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朱元璋的一生,你學到了什麼?


說明:如果你看到這篇從未進行包裝改進版本的原稿,我希望不要亂傳。


看《朱元璋》提取管理學理論


看《朱元璋》,等於學習管理學。學慣用人之本,學習堡壘的作用,學習何為開頭難,何為朋友的作用,何為用人之道。打仗並不在打仗本身,智者看到的是根本,愚者看到的是枝丫,參天大樹,根基在哪裡,何為知己知彼,方百戰百勝,何為眼光長遠。業績大了,麻煩就大了,是的,打天下易治天下難。別人看錢時,我在看治天下所需,這就是智者,這才是能者。但逃不過的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這九個字中包含的戰略思想可謂不一般啊。可謂是根基所在,要想不被別人掌控,怎麼做?自稱王,乃愚者之所為,權利,所歸何處?不是你說是就是,要想不受他人所控制,強大自己的根基方位上策。唯如此,實權!實權才在自己手中。

再往下看,我明顯知道了,什麼是法必嚴,獎必均,只有這樣,上下才能一心,才能發揮將士的最大潛力,讓他們忠心所對。如此說來,賞罰分明就是最好的管理學了。再而,我學到的是「心理學」的作用,如何知己知彼,如何洞察人心,所謂察人心才知如何用人,此乃管理之根本,換到對方的環境、處境思考,這樣才能做出正確抉擇,這是決斷的必然能力??????

再看朱元璋怎麼處理將他淋成落湯雞的徐達的呢,這就是他的過人之處,這就是領導者和常人的不同之處!領導者必須時常理智,不能意氣用事,要顧全大局,別人幹什麼時你首先要考慮的是將來會發生什麼?三思而後行,這是領導者必須有的。面對突發事件,你怎麼處理最恰當?這是領導的必要能力?????

再看,當年朱元璋還是馬夫的時候為人牽馬,此事不足為怪。但是,他的苦難經歷給了他作為領袖的風範,猶如劉邦,能屈能伸方是大男人!有這麼一段經歷,說明他不會把這個當成多大的一個恥辱什麼的,這至關重要,看項羽,他就不會願意這樣做!項羽我也非常喜歡,但就是有兩方面他不如劉邦和朱元璋,也不是說他不好,我認為人各有志,甚至我更喜歡項羽。他的優點太多了,只能各自而論,他的義氣,他的英雄膽略,絕不是常人所有,他的破釜沉舟說明什麼?他會用人心,只是他的用人不如劉邦而已,但一樣非常不一般。還有就是,項羽的英雄觀念,我非常欣賞,但就是不適用而已。有時候,你會明白一句話:最真實的自己,不是最好的自己。按規定行事,你死得很慘!但對於我,還是學習劉邦的多。項羽有個缺點,他有小人之仁,有時非常果斷,有時不夠果斷,這是領袖的最大避諱點之一。對常人好的東西,對領袖可能不好。你很果斷,但是不能10次只有9次果斷。

進一步學習到,用人必須有特點。利用慣性定理(日雲定理)。人才利用時最重要的一點。而其中,還有一個原則,才能更能好的利用好人才。劉邦說,韓信、子房、蕭何他能用之,方能成大業。當你對人才好時不能一味的好,必須要能夠偶然給他一個提示,不能讓他覺得理所應當!這是很重要的。當人遇到慣性後,他會覺得理所應當,忘了很多東西不是理所應當???比如,母子關係,付出並不是理所應當!至於進一步理解,需進一步深入理解,這就是慣性定理。

再來就學到了朱元璋如何對待李善長的背叛的。這裡,可以看出來,他的懷疑之心深重!但是這樣有一個缺點,不能充分的將人才的能力發揮到極致!這是肯定的,這也是他用人的一個必然弊端。這方面,最厲害的是曹操,他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唯有此戰略,方能達到極限發揮!

讓後,我從他和李善長的對話中知道了一個事情。那就是「溝通」。溝通對於領袖和下屬是至關重要的。沒有溝通,想要消除將士之間的猜疑那是空談。所以,我提出新的理論——日雲猜疑定理,那就是「溝通解決猜疑」。方能發揮極致,方能用人至勝。

看他怎麼處理前來請罪的徐達的。他這是叫做施恩請,又同時示威,他直接點明了軍紀!他這招是最好的解決方法,讓別人為他拚命效勞!同時,他又直接點明了必須以此為戒,點明了軍紀的必要。這看劉邦,他也是這樣做的,可以說做的更好。總結一下,劉邦用樊噲,松江用李逵,劉備用張飛,如今,朱元璋用的徐達,他們都是剛烈之人,用之,必須用非常知道,沒用好他們,這幾位何以成大業?

再看,徐達的事情,引起了朱元璋的重視。他看到了軍紀不嚴的不好兆頭,這是領袖必須看到的。說明,軍法必嚴才能成大業。

再來,按照需求層次定理。他現在已經穩下了,他需要考慮干大事了,干大事需要什麼。人才,他開始問李善長了,李善長提到了人才——劉伯溫。朱元璋說了一句話我一直非常喜歡——我不用,別人就用了。這就是朱元璋!他是天生的亂世英雄。

用劉伯溫時,朱元璋提到兩點。一是真誠,二是李善長的邀請筆。這個戰略直接性的反應一個理論。那就是請人才理論。請人才必須真誠。只要真誠了,及時再難請的人才也可能請來。比如吧,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諸葛亮者,何其清高,照樣被打動了。

再來,看朝廷招撫一事。這是慎重的事情,一旦你想到了招安,就直接反映出了朝廷不能輕易解決此事,最好的方法不是武力,也許是為了保護民眾,但是,在義軍看來,這就是妥協,這能直接被義軍領袖利用,用來壯大軍心,此所為表象與根本。

另外我想提出一點,那就是面對強敵,領袖的穩重,任何時候,你必須穩如泰山,這才能建立威望,你怕了,你的屬下會怎樣,你不怕,那麼,屬下就會認為你有辦法,他們心裡才有希望!這就是曹操利用的梅子止渴的原理。千軍來,我仍自信相對,我仍泰然處之,這就是大將風範。

再來,我想起了韓信。劉邦說他運籌帷幄於千里之外,其實不然,他敢韓信不如。韓信的謀略才是我所欣賞的,再有當然是諸葛亮,此二者,真正是運籌帷幄。這就是謀略的作用,他能穩如泰山,何也,他知道事態的發展進程,他還能預測發展進程,所謂知道現在不難,知道將來才能做出正確決策,而為將者,做出正確的決策就是成功的根本。怎樣運籌帷幄呢,當然是廣攬天下之事,學遍天下知識,總之,閱讀,觀察,應用????這是領袖誕生的根本來源。

在劉伯溫不願意來時,朱元璋的一個思想就是:要是哪天他領著元軍來打義軍怎麼辦?這就叫放虎歸山,這也是領袖非常難抉擇的一個事情,不同的做法,會導致完全不同的效果。需謹慎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什麼時候開始懼內了?這句話一說,我直接就想到了一個東西。那就是朋友帶來的改變。通常,這方面,兄弟,閨蜜會起到非常大的干擾,會直接影響到我們。但這不是重點,和重點,那就是宦官。宦官掌政就是直觀反映。所以,不能聽枕頭風的道理,我是必須提的。

對了,我突然想到了項羽。項羽還有一個毛病,他獎賞將士時雖然不是說賞罰不利,但是,他捨不得賞,這是領袖的最大避諱,如果賞了,但還賞的讓人覺得不舒服,那純粹就是在折煞將士。如果,賞罰不分明,那麼,何以服人心?最重要的是,你要讓你的將士知道,你是一個大方的領袖,你是一個有功必賞的領袖!

哈哈,朱元璋的妻子太有才了,我覺得堪稱呂雉啊。她認識善用。她給朱元璋提出一個東西:用人,用天下人,天下人皆用,此成大事者也。

朱元璋看到將士強搶百姓,他直接規定返還。這是劉邦,項羽都沒有做到的,所以,在我看來,這是他超過劉邦項羽的一點。這是得民心的天下的道理。

朱元璋接下來得民心的一個重大舉措,那就是殺一儆百的翻版。他向百姓致歉,他的方式是殺自己兄弟、士兵。但是,這不能簡簡單單的殺了,必須要達到效果,那就是必須讓人們看到,看到的人多了,傳播就開始了,這樣,民心自然的到了,但是,這點還不夠,他請來了所有紳士、學者、長老等等有地位身份的人來看,這是為什麼,他們才是主流,他們的傳播力和影響力更大,所以,這一點,他在前人的基礎上略有改進,是升級版了算是。

再來,我看到了地理位置的重要。取金陵?戰略位置的重要性,這也是鞏固根據地的根本。

劉伯溫說了一句話:成大事者一向如此,成大事者必然如此!想成為帝王,痛苦才剛剛開始,大苦大難還在後頭。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劉伯溫說了:朝廷忠而見棄,這樣的朝廷必亡。這說明什麼,智者能預示未來,他們能看到事實的形式發展。也直接指明,領袖用人,一定要會用人,也一定要珍惜人才,不然,你終將逝去智囊。

朱元璋請問稱帝策略。劉伯溫問道:九字方略出自何人?他分析,由小而大,由弱而強,分析了這句話,可以直接證明,這是非常成功的戰略,我也深信此戰略。

劉伯溫提出十個義軍致命弱點。我從中學到什麼呢?我覺得這就是指導朱元璋的根基,他深受這十個弱點的影響,可以說,他後來成大事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就是改進了這些問題!所以,我又提出一個理論,那就是解決問題理論,這是領袖需要的。也就是說,看到自己團隊最大的缺點,然後去解決,問題解決了,內部就好了,根基就穩了,內穩對外才能穩!

