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系統的學習詩詞格律?
看到紅樓夢裡的酒令、射覆之類的就有些不太明白。
用邏輯教會你律詩的格律(超簡單)/亦斯
首先一個字,有平有仄。
初學先按漢語拼音(普通話)去分,到一定程度要用古音。
我們當然先從漢語拼音開始,一二聲是平,三四聲是仄。
很簡單,比如文字:文是平,字是仄。
那麼,我說你回答:
三是? 平
心是? 平
二是? 仄
意是? 仄
OK,平仄會了。
單個字OK後,我們再來看一個詞。
三心二意,千家萬戶,藏龍卧虎,金枝玉葉......
發沒發現規律?它們都是:
平平仄仄!
一個四字成語,第二字和第四字,平仄總是相反的。第一字和第三字可以不論。
石沉大海:平平仄仄
海底撈針:仄仄平平
緣木求魚:平仄平平
平仄和音樂性有關,一平一仄,一仄一平,聲調才參差錯落,帶來美感。
參差錯落:平平仄仄
初唐四傑是誰?
王楊盧駱:平平平仄
連排名,古人都講究這個。
一三字可以不論,二四字必須相反。
所以說漢字是很偉大的文字,天然就帶有音樂性。
楷書四大家?
歐顏柳趙:平平仄仄
這個更有意思,歐顏柳趙,正好是一聲二聲三聲四聲。歐陽率更的書法成就未必比顏魯公高,但是排到了前面,聲調幫了忙,哈哈。
書法宋四家?
蘇黃米蔡:平平仄仄。跟上面一樣,一聲二聲三聲四聲。
有趣吧?
隨便想個成語。萬里無云:仄仄平平。大江東去:平平平仄。苦海無邊:仄仄平平。海闊天空:仄仄平平。
當然,什麼事都有特例。炙手可熱,都是仄。人無完人,都是平。但是特例極少。
記住四字詞,第二字和第四字平仄必須相反。
其實古人連起書名都要講究這個。
《隨園詩話》:平平平仄
《苦水詩存》:仄仄平平
《淵深海闊》:平平仄仄
《黃帝內經》:平仄仄平
你起個書名,平仄不對,人家都會笑話你沒文化。
好的,我們回到詩上。
毫無疑問,必然詩也要遵循平仄規律!
先說五言詩。
五言詩就相當於一個四字成語,後面再加一個字。所以前面四個字要遵守平仄相反。
舉個例子。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白日依山,黃河入海,欲窮千里,更上一層。
是不是這樣?自己驗證下……絕對是!
記住要按普通話來,不要按你的方言!
OK,各行各業都有術語,我們來記幾個律詩的術語。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這叫「一聯」。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這叫「一聯」。
很簡單吧。兩句就是一聯。記住,一聯是兩句。很多外行以為,一聯是一句。大錯特錯!逗號就算一句。一聯兩句!
然後,一聯的第一句叫「出句」,第二句叫「對句」。
這只是專業術語,沒啥難度吧。
那麼出句和對句,第二字是要相對的,不然怎麼叫「對句」呢?
白日依山,黃河入海。日和河,平仄要相反。
不用驗證了,所有的律詩,肯定是這樣。
好的,現在我們規定:出句的最後一字必須是仄!
白日依山盡
欲窮千里目
盡和目,都是仄吧?這是規定,不要問原因。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草是仄吧?
那麼當然,出句是仄,對句就要是:
平!
那麼現在,一個出句,五個字,我們已經可以確定三個字的平仄了。
當你決定用中平開頭(中指可平可仄,很簡單,後面不再說明)。出句便是:
中平開頭:中平中仄仄
中仄開頭:中仄中平仄
同樣,對句也可以這樣確定。太簡單了,不寫了,你肯定懂。
剛才我們說成語一三字可以不論。不好意思,在律詩中,這個是要論的。
像,欲窮千里目,這個第三字「千」,只能用平。
這第三個字怎麼決定呢?
剛才說前四字,叫平仄相反。現在我們看後四字!
