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大野智主演電影忍之國?

請已經看過的人客觀評價一下電影。


把我在豆瓣的影評複製了過來,包含劇透!
關於分數我覺得不帶粉絲濾鏡8分還是有的,粉絲屬性再加一分
參考系:美女與野獸7分
加勒比五無粉絲濾鏡7.5
(都是十分制)
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繫作者。
作者:Eylndise(來自豆瓣)
來源: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review/8625822/

忍之國,本來以為是一部主人公帶領小夥伴成功抵禦外敵的故事,卻沒想到最後,無門的角色竟是在諷刺這個虎狼之國。

忍之國的忍者們的本性在整一場天正伊賀之亂中被描繪了出來。他們的被武士們用"非人"來概括,他們的目的總是"錢",而他們的手段則是為之付出一切,即使是自己的,親人的,朋友的,敵人的生命也無所謂。所以在伊賀,愚蠢的只能看到眼前銅幣的下忍和用盡一切計謀也只為賺取更多錢的十二家沒有任何的區別,隨意踐踏別人的伊賀忍著,只能被稱為"非人"。

無門的變化是除了伊賀覆國之外的另一條主線。一開始,他似乎和伊賀所有為了錢賣命的忍者沒有什麼兩樣,但是,仔細分析,就會發現無門這個忍者其實一開始就和那些虎狼之徒有著本質的區別的,他不去偷,不去搶,賺錢只是為了討好他心愛的人,阿國。阿國比一切金錢都重要,這是無門和其他忍者之間最重要的區別。可是,他畢竟是在伊賀長大的忍者,這份對阿國的愛在故事的開頭並沒有給無門帶來任何不同,他依舊看起來嗜錢財如命,一樣的對周圍人的生命所受到的踐踏麻木著。這樣的無門為了一百文在內鬥中殺掉了自己的同族,在看到國中小孩忍者所面臨的遭遇時只是毫無感情的附和阿國"是個可憐的人啊"。

無門的轉變在電影的前半段有很多積累,包括阿國潛移默化帶給他的對弱者的同情,國家的榮譽感,對他的關心這些遠超與金錢的東西,也有他看到他人對自己親人(弟弟,父親)的態度。這些"積累"在電影后段與平兵衛的戰鬥中被體現了出來,在一句句對被利用的"不在乎!"和"我知道!"中,刀捅進了平兵衛的身體里,可無門的表情卻不是幹掉對手的輕鬆,他放過了織田,帶著怒氣回到伊賀,質問並激怒十二家(成功作死),阿國天真的企圖保護無門(作死二次),最後死在了忍者們對金錢的貪慾中。阿國的死終於讓無門徹底認識到忍者的殘忍,讓他離開伊賀,努力從一個"非人"變成人。

電影的故事講得清楚,沒有讓人無聊的拖延,高潮的篇幅也正好,各種出人意料的反轉加上穿插的令人眼前一亮的忍術和笑點,讓電影看起來非常舒服。真的很幸運能夠在電影院看到這部電影。

------------我是迷妹的分割線---------

我只能是大野智太!帥!了!看那霸氣的登場,行雲流水般的武戲,還有自然又震撼的表演,這樣的小先生絕對每天誇一萬遍都不為過!妻管嚴和愛財也把我萌的要哭了,只是阿智演的無門啊,讓我忍不住去心疼這個角色,麻木得附和著阿國面對的其實就是童年的自己,在平兵衛面前強裝著自己還是那個伊賀沒心沒肺忍者,最後,面對自己最愛的人最後的願望,卻只能羞愧的說自己其實連名字也沒有。好在故事的結尾,他從陰霾中走出,在自己救的孩子那裡,說你的母親是多麼的漂亮。


