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爲武經七書至上,但內容多主張詭詐間諜屠殺的行爲,與儒家道德不相容,宜否併入中學教學大綱?


醫書里一大堆藥物,一大堆疾病,他主張你多吃藥多生病了嗎?

同理


一二三,唱:


《宋襄公教你打仗》


誰說孫子兵法不講仁愛只懂詭詐啦?

人家開篇就講: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查也。
主不可以怒而興兵,將不可以慍而至戰。
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故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

講的是開戰之前一定要慎重,沒有必要打的堅決不打。對於已經開戰的情況呢?主張只要能得勝,能不殺人就不殺人。

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通觀全局,孫子裡面滿滿的都是正能量。孫子兵法最偉大的軍事思想之一就是慎戰論,全勝論。這也是戰略上的主旋律。

他只是在戰術上才講欺騙,不要婦人之仁。

即使如此,我們也可以看到其中並沒有窮兵黷武,好戰好殺的言論。

比如在間諜的使用上,孫子有專門的論述,開篇就講:

凡興師十萬,出征千里,百姓之費,公家之奉,日費千金;內外騷動,怠於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萬家。相守數年,以爭一日之勝,而愛爵祿百金,不知敵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將也,非主之佐也,非勝之主也。

他認為不使用間諜,會導致國家百姓的大量財富,生命被浪費和消耗,這種行為就是一種不仁的表現。即使是看似詭詐的間諜行為,其實也被理解為一種仁義的表現。

對於屠殺我沒有在孫子兵法里看到相關的內容,但是有一些關於士兵生命的探討。這裡和上面的不同,主要是關於己方士兵的生命的。

攻城之法,為不得已。修櫓轒輼,具器械,三月而後成;距堙,又三月而後已。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

同時也表達了不能過於在意傷亡。

 故將有五危:必死,可殺也;必生,可虜也;忿速,可侮也;廉潔,可辱也;愛民,可煩也。凡此五者,將之過也,用兵之災也。覆軍殺將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其中,愛民指的是愛惜民眾生命的行為,他指出這隻能導致戰爭失敗和更大的傷亡。

就戰術上而言,如果說屠殺可能也就是這一句還有點關係。但是如果我們分析一下,孫子的意思並不是說,作為軍隊就是要主動的對老百姓大砍大殺,而是說不要把保護平民作為戰爭的首要目標,否則戰爭一定會失敗

所以,孫子並沒有像題主想的那樣,他的確主張詭詐,但那是在具體的執行層面,在戰術上才適用,他也的確主張使用間諜,但這麼做恰恰是對本國人的一種仁義,他從沒有主張過屠殺,只是反對把保護平民當做戰爭首要任務。


這問題真是莫名其妙,第一,孫子自己早說了兵者詭道也,戰爭本來就是一件事關生死存亡的大事,所謂「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道德從來就不是第一考慮的事情。第二,孫子並不主張屠殺,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孫子最推崇的境界——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第三,孫子為什麼要與儒家道德相容?現在又不是獨尊儒術的時代了,就算在獨尊儒家的時代,也沒聽說過要與什麼儒家道德相容的奇事。第四,孫子孔子併入中學教學大綱毫無問題,兩人都是先賢,孫子兵法早已不限於戰爭。體育競技,公司管理都有用到孫子兵法,孔子的著作更是融入中國人血脈之中。至於你說孫子兵法詭詐的一面,完全可以批判繼承,這個世界從來就不美好,完全隔離陰謀詭計這些陰暗面的東西無異於掩耳盜鈴,自欺欺人,還不如讓學生正確認識來的好。


中學政治、歷史教材從頭到尾都是些無君無父之言,《孫子兵法》跟這些東西比起來,算不上什麼大毒草。


中學教學大綱裡面放什麼不放什麼確實值得好好的討論一下,不過這個討論的標準不應該是「是否與儒家道德相容」,畢竟時間已經流逝了三千年,井田、周禮、世官世祿、君臣父子、三綱五常這些儒家道德所賴以存在的物質基礎早就已經不存在了,而兵家所闡釋的「兵者詭道」「上兵伐謀」之類的戰爭普遍規律還依舊沒變,從這個角度說,儒家的生命力遠遠是不及兵家的。