中平中仄仄,
後四字:平中仄仄
你認為,這個中應該是什麼呢?
不必回答了!應該是平,對吧?需要解釋嗎?對半分。兩平兩仄!難道不是很符合邏輯嗎?
那麼,中仄中平仄,
後四字:仄中平仄。
你知道了,這個中肯定要用平。簡單成狗。
OK,現在出句一共五個字,我們確定了四個字對吧。
現在告訴你,第一個字隨便用,平仄皆可!(此處應該有掌聲!!!)
大家可能聽過什麼: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這是錯誤的,不知道誰造的謠言,不要信!
現在,五言的出句,我們已經可以確定了。就兩種情況:
中平平仄仄
中仄平平仄
出句搞定了,我們再來看對句。同樣的道理,看後四字。
太簡單了,直接給答案。
對句:
中平仄仄平
中仄仄平平
既然出句第一個字可以隨便,對句是不是也可以……
沒那麼好的事!
注意,中平仄仄平,這種情況。如果第一個字是仄。變成。
仄平仄仄平。
因為最後一個字平是必須的(死規定),那麼仄平仄仄平,是不是只有一個平了?
這叫「孤平」。
這個錯誤叫「犯孤平」。
某某某,你犯孤平了!
所以這種情況,只能用,平平仄仄平。
那另一種情況,中仄仄平平,呢?
這個中,可平可仄,因為後兩個平是挨著的,互相有個照應。
對句就這樣結束了。兩種情況。
平平仄仄平
中仄仄平平
出句會了,對句會了。現在我們連起來。兩句連起來叫什麼?
一聯!
一聯中兩句要怎麼樣?
第二字平仄相對!
好的,現在,我給你一聯前兩個字,你是不是可以確定整聯平仄了?
中平開頭: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中仄開頭: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注意不要「犯孤平」,過於簡單,後面不再提醒。)
發沒發現,只有這兩種情況,中平或中仄。
也就是說,一聯平仄只有兩種情況。要麼中平開頭,要麼中仄開頭。
那麼一首絕句有幾聯?
兩聯!
如果我第一聯用中平開頭,那麼第二聯要?
中仄開頭。
反過來,第一聯用中仄開頭,第二聯?
中平開頭。
是不是很符合邏輯?請回答:是!
於是你學會了絕句。
那麼律詩一共有幾聯?四聯!
我第一聯用中平。
第二聯就要中仄。
第三,中平。第四,中仄。
於是你學會了律詩!
但,我們插播一個術語。看這種中仄開頭的絕句。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請注意:第二句和第三句的第二個字是不是一樣的?
這是必然的吧?很好理解吧?不需要說明吧?
這兩個一樣的,術語叫做「相粘」。
粘在一塊了,它是什麼,下一句就是什麼!
一聯詩之中,我們相對。
一首詩之中,我們相粘!
OK,現在你想想,當你開始寫一首詩,打算用中平開頭。
出句是不是瞬間就確定了!五個字都確定了,對吧?(回答不對的,請再返回去看一遍。)
然後對句呢?你用相對!對句確定了!
下一句出句再相粘,又確定了!
然後對句再相對。
再粘,再對......
整首詩都確定了吧?
於是我們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
只要確定了第二個字,整首詩就確定了哇!
而這第二個字,要麼平、要麼仄,隨你選擇。
我題目說,超簡單,沒騙你吧。
那麼其實,看似那麼多亂七八糟的平仄,實際上就只有兩種情況而已。要麼中平開頭,要麼中仄開頭。
平仄學會了沒有?
學會了,我們就繼續進行韻腳的學習。
韻腳就一句話:押句子的最後一字,平押仄不押!
(請注意我這裡講得只是押平韻的基礎格律,仍存在押仄韻的詩,那樣便是仄押平不押。因為仄韻用得很少,灰!常!少!為避冗長,略過。)
基礎格律就到這裡。
下面我們學習「變化」。
一首詩第一句,因為順嘴的關係。我們建議:第一句要押韻。
前面說了,第一句是出句,最後一個字是仄。
如果押韻,我們就把它變成?