我文字功底差,也不熟悉電影的相關知識,只是從自己這種觀眾的角度談談對電影的看法。一家之言而已,請不要介意。
前天剛在京都看完,如果要打分的話,我先給7分(10分制),結尾大膳說話那裡的鏡頭很有深度,加0.5分,再因為粉絲濾鏡加0.5分。
首先,在我心裡一部電影最重要的是情節。能把故事講好,表達一個足夠深刻的主題,這就已經及格了,而忍國確實完成了這個任務。雖然有人說前半部文戲節奏差,或者原著黨說文戲刪改太多,但我作為一個看過原著的人,對文戲其實沒什麼意見,改得挺不錯的。唯一遺憾的是原著里無門在拿到小茄子後還有一段背信棄義的表現,電影里改沒了;但後來轉念一想,畢竟電影沒有心理描寫,也許作者的用意就是通過凜-平兵衛-阿國這樣的三重遞進來直白地用鏡頭表現無門的心理轉變,所以也不是不能接受。所以綜合來看,情節流暢合理,間有亮點,很不錯。
然後是武打鏡頭,也是我給它扣分的主因。和前面一位答主的觀點一樣,這裡的武打對於中國觀眾來說可能實在不和胃口……首先導演的風格很重現代風和娛樂風,包括打戲節奏和在我看來有些突兀的歡脫配樂(僅指個別打戲鏡頭裡的,不是說不好聽,只是覺得不適合打戲,但配樂整體來說非常優秀)。也許歐美人會看得很新奇(我看的那場觀眾寥寥,但是有四五個老外,他們看得很開心),但我卻不太能接受。來日本前我看了《綉春刀2》,雖然自己也覺得不公正,但實在忍不住在心裡對比這兩部電影打戲部分的敘述節奏和表現手法……唉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說了,總之川之前的打戲都感覺很一般甚至偶有不適感吧……
不過川一出來,所有不適感都瞬間消失了。喜歡「拳拳到肉」和快到看不清的打戲、喜歡那種配樂、喜歡觀察角色表情的觀眾都會在這裡得到滿足感。而我作為一個智擔,不會為大野智為這場戲受過的苦心疼,只會覺得驕傲:這是他以一個專業人員的姿態展現出的精妙作品。
最後談談演員。每個演員都足夠優秀,詮釋出了角色本身的特質,比如阿國瞪無門的那一眼,真的超有魄力~再專門說說大野智。一開始他出現時我還沒入戲,畢竟這張臉太熟悉了,沒法一下子切換到角色里;但從他開始說話,沒幾分鐘我的眼中就只有無門了。那絕對是無門,不是大野智。他的表演至少有兩個亮點:一是微表情,在影片前期表現地非常有趣。二就是聲音,他再次證明了他的每一個角色都有獨特的聲線。最後最重要的是高潮部分他的表現力,從表情到低音到打戲,還有他的那一聲嘶吼……電影只能聽懂一半的我,之前都不覺得很難過的我,聽到這一聲,眼淚就突然噴出來了,再也忍不住。
總之,電影是一般優秀的電影,演員也都一般優秀,而我只是一個有不滿意、最後卻依然被感動到一直捂著嘴流淚的渺小觀眾,以及,更加自豪和堅定的智擔。


把自己豆瓣寫的東西無恥地搬來……

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繫作者。

作者:姜米糖(來自豆瓣)

來源:以極其端正的態度,認認真真寫個影評

首先,不隱瞞,大野智的粉絲。

所以從去年他要主演這部電影的消息放出來我就一直在關注。買了原著的日文版、中文翻譯版,又買了漫畫版,都看了一遍,覺得忍者那段歷史挺有意思的之後,又找來了一些介紹戰國時期伊賀歷史的書、紀錄片來看。所以之前也針對原著以及忍者的歷史寫過書評及研究報告。

得知上海電影節會早於日本上映時間播放,激動的我大費周折地坐上這部電影「全球首映」的第一輛班車,和全場一千個「迷妹」一起激動地等待電影的開場。直到看完電影我都有一種恍若隔世的感覺。畢竟能在中國和一整個電影院的粉絲共同觀看喜歡的人的電影的機會並不多。這種內心的激動和幾乎能感受到溫度的電影院的熱情氛圍,與以往看電影的體驗大相徑庭。

