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中,如果沒有花園口決堤事件,日軍是否能擊敗國民革命軍的武裝力量?


又來黑一發國軍了
1938年6月9日,國軍為阻擋日軍14師團的南下,不惜許諾重金,令民工扒開花園口大堤,最後形成44個縣嚴重受災的黃泛區,難民逾千萬,通常認為有89萬餘人死亡。
為何要許諾重金?因為民工不想死啊!當地士兵也不願從命,最後新8師師長蔣在珍親自指揮部隊彈壓抗議的群眾,打死打傷數十當地民眾,並派兵將五公里以內隔離起來,挑選800多名精兵,分兵五隊,連夜挖堤,又徵用農民大水缸數十口,裝上炸藥、由工兵營進行爆破。
工兵營的官兵掘河之前無不嚎啕大哭,好幾百精壯漢子不到絕境怎會哭?想想下游的父老即將葬身魚腹,能不哭么!
其實蔣在珍也挺苦逼的,他本來的任務是一旦日軍進攻鄭州就焚燒鄭州城,橫豎要背黑鍋。

委員長一開始說:娘希匹!這是日本人的飛機乾的!
為了應付國內外記者的採訪,決口部隊偽造被轟炸現場,並「表演」搶險救災,同時向世界媒體大肆報道此事,世界輿論一片嘩然。
14師團表示壓力很大,打贏了蘭封戰役,為何吃飽了撐的去炸開黃河大堤自己堵住自己的前進路線?而且淹了莊稼作物也會導致日軍無法就地獲得糧食。蔣介石不但侮辱了日本人的人格,還侮辱了日本人的智商,最後,日本人表示你不能侮辱我們的戰鬥力,不能南下我可以沿長江推么,10月25日佔領武漢。有果粉跟我說」日本軍部承認,由於黃河決口,日軍奪取武漢的時間被迫推遲了3個月。「我直接一巴掌扇過去」鬼子在黑委員長你特碼還當鬼子在替你吹?推遲3個月,哇!好久哦,鬼子的意思是按計劃7月末就可以打下武漢了,人家主力6月還在黃河邊,7月末就到了長江邊,這不是在說委座廢物?「
黃泛區的皇軍表示還比較淡定

還露出了無邪的笑容

至於日軍傷亡,果粉有稱7000~20000日軍被淹死,拜託,日本一個師團才多少人,真能淹死這麼多台灣也不至於把這事敏感詞了幾十年。那7400鬼子是死在徐州附近的日軍總人數,真要能淹死7400鬼子,14師團早回家了,哪還能戰鬥到39年末才回滿洲?倒是五毛們一直污衊蔣公說,只淹死了4個鬼子,我也一直沒找到資料證明這一點。
其實這事最歡樂的是各路洗地分子
花園口真相:水淹腳背,焉有「89萬人罹難」?
既然水淹腳背,那麼日軍的機械化師團一定更沒有壓力嘍!那委員長閑的蛋疼喜歡炸河堤?
另外,89萬這個數字來自於國民政府,當年為了激發大家對日本的仇恨,似乎把數字做的有點大了,不過沒關係,最後自己倒霉,共黨裝作不知道這數字的水分。《新華日報》的第一起假新聞似乎就是這個,跟著國民黨媒體一起痛斥日軍喪盡天良,最後被日本媒體狠狠打臉。

《新華日報》發文稱:「黃水泛濫,災況奇重,鄭縣、中牟、白沙、尉氏、鄢陵、太康、西華、沈丘等縣,就是說整個中原已成澤國,受災人民起碼在二三十萬以上,這是日本法西斯強盜炸毀堤防的結果,要報這個仇,要清算這筆血債,只有加緊抗戰。

1946年,國民黨還裝模作樣的在花園口立了個「民國堵口合龍紀事碑」,碑身正面刻著「濟國安瀾」四個字,署名「蔣中正」,委員長的形象,在我心目瞬間高大了起來,殺人兇手在現場留名這種事情原來不止是小說劇情啊。當時的水利部長薛篤弼還撰文稱」民國二十七夏六月,河決於南岸鄭縣之花園口,維時日寇進窺中原,駸駸西趨宛洛,賴洪水泛濫,鐵蹄乃為之一阻。然河南、安徽江蘇受其害者,懷山襄陵,閭殫為魚,蓋四十餘縣。每當夏秋之間,百川激灌,四瀆併流,浩蕩滔天之禍,不忍睹,也不忍述也。「,沒提黃河是怎麼決堤的,算是黨國最後的遮羞布。哦對,委員長還一直指責共軍干擾黃河大堤的修復,諷刺的是46年黃泛區的共產黨復堤工地遭到國軍飛機的轟炸,國軍方面希望藉此延緩黃泛區的恢復以消耗共黨的實力。
共黨:!#¥%……*(
更慘的是,修復堤壩這件事,按協議,應該是國民黨掏錢的,共黨的工程款還沒全部到手,證據倒先給炸沒了。救濟災民的錢也應該是國民黨出,由於國府出色的貪污效率,災民領到的資金少得可憐,至於內戰產生的新災民,這可不在救濟範圍內。河南百姓最後打跑了國民黨不是沒原因的。