平!
因為平押仄不押。
其它一切保持不變(包括孤平,同樣不能犯)。
現在,如果第一句押韻,將會確定中平開頭,中仄開頭,兩種情況。
如果第一句不押韻,又確定兩種。
於是律詩的兩種基本格律,變成了四種。
好消息是:只有這四種,不再往下變了!
什麼時候第一句押韻呢?原則上可押可不押。
因為七言字較多,押起來會比較順嘴,建議押一下。五言隨意。
實際上卻是看你心情。(真的是看你心情,不要懷疑!)
五言格律到此結束,就這麼簡單!
等等。
如果我們這樣作詩?是不是好死?
幾乎沒有一點點變化的餘地,所有的地方都確定了。
那麼古人又發明了兩個變化出來。
我們的基本格律,叫「律句」,這是術語。
那麼發明出來的變化,就叫「拗句」(讀作niu四聲)。(拗口的句子)
拗句也很簡單,它是怕律句太框死我們,發明出來的,挺人性化的。
仍憐故鄉水:平平仄平仄。
律句應該是:平平平仄仄。
仍憐故鄉水,就是拗句!
不要記這個平仄規律,會把你搞亂,記:仍憐故鄉水!
仍憐故鄉水!仍憐故鄉水!仍憐故鄉水!
能記住吧?想用拗句,就想到仍憐故鄉水,然後跟他一樣就行。
感謝李白大大!
另外要特別注意:在這種情況下,第一字(即「仍」),不再是可平可仄的了。很簡單,完全按照仍憐故鄉水來就可以了,即平平仄平仄。(老杜的昔聞洞庭水,昔是仄,沒有用平。但這種情況非常非常少見,不建議使用。題外話:老杜這種對格律登峰造極的人偶爾會故意打破格律,以追求特殊效果。乃們不要只學他的「打破」,無視他的「登峰造極」。)
這種是最最常用的拗句,非常常用,與律句旗鼓相當。
所以必須牢記:仍憐故鄉水!
好的,我們再看另一種拗句。
畫蝶夢中夢,巫山雲外雲。
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蝶」這個字,要注意了!
這個字古音是仄!
我怎麼知道的呢?我又不會念古音?
庄生曉夢迷蝴蝶!
這句是不是出句?出句最後一個字,必須?
仄!
如果我背的律詩多了,是不是每個字的古音平仄都能推導出來?
這就是古音的學習方法!
我不知道古音怎麼念,但肯定是仄!李商隱不會騙我!
但是注意,律詩可以肯定,律詩之外的,比如五古、七古,平仄比較靈活了。
要背古音,就多背律詩,見得多了,就知道了,如此而已!
這就是古音的學習,順帶講到了。
初學者背得詩少,可以用普通話。越往高手,越向古音靠攏。自然而然的事。
這主要是一種傳承,李白杜甫李商隱他們都那麼用,我們也那麼用吧!
換個角度來說。
普通話哪有那麼大的權威性?憑什麼要用普通話的聲調來確認平仄?
我還想用東北話、四川話、廣東話呢?河南人有意見了!古洛陽啊!陝西人找你算賬!古長安啊!
一千年以後,敢保證普通話的聲調不會變嗎?到時候又用另一種「普通話」?又過一千年又一種?又一種?又一種?
