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路傳播中沉默的螺旋效應是否存在,為什麼?如果存在,以何種形式存在?

希望大家把論壇、微博、社交網路、博客、即時通訊軟體等不同網路傳播媒介的情況都一起討論。


感謝邀請。這個題目每年都是以新聞系本科糊論文和作業的形式出現的,因為沒有什麼比把一個現成的理論往現實上套更容易的了,只能善意的揣測這不是一篇作業。

如果想要準確的答案最好經過實證研究,我只能給出自己簡單的推測:因為這個理論是基於人最基本社會心理因素的,所以只要有人的地方都會存在。論證完畢。

這不是一個一兩句話能講清楚的問題,如果真想了解不如看論文,相關的研究太多了,比如:這個應該是最早的北大一個老師的,那時候貌似還沒SNS和微博呢。「沉默的螺旋」假說在互聯網環境下的實證研究(謝新洲)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5073651/


這不是一個「我認為」的問題。簡單地介紹請參見劉海龍《大眾傳播理論:範式與流派》一書的沉默螺旋一章。或者google scholar搜索 spiral of silence internet (抑或cyber)。多換幾個關鍵詞,可以搜到國外相關的實證研究。


沉默的螺旋肯定是存在的一個傳播學理論啊!!!!

絕大多數的人被小部分積極表達自己觀點的人所影響,從而不敢發布自己的觀點,造成小部分人形成了一種看起來像是主流的觀點,但是其實這並不是主流...

從FACEBOOK每次改版被用戶詬罵就看出來,這就是大部分用戶屬於沉默的螺旋,沒有發表自己的意見,所以看起來似乎每次改版都被用戶不認同.其實事實情況並不是這樣.


諾依曼提出「沉默的螺旋」理論的三個基本命題中的第一個是:個人意見的表明是一個社會心理過程,即人們為了防止因為意見孤立而受到懲罰,個人在表明自己的觀點之際會首先觀察周圍的意見環境。

網路傳播中由於其開放性和虛擬性、匿名性等特點,個人對網路中的「意見環境」的感知及其帶來的壓力相比於現實中的人際傳播、群體傳播中帶來的壓力小很多。但同時網路傳播的許多特性也在促進「意見環境」的形成及其對用戶的影響,比如知乎的根據票數的多少對答案進行排名、其他媒體對某一意見的進行「單一提示」都會導致優勢意見的「大聲疾呼」和劣勢意見的「沉默」。


影響沉默的螺旋效應因素很多,像上面說到的一樣,最好進行實證研究,分析不同的影響因素,從而得出具體的、有針對性的結論。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種體會,當你對某一事物有著模糊的認識,但你又想對其深入了解,於是你會先打開百度搜索這件事物到底是什麼,然後再進入豆瓣、知乎等社區,看看大家對這件事物的看法。

當你看到輿論的導向都趨近於某一說法時,無論你一開始對此事的認識是什麼樣的,在你的潛意識裡,你的思維會被輿論的導向所引導,認為這件事物的本來面目就應該是多數人所認為的那樣,即便你對這件事物的本來看法與輿論導向背道而馳。

在傳播學上來看,你是中了「沉默的螺旋」理論的招了。什麼叫做「沉默的螺旋」呢?人們在表達自己想法和觀點的時候,如果看到自己贊同的觀點且受到廣泛歡迎,就會積极參与進來,這類觀點就會越發大膽地發表和擴散;而發覺某一觀點無人或很少有人理會(有時會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贊同它,也會保持沉默。意見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見的增勢,如此循環往複,便形成一方的聲音越來越強大,另一方越來越沉默下去的螺旋發展過程。理論是基於這樣一個假設:大多數個人會力圖避免由於單獨持有某些態度和信念而產生的孤立。

那麼《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和沉默的螺旋有什麼關係呢?這二者原本並沒有任何關聯性,只是我在這兩天正陷入沉默的螺旋中,而讓我陷入的原因,正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這部電視劇。

電視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是由網路小說改編的,當我第一次看這本書的時候正值豆蔻之年,之前看過太多安妮寶貝那樣無病呻吟的句子,正覺得乏味,突然「白淺」這個敢愛敢恨洒脫隨性的女子出現在我眼前,頓時驚為天人,花了一個下午的時間仔細拜讀了這本小說,讀完之後被「白淺」、「夜華」二人的感情所感染,心中只剩震撼。

從此《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這部小說便在我心中刻下不可磨滅的烙印。時隔幾年,當我聽說這部小說要被翻拍成電視劇和電影的時候,心裡那叫一個歡呼雀躍,腦中頓時出現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的畫面。我每天都要刷好幾遍官方微博,只要一出預告片,恨不得一天24小時無限循環播放。我還關注了所有參與電視劇和電影創作的工作人員的微博,並且把他們全部設置成「特別關注」,只要他們的微博有任何風吹草動,我都會第一時間「奔赴現場」,看看電視劇是否有最新消息。

我從沒有如此期待過一部電視劇,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神經過敏似的反應,完全是源於我對這部小說的熱愛。就這樣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到了播出的那一天,當我用難以抑制顫抖的雙手打開電視看完前兩集後,毅然棄劇。如此喜愛這部小說的我為什麼會棄劇呢?《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和沉默的螺旋有什麼關係呢?超過100贊續更。如果沒過……沒過也更,我現在要去吃大盤雞兒了。

原文鏈接:當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遇上沉默的螺旋?


