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什麼問題上,你與大多數人持有不同看法?

哲學,創業,做人,特色


明星的政治立場關我什麼事?

西藏自古以來就屬於中國,釣魚島自古以來就屬於中國,台灣自古以來就屬於中國。所以它們現在也必須屬於中國。這是我國政府說的,我願意認同政府的說法。

可是,別人的政府,別人的媒體,別人的輿論環境也許告訴了他們不一樣的東西,為什麼他們就必須堅決抵制那些東西,一絲不差的相信我國政府的說法呢?如果他們不那樣做,為什麼我們就不能喜歡他們?

說國家強盛個人才會幸福。也許是這樣,但這不也是出於利己的目的嗎?為什麼就格外崇高?


謝邀……
我在幾乎所有問題上的看法都有人提出過……

例如:
科學跟真理半點關係都沒有,但我們只需要相信科學即可,真理不好吃,至少「符合客觀實在」這個意義上的真理不好吃(工具主義的一種形式)。
沒有任何陳述是不需要前提的,即便粗看起來再怎麼顯然的也是如此,即使看起來只是對於現象的描述,也都隱含了理論的假設(迪昂-蒯因論題的一部分,觀察和理論的整體化)。
學科的分割是人們為了方便才設立的,人們對於不同問題的信念總是相互關聯的,最終形成一個龐大的涵蓋一切領域的信念之網,因此用「這是某某學科的意見,不懂該學科別插嘴」並不能捍衛任何一個論點,相反,只有綜合評價每一個論點的理由,最後才能在比較中確定哪個論點更加可信(還是蒯因)。
我們時常認為強人工智慧與弱人工智慧之間有著天然的區別,但這種區別很值得懷疑,人們要求人工智慧做到一些事情才能被稱為強人工智慧,但更合理的解釋說不定更類似於「一個自以為是先知的瘋子認為只有同樣具有先知的能力的人才能取代自己,進而要求別人證明先知的能力」(取消式物理主義)。
至少最為原始的定義下的那種「自由意志」是根本不存在的,即使我們選擇二元論,即使決定論死了,這樣的自由意志也活不了(參考Sam Harris,儘管我並非完全認同他把其他定義下的自由意志也一併認為「不值得討論」的觀點)。
我們不僅僅對於外在的世界並不清晰,而且我們也不了解自己「內在的感受」(參考Daniel Dennett),甚至,或許整個「內在的感受」都是我們因為無知才編造出來的(參考Paul Churchland Patricia Churchland)。

因此我真的想知道還有什麼問題上能有什麼看法是完全沒人提出過,與所有其他人都是對著乾的……


「母愛是無私的」

屁話,這世界上沒有任何一件事是無私的,你做事總有目的性,哪怕過程和結果傷害了自己,但是達成了目的就算完成了你的目標,既然有目的並為此執行就不是無私。就算是發生意外身體優先于思想先行動,也是長久以來自己的觀念影響著自己的身體行動。

「以孝為先、無後為大」等該死的傳統思想,道德綁架

更是無稽之談,每個人生孩子之前想的都是「我要不要生孩子」,而從沒考慮過這個孩子是否想出生於世,是否想出生在你家要你做他的父母。所以生孩子是這世間最自私自利的事情,完全沒考慮過對方的感受並且強制對方。既然是這樣,那你未經這個生命的允許就把他帶到這個世間,你就有義務為你的自私行為作出相應的補償,理應好好的照養這個生命體,這是還你欠他的而已,而不能因為你自私的性慾及生殖欲得出的後果,你照顧他就要求他有所回報。他是否回報要看他心情,但是你沒有資格去要求這個。
談戀愛還得看倆人是否互相喜歡,去寵物店買只寵物貓狗也是雙向選擇,你喜歡一隻狗,這狗怎麼都不喜歡你還咬你,你肯定不會買走它。既然你單方面選擇生育,那你就得為此負責好好照養,你照顧得好對方自然也願意為你付出,但這不是你有資格「要求」的。


人類被設計成(或者演化成)這樣一種生物,在任何一個判斷上,都會存在多數派和少數派。

比如,多數人認為不應該殺人,但少數人就喜歡殺人。多數人認為要保護環境,少數人認為我死後哪怕洪水滔天。多數人喜歡錢,少數人視金錢如糞土。

這樣有什麼特別的好處嗎?