其實還沒說國軍為啥要炸花園,這說來就話長了
台兒庄大捷後,中日有在徐州決戰的態勢,日軍土肥原的14師團約2萬人強渡黃河,阻止一戰區的中國援軍增援徐州,但反而形成了孤軍深入之勢。蔣介石不顧自己操作坑爹,飛往鄭州守將程潛的第一戰區指揮部,決定親自指揮豫東戰役。當時豫東有6個軍12萬人包圍土肥原1個師團2萬人,程潛部署妥當,認為「就是吃也能把土肥原吃掉」。 5月23日,土肥原開始突圍,並把進攻的重點放在了蘭封,蘭封守將桂永清麾下為嫡系第27軍,裝備精良,甚至有一個德式戰車營,輸出完全不亞於日軍,但桂永清只守了一天,你沒看錯,就一天,這還是四捨五入給他加上去的。日軍剛擺出衝鋒陣型,發現桂部居然開始全線潰退了,戰車跑得更快,日本人大喜過望,追之不及。後面的事情很諷刺,桂永清是何應欽的親戚,委員長的愛將,臨陣脫逃屁事沒有,最後任台灣海軍總司令。土肥原就這麼跳出包圍圈,程潛斯巴達了,好吧,再圍一遍,眼看又能團滅日軍了,這時,商丘守軍第8軍黃傑所部不戰而逃,這回還不如桂,因為一槍未放,看到日軍就跑了。黃傑是黃埔生,也是老蔣的愛將。他逃跑的「理由」竟然是電台被炸,無法與第一戰區聯繫,然後一個軍上萬人就跑完了,同樣沒有受到任何懲罰。程潛又斯巴達,不,雅滅達了,現在你理解為何程潛最後投共了吧,這種豬隊友在身邊遲早你得替他背黑鍋啊!蔣介石這兩支嫡系部隊的臨陣脫逃,徹底打亂了程潛的戰略部署,中國軍隊被迫撤退,戰局堪憂。我總在想,委座上輩子是不是個折翼的即時戰略玩家,你讓AI自己打都不會輸這麼難看,真不如改行打CS。
6月3日,土肥原猛攻開封,蔣介石怕開封失陷,再扒黃河就來不及了,就急忙打電話命令程潛掘堤,並告誡他「要打破一切顧慮,堅決去干,克競全功」,不要有任何的猶豫。
程潛:~!@#¥……%,幸虧老子後來投了共,不然這黑鍋我得背好大一塊啊!現在可以回答題主的問題了,無論有無花園口,日軍都會擊敗國軍,因為國軍實在太廢了。
順帶黑一發企鵝網友
蔣介石花園口決堤淹死多少百姓?

自干五也就帶個乾糧,這簡直是自帶性命的果粉。
===========================================
其實花園口還有個名人留下過遺迹

  花園口景區將軍壩西側,立有一尊鐵犀,它高約兩米,渾身烏黑,獨角朝天,雙目炯炯,坐南朝北,面河而卧,底座處標示這是一件複製品。古人認為河患是水怪蛟龍在作怪,遂在黃河岸邊立上鐵鑄犀牛,以鎮河患。
  花園口的這尊鐵犀,外觀陳舊,背部一些斑駁的字體撰寫著《鎮河鐵犀銘》,銘文稱頌明朝愛國英雄于謙。歷史記載,宣德五年至正統十二年(1430年-1447年)于謙在河南擔任巡撫的18年中,勤政為民,兩袖清風,深得百姓愛戴。正統五年(1440年)黃河水勢上漲,逼近開封城垣,形勢十分危急,于謙親臨第一線,組織和指揮人民抗洪鬥爭,並把皇帝親賜給他的蟒袍丟到河裡,表示誓死戰勝洪水的決心,終於穩定了人心,戰勝了洪水,保住了開封城池。就在這次大水之後,于謙加緊了開封護城堤的建設,還鑄造了一尊鎮河鐵犀,親自撰寫了《鎮河鐵犀銘》,將其安放在黃河岸邊新建成的回龍廟中。

