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血戰鋼鋸嶺》的都來說說,這個片子好看嗎?
我看了,我最大的感受是,國內的手撕鬼子不是侮辱了觀眾,而是實實在在的侮辱了那些在戰場上拼殺的戰士!
片尾的真人訪問,採訪時間在2003年,3年後,老人去世。再10年後,電影上映。這是一部超越金錢考量的電影,必須有一部這樣的電影存在——有些東西必須留下來。
什麼值得留下,血淋淋的戰爭場面以警後人?
我想不止如此。
他們不理解what you believe,但是他們都明白how much you believe。
很多原則和底線不是被別人摧毀,而是自己妥協放棄的,不止信仰如此。
感動我最深的,就是,當你堅持到最後,你所堅持的,就會成為你自己,也才能成為你自己。
我自己剛結婚,也剛剛經歷了頂著外界一切的壓力:拒絕一切的結婚儀式。
從小時候起,就非常反感婚禮儀式,而現在輪到自己身上時,若妥協了,算了別做旁人眼中的「笑話」——那我才成了自己真正的笑話。
而面對周圍一切聲音,現在都微笑回應以「你不覺得這才是我的風格嗎?」
說這句話的時候,我心裡充滿透亮、安穩、坦然,這就是對「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回報和獎賞了。
自己的小小例子也許算不上什麼,我遭受的壓力遠遠沒有多斯嚴酷,我的出發點也遠遠沒有多斯高尚,這雞湯味濃濃的回答在知乎也絕不是主流。
但當我們思考,多斯他做了什麼:他僅僅是守了十誡。
聖經說過,聽從祂的話,守律法,就是祝福了。
個人的理想和原則,持守,也就是祝福了。更新一下,也許文不對題,但我身為年輕人通過看這部片子想起這件事情所以有感而發,願朋友們能別較真,權當聽個事迹,謝謝。
爺爺是抗美援朝第一批志願軍赴前線,真的是前線!!不是後勤。。。槍林彈雨三年後活著回到南京,享受著配警衛員的待遇。直到2000年去世。
那時我小不懂事,直到看過鋼鋸嶺後回去和父親安利這部片子,父親才說起爺爺的事,他也是聽奶奶講,當年毛主席一聲號令,全中國的有志之士都積极參加志願軍去朝鮮,爺爺就是其中之一,當年在南京的大校場不知道有沒有朋友知道,爺爺和他們團的新兵營就在那,集訓1個半月就上了前線。這期間爺爺的父母想著法子拖關係找人看看能不能把年輕的爺爺調到後勤炊事班去,結果被鄰居檢舉揭發還批鬥了一番,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但當時的爺爺就像是電影里的多斯兄弟一樣,滿腔熱血要上前線。到了朝鮮後第一戰就是出名的雲山戰役,奶奶毫不避諱的說當時爺爺和幾個要好的南京小夥子過了鴨綠江後一路上還嘻嘻哈哈,直到步行到能聽到遠處山裡有爆炸聲的時候頓時就都懵逼了,然後他們一路懵逼狀態走進山裡,有個缺口正好能從上往下俯視,他們就看到一塊很大的空地上,真的是堆滿了屍體和雜物。我在想當時爺爺他們都是小夥子,見到這個場景聞到屍體的腐味作何感謝,是多強大的內心才能支撐他們繼續前進的。。。當年雲山戰役可以說是抗美援朝第一戰,中央要求的必須打出氣勢,爺爺他們那批衝到「聯合國軍」懷疑人生,13天就打退美國人和韓國人。但是爺爺同行一起從南京去的夥伴全部陣亡。。。是陣亡!不是受傷!用奶奶話說,衝鋒之前爺爺他們幾個商量好一起沖,相互照應著,但真正沖的時候爺爺他們壓根頭都抬不起來,彎著腰悶著頭看著前面一個人腳跑!因為如果前面人倒下了你不注意被絆倒肯定會被後面人踩死的。所以當我爺爺衝到屍體堆起的小戰壕調整時,他定神再看已經找不到認識的人了。。。(在這裡評論區很多朋友質疑密度,彎著腰跑是正確姿勢,看著前面人腳後跟跑是唯一視線,倒不是說人多密集,而是防止被絆倒而已,某些軍事迷別再自我意淫,自視看過幾本軍事雜誌就亂套用在實戰上!老爺子的經歷是後輩通過每年老戰友們聚會用DV拍攝製作成回憶錄的,當他們過世之後我們後人還有東西可以追憶他們的英雄事迹,難不成老爺子們還坐那瞎BB??你以為
是鍵盤俠?)身邊都是陌生的戰友,他知道肯定已經都倒下了。我曾傻傻的問我爸爺爺不是膽小躲起來了所以才沒死,爸爸說抗美援朝那會兒,對於我們志願軍來說戰場上是沒地方給你躲得,除了往前沖還有可能活,你以為往地上一趟睡一覺就沒事了?蹲都不能蹲的,就是沖。搶時間!不為別的,就為老美一句「感恩節前攻下朝鮮」也要拼了命打退敵人。當時人單純的很,沒那麼多心眼子,再加上大家都是年輕小夥子,一路連喊帶跑的就悶頭上。爺爺自那之後陸陸續續又打了三場戰役,每場就這麼稀里糊塗的沖。小兵卒子不懂戰術就是跟著前面人跑就對了,當時是真的沒幾個人懂軍事,上面所下達的戰術更是耳邊風,小夥子們要麼情緒亢奮要麼徹底懵逼狀,稍微冷靜點的還會簡單詢問班長戰術~但也基本上是左耳進右耳出,畢竟那個年代去戰場的年輕人識字的都不多。爺爺身邊戰友真的是一天一批的換,他竟然奇蹟般的活著回來了。。。
對於我來說,槍林彈雨的戰場上,像電影鋼鋸嶺里的多斯這樣的英雄各個都是!!我可以驕傲的說爺爺也是其中之一!他叫羅揚明
昨天看了《血戰鋼鋸嶺》,今天又看了《薩利機長》,這兩部片子讓我不得不把《阿甘正傳》和《血戰鋼鋸嶺》聯繫起來。我認為,《血戰鋼鋸嶺》就是嚴肅版的《阿甘正傳》,兩者有太多相似。道哥和阿甘都是代表著最純正的美國傳統精神,是典型的右派思維的電影,堅信上帝,熱愛祖國,崇拜英雄,珍視家庭,而且二者不但在劇情上有著太多相似之處,從現實背景來講也是頗多雷同。
首先,道哥和阿甘都是典型的美國鄉巴佬,這群鄉巴佬就是我們常說得美國「紅脖子」(道哥在醫院門口吻老婆時,脖子真心紅啊~)。這群人粗魯,沒見識,保守,頭腦簡單,支持擁槍(雖然道哥討厭槍),反對墮胎,搞種族歧視(阿甘祖先就是3k黨),可是他們身上卻又有最樸實無華的美國精神,是的!他們相信上帝,他們深愛自己的家庭。對國家和民族又有著一種自然而然的使命感,他們為美利堅驕傲,他們相信美國就是全世界最牛逼得國家!是全世界的救世主!
其次,在劇情上,二者有太多相似,阿甘從軍和道哥從軍都是有著被哄被騙的成分在裡邊。從軍後一開始也都是被排擠,然後靠自己的實力又讓戰友和上司有所改觀,最後在戰場上,我看道哥一個個背人的時候我總是想起阿甘在戰場上背人的場景,一個,兩個,三個……但是背再多卻救不了最好的基友……兩人還都救了自己的上司,真是太像了,那一股子傻勁,實在可愛,我在看到最後時甚至想到道哥屁股會不會中彈。最後二人都被戰友和上司認同,並獲得榮譽,而他們獲得榮譽的關鍵在於「不拋棄,不放棄任何一個brother」,而並不是殺了多少敵人~
最後,二者的現實背景也是頗多類似,阿甘是在經歷過美國反戰,性解放,女權運動等左派革命後的90年代拍攝的,那時的美國人民開始迷惘,到底什麼才是我們所要追求的,隨著約翰列儂倒在血泊之中,人們終於意識到我們需要回歸傳統,回歸最初的美利堅,那個雖然看上去有點傻裡傻氣的,有點土土的,有點保守的那種淳樸精神,最初的美國夢!於是《阿甘正傳》孕育而出,裡面把美國左派黑出了翔(吸毒,濫交,打女人……)。當今美國社會,在白左聖母的作死之下人們又開始迷茫,終於此次美國大選,「紅脖子」們又站了出來,開始捍衛他們最後的精神家園,堅持「五月花」號上那些最初來到美利堅先行者的精神——上帝保佑美國!於是《血戰鋼鋸嶺》就顯得那麼順理成章!美利堅需要英雄!美利堅還是那個二戰中統領群雄的盟主!美利堅萬歲!
(圖均來自網路)run forens! run the Great USA!
老美用了一場兩個多小時的電影來告訴你奶媽的重要性!
美國隊玩排位的時候,有個哥們(多斯)要選星媽,隊友一看,破口大罵道:媽的這是團隊毒瘤,除了會奶,毛都不會,打仗不是靠奶去贏的!這哥們很淡定的說了一句:這是我的信仰英雄,雖然我以前也是提過槍當過ADC的男人。隊友無奈,只好由著星媽上場。
大家都玩到後期,美國隊的優勢很大 ,但是日本隊靠著頑強的武士道精神,以及高地塔的優勢負隅頑抗。
美國隊要上高地,在對面高地塔都在的情況下,美國隊強行上高,結果遇到對面玩命抵抗,美國隊損失非常慘重,大部分都殘血了。日本看這情形就是終於可以反擊了,放肆猛追,這時候美國隊的澤拉斯掩護了一波撤退,這時候星媽進行瘋狂的奶人,硬生生的吧殘血的士兵奶了會來。
最後美國拿下了比賽的勝利。
片子告訴我們:玩英雄要有信仰,就算全世界都抗拒你,依然秉持住自己的信仰不動搖,最後你會成為傳奇。
在一片好評聲中去看了《血戰鋼鋸嶺》,很梅爾吉普森,卻沒有想像得那麼好。與《勇敢的心》手法很類似,情結很簡單,主要靠音樂煽情。戰爭畫面現在類似影片看多了,也就見怪不怪了。沒有李安《比爾克林的中場》的真實。美式的個人英雄主義明顯,反派日本人比較無腦。不過美軍看上去也挺傻,除了硬拼就不會來個「圍三缺一」?很納悶。不過總體來說還是可以看看的。本片也告訴我們,美國佬找路子,通關係這套也是有效的。哈哈哈
同時
血戰鋼鋸嶺
一部血腥但又很溫暖的影片
我們很多時候都在講信仰
可往往並不真正理解懂得它
也許有人會說
信仰只存在於某種宗教或者組織里
所以很難深有體會
多斯能救75個士兵
因為他是虔誠的基督教徒殺戮有罪
但對他來說
他堅持的目的是因為
傷患的痊癒和微笑是對他最大的獎勵
這個世界總有人受傷
而我們只需要堅定把它修繕好
無論做什麼
永遠向著善良出發
這或許就是最純粹的信仰
以上個人觀影真實感受
下邊的是在微信公眾號上看的
哈哈哈哈哈哈
今年國慶過後,院線為了完成今年500億的票房指標,瘋了一樣安排各種好片,這無疑是影迷們的狂歡盛宴。從《奇異博士》到《海洋奇緣》,再到之前創下口碑票房雙高的《你的名字。》每一部電影都給我留下了很深的感受。
直到我看完這部電影:《血戰鋼鋸嶺》
截止到目前,票房在沒有什麼奇葩宣傳的情況下已經近兩億,口碑也超越《你的名字。》成為朋友圈安利的新寵,而且豆瓣的評分更是高達8.8分。
好於96%的歷史片,95%戰爭片
導演是大名鼎鼎的奧斯卡導演梅爾·吉普森,曾經因為出演《勇敢的心》而為世人所熟知。
所以在此強烈安利給各位一定要去電影院看看,要說唯一一個不安利的原因,那就是這部片子:
太!血!腥!了!