儒家道德並非一無是處,但是需要根據現代社會的情況進行揚棄,其中最需要拋棄的一條信念就是「獨尊儒術」,承認其他學說的合理性和容忍它們可能擁有的比儒術更高的社會地位,將是儒學走向新發展的第一步。


,提問者可是我台灣同胞?
既然閣下提到武經七書,那麼就以武經七書為本,來回答這個問題好了。

首先,閣下說孫子兵法為武經七書至上,那麼我想有兩個問題是需要為閣下解惑的。
第一,武經七書是拿來幹什麼的?
武經七書的來歷我無需贅言,閣下必然知曉,而武經七書作為一部兵法精選,目的在於讓學習兵法的人系統的全面的掌握兵法,從而成為一個合格的武將。所以武經七書是拿來培養武將的,是拿來打仗用的。戰場無善惡,只有生死,你同意吧?
第二,孫子兵法為何為七書至上?
首先在於孫子兵法是第一部成系統性的兵法,蘊含了作戰的各個方面。其次在於孫子兵法在理論上達到了一個極高的高度,若閣下看完七書,自然會明白這一點,在同樣的領域後世兵家雖然有比孫子更進一步的,但是整體來講還是孫子更高一些,又或者別書是闡述孫子所未言及的地方。
更重要的是,作為為戰爭服務的兵法,其唯一的效用就是讓別人死讓自己生,而孫子兵法則在這一方面具有最大的效用。所以孫子兵法為七書至上。。
所以接下來閣下的第二句話,也自然無需言了。
詭詐,間諜,屠殺,這一切都是為了核心目的,也就是讓別人死讓自己生而服務的。
而且除了這些還有很多別的內容,暫時不表。
閣下既言儒家,不知道有讀過《大學》?其中有一句「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那麼兵法這樣發揮到極致,可謂君子?
閣下須知武經七書,其中一些也有儒家思想,可見兵法並非儒家所不容。
此外儒家也有許多分歧,孔子,孟子,荀子,他們的主張就不一樣,儒家的道德也不是一致的。

最後,需要向閣下說明的是,儒家也好,兵家也好,它們都是為了一個主體服務的,那就是國家。所以閣下要明白,孫子兵法的核心是「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人死不能復生,國亡不能復存。」孫子兵法開篇第一句是:「兵者,國之大事,…」所以兵法是為國家利益服務的,並非為殺戮服務的。儒家也是如此。
至於宜否納入中學教學大綱,我覺得很好,並且最好從小學就要教授。孫子兵法的一些內容是過時了,但是它最重要的思想,也就是我上述的那句話,卻是不會過時的。所以要教,要好好教,認真教。

祝閣下看完後有所收穫


儒家六經之一的《春秋》中弒親、下犯上、亂倫、易子而食、屠城築京觀等內容比比皆是,非《孫子兵法》所能望其項背。


孔子,生平大約是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吳國滅楚,是公元前506年。考慮到孫武是在獻上兵法後再事吳的,所以《孫子兵法》著成的時間更早,可能是公元前510年左右。

說了一堆年份的原因是:孫武在寫《孫子兵法》是和孔子著書同一時期,都沒聽說過「儒家道德」,還怎麼去相容?!

再說,後世所謂的「」儒家道德」,形成的時間要遠晚於孔孟時期(有些和孔孟的思想還矛盾),所以比《孫子兵法》成書還要晚上幾百年上千年,希望題主搞清楚次序再問!