的確,從源頭來說,如果我不是大野智的粉絲,我根本不會如此關注這部電影,最多也就是等它有資源了之後找來看看而已。所以我一直在想,我還要不要寫這個影評?就算是寫,我又能否做到盡量不去考慮自己喜歡這個因素,公平公正的評價一部電影?不過很快想寫點什麼的衝動已經完全抵消了我的各種疑慮。每個人的出發點和立場都是不同的,也許我做不到公平,我只是想從自己的角度說一說自己的感受,僅此而已。

本來想要不等周日的那遍看完,再想想怎麼寫,但是說來也奇怪,看完一遍這部電影的內容、畫面就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了,所以我也就迫不及待地先寫出來了。

(註:6月25日看了第二遍,發現還有些遺漏的地方,又修改了一下。)

運營方針

從這部商業電影的運營之初,我認為它確立的就是「粉絲向」與「國外推廣」這兩個旗幟鮮明的方針。「粉絲向」即是啟用號召力極強的偶像主演,保證受眾群,保證票房。「國外推廣」即是以「已經有一定影響力的本國特色文化」為題材,確保海外觀眾熟悉並接受,同時強調「文化形象」的創新,區別於之前的動畫片、遊戲里的刻板印象,吊起對此文化感興趣的海外觀眾的好奇心。

而從之後電影進入宣傳期的狀態我們也可以清晰地看到「兩條路」的策略。在國內繼續貫徹「粉絲向」宣傳,並發售周邊、搞一些店鋪合作活動。在國外頻繁以「日本文化」為標誌參加各種電影節活動,提升世界範圍的影響力。

為什麼我先不談電影的內容卻要先提它的方針策略呢,因為我認為商業電影的運營——尤其是現在強調"IP」的時代——只有內容與運營緊密結合、互相促進,創造商業價值了的電影,才是好商業電影。

「我手上有個好IP,找個最火的明星來演,要多少錢你說話!」這大概就是目前財大氣粗的中國影視業習以為常的狀況吧?電影好歹算是一門需要感染人的藝術,不是機械地佔盡所有資源就理應收到最大利益回報的,而往往粗獷式運營反而會適得其反。相比之下我認為日本電影的運作方式雖稍顯保守,但能讓人感受到它的有規律、處處用心。像這部電影這樣契合內容、精準人群和策略的運營,我對它公映之後的票房及周邊的收入充滿期待。

角色內容

《忍者之國》的原著,我讀完之後覺得結構清晰、人物不多但個性鮮明、故事有曲折有起承轉合、也具備商業電影的小噱頭(愛情、幽默),簡直就是一部完整的商業的電影劇本,我也有些驚訝,在動不動就改編漫畫、小說成影視作品的日本,這一部小說為什麼到現在才改編成電影(不過後來發現是早有企劃,只不過蟄伏几年在憋大招)。

首先從這部小說的主角來說,「無門」這個忍者具備絕對主角的光環,身懷絕技天下無敵卻又玩世不恭,而隨著故事的推進,無門也在不斷發現新的自己,領悟身為「人」的真諦,這又使這個人物有些深度和悲劇色彩。選大野智來演這個角色,我認為企劃方是充分考慮到了這個角色與大野智平時塑造的「偶像角色」是有很多相似之處的,再加上大野智的身體能力,粉絲號召力等多方考量。

大野智的確很適合這個角色。但是你要說從原著角度出發,這個角色是不是非大野智不可,我看未必。仔細讀過原著的人應該看過裡面對於無門樣貌、身形的描寫(或者看看漫畫版中無門的樣子),這與大野智本身是有一定的偏差的。在原著改編成電影的過程中,其實對無門的性格、姿態等也有些許改編,使它更加接近大野智本身。比如說,在電影中無門前期動作戲增加了很多詼諧的戲碼,而並不單是「快狠准」;無門平時的台詞和姿態也透出些許「可愛」;在幹活的時候無門會悠悠地唱首歌……這些都是原作中不具備的、但是卻能展現「大野智」的個人魅力的橋段。這也許也是「粉絲向」電影的一個特色吧,電影的內容要以一主角為中心,最大限度展示個人魅力。