血腥到什麼地步?該影片在北美被定為R級(17歲以下須由監護者陪同觀看);日前台灣公映也被評定為「輔十五級」(未滿15歲不得觀賞)。此番國內上映,刪減不足30秒,大量血腥鏡頭得以保留。而在沒有官方分級標準的情況下,影片自發在全國各大院線提示「戰爭幾近真實,12歲以下兒童觀影需要家長陪同」,主動分級。
所以先放一些提前預警一下。
你會看到士兵的腦袋在你眼前爆開
硝煙瀰漫的戰場上,你隨時可以看到在爆炸中被掀翻的肉體,
而且不是假人替身,而是為了還原戰場的真實感,演員親自完成的。
戰場上肉體橫飛
手雷會在你的眼前爆開
電影還有無數血腥真實的鏡頭表達了戰爭的殘酷:
戰友的雙腿被炸斷炸,嚎叫著抓著你的手求你救他;背上傷員的裸露腸子從你胸前流下;上一秒還活著的戰友突然頭部中彈,血和腦漿濺射在你的臉上。裡面對戰爭描寫的血腥殘酷程度超過了此前任何一部同類電影,完全就是一處煉獄。
可什麼樣的戰場會如煉獄般殘酷?
那就是太平洋戰爭最關鍵最殘酷的一場戰役——沖繩島戰役!
電影真實還原了1945年的沖繩島,美軍在此季節了八個師團的兵力發動登陸戰,只要攻克鋼鋸嶺,就能拿下沖繩島,並以此為基地進攻日本帝國本土。這次戰役極為慘烈,小小的沖繩島戰場,日軍傷亡超過10萬,美軍也有8萬,還有無數平民死於炮火下。
這場戰役被美軍稱為「鋼鐵風暴」,在我看來用「絞肉機」來形容更為貼切,因為在電影中能深刻體會到生命被壓迫到極致隨時會爆裂的感覺,鋼鋸嶺如同絞肉機一般,吞噬著凡人的血肉和雙方士兵的生命,也只有在戰場上,生命才如肉沫般一文不值。
《血戰鋼鋸嶺》的後半部分一個多小時的片長全部在描述令人緊張的戰爭場景,當美軍率先擊退了日軍,日軍趁夜色突襲反擊,美軍又在慌亂中敗退下鋼鋸嶺,遺留下了一百多名傷員之時,全片的高潮出現了,我們的主角,醫務兵戴斯蒙德·道斯,在這殘酷到令人窒息的一夜,冒著日軍的重重掃蕩,憑一己之力搶救回了75名戰友。
不止如此,讓他成為傳奇的真正原因是:
道斯是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從小堅信第六戒:不可殺戮,他也是一個絕對的素食主義者。而武器對他來說,也是邪惡的,堅決不碰,這一信仰也被他堅持到了軍營,帶到了煉獄般的戰場。
所以,以上的壯舉之所以是個傳奇,前提是,他在戰場上沒有一把槍一顆子彈,沒有殺一人,憑著自己的信念和堅持救回了75名戰友的命。
「我會帶你回家」
面對每一個傷員他都會許下如此承諾,然後靠拖靠扛,還要兼顧急救處理,生生把75名戰友拉出了鬼門關帶回了家。
被他救出的戰友,躺在病床上,無不用崇拜神靈一樣的的目光望著他。
然而真正衝突的是,戰友們一開始對道斯的態度可不是如此。
因為道斯是個反戰者,他拒絕殺戮,拒絕使用任何武器,儘管他的願望只是當一個醫務兵,因為他認為這樣不殺人也能通過救人為自己的國家出一份力,但是他的觀念在軍營中依舊格格不入。
在訓練中,被處處針對。
他被戰友認為是懦夫,被群毆。
甚至被當作「拒服兵役者」送上軍事法庭,面臨牢獄之災。
他身邊幾乎所有人,都勸他讓他拿起槍,這樣才可以有機會上戰場當一個軍醫,實現自己的訴求。
甚至身邊的人把他當作神經病,可是他依舊堅持自己的信仰。
在他看來,如果不堅持自己的信仰,不知道該如何活下去。
最後,在他的努力和堅持下,以及家人的幫助下,軍隊同意他不帶任何武器,踏上煉獄般的戰場。同時所有人都不相信,一個手無寸鐵的軍醫在戰場上會有所作為。
顯然,隨後的一幕幕徹底改變了戰友們對道斯的看法,他在戰場上珍惜每一個傷員的生命,為了救人不惜將自己至於險境,堅持在不殺人的情況下,完成了對75條生命的救贖。
值得一提的是,經歷那奇蹟的一夜之後,道斯的事迹在軍隊中迅速流傳。當第二天全部軍隊又不得不重新踏上「絞肉機」般的戰場,他們本該充滿恐懼,喪失信心,但是所有人都只有一個念頭:
「只要道斯在
我們就能活著從戰場回來
並贏下這場戰爭!」
那天是星期六,道斯的禱告日,這一天基督徒們本該停止工作虔誠禱告,可是他在這一天依舊勇敢地踏上站場。
戰場變化瞬息萬變,所有的戰士寧可違背命令等上十分鐘,只因為他們全部注視著默默禱告的二等兵道斯。不久之前,他們嘲笑道斯的信仰,笑他懦弱,勸他放棄可笑的堅持,並在肉體和精神上不停地打擊他。
而現在,道斯的信仰成了他們所有人的信仰,
他的堅持成為了所有人活著走出戰場的希望。
在那個周六,美軍拿下了鋼鋸嶺,從此奠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局。而受傷歸來的道斯拿到了美國榮譽勳章,這是由美國政府頒發的美國最高軍事勳章,頒給那些「在戰鬥中冒生命危險,在義務之外表現出英勇無畏」的軍人。
而他是唯一一個不殺一人,只靠救人獲得了這枚勳章的戰士。
看完整部電影,你會發現,《血戰鋼鋸嶺》的確是一部有著震撼畫面的絕佳戰爭片,而真正難能可貴的,是它真切向中國觀眾闡述了一個相當陌生的主題:
一個人的信仰和堅持有多重要。
這部電影完全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然而電影中戰爭的場面再逼真再血腥,也不及真實戰場之萬一,道斯遭遇的困難遠比電影中所呈現的要多的多,現實中的他面對質疑和危險,還能堅持自己的信仰,是最值得我們敬佩的。
而太多與戰爭有關的英雄,儘管他們不為我們熟知,儘管他們堅持的方向的方式不被常人理解,但是他們所作出的貢獻,值得我們每個人敬佩。
讓美帝來拍中國抗日的英雄故事!!
大多數人都不愛看自己家的英雄,而鋼鋸嶺電影一結束,前排好幾個男生鼓掌( ????? )。。。
有三點想說的:
1、如何把爛俗的英雄主義拍出花?
2、戰場上的阿甘。我們談堅持和信仰的時候在談什麼?
3、電影涵義的延伸:我們從來沒有停止過「拜神運動」。
1、如何把爛俗的英雄主義拍出花?
觀眾看慣了超級英雄、主角光環,看慣了終將勝利、抱得美人歸的好萊塢劇情,為什麼戴斯蒙德和鋼鋸嶺戰役,依然有震撼人心的能力?
原因有二,第一,改編於真實故事,更有說服力。奇蹟是真實發生的,你不信也得信,二戰時期真的有一個名叫戴蒙德斯·多斯的人,冒著戰火、周旋敵人,一夜救出了七十多位戰友。而我們以前看的英雄多是什麼?分分鐘超能力加持,身受重傷還能手撕鬼子,或者總是特別幸運一路過關斬將,他們雖然也會有受到挫折,並通過堅定的信念克服困難,最終獲得勝利的經歷,但畢竟是虛構,我們知道他們在逆境努力,知道只要擁有堅定的信念就能創造奇蹟,但我們也知道這是戲劇,是誇大的,我們真的從心底里相信信念可以創造奇蹟嗎?恐怕我們的回答多半是:那些英雄之所以能做到這些是因為這是電影。我們可以為他們的勝利找到借口,這是假的,這是演戲。而一個真實發生過的事件擺在你面前,告訴你信念的力量有多強的時候,你是找不到借口的,那個人確實做到的,是信念支持著他不斷地救了一個又一個,說服力是極強的。第二,幾近還原真實的戰爭場景。一上到鋼鋸嶺,硝煙瀰漫看不清敵人,摸索著前進,這種未知的感覺我真心覺得比鬼片的前奏還提心弔膽。交戰期間,爆頭、斷腿、紛飛的肢體,鋼盔被打穿的聲音、子彈穿透身體的聲音、日本人和美國人怒目圓睜大吼的聲音,戰爭就是簡單粗暴血腥,死亡、負傷就是下一秒的事,不存在勇不勇敢,只有走不走運,你沖前線,炸彈就是在你旁邊爆炸了,你躲一邊,或許還能多活一分鐘。該斷腿的斷腿、該燒傷的燒傷、該毀容的毀容,尤其是斷腿,拍了好幾個戰士都是雙腿炸的稀巴爛,褲腿跟流蘇似的稀爛,看得我都疼,誰叫導演手裡只有4000萬美元,拍不了大場面,只有靠道具組了。所以通常的英雄電影,觀眾看完只有暢快的感覺,缺少鼓舞和震撼,而真實的故事和真實的戰爭場景,雖然沒有特效和大場面,卻可以做到鼓舞和震撼。(電影結束之後前面好幾個男生鼓掌了,從來沒在影院看過有觀眾鼓掌的,把我嚇了一跳)
2、戰場上的阿甘。我們談堅持和信仰的時候在談什麼?