試想一下,一群原始人在長途跋涉,他們走了很久食物快吃光了,整個族群面臨滅亡的可能。這時他們面前出現了岔路,一條往東,一條往西,假設這兩條路可能都是生路,也可能都是死路,更有可能一死一活。可是誰也不知道哪條是活路。如果他們是一個統一行動的物種,那麼整個族群滅亡的概率是50%。但他們是人類,他們大多數人願意跟隨長老向東,但有幾個年輕力壯的卻偏要向西。雖然可能付出巨大的代價,但種族滅亡的可能性卻因此下降到了25%。

兩邊下注,以小博大。人類天生就是賭徒。


司馬遷的那句話我不贊成。
「人終有一死」


我從很久之前開始就思考一個問題,人性的終點是不是祛除全部的惡而保留全部的善。

我自己覺得我大概是一個好人,待人溫柔,不喜爭吵。可是我心裡除了平和和溫暖的熱土以外,如若轉念看向另一邊,卻同樣能看到冰冷中夾雜著瘋狂的凍土。

難道我是一個潛在的惡人嗎?我想不是的,我就是一個平凡的正常人,我不會被突如其來的惡念吞噬而失去理智。可是,我從來不認為我可以擺脫惡,我甚至需要它,極度的依賴它。它具有無比的力量,在人生中無數的谷底帶給我掙扎的戰意,在身體和意志的竭力中帶給我痛苦的鈍感,當我彷彿偏向那一種惡的時候,我更加地強大而可靠。

在我人生的近幾年,我開始慢慢理解。無論善或者惡,都是人之本能的延伸,人的本能蘊含著仁慈和憐憫,讓我們懂得共存;也同時包括了嗜血和殺戮,讓我們爭取生存。我丟不掉善,也丟不掉惡,它們都是我精神的血肉,是我無法分離的大部,它們就是我自己。


那麼,人性的終極追求到底是什麼呢?

我的答案是:本能的合理釋放。

人類本能中的惡並不是原罪,它可以使人獲得強大的意志和果決的行動。可是一旦被積累並且過度地傾瀉,就會產生罪行和傷害。惡不是天生的罪孽,是因為人類僭越了本能的界限,才引發了無數犧牲和鮮血。

同樣,善意固然可貴,但過度的善會使人喪失辨別,渾濁而懦弱,甚至助長他人之惡。在前幾天的一個答案中我提到過一句話:那些廉價的善意啊信任啊,簡直就是人性黑暗面的豬飼料。這一點,我怕是體會太多了。


