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應對批評是恰當的?


你昨晚上煲劇,劇情很搞笑,你邊吃零食邊笑,看到半夜,心滿意足地去睡覺了。然而,第二天早上醒來,發現其他室友對你都冷冰冰的。脾氣特別不好的那一個,帶著濃重的黑眼圈,指責你:『你真是一點都不為他人考慮!你到底知不知道什麼叫做公德心?』。你就此與室友鬧翻,在壓抑的氣氛中過了大半年。


為了論文一起組小組,你按照組長的指示做好了自己的那部分工作。誰知,當最後將大家的工作組合起來的時候才發現你和別人的部分完全對不上。其實(你覺得)這完全是組長一開始布置任務的時候沒有說清楚,然而現在所有人都對你怒目而視,組長更是站出來說:『我明明解釋的很清楚了!你到底有沒有在認真做事?』。你憤而離席,發誓再也不跟這些人組小組,即使小組裡有幾個能力很強的同學。


工作的時候,上司讓你和別人合作完成一項任務。可惜卻指派給你一個豬隊友,你一個人干兩個人的活,心力交瘁,而最終交上去的成果也只是差強人意。你向上司抱怨你的隊友不給力,上司卻說:『這明明是你不懂得團隊合作!成果不好說明你的個人能力也不夠!』你心懷不滿,但是卻又無力說服老闆,而老闆也再也沒有把有挑戰性的工作交給你。


甚至是,你有正事做熬夜到三點忘記了另一半讓你幫他帶飯,而後來無論怎麼跟她解釋她都不聽,更加是搬出了『這隻能說明你一點都沒有把我放在心上』的大旗,然後又牽扯出很多以往的恩怨,最後,你們又一次吵到精疲力竭……

上述情景,相信大家都並不陌生——無論你是學生還是上班族,無論是在學習、工作、生活乃至愛情中,我們都很難完全避免陷入被人指責的局面,有時候確實是我們有錯,而有些時候(至少我們自己覺得)錯並不在自己。然而,無論究竟錯在誰,如果不懂得正確地應對這種局面,這一場小的爭執往往就會演變成長久而深刻的疼痛

錯在哪裡呢?


我們之所以在被批評指責後往往把事情搞得很糟糕,就是因為我們錯誤地分析了局面,因此搞錯了處理的步驟。


基本上,所有指責你的人,都是帶著一定的負面情緒的。而是否懂得消解對方的對抗性情緒,而將談話引導至一個較為理性、客觀、有正面意義的氛圍,就成為了能否機智應對這種情況的關鍵。


對,我們再重複一遍,最重要的不是講清楚事實,而是消解對方的對抗性情緒——這倒不是說講清楚道理不重要,而是如果對方帶著情緒,而你也帶著情緒回應,那麼講道理在這個階段是無用的,因為沒有人會聽得進去。

STEP 1

認真地聆聽對方的發言,不要打斷


我曾經打過客服的投訴電話,抱怨了長達20分鐘。而對方一直沒有打斷我,哪怕我中間說的內容有不斷重複的和有過分指責的地方。而當我把同一件事用各種激烈的語氣說了三遍之後,我發現:


首先,我的怒氣發泄出來了,我開始冷靜下來,脫離了情緒化的狀態。其次,正是因為客服一直沒有打斷我,我自己也開始反省自己是不是說的太過分了,開始緩和語氣。


而最後,本來抱著『我一定要投訴到你們上級那裡』的心態的我,竟然在客服這一關就被安撫了。


讓對方說,一個是給對方發泄情緒的空間,以便下一步的溝通可以冷靜客觀。另一方面,讓他發火越久,其實對自己越有利——因為大多數人發火久了,都會停下來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說的太過了,也更有可能在下一步的溝通中做出讓步(因為覺得理虧)。

而很多人在被指責的局面做錯的第一步,就是一開始就不讓對方講完發泄完情緒,而是一開始就試圖打斷對方的話(有讓對方怒火值加倍的功效)去指責對方或者是為自己辯解。而這個時候,由於雙方都帶著情緒,溝通往往是無效,乃至負效果的。

STEP 2

對對方給出回饋予以感謝


無論對方說的是對的還是錯的,是有理由的還是無理取鬧的,能給你回饋都是好的——總好過完全放棄溝通直接在背後捅刀子。


而簡單的說一句謝謝你指出我的問題讓我有進步的方向,你真是太有心了,更大的作用在於,進一步消解對方的怒氣,降低對方的敵意,進而將氛圍從『情緒化的爭吵』轉向『心平氣和的討論』。