變來變去的,有意思嗎?不能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下筆便當有流芳百世之念,方能成詩。
用古音,李白杜甫用的音,大家都沒爭議了。再過一萬年,也不會變。
話題拉回來:畫蝶夢中夢,巫山雲外雲。
現在是: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律句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發現什麼了嗎?出句對句,第三個字,互換。
這個邏輯是,出句本來第三個字應該是平,我用仄了,那麼對句我救回來,我把該用仄的地方用平,救一下。
這個過程,術語叫「拗救」(niu四聲)。
這個也不用記,記:畫蝶夢中夢,巫山雲外雲。(注意蝶的古音是仄)
舉個例子,我寫過一首:
漢服美人歌
美人無俗聖,存在即為仙。
蓮葉一何盛,桃花千樣鮮。
行時風窈窕,卧後月嬋娟。
不敢驚春睡,雲生枕簟前。
蓮葉一何盛,桃花千樣鮮。這個「一何」,是個固定詞,我必須要用,但是不符合律句。(注意「一」,古音是仄,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自己推理。)
那麼我就用拗句,然後對句用「千樣」給救回來,而不能用「百樣」。
李商隱的:淚續淺深綆,腸危高下弦。一個道理。
拗句最常用的就這兩種,你都學會了。記例句就行。
仍憐故鄉水。
畫蝶夢中夢,巫山雲外雲。
上面就是五律全部的格律知識。應用到寫詩時,哪裡卡殼了,自己推理下,肯定能找出毛病。(注意孤平!我廢話好多啊……你肯定會注意到的吧?孤平。)
更新:看到有人對拗救感興趣,我就再細講講其他的形式。不感興趣的人可以跳過,先把律句玩熟了,再搞拗句,切莫本末倒置。
不過只要想通了邏輯,拗救其實也很簡單就是了。
首先,上面的仍憐故鄉水,相信大家都記住了,不需要再嘮叨。
我從畫蝶夢中夢再延伸下去。
畫蝶夢中夢:仄仄仄平仄。
對應的律句:中仄平平仄。
也就是第三字打破了格律,這種情況叫做「半拗」,半拗可救可不救。
哎,前面你不是用巫山雲外雲,救了嗎?沒錯,想救時就用對句去救,不想救時放著不管也可以,對句該怎麼著還怎麼著。但是推薦大家用對句救一下,古人也多是救的。比如: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水和雲就是拗救。(注意看的古音可平可仄。)
既然有「半拗」,就有對應的「大拗」!大拗必救!
這個邏輯是什麼呢?我們前面說了,四字成語,中平中仄或中仄中平,平仄一定要是相間的,這是律詩規律的最優先順序,神聖不可侵犯。
像畫蝶夢中夢,畫蝶夢中,中仄中平,雖然違反了後四字平仄均等的原則,但沒有違反基本法,不算太出格,所以叫半拗。
但是如果出現中仄中仄或中平中平,則為大拗,是可忍孰不可忍?大拗必須救!
野火燒不盡。「不」是仄聲,「火」和「不」都是仄,中仄中仄,這就是大拗,那麼對句必須要有相應表示。
對句怎麼救呢?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這個有意思,出句第四字出律,卻用對句第三字「吹」來救(「吹」處本應用仄,卻用了平,就是要救「不」字)。那為什麼不用第四字來救第四字呢?
因為中平中仄、中仄中平的大規律,最優先順序,本來出句便違反了,如果我們對句還用違反這個大規律的句子去救它,豈不是以暴制暴,錯上加錯?
所以出句的第三第四字出律時,對句只用第三字來救。這也是古人多採取的方式。
但奇葩仍然是存在的。比如王維的: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很明顯,就是用第四字山去救好,但是這樣兩次違反了,中平中仄,中仄中平的大規律,古人很少用。誰用誰奇葩。
再進一步,既然出句第三字、第四字出律時,對句用第三字救即可,那它們同時出律呢?
孟浩然:士有不得志,棲棲吳楚間。
出句:仄仄仄仄仄。全是仄!
這個邏輯能看懂了嗎?出句第三第四字同時出律,而對句只變了第三字「吳」,一字雙救。所以對句的這個第三字是很生猛的。
OK,到此我們還剩下最後一個拗救:孤平拗救。
孤平:仄平仄仄平。前面說了,這是病句,不可以這樣用,第一字要是平,但是如果非用仄不可呢?