阿甘和戴斯蒙德十分相似,他們看起來獃獃的,性格很樂觀,很單純、想的很少,剛開始像個異類,不被大家接受,但他們找到了自己的信念、自己的價值觀,並堅定地通過自己的方式履行下去,不管外界是質疑、打擊、接受、認可,他們都認為自己做的事並非那麼偉大,不過是腦海里有個聲音,他們必須要用堅持不懈的行動回應這個聲音。
戴斯蒙德坦言過兩次,他知道自己「不是正常人」,他對多蘿西說,如果我所信奉的價值觀被摧毀了,我不知道如何繼續生活,如何與你相愛。價值觀和信念,決定了我們如何看待世界,如何與世界相處,我們的處事態度和追求是什麼。當價值觀崩塌、信念動搖的時候,一個人就容易懷疑自己、走向崩潰,這也能解釋《驢得水》里張一曼最後為什麼自殺,詳見回答 應該怎樣解讀《驢得水》這部電影的中心思想? - 知乎用戶的回答 - 知乎 。 既然價值觀如此重要,且每個人的價值觀又各不相同,我們是沒辦法輕易改變別人的,能做的只有尊重和理解,所以戴斯蒙德從來不要求別人理解他的信仰,也從來不以自己不殺人的標準,去要求他人、評價他人,或者試圖改變他人。他被戰友群毆之後很淡然,不記仇不怨恨。這一點在電影里,導演故意突出了總是和他較勁,最後又成為朋友的配角史密提,史密提對戴斯蒙德說,他在孤兒院長大,喜歡評價別人,學會了怨恨,暗示自己被截然相反的戴斯蒙德改變了。
這部電影講的是一個信基督的英雄製造奇蹟,肯定不是告訴我們信基督得永生,而是說,如果你認為這件事情是對的、你的想法是正確的、你的信仰是不能被外界改變的,那麼你就得堅持下去。信仰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能支撐一個人不論如何都可以堅持下去,而堅持才能創造我們以為無法企及的事,用偉大的成就證明了你的信仰。
所以沒有堅持下去,是不能談有信仰的,而沒有信仰,是不足以讓人堅持的。but。。。不是所有堅持都能讓你活命,有可能你在追求人生意義的道路上狗帶了。那些英雄很幸運,他們堅持,並活下來了。
3、電影涵義的延伸:我們從來沒有停止過「拜神運動」。
比利·林恩也好,其他的戰爭電影也好,避免不了去談我們為什麼而戰。現實情況是,很少有人跟電影主角一樣,找到了自己參戰的意義,更談不上把參戰意義和人生意義捆綁在一起。戴斯蒙德經歷過童年陰影,他內心就有想要阻止傷害、縫合分裂、治癒痛苦的慾望,在家裡,他為了母親反抗父親,雖然在心裡殺死了父親,但他依然重視父親的感受。於是在現場上,他內心的慾望被瘋狂釋放,把不斷地救人視作人生的意義、參戰的使命。
而大多數人,他們拚命的動力哪裡來?戰爭里,指揮官都會以保衛妻兒保衛家園為理由鼓舞軍隊的士氣,他們的信念就是保衛最愛的人。而這部電影里,軍隊二鼓作氣的原因,除了被戴斯蒙德的勇氣和奇蹟感染,覺得連玉米桿都如此牛逼了,我為什麼不能。其實大家敢於拚命的最重要的原因,我認為是戰友相信哪怕自己受傷了,戴斯蒙德或者其他醫療兵也會來救他們。因為再登鋼鋸嶺時,他們都希望戴斯蒙德一定要在場。戴斯蒙德在他們眼裡成了一個被基督賦予了神力的人,會來拯救他們,以至於他們覺得自己就算缺胳膊斷腿又如何?反正我是不會被拋棄在現場上死掉,可以無顧忌地廝殺了。
不過諷刺的是,軍隊的鼓舞和號召,永遠避免談及,戰爭最常見的代價就是死亡,大家都認為自己不會是那個倒霉蛋。分享一個美國徵兵經典廣告文案(手機碼字,沒法兒使用引用):
「來當兵吧!當兵其實並不可怕。應徵入伍後你無非有兩種可能:有戰爭或沒戰爭,沒戰爭有啥可怕的?有戰爭後又有兩種可能:上前線或者不上前線,不上前線有啥可怕的?上前線後又有兩種可能:受傷或者不受傷,不受傷又有啥可怕的?受傷後又有兩種可能:輕傷和重傷,輕傷有啥可怕的?重傷後又有兩種可能:可治好和治不好,可治好有啥可怕的?治不好更不可怕,因為你已經死了。」
人總歸一死,然而在戴斯蒙德的帶領下,我有可能死不了,有什麼可怕的?
所以,當一群人產生不了自己的信仰,而看到那些有信仰的人有所收穫之後,就會相信他們的信仰是有作用的、是正確的,然後就會把他們相信的人的信仰拿過來,當作自己的信仰。
追星、守護偶像的信念,何嘗不是這樣的心理?再套用一下,我們現在追隨一些知乎大神、自媒體大V去做個人品牌、做斜杠、輸入輸出,何嘗不是一種跟隨行為,拿別人的信仰過自己的生活。
作者:根叔
鏈接:如何評價電影《血戰鋼鋸嶺》(Hacksaw Ridge)?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鋼鋸嶺:信仰與救贖的最後一戰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從人類的誕生的那一刻起便有了戰爭。一部文明進化史,同樣也是一部人類野蠻史。
雖然我也知道建立一個國家靠的不是夢想,它最終總要訴諸血和鐵。但和平崛起不是沒有可能的,就像拉爾夫·沃爾多·埃莫森說的那樣:「真正而持久的勝利就是和平,而不是戰爭」
在這個浮躁的時代,窮兵黷武的言論在網路上甚囂塵上,屢見不鮮,彷彿戰爭和自己玩過電子遊戲如出一轍。有良心的知識分子企圖用藝術作品來讓人們看看戰爭的殘酷。於是我們有了《格爾尼卡》、有了《戰爭與回憶》、有了《現代啟示錄》。
要說戰爭唯一的好處,恐怕只剩下為藝術家們提供靈感的源泉吧。所以就有了這部梅爾·吉布森執導,加菲爾德主演的戰爭題材佳片:《決戰鋼鋸嶺》
電影大背景:沖繩戰役
珍珠港事變後,美國正式向日本宣戰。太平洋戰場上,最著名且打的最艱苦的海上登陸戰役除了硫磺島戰役,便是沖繩保衛戰了。
該戰役規模空前的龐大,雙方陸海空三軍皆出動。雖然美軍擁有絕對優勢兵力,掌握了制海權和制空權,選擇了有利的登陸地段;但是,戰術呆板,畏懼夜戰、近戰和攻堅,也未及時進行海上迂迴。
日軍利用坑道和反斜面陣地,抵消美軍火力優勢,以近戰火力和小分隊夜間出擊,頑強戰鬥達3個月之久;以「神風」自殺飛機為主擊毀擊傷大量美海軍艦艇,但陸海軍及其航空兵行動不協調,並放棄了水際灘頭作戰的機會。該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中傷亡人數最多的戰役。日本方面共有超過10萬名士兵戰死或被俘虜,美軍遭受的人員傷亡亦超過8萬人。同時,數萬名當地平民喪生、受傷或被迫自殺。
而關於電影中的很多戰術,現實中確有其事。推薦大家去看另一位大導演伊斯特伍德的《硫磺島家信》,兩部電影對戰爭的描寫有許多相似之處。例如日本人晚上挖坑道,白天出來偷襲;瘋狂的軍國主義不要命的沖向炮口;美軍士兵為了拿下陣地,必須冒著槍林彈雨攀岩懸崖峭壁等等等。
同名人物的電影改編
以二戰時期的沖繩島戰役為背景,講述基於信仰與良知而拒絕持槍上陣的醫療兵戴斯蒙德·道斯,赤手空拳闖入槍林彈雨,隻身勇救75名戰友生命的故事,道斯也成為了二戰中唯一一個獲得英勇勳章的拒服兵役者。
t;《v字仇殺隊》中有句經典台詞:「面具下的不僅是血肉之軀,還有思想,思想是不怕子彈的。」
道斯為了拯救被困的隊友,竟然在槍林彈雨里忙活了十幾個小時而毫髮無傷。事後還有自稱狙擊手的日本俘虜說在鋼鋸嶺見過這個作死的衛生兵但每次沖他開槍子彈都會卡殼。
第二次攻打鋼鋸嶺便沒這麼幸運了,在現實中經過了日本兵的一個巢穴時,道斯為了掩護隊友,踢開了飛來的手榴彈,也因此炸傷了自己的雙腿。
影片的最後,道斯被踏上擔架就結束了。但故事其實才剛剛開始
在被擔架抬下去的路上,道斯決定把擔架讓給另一名傷員,堅持自己走回了急救站,此時他腿上至少有十七塊彈片,路上還被日軍狙擊手打了一槍,這導致他後來耳朵完全十足,接受了將近五年的治療,才漸漸好轉。
道斯與多蘿西的愛情故事也打動了不少觀眾。現實中道斯和多蘿西是在教會認識的,而多蘿西後來確實成為一名護士,不過是在道斯受傷回來以後的事了。
強大的卡司陣容
《血戰鋼鋸嶺》彙集了全球超過70億美元票房的豪華演員陣容
男主道斯扮演者安德魯·加菲爾德,曾參與電影《社交網路》、《超凡蜘蛛俠》,憑藉精湛的演技獲得第14屆青少年選擇獎最佳夏日電影男星的提名。
現實中道斯是個誠懇的信教徒,也是職業軍人眼中的膽小鬼、瘦竹竿。加菲陽光俊朗的容貌,配上略帶憂傷的個人氣質。把道斯入門三分,向死而生,將個人的信仰和戰爭硝煙的殘酷深入刻畫。讓觀眾懂得了和平的難能可貴,與人性與信仰的堅守。
男主父親扮演者雨果·維文曾飾演《黑客帝國》中飾演了史密斯幹員《魔戒》系列電影中飾演了林谷的精靈領主
《美國隊長》中的反派紅骷髏等。
本片中飾演的是一戰老兵,在經歷了戰爭的殘酷洗禮後。熏酒、打罵妻兒,討厭戰爭。
但這個角色是矛盾的,父親一方面厭惡戰爭,一方面看見兒子的信仰得不到尊重時,又會去伸冤幫助。梅導安排這個角色,有血有肉,讓我們看見了老兵被遺忘的無奈
看見了戰爭年代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殘酷
看見了戰爭對一個家庭的摧殘是多麼可怕
可以說雨果的表演已經壓過了加菲,作為老戲骨的他憑藉此片拿一座奧斯卡最佳男配不成問題
除此之外還有阿凡達飾演者薩姆·沃辛頓、女神泰莉莎·帕爾默等加入。
真實殘酷的戰爭現場
本片在美國上映時,定義為R級內含血腥暴力等場景,引進國內時刪改了30秒的片段。整部電影是我看過最真實還原二戰慘烈場景的戰爭片:硝煙瀰漫、戰火紛飛、殘垣斷壁,都讓觀眾有種身臨其境的錯覺。這一切都要歸功於梅導的堅決和演員們的敬業。