網路傳播中開放性和虛擬性、匿名性等特點消解了個人在網路「意見環境」中的壓力,尤其是相比於現實中的人際傳播、群體傳播中的壓力。但網路的發展讓很多人的ID變得「身份化」「擬人化」,仍然不可避免地保留了其壓力。很多人會專門設置大號和小號,這就是壓力之下對個人形象以及害怕被孤立的最好例證。


想起之前老師叫我們討論的一個問題,類似,就是微博中出現的輿論導向以及在出現輿論的時候沉默的螺旋理論的實際反映,其實這些是需要理論研究以及實際調查的,通過自己的調查會有更深的理解。


肯定會出現,個人感覺這個理論在投票中表現的比較明顯。


好滴很,本寶寶之前正好稍微研究了一下別人的論著,今兒個也談談自己的看法
主流意見為:沉默的螺旋在網路傳播時代依然存在,只不過有了新的特點
為啥還存在呢?!首先呢,沉默的螺旋說的是輿論的寡頭化現象!啥意思呢?!(攤手)諾大俠認為輿論的產生並不是理性探討的結果(柏拉圖時代認為如此哦,公民政治)而是一方壓倒一方的有點暴力的非理性結果。簡單來說就是說強大的聲音越來越強大,弱小的聲音越來越弱小直至沉默。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在人際傳播中,大家都是要考慮社會資本代價的,要考慮自己的人際圈主流意見是什麼?自己說了反對意見會不會被打?為了保險起見,大家都會見風使舵,先望望風,看大家都怎麼說,和自己的一樣就大聲疾呼,不一樣就得斟酌斟酌啦。
不過這裡有個問題,就是中堅力量所謂的我不管別人咋說我就是堅持我自己的!那這種人也還是存在的,咱這裡就不討論了。
那麼在網路傳播中,人與人之間是虛擬交流也會這個樣嗎?
首先,對沉默的螺旋在網路時代適應性最大的爭論是在於網路交往的匿名性!大家誰都不認識誰,也可以有假名字,我想咋說還用怕嗎?當然還有網路空間中分眾的廣泛性,任何持不同意見的人都可以藉助強大的搜索引擎搜到知趣相同的組織,一吐為快!大家不擔心被排擠!這也是一條!
但是我想問問:你在網路傳播中是和不認識的人交流的多還是和認識的人交流的多哦?
你在網路上和陌生人交流是為了啥哦?
你在自己混熟的網路虛擬圈子裡你可以隨便說哦?
微博微信沒有輿論一遍倒哦?
大家在微信微博qq等社交軟體上主要是將實際交流的人搬在網上並擴大人際圈,所謂擴大人際圈說白了是積攢社會資本,為了沒必要的和他人爭吵,損害友情,大家都會選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說話多做事。其實保持沉默不僅僅是「被孤立的恐懼」還有背後的利益比較。
那麼在一些論壇上,如貼吧,博客等等,這些有的都很小眾,對於小眾群體而言,其實規則性更為嚴苛,更別提有的輿論領袖,吧內大神會對不同意見封殺了。再者你好不容易走熟一個圈你確定一言不合就開罵?!再虛擬,你的id也是真實的你在操作,人都有怕排擠的心理啊
再看微博,每次熱門話題哪一次不是輿論一遍倒?正是因為匿名,大家才敢對和自己意見不一致的底下惡語相評!!這麼一來,誰還敢發表不一樣的,可能不太對的言論呢?這不加快了沉默的螺旋嗎!
最後新的特點,好累啊,有空再補吧!你們隨便看看就好了
中國輿論遇涉警涉公的都容易形成網路群體事件,激髮網民不滿情緒,輿論一遍倒且易極端
傳統媒體和網路媒體相互映襯,加速沉默的螺旋
意見領袖意見導向更為明顯
啦啦啦,回頭有空再補啦!好累!


我認為是存在的。與許多傳統媒體一樣,其實網路整個網是由網站構成的,在不同的網站上就會有沉默螺旋這種現象出現,尤其是像論壇這樣的。一般來說,某個人成為某個網站的固定用戶也是根據自己的價值理念進行選擇的。如果你選擇一個論壇,在上面發言,發現遭到這個論壇大部分網友的攻擊或者漠視,就會選擇退出這個論壇,而這個論壇的風格也就被他的大部分網友給固定下來。當然這是針對小論壇來說 。大的網站來說,其實也存在這種現象,我覺得所謂的網路暴力內涵的理論就是沉默的螺旋。


不會


推薦閱讀:

摩斯電碼在現代社會還有哪些用處?
有哪些讓你印象深刻的WIFI密碼?
愚人節你有被愚到嗎?分享下你是如何被愚到的?

TAG:心理學 | 傳播學 | 計算機網路 | 社會心理學 | 沉默的螺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