也有辦法。
正規律句:平平仄仄平。
孤平拗救:仄平平仄平。
看見沒有,又是這個第三字!如果第一字非得用仄,那就必須要把第三字變成平,來救一下。因為孤平是大忌,非救不可。
舉個例子。陸遊: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
注意七言的任何拗救,與前兩個字無關,可以直接去掉,變成五言來分析。(後面還會講到這點。)
報國有萬死,向人無再青。
根據一身報國,推理出「國」,古音是仄。
這句: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這便是古今最複雜的拗句,能看懂了嗎?
出句的五連仄看著很唬人,其實只是第三第四兩個字出律了。
對句呢?第三字先救了出句的兩字,順手又救了本句的孤平。一字三救!
老杜:萬國尚戎馬,故園今若何。
太白:我宿五松下,寂寥無所歡。
能推理出來了吧。
這麼一個複雜的拗救,也不用背死規律。相信你早已記住了一個千古名句: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在理解的基礎上,牢記這個句子,千萬不要自找麻煩,記死規律,到最後搞得自己一頭霧水。
那麼現在,我們可以總結一下拗救了,以下例句必須爛熟於心。
1.仍憐故鄉水。(特殊拗句,極其常用。)
2.畫蝶夢中夢,巫山雲外雲。(出句半拗。可救可不救,推薦救。常用。)
3.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出句大拗。必救。用對句第三字救。不常用。)
4.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出句三四字拗+對句孤平拗。對句第三字一字三救。還算常用。)
沒了。拗救就這些。其它情況或者你自己發明的,都是明目張胆的出律。
現在我們來學七言!
五言:中平平仄仄
變成七言,前面加兩個字,你覺得是什麼呢?注意是前面加!前面加!
毫無疑問應該是:中仄。對吧。中平中仄,中仄中平。絕不可能會出現中平中平,中仄中仄。絕無可能!
五言前加兩個字,加什麼你自己能推出來了,而且第一個字完全可平可仄!完全可平可仄!
其它一切保持不變,一切!
不要懷疑,真的是一切!
用韻、孤平、拗句……
我不想廢話了,真的是一切,字面上的一切!
現在你能寫出七言的一聯嗎?一首詩呢?
你肯定能寫出來了!
注意孤平!(我閉嘴)
那填詞呢?
背詞時自己對照律句去總結。
絕絕絕絕絕大多數都符合律句,有些不同的(比如《阮郎歸》)重點記一下。
自己推理。
推理不出來的,百度!
如果懶得推理,或笨到不會推理。別填詞了!詩也別作了!
不思考的人,永遠學不會任何東西。
已把金針度與君。
關於詩意的本質及如何創造詩意,另有拙文詳述: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3281070/answer/128478631
簡單談一談詩律。
掌握詩律,首先要分清漢語中的平仄兩聲。
以現代漢語為例,則一聲(陰平)二聲(陽平)為平聲,三聲(上)四聲(去)為仄聲。舊體詩一般用「平水韻」創作,即使用中古漢語語音系統寫作,則在中古漢語「平上去入」四聲中,平聲(含今之一聲二聲)為平,上去入為仄。入聲在現代漢語普通話中消失了,入聲字分別歸入了平上去三類中,寫作時需要我們特別辨別。
了解了平仄之後,介紹一下常見的律詩格律。下先以五律為例。
首先要知道,五律每句一般以平聲結尾。律法原則為「每句之間平仄相間」,「異句之間平仄相對」。
那麼構成五律的全部形式如下:
A 仄仄平平仄 B平平仄仄平。
C 平平平仄仄 D仄仄仄平平。
在保證每句結尾為平聲,且符合「句間平仄相間」的原則下,只有可能出現上述兩組組合。