而更加讓粉絲驚喜的,當然就是以這個角色為契機,演員本身的自我突破了。一個從來沒有演過古代劇、純動作電影的,也不願意稱自己為「演員」的人,在劇中的表現可圈可點。雖然在之前的宣傳中,導演談到更多的是大野智的身體能力、編動作的能力,但看完電影之後我個人覺得他在表現人物的深度心理方面演繹得很好。從一開始毫不在乎、無拘無束,到開始不停地發問「為什麼?」,再到內心漸漸被喚醒,不再逃避某些問題,試著去正視、去理解,最後到失去了最重要的東西時浸入骨髓的悲傷和頓悟。觀眾能夠從他的眼神、聲調、舉手投足中清晰地看到這種變化,並且沉浸其中。大野智的表演並不是「演技派」,他在面對角色的時候其實是很感性地去體會角色的心境,先讓自己被角色感動,再通過自己的理解去表演將自己受到的「感動」傳達出去。所以他的表演是不帶「心機」的,純粹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發自內心」。這和他一貫的作風很像,「自我流」,在自己掌握的範圍內不懈努力、上下求索。作為了解他的粉絲,我能夠看到他面對每一次工作時的全力投入與追尋自我突破,但我想作為普通的觀眾,也可以通過這部電影感受到無門的喜與悲,困惑與覺醒,逃避與掙扎。

寫到這裡,也許很多人會冷笑地看著我說「粉絲就誇你的偶像唄,我就看著你無腦誇」。我也不敢說我上面的體會是不是真的一點不帶粉絲的心態,只是如果有機會觀看這部電影,你不妨也放下你抵觸偶像主演的有色眼鏡,靜下來看完整篇,再寫下屬於你的評價。

電影改編

下面再來談談電影的改編。之前導演就說過,原著劇情如果全部在電影里體現,那麼需要4個小時以上的時間,所以要把篇幅控制在2個小時左右,就要有所取捨。之前3月份我寫的評價原著的文章里,就提到過覺得無門和平兵衛的川字決鬥篇幅過短,我很欣喜地看到導演把這段戲作為了重中之重來體現。無論是動作的設計還是人物內心變化的演繹,都用了很長的篇幅,分層次地深入展示,可以說是精彩激烈又細緻入微,淋漓精緻,算是電影第一大看點。

從敘事的脈絡上看,電影還是突出了主角無門、無門與阿國的互動的感情線,為此還專門增加了孤兒「小老鼠」的劇情,以及最後改編成無門回伊賀是救走「小老鼠」(而並非原著中的無門的好朋友「鐵」,這個人物被砍掉了),這個情節的修改讓影片多了一點溫情的色彩,最後我們會知道,旁白的這個角色就是長大之後的「小老鼠」,他稱無門為爸爸,阿國為媽媽。這是對於無門和阿國愛情的悲劇的一種補償和延續,區別於原著中無門每日上山祭拜阿國的凄涼,這個改編我個人覺得是不錯的。只是在之前的橋段中,好幾次給這個「小老鼠」長時間的特寫,在不知道結尾的時候,我還真有點摸不著頭腦。

然而正是由於突出了無門、阿國的故事線,使得伊勢與伊賀之間戰爭的來龍去脈被縮減到「勉強把事情說清楚」的地步,劇情的節奏有些趕。其實很多原著中一來二去的心理戰、甚至有點懸疑色彩,猜測對方「為什麼要這麼做」的內心描寫也是很精彩的。大膳並不是像電影里那樣忽然逮著平兵衛就把伊賀的陰謀全盤脫出的,他在原著中是經過很多次猜測、懷疑、自我否定、才最終做出了正確的判斷的。看原著的時候,我能感覺到作者並不是以無門為單一故事線索的,如果說無門代表著伊賀忍者方,那麼大膳就代表著伊勢武士方,他具備武士極強的戰鬥能力、分析能力及倔強、恪守武士之道的豐富性格,但在電影中卻有些弱化了。這種弱化,還影響了在戰場上他與無門對決時的精彩程度,我認為還是挺可惜的。