STEP 3

承認對方說的合理的部分,並提出改進方案


像我們說的第一個例子,室友說的不對嗎?你可能會覺得自己已經在盡量小聲,但是無論你在過程中付出了努力,結果都是影響到了他人(哪怕你覺得是他們自己睡眠質量有問題)。


先勇敢的承認『真對不起,我晚上弄出聲音了』,一方面是表示自己是個勇於承擔責任的人;另一方面,也是肯定對方所說的內容


而肯定對方有什麼用呢?批評人的一方其實也是出於想要獲得肯定或者是推卸責任,你肯定他們的說法,他們下一步就比較容易讓步。

而提出改進方式一個是表達自己重視對方說出的內容,另一方面是通過進一步承擔責任,樹立自己的良好形象。


當然,責任不能胡亂承擔,特別是工作場合,所以說話也學要技巧:


『我很抱歉,我弄出了聲音,吵到你們了……可能是因為我睡眠質量比較好,沒有想到你們會被這種聲音吵到睡不著。我下一次會注意的,盡量不在晚上煲劇了。』


『很抱歉,由於我的原因,給大家添麻煩了。當初交代任務的時候,沒有跟組長和其他人多交流確認清楚,就按組長給我的指示的字面上的意思去做了,下一次一定跟大家更好的溝通,確保我認真做的工作,能發揮出應有的效果。』


(暗示組長給的指令文字表述上有問題,並且指出,自己是認真做的,只不過是由於誤解,認真做的工作沒能得到預期的效果)


『非常抱歉,沒能和同事很好的配合,只知道自己單槍匹馬的工作,因為我的個人能力畢竟有限,取得的成效也沒能讓您滿意,我會好好反省的。下一次一定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基礎上,與同事多劃分工作多交流,一定讓工作效果變得更好。』


(承認自己沒能好好配合的部分,但是指出,自己是有好好工作的,能力也是有的,但是實際上一個人是沒有辦法做好兩個人的工作的)


『對不起,忘記了你等著吃飯,忙著工作了,這一點是我不對。下一次我會設一個鬧鐘提醒我的。不過工作忙起來有時候真的會忘記,我會努力避免,但是如果還是發生了,我希望你能夠照顧好自己,叫個外賣或者讓朋友陪你吃,別因為我忘了就餓到。』


(給出改進方式,並且提出『正因為關心你,我才不希望你一直等我給你叫』,柔和地化解矛盾)。

STEP 4

對方不對的地方,加以解釋,但要給對方台階


經過上述三步,基本上對方的情緒都發泄的差不多了,也得到了肯定,這個時候再講自己的理由,對方情緒上也會比較容易接受。像我們剛才說的,不是不應該解釋,而是這個步驟應該放在最後來做。


然而,沒有人喜歡被別人指出自己的錯誤(大家被指責第一反應是辯解,也是基於這種心態),因此在指出對方錯誤的時候,要給對方找理由,俗稱『給他台階下』:


『我是按照組長給我的10條任務一條條做的,不過沒能很好地跟大家銜接,如果當時能有更充分的溝通就更好了。不過組長要管這麼多事,忙不過來也是可以理解的。』


『同事很有經驗,但是發揮的作用不大,我想是因為他最近比較忙另一個項目,所以能夠撥給我們這個項目的時間不多。不過他另一個項目是別的組的,所以我想老闆你可能不知道。』(其實老闆應該是知道的,你這樣說是給他一個台階下)


『我工作忙起來,心情也比較急躁,我怕下次我們會因為這樣的原因吵架。不過我也明白,我最近陪你的時間不多,你可能會沒有什麼安全感。』(要點就是,別把對方當做無理取鬧)。

其實,這四個步驟中,除了第三個要把握好承擔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以及不背黑鍋的度之外,都是很簡單的。而大多數人之所以容易把問題搞砸,就是因為往往一開始就進入了第四步『辯解及釐清對方的責任』,而一開始就這樣做容易將雙方帶入情緒化的討論,結局當然就是不好的了。


相反,只要記住面對指責最重要的是『緩解對方的對抗性情緒』,其實問題就會簡單地迎刃而解了。

P.S. 更多處事類回答請移步Jennyyy - 處世 - 收藏夾,最後,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查看更多有趣內容啦~~~

http://weixin.qq.com/r/IkNQSKPE2P6nrecr9xYw (二維碼自動識別)


「能來我的辦公室談談嗎?」當領導說出這句話時,即便是最優秀的員工也會心跳加速,因為很有可能即將到來的是一頓批評。


我們比較容易接受肯定和褒獎,但無論是在工作還是生活中,面對負面評價是一件挺難的事。不管你的工作表現多麼優秀,總是免不了要收到來自老闆、客戶、合作夥伴的負面反饋;你覺得自己坦然地面對所有人,但總有人在背後指指點點。