委員長若泉下有知,不知還有何面目。


不管有沒有花園口,都不會。日軍的補給極限就是到武漢一帶了。再翻山越嶺越過重慶進入四川,代價太大。部隊少了不頂事,部隊多了補給不上。若真要滅亡中國,還需要一路自關陝以入漢中。但川陝一帶已是貧瘠,花大代價拿下收益何在。而且佔領後維持亦需大量兵力,更深入內陸。等於是數百萬兵源沉積在中國這個泥沼了。九一八,七七都是下克上陸軍獨走,拉著日本進入戰爭,並非日本既定戰略。而同時期,英荷法等國於歐洲戰場流血頗多,其亞洲殖民地正敞開懷抱等著日本人來採摘,而且東南亞有日本人缺乏的橡膠資源,更便于海運。所以日本在中國只需佔領精華地區,扶持一傀儡政權維持統治既可。


日本人的大戰略出了問題,徹底擊敗校長是不可能的。
但是你不能說花園口就起效果了,這和自己閹割自己然後說你們不能對我加以宮刑了一樣可笑~


日軍的既定戰略可沒有想到要佔領中國全境,其實日軍希望將中國劃分為5個區域,扶持地方政權而已,逼得國民政府投降即可獲得傀儡政府的合法組建權,這是日軍的最初設計。所以僅就戰爭而已,國民政府投降即意味著其衛國戰爭的失敗,但是對日軍而言侵華戰爭會轉入地方反抗組織四起的殖民戰爭,而非政府間的對抗。
花園口決堤時主要的徐州戰場上,國民黨軍的指揮已經陷入混亂,即將被日軍分割包圍,就戰略而言,國軍主力面臨全滅的危險,因而我可以理解蔣介石所選擇的策略是為了解救自己手下的抗戰主力。但是實際情況卻不同,雖然國軍各部被日軍穿插,但是戰損並不高,當地集中的國軍數量一直高於日軍的實際數量,而且日軍出戰迅速,補給完全沒有跟上。當然這些都是馬後炮。
不過,其實即便徐州戰場沒有靠花園口事件來結束,日軍的作戰所能取得的成就也就是殲滅國民黨主力30萬人,攻克武漢,運氣再好不過也就是俘虜國軍最高指揮官蔣介石。這些事件對於當時的中國而言,或許只有最後一個可以起到改變結局的作用,而最後一個幾乎不可能。
花園口決堤後4個月,武漢保衛戰仍然失敗,武漢還是失守,不過國軍的主力和蔣介石的嫡系尚存,拉鋸戰開始了。


決定性事件是珍珠港,不是花園口。


日本認可的滿鐵研究報告內的結論都是打不贏的,可以自己去找滿鐵研究報告看,據說當時是只印了二十多份.日本國內對自己能力是有認識的,本來九一八事變結束後就該停的,但是九一八的成功讓軍隊看到了飛黃騰達的機會,既然九一八可以成功那其他地方也一樣能成功,於是整體擴大,大。花園口只是戰術,戰術勝利無法改變戰略的大失敗,可以參考美軍在越南,一場戰術失敗都沒有,但是最後還是輸掉了整個戰爭。
PS 至於樓上的,不說反話會死啊


要清晰的認識到日軍是一支現代化的軍隊,對後勤保障要求極高,所以任何離開鐵路線的攻勢都是不可持久的,即使到了1944年的一號作戰,日軍傾盡全力打到貴州,也必須折返,因為沒有辦法保證其一線部隊的後勤補給。所以日軍不可能從鄂西攻下重慶,也不可能從西安攻克成都,同時從滇西也不可能威脅昆明;中國方面倒是一直在滇越鐵路方面駐紮重兵,即使日軍從來沒有發動過進攻。


不畏鯨吞,只懼蠶食。日本其實一上來就輸了,完全沒有想到中國抵抗如此堅決,中國只要不議和一直干,基本上日本不會亡中國。但沒有外援,中國也很難拿回來原來的地盤。
至於說花園口,前線大潰敗不決堤潰兵很可能會一潰到底,讓日本從徐州下鄭州進而在南北方向取得進展威脅武漢甚至攻下武漢,抗日戰爭就完全不會有相持之說了。
大家可以看一眼地形圖,南北方向武漢門戶在武勝關,過了關幾乎一馬平川,收攏敗兵和組織新部隊布防是來不及的。(兩個選擇,集結敗兵於信陽一帶駐防,或是武漢附近守軍北上駐防武勝關。敗兵駐防幾無可能,武漢守軍北上防禦又會空虛)。武漢東部地形是兩山夾一口,開口有湖泊和長江,雖有日本海軍逆流支援,但總體來說還是有利於守軍布防,也不需要大部隊調動進而產生混亂。決堤後武漢面臨兩個方向的威脅變成了一個方向,有利於集中兵力布防。另外,因為兩山的存在,日軍難以滲透包抄,戰敗撤退成功率也較高。基本上武漢戰役的結果還是證實了這兩點。
總體上,抗日的戰略思路就是讓日本抱緊東西進攻方向,中國梯次抵抗。可以這麼說,花園口不決口這個戰略預想很難實現。
個人認為,國府在戰略層次的策劃還是很見功力的,但在戰役層次差太多了,基本還是一戰戰役組織水平,被日軍碾壓。對蔣公,怒其不爭,怒其不爭!對毛公,怒其不學無術,怒其不學無術(評語同梁任公評李中堂)!


