劉備曰:「平天下者,必此人也。」

曹操亦異之,數詣劉備議大事。劉備從曹操討董卓,戰於滎陽而卒。曹操每涉郡境,輒遣使祠焉。

劉禪,字公嗣,因其父劉備隨曹操戰死於滎陽而受到曹操器重,魏文帝繼位之後,封安國亭侯,任吏部尚書。魏明帝時,出任尚書右僕射,封康鄉侯。後來歷任光祿大夫、司徒、封長垣侯。劉禪死後追封太尉,謚號敬侯。

子孫均死於由晉朝亂政引發的永嘉之亂。

兗州鎮壓黃巾軍時(鮑信線結局)
曹操以賊恃勝而驕,欲設奇兵挑擊之於壽張。先與劉備出行戰地,後步軍未至,而卒與賊遇,遂接戰。劉備殊死戰,以救曹操,曹操僅得潰圍出,劉備遂沒。曹操購求劉備遺體而不得,乃刻木如劉備形狀,祭而哭焉。

劉禪,字公嗣,三國時期曹魏官員,因其父劉備隨曹操戰死於壽張而受到曹操器重,魏文帝繼位後,官至宮正,後被貶為治書執法。擔任太子中庶子時因性情剛正而得罪曹丕,曹丕稱帝後又因屢次諫諍而觸怒曹丕,最終被曹丕借故處死。

子孫均死於由晉朝亂政引發的永嘉之亂。

兗州叛亂時(張邈、臧洪線結局)
曹操征陶謙,敕家曰;「我若不還,往依玄德。」後還,見劉備,垂泣相對。其親如此。

後呂布之舍袁紹從張楊也,與劉備相見,把手共誓。袁紹聞之,大恨。劉備畏曹操終為袁紹擊己也,心不自安。於是劉備從呂布,屯雍丘,叛曹操。曹操攻圍數月,屠之,斬劉備及其家。

城陷,曹操生執劉備。曹操素親劉備,盛施幃幔,大會諸將見劉備,謂曰:「劉備,何相負若此!今日服未?(敢情曹操是廣東人?)」

劉備據地瞋目曰:「諸曹事漢,世食漢祿,可謂受恩。今王室衰弱,無扶翼之意,欲因際會,希冀非望,多殺忠良以立奸威。備與布同共戮力,為國除害,何為擁眾觀人屠滅!惜備力劣,不能推刃為天下報仇,何謂服乎!」

曹操本愛劉備,意欲令屈服,原之;見劉備辭切,知終不為己用,乃殺之。

河東解良人關羽、幽州涿郡人張飛,親慕劉備。曹操令在坐,見劉備已死,起謂曹操曰:「將軍舉大事,欲為天下除暴,而專先誅忠義,豈合天意!劉備發舉為郡將,奈何殺之!」

曹操慚,左右使人牽出,謂曰:「汝非劉備儔,空復爾為!」

關羽、張飛曰:「夫仁義豈有常,蹈之則君子,背之則小人。今日寧與劉備同日而死,不與將軍同日而生!」復見殺。在坐者無不嘆息,竊相謂曰:「如何一日殺三烈士!」

衣帶詔時(董承線結局)
是時曹公從容謂劉備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劉備方食,失匕箸。遂與承及長水校尉種輯、將軍吳子蘭、王子服等同謀。會見使,未發。五年春正月,劉備等謀泄,皆伏誅。夷三族。

官渡之戰時(張綉線結局)
劉備據下邳。朱靈等還,劉備乃殺徐州刺史車胄,留關羽守下邳,而身還小沛。東海昌霸反,郡縣多叛曹公為劉備,眾數萬人,遣孫乾與袁紹連和,曹公遣劉岱、王忠擊之,不克。

五年,曹公東征劉備,劉備敗績。曹公盡收其眾,虜劉備妻子,並禽關羽以歸。劉備與張飛走芒碭山,後曹操拒袁紹於官渡,劉備從張飛計,復以眾降。

曹操遣將道路奉迎,身去許都二百里,與劉備相見。劉備至,太祖執其手,與歡宴,為子均取劉備女,拜揚武將軍。官渡之役,劉備力戰有功,遷破羌將軍。從破袁譚於南皮,復增邑凡二千戶。是時天下戶口減耗,十裁一在,諸將封未有滿千戶者,而劉備特多。