所以啊,我既是如雪般純凈的善意,也是散發著血腥的惡念,我是人性的總和,肉身和魂靈,孤獨的孩子。

如贊吾幸。


「對子女的無私奉獻,對父母的過分孝順」
本人強烈反對這樣的矯情,觀念有些大逆不道,不喜勿噴!以下是本人的一篇隨筆,名為《你被孝順綁架了么?》

老媽拿著鞭子趕我,反覆強調「結婚的第一年要在婆婆家過」,一年見不上一面,過年好好孝敬孝敬老人,於是我極不情願地在婆婆家度過了今年的春節。
公公婆婆是老實人,特別樸實、善良的那種。兒子兒媳難得一起回家來,喜悅溢於言表,甚至在廚房忙活時都會因為緊張而手忙腳亂乒乓作響,這一切,作為兒媳的我沒有你們想像的那種幸福,反而覺得受寵若驚,特別不自在。
為了表達喜悅之情,過年那幾天,公婆家裡老是有一堆一堆的老親少顧,沒完沒了地一起喝酒吃飯打牌,公婆不亦樂乎,恨不得讓全世界都知道他們兒子兒媳回家了,高興地不得了。我先生從頭到尾陪同,婆婆則沒完沒了地在廚房忙活,公公完全不考慮自己的高血壓,只顧和親友喝酒喧鬧。而這群來蹭吃蹭喝的陌生親友,他們只會在吃飽喝足後拍拍屁股走人。
我頓時覺得自己不是嫁給一個人,而是嫁給一個家族。一年難得與公婆見上一面,好不容易等到過年能回來看他們,結果被這幫親友給鬧騰一番。可是為了「孝順」這兩個字,我得對所有人笑臉相迎,得逆來順受,得違心地去迎合公婆的一切言行。
其實不只是過年,每次到公婆家都是這樣,一堆一堆的親友過來吃飯。每次公婆都會做一大桌好菜來招待我,還總是把最好的食材留給我,結果全被那些親友吃掉。但是他們這樣會高興,所以我都會表現得很開心,樸實的公婆會以為我真的開心,所以每次都這樣。
按照常規的觀念,像這種再生父母一樣的公婆,簡直是天下兒媳婦的夢想,所以我應該像親生女兒一樣孝順。可是親生女兒是怎樣孝順的呢?我會與老爸談論三國水滸和影視明星,對酒暢談家國大業和生活瑣事,我會嚴肅地告訴他吸煙的壞處並拒絕他在我面前吸煙,我會和老媽探討服飾搭配和化妝品,會批評她邋裡邋遢的習慣,會嘲笑她新燙的頭髮像泰迪的尾巴,會和她像姐妹一樣拿著手機玩各種自拍。
在我生活的家庭中,我與父母平起平坐,可以毫不顧忌地挑出對方的缺點並要求改正,也可以用猜拳或打牌來確定誰洗碗誰做家務。所以我們的觀念里,我們和父母是平等的,沒有三綱五常三從四德,他們尊重我和妹妹的隱私,不干涉我們的生活和事業,不關心我們的未來和任何人生規劃,沒有我們陪伴的日子,他們會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讓生活更精彩,而我們的陪伴只會讓他們的生活錦上添花。對他們來說,我們不需要給多少錢、回多少次家、說話多麼禮貌,甚至不要求我們能養老,只要彼此尊重、相安無事就是最好的孝順。
我先生是獨生子,父母對他很溺愛,像所有小縣城裡的家庭一樣,父母養育之恩意味著將來要得到兒子的回報,回報有三,結婚生子、養老送終、對父母所有想法的無條件尊重。顯然,我作為兒媳,如今正在和先生一起做著第三件事。
對於公婆來講,他們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兒子,這種感動天感動地的付出,在中國傳統觀念里是很受歡迎的,這付出後續應該有的就是兒女的孝順。這就讓許多人莫名地背負著一種叫做「孝順」的壓力,我就是這個被動的背負者。
為兒女付出真的就那麼可歌可泣嗎?多少父母指著兒女的鼻子問「我為你付出那麼多,你怎麼就不好好學習?」「我做這一切都是為了你,你這樣對得起我嗎?」「我辛辛苦苦把你養大,你怎麼就不體諒我的苦心呢?」「你都三十多了還不結婚,怎麼給我養老送終?」前半句都是苦口婆心,後半句都是為了個人意願。
生兒育女不過是為了繁衍生息,生下來養到大,兒女其實就是和父母一樣的人了,但是中國的兒女背負太多父母的期望。我們要學業有成事業興旺來彌補他們的人生缺憾,我們要結婚生子來完成他們莫名的人生使命感,我們要言聽計從來迎合他們的作為長輩的權威,似乎正因為我們的生命是他們賜予,他們就可以隨時拿回去一樣。一旦我們哪件事做不好,他們立刻把中國五千年的道德禮數拿出來,把我們鞭策一番,街坊鄰里順勢沖我們吐口唾沫,罵一句「不孝」,我們就被打入十八層地獄,然後他們又苦口婆心地說自己多麼不容易,一切都是為了我們。
作為父母,生養兒女最難的部分不是照顧孩子面面俱到,而恰恰是放手。這一放手,孩子將擁有自己的人生,不受父母的約束,沒有家庭的負擔,身體和思想都自由了,他們才有可能活出與眾不同的樣子,而父母本身也可以追逐屬於自己的人生意義,而不是將所有幸福的源泉都傾注在子女身上。
孝順是禮數,過分誇大它的重要性只會讓年輕人多些負擔,讓老人多些失望,理應順其自然,把注意力轉到各自的人生追求上。我們這一代已經很難改變父母的觀念了,但是我們的孩子將會有怎樣的人生,完全取決於我們。