再談為何士兵不服的問題。當年韓信一下子被升為大將軍掌兵有人服嗎?諸葛亮初來乍到,就成了劉備的雨之水,深得重用,張飛關羽服嗎?當年姜子牙出道,有人服嗎?當年孫權任大都督與新人,有人服嗎?沒有?????但是,結局如何呢?他們用對了人!你試想,領袖能放大權於他們之手,何也?領袖自然是對新人的能力察覺已久,所謂知人善用,他們難道是輕易就將大權交給別人嗎?不可能,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他們需要這樣的人才。而且,領袖們知道,他們會不辱使命???但是,下屬怎麼看呢,他們肯定不服???這是事實。但這不是重點,我要說的是原因。我的定論就是:利益。這直接影響到了自己的利益,所以他們不服!這就是不服原理。

看看,他們做了什麼,將問題手冊都做好了,發給每個士兵!!這是多麼令人讚歎的戰略!此我所不及啊。

朱元璋說了一句話:劉伯溫才華橫溢,李善長更厚道,就看怎麼駕馭他們了!!這就是劉邦的用人之道!被朱元璋直接利用了,這就是不變的定理。

朱元璋問道劉伯溫策略,劉伯溫提出:我們最大的敵人是?我們最危險的敵人是?這句話也是有印證的,當年亞父范增對項羽說:我們最大的敵人不是齊國或者其他諸侯,而是劉邦!如今,劉伯溫直接提出最大敵人論,這是什麼意思呢?你想想看,我們現在的營銷理論中提到的,市場調研!是啊,為何要市場調研呢?是因為這樣能讓我們清楚的看清形勢,只有看清了形式,我們才能做出正確的決定。比如說,我們為什麼要市場定位呢?因為,我們必須要清楚我們要往哪裡走,然後再走,這樣才能走得好!這就是「明白原理」。所以,在戰略之前,你一定要學會明白的是認清我們為什麼要看清楚形式,然後行事???????

再來,劉伯溫和李善長的對話,李善長確實趕不上劉伯溫的能力,但是他很自信自己能贏。為何?因為他知道一個東西——為人處世。對,李善長的為人處世優於劉伯溫,這也是歷來像李白這樣的有才之人抱恨終身的原因,他們懷才不遇,但是,他們從來不從自己改變,他們從來沒有改變過自己的為人處世。在中國,是一個投機的市場!!這是事實,為何那麼多的貪官污吏,而且他們還深得皇帝的心,為何?為人處世,但是,這也是中國的最大弊端,太重視這個,因為不得不重視,在中國不重視為人處世,就得被淘汰,但是,這個弊端就是,忠言逆耳帶來的忠言不被用,忠而被棄!!好的東西就這樣暗暗地流失了,這就是弊端。但是,我還是支持中國的為人處世,沒有這個,真的是發展不起來,因為,人嘛,感情動物,就算是男人,雖然邏輯行事,但是,一樣是感情動物。所以,為人處世不好的人在哪裡都不可能得到重用,當然,有不會為人處世就成功的,那是因為領袖的心胸寬廣,那是領袖的功勞,那是領袖知道什麼人能用,當然,我就是這麼一個人。我必須做到,無論是誰,只要能用,就不會太過於注重他的為人處世,在我看來,為人處世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對方的, 一方面是自己的,我講究的是適應能力,我能適應任何環境,我必須適應任何環境!這是管理者的必備能力,別人改變是不可能的,我也不必這樣做,其實,在我看來,最簡單的是改變自己的適應能力,這就是最簡單的方式,這個問題就這樣解決了。所以,我要成為一個用的下天下人的人。

提取前面兩點:適應能力。適應是不會導致忠言逆耳的最好方法,這是新的定理。而且,適應別人是最簡單的方法。另一點,就是為人處世,這是相當重要的。也就是直接導致人際關係成敗的至關因素。這些,都是劉邦,項羽,朱元璋都沒同時做到的,但是,劉備做到了!

之後,韓信胯下之辱的思想深入了朱元璋的內心,他開始知道,什麼事大丈夫能屈能伸,這也是領袖的風度,有句話我不能忘記:要想擁有別人所沒有的東西,必須承受別人承受不來的苦難。韓信的胯下之辱一直是我讚嘆不已的,我以為,這種男人,才是真正的丈夫。何必要在乎別人看,自知未來,何管他人評論。

朱元璋用才人肯定不如劉邦,為何,他太粗魯了!對賢士他居然說出捆綁來。這在劉邦是不可能的,在劉備更是不可能,所以,這也直接預示了他的治天下?????他知天下時,戰爭不斷,他太一意孤行有時候,所以,他並不是不可戰勝,而是,他是當時較強者而已。他身上有很多東西真的不值一提,但是他和劉邦一樣,成了氣候。由此,我得出一個規律,那就是,做領袖者,他媽的根本不需要擁有全部的領袖能力,只需要比別人多即可啊。所以,去他媽的理論,去他媽的規則,任何領袖都要拋下規則,這是我認為至關重要的,這也是我的一個新理論,那就是:去他媽的規則。在領袖心中,自己就是規則??????這裡我提出了一個矛盾,那就是我不信理論,我卻在總結理論,這矛盾否?我不多說,領袖者自知。

總結,領袖也有很多缺點,但只要不是致命的缺點,不影響大局又能如何??但是,領袖必須要有致命的優點!

我還有個東西必須提,這是我的一個重要戰略思想,那就是:凡是選擇前,我會首先考慮重要否?我是一個只做重要的事情,不做規則的事情的人。我行事,不是看世俗規則,而是看重要程度。不重要的事情,我不做,這就是我的原則。

我對自己的評價是:我知道自己該做什麼,而且我知道這樣做是對的!這個戰略思想直接讓我成為了一個果斷抉擇的人。

另外,我還得提,對別人,一定要留面子,人都有面子思想,既然別人需要,那我們不給,那是不是我們不識趣?這就是那句古話:給人留給台階!

文人,需要尊重。這是朱元璋的老婆提出的,哎,這真是讓我敬佩,這就是需求層次定理的直接應用啊。

還有個東西,朱元璋居然沒發現,這是他的愚鈍。李善長和劉伯溫,兩個文人,都有才,按中國古話:一山不容二虎的用人原理,他居然沒意識到,真是愚鈍。劉伯溫的離開,可以說,他在這方面還得學習。領袖必須做的是:作為二虎的調節劑。就像當年的諸葛亮和龐統,劉備是怎麼做的?你就知道了,這也是劉備過人之處。

再來,就是意識問題,這個可能在這裡面很難看出來。我對意識的看重是由來已久,雖然現在覺得這樣稱呼不恰當,但是,我覺得對於實踐而言更好,所以,還是用這個。因為,意識還是來自於對現在的形式的清楚明白和理解,只有閱讀的多了,只有知道的多了,分析多了,看得透了,才來意識。但是,我還是細化用意識這個字,我喜歡這個詞。意識到了,說明你已經有智者的預測力了,有意識,你才能做出提前於別人的準備,如果,放在商界,那麼這就是成功至關點。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成功人士將閱讀當成一大成功因素的原因。只是,他們可能沒有真正理解為什麼!

另外,從整個大局來看,朱元璋的人生就反應出了一個東西,那就是不受任何束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將自己的功效發揮到極限,當然,有些東西必然會受到束縛,但是,我說的不受任何束縛是指的最大程度的不受束縛,或者說,可以避免的束縛,一定要避免。

馭將直到,是帝王之道。這句話就是劉邦的哲學,但是,朱元璋又用了。

首戰即決戰,一戰定乾坤。陳友諒不是來打仗的,他是來拚命的啊。這句話一出,我就直接想到了:置死地而後生。這個戰略項羽用得最好,破釜沉舟!當然,盜版最厲害的就是韓信,背水一戰。打仗最怕的就是敵人拚命了,這什麼概念,以一當十,這就是中國的置死地而後生。

再看,朱元璋馬上行動,他也怕,但是我們說過,作為一個領袖,必須是一個偽裝者,在危難來臨時,大將者,決不能手足無措,你必須將恐懼放在心裡,這是一般的將才。而領袖,他需要的是,任何情況,任何危難來臨,他表面不怕,心裡也不怕,他知道,怕根本沒用。所以,領袖應該怎麼面對危難?那就是理智!要停下來思考,要學會冷靜,學會馬上開始思考應對之策!這一點,誰做的最好?武則天。武則天說: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這是一個領袖者所應有的!所必有的!