後五官將曹丕數因請會,發怒曰:「君欲殺吾父,何忍持面視人邪!」劉備心不自安,乃自殺。謚曰定侯。

其子劉禪繼嗣,坐與魏諷謀反誅,三族皆被曹丕誅滅。

曹操攻佔鄴時(崔琰線結局):
袁紹卒,二子交爭,爭欲得劉備。劉備稱疾固辭,由是獲罪,幽於囹圄,賴陰夔、陳琳營救得免。

曹操破袁氏,領冀州牧,再辟備為左將軍,謂劉備曰:「昨案戶籍,可得三十萬眾,故為大州也。」

劉備對曰:「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二袁兄弟親尋干戈,冀方蒸庶暴骨原野。未聞王師仁聲先路,存問風俗,救其塗炭,而校計甲兵,唯此為先,斯豈鄙州士女所望於明公哉!」

曹操改容謝之。於時賓客皆伏失色。

涿郡孫禮、盧毓始入軍府,劉備以身出同郡為其名之曰:「孫禮疏亮亢烈,剛簡能斷,盧毓清警明理,百鍊不消,皆公才也。」後二人咸至鼎輔。

曹操將見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遠國,使劉玄德代,曹操自捉刀立床頭。
既畢,令間諜問曰:「魏王何如?」
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曹操聞之,追殺此使。

時曹操為魏王,楊訓發表稱讚功伐,襃述盛德。時人或笑楊訓希世浮偽,謂劉備為失所舉。劉備從楊訓取表草視之,與楊訓書曰:「省表,事佳耳!時乎時乎,會當有變時。」

劉備本意譏論者好譴呵而不尋情理也。有白劉備此書傲世怨謗者,曹操怒曰:「諺言『生女耳』,『耳』非佳語。『會當有變時』,意指不遜。」

於是罰劉備為徒隸,使人視之,辭色不撓。曹操令曰:「備雖見刑,而通賓客,門若市人,對賓客垂手直視,若有所瞋。」遂賜劉備死。

子孫均死於由晉朝亂政引發的永嘉之亂。

南征荊州時(王粲線結局)
曹公南征劉表,會劉表卒,子劉琮代立。劉備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聞之,遂將其眾去。過襄陽,劉備駐馬呼劉琮,令歸曹操。劉琮懼而從之,劉琮左右及荊州人多歸劉備。

曹操曰:「吾不喜得荊州,喜得玄德也!」

漢末大疫,張仲景見劉玄德曰:「君有病。」令含服五石湯可免。玄德嫌其言忤,受湯勿服。
居三日,仲景見玄德謂曰:「服湯否?」
玄德曰:「已服。」
仲景曰:「色候固非服湯之診,君何輕命也!」
玄德猶不信。後一百八十七日而死,終如其言。

其子劉禪受魏諷謀反案牽連,被曹丕誅殺。曹操嘆曰:「若吾在,不使玄德無後也!」

躲過漢末大瘟?不急,還有一個結局(金禕線結局)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正月,金禕與少府耿紀、丞相司直韋晃、太醫令吉本、吉本之子吉邈、吉穆以劉備與王必善,因以間之,若殺王必,欲挾天子以攻魏。

甲子日,耿紀等起兵誅曹操,攻焚丞相長史王必營,不克。吉邈等率雜人及家僮千餘人夜燒門攻王必,劉備遣人為內應,射中王必肩。王必不知攻者為誰,王必以素與金禕善,走投金禕家,金禕家不知是王必,謂為劉備等,錯應曰:「王長史已死乎?卿曹事立矣!」

王必乃更他路奔。會天明,王必猶在,劉備等眾散,故敗。後十餘日,王必竟以創死。

曹操聞王必死,盛怒,召漢百官詣鄴,令救火者左,不救火者右。眾人以為救火者必無罪,皆附左;曹操見劉備亦在左邊,故曰:「不救火者非助亂,救火乃實賊也」。皆殺之。金禕等夷三族。

什麼?如果劉備規規矩矩、盡心儘力地為曹魏效勞?那還有一個結局(劉曄線結局)
曹操拿下漢中後,問劉備:該不該趁勢拿下益州?
劉備說應該,曹操不聽,益州不復為己有。

後來曹操問劉備:現在能不能打益州?
劉備說不該,曹操不聽,連漢中都丟了。

後來曹丕上台了,問劉備:現在東吳想稱臣,應不應該攻打東吳?
劉備說應該,曹丕不聽,孫權不久之後就和曹丕翻臉。

後來曹丕又問劉備:現在能不能打東吳?
劉備說不能,曹丕不聽,被孫權擊敗。

再後來曹睿繼位,有人見到劉備巧妙地奉迎曹睿,甚為厭惡,於是向魏明帝詆毀劉備,更建議魏明帝召見劉備時特地以與自己相反的意見來問他,如果每樣他都表示同意,就表示劉備他是揣摩上意了。後來曹睿一試,果然如此,更因此疏遠劉備。劉備因而發狂,不久之後憂鬱而死。謚曰景侯。

