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變焦鏡頭的最大光圈都是 f2.8 ?

各廠最大光圈都是f2.8,為什麼沒有18-200/F1.4...只是成本原因么?


太簡單了,規格是做得出來的, 這不是什麼高技術. 可價格是一般消費者承擔不起的. 更重要的是, 要達到好的光學素質, 會令這樣的鏡頭,在體積重量上,都無法實現便利的使用.這樣的鏡頭, 沒有商業化的意義.. 況且. F2.0都恆變了, 那些F2.0的定焦還要不要賣? 這也是廠家的故意之舉.


Zeiss Master Zoom 16.5-110mm T2.6
長 442mm
前鏡組直徑 165mm
重 12.6kg
參考售價 $32,000

買嗎?( ′▽`)

也就三個多 Leica Noctilux-M 50mm f0.95 的價格哦 (*`へ′*)


誰跟你說變焦鏡頭最大光圈只有f2.8的……
Angenieux Optimo 19.5-94mm T2.6
Angenieux Optimo 24-290mm T2.8
Angenieux Optimo 45-120mm T2.8


也有最大光圈小於2.8的變焦鏡頭,奧林巴斯43系統的14-35(等效全副28-70)和35-100(等效全副70-200)兩款頂級變焦鏡頭都是恆定2.0的光圈。


適馬快出全畫幅24-70 f2了。


坐等適馬來推動歷史的車輪。
牙膏廠們的牙膏也該擠夠了。


所有我看到過YY全幅2.0甚至1.4恆定大變焦的人全都是純YY窮菜鳥,真有這樣的頭他們也不會買的,他們甚至連恆定2.8的頭都不會買
理由如下:
1、不YY的人會知道大變焦很難做到全焦段成像質量保證(頂級變焦基本沒有超過3倍的),大光圈意味著高價格和大體積,不如小變焦加大光圈定焦來得經濟實惠輕便實用。
2、有錢人完全可以一水的大光圈定焦來實現他的目標,甚至懶得換頭還可以搞一堆機身,再雇一群小弟跑腿,真要有大光圈大變焦,他自己還不一定能扛得動,讓人怎麼用?關於有錢人的故事,你們可以參考一下蔡司為某有錢人定做的中畫幅1700/4鏡頭。
3、NB的攝影師對自己要拍的題材心裡有數,該用什麼焦段,需要多大的光圈都在計劃之中,即使器材有所約束,他們也能以技術彌補。
除去這三類,剩下的不就是純YY窮菜鳥嘛。
所以歸根到底這是個商業問題。
廠商不是沒有技術能力,而是研發需要很大的成本投入,不賺錢的事情他們才不會幹,他們憑什麼要為你們這些純YY的窮菜鳥投入?反正研發出來你們也不會買。
這才是真相!


成本、工藝、便攜性、市場戰略等因素決定的吧。定焦頭中光圈大於2.8的都寥寥無幾了,何況是大變焦,這裡面肯定有工藝水平的原因。

O家會去做超大光圈變焦頭,這與4/3系統的小成像圈和小眾地位有關。

有個東西可以給你參考,佳能的28-300mm f/3.5-5.6L IS USM成像尚可,儘管光圈這麼小,但還是賣到了快2萬元,重量超過1600克。如果真做出了18-200/F1.4,哪怕是18-200/F2.8,鏡頭的體積和價格都是不可想像的,而且最大光圈下的成像質量恐怕很難接受。

最後還有一個市場戰略問題,如果一家公司推出通吃前作的鏡頭產品,那它不是自毀市場?在這方面,像奧林巴斯、賓得這樣的二線公司要比一線大公司更有動力進行技術革新。


成本原因。而且體積會變的非常大.


基本上畫幅越小,變焦越好做。
中畫幅基本沒幾個變焦鏡頭,體積價格都很感人。
135畫幅下變焦鏡頭做到2.8已經很龐大,再大不好賣啊。
APS-C就可以做大一點的光圈了
4/3、1寸可以做的更大。
1/1.5 1/2 可以做更加變態的。


這款是不是碉堡了…… 不知道真做成f2的,會變成啥樣……


大光圈基本上是為了更高的快門速度和更淺的景深。

那麼我們分析一下,先說淺景深,一般是微距或者人像,微距和人像一般都是定焦頭,典型的百微和85,所以這方面沒有市場。
更高的快門速度,是為了讓被攝物體靜止,那麼廣角變焦拍攝的場面比較大,對於細節的運動模糊不影響整體效果。對於望遠變焦來說,一般是體育賽事或者打鳥,都是在光線比較充足的情況下拍攝,如果是要夜間使用的話,一般都是專業紅外照相機,市場佔有量也是寥寥無幾。

整體來說,對於大光圈的需求都是對片子質量要求高的人,這些人群一般都會有多支鏡頭拍攝不同的題材,所以沒有市場就沒有產品咯。


不是專業光學設計的
個人認為成本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原因……
樓主可以參看幾個品牌標準鏡頭 50mm f1.8 和 50mm f1.4 以及 50mm f1.2 甚至 50mm f1.0 之間的價格差異……
這僅僅是技術最成熟的焦段的定焦鏡頭,固定光圈的變焦鏡頭光學設計起來更加複雜,很可能就算廠家不惜血本做出來那麼一個半個,也賣不出去


像cpu一樣,關鍵還是鏡片的良品率的問題。


適馬黑科技 50-100mm f/1.8,我有一個,很銳,不過真tm的沉


適馬果然黑科技了 2435f2 50100f1.8


還是成本原因,不是造不出來,是造出來沒人買的起。最典型的就是適馬的200-500F2.8,售價在24W左右。


適馬已經出24-35 2.0 了 2.8隻是發展的一個臨時站台


目前在APS-C畫幅的變焦鏡頭最大光圈已經被Sigma革新為18-35/1.8,全畫幅下變焦鏡頭的最大光圈也被Sigma提高到24-35/2,所以說2.8是個過去進行時了。


就在最近適馬推出了1.8的恆定大光圈變焦鏡頭。一切都在前進!


  1. 成本原因,但成本是變動的,如果賣1億個,價格也會便宜很多。
  2. 需求原因,18-200/F2.8夠用了,光圈再大點,對成像的影響固然有,但很少人真的需要。

推薦閱讀:

為什麼各家餅乾鏡頭(超薄的鏡頭)都是40mm?其他焦距不能做薄嗎?
m4/3鏡頭群有哪些值得買的?
70D,買適馬18-35mm 1.8好還是佳能17-40 F4?

TAG:攝影鏡頭 | 單反鏡頭 | 鏡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