總結起來,就是,無論怎樣,不能表現出來恐懼,至少臉上不能看出來。

孬種,咱白養了你!這句話被劉伯溫看到,他就已經意識到了朱元璋這個人的眼力和疑心,是啊,朱元璋的思考和看人能力,他們沒人能及!這就是他為什麼成功的根本原因。朱元璋在危難之際,不是害怕,而是馬上想到利用這個危難時刻來看看誰對他是忠誠的,誰是不可靠的,誰是可用之才!說實話,這一點,在所有的帝王中,他表現出來的最為強烈。此用人之道,我簡直佩服得五體投地,正是他的眼力和這種危難時刻不同尋常的舉動,形成了他的用人戰略,這個用人戰略也是我首次學到的。雖然當年劉邦在面臨項羽大軍時也有,但是,並沒有朱元璋處理的好。

主子的事情都猜到了,那麼主子的威嚴何在?朱元璋說,劉伯溫和李善長聰明,但太聰明了??????這句話何來?這句話直接透出了作為下屬的人際關係觀。我們應該怎麼處理上下級關係,很簡單,上對下要以禮相待,同時心胸寬廣,但是,威嚴是必須的,下對上,一定要在保證基本的尊重上再發表自己的創意或理論,這樣,才能做到上下和睦。

哎,看到這裡,我才知道,朱元璋是個什麼人?他和劉邦、項羽、韓信、劉備等等都不一樣,他有點向諸葛亮,他的手下都怕他!他用別人,但是,他的威嚴感太強,沒有哪一個能人不怕他!因為他的威嚴在那裡,沒有人敢挑戰。這就是他和其他君王的一個區別,當然,他還是趕不上一個人,那就是秦始皇嬴政。

再來,我想分一下藍玉打退陳友諒這件事!這也是一個奇蹟,但是,這直接的說明了一個東西:決心對於戰爭的重要性。可以說,決心對於戰爭的重要性是不可用言語表達的,根本不知道重要性有多大!

再來,胡惟庸,他的草船借箭翻版更是一絕。想不到他將諸葛亮的這個戰略用的如此之好。他徵召船隻,那租金,用一傳十十傳百的原理,也就是裂變原理,來帶來傳播,從而快速達成目的。諸葛亮的草船借箭原理算是有傳人了,可見,這個世界,能人多,只是很少有伯樂!所以,那些感嘆沒有人才可用的人,我認為是庸才!中國這麼大,藏龍卧虎的人到處都是,諸葛亮這種人也有,只是我們能不能成為下一個劉邦、劉備而已!

第十六節,朱元璋告誡劉伯溫一句話:有些事,該說的說,不該說的不說!在朱元璋看來,你可以很聰明,但是,你絕對不要賣弄聰明。說得多好,這是給我自己的一個告誡,希望我自己銘記在心,在自己居人之下時,該說的說,不該說的不說,因為,你可以知道,但你不一定要挑明,有時候,兩者之間必有一張紙,你知道就夠了,但絕不要捅破它。

打仗中的將士有何作用:壯士氣,藍玉雙腿都斷了,仍然要求到旗杆上,他要讓所有的將士看到他,看到他就能讓所有的士兵下定必死的決心,這是何等的功效,這是什麼概念?

看到16級,我還是想直接性的提出一個新觀點:決心是以少勝多的戰役的共有屬性,所以,決心,對於戰爭是最重要的,尤其是一勺對多。

陳友諒得出結論:生死存亡之際,退,是死路,進,方可求生,退,則亂軍心,進,才有希望。

開始欣賞陳友諒了,我覺得他有大將風範,他不但在首戰兵敗後做出了一系列的正確分析,而且,看得出來,他有不慌的領袖風範,再有,他說了一句話,我們美白,我們跟朱元璋打了個平手,他這是在狡辯嗎?不是,這就是他的過人之處,他要得到的是鼓舞軍心。而且,當他的兒子建議他斬將取軍心時,他說了句話:我處於人生高潮時可以砍人,那時砍得越厲害,建立的威望越高,如今不一樣,還不知道誰斬誰呢?說實話,就這句話和這個分析,令我刮目相看。這就是他的用兵之道,他是知道怎麼處理上下關係,而且他知道他應該怎麼應對,這是非常難得的。他怎麼和下屬解釋的呢?他說,他們的目標是和朱元璋決戰,本是在金陵,現在,朱元璋逆水千里,來到平原,這是他的預案!說實話,要是我來解決這個事情,我做不到他這麼好。這就是過人之處啊,值得學習。更有一點,他沒有點明下屬此次沒有用盡全力,而是藉此機會,施恩於屬下?他為什麼這麼做呢?他知道,這個時候,他沒有辦法斬大將,連指責部下都不可以,這樣可能導致內亂,或者很難集中兵力於最後決戰。但是,如果這個時候,一個領袖出來說:我們打平了,還要誇獎他打的很好,下面自然明白,這個東西不需要點破,他們也知道自己必須報此恩德,他們最後就是忠心的效勞於陳友諒,這就是他的戰略。

看來,我的更正一下了。朱元璋說了,活著,就為忠義,違背忠義,不如死了。這句話根本不像劉邦,而像項羽。

再讚賞一下徐達吧,為什麼呢,他將即將死去的人用了一把,去炸戰船,可能他自己都不知道,他以為,這是死得壯烈,其實在我看來,這是一種用人之道,作為將者,任何人都可以用。這就是他無形中達成的戰略。

陳友諒啊陳友諒,你有一點我必須學習,那就是堅持到底,一旦開始了,你就不可能會想停下來,而是選擇怎樣繼續下去。

哎,我居然現在才發現一個問題。朱元璋最佩服的是劉邦。但他最不佩服他對儒士、文人的蔑視,他覺得這非常齷齪。這也是他們的區別。取天下在馬背上,難道治天下也在馬背上嗎?這裡開始,朱元璋就開始直接開始了對文人的重視,直接決定了他一生對待文人和武士的態度。他有個東西,我剛發現,那就是,他每天都設有一個「日講」。這就是我們說的,不懂就學,學習,長到老,學到老。這句話,是21世紀才提出來的教育理念,但是,朱元璋早已經成了這個先驅了,他是開創者啊。

哎,這個朱元璋啊,他終於開始發現他的兩個虎將劉伯溫和李善長的小小矛盾了,哎,這對他來說,真是太不利了,是我的話,必須要用最短的時間,甚至還未開始,我就會重視,他現在發現了,但還是沒有重視,哎。

朱元璋此時想起了劉邦的一句話:馭人之樂,其樂無窮啊!這就說明,他是有管理人的意識和學習資源的,他的資源就是劉邦,這就是偶像作用。

滏陽河,在這裡決戰。這是個什麼地方呢。這裡,是平原,又有類似三國時的赤壁之戰的水戰。然後,在這裡,我看到了一個新的帝王的誕生。那就是朱棣,當朱元璋釣魚時,他兒子朱棣來了,他才幾歲的小孩,就如此善戰,戀戰,這也註定了他的帝王生涯,從這裡開始,其實他的帝王之氣已經開始顯現了。他說:戰場是最好的學堂,哈哈,這句話,我喜歡極了,從這裡,我已經開始喜歡這位後來成為威懾天下的人。

他媽的,高明,實在是高明!!!老子佩服!!朱元璋這招,我是做不到啊,佩服!佩服啊!他放回陳友諒的部署,還給吃給喝,他讓陳友諒的部下回去說,這裡有吃的、穿的、住的。他這招叫做擾亂敵軍軍心,可謂是將劉邦的四面楚歌利用得淋漓盡致,高啊!!!

這裡,劉伯溫開始後怕了,他心寒了,朱元璋的看人,朱元璋的用人,朱元璋對戰事形式的判斷,他的嗅覺,他的感官,讓劉伯溫感嘆:這個大帥如果做了君王,必將令人心寒啊!這裡就可以知道,作為一個領袖,什麼能讓人膽寒?那就是看人的能力、對未來的感知和判斷力!朱元璋就是這麼個人,他真是天生的領袖,天生的惡魔啊!

哎呀,我真是佩服了,朱元璋也有何為實權的意識,他知道,坐在木板凳上還是金板凳上不能決定他是不是皇帝,只有實力!哎,我佩服!!