其子劉禪,初為選部郎,後出為平原太守。

毌丘儉掀起「淮南二叛」,大將軍司馬師以問劉禪,劉禪答非所問。大將軍司馬師怒曰:「卿平生與吾論天下事,至於今日而更不盡乎?」乃出為平原太守,又追殺之,尋被斬。

子孫均死於由晉朝亂政引發的永嘉之亂。

其實我還在想別的結局,不過好像也沒有什麼了。

許攸、婁圭?
劉備喜怒不形於色,怎麼可能讓你抓住小辮子?

禰衡?
到了劉表那裡又是歷史線結局啊。

孔融?
劉備和母親相依為命,也不能用「不孝」來殺吧?

楊修?
有一天劉備問曹操:今日暗號是什麼?
曹操說:雞肋。
劉備說:你看「草鞋」怎麼樣?
曹操不耐煩地說:草鞋草鞋,你就是想著跑路,好好好,就是草鞋,過幾天就撤,行了吧?

王垕?
曹操密召劉備入,曰:「吾欲問汝借一物,以壓眾心。汝妻小吾自養之,汝自無憂慮也。」
劉備曰:「丞相欲用何物?」
曹操曰:「欲借汝頭以示眾耳。」
劉備曰:「某實無罪。」
操曰:「吾亦知汝無罪,若汝不死,三十萬人心皆變矣。」
劉備曰:「吾三天之內可賣草鞋十萬雙,賺得軍資,購置糧草,明公勿憂。」
曹操大喜。

荀彧?
建安十七年,董昭等謂曹操宜進爵國公,九錫備物,以彰殊勛,密以咨劉備。

劉備以為曹操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

曹操由是心不能平。

會征孫權,曹操表請劉備勞軍於譙,因輒留劉備,以侍中、光祿大夫,持節,參丞相軍事。

曹操軍至濡須,劉備疾留壽春,曹操饋劉備食,發之乃空器也。劉備便於空盒中放草鞋兩雙,將食盒發還曹操,曹操見之,苦笑不已,遂遷劉備為幽州刺史,駐涿郡。

明年,曹操遂為魏公矣。

其子劉禪,西晉重臣、開國元勛。官至太尉、侍中等職。封涿郡公。

其孫劉諶於西晉時,在薊縣,常為胡騎所圍數重,城中窘迫無計。劉諶乃乘月登樓,中夜織草鞋十萬雙。賊目睹之,皆驚恐不已,有返鄉之意。天明,賊遂棄圍而走。

蓋被子?
曹操恐人暗中謀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夢中好殺人;凡吾睡著,汝等切勿近前。」
一日,晝寢帳中,落被於地,劉備慌取覆蓋。
操躍起欲拔劍斬之,只見劉備手長,輕舒猿臂,倚天劍已在劉備手中。
劉備呵呵一笑,便使出自創的「顧應劍法」。
曹操見之,默然良久,復上床睡;半晌而起,佯驚問:「玄德為何在此?」
劉備答曰:「長夜漫漫,無心睡眠。便來看看明公是否睡得安穩?」
曹操痛哭,遂命劉備為虎賁中郎將,掌魏王宿衛。
後「顧應劍法」成為天下五絕劍法之一。

其子劉禪,鍾會伐蜀之時,命劉禪為先鋒開路,自己率領大軍在其後,當經過一座橋時,鍾會的戰馬蹄陷入坑中,鍾會大怒,不顧及劉禪先父劉備的功績,欲將劉禪斬首。劉禪便使出「顧應劍法」,一路殺出,後看破紅塵,於成都乘煙觀出家。

子孫於永嘉之亂時,殺出一條血路,跑到芒碭山,開創了芒碭派。

現在我們再來看看歷史線結局:
劉備從一個幽州賣草鞋的,成為了漢昭烈帝。
劉禪當了四十年皇帝之後,成為了安樂公。
子孫雖然大多死於由晉朝亂政引發的永嘉之亂當中,但是好歹還有一個劉玄跑回益州繼續當安樂公了嘛。