梅導對於暴力的理解是刻苦銘心的,這源於他悲慘的童年生活。所以也造就了不同於《殺死比爾》中美感與血腥同在的暴力美學,梅導熱衷於暴力真本質的內核:殺戮。《勇敢的心》、《耶穌受難記》、《啟示錄》都是他早期關於殺戮暴力最完美的詮釋。
打個比方,昆汀更像徐克,暴力中永遠追求視覺的美感,可以說是暴力依託美感。而梅爾更像是吳宇森,用暴力製造美感。
這就不難理解梅導拒絕使用CG,而是通過人工雕塑等比模型,模擬搭建高模擬度的戰場地貌。拍攝過程中,劇組秉承「純實拍」的原則,例如被氣浪打飛的演員,身上的火焰是實打實的。再例如,電影中有諸多血腥的畫面,被炸彈炸飛的雙臂,被榴彈打穿的頭顱,還有日本軍官的剖腹自盡。
蟄伏之後的沖奧之作
因為涉嫌侮辱猶太人,梅爾被好萊塢雪藏十年之久,以至於我們對他的印象還停留在那部囊括了五項奧斯卡獎項並成為電影史上的千古流芳之作《勇敢的心》。
作為好萊塢以低產高質著稱的奧斯卡最佳導演,他所執導的影片總在籌劃之初便備受各界矚目。
戛納電影節期間就曾憑藉粗剪版本,以93分的高分破口碑調研公司歷史紀錄
威尼斯電影節的首秀也被評價為「教科書一般的經典大作」。
繼包攬多項奧斯卡前哨獎項提名、大獎後,《血戰鋼鋸嶺》北美公映口碑的全面爆發,IMDB8.6分基本可以排到影史top50里了。
該片還在近日公布提名的「評論家選擇獎」中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在內的七項提名。
《TIME》(時代周刊)給出了「繼《拯救大兵瑞恩》後最震撼的戰爭場面」的評價
北美各界影評人也讚不絕口:「如果說《勇敢的心》是梅爾·吉布森的天花板,那《血戰鋼鋸嶺》幾乎可以與之比肩。」
國內豆瓣的評分也高達8.7好過90%的戰爭片
有趣的是當年《勇敢的心》戰勝了李安的《理智與情感》獲得了奧斯卡獎,而李安似乎和梅爾冤家路窄,今年兩部同樣戰爭題材的電影上映。可惜的是,這一次李安又輸了。
深刻的人性思考
中國人大多是沒有宗教信仰的。所以也無法理解許多簡單、純粹看似神經病的行為。
其實信仰和座右銘一樣,是自己精神賴以生存的基石,是自己戰勝痛苦的力量,是區分你我的要素。
為什麼道斯的事迹如此偉大,因為他堅持了自己的信仰:不殺人。就如他自己所說:「你們去戰場是消滅人,我去戰場是拯救人。為什麼我沒有這點權利。」
說到底,這不是一部反戰電影,因為道斯不反戰。道斯也有自己的國家榮譽,也願意為國家去犧牲,只不過他內心擁有更強大的普世精神,願意如同耶穌一樣接納、愛戴、呵護每一位受傷的人。
戰爭其實是社會的小縮影。身處都市的我們也會被條條框框所束縛。為了從眾,為了服軟,拋棄夢想,苟且偷生的人大有人在。
而道斯的英雄事迹讓我們看見了信仰的力量,也看見了與眾不同、劍走偏鋒的魅力。
誠然,這個社會不能被所謂的信仰而打破長久來的秩序。但片面的專註,比盲人摸象來的更加珍貴。
那些閃耀著人性光輝,卻離經叛道的人是值得被稱作英雄的
公眾號:亂嚼舌根
對於一個玩過《使命召喚5》的人來說本片中後半部分的場景已經非常司空見慣了。不同於CG特效出來的士兵,當你看到有血有肉的真實的人被各種來自戰爭的傷害所摧殘的時候依舊會在心底喊出,珍愛和平的。沒有人願意戰爭來臨。身處在和平年代的我們可能體會不到戰爭的殘酷,但是至少本片會告訴你,日本人並不會被你當作一個傻瓜一樣花樣狙殺的。
前半部分的愛情也許會讓人感覺到厭煩,但是一旦步入正軌你就會深深意識到原來真實的戰爭是多麼的殘酷。我們從國產抗日神劇中看到的那些油光滿面的俊男美女們立馬就不復存在了。手撕鬼子,褲襠藏雷更是可笑之極。當你以可視距離作戰的時候至少你會看見敵人在哪裡。但是當戰場變成一片焦土的話,你連敵人的影子都看不到。以至於當雙方開始互戰的時候,我們全都摸不清敵人在哪裡,滿眼全是漫天黃沙和那些神奇的出其不意的可以奪取你生命的子彈。https://pic4.zhimg.com/v2-433b7fb9f859536021c2709e26338243_b.jpg「殘酷」一個個灰頭土臉,當看到從鋼鋸嶺下來的傷員們無助的眼神的時候,新兵們之前的那種渾不吝的氣息一下子被未知的恐懼所掩埋。沒有人再去油嘴滑舌,當然也沒有人敢去自信滿滿的說著什麼。儼然一副失敗者的樣子。而這一個緊張的氣息往往才是一個開始。當他們踏上這片土地的時候一切在逐漸的展開了。死亡的陰影籠罩在每一個人的頭上,很多人在戰鬥剛剛打響的時候就已經失去了生命。當然那些僥倖在第一輪生存下來的人們接下來將要經受更加嚴酷的考驗。戰火中隨處可見的屍體,而且是不完整的屍體。他們一次次的考驗著眼前的人們那脆弱的心理防線。但終究還是有人活了下來的。
當人們終於意識到這場戰役是多麼的殘酷的時候,原來一個營的兵力就只剩下了三十多人,原來在生活中的強者現在已經變得灰頭土臉。但是那個曾經被無數人嘲笑的懦夫,對於他來說此刻故事才剛剛開始。於是一場驚天動地的營救就開始了。https://pic3.zhimg.com/v2-f90cef2d8e73d66b10604aec31a02c9e_b.jpg我們可以說主角一直在帶著光環行動的。但是對於這樣的一部影片來說我們絲毫不用去懷疑故事的真實性的。因為這是確確實實發生過的事情,可能導演的敘述方法會有著一絲絲的偏差,出於對整部電影的考慮略微有點脫離實際。也許讓一個軍事專家來議論本片的話依舊可以分分鐘跳出很多毛病的。但是,但是對於普通的觀眾而言,本片的意義不在於邏輯是否縝密,結構是否嚴謹。我們最重要的是看到了一個實實在在的人,和一件發生過的,可能會被我們當成一件了不起的神話的故事。而這個故事關乎那些戰爭。
今天看來,那些發生過的故事距離我們太遠了,以至於我們經常會被影視劇裡面的一些低能的鏡頭蒙住雙眼。錯誤的認為戰爭就是開掛,時尚,沒事泡妞的同時可以肆無忌憚的打一些小鬼子出出氣。我們這種被灌輸的不正常的歷史觀可能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會受到質疑。我們的後代可能要問,「既然鬼子那麼愚蠢,那我們為什麼還會有十幾年的抗戰,難道我們也愚蠢嗎?」當被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相信很多人都會無言以對。https://pic2.zhimg.com/v2-f9ea33bf81fb0cbb142aaa158351b411_b.jpghttps://pic1.zhimg.com/v2-a58bf960763162d69a4e0424681d74dc_b.jpg影視是具有娛樂的性質,但是對於歷史過多的戲說則會讓下一代人忘記曾經的痛,同樣他們不會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的。英雄之所以偉大,成就的他的是倒在他腳下的兇殘敵人,而不是愚蠢的傻子。我們曾經也拍出過諸如《集結號》《團長》等優秀的影視劇作品,奈何現在提起抗日戰爭為何就只剩下「神劇」或許這才是我們需要思考的話題吧。
本片即使槽點滿滿擔任然不失為一部優秀的電影,因為在戰爭時期它至少真實的還原了他的敵人。
向非:看過《血戰鋼鋸嶺》,也來扯扯信仰的蛋
《血戰鋼鋸嶺》的檔期早就過去了,上映之初就去看過,當時並沒有什麼想議論一下的想法。後來聽說票房不錯,好評如潮,網上幾乎沒看到什麼差評,更談不上有質疑的,很多的年輕人看完眼淚汪汪,甚至藉此開始扯起了信仰的蛋,這部電影的影響力可見一斑。也就有了來扯一扯的衝動。
這部梅爾·吉布森的戰爭電影能讓人扯上信仰的話題,當然可能也是導演的目的之一,一部與日本人血腥打仗的電影都能扯上宗教的主題,也就正是梅爾·吉布森的導演功力所在。與這個導演早年直白的宗教電影《耶穌受難記》相比,這部《血戰鋼鋸嶺》顯然要委婉得多。眾所周知戰爭片都基本是殺人和被殺,而這部戰爭片的主題竟然是「救人」。也許是巧合,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的戰爭電影《拯救大兵瑞恩》竟然也是「救人」,可見電影是個多麼扯淡的東西,人們看了一堆血漿和屍塊的鏡頭後竟然談起了信仰,可見這種電影的洗腦作用又是多麼的成功。
梅爾·吉布森是愛爾蘭人的後裔,跟中國人不同,美國人都來自世界不同的國家和地區,他們不僅祖先的國籍不同,甚至種族也不同,不僅頭髮,甚至眼睛顏色都不同。比如即將卸任的總統奧巴馬是非洲肯亞裔,即將上任的總統特朗普是德國裔,不同種族的人由於天然有不同的價值觀和認知習慣、生活習慣很容易形成對立,互相看不上眼。這一點當然在中國要好得多,中國人基本都是同一個種族,那所謂的56個民族中的絕大多數不過是生活不同地區生活習慣略有不同人群的不同稱呼罷了。
可能是愛爾蘭跨越大西洋的到美洲,紐約是最近的航線,據說紐約就是愛爾蘭人最早的聚集區,早期飄洋過海的愛爾蘭人,他們的文化傳統在美國的文化里所佔的地位還是比較重要的。愛爾蘭人由於大多信仰天主教,由於這種傳統,梅爾吉布森也是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徒,由於歷史上的原因,北愛爾蘭現在仍然被英國統治,所以這個有著藍色眼睛的愛爾蘭人實際可能上也有反英、反猶的天然基因。他的電影《耶穌受難記》是一個《聖經》裡面的故事,電影詳細描述了基督教的創始人耶穌被門徒之一猶大出賣而被釘死在十字架的受難過程。這個故事跟人們所熟知的聖經故事實際並沒有什麼不同,《聖經》這部書記載了很多事情,從古到今據說也沒修改過幾個字,但這種哪壺不開提哪壺的電影就引起了猶太人的不滿,據說這部電影在以色列就遭到禁映,不僅如此,這部電影還激怒了好萊塢幾家大電影公司的幕後猶太老闆,於是這個本來錢途光明、渾身正能量的電影天才就再也難以在好萊塢立足了。