對歷史一總結就知道,當一個國家義軍群起時,這個國家已經名存實亡了。這是改變不了的了,這個國家已經失去了根基,所以,如果是我,一定不會死守,而是選擇放棄,去追求新的天地。

兩年之後,朱元璋拿下了張士誠,終於算是打下了大半個天下。此時,他的霸業已經註定了,這將是他人生進步最大的時候。

好了,朱元璋要開始北伐了,他的一句話是:一舉定天下。他還提出六條律令,這就是他的新理論,這次,他是王者之師,他要取天下民心,他要讓天下百姓知道現在的王侯是什麼樣子,如此戰略,雖然不足為奇,但是,我覺得非常好。

再往下看,那就是國都問題。朱元璋提出的是南北兩京制。這個制度反應朱元璋的集權問題,在他後來的集權制度中也有體現,比如一省3部門,由幾個部門分別管理不同職務,這樣一來,就會將下面的權利進行分散,然後實現實權。這個分權實權思想還是非常優秀的,值得學習。

在給自己立傳時,他實行的是真實撰寫戰略,他認為這樣會讓百姓覺得非常親切,這樣會讓老百姓崇拜。這是前無古人的啊,這就是他的敢於開創思想,在他看來,他是沒有什麼做不到的,他只要想做,就能做,而且別人要同意這樣做。所以,在我看來,朱元璋是一個喜歡做第一個的人,他就是一個開創者,這個開創思想我必須學習與應用。

這個胡惟庸,我真是太喜歡了,又愛又恨。簡直是謀略專家啊,他的磚塊刻名制度,真是一絕。他的謀略我真是佩服!所以,在謀略方面的創新,我看得出來,這個謀略和說話的方式是讓朱元璋喜歡他的原因,所以,這個創新戰略理論必須學習。

開始講這個朱元璋的妻子,也就是後面的馬皇后。這馬皇后可不簡單啊,她才真是母儀天下,這種以仁愛、慈祥而且有談判和思想的人,簡直是最成功的皇后形象了,所以,女人,還是得想她學習。

古往今來的皇上沒有一個是好丈夫,但我只希望你是一個好君主!這個馬皇后絕對的比劉邦的呂雉更加完美,他對男人的理解和了解是無人能及啊?????這種包容心,我想,普天之下,無人能及啊!我在想,我要是有這種女人,那個美得????????算了,對她,只有讚美了。她就是最近新拍的《賢妻》的真實版本啊。

現在總算總結出了一個東西:領袖都不覺得千古未見的事情自己做不到,他會認為這是能做到的,而且是他能做到的,他還會以此為自豪。

都說開國必開殺戒,而這殺戒,在朱元璋手中,來得是浩浩蕩蕩。這一點上,還是劉伯溫猜得對,他說過:我知道,這個大帥狠,但我沒想到,他這麼狠!可能這就是朱元璋,一個夠狠的皇帝!在這點上,朱元璋勝於劉邦啊,當年韓信死的何其悲催,彭越死得何其慘烈,但是,他還是趕不上那個一個人,那就是武則天,不知道他會不會為沒有掙到這個第一而覺得傷感!

看看朱元璋是怎麼管自己的孩子的,嚴厲。我覺得他對孩子的教育是非常能體現他的經歷的,正因為他小時候的窮苦經歷,所以,他才這麼嚴厲的管教孩子,他覺得,如果他的孩子放著這麼好的日子亂混,那麼,他辛辛苦苦打下的天下,怎能放心交給這些孩子管理,他自己小時候沒讀成書,但是,他非常渴望知識,他非常敬重文人,所以,他希望自己的孩子給補上,這也是後來他為他的後人準備好了一切才離開人世的原因。

看看,宋濂,何等人也,教人必嚴,教人必苦啊,他的教育是以刻苦努力為主線,真不愧是學者啊。他的刻苦努力是現代學子難以及的。

有些事情,熱鬧時是看不出來的,只有冷靜下來才能看清楚。這就是戰爭成就的朱元璋,這足以說明,在處理危機時刻時,必須先冷靜,先理智,然後才能做出正確的決定,這就是決策者。

朱元璋的疑心可比曹操、劉邦,他的疑心也是他的最大弊端,在我看來,一個領袖,可以有疑心,但是,你的疑心表達得太過明顯,人人畏之,人人寒之,那麼,還有誰能用盡全力去幫你成事,沒有了人心,他們都把心情放在保護自己了,還怎麼輔佐你?所以,在我看來,疑心必要,但是,不能讓人膽寒!

賞而不能制,還不如不賞。這就是他的目光,他的眼光在將來,他有個東西,這個東西就是「控制力」,他和喬布斯比較像,事無不細,事必躬親,他要什麼,他要的是能控制天下所有人,是所有人,他的控制慾望,他的獨一無二觀不同常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但是,他要所有可能佔取他的獨一無二的人全都消失,這就是他,獨一無二的朱元璋。

劉伯溫說:那些驕兵悍將,功勛舊部, 是根本沒法制的,但凡一個王朝新建以後,他所依賴的那些打天下的將士也就已經用廢了,沒用了。那些將士在奪天下時有多大功績,在治天下時就會有多大的麻煩,多年來,他們養成了天不怕地不怕的個性,他們長於破壞,而短於建設,他們多年擯棄詩書,蔑視綱紀,又自以為是天子的袍哥,功勛齊天,所以,他們應該享受,一旦沒了仗打,他們不可能回家種糧,那麼,朝廷就要恩養他們,而朝廷此時哪有能力恩養他們,這時,他們怎能不兵變?所以,我們應該學習趙匡胤,賞封之後,即行裁撤,杯酒釋兵權!我覺得,這句話就是韓信、彭越等歷史大將兔死狗烹的結局的最好解釋,是啊,歷史教訓,古往今來,有那個皇帝放心啊,功高震主,你不功成身退,那麼,你功勞越大,怎能不死於非命呢?劉伯溫的這番談話透出來的管理理論是一個警戒啊,是啊,有時候,聰明可以,但不要太聰明,你聰明可以,但能不能不擺弄出來啊?你可以有功績,但是,你能不能學會忍,能不能退一步想想你的上級怎麼想的呢?這就是兔死狗烹的哲學。

看看,朱元璋北巡路上看到那些難民,他的心一下子就軟下來了,是啊,我也有同感啊,自己經歷過的事情,自己才知道啊。朱元璋經歷過多少的苦難,經歷過怎樣的辛酸,他也是從吃不飽喝不足走出來的,他怎能不心痛呢?這就是朱元璋,他非常狠,但是,這是對待那些功臣,但是,他非常慈愛,這是對待他的子民,就這一點,我敬佩他。只有愛自己的子民,方能被子民愛,這就是天子必學的必知的道理。所以,從這裡可以看出,愛民,惜民,是最根本的管理之道。

就在這個時候,朱棣的盛世已經開始孕育了。他隨朱元璋北巡,看到吃人肉的人民,他才知道,什麼事貧苦,什麼是民生,這對這個帝王的影響是一生的。所以,在我看來,管理者,必須觀察天下,必須了解民生,必須洞察整個世界的角落,這是一個管理者必須做的,只有這樣,他才能知道,他身上還有責任!

一將功成萬骨枯,要是我這個大明王朝,不能讓百姓擺脫平困,我何以為一代明君啊!這就是朱元璋。也就是現在,我才知道什麼是「一將功成萬骨枯」啊。原來,一個新的帝國建起之時,是這般情景。說明什麼,在新的帝國建起之時,也就是你的房子根基已經鋪下,但是,什麼都沒有,一磚一瓦,你得用多少年,多少人力,日復一日,才能建起來,強起來啊!

看看,名師出高徒,劉伯溫的學生楊憲放棄5品官治理揚州,劉伯溫的眼光可謂高啊。就這樣,一代治國名將又誕生了,所以說,在我看來,目光長遠,有舍有得的戰略是管理者必要的能力。

一本大統歷抵得上百萬雄兵。大統歷這一事件讓百姓看到了希望,徐達所到之處,無不棄械投降,這說明什麼,治天下需要治的是民心,需要的是天下人民的支持和擁戴,而不是靠威脅!不是靠戰爭!原因很簡單,百姓們知道的不多,就一點,那就是平安!那就是和平!那就是安心!