最後劉備回顧自己的一生:
我這幾十年也沒什麼別的,大概三件事。一個,跟盧植這種水平很高的人學習了一個。第二個,和曹操、袁紹、公孫瓚、劉表、孫權這些人談笑風生了一回。第三個,就是「三顧茅廬」,這件事對我影響很大,這件事的結果就是讓我和我這幫子兄弟、戰友以及資磁者們和那個大齡待業青年一起在歷史上成為了無法抹去的存在。如果說還有一點成績就是軍隊一律不得屠城、拿老百姓做肉脯。這個對軍隊的命運有很大的關係。因為後來他們開始互相吃自己人了。等於說我在徐州收容的幾千人馬就這樣沒了。還有198年打呂布、208年打曹操、218年繼續打曹操,也是很大的。但是這些都是次要的,我主要的就是三件事情。很慚愧,就做了一點微小的工作,謝謝大家抬舉。至於仁義嘛,那只是在下一點微不足道的長處,我身上還有更長的東西呢,你要不要看啊?嘿嘿嘿。

別那麼污,先主身長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顧自見其耳。這就是那個傳說中的督郵


參見劉曄的經歷,劉備是孝景帝之後,劉曄的血脈更親,是光武嫡親血脈之後,劉曄已經很努力了,可始終進不了曹魏嫡系,只能是若隱若現的存在著。無論如何,從血脈上來說,曹魏政權不可能重用劉備。
但也不是絕對,架不住曹老闆喜歡備備,可能曹老闆會人盡其才也不一定。可丕公子就沒這麼好說話了,丕公子的猜忌心可是深得曹老闆真傳,而且丕公子還是更喜歡士族,備備這種偏遠皇親就算寒族了吧。
所以按題主的思路意淫下去,備備奮鬥一生拿命換個爵位,比不了五子良將,更比不了八騎將,只算給兒子掙個鐵飯碗罷了,終老一生,悵恨久之。
話說備備屈居他人之下,會不會像我家淮陰侯一樣口出怨念,想不到我這輩子竟然還不如張遼徐晃,然後被政敵抓住把柄滅了門?純屬意淫。


如果劉備願意低頭,當曹操手下的二把手是沒問題的,被刺殺是小人之心。

(1)安全問題
劉備在曹操手下不安全的原因,就是因為劉備不甘於當二把手,劉備想當老大。如果劉備心甘情願不做老大,又心甘情願順著曹操,性命之憂是不會有的。

我們看看三國時期假節的人:
董卓,沒有善終。
曹操,一把手,病死。
關羽,沒有善終。
于禁,沒有善終。
曹休,沒有善終。

不是一把手,要干一把手的事情。從三國中前期的歷史角度來看,下場都不太好。用現代話說,容易膨脹,關羽算是比較典型的例子。

曹操是個很講究形式的人,迎接有殺子之仇的張綉,給了張綉很高的地位,張綉在曹操死後才死。

我們舉幾個例子。
(a)賈詡。跟曹操有仇(玩耍的團團轉),有能力,做事低調,善始善終。
(b)司馬懿。家族跟曹操有隙(早年拒絕出山,直到北方形勢明朗才投靠曹),有能力,做事低調,反殺曹氏家族。

古人說的好,魚和熊掌不可兼得,要不然就跟著曹老闆好好乾,要不然劉備投靠曹老闆是幾個意思???結論,只要劉備做事本分,曹操不會殺他。

(2)地位問題
曹操對於降將的待遇,一般都給的比較高。降將的實力越強,相應的待遇也就越好,像劉備這樣帶著武將、軍隊來投奔的,待遇自然是很高的,曹操讓劉備當左將軍,相當於馬超之與後期的劉備。劉備在曹操手下達到前五的地位是沒有問題的,畢竟曹操手下人才太多了。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因為曹操的實力相對較強,曹操這裡的左將軍比劉備那裡的左將軍含金量要高。北京市市長VS胡志明市市長的感覺。

結論,只要劉備做事本分,曹操不會虧待他。

———————————————————————————————————————————

曹操性格多疑,心胸也不見得多麼寬廣,但是曹操是個顧大局的人。曹操殺呂伯奢,畢竟和劉備相比,呂伯奢的名氣小了,不見得有多大的社會效應。曹操不喜歡禰衡,要處理禰衡都要借刀殺人,不敢明目張胆的殺害。說曹操殺左將軍劉備,完全是無稽之談。