最後再說下影片整體價值觀闡述的問題。為什麼我會覺得原著很像「商業電影」的劇本呢,就是因為原著已經預設了一個「價值觀」,區分了善與惡。無論地原著還是電影,都想極力渲染伊賀這些忍者是「虎狼之族」、「不是人」,其實是給觀眾做一種心理建設,加之後面他們對待無門與阿國的態度,作者和導演一直讓觀眾認同這些人「活該最後被剿滅」。但是說實話,不知道別的觀眾是否有一樣的感覺,我在看電影的時候情緒是複雜的,因為電影篇幅短,並不像小說里細緻地說過十二家評定眾對下人是隨便草芥人命、忍者與忍者之間也是見死不救、見錢眼開、不惜互相陷害等等,反而在電影里,能看到忍者之間還挺幽默 的;伊賀逃亡的鏡頭裡,我們看到了也有爸爸抱著兒子,拖家帶口;阿國還提到了要為伊賀而戰……簡單來說就是電影對於伊賀人的「惡」渲染得不夠,因此我會覺得最後描述織田信長再次血洗伊賀,男女老少都殺光,並沒有覺得有什麼「正義性」,也覺得後面結合的「虎狼之族已經遍及天下」的論調也有點故作深沉了。

動作與特效

再說下這個電影的動作及特技特效吧。(這後面就沒有什麼誇獎的話了)

在動作設計及特效方面,我只能說,還是咱中國比較厲害……

《忍者之國》算是以無門為核心的動作電影吧,但是在動作的設計上、戰鬥場面的調配上、展現忍者特技的想像力上、整個武打場面的把控上,都只能說中規中矩,甚至有些瑕疵和不足,遠遠沒有到優秀的程度。

動作電影中,配合人物個性的動作設計是非常重要的。這是一個整體的設計,是結合人物性格,從兵器、到架勢、到動作的快慢細節的複雜的工程。《忍者之國》的一個噱頭就是忍者的各種「奇術」。我們在原著里不止能看到無門的壓倒性強大,也能看到老者木猿的鑽地術、小偷文吾的飛鏢等奇術展示。而武士那一方,大膳弓箭的氣勢自不必說,左京亮長長的刀也有特別地描寫,就跟看中國的武俠小說一樣,這都是塑造人物個性、讓讀者很興奮的點。但是電影里呢,也許導演只是想把無門一個角色放大突出吧,我們只能看到無門一個人在動作戲上有設計有想法,前期是那種張弛的對比,打鬥開始是略帶幽默與慵懶的姿態,玩世不恭,卻能出其不意、一擊制勝,處處體現出他與其他人能力的巨大差距。而後期的動作設定是一種對身體極其卓越的控制,行雲流水卻又力道十足的攻擊;精神高度集中時難以掩蓋的兇猛和壓迫感,配合無門情緒的變化,起到了很好地烘託人物的作用。但是除他之外的其他人,無論是平兵衛還是大膳都輕描淡寫地帶過,動作設計上很單薄,特點也不鮮明。這是我覺得很遺憾的地方。