直覺,咱的直覺,錯不了。這就是領袖的天賦,在我看來,直覺有時看似不可信,但是,直覺,是最影響我們未來的,在我看來,直覺並不是不理智,因為直覺不是來得沒有道理。直覺來自哪裡,那是我們常年的積累,那是我們知識庫、信息庫的固有體現,所以,在我看來,直覺行事,而且直覺非常準是領導者本該有的。

軍人,軍人,軍人一生最引以為傲的是什麼?徐達北伐歸來,朱元璋坐龍椅出30里來迎,這就是軍人最大的榮譽,一個君王,能夠如此對你,你說,這是何等的風光,如果是我,我豈能不為他效命?這就是賞罰的功效。還是那句話,要抓住英雄的心,這就是用人之道。

又有一點我是不如啊,朱元璋將每個將士的功過都記在一張紙上,這樣,他就能知道什麼人該用,什麼人有什麼用,應該怎麼封官!這就是功過戰略,管理人多了,那麼,建立一個系統來研究這些人是管理者必學的。

是啊,將帥可廢,江山不可亡!辭職過戰略乃智者自知啊。

看了這麼久,總算學到了一個重要管理理論了。劉伯溫的分析可謂獨到啊。公爵、伯爵、侯爵,朱元璋封了6個公爵,全是淮西人,25個伯爵,24個是淮西人。劉伯溫是最了解朱元璋的人,他說,朱元璋可不是傻子,他可比咱們預想的要聰明啊。就表明朱元璋知道,打天下時靠淮西人,治天下時難道還得靠淮西人?這就是朱元璋,他從元朝通知中看到了階級歧視,看到了民族等級制等等等級制度,他知道,要想統領天下,那麼,天下子民才是治國者,從天下各地喚來治國者,這才是治天下!!這一點,讓我倍受感悟,我是學而覺喜呀。

我越來越喜歡劉伯溫了,他看到的東西總是和常人不一樣,這就是智者。當看到李善長封公爵時,他說,他的收穫是我的20倍,我的危險是他的二十分之一,當他生病吐血時,他不是苦,而是笑,他知道,他功成身退的時候到了,他的安全到了,他的和平到了!這就是劉伯溫,我喜歡死他了,要是我是朱元璋,此人我必在內心中重之。

馬皇后高見:皇上有什麼毛病呢?無論他喜不喜歡你,他不喜歡你躲著他,寧可他來拋棄別人,不希望別人離開他,因為他是天子,你是人臣,人臣沒有拒絕天子的權利,所以,我希望你再幫助皇上三五年,那時候我會太太平平的把你送回去!次用人之道,恩威相加,皇后開口,就是信用,那麼,他劉伯溫怎敢不留下來,他怎會不相信他能平安回歸呢,因為有皇后一張免死牌,他還有什麼害怕的??這就是用人之道,此種有很多管理學,我不願說出來,還需自己再讀之,理解之,感悟之啊!

淮西人治淮喜人,不可信,不可能!這就是管理者。慢慢品味這句話,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用人。

好了,好東西又來了,今天運氣好啊。朱院長說:起初啊,我特討厭劉伯溫這種傲氣,總覺得,這個當臣子的,一步貪財,二不貪權,三不好色,那就不好駕馭了,自古以來,馭兵馭民都容易,這駕馭士子最難了。後來,我發現怎麼駕馭他了,他有功名心啊,咱就給他權,給他大權,讓他去治理那些驕兵悍將!這就是朱元璋的用人之道,這句話是今天最大的收穫,希望我自己哪天能學到這招的真諦!!

朱元璋用文臣管理武臣,用武將管理文臣,設立左右丞相,此制度可以學習上治下的方法,此法乃相生相剋的管理原則,可以一學啊。

今天我開始明白那句話了:為什麼漢武帝時漢武帝喜歡文臣,但又十分痛惡啊。現在,朱元璋出來了。是啊,你天天揣摩皇帝的心思,皇帝的心思你都知道了,那麼,你是皇帝,還是我是皇帝呢?這就是人啦,可以聰明,但一定不能太過於表現啊。此時,他要用胡惟庸,任其3品官,實現5年之內,全國足食,8年之內,當使全國糧食恢復到元世祖年間水平,歲入1200旦,10年,當使糧價降至唐太宗貞觀年間水平,斗米僅三錢!這就是胡惟庸,他說,這並非虛吹,五年生養,十年富國,這前景定能實現!朱元璋這人用得太對了,此乃用人之道啊,在不溫不熱之間,在就不聞不問之時,大大的表示對他的重視,說是磨礪,然後委以重任以正威,這就是領袖。領袖者,必不能一成不變,一定呀出奇制勝啊,做人如此,管理人亦如此。

剛剛去學校打掃了清潔回來,打掃清潔時我突然領悟一個用人之道:需求用人之道,這就是他用劉伯溫的原理,只是我愚鈍,剛才沒能明白,現在總算有了一層的領悟,欣慰,欣慰啊!

還是劉伯溫這個老師好,楊憲有這麼個老師真是他的福氣。所以說,我的看法是:凡是都要有靠山,要有人脈,這樣才能如魚得水,才能步步高升,才能少走彎路。

看來不只是打仗需要決心,治理天下,治理一方之地亦需要決心啊,楊憲的決心,他的不振興揚州自殺身亡的決心,讓我看到了一個決心的天下!決心,將在任何地方,在任何的管理者手中,決心,是管理者必備之物啊。

楊憲治理揚州之事,立刻得到朱元璋的認可,他決定以此為鑒,全國都以此為榜樣,開始治理天下。朱元璋說,開國第一要素是農業,這也是毛澤東後來學習的一個戰略,足以說明,開國第一要素,是讓農民覺得這個朝代能讓自己吃得飽!這一戰略,難道還有什麼能頂替嗎?

楊憲殺一儆百,此舉讓我佩服!

我算是看明白了,什麼是做大事者不拘小節,什麼是為大事者不擇手段,什麼是心狠手辣,有時候,你得這樣做,而且上面喜歡你這麼做!將來,你還得繼續這麼做,這就是領袖啊。

流言止於智者,智者不信留言。

李善長說得對,過去李善長得寵,之後是劉伯溫,然後是胡惟庸,現在有了個楊憲。但是,終將會冷淡下來,這就是看得遠者自知也。不要將一時的成,一時的得意,架在自己的頭上,這些是遲早要過去的。

陳懷義,我記住這個人了。朱元璋要為自己的兒子封王,陳懷義冒死進諫。說漢高祖劉邦大行分封,其結果長成了諸王之亂,唐皇李隆基遍設蕃王,其結果是安史之亂,自漢唐以降,諸王之亂史書可絕,均可以作為前車之鑒。他們擁兵自立,他們各地為王,怎麼可能不亂呢?這句話讓我徹底的深入理解了研究歷史的作用,有時候,研究歷史,就是在預測歷史,看別人的事情,就可以以此為鏡,為自己指明方向。

朱元璋沒有聽取忠言,25年後,朱棣取朱允炆代之,這句話得到了印證!但是,朱元璋怎麼做的呢,朱元璋命人將忠臣陳懷義裝入麻袋,活活的摔死。這就是忠言的效果,所以,語言可以有,但是一定要得講說話的方式和場景,不然,總有一天,你會得到類似的結局。這句話應該深入我的內心,要知道,知道的,該說的說,不該說的千萬不能說,這就是戰略。即使你要說,你一定要想好怎麼說,在那裡說,在哪裡該說,在哪裡不該說,應該怎麼來處理語言藝術???總之要深思熟慮,這就是我的感悟。

對了,也就是朱元璋開始,他為了集權,實行了兩部門治理,那就是錦衣衛,分東廠和西廠。

分析一下劉伯溫和李善長的爭寵之爭,再看一下胡惟庸和楊憲的爭鬥。我很明顯的知道,一山不容二虎,管理者的用人在寵愛方面一定要注意這個問題,在表達重視時,一定要避免這種事情的發生,即使要發生,一定要有對策。

朱元璋自己說:我是皇上,你不是,你嘛,頂多是皇上的影子,影子就應該沉默,少多嘴多舌!這就是朱元璋的瘋狂,這就是沒有約束的帝王,所以說,千古名言——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這句話改而之,就是沒有約束就會殘忍,就會為所欲為。

高,實在是高!胡惟庸和楊憲的爭鬥實際上是劉伯溫和李善長之斗,這碰到了大臣們互相爭鬥,應該怎麼辦呢?朱標答曰:主持公道。元璋說:不僅如此,大臣之斗不可避免,最怕的不是他們爭鬥,而是他們不鬥,合起伙來跟皇上斗,所以,為君者首先不是剷除大臣的爭鬥,只要控制在熱出亂子的基礎上,就可以了,這才是馭臣之道,王霸之術。說的太好了,佩服,這句話寓意太深,還得慢慢領悟啊。

山東二賢,剁掉手指以表不願入仕途為明朝官吏的決心。朱元璋命其子朱標滅九族,朱彪不忍,朱院長說:皇兒,你有心軟了,為將者,決不能心軟,殺!這就是領袖,決不能心軟的戰略是領袖必須學習的。

朱元璋重視科舉,重視教育興國。所以,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將20多年停滯的科舉考試提到了嘴邊,所以,可以看到,為何鄧小平也要學習他呀。因為要興國,得靠人才,要大批的人才,怎麼選拔出來呀,最好的方式就是:科舉。這就是教育興國。如此,可以看到,對管理者而言,要想得天下市場,要想的天下人才,要想選拔天下人才,就得有自己的最佳選拔方式,這就是我學到的一個重要選拔人才戰略,不是說科舉,而是要效仿他,從世界各地來選拔人才,不能拘泥於一個小世界,而且,選拔方式要改革,越有用越好。

朱元璋痛惡貪官,他的第一次恩科,看到了建設的豆腐渣工程,馬上決定殺一儆百,他要殺了這個貪官,讓天下貪官看到這個結局!所以,在我看來,治理貪官要的是決心,要的就是威嚴,要的就是殺一儆百。

馬南山是個能人啊,沒想到如此敢作敢當!牛逼!死到臨頭,還如此傲氣,真是佩服!