說曹操殺荀彧那個事情,本質還是荀彧不順著一把手的意思,有自己的私心。如果荀彧不在漢和魏之間有這麼多的思想包袱,願意順著自己的老闆,也不見得要被逼迫自殺。

說曹操駕馭不了別人就要殺人,我就問問,曹操殺關羽了嗎,關羽明確說了「曹操你駕馭不了我,我得到我大哥消息馬上就走。」曹操對關羽還是很尊敬的。

外加一些私貨,我覺得,曹操是個有情懷的人,當年曹操和各路諸侯一起討伐董卓,最後只有曹操孤單一人前去追擊董卓,我想,曹操心中對於各個諸侯的腐朽是很失望的。當曹操發現了一個比較有節操的劉備,心心相惜自然不在話下。

劉老闆轉頭就把曹操的兵帶走了,劉備趁著月黑風高,帶著自己的隨從逃跑就悄悄走算了唄。反正一路也是逃跑。。。。。。這一手我是挺看不起的。


以下是曹魏眾謀臣對劉備的態度:

荀彧對劉備的看法:漢室宗親,心懷天下,不錯不錯。
荀攸對劉備的看法:王霸遠略,與我無關,不說不說。
賈詡對劉備的看法:深沉多智,雄才猾士,在想在想。
程昱對劉備的看法:雄才蓋世,終不為下,該殺該殺。
郭嘉對劉備的看法:甚得民心,深不可測,該防該防。
董昭對劉備的看法:五等爵位,絆腳之石,該除該除。
劉曄對劉備的看法:同宗英傑,謀深決遲,再看再看。

綜上即是:

司馬對劉備的看法:他怎麼可能會活到我出山的時候?
曹操:操只是反射弧有點長,使君你還真以為我傻啊!


這真是一個相當好玩的問題。在假設劉備投降了曹操之前,我們不妨先假設一下,假如劉備這個人物消失了歷史走向會如何。
1,關張趙投靠誰都無所謂。沒有哪個勢力能倚靠一兩名勇將打出多大的基業。真正決定勢力走向的還是領導者的能力。由此觀之,最後成功發展壯大的還是曹操與孫權。關張趙加入哪一邊都無所謂。
2,赤壁之前,有沒有劉備不出現就不會滅亡的勢力?沒有。沒有劉備呂布可能會更早覆滅,陶謙可能會更早覆滅,沒有關羽也會蹦出來個許褚滅掉顏良文丑(總之一戰可擒),劉表也會準時去領便當。可見,赤壁之前劉備的影響力實在是太小太小。且不說和他沒直接關聯的勢力,單看這些和他算是有所糾纏的勢力他的存在所造成的影響也基本可以無視。
3,諸葛亮出山也罷不出山也罷,對於曹操孫權的影響實在不大。事實上,真正能讓諸葛亮發揮自己全部實力的勢力也就只有劉備了。其餘勢力基本都會被制衡(劉璋諸葛是看不上的也不會去,畢竟家族勢力太強大)。所以諸葛的影響也被無限縮小。
4,赤壁,沒有劉備,擁有周瑜的孫權仍然會贏。不解釋。
5,後面的劇情,和周瑜的雄分二國的戰略計劃基本差不多。
6,最後,沒有騎兵優勢的吳最終會被魏或者晉滅掉。天下一統。

所以我們可以這麼認為。劉備不出現,會有孫權來完成他赤壁後的劇本。而他對赤壁前的劇本的貢獻真心可以忽略。

那麼,劉備出現了,然後在青梅煮酒之前向曹操投降。會怎麼樣呢。
曹操得到了兩員(運氣好三個)大將。
沒了。
沒了。
沒了。

你問劉備呢?
你們覺得劉備真的有什麼才能嗎?
劉備最大的三個優勢:聲望,諸葛亮,以及堅韌不拔的決心和雄心。
第一點比他有優勢的大有人在。
第二點他一投降也沒了。
第三點他要想活的長一點最好還是不要表露。
所以我能想像到的劉備最好的結局:
因為和獻帝親密的關係而被曹操忌憚。將其調離中央,為一方太守。善終。