梅爾·吉布森最有名的電影是《勇敢的心》,這是個描寫蘇格蘭人反抗英國人佔領的故事,影片從描寫英格蘭貴族享有對蘇格蘭平民新娘的」初夜權」開始,並在影片結尾暗示長腿國王愛德華一世的傻兒子的法國王后伊薩貝拉懷的是華萊士的野種。當然影片里的主角兒反抗者華萊士最後被英國人凌遲處死,臨刑前,他高呼那句震撼人心的口號:「自由」。據說這部被認為蠱惑人心、散布謠言的電影在英國同樣遭到封殺。無獨有偶,梅爾·吉布森的《愛國者》也同樣是一部控訴英國人的電影,這部電影的背景處於美國獨立戰爭時期,電影裡面的英國軍隊毫無道德,他們放火燒村、濫殺無辜,簡直十惡不赦,所以才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強烈反抗,最後建立了自由的美國。梅爾·吉布森在電影里是一個愛好和平的普通農民,他因為兒子被英軍所殺,被迫拿起了武器。
通過梅爾·吉本森的電影,幾乎奠定了好萊塢逢英必黑的基本原則,包括近期的電影《倫敦陷落》《深海浩劫》,無論故事是基於現實還是基於想像,英國都是好萊塢必黑的對象。儘管這幾十年英國這個前宗主國一直是美國的鐵杆盟友,英國人的寬容看起來就像一個慈祥的母親看一個肆無忌憚、逆反霸道的已經長大的兒子一樣,畢竟很多美國人的血管里還流著英國先民的血液。
基於美國娛樂界這些現實的原因,梅爾·吉布森那以後只能在海外謀求發展,據說他最後還是在被他黑得最厲害的英國註冊了自己的電影公司。
這部與日本人打仗的戰爭片《血戰鋼鋸嶺》,聽說投資還是來自中國。眾所周知中國人最喜歡看殺日本鬼子的電影,在眾多的抗日神劇中恨不得把各種現代武器都穿越過去送上戰場,這種心情當然是可以理解的。然而殘酷的歷史事實就是中國人那時候不僅沒有那些先進武器,那時的中國一盤散沙,中國精英人群已經孱弱到完全失去了自信,戰爭的組織和領導決策也都是極其糟糕的,事實上那時中國人平均要死很多人才能打死一個日本鬼子,所以中國的抗日一直都是和「血肉長城」聯繫在一起的。很多年前拍攝的《血戰台兒庄》,雖然取得勝利,但數萬中國士兵的屍體堆積在城牆外的鏡頭令人記憶深刻,其實這也是驅使無數中國人艱苦奮鬥、勵精圖治的景象之一,在戰爭的決定因素中,武器裝備無疑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血戰鋼鋸嶺》這部電影,其描寫的是美軍在1945年的日本本土沖繩島戰役,但奇怪的是,影片中少有展現武器的鏡頭,提到最多的「武器」卻是主角兒道斯·蒙德永遠隨身帶著的那本《聖經》。
現在人們通常把委婉講述一個故事的敘事方法叫做「抖機靈」,電影藝術家們其實都是抖機靈的天才人物,比如說昆丁·塔倫蒂諾,他的電影都有無法預測的的結局,其實都是抖機靈的結果,比如可以他讓一個人講20分鐘的無關緊要的話,然後在幾秒鐘之內就死掉。昆丁塔倫蒂諾的二戰電影《無恥混蛋》,甚至讓希特勒和他的帝國精英團隊都燒死在電影院里,然後讓二戰提前就結束了。
《血戰鋼鋸嶺》毫無疑問也是用盡了這種抖機靈的手法。這部電影的前半部分節奏緩慢抒情,用梅式的敘事手法不緊不慢的把道斯蒙德從還是一個十歲小屁孩兒的時候說起,他老爸患戰後綜合症,這種病不用解釋,就是戰場上的精神創傷,就是在戰場上看了太多真實的血漿和屍塊而變得精神異常。如今的美國也有大把這樣的人群,2017年1月6日美國弗羅里達州再發槍擊案,一個患戰後綜合症的前駐伊拉克美軍士兵在機場向人群開槍,造成5死8傷。在電影《血戰鋼鋸嶺》里,道斯·蒙德的父親,這個備受這種精神折磨的一戰老兵,就在家暴過程中差點開槍打死他老婆,這個暴力家庭長大的小屁孩道斯蒙德也在一次衝突中將板磚拍向了他親哥哥的腦袋,差點要了他哥哥的命。然而,這個電影抖了個機靈,道斯·蒙德就因為此事受到了教育和啟發,成了虔誠的教徒,從此就再也不摸板磚和槍了。
這個機靈抖得,就像在昆丁塔倫蒂諾的電影里,德國惡魔希特勒看完一場電影,然後淚流滿面,然後就放下屠刀釋放了幾座波蘭集中營里的所有猶太人,還發給他們路費,讓他們去以色列復國一樣神奇。電影里出現這些,好像就是在說時因為那些信仰的神奇了,《聖經》里耶穌用五魚二餅就餵飽了荒野里的幾千人;摩西帶領猶太人離開埃及來到紅海邊時,突然「大風起兮雲飛揚」,海水就自動退下讓出了一條路,摩西和他的族人們得以順利逃離。《聖經》里把這些不可思議的事情叫做「神跡」。猶太人斯皮爾伯格很早以前就把這個猶太先人的神跡拍成了電影,那部夢工廠出品的電影(動畫片)叫《埃及王子》;2014年,利用無所不能的電影特技,這個神跡故事再次被拍成真人電影《法老與眾神》。
當然《血戰鋼鋸嶺》後面的故事才是真正的神跡:道斯蒙德這個不拿槍的美軍戰士,懷裡僅揣了一本聖經,就刀槍不入地獨自救回了75名美軍傷兵。而電影里,1942年參軍的道斯·蒙德,1945年終於上了戰場,這年他26歲。電影里他們就直接出現在了海灘上,當然這倒不是什麼神跡,電影里除了出現了幾個美軍軍艦炮擊的鏡頭,再加上士兵的步槍和手榴彈,就再也沒有出現其他武器了。那我們看看到底是什麼神跡把他們送上海灘和鋼鋸嶺的戰場的。
據戰史記載,美軍在珍珠港事件之後,已經經歷了派轟炸機從航母起飛,自殺式轟炸日本,然後迫降在中國,這個故事在《珍珠港》這個電影里。當然中國也拍了大量捨命營救美軍飛行員的電影,不如說《黃河絕戀》,以及其他許多記不住名字的與美軍飛行員有關的電影,這印證了那時中美鮮血結成的戰鬥友誼。為報珍珠港的一箭之仇,美國人想盡了各種辦法,據說羅斯福總統向全國徵集到了各種襲擊日本的方案,包括從美國釋放帶著炸彈的氣球飄過太平洋炸日本、海龜綁炸彈炸日本等等這樣的奇葩方案,對日本人恨的牙痒痒的美國人那時候也沒有辦法,因為那時候是1942年,沒有能飛越太平洋的飛機,也還沒有導彈,美國的野馬戰機甚至都還比不上日本的零式飛機。這就像攻打日本鬼子城樓的的中國人連個迫擊炮都沒有,只能用人去堆一樣的道理。如果真能從現在穿越,那美國人早就在半小時內就用核導彈就核平日本了,而不用等到1945年8月。
沖繩島的登陸戰發生在1945年的4月,從1941年12月的珍珠港遇襲,已經整整過去了3年多,這3年美國人已經經歷了中途島海戰,瓜達卡納爾島登陸,硫磺島登陸,塞班島登陸,萊特灣海戰,歐洲戰場與德國的重要戰事已經基本結束,此時的美國,戰爭機器經過3年多的高速運轉,此時的美軍擁有軍隊1200萬人,各型戰機10萬架,航母150多艘,其他各種裝備彈藥多到無法計算,各種戰史有各種詳細的資料,而日本這個曾經牛氣衝天的帝國則日漸衰落,兵員和各種物資和裝備越打越少。據有關回憶錄,沖繩登陸戰開始時,海面上美軍的各種艦艇多達5千多艘,黑壓壓一片,一眼望不到頭,作戰開始幾十萬噸的炮彈和航空炸彈被傾瀉到沖繩島的日軍陣地上,所以道斯蒙德和他的戰友們不是偶然出現在沖繩島的海灘上的,他們是這部強大的戰爭機器的一小部分,創造奇蹟的也不是他懷裡的聖經,即便他拒不拿槍,美軍的機槍大炮和飛機炸彈都可以隨時代替他消滅敵人。所以沒有神跡,祈禱也沒什麼用,這部強大的戰爭機器碾過,強悍的日本軍隊也成了碎片和粉末,還更不要提此時已經開始的東京大轟炸,和再過3個月就將完工可以投放的原子彈。
根據有關資料,沖繩戰役,從三月十八日美軍航母編隊襲擊九州開始,至六月二十二日沖繩島戰鬥基本結束,共歷時九十六天,其中在沖繩島上的激烈戰鬥就有八十二天之久,日軍包括「大和」號戰列艦在內的十六艘水面艦艇和八艘潛艇被擊沉,約四千二百架飛機被擊落擊毀,日軍在沖繩島上的約十萬守軍,除九千餘人被俘外,其餘全部被殲,沖繩島的平民有七萬五千人死傷。美軍有三十二艘艦船被擊沉,三百六十八艘被擊傷,其中有十三艘航母、十艘戰列艦、五艘巡洋艦和六十七艘驅逐艦遭到重創,損失艦載機機七百六十三架,陣亡一萬三千人〔陸軍四千六百人,海軍四千九百人,海軍陸戰隊三千四百人〕,受傷三萬六千人〔陸軍一萬八千一百人,海軍四千九百人,海軍陸戰隊一萬三千六百人〕,另有兩萬六千人的非戰鬥傷亡。此役是美軍在太平洋戰爭中傷亡最大的戰役,被列入世界上最激烈、最著名的戰鬥而流傳後世。鑒於在戰役中所付出的慘重傷亡,美軍沒有舉行大規模的慶祝活動。(以上引自百科)
說到戰爭中的數字,任何文章都會變得很無趣,這也就是喜歡抖機靈的電影之所以存在的理由,戰爭電影都是以講故事為主,他們不羅列數字,通常電影里出現幾個人就代表很多人了,按一般規律「百萬大軍」電影畫面里出現的不會超過300個人。電影導演通常數學和物理學常識都很差,當年《拯救大兵瑞恩》上映,就有細心的觀眾就發現這個去拯救大兵瑞恩的美軍行動小組,在很多鏡頭裡實際上只有7個人,而不是電影里說的8個。
說到底電影都是要講一個道理或者宣揚一種價值觀,《血戰鋼鋸嶺》導演無疑是想說聖經的力量大過槍炮的力量。電影后半部,這個連隊上戰場之前還要先等道斯蒙德祈禱完。如果果真如此,那幹嘛不給美軍每人發一本《聖經》,那不是美軍就可以天神附體、刀槍不入,子彈見了都會繞圈走,那些航母飛機大炮也就可以省省了。1900年中國的義和團不是正是這麼乾的嗎?那其他中國人怎麼會說他們是一批沒有信仰的愚昧之徒呢?還不就是他們只有「信仰」,背後沒有那些可以壯膽和代替人說話的軍艦大炮嗎!