楊憲的確夠狠!

心字頭上一把刀,忍。這也是劉邦的戰略。引而不發,比離弦利箭更厲害!李善長這句話讓我深有所悟,要做,就要做絕,不然就死養虎為患。

馬皇后高明啊,面對恩科考試只有南方學子考進仕途,馬皇后的戰略: 分為南北兩場考試,上一場已經過去了,就叫他恩科南場,這次這個叫做恩科北場,進行二次考試,然後施恩於北方,就可避免禍害。此方法妙啊,不愧是馬皇后。

朱元璋看到楊憲的表現,說了句:機靈,越用越機靈,看來呀,幹吏使用出來的。這句話我喜歡,只有用人不善者,沒有不好的人啊。

朱元璋首次創建了監生觀政制度,讓科舉所取的士子監生在官場是集中學習政務、開闊視野、擇其優秀、任用為官,數年之後,這批恩科進士,多成為朝廷及官府中的重要官員。這也是朱元璋的用人之道,人不是好不好,是用不用,人是用出來的!

上面用下面,達到最高點,馬上就會栽了!這個理論我希望自己記住。

廉潔也要有個限度,至少要能滿足需求吧!這就是明朝的低俸祿的弊端。

這段話太有意思了。第一次,別人送你5斤米,第二次,你家裡需要添衣了,給你送20兩銀子,第三次,他送你200兩銀子,叫你幫他辦一件非常小的事情。這個時候,貪贓就開始了,許多非法之事開始都是合法的,慢慢的,就開始非法了。那個家裡沒有個窘困的時候,在你困難時,別人送你東西,你還希望有人送呢,所以,這貪贓枉法就開始不停止了。所以,大明王朝的俸祿太低必然會引起這個結局。瞧瞧這句話,在當今就是什麼情況,你給你的屬下非常低的工資,之後,有人來幫他,和他套近乎,會有什麼情況呢?這就是工資合適制度。

朱元璋也有看錯人的時候,他那個傷心啊,他說:我上當了,我受騙了!這麼多年,咱從來沒有上過這麼大的當,咱總以為,咱能看穿所有的忠奸善惡,這天底下就沒人能騙了咱!馬皇后說:你當皇帝了,這麼多年,越來越自信,越來越驕傲,當然看人就不如當年了。這段話足以證明他的天下是看人看出來的!這就是他的管理學。

你看沒看到,他只認錯了一次人,這次就造成大禍,也就是這一次受騙,他恨死自己了。可見,在一個領袖心中,看錯一個人,他的自責,他的悲傷,他的內疚,是無所能及的啊。他認為這是他丟了自己的臉,他認為這是他昏!這就是領袖。

立刻,他的出新的理論,他告訴朱標:你一定要記住這個教訓,記住,文臣士子,可用之,不可親之,可使之,而不可信之。今兒,我才悟出一個道理來,和文臣士子相比,那些個粗魯的武士們,更簡單、更可靠,對咱們,也更忠心啊。這裡面我學到的東西不在這句話本身,而在這個「悟」字,《大學》中說,格物而自知,這就是朱元璋,他打天下,他沒有文化,他不懂多少東西,但是他為什麼能得天下,他能用人,他能看人,為什麼呢,他會成天的去格物、去悟,他會花睡覺的時間去悟出道理!這就是他的學習來源,我實在是不敢相信,這個皇帝,還有多少東西我是學不來的。

而後,楊憲的結局是什麼:五馬分屍,分為五瓣,被無頭牛分而食之!!這就是他的結局,這就是朱元璋,他慣用的手段。

新的歷史紀元要開始了。朱元璋對二虎說:你到全國,挑選幾百個幹才,這些人必須要年輕、忠誠,而且還要膽大心狠,由你把他們組變成一直秘密隊伍,就叫錦衣衛吧,研訓之後派往各處,充當探子和眼線,專門監視那些三品以上的文武大臣,包括皇親國戚,邊關大吏,甚至咱的兒子,秦王、晉王、燕王都要暗中監視。這就是被楊憲騙後琢磨出來的戰略,他要監控所有有權的人的一切,方便自己掌握主動權!此乃千古絕唱啊,此乃令人膽寒之人啊,要學狠,不必學習武則天,她是沒法學的,要學,當學朱元璋啊。此種戰略的核心是什麼——權利,控制權,朱元璋什麼都不缺了,沒有權利的限制,同時他對權力的渴望有愈加強烈了,這就是朱元璋。可見,作為一個領袖,別人如果對他有一絲毫的威脅,那就一個結果——死,死的很慘!

我算是有新發現了,朱元璋最喜歡吃什麼?燒餅!

朱元璋封妓院,有意思!

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徒必有其師。這就是他對劉伯溫的看法。

縱慾發現了,哎,朱元璋與劉邦的最大區別:心胸的寬廣程度。可以這麼說,朱元璋是個心胸甚小的人,劉邦十個心胸寬廣的人。所以說,在朱元璋周圍,沒有人不是提心弔膽!劉邦再厲害,也不會達到如此寒人心的領袖。

劉伯溫的一番話讓我想透了我一直在想的又沒有解的問題:在朝廷做官啊,就跟登山一樣,有些人怕了那麼高,就是不知道怎麼下來,硬落吧,不是摔折了腿就是摔著了腰,不落,死無葬身之地!我希望我自己永遠銘記這段對話,這哲理,保不準也能就咱一條命。

劉伯溫總算如其心愿,可以歸鄉了。這裡,我還是想說一句真心話吧:這個人,我喜歡。劉伯溫最後一件事是燒了遺囑,他本以為自己很可能被殺害,於是早早利好遺囑。朱元璋看到這個少了一半的遺囑說:看來,他還是不相信咱啦。

我對劉伯溫的深邃是越來越喜歡了,不過,這次,朱元璋看是放不過他了,錦衣衛前來送他了!他的兒子說,卑鄙!劉伯溫告訴他兒子,卑鄙,適用於君子,不適用於君王,因為君王是出於需要,基於利害,卑鄙與否,與此並無關係!這就是劉伯溫,一個什麼都懂,但還是逃不過五指山的智者。

能夠死在自己的家鄉——青山之頂,劉伯溫也算是死而無憾了。我想,這座山也會因此而出名吧。

看來我想錯了,劉伯溫命大,居然沒死!他發誓,此生此世,再也不離開青田,再也不進朝廷了。

我是真沒想到啊?劉伯溫歸鄉歸養,是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哎,劉伯溫真是命苦啊。是我說,那我就再也不想離開京城了,就這樣,反正不怕死,又有何懼呢?

得罪人的事情總要有人去做的,這個人選又落在了劉伯溫身上,這就是他的性格決定啊,他的為人處事註定了他的這一結局。

小隱隱於野,大隱隱於朝。人世間多少事,都在一個閑字,這句話有深意啊。

小時候掏洞,掏出來一條蛇。所以,我總結出來一條教訓:不知道洞裡面是什麼,就不要伸手去摸。這句話的深意我一定要慢慢領悟啊。

歐陽倫事件讓我覺得學習朱元璋太難了,他和別人不同之處在於:他能從自己的親近、身邊開始下刀!這一點雖然說明他有領袖風範,但是,這一點又有多少人能學會呢?畢竟啊,這個人是感情動物,想要達到這種地步,恐怕只有權利的長期憂患者才能慢慢學會吧。

歐陽倫的眼線從京城到邊關一直延續,這就是驕兵悍將。管理者要以此為鑒,律法在嚴,天高皇帝遠,這句話希望管理者引以為戒。

藍玉,收義子一千多人,下屬全都跟他姓藍。此事是藍玉效仿朱元璋的義子收天下法,這件事說明什麼,我至今還沒想通,慢慢琢磨吧。

朱元璋為什麼要將所有的刺都除盡了再交給朱標?在這裡面他有句話:秦朝是第一個全國性的王朝,可秦朝是二世而亡的啊!這就是朱元璋,他熟讀中國帝王歷史,熟知帝王將相的事故,所以,他無時無刻不以此為鑒,以此為鏡啊。所以,在我看來,學習歷史就可以做出正確的決定,至少可以給我們指出正確的方向。

李進被提升為司禮大臣, 從7品升到皇帝的親近。此事,我略有感悟啊,為什麼朱元璋能用他?我一直在想這個問題,但是,我怎麼想也沒有理由。最後,我頓悟了,這裡面有一個東西——表現自己,適時地出現在皇帝身邊表現自己,不是說你天天表現,而是要抓住天時,偶然讓他想起現在有一個職務,而他還沒有合適的人選,當你突然出現在這裡,又表現得非常合適這個職位,你自己可能都不知道,但是,領導者在對你產生了第一次欣賞時,他就會思考——我不是還有一個位置恰好沒人選嗎?然後,再看眼前,這不是有一個嗎????????此事,讓我深深的領悟到了何為掌握天時、地利、人和者如魚得水,希望自己抓住這個原理,適時出擊,掌握分寸,掌握時機,好好表現自己。

朱元璋利用自己的大壽,來了個鴻門宴,他要讓所有的淮西人知道其中利害,他用駙馬歐陽倫的事情告誡所有淮西人,這就是他的結局!