最後,《孫子兵法》對戰爭哲學的闡述可以說是領先了上千年的,是一部劃時代的偉大著作。其最推崇的,乃是「不戰而屈人之兵」,哪裡有主張屠殺了?希望真的有讀過再來討論。

以上。


我沒讀過儒家的著作,不過我可以給你說說孫子兵法,你自己理解一下。
評價孫子兵法就要聯繫戰爭,說到戰爭就要提到戰爭規模,而決定戰爭規模大小則是軍事目標和政治目的。
不是所有目的都能通過談判達成的所以就有了戰爭。而戰爭中存在的媾和即是在參戰方的力量受到折損後不得不達成的一種條件。
為何要發動戰爭,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在政治手段達不到目的時就要發動戰爭,就是以暴力讓敵人喪失抵抗力而接受你的意志。戰爭只是為達成目的而採取的手段。也就是說能談判解決就不動手,不能解決就動手,兩方都打的精疲力盡了不想在打了就談判。
孫子兵法則是在戰略方向指明了如何以最少的損失幫你戰勝敵人達成目的。
其中心思想即是慎戰、以戰止戰。
如同司馬法中所描述的「國雖大好戰必亡,國雖安忘戰必危。」
孫子兵法更多講述戰略思維及戰爭規律即全勝、全爭。所謂的詭道也是為減少戰爭中硬碰硬帶來的巨大損失,明面上我們看到的陰謀詭計爾虞我詐,但為什麼要使用詭計?其目的就是要減少損失也就是軍事力量上的折損(其中就包括人員的傷亡、錢糧的消耗)。人員的傷亡,國土的損失給國家經濟和軍事力量造成的影響,曠日持久的作戰給國家帶來的危害也同樣巨大,如「其用戰也貴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久暴師則國用不足。夫鈍兵挫銳,屈力殫貨,則諸侯乘其弊而起,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後矣。」孫子兵法中強調兵之情主速、兵貴勝不貴久並不與持久戰發生衝突。持久戰往往是在難以速勝的情況下採取的迂迴作戰方式,即持久作戰讓敵人看到自己力量的消耗大大超過當初想像的程度,如不媾和就會持續損失力量或支出軍費。
在國家存亡的大前提下考慮問題,一切的詭道就都說得通了,因為「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國破家亡給人民帶來的損失是不可估量的。
所以我認為孫子兵法並不是一本講述陰謀詭詐的書,他更大的意義是教人一種思維方式。與儒家道家不會衝突。
所以併入教學大綱沒什麼不妥之處。更重要的是加強思想品質的教育,因為一個人的德行決定了一個人的走向,兵法不過是一種思維方式。就像蝙蝠俠和小丑都有聰明才智。但蝙蝠俠終究是蝙蝠俠,小丑終究是小丑。決定他們的是品質、德行。而不在於他們有多少智慧。


孫子是法家(糾正:是兵家),跟儒家有毛線關係?再說現在又不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啊?這個問題簡直驢唇不對馬嘴。


孫子兵法人家有句話叫全軍為上,破軍次之,這句話怎麼鼓勵屠殺了?至於其中亡國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這些都被題主扔了…


建議你仔細讀一讀辯證法與先秦古文,再想一想你這個問題的表述有什麼錯誤,之後再來知乎上提問。孫子兵法里那麼多智慧你不看,抓住一點就不放手。這就和一些人反對三國演義是一丘之貉。去痛片里有大煙,就要銷毀所有去痛片。光污染影響天文觀測,就要炸掉所有發電廠。黃鐘毀棄,瓦釜雷鳴。


對於現在的學生來說,學孫子兵法的具體軍事內容沒有太多實際意義。更多的是一些思辨性的哲學思考。可以考慮從這個角度把孫子兵法引入學生課堂。
比如說何種情況下可以用詭道,什麼情況下不能用?
如何理解「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這些問題都可以引發很多有趣的討論。


我只看到了題主問不符合儒家的能不能入教材。
在我國,能不能入教材首先考慮的是是否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其次考慮有沒有這回事,是否符合人類正常思維(黑一發語文教材),最後考慮一下教材的重量是不是影響孩子們長身體了。儒學什麼時候可以蹬鼻子上臉拿來當標準了?


道理都是一樣的,正反用而已


不使霹靂手段不顯菩薩心腸。孫子兵法講究實事求是的辯證看待問題,最為符合馬克思主意辯證法,國家,人民的利益是核心訴求,手段在其次,為國為民謀利所用手段只看是否有效而不看道德評判,道德可以評判個人行為,無法評判國家行為。


你再看看孫子 你看看哪一章大幅寫詭計


孫子本來就是三教九流里的兵家啊。


南懷瑾的話說,儒家是糧食,道家是治病良藥,佛家是百貨商場。


推薦閱讀:

如何從兵法解讀,韓信破趙的背水一戰,這是不是一種僥倖?

TAG:兵法 | 孫武 | 孫子兵法書籍 | 教學大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