看了那麼多《血戰鋼鋸嶺》的評論,發現很多標題都是諸如「一切信仰都是值得尊重的」,在這個標題之下,他們開始討論究竟什麼是信仰,羅列的問題包括「伊斯蘭教是不是信仰?」「馬克思主義是不是信仰?」,「太平天國是不是信仰?」還有我上面提到的不怕死的義和團,他們是不是信仰?當時到最後會發現提出這些問題的,都自扇耳光,結論是伊斯蘭教不是信仰,馬克思不是信仰,義和團不是信仰,那些只是迷信,好像只有電影里道斯蒙德的《聖經》才是信仰。
所以說扯一扯信仰的蛋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按通常的說法基督教的創始人耶穌基督誕生於2016年之前,就在前幾天中國人要不要過聖誕節成了網路議題。據說確定耶穌誕生的這一天只有象徵意義,聖誕節只是北歐國家的傳統節日,東正教的俄羅斯的耶誕節就是另外一個日子,耶穌誕生在哪一天顯然只是一個傳說。當然他母親瑪利亞睡夢中無端懷孕這個事情在當今中國是不會有很多人相信的了,因為總得有另外一份DNA,在中國這種事情能發生人們都知道那是隔壁老王的功勞。不過不管怎麼不符合科學規律,這麼扯淡的事情也總還是有人相信的。這也是因為「信仰」。
2000多年前的公元1年,大約在中國的西漢末年,距離春秋百家產生的時代都已經過去了大約500年,儒家的學說大概產生在那個時期。所謂春秋百家,其實是指多當時有很多學派,除了孔子,還有其他學說幾百個學說,能傳下來的應該不多。究其原因,肯定不是因為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就是宇宙真理,就像現在有很多優秀產品沒法進入市場,而市場假冒偽劣的卻很多,無奈假貨有營銷能力啊!
所以,那時候的學說理論,大致都是有學徒能傳承的才得以傳播,現今我們知道孔子有諸多弟子,孔子之後500年的耶穌基督也是因為有了12個門徒,他的理論學說才得到了傳播,就像如今的網路時代,沒人幫你轉發,你再好的文章,再好的思想也啥都不是。所以現在看那時的信仰,原來是有人幫著轉發才成功的嘛。在基督教的歷史上,他們更得到了羅馬帝國皇帝這個超級大V的轉發。所以任何學說和信仰,其實都是「營銷」的產物。文化的營銷就是把「思想」送到普羅大眾的腦子中,並讓他認為那是他自己的主意。
直到100多年前,基督教這個學說還在被中國人「轉載」,那個轉載的人叫洪秀全,這個落榜的文人得轉載形式是乾脆選擇了「抄襲」,在他的「作品」里,他搖身變成了上帝的二兒子,也就是變成了耶穌基督的弟弟,而且經過營銷和傳播,信仰他的人一度還真的不少。據統計,他們這個信仰造成的戰亂,有信仰與沒信仰的中國人,在他們的搏殺中,死亡人數多達1億人。他們沒有得到信仰的救贖,反而都成了信仰的犧牲品。
所以經過幾千年,我們驚奇的發現所謂信仰就是些別人讓你相信的東西。2500年前能夠產生孔子學說,2000年前能產生基督學說,那如今信息這麼發達的時代反而產生不了新的學說嗎?這顯然是一個悖論。上世紀90年代的「法輪功」就打了很多人的臉,這個「信仰」學說也是「抄襲」而來,但這個來自中國東北吉林的李姓農民顯然具有超級的營銷能力,他的信眾數量竟然在短時間內直追信德國人馬克思的信眾的數量,其中還不乏大量高級工程師教授和知識分子。如果任其發展,也許根本不用2000年,這個現代宗教沒準兒100年就能讓全世界人都變成「有信仰」的人了。我們不知道究竟是該有這批人有「信仰」而高興呢,還是悲哀呢!
雖然說信仰沒有先後,卻都與血色和禁錮脫不了干係。在中國人的宗教信仰中,神佛們似乎是人畜無害,都是打醬油路過的,就像《紅樓夢》里的總是偶然路過的瘋瘋癲癲的那一對和尚和道士。不過在俗稱的「藏傳佛教」里,喇嘛們同時也是統治者,他們似乎就不是簡單的過路者了。90年代流傳著一首歌手朱哲琴演唱的一首有點優美有點悲涼的的天籟之音《阿姐鼓》,細讀歌詞,人們會發現那首歌實際上在講述一個藏族女孩的姐姐被做成了寺廟裡的人皮鼓的故事。
宗教是歷史文化的組成部分,文化在前,武功在後,所謂「文攻武衛」,這就像給前幾天被惡炒的中國演員姜文的言論做註解一樣。西方有句諺語,翻譯過來叫「要是財狼肚餓,總是羊有罪過」,肉食者們總會曆數一堆草食動物的罪過,比如說他們的愚昧、專制與沒有信仰,吃與被吃總有各自的道理,70年前日本人因為沒有資源不得不向各處擴張,他們的理由是「大東亞共榮」,其實就是我來給你分錢跟我一起致富的意思。大多數人在如今都明白這只是一種詐騙常用的話術而已。如今還在擴張的國家有另外一套說辭,信者甚眾,信眾們相信雖然沒有「宇宙真理」,卻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世價值」。
有信仰的人們有福了,人們可能沒有能力說服別人,卻先說服了自己,帶著信仰走向死亡,雖然同樣還是死了,卻可以安詳的死。《拯救大兵瑞恩》中的美軍,出現的不止有道斯·蒙德這樣的醫務兵,也有掛著念珠的隨軍牧師,他們的任務是幫助行將死亡的傷兵祈禱,他們的祈禱詞一般是「萬能的主啊,你帶我走過死亡的峽谷,請賜於我戰勝苦難的力量,面對艱苦不在害怕與畏懼,你帶著我們走過那苦難的山谷,那盡頭就是陽光的草原,主啊,你是多麼的仁慈.......」,你看,在他們的口中,死亡是件多麼美好的事。
電影似乎在暗示為美國而死是光榮而平靜的。雖然二戰納粹德國並沒有偷襲美國的港口,納粹從來沒有向美國挑釁和宣戰,他們還是在珍珠港事件後就成了美國的敵人。據戰史記載,元首在得知日本襲擊了珍珠港後曾經大發雷霆,他認為日本人簡直愚蠢透頂,雖然他認為美國一定會介入戰爭,當不應該是在1941年的冬天,就像美國在1917年才介入歐洲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樣,1941年顯然還不是下山摘桃子的好時機。如此可見,信仰也許是個人的事,利益卻是國家和集體的事,無論古今中外無不如此。按照通常的宣傳,有信仰的士兵,即便是死在異國他鄉,他們仍然是上帝寵兒,可以獲得平靜和永生。現在自然也有某些信仰還要為有信仰的士兵搭上其他更有誘惑力的條件,比如說七十二個處女。
《血戰鋼鋸嶺》的主角道斯蒙德據說是來自一個真實人物,這個信仰先鋒、道德楷模,在沖繩島戰場達到他信仰的人生高峰的時候只有26歲。1945年日本應該已經沒有多少20多歲的男青年了,在沖繩島戰役中的很多開飛機撞沉美國軍艦的日軍士兵都是12-13歲的少年,因為日本已經沒有壯年的兵員可用,他們頭上纏著「神風突擊隊」的白布條,義無反顧的走上自殺式襲擊之路,他們不可謂沒有信仰,但日本人的信仰與美國人的是多麼的不同啊!就像電影里說的,拿著竹刀甚至空手沖向美軍的殘餘日軍,除了送死,其實也做不了什麼,跟1900年中國的義和團並沒有太大差別,可並沒有人笑話他們。那些義無反顧的懵懂少年,其實跟其他士兵一樣,驅動他們的也許不是什麼信仰,也許就是為了自己和族群能夠吃口飯活下去的簡單利益罷了!(完,本帖有修改和更新)
向非 寫於2017/01/17 微信公眾號:xiangfei-film-world
上周六刷過了!
我只想說句,自從《集結號》吹響之後,這麼多年,終於有一部電影,讓人感動、讓人如此震撼!