朱標說了:我是一個心軟的人,我時常感到害怕,父皇他愛之太切,我怕父皇,他的這種愛法讓我害怕,恨之太深、責之太嚴了,甚至要我超過她的聖明,這我怎麼做得到,我是一個心軟的人,在父皇眼裡,這是懦弱,他希望殺伐決斷、威加海內,我常想,不當這個太子多好啊!這就是作為一個帝王將相之後的悲劇,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要有多強啊。馬皇后說:你爹是開國之君,所謂開國之君,各個都是從血肉隊里拱出來的,個個都是經歷了無數的艱難危險,你爹只有比所有人都更狠,才能夠戰勝他們,才能夠推翻前元而建立新潮,這幾十年下來,你爹的心早已磨得比生鐵還要堅硬了,可這也不能全怪他,他也是被是世道逼出來的,這是你爹的命!一個女人,一個封建社會的女人,有如此的思維,有如此的高瞻遠矚,我實在是佩服!是啊,在場人看來是不合常理,是殘忍,是狠,但是對於一個開果郡王來說,又算得了什麼呢?所以,我得出一個結論,所有的領袖,他們那些常人無法理解的行為都是可以理解的,這都是逼出來的。

馬皇后之威,真是千古難見啊!朱元璋何等人呀,可是,在馬皇后嚴重,該罵的一樣得罵,看看,這種女人,簡直千古難見啊!太欣賞了。

血戰洪都的藍玉,最終誅滅九族,3萬多人死於非命,這就是一個不會思考後果的武將的結局。

怪不得呀,朱棣是徐達的女婿,在大都隨徐達常年征戰,怪不得他這麼會打仗。可見,將帥是從小培養起來的,要從小歷練啊。朱棣、藍玉此次大任在手,要一舉拿下那些元朝余隸。但是,就是這時,皇上看到了藍雨的那些義子,他說了句:你的義子比咱多幾十倍啊,藍玉說,我讓他們上就上,我讓退就退,皇上說了退,藍玉的義子沒有退,藍玉說退,馬上退了,此事一出,朱元璋就已經開始下定決心藍玉必死了,這就是藍玉的妄自尊大的結局啊。

看來姜還是老的辣呀,李善長還是知道啊,他退居底線,將中書省的相國之位交給他的門生胡惟庸時,他是這樣說的:長江後浪推前浪,江山代有才人出啊!他說的那句話的語氣讓我看出了一個老者的淡然和不舍之心情啊。劉伯溫來送,我才頓感:英雄惜英雄啊,只是競爭難免,有時候,不要太過於計較競爭對手對自己的那些事,這也是必然的啊,英雄者,當心胸寬廣啊。此段劇情讓我的心胸更加開闊,我決定以此為鏡,讓自己記住,英雄當如此啊。

在敦促朱棣北伐時,朱元璋結合藍玉的事情,他開始想:要是哪天我去世了,那麼,這仁慈的朱標,能對付胡惟庸這幫權臣嗎?剛勇的朱棣,對付得了藍雨這幫悍將嗎?如果對付不了的話,咱這大明王朝,還會姓朱嗎??????看看吧,這就是為何朱元璋寧可我負天下人,不願天下人負我的理論來臨,他知道,他要做的正確戰略就是——殺乾淨!

我真是無語了,堂堂的侯爵,居然如此窘迫,實在是令人哀嘆啊。

這個馬皇后真是太仁慈了,越看越仁慈,越看越像女人啊。我這才明白什麼是——每一個成功的男人身後都有一個默默承受的女人。

朱棣和藍玉打敗嘎呼兒之時,就是藍玉大難之時啊。這告訴我,在你以為自己的人生又出現高潮時,你不妨想想,別人怎麼看?

一隻腳站穩了,才能走下一步,這次,咱可把兩隻腳都站穩了,可以回過頭來收拾禍害們了。這就是朱元璋的緩兵之計,先用之,在威之,再殺之!

我總算看懂了,原來馬皇后知道一個道理。那就是,在一個非常殘酷的人面前,你不一定要學會反抗,但是,一定不能太乖,不能總是表現出害怕,一定要適時的拿出自己的個性,要硬氣點,硬硬朗朗的,這樣即使他很生氣,但是這能讓他看到你的主張,能看到一個有主見的人。這樣,才能讓他喜歡你,欣賞你。從這裡看,我基本可以定義為「心理學」的利用,這一點就是欲擒故縱的心理學應用。

李進就是朱元璋的間諜呀。高,實在是高,他居然把這麼一個能人當成了錦衣衛來用。

文臣不可怕,武將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們抱起團。

看這個樣子,劉伯溫是將朱元璋所有的功過都記錄了下來,寫成了一本書,單著本書,一定要等到朱元璋死後才能面世。可見,劉伯溫作為一個學者,是多麼的恪盡職守,他才是真正稱得上:學者。到底劉伯溫是不是被胡惟庸毒死的,這個已經不再重要了,劉伯溫已經完成了他一生要做的事情,他已經什麼都沒有挂念了,他送給後世的書籍也寫好了,這樣的智者,命運本該如此,正如馬皇后所說,我是皇后,所以,我要認命!但是,死的時候,能夠無怨無悔,有所作為,又有什麼好遺憾的呢?

看看,宋濂的一番話有意思:中書省上承天子下統部院,連皇上下旨,部院上奏,都要經過中書省上呈下達,這權利實在是太大了,太可怕了,相權過重,皇權必然受損,自古以來,皇權與相權之爭,可謂史不絕書啊,這次,皇上要下定決心,要消滅皇權與相權之爭啊。就是因為胡惟庸的權利過大事件,讓朱元璋下定決心要廢除「中書省」制度了。

這個呂昶還是挺明智的嘛。

胡惟庸總算死了,雖不是天下第一相,但卻是天下第一個癢死的丞相啊。有意思。

朱元璋啊朱元璋,你太過於愛你的兒子啊,你為他們做得是不是過了?當年,朱元璋要殺藍玉、宋濂時,朱標說:殺不得,朱元璋拿了一根帶刺的荊棘,對朱標說:抓住它,朱標不敢,朱元璋用手刮刺掛出血來了,刺掉了,他對朱標說:現在,你可以安心的拿著了,不好嗎?這段歷史以此得名,從這裡開始,我也知道了什麼是做大事者?

你不應該把眼光只放在京城裡面,你應該多看看外面的世界!是的,我殺了很多人,但是,你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你去看看外面的百姓,你去看看經濟的繁榮,你去看看?????我們大明比前元朝繁榮多少倍,所以,殺這麼多人,值!

但是,朱標可不這麼看,他太心軟,以至於自殺!這就是太子朱標,雖然在朱元璋看來非常懦弱,但是,在常人看來,這才是人,朱元璋雖然有天子之風,但是,不被常人理解,但是,註定了一個人毫無作為,一個人創造奇蹟啊,這就是他們的抉擇,所以說,一個人,怎麼選擇,那麼,他們最後就將有各自想要的結局。所以,不在乎結局同不同,而在於你自己想要什麼結局,你想要做什麼樣的人?????

看來,朱元璋還是有點人性,他還是對馬皇后有感激之情和憐惜之意啊,馬皇后絕食後,朱元璋還是做出了讓步。他對馬皇后說:我朱重八這輩子,最恨別人逼咱,也最恨你干政。馬皇后說:我明白,你呀,是想讓我給你出主意,有很我給你出主意,若是我的主意比你的高明,你心裡就更恨????這段話是他們兩人的真心對峙啊,這麼多年的老夫妻了,馬皇后對他的幫助他怎能忘記,但是,我之所以要說朱元璋,就是因為他有一個最大的缺點——心胸狹窄!馬皇后說:我太了解你了,我死了,你就再也不是你了!說實話,這句話,我現在還懂不到,是我經歷還不夠豐富吧,還是自己慢慢體會吧。

好啊,朱元璋終於廢除了中書省,廢除了丞相制,並命令後世不得更改。他真是英明啊,這決策讓人佩服,在別人看來,這種兩千年來的制度,在別人看來是多麼難改變的啊,可是,他一說:沒得商量!他一句話,這件幾千年的制度就改變了。這就是朱元璋,一個可以創造歷史的人。

呂昶居然不識時務,居然敢進諫不得改正丞相制。呂昶說:奸相雖有,可賢相也很多啊,比如秦之商鞅,漢之蕭何,唐之魏徵,宋之王安石,它沒有相權輔政,怎麼能保證皇權呢?朱元璋說:堂堂皇上,難道還需要丞相,你認為我不行?呂昶說:皇上你英明,但你不能保證後世沒一個皇帝都這麼英明啊? 呂昶說,此事我一定要一諫再諫。但是,結局很明顯,朱元璋說:你再諫,我就殺了你。 其實,此事非常明顯,你一個人反對有何意義,你不怕死,但你不覺得這個死沒多大意義嗎?真是腐朽之木啊。但是,他還是去了,此老將如此執著,終得千古留名啊。

後宮不得干政,這句話一直到了明朝滅亡時才結束。而明朝的結束,正是因為宦官和後宮干政,可見,朱元璋提出來的後公布的干政、宦官不得干政的戰略是多麼的精明啊,只是呂昶說得對,你朱元璋是個英明的皇帝,但不是你所有的後世都是英明的啊!