在這個基礎上,再保證上句下半句第二字與下句上半句的第二字平仄一致(術語叫粘),五律的格式便完成了。
典型的五律一般有四句,按上述原則,則共有如下形式。
一,仄起仄收型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二,平起仄收型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三,仄起平收型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四,平起平收型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可以看出,五律不過是上述ABCD四種句式按「每句之間平仄相間」,「異句之間平仄相對」的原則組合而來。
了解了這一點,再看七律就迎刃而解了。
七律只是在五律每句的開頭加上兩個平仄相反的字,其餘規則沒有變化。如:
E 平平仄仄平平仄 F仄仄平平仄仄平。
G 仄仄平平平仄仄 H平平仄仄仄平平。
具體的句式可以參照上述五律的四種形式,在每句之前加兩個平仄相反的字便可。
上面講的是原律,實際寫作時有各種變通方式,稱作「拗救」。但是平聲結尾和大體結構是不變的。有興趣的話,樓主可以再與我討論。
推薦郭芹納《詩律》一書,寫得非常詳盡並簡單易懂。如果時間充裕的話建議閱讀王力主編的《古代漢語》(三)(四)兩冊。我是中文系的學生,中文系都有一門《古代漢語》課程對詩詞格律算是系統給學生講過,大多數高校用的是王力的古代漢語,也有高校用的郭錫良的,當然也有學校用的自己編的教材,比如南大、川大,我們學校用的周及徐編的新編古代漢語,在音韻學這塊兒編得很好,同時吸收了很多新理論,推薦給大家。
詩詞格律主要包括押韻(要掌握上古韻王力三十部、中古韻平水韻106韻)、平仄(四種基本格式,拗救,區分入聲字)、對仗(流水對)、倒裝等簡單語法。
可以拓展閱讀一下王力先生的《詩詞格律》、《漢語音韻》以及古人寫的《聲律啟蒙》或許對你有所幫助。
之前我在自己的頭條號上發了幾篇關於格律詩的學習筆記,分享了一些關於格律詩的押韻、平仄和對仗的知識,如果大家想深入的了解,可以查看我頭條號前面的文章,也可以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倚劍聽雨樓(ID:yjty-lou),回復「01」,就可以看到我那幾篇文章。而現在這篇文章,是想要把之前的那些文章總結簡化,在這一篇文章里把格律詩的押韻、平仄和對仗的要求簡潔明了地歸納出來。
既然要簡潔明了,那就不廢話了。
一、格律詩的押韻要求。
1、什麼是韻
詩詞中所謂韻,就是漢語拼音中的韻母。不過在拼音中,a、o、e的前面可以加i、u、v,如ia,ua,uai等,這種i,u,v叫做韻頭,不同的韻頭的字也算同韻字,可以通押。凡是同韻的字都可以押韻。
2、格律詩的押韻要求
1)押韻的位置,律詩押韻的位置在每一個偶數句的最後一個字。句子的最後一個字稱腳,故韻又可以稱為韻腳。律詩的首句可押韻也可以不押韻,首句押韻與否一般與對仗有關,首聯不對仗,首句常押韻:首聯對仗,首句常不押韻。
2)押平聲韻。在律詩形成的過程中,不逐漸拋棄了仄聲韻,只押平聲韻,而且不分陰平陽平。
3)一韻到底,律詩是不能中途換韻的,一首律詩只能押一個韻。
4)不能使用同一個字押韻。
5)不可大量連續使用同音的字做韻,少量使用,間隔使用是可以的。
6)不可撞韻,律詩中第三句、第五句和第七句規定是不能押韻的(第一句可押可不押),如果這三句也押了韻,叫撞韻,這在律詩中是不允許的。
二、格律詩的平仄要求
1、四聲與平仄