多的不說,喜歡戰爭題材的,請務必不要錯過這部電影!前幾天電影深V曾預測《血戰鋼鋸嶺》會如《你的名字》那樣口碑炸裂(文章鏈接戳這),12月8號電影正式在內地上映,目前豆瓣評分8.8分,相關的影評也陸續出現,從幾篇傳播較廣的影評來看,大家集中關注了影片「燃」的部分。
這倒無可否認,影片的戰爭場面很燃——美軍靠著漁網梯爬上鋼鋸嶺,號角吹響,炮聲隆隆,漫天硝煙中一往無前。(爆燃場面的GIF可戳這裡這片太燃,燃到幾乎讓人忘了它還有其他內容)
雖然電影的拍攝手法被部分專家詬病,比如八一電影廠文學策劃部創作策劃室主任李小婧就在央視的《今日影評》節目中認為,電影採取了非常老式的戰爭片的拍法:固定攝影機、固定鏡頭、客觀視角,這種拍攝手法無法讓觀眾產生任何的代入感。但口說無憑,這裡再貼出幾個戰爭片段給大家驗證下專家的觀點是否可信。
但戰爭的「燃」與其殘酷性就如同硬幣的兩面,不可分開。美國人拍攝的戰爭片一直都有注意到這點,《血戰鋼鋸嶺》也不例外,在美軍一往無前的同時,戰爭的慘烈程度也在漸漸顯現——與敵人近身肉搏時毫無優勢、噴火兵死於他身上的噴火裝置、自家炮彈不知道把多少自己人炸得血肉模糊,以及,上一秒還並肩前行的戰友,下一秒已變死屍。
實際上,正如不少影評都會把大篇幅放在對燃的部分的描寫上一樣。影片燃的部分的大出風頭,也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影片在人物塑造方面的亮點。
上文提到的專家李小婧主任對於本片人物塑造方面也有質疑,她認為「影片的男主人公,一開始就站在了心靈制高點上,他的內心沒有經歷過動搖,沒有經歷過任何的猶豫和掙扎,導致人物缺乏心靈張力」。
的確,不知道影片是否為了最大限度還原原型人物的事迹,所以並未給主角設置內心起伏的情節,由始至終,主角就一根筋地堅持他的信仰。
好在導演用了另外一種方式,讓觀眾對主角的情感認同產生逆轉。
在官方網站的記載中,作為教徒的道斯嚴守十誡,其中的兩誡讓他成為部隊中的異類,包括「不可殺人」和「周六必到教會進行活動」。這個關鍵情節影片用了較多篇幅展示,也成了抵達鋼鋸嶺前本片主要的衝突點。
主角這種近乎偏執的堅持自然會讓戰友上司乃至熒幕前的觀眾反感,畢竟軍隊是個講求紀律的地方,你又不願意拿槍還要在星期六休息,那還不如像片中的上司所言:你回家去吧,讓勇敢的人去保家衛國。
那麼主角為什麼就能由始至終這麼堅定他的信仰?也許這就是一個虔誠教徒的本性?對於沒有宗教信仰的我們而言,或許並不太容易理解。就算跟他一樣信上帝的軍事法庭的法官,最終裁決他能不帶武器上戰場,也並非因為他那番動人的陳詞。
但正是有了這段衝突做鋪墊,道斯在鋼鋸嶺的行為才會讓觀眾對其的印象產生逆轉。雖然主角一直站在心靈制高點,但導演卻巧妙地讓觀眾的內心有了起伏。
簡單來說,如果你在電影院看過《拯救大兵瑞恩》的話,會覺得這片子平淡無奇而且沒什麼亮點。
如果你在電視上看過《拯救大兵瑞恩》的話,會覺得戰爭場景在大屏幕上效果好棒,並非常想在大屏幕上看到《拯救大兵瑞恩》。
如果你只看過《兄弟連》《血戰太平洋》的話,可能會覺得這片子戰鬥場景......還不錯?
基本上戰鬥場景完全沒有超過《拯救大兵瑞恩》和之後比較大製作的影片。
至於其他的......呃我不是信徒,所以覺得也就那麼回事兒......
基本上7/10吧。真實故事高度還原,彷彿讓人置身於戰爭之中。
戰場的槍彈雨林和血肉模糊,讓人慶幸自己活在了和平時代。
主角堅定不已的信仰,原來一個人的信仰可以令人生出如此大的敬畏。
《血戰鋼鋸嶺·清水岡夫傳》
文/子曰:誠
當時之所以沒對道斯開槍,不是因為我於心不忍,而是因為……
……我的狙擊槍子彈卡殼了。
好吧,我是這麼跟長官說的。
他反正是將信將疑。
一.
我叫清水,一名狙擊手。
因為槍法極准,自我感覺心理素質良好。
打槍時手不抖心不慌,每每比賽准拿第一,所以在62師算是小有名氣。
如此自信的我,現在似乎遇到了難題。
真該死。
我好像打不中眼前的這個美國人。
二.
「清水!你上次回家是什麼時候啊?」小野一郎摩挲著手中的眼鏡布問我。
「我也記不太清了,好像是去年的1月份吧。」我想了想說。
小野一郎癟癟嘴,拍了拍我的肩膀,嘆了口氣繼續擦他的眼鏡布。
什麼嘛,你應該也很久沒回家了吧,幹嘛勾起我的傷心事。
不過我沒說出口。
一郎這傢伙很要強,跟我很像,什麼事都想做到最好。
再加上我們的槍法是同一個老師教的,所以我們順理成章的成為了朋友。
不過他的槍法可沒我准,總是拿第二名,所以我有時會調侃他的名字真應該改為「二郎」。
「唉,時間真快啊!我們62師已經在沖繩島上駐紮這麼久了。」我看著一郎說。
「確實,現在的感覺跟剛來的時候真的很不一樣。」
「剛來的時候?」我好奇的問他。
「對啊,你知道嘛,剛來的時候我就聽人說,沖繩島是琉球群島最大的島嶼,風景特別美,跟太平洋上的那個夏威夷有一比呢。」一郎搖晃著腦袋。
「你還去過夏威夷?」我狐疑的看著他。
「那倒沒有!聽人說的!」一郎哈哈大笑。
「唉,是啊,這裡是很美,我們之前還經常在沙灘上散步,天和海都特別藍。不過等美軍一來,估計這裡就要全毀了。」
一郎站起來,提起他的狙擊槍,搖搖頭。
「希望美軍晚點來,不,希望他們永遠不要來。」
我也站起身,看看坑道外面,陽光從洞口濃密的樹蔭縫中順著道口壁射下來。
「希望吧,不過聽大佐說,估計他們這兩天就會登陸了。」
三.
怎麼回事!?
聽說他們全連都被我們打下去了,怎麼還有一個傢伙在這裡亂跑。
看這樣子,不會是醫療兵吧?
眼前的這個美國佬,瘦瘦的,跑起來跟風一樣。
不斷的穿梭在鋼鋸嶺懸崖邊上。
昨天就看見過他了。
回想昨天的一戰還真是慘烈。
先是被火炮轟擊,估計有半個小時。然後一群美國佬,大概100多人順著繩索爬上來,朝我們這裡推進。
剛開始,由於起了點霧,他們似乎沒發現我們。
但是我們地勢更高,隱約可以看見黑點在移動。
於是大佐瞄準排頭的士兵,一聲槍響,戰鬥開始了。
一郎帶著十幾個人躲在反斜坡上瞄準美國佬,我和另外的幾個人埋伏在坑道口附近的草叢裡。
槍林彈雨,你來我往。
近距離噴火器,步槍點射,衝鋒槍掃蕩。
雙方不斷在幾米間的距離推進,後退,再推進。
一郎解決了三個美國佬,槍槍爆頭,我也不差,四個。
不過好險,最後一個美國佬當時發現了我的藏匿點,遠遠借著掩護衝過來。
狙擊槍在近處不好瞄準,快到跟前的時候,我心想完蛋,正要拔出刺刀。
砰!
一郎幫我解決了,美國士兵手中的手榴彈掉了出來,我們立馬找掩體,
才幸免於難。
不過其他人就沒這麼好運了,三上的雙腿被打斷,齋藤腦袋只剩下了一半,還有的士兵在戰鬥剛開始的時候,頭剛探出戰壕,頭盔就被轟掉了,接著頭上立馬多出了幾個血洞。
唉,倒霉的傢伙。
四.
天色漸暗。
這個醫療兵背著個人往後面跑去了。
昨天傍晚還有看見他,藤橋他們清理戰場的時候居然沒發現,真是好運。
更好運的是,我剛剛明明瞄準了他兩槍,子彈上膛,卻都卡殼了。
真是見鬼。
五.
「什麼?!瞄準醫療兵?」我驚訝的睜大雙眼,眉毛皺成一團。
「對啊,大佐說的,打死醫療兵有額外獎勵。」一郎無奈的攤攤手。
「可是,醫療兵是在戰場上救人的啊,本身又沒威脅,殺他們幹什麼。」
「這樣想是沒錯,不過呢,要是士兵被他們救回去,下次不就還是會派來了,等於增加他們兵力啊。」
我對一郎的辯駁表示不贊同,揮揮手讓他別說了,走到一邊。
「誒,你這人怎麼還生氣了,算了,你不打總不能不讓別人打吧。」
我看著一郎說「一郎,你還記得師傅是怎麼跟我們說的嗎?」
「記得記得,不殺無辜,為天皇效力。」一郎像是念經一樣說出這句話。
「虧你還記得,那麼我問你,什麼是無辜?」
「沒有威脅的人,跟打仗不相關的人唄。」
「那醫療兵有威脅嗎?他們救得人大多數都要下前線,送回美國去的。」
一郎見我語氣帶火,語氣軟了下來。
「額,那好吧,姑且不算他們。」
我走近他拍了拍他的肩膀說「知道就好,我們不要忘記師傅說的話。」
一郎捏了我一下,我轉身正要發作。
佐藤大佐出現我們面前。
六.
「哈哈,清水,這次你可要好好謝我救命之恩啊!」一郎衝過來抱著我。
「鬆開鬆開,男人這樣成何體統。」我急忙掙脫。
在把美國佬打退後,由於坑道地形盤旋複雜,隔了一天一郎和我才又在坑道里見了面。
這些美國佬十分頑強,算了算該是這周第八次了吧。
前七次也是這樣,先是火炮把鋼鋸嶺轟炸一遍,以為我們日本兵都死了,肆無忌憚的順著繩索爬上來。
等到我們眾人從坑道中突然跑出來的時候,他們像是活見鬼了一樣往後退。
天皇萬歲,我們是不可戰勝的。
「萬歲!」大佐朝大家走了過來。
儘管我們的傷亡比美國佬好不了多少,但是總歸是又防下了一次他們的進攻。
「清水!」大佐看到了我。
「到!」我不敢怠慢。
「你帶上兩個人去清理下戰場,昨天藤橋估計沒有認真完成任務,今天我好像又聽到槍聲了。」
「是!」我點了兩個菜鳥新兵跟我一起爬出了坑道,邊走邊想昨天看見的那個醫療兵還在不在。
來到地面,可以看見周圍全是發黃髮黑的焦土,空氣中瀰漫了硫磺的氣味。
我們沿著前天戰鬥的地方檢查躺著的屍體,大多都是不完整的了。
新兵們走在前面,草草的翻這翻那的。
我叫他們長點心,留神說不定有沒死的美國佬。
話還沒說完,左前方突然射過來一發子彈。
擦身而過。
接著又是兩槍,兩個新兵應聲倒下。
我趕緊躲在旁邊的土堆後,聽子彈是從哪發出來了。
砰!又一聲。
估摸著發射的人距離不遠,是趴在地上。
我數著秒,接著把頭盔往左邊一舉,右前方探身立馬瞄準,開槍。
砰!射中心臟。他抽搐了一下,拿著槍的手摔在了地上。
我跑過去檢查。
該死,原來已經半死不活,雙腿都沒了。
正準備起身。
砰!砰!
兩槍,擊中我的後腦和肩膀。頭盔朝前飛了出去。
人向前仆,摔在地上。
滿臉泥土,我右手抹了一把,看見前面幾米處正好有一個隱蔽的坑道口。
趕忙爬了進去。
砰!