Frankly, my dear, I don"t give a damn


我很喜歡柏拉圖式的愛情,那種存在於同性之間的愛情。我並不是同性戀,如果從性慾的角度來說。但我愛過一個女生,她是我的靈魂伴侶,與性無關。

不知道有沒有人能理解。我曾幻想過如果...我們身處在古希臘,有那個社會環境的話,一定也能成為彼此的愛人吧。


謝邀。
本人幾乎在一切問題上,與大眾看法都不同。當然,反過來說,我的任何一種觀點,也都有人發表過。
所以,就省略了。


年齡大的人並不一定就值得尊敬,要看眼界、閱歷、成就與品行。


下面截取匿名知友的回答。觀點相似哈吧
如果你出身在底層,你的父母很可能並不比你聰明,他們所謂的經驗總結和人生智慧可能錯得離譜。想想你班裡不學無術混幫派、熱愛綜藝節目和偶像劇的白痴少年們,你的父母從前也像他們一樣。他們只是混到了這個年紀而已,並沒比十幾歲時有多少長進。老師同理。


人類並無良知,只有物質上的利己(屈服於物質享樂)和精神上的利己(屈從於虛幻的道德體系)而已。

沒有所謂普世的道德,所謂道德,不過是我們內部社會公約性質的東西;而所謂的「做聖人」、「雖千萬而吾往矣」、「人生而孤獨』也不過是帶著道德的高帽,即使忍受肉體上的痛苦或物質上的貧困,也會從那種自我正當化中獲得精神上的快樂。

人是極端利己的存在,道德也不過是在此基礎上大眾化的產物,一些冠冕堂皇充滿情懷讓人熱淚盈眶的話語,也不過是自我滿足罷了;一些所謂的道德審判,也不過是在自以為是的已然內化的「道德感」的驅使下,做出的讓自己感覺最好的選擇罷了。

所以,不要以為誰可以佔領道德的至高點去對誰指手畫腳,因為當一些人站出來指責你在道德的高地上不冷時,也同時落入了道德高地循環佔據的怪圈。

所以道德,只能用來約束自己,決計不是用來約束別人的。

當然,正是因為道德出自於人之本性,才有了社會公約的性質,才在人類誕生之初,便規範和保衛著這個看似不堪一擊的社會,讓其有了存在的依託和發展的秩序,所以道德可以被質疑卻不可以被遺棄;

因為遺棄了道德無異於泯滅了人性。

而人類社會的成長和變遷,道德的成熟和變革,也將伴隨人類對道德等終極問題的思考,帶著自我賦予的價值與意義,延續到末日盡頭......


當然是任何值得討論的有價值的問題,並且這種討論也是有價值的。


1.人生不一定非要有『意義』。

2.我從沒覺得能『輸』在起跑線上,人生的設定是一場長跑。

3.愛情要不要性,那是自己的事。不怕父母,自己為自己負責。


談戀愛真tm煩


我感覺《從0到1》這本書不是那麼好。。。


淘寶上按銷量搜出的結果


結婚是倆個人的事,還是兩個家庭。
我站兩人。


在「個人時間較多」和「工資較多」的單一選擇上,您覺得哪個重要?


所有人都追隨潮流,我選擇引領潮流,本質就是做最真實的自己!


推薦閱讀:

如果清朝末年中國有管仲、樂毅、孫武、諸葛亮這種人物,會改變歷史的進程嗎?
莊子,陶淵明,他們的思想是相通的嗎?
一個數學非常厲害的人,將最終獲得什麼樣的思想?
盧梭的《懺悔錄》值得看嗎?
孟子和商鞅哪個更有價值?

TAG:個性 | 哲學 | 思想 | ZerotoOne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