古代的四聲是平、上、去、入,古代四聲中,平仄里的平即平聲,平仄里的仄即上聲、去聲和入聲。現代普通話里的四聲為陰平、陽平、上聲、去聲,陰平陽平即平,上聲去聲即仄。我們現在學寫格律詩,用普通話的平仄即可。
2、格律詩的平仄聲律四大原則
1、句內平仄相間
格律詩的平仄聲律要求,首先是句內的平仄搭配,具體要就是「句內平仄相間」。格律詩的句內平仄相間,並不是要一個字一個字地平仄相間,而是以一定的單位相間,這決定於詩的意義結構和節奏結構。七言句內平仄相間,前四個字,每兩個字為一個單位;後三個字可分為五與六、七平仄相間或五、六與七平仄相間。五言的律句可以看成七言截掉前兩個字。
2、聯內平仄相對
律詩一共八句,每兩句被稱為一聯。第一二句叫首聯,第三四句叫頷聯,第五六句叫頸聯,第七八句叫尾聯。每聯裡面的第一句叫出句,第二句叫對句。聯內平仄相對就是律詩中每一聯的出句和對句的平仄是相反的,但實際上,七言只要出句和對句中的第二、四、六字的平仄相反就行,五言只要第二四字的平仄相反就行。聯內平仄不相對,叫失對,是律詩的大忌之一。
3、聯間平仄相粘
格律詩平仄聲聲律第三大原則是聯間平仄相粘。也就是說,律詩中相鄰的兩聯之間,上聯的對句和下聯的出句平仄相同。實際應用中,七言只須這兩句的二、四、六字平仄相同即可。同理,五言只須二、四字平仄相同。聯內平仄不相粘,叫失粘,也是律詩的一大忌。
4、腳分明
格律詩平仄聲律的第四大原則是腳分明。腳,就是指律詩中每一句的最後一個字。押韻的腳叫韻腳;不押韻的腳叫白腳。腳分明,就是韻腳與白腳的平仄相反。由於格律詩都是押平聲韻,所以,律詩的韻腳都是平聲,而白腳都是仄聲。韻腳和白腳平仄相同,叫踩腳,這在律詩中是不允許的。
三、格律詩對仗的要求
1、對仗的三大原則
1)出句與對句字數相同。
2)詞性相同。簡單來說,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
3)平仄相對,仄起平收。平仄相對一般要求的是偶數位置的字平仄相對,仄起平收就是一聯中出句的最後一個字是仄聲,對句的最後一個字是平聲。這也是格律詩的平仄要求。
2、格律詩的對仗要求
律詩八句分為首聯、頷聯、頸聯、尾聯。
格律詩對對仗打求是,首聯可對仗可不對仗,頷聯和頸聯必須對仗,尾聯一般不對仗。
首聯可對仗可不對仗。一般來說,首聯入韻則不對仗,首聯不入韻則可對仗。因為首聯入韻則最後一字是平聲,無法做到仄起平收。
尾聯一般不對仗。因為到了聯,一首詩要結束了,而對仗不適合用作結束語。
少數情況下,律詩會出現單聯對仗的情況,也就是整首律詩只有一聯對仗,這種情況下,對仗的一般是頸聯。
文/謝小樓
PS:大家也許會覺得本文太過簡略,但本文的目的正是提綱挈領的將格律詩的歸納格律詩的聲律要求,以便於我們整體把握格律詩的格律。當然這是不夠的,大家要學習格律詩的寫作,首先肯定是要多讀前人的經典格律詩,再找相關的專業書籍進行學習,並在不斷的創作中提升自己。我只不過是個引路人,若要以專業來要求我,我肯定是不夠格的。
再說一遍,大家可以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倚劍聽雨樓(yjty-lou),回復「01」查看我的一組關於格律詩基礎知識的文章。這組文章有:《古代詩歌的分類》;《格律詩如何押韻?》;《格律詩的平仄四大原則》;《格律詩平仄變通的三種方法》;《格律詩如何對仗》;《格律詩對仗的講究》。
佔個坑,等我這個星期寫完這篇論文→《格律是詩歌的本性還是對詩歌的束縛》
我好像拖了一個學期來著,我的錯我的鍋!我看到一個上面一個答案挺詳細來著,不過好像並沒有真的涉及到韻的問題,我就解釋一下這部分好了。
如果真的要系統的學習詩詞格律,
一、押韻問題
