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有思想不歸楊朱即歸墨的說法,為什麼現在我們很少聽說楊朱的學術和理論?
我覺的既不捨己為人,也不損人利己這種思想是很先進的啊,為什麼最後其他各派(法,墨,儒,道)都有流傳,偏偏這個學派銷聲匿跡,請給出一個你認為正確的見解"
你意識到這個問題了,我先恭喜你,一言以蔽之,那些其它的理論不符合高層建築的需要。
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 《孟子·滕文公下》
你能問到這樣的問題我就不當你是初學者了,首先你應該發現了,楊朱和墨子的理論並不是符合統治階級需要的,特別是前者,楊朱其實是在進行一種思想啟蒙,號召大家做自己的主人,這樣的言論統治階級能不恐慌?
周朝總的來說還是表面崇聖尊賢,祖述堯舜的時代,畢竟周公旦的影響還在,所以某種程度上容得下這些言論,不然也就不會出現諸子百家了。
但是後世呢?沒有一家是敢以仁德取天下治天下的,哪裡還敢提倡思想的激蕩和個人的啟蒙...單單就到了漢時代,他們就想出了獨尊儒術的反思想啟蒙的辦法,怎麼會還允許楊朱這種將個人享受凌駕於國家享受至上的倡導,墨子的打打殺殺兼愛冷酷自然也是要不得的,如是...楊朱的思想屬於利己主義和享樂主義,這樣的思想當然不會受統治者的推崇,而且還會受到道德家們的排斥,比如說孟子,理所當然的,楊朱思想的流傳就會受到阻礙,到了獨尊儒術的時候聲音就更小了。
而在戰國時期,楊朱的學說廣泛傳播有它的時代原因。孟子曾經有言:「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於楊,即歸墨。」(《孟子·滕文公下》)楊墨的思想是截然對立的,楊朱講「貴己」,墨翟講「兼愛」,楊朱即使拔一毛而利天下,也是不幹的,而墨翟只要對天下人有利,即使自己磨光了頭頂,走破了腳板,也心甘情願。在禮樂崩壞,戰亂頻發的戰國,墨翟抱著救天下的想法,而楊朱只想著保全自己的性命,天下怎樣都不關自己的事,這也是當時兩種很主流的思想。
批判楊朱,都會說他自私,享樂,縱慾,但那又怎樣,他不在乎,他完全不在乎名聲,從這點來看,倒是很符合道家思想。在他看來,不能放縱自己的身心哪怕一時一刻,就如同戴上刑具關進牢獄的囚犯。在他看來養生之道是"意之所欲為者放逸,而不得行,謂之閼性。凡此諸閼,廢虐之主。去廢虐之主,熙熙然以俟死,一日、一月、一年、十年,吾所謂養。拘此廢虐之主,錄而不舍,戚戚然以至久生,百年、千年、萬年,非吾所謂養。」(《列子·楊朱篇》)簡單來說就是,能隨心所欲的放縱自己的身心,即便只能活上一日、一月、一年、十年,我也滿足,如果時時壓抑自己的身心慾望,即便能活上百年、千年、萬年,我也不要。這是何等的縱慾主義,統治者、道德家們哪一個看得下去,不壓制你才怪你呢。
放到現在,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態度大概就是楊朱思想的體現吧,但這不是中國社會的主流,大多數的中國民眾都在為能過上好日子而努力拚搏奮鬥呢,能夠盡情享樂的大概只有二代們吧,呵呵。
謝邀。題主說的很好,楊朱「既不捨己為人,也不損人利己」,但是不明真相的群眾很容易誤解成利己主義,所以自然不受人民群眾待見;
再者,楊朱的學說重視個人的價值,而個人一旦覺醒,統治者就難以實行愚民政策了,所以自然不受統治者待見。
最後,如樓上所說,楊朱學說容易被敵對學派故意曲解,進行攻擊,所以在學術界也難以有好名聲。
綜上,楊朱思想是以難以流傳。
如果簡單把楊朱的思想解釋為「自私自利,縱慾享樂」那就太膚淺了。楊朱思想的核心就是通過個體的自我完善進而達到社會的整體和諧,正所謂一毛不拔以利天下。
謝邀。
贊同文史小白
贊同大家的回答,不合於帝王術。
這倒可以解釋為什麼我們務玄重虛名的歷史傳統是怎麼來的。不歸楊"朱"即歸"墨",
這不就是不"紅"不"黑"麽?
---
春秋無義戰,理崩樂壞,
百家爭鳴以利天下:
墨家:捨生取義,
*政權:容易失控,不容於大一統皇朝
*門人:苦行僧生活,難招生
法家:秦國取商鞅變法橫掃八荒,
漢承秦制,法家大盛
儒家:漢武獨尊儒術
兵家:綿延不絕,海棠葉/大公雞是鐵證
縱橫家:諸葛出山,天下三分
楊朱理想不益不損,七國爭雄大量征夫,
唯因現實過於骨感,後人上知乎問其詳
剩下的道家基本最貼近真?楊朱思想了吧
楊朱本來就是道家第一階段吧
而且還有人推測莊周就是楊朱
為什麼說沒有流傳呢?
推薦閱讀:
※喜怒哀樂是人的情態,那愛惡欲是什麼?有何區別?《中庸》講,駕馭喜怒哀樂,致中和。那麼如何應對愛惡欲?
※秦始皇究竟是不是如同後世儒家典籍上記載的一樣是「暴君」呢?應該對他做出怎樣的評價?
※為什麼孔子的後代多?
※如何看待近年的大陸儒學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