手機打的,有些話沒說清楚,等有人看了再慢慢補充。


所有事都對,可惜,劉備有志向。

一個有志向的人,身居高位,會不由自主的握緊資源,人馬,錢糧。

劉備的志向是是光復漢室,一開始曹操本來也這樣想,這時候兩個人遇見,是完美的,兩個人可以做漢天子的左右臂膀,出將入相青史留名也不錯。

可惜,他們遇見的時候,劉備還是劉備,曹操卻不是當初曹操了,手上沾了血,正如青藏放牧的獒犬咬了羊,嘗了血和肉,就不會再甘心也不能夠做條狗了。

寧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這是曹操黑化的開始,男兒生於亂世,亂世當飲血執火,千夫所擁,一騎絕塵萬人從,改朝換代,此刻是曹操的志向。

其實英雄們一路走去,承載了太多身旁人的願望,他們已經不是為自己而活了。大傢伙拋頭顱,灑熱血,多少兄弟醉卧疆場,不是為了別的,就是為了大哥的志向,博一個赫赫聲名,千畝良田,大家傾盡一切,不過為了那一絲不朽的可能性。
若劉備放棄志向,身邊的人地一個不答應,老子給你賣命,天花板就這麼高?還總受另一個武裝集團的欺負,還為了大局不能反抗?去你xx
他們任何一個放棄志向,身邊的人第一個不同意,等所有人都走了,他們也就不是熊視天下的雄主了,只是行將就木的普通人。

這是劉備不能忍受的,倆人的志向都很對,但是不相容,只有一個能成,或者都成不了。
如題,他們不可能走在一起。
青梅煮酒一場醉,為了各自的使命,浴血一戰,三分天下,已經是萬幸。
一念之差,曹操可能就拼著失去一部分民心的後果,也要讓劉備成冢中枯骨,殿下亡臣。

帝王之路,在通往至高無上的路上,不是朋友,就是敵人。


卒……


大丈夫生於天地間 豈能鬱郁久居於人下


人活著,不僅僅有繩繩苟苟,還要有某些信仰的。
我真心相信,劉備是想光復漢室的,恢復像四百年來一樣,劉姓坐在皇位上的樣子。而不是簡簡單單想做個軍閥有錢有軍隊有權就好了。
就像田橫五百士,就屈於強秦。就像陸秀夫背著小皇帝跳海,就像近代無數為驅除韃虜、三民主義、共產主義奮鬥的人一樣。
所以,劉備不會屈於曹操之下,即使真的在曹操之下,也會在某一個瞬間造反就像丙吉董承一樣。


一個野心家,容忍不了另一個野心家。


獸人永不為奴!話說,有些不入流作家在黑漢朝的時候,到底知不知道蚩尤崇拜也是漢朝重要精神信仰之一。
┑( ̄▽ ̄)┍


稱臣是不要的,結盟是可以的。
使孫劉二人戰亂,曹操可以為劉出錢,但最好不要出力。
孫權劉備長年戰亂,然後,曹操可以說,孫劉二人不夠仁厚,常年戰亂致使百姓民不聊生,替天伐之。
然後曹操一統天下,我覺這才符合曹操的利益。


我來說一下,按三國的說法,曹老闆陣營的參謀們(比如郭嘉)至少認為應該軟禁劉備的。因此,劉備在發展壯大以前的任何時刻,稱臣都不會有好結果,直到劉備入西川,得漢中,有了與曹老闆議價的實力之後,選擇名義上的稱臣是有可能的。(其實孫紅毛就是這麼乾的)但是,這樣做並沒有實際的意義,就算曹老闆顧及兄弟情義,他兒子是肯定不記得的。就算兒子忍得了,孫子也要做了這個「平西王」╮(╯◇╰)╭歷史就是這樣驚人地相似啊。


最後想想,要是官渡之戰,送助攻地留黃書劉大人,這個劇本要怎麼寫?乛?乛?


「非唯競利,且以避害。」劉備有野心,又有能力,連劉表都容不下劉備,更何況曹操呢?


顯然劉備壓錯寶了,如果袁紹取了天下呢?


推薦閱讀:

假如宛城之夜曹操戰死,而曹昂被父親所救,那三國歷史可能會被怎樣改寫?
假如有一天你成了秦始皇,你會修築長城嗎?
假如管弦樂隊缺低音提琴,請了一群專業爵士貝斯手演奏撥弦波爾卡,聽眾能聽出異樣嗎?
假如你是孫權,你會如何回憶或感嘆自己的一生?

TAG:曹操 | 劉備 | 架空歷史 | 帶有假設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