我細想一下,覺得也許是日本導演在「用動作特色設計角色」方面還有些經驗不足吧,舉個國內動作電影的例子,比如《劍雨》,時隔很久,哪怕劇情都快記不清楚了,我還記得轉輪王出場時嗡嗡刺耳的金屬轉輪聲、彩戲師的通天鎖以及他爬上去時火光下猙獰的臉、細雨軟如柳葉又富有彈性的劍、陸竹充滿禪意的筷子點化那種飄逸……這些人里大部分都不算是主角,在電影里出場並不多,但是卻能留給人深刻的印象,中國的動作電影確是非常擅長用細節的動作設計讓角色具備鮮明特色的,所以不是說你為了突出主角,其他配角就要壓制下去,就不能出彩兒。而轉回來看《忍者之國》裡面,其實《忍者之國》是最不缺奇術、武器的,我上面也提到了原著中也專門用了一些筆墨來渲染,但是電影里卻弱化了。哪怕最精彩的無門和平兵衛的酣暢淋漓的對決,平兵衛和無門之間的動作設計的差異,也很難區分得開。原著中木猿老者遁地的奇術,變成了一插一個準的送死的靶子,神乎其神的吹鏢、煙幕彈、手裏劍,只在混戰時給了1、2個幽默鏡頭一帶而過。至於本來很厲害的大膳吧,回想起來也就是有個像火箭炮一樣的大弓箭吧……而且這個弓箭讓信雄射也射出了同樣的效果……這種弱化到底是導演為突出主角故意為之,還是說日本電影不擅長動作設計,這就不得而知了。

至於「戰爭」的大場面,也許是想要再現忍者之間的爭鬥實際上就是「農民打群架」的史實?開場的氛圍讓人感覺忍者們都蠢萌蠢萌地,打起架來也懶懶散散,可能也有鏡頭剪輯的問題,總之達不到中國武俠電影里招式的「力度」。而在這之後的伊勢軍隊攻入的大場面里,我也覺得遠沒有達到原著中描繪的忍者軍團反撲時酣暢淋漓的感覺。原著里一個精彩看點就是無門在萬千敵軍中的表現,我想像中怎麼地也應該是「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這種姿態吧?怎麼在電影里變成了一片開闊的草原上就無門、大膳、信雄三人和十幾二十個炮灰士兵的小群架呢?電影中還切掉了平樂寺里阿國和大膳的對手戲以及無門教科書般的英雄救美的橋段,這更加讓戰爭的場面顯得單薄了。

其實可以看出導演在鏡頭、特技的運用上也有自己的想法,包括類似移動鏡頭、定格鏡頭、慢鏡頭、以及在戰鬥場面中不停轉移畫面主體的長鏡頭的穿插使用,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展現了伊賀戰爭的全貌。而在特技運用的方面,導演可能也想更加貼近真實,所以設計都是比較樸實、從人本身出發的。我還能看到在某些細節方面導演的用心,比如在忍者撲向武士如同群獸吞噬的時候,導演專門配上了野獸的嘶吼,強調「虎狼之族」的兇猛與無情,又比如,在無門和平兵衛最後對決的時候,動作設計上為了體現平兵衛竭盡全力,連劍鞘都扯下來作為戰鬥的武器,而最後終因為是劍鞘而不是真實的武器,只是拍在無門的臉上「啪」地粉碎,並未造成傷害。但此時無門卻如同被觸及靈魂一般震懾出了之前完全未出現的表情,暗喻著這全力一擊雖然沒有造成身體上的傷害,卻如同犀利的武器一般直接鞭撻到了心靈。這種動作設計和演員表演緊密結合,也體現出了主角性格的轉變與認識的升華,我覺得處理得非常到位。

也許作為一個觀眾,尤其是對武俠動作電影感興趣,幾乎看遍了武俠電影的我,對動作電影的要求太高了,所以整體概說起來才會覺得這部電影的動作戲精彩程度不夠,總覺得還能有上升的空間。(忽然突發奇想,徐克徐老怪要拍攝這個場面會是怎樣的呢?),但是我絕不是說這部電影拍得不用心,作為儘力貼近歷史真實的動作片,導演還是很注重細節、也有很多新的嘗試的。鏡頭和配樂方面就很現代,也很突破,這就不多贅述了,實際上一部電影走心不走心,觀眾心裡跟明鏡似的。