馬皇后就這樣病體纏身,死了,就這樣,一代名後離我們而去,我感到萬分難過啊。我想,天下百姓也一樣吧,畢竟,這麼難得一見的皇后,這麼仁慈的皇后,在一個朝代,是多麼難得!連朱元璋都哭得咆哮了,可見,朱元璋對馬皇后的依賴呀,可見他們這麼多年的情誼呀。

馬皇后的賢明散步天下,她死後,全京城人出來送葬,這就是一代名後,母儀天下,她死得其所啊。

白天沒人吵架,晚上沒人說話。這就是朱元璋的寂寞。也許我現在不能理解這種感覺,因為我還沒有到達那個年齡,但我能感受到那種寂寞的難受。

皇上殺人,是出於需要,不是忠奸。這句話,能領悟到的人不多,因為,大多數人,還沒能領悟到這句話????????就死了。

朱標就這樣,由於壓力過大,長期處在殺戮和良心譴責之中,最終離開了人世?????就這樣,朱標去了,也就是這一去,朱棣後來的一系列事情註定要發生了。

朱元璋苦心培養了朱標二十年,可惜呀,朱元璋萬萬沒想到,自己的兒子就這樣去了,白髮人送黑髮人,這就是他的悲哀呀。

還是徐達聰明,我這輩子,只管打仗,仗打完了,什麼都不管,只等死。也就是他的這個戰略,才讓他一生的安安全全的過和平日子啊。朱元璋要重新立太子了,他問徐達,你認為太子該選誰,徐達還是那句話,不能亂說。這就是聰明人啊。

李善長、藍玉等28人正準備謀反,被朱元璋的錦衣衛內線一舉拿下,全部誅滅九族,這就是朱元璋。

李善長不愧是一代將相啊,畢竟文臣不同武將,還是文臣明白事理啊。他臨刑時看到藍玉大媽朱元璋,他對藍玉表示痛惡,說道:不錯,我是替他說話,告訴你吧,上位是千年不遇的豪傑,他做皇上是天意!還我做了皇上,我一樣會殺了我這個李善長,殺了你這個悍將藍玉。 藍玉聽後,笑瘋了?????說實話,這段話讓我久久不能釋懷,我還得慢慢體會啊。

胡惟庸一案,遷延十餘年,數萬人誅連被砍,大批開國功臣及淮西勛貴,皆陷入此案,僅有湯和等兩三位老臣得以倖免。這就是我們一直熟知的朱元璋殘忍事件,如今看來,仍舊曆歷在目,讓人膽寒啊。但是,還是那句話說得好:將相可殺,天下不可亡啊。這就是帝王的必經道路。

往後這世上,再也沒人叫咱重八了。所以說看《朱元璋》不僅可以學習一個領袖的打天下,治天下,還能學到夫妻之間的感情,所以,研究朱元璋值啊。

整個秦淮河都被染紅了,這就是淮西大臣的最後結局了,出了徐達、湯和等幾個,沒人逃得出掉腦袋呀。

此時,朱允炆才幾歲呀?朱元璋身邊沒有多少能信的人了,朱允炆之所以能得到朱元璋的寵愛,恐怕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吧,他沒有人可以傾訴啊,和孫子朱允炆的相處難免生出老來者的愛呀。

就在這個時候,徐達辭世了。徐達死之前,是怎麼的傷感啊,想起這一生的坎坷,打仗容易啊,在天子腳下行事,不容易啊。這就是創世功臣的悲哀呀。以史為鑒,我當記住這個結局呀。

朱元璋老了,徹底的老了,幾乎所有的老臣都離他而去了,他的餘生,我怎麼也不敢想像是怎麼一個慘啦??????所以,人一生啊,還是要幾點德啊,不能只看眼前,也許你現在很風光,十年,二十年,五十年後,你老了,還有沒有人來和你交流,還有沒有知己,還有沒有朋友,還有沒有人可以給你精神慰藉????????以此為鑒,我要造作準備,目光必須長遠啊,不然,自己早晚淪落如此地步啊??????

看看劉伯溫留下的遺奏:陳劉伯溫與九泉之下啟奏大明新君,先皇起於新野,卻終能建國開元,創立豐功偉績,堪為古今罕見之雄主聖君,然而日有缺失,月有陰晴,豐功之下,難免憾事,臣生不敢諫,唯有死後進言,啟訴罪,臣斗膽以為,先皇執政有如下四大遺憾:其一:剛愎雄猜,臣預料諸多功臣勛舊,必死於先皇之前,其二:嚴刑峻法,臣憂慮諸多酷烈律法,將使臣工百姓噤若寒蟬,其循規蹈矩,並非出於守法,更是由於畏死,其三:吏治太苛,臣擔心時下官吏們懼與天威,雖能清廉自守,但先皇歸天后,官俸之薄,吏治之苛,將破事管理們法外致富,盤剝害民,其四:藩王可慮,如今,先皇子嗣遍布大明各省,日後擁兵自重,必至禍亂。以上四憾,臣生時五內俱焚,死時死不瞑目,為大明千秋計,臣身卧九泉,魂系君側,死而後生,翹首進言,臣冒昧以為,新君當承先皇之帝業,開萬象只更新,施仁政,親子民,寬刑罰,開言路,為此,臣不揣淺陋,進獻新政九策?????????這就是劉伯溫,這些個天書,我現在還不能領悟,在我人生路上,興許這就是指明我方向的哲理啊。

朱元璋對朱允炆說:爺爺當年當大帥的時候啊,也自認為當擔不起,但是時勢所逼沒辦法,可是後來,我不僅當了大帥,還當了吳王,最後成了帝王,所有的帝王初登大位之時,莫不心懷惶恐,如履薄冰,但是,對於帝王來講,世上縱使有千萬條道路,唯獨沒有退路,作為帝王必須昂首挺胸,一往無前, 為何呀,因為你是天子???????成天道而馭萬方????這段話我現在也不能完全理解,但是,我會以此為鏡,無論是接受什麼大任,我都想那句話:時勢造英雄,沒有做不到的,只有沒決心做的?????

想想看,朱元璋也老了,當他死之前,會想他的人生,會是怎麼一個感概萬千,五味雜陳啊???????這裡面的酸、甜、苦、辣、咸????有誰能懂呢?正所謂,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當一個人行至將死,暮然回首,才知道,這一生有多少事我們已經永遠忘不掉??????古今多少帝王將相,他們的所作所為,又有誰能理解呢?????????頓時,我的思緒已經飄飄然,不知去向?????

電視劇最後,太監說:稟皇上,太陽下山了。朱元璋說:叫它站下。所有臣子對著太陽喊道:皇上有旨,讓太陽站下????????就這樣,一代帝王倒下了????????也就是這不久之後,藩王之亂開始?????朱棣統治的大明盛世即將來臨,鄭和下西洋的繁榮盛世即將來臨,中華的崛起??????要知道,大明280年的天下,就在朱元璋手上開始了????????這是多麼讓人沸騰的事情啊?????洪武31年,朱元璋駕崩,葬於南京紫金山下,享年71歲,結束了他的傳奇???可是,大名的帝業剛剛開始?????大名的開始,結束了元朝的民不聊生,迅速恢復生機,糧食增產,人口繁衍,生產力獲得空前地提高?????????他的功過,還是留給後人評說????????


想當皇帝要準備付出常人難以忍受的磨難且終生在猜忌殺人中度過的巨大代價。

當臣子要提前見好就收,真正地隱居山林,不跟皇帝共富貴,保得善終就好。
當兒子要勤加鍛煉,不要等到盛年時突然病死給爹甚至給整個王朝添麻煩。


推薦閱讀:

學習聲樂進入瓶頸期應該如何有效面對?
將古詩打亂出做考題讓學生重組是否不合理?
字很醜,30歲開始練字帖,還來得及嗎?
學舞蹈有什麼益處?男生呢?

TAG:學習 | 明太祖朱元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