講一下花園口對抗戰的影響,此時日軍沿平漢路南下,妄圖進入經南洛盆地進入漢水上游包抄武漢守軍的退路。武漢八十萬國軍要是被日軍包了餃子,,,只恐藥丸啊。另外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後由於黃泛區的存在日軍補給困難無法集中兵力突破黃河防線剿滅陝北的中共根據地。中共在華北地區開展敵後戰場之所以跟抗聯有不同的結局一大原因就是這些抗日根據離陝北和正面戰場較近。且平漢路被洪水淹沒這也是日本戰力達到武漢已是極限的另一原因。倘若日本突破東條山越過黃河,將盤踞在陝北的中共中央趕走,華北游擊戰場就會補給困難,甚至不會得到統一有效的指揮,最後難免跟抗聯一樣被各個擊破。假使日本肅清了華北抗日游擊隊,佔據了陝北,平漢路這條中國鐵路大動脈被日軍高效利用起來。日軍恐怕絕不是只打到武漢吧。一方面可以溯江而上向宜昌 重慶進攻。另一方面南下關中平原,然後進攻四川。。。抗戰期間日軍想多次修復黃河的決口我想絕不是簡單為了造福災區人民吧


1.日軍沒想全面佔領中國,只想把中國分裂,在東部地區扶持幾個傀儡政權。換句話說,日本就沒計划進軍中國大西部,是蔣介石自己嚇尿了褲子。
2.國軍戰士好樣的,可惜國民黨無能,沒法有效組織起全部的反日力量。花園口當然有無奈的成分,那也是在國民黨無能前提下的無奈。蔣公上台許多年,一無法消滅軍閥實質上統一中國,二不能引領社會變革實行現代化轉型,三不能打贏戰鬥保證人民不受欺辱。
我覺得蔣的失敗不是腐敗、失民心造成的,而是無能造成的。如果像兔子那樣,有能力在敵占區發展抗日力量,還用得著炸黃河堤嗎?


難道日本沒有擊敗國軍?


討論這個問題對於理清責任並無意義。
因為發動花園口決堤的直接原因是我大 蔣公為了給親信摘桃子機會,在蘭封會戰中強行亂點將,撤掉「黃埔之光」、在十年內戰和淞滬戰役中表現搶眼的宋希濂,換上黃傑、桂永清,結果仗打爛了。
從這個意義上說,無論花園口最終是否取得了逼退日寇效果(實際上效果很有限,14師團最終由於來攻國軍實在太菜而挺了過來),造成的平民傷亡人間慘劇都得 蔣公背。原因很簡單,不是你瞎搞點了兩個豬將,仗可以打贏,沒有必要花園口。
之前有人拿天之痕裡面宇文拓血祭36萬人補天去和花園口胡亂比附,但如果魔界降臨是宇文拓自己胡搞亂搞弄出來的,那他肯定不算英雄。


消滅關東軍主力的是蘇軍,打敗日本太平洋武力的美軍。所以,如果沒有外部勢力介入,滅亡中國只是時間問題。參考蒙元、後金滅中華。


想多了吧,國民革命軍被打敗了啊。
破壞大堤誘發洪水得主要目的是啥呢?遲滯日軍攻勢加強武漢守備。
結果呢?日軍攻勢沒遲滯住,武漢最終也丟失了。


日本要能把國民黨政府滅了就好了


推薦閱讀:

戰爭中的反抗意義何在?
1946年林彪剛到東北的時候,非常被動,為何1年不到就徹底扭轉了局面?
唐朝人到底有多好鬥?
高達是否有被研發的可能?如果能研發,其在戰爭中到底有沒有實際意義?

TAG:中國歷史 | 歷史 | 軍事 | 軍事研究 | 戰爭 | 蔣中正介石 | 世界歷史 | 抗日戰爭 | 第二次世界大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