1、首先,大致了解一下漢字的發展史,(其實也就六個造字法,幾個注音方法,為了了解一下背景),理解現代漢語的語音體系,即現代漢語的聲韻調系統,要明白,韻(存在於中古時期,包括韻腹、韻尾和聲調)、韻母(韻頭、韻腹和韻尾)、韻部(韻腹與韻尾的結合體,用於上古音和近代音)、韻目、韻類、韻攝(這三個都和《廣韻》有關)都不是一回事。【要背好國際音標啊!普通話不能差啊!差了反切切不出啊!】
2、學習一下《廣韻》,理解反切。【其實就是雙聲疊韻的原理,X(AB)+Y(CD)=Z(AD),(A、C為聲母,B、D為韻母,X、Y、Z為漢字)雖然後來有各種變種】學得紮實了,你差不多某反切可以切出哪個字。然後你就會發現一個新的世界,韻圖、韻鏡什麼的,各種轉、鈕什麼的……題主不要被嚇到,他們其實差不多就是對《廣韻》的補充說明,目的還是學好《廣韻》,一定要背好206韻。【題主可能會覺得我是來學詩詞格律的,和《廣韻》有半毛錢關係?其實,《廣韻》就是中古時期(大約隋唐宋)天朝人民的語音了,是當時士子們科舉考試的重要依據來著……還會有人做這個小抄來著……扯多了,總之就是要學這本書,畢竟要系統!】
3、接下來就簡單了,現代人作古詩用的韻就是脫胎於《廣韻》206韻的《平水韻》,它有106個韻,將《廣韻》中一些讀音相近的韻歸為一個韻。《平水韻》每個小韻里的字都是現在寫古詩同韻的。不過即便這樣,其實和現代讀音還是有很大差異的了。但是《廣韻》已經拿下了,這些也就沒什麼太大問題了。
二、平仄問題
平聲就是陰平陽平,仄聲便為上去入三聲,這些都是聲調。至於從中古到現代聲調怎麼變的,介紹幾個常見規律吧!【前提要明白反切是幹什麼的,怎麼工作的】
1、反切下字是現在平聲字(包括陰平、陽平),上字是清聲母,切出來的字現在讀陰平,上字是濁聲母,切出來的字現在讀陽平
2、古全濁上聲今讀為去聲
3、一般來說,古全濁入聲今讀為陽平,次濁入聲今讀為去聲(入聲不是很規律,上聲沒怎麼變)
總之,包括清聲母、濁聲母這也是學《廣韻》會接觸到的。
三、對仗問題
目測有位答主寫得很詳細啊!我不贅述了,手冷!!!
一些好的書有
《詩詞格律》王力 中華書局 2000
《廣韻校本》周祖謨 中華書局 2011(個人認為比澤存堂本好)
《新格律詩研究》丁芒,寧夏人民出版社 1991
《音韻學教程》唐作藩,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4
《音韻學入門》張世祿、楊劍橋,復旦大學出版社 1987
《曲律學》王力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4(關於元曲的)
《詩詞格律,鑒賞與創作》夏傳才 南海出版社 2004
《詩詞格律知識》龔克明 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 (比較能讓人看得進去一點)
所以,我個人覺的,不做學術上研究的話,沒什麼很大的必要去系統的學,不是很簡單的一件事,作為愛好的話,了解個大概,並把這種愛好保持下去就很好啦!畢竟精力是有限的,術業有專攻!
不太講究專業的話 發個愛好者簡單的入門視頻吧推薦一個初學者學習詩歌格律最簡單的視頻_演講?公開課_科技_bilibili_嗶哩嗶哩
剛上選修學過這個問題 佔個坑 晚上填
怎麼也學不會。。。0.0
王力先生的理論狹義性太強,不可作為教材來誤人子弟。其他人只是王的翻版,不可取。
學詩詞,目前只可自悟,好壞全靠自己。千萬別亂找老師!
推薦閱讀:
※《西遊記》第五十五回中鄧沙餡是什麼意思?
※《孔雀東南飛》里劉蘭芝「十五彈箜篌」說的是豎箜篌還是卧箜篌?
※中國是不是古代文學最繁盛的國家,其他國家有沒有很繁盛的古代文學?
※古代祭神要砍什麼樹?
※如何深入理解五言、七言、五律、七律、律詩、絕句、古體詩等等一干詩的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