才順著道口滑進去,身後又傳來了一聲槍響。
七.
我做了一個夢。
夢中的我回到了大學的時候,和彩子一起坐在校園的長凳上看櫻花。
彩子和我就好像是櫻花,兩種不同的櫻花。
她說我是寒緋櫻,堅強,冷峻,常在最冷的2月開,花序像是鈴鐺一樣排列,正如我拖拖拉拉的性格。
我說她是染井吉野櫻,開的稍晚,總是慢半拍,花樹雖然高大,但是纖細溫柔,開花時顏色會從淡紅變為白色,就像是彩子被我逗樂驚嚇時又好氣又好笑的臉色。
我們肩並肩手牽手,一起畢業,步入婚姻。
人生如花,成長,綻放,逐漸凋零,每個階段都有它的意義。
不得不說,無憂無慮的日子,真是美好啊。
八.
不知道過了多久,我迷迷糊糊的睜開眼睛。
全身疼痛,肩膀的血還在流。
我打量四周,沒什麼別的特徵,只有一扇門在右前方隱約可見。
牆體斑駁,燈光昏暗,外面已經進入了夜晚。
過了一會,待眼睛適應了以後,我才發現,這裡似乎是發電室的拐角處。
很少有人會過來這裡,該死。
我疲憊不堪,動了動身體,傷口又迸裂開些。
於是我乾脆靠牆滑下,暫時休息。
真是大意,沒想到戰場上還遺留著一些美國佬。
不知道那個醫療兵怎麼樣了,是不是還在上方跑來跑去救人,還是已經被我們幹掉了。
九.
我至今還忘不了那個畫面。
在小島西面的雜樹林里,幾十個我們的士兵圍著沖繩島上的平民們,給他們分發手榴彈。
說美軍快來了,他們是野獸,無惡不作,會殺了他們再姦殺他們的妻兒。
剛開始那些平民不信,但是經不住士兵們的威逼利誘,還是相信了。
我那時雖然在場,但沒發一言。
因為我覺得,美國人可能不是那個樣子的。
他們也跟我們一樣,有父母,有家庭,或許還有養狗。
可是我不敢告訴別的士兵們,儘管我在他們個別的眼裡也看出了猜疑和恐慌。
事後,我跟一郎討論過這件事,我們會不會把很多平民誤殺了,本來不應該讓他們用手榴彈來決定自己的生死的。
一郎也很無奈,說是上級的命令,再說有的平民也認為這是一種效忠天皇的表現。
我不禁陷入了矛盾當中。
「死…..真的是效忠天皇最好的辦法嗎?」
十.
有動靜!
前方坑道那邊傳來了急促的腳步聲。
太好了,有人來就行,省得我自己走回去。
嗯?!怎麼是他?
昨天看到的那個美國醫療兵,現在正向我跑過來。
我下意識地握了握我的手槍……不見了,興許是丟在了坑道口附近。
死定了,這個醫療兵會在這裡把我幹掉。
我正要大喊,他急忙比了個噓聲的手勢。
我看著他,他看著我,幾秒鐘內都沒有動。
這個美國佬不高,有點瘦。
帶血的制服在他身上像是被扎破了的氣球一樣貼在身上。
接著,他發現了我左肩的傷口,上前來幫我傷口按住。
可能是看見我已經被疼痛折磨的嘴唇都發白了,他隨即從包里拿出了一個像迷你牙膏管一樣的東西。
是嗎啡,我之前見過醫療兵在用這個東西。
短短几秒鐘,我任用他在我身上注射進這玩意,一陣冰涼襲來,疼痛感大減。
我不會英文,不知道怎麼樣對他表示感謝。
發電室拐角處又傳來了繁雜的腳步聲。
他馬上從旁邊的坑道口爬了出去。
十一.
一郎他們發現了我,把我攙扶到休息室。
佐藤大佐過來簡單表示慰問,了解情況。並猜測有可能明天美軍還會攻上來,那群美國佬可沒那麼好對付。
我知無不言,除了遇見那個美國醫療兵的事。
隔天,美國佬果然又開始進攻了。
我被安排到後方的戰壕處,防備美國佬們衝到腹地。
一郎則和大佐他們堅守前線,做好死守大本營的準備。我們知道,美國佬遲早都會攻破這裡,只是其他人都沒有說出來。
和一郎分別的時候,我問他「一郎,如果美國佬攻到這裡,你會投降嗎?」
「嗯…..也許吧,剛剛路過指揮室,好像聽到大佐他們在談論投降什麼的事。後來我旁敲側擊問大佐,大佐說必要時候會帶著我們爬上地面投降。」
「那就好,如果真衝到眼前了,人數太多我們打不贏,那乾脆就投降撿一條命。」我安慰一郎道。
「你也是,清水,不要太勉強了。」一郎看著我,眼裡面流露出一種大哥的關懷。
十二.
敵人火力太猛了,比上次火力點更密集,而且他們突破陣地的速度極快。
14大隊不得不全員出擊,密密麻麻的幾百人向著美國佬他們衝去,陣型鋪得很長。
都是槍聲,士兵一個接著一個倒下,身體被打穿。
美國佬不斷被刺刀刺穿,我們士兵也消失殆盡。
我看不下去,頂著左肩的疼痛架起狙擊槍準備射擊。
突然,從3號坑道那裡伸出了一面白旗,剩下的殘餘士兵們見狀立馬停止射擊。
是大佐,舉著白旗小心翼翼的走上地面,後面跟著一郎和藤橋他們。
唉,終究還是敗了。
不過也好,凡事都有一個終點,我想這次戰鬥時徹底結束了。
突然,大佐大喊了一聲「天皇萬歲」。
我看過去,大佐拉響了手裡的手榴彈。
一郎跌坐在地,看起來他並不知道。
一郎!
嘭!坑道口炸起了血花和塵土,無數的槍聲向他們涌去。
我腦海中一片空白。
十三.
又見到了那個美國醫療兵。
只不過這次不是在戰場上,是在美軍的醫療所里,他雙腿被炸得殘破不堪。
我變成了一個俘虜,一個普通的俘虜。
後來聽說這個叫道斯的醫療兵救了75個人,把他們安全的送下了鋼鋸嶺,成為了美國人的英雄。
若干年後,我時常在想,當時的那兩次卡殼,會不會是上天註定好的。
後記:
毫無疑問,戰爭是極其殘酷的。
只是有多麼殘酷,我們沒有參加過戰爭的人,也許永遠也不會完全知道。
我只是想說,每一個參戰的士兵都是有血有肉,爹媽生養的。
如果說有更多類似《血戰鋼鋸嶺》般優秀的作品出現,讓曾經作為交戰雙方的國家能重新省視反思戰爭所帶來的後果,那麼這就是它們存在的積極意義。
沒有純潔無暇的白,也沒有無法回頭的黑。
願死者安息。
好看是真的。
好看,是我看過的最慘烈的戰爭片。影片前半段都是在描繪經歷過戰爭的軍人、和平環境下的平民,以及參戰前的士兵。有些人會覺得這部分太長,沒意思。但是我認為這樣的對比鋪墊是必要的。可能有些人會覺得整部影片沒有足夠的深度,但影片本身對戰爭殘酷性的真實刻畫,已經足以使人深思。
美國人有鋼鋸嶺,我們更有上甘嶺。可惜,我們的電影工業現在還沒有能力講述我們偉大的歷史。如果我們也能拍出這樣的好片子,共和國的軍人會比現在獲得更多的尊敬。 沒有經歷過戰爭的人,看了這部片子,也會希望和平的。
不好看,如果不是我花錢在電影院看的,我一定不會堅持下去。直男癌主角光環太重,其實就是一個宗教宣傳片。那些迷信宗教的人自以為自己很高貴,而且要求周圍的人配合他的這種矯情,別人不配合他就好像受了多大委屈一樣,當然那些原本不相信上帝的人最後也不出意外的被打了臉。宣揚個人英雄主義,好像這個戰役是靠這麼一個不拿槍的小夥子打下來的。
戰爭特技不錯,但是特別血腥,導演強化了血腥的場面,建議女生不要自己看,不要晚上看。心臟病患者不要看。
優點也有,最後的採訪不錯,有個小哥很帥,但是很快就死了,女主角很漂亮
片子不錯。由於近些年戰爭片太少而電影行業發展卻極為迅速,因此這部電影可能也是很多人在影院中看的第一部規模還算可以的戰爭片。得益於影院良好的音響設備,強大真實的音效和巨幅畫面的衝擊會減少作品本身在戰爭戲上細節缺失的不足,現在觀影的年輕人居多,有多少人去影院看過《拯救大兵瑞恩》和《黑鷹墜落》呢?因此很多人說這是最真實最血腥的戰爭場面也就很正常了。然而本片的戰爭戲的確還算是可以的,怎麼都能達到中上水平。合理戰術安排是必須的,但一旦兩者短兵相接的話可能雙方就顧不上搞什麼戰術了,可能就只有混亂了,自己不是資深軍迷,不敢過分妄評這些。整體而言,本片劇情推進合理,感情戲真實可信浪漫不突兀,戰爭戲頗有水平,再加上這種獨特的不拋棄不放棄戰友的戰鬥精神支撐主題,本片不火也難。
前方劇透,請非戰鬥人員火速撤離!
《血戰鋼鋸嶺》,這也許是我看過最令人信服的宗教故事。一個人去影院,坐在角落幾乎是從頭哭到尾。
全片各處都是基督教的影子。很多個鏡頭,比如Doss因為用雙手放繩子時被磨得血肉模糊的雙手,還有他從鋼鋸嶺下來之後洗去血污的鏡頭,都很難不讓人聯想到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和耶穌後來的復活。
以及第二次上鋼鋸嶺之前所有戰友等待Doss禱告時從下而上給Doss的特寫仰拍鏡頭;還有當連隊所有人撤退之後,Doss義無反顧沖回炮火連天的陣地拯救戰友時的背影,那些時刻我都無比確定Doss就是我主耶穌基督的化身。
結尾處Doss講得那個故事,當我用水壺裡的水擦乾淨戰友的眼睛時,他開心地叫了起來,他說「我剛才以為我自己瞎了。」其實在導演Mel Gibson看來,那一刻Doss就是主的化身,他的戰友因為主而得救,祛除了蒙昧,擦去了眼前的塵土,得到了真正的光明。
信仰,愛與救贖在殘酷的戰場之上就是上帝的化身。I walked out of the cinema as a different man, praise my Lord Jesus Christ.推薦閱讀:
※教父電影的這句台詞怎樣理解?
※《神戰:權利之眼》中黑色的怪物是什麼?能詳細講解一下嗎?
※經典電影《黑客帝國》有哪些內容只有學計算機的人才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