文化

最開始也提到了,這部電影兩步走運營方針中一個方向就是,「日本文化」的海外推廣。採訪中也提及過很多次,「基於真實史實」、「不一樣的忍者」這樣的字眼。作為一個從動畫片及遊戲中認識日本獨特的「忍者」的眾多外國人中的一員,的確覺得這部電影開闢了一個新的忍者形象,讓觀眾對於戰國、對於伊賀、對於忍者都有很新的認識。

我理解,以往的忍者作品中,忍者多是統治階級豢養的類似「大內密探」的角色,行動、著裝、招式乃至生活方式都具有很強的規則限制。從史料中來看,也就是德川幕府建立之後,在忍者首領服部半藏麾下的忍者們。而《忍者之國》這部作品,則是在德川幕府建立之前的戰國時代,還處於農民階層的、以給各國大民當僱傭兵為生的忍者們生活。屬於忍者文化形成的初級階段。所以可以窺探到很多忍者的「專屬兵器」其實是凝聚了「勞動人民的智慧」的,在面對強敵時,伊賀村與村的戰法也自成一派,不與敵軍正面交鋒,而是利用山林的地形積極採用地雷戰、麻雀戰、游擊戰的方法,才會有這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相比刻板的武士階層,身為平民的忍者似乎還帶著特有的幽默和反抗統治階級不羈的精神……說到這裡我又覺得伊賀人其實蠻可愛的了,在亂世中有自己的生存之道。

倒是片中對於武士階層的描寫,我是又看過原著又自認為挺懂戰國時期武士階層的心態的,還覺得劇情闡述上稍微有些跳,不知道外國的觀眾能不能理解為什麼一開始上門女婿一定要急匆匆斬了老丈人,為什麼大膳不服信雄當主子卻又給他當家臣,為什麼蹦出個無緣無故的忍者那個女主子就能全盤託付揮刀自殺……不過文化差異就是如此吧,日本的文化一直保持著它的獨特性,也是它極具魅力的原因吧。

基本上想說的都已經說了。總結起來,這部電影我不知道會幾刷,也已經訂好了機票公映的時候會去日本接著刷。粉絲向電影的受眾就是極具粘性的。你要讓我給電影打個分,因為有大野智,所以滿分。你要再問我沒有大野智這個電影幾分,我會說,每一部用心的電影都有它自己的特色,而每一個觀眾也都有自己的想法,說一說就得了,還真當自己是老師給人打分啊?何德何能呀。

==========================================

先在國內看了2場之後,又跑去日本刷了幾次,還順帶去伊賀遊玩了。日本看電影的氛圍不如在國內那麼high,所有人都默默地,連吃爆米花都輕輕嚼,直到最後字幕滾完才開燈有序散場。可惜去的時候沒趕上「應援場」呀。不過還真覺得這個電影內容挺豐富的地,看幾遍都有新的發發現呢。

去神戶的伊賀鐵道,很有特色。

因為是從京都取道去的伊賀。當時在京都站看到了京都劇場,還有些小感動。

快20年前,有一個少年在這個劇場里每天辛苦地演出著……


作為團擔偏紅來說,這部電影真的很棒。先不論小大和十元的高顏值,整個劇情的節奏就很舒服,不拖沓不急促,2個小時彷彿一瞬。
當最後忍者們的身影與現代麻木的人們的樣子重合時,感慨無限。我果然還是小看了這部電影。無情的忍者們的忍者之國是不可能逃脫毀滅的命運的,而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國家,未來會不會被我們的無情所毀滅呢。


推薦閱讀:

拍視頻前期為什麼要降低曝光度?
《我們誕生在中國》中春天花開的那段是用延時攝影拍的么?具體是怎麼做的
在萬達影城工作是怎樣一種體驗?
為什麼韓國兒童演員演技那麼好?韓國針對兒童演員的培養機制是怎樣的?
電影票房很爛對演員自身有什麼影響?

TAG:電影 | 日本 | 日本文化 | 嵐ARASHI | 大野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