往往,越優秀、越完美主義的人,越難面對批評,越容易感到傷害和挫敗。但這是必經之路:一個懂得如何心平氣和地接受批評,並將負面評價看作是提升自我的寶貴機會的人,才更有可能贏得尊敬、取得進步。


如何正確看待批評


批評有兩種:公正的和不公正的。有時候,你會得到真正建設性的意見,雖然可能也難以下咽,但會對你有很大幫助;有時候,總有自命不凡的、攻擊性極強的人,或者是出於嫉妒心理,為了批評你而批評你。


因此,面對批評時,你要做的第一步是判斷批評的性質。如果是面對那些自命不凡、僅僅出於嫉妒或者攻擊性人格的人,提出的意見也顯然是非建設性的,你並不需要太在意他們的話,它們不會真的傷害到你。不必爭論,保持冷靜、假裝你在聽就好,但實際上忽視它們,可能反而會贏得對方的尊重。


對於建設性的批評,你需要重視它們的價值,應該把建設性的批評看作一份禮物,因為它是成長的捷徑。試著跳出來,以第三方的角度來思考。既不要憤怒,也不要因為受到了批評就開始對自己進行負面的思考,這樣只會無謂地消耗精力,影響你的自尊水平。


下面主要討論的也是,如何有效應對有建設性的批評


面對這樣的批評,你首先要做到的是「面對」本身。因為負面評價往往與真相有關,所以,這其實是一種考驗:你能否面對真實的自己存在的問題,接受自己作為一個人並不總是完美的事實。


所以,先冷靜下來,不要立刻做出反應。有時候,迎面而來的批評真的很無情,甚至包含一些莫須有的指責。在那一刻,你可能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但在做出進一步的反應之前,先做個深呼吸,或者走出房間,給自己一些時間和空間,清空你的腦袋。因為你越情緒化,就越不容易做出理性的思考,引發的行為也就越漏洞百出。如果你能冷靜地留在原地,用微笑面對對方是最好的——微笑既能幫助你自己放鬆,也容易使對方採取更溫和的說話方式。

然後,你還需要將針對事實的負面評價和針對個人的評價分開。很多人在面對批評時,最大的問題就是,往往將客觀的批評理解為是對自己的私人批判,而不只是針對事實的評價。比如,你告訴媽媽一個事實——她做的菜不好吃,並不是在對媽媽本人發表看法;她卻認為,是你在對她進行人身攻擊,因而發怒。其實,如果把批評「菜不好吃」這件事理解成就事論事,進一步了解菜哪裡不好吃,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原因,就會避免不必要的衝突。進一步說,即便是你的性格、情緒等方面被做出負面評價,也不是針對你個人的。比如有人批評你太過驕傲或者太容易嫉妒,「驕傲」和「易妒」本身也只是針對你的一個方面做評價,而不是對於「你」作為一個完整的人下判斷。


同理,我們在批評別人時,也需要注意,不要把對一件事的批評,擴大到關於一個人本性的批判。這樣一定會激發對方的情緒,造成矛盾的升級。(就比如,一個人有暴力的行為,在英文中也會傾向於說這個人有abusive behavior,而不是說Ta是一個abuser。前者是在談論Ta的行為,後者卻是對Ta是一個怎樣的人下了定義。


因此,你需要就事論事,同時,試著去分辨出負面評價中屬於「建議」的部分,而不要把重點放在對方的語氣、語調上。也就是說,首先要分辨出負面評價本身無關你個人,然後再把建議從它的形式和外衣上剝離出來。這樣,你才能正確地面對它。


如何應對負面評價


認識到評價本身,辨認出批評中包含的有用信息是第一步,然後你才能分析它們,提高自己。但在接受評價的當時,你仍然可能做出過度的、不恰當的反應,這種情況,尤其是在工作中,是特別需要注意的。


對於如何應對,以下幾條可能會幫到你。


1. 不要急於證明責任不在你,即便這是事實。


在面對批評時,我們會本能地想要爭辯,甚至是激烈地否認,有時候,事情的過錯可能的確是由其他人造成的。但無論如何,這樣的反應都無益於你,反而會影響到對方對你的評價。


因此,在面對負面評價時,即便你滿腹委屈,也一定要注意避免一些主觀的、控訴性的語言,比如「這不公平」,或者「不是我的錯」,「我是冤枉的」。既然對方問責的對象是你,說明你多多少少需要承擔。你應該更多地從自身出發,從客觀事實出發,先耐心聽完對方的看法,再評述自己在工作中所承擔的責任和結果。


比如,你本來要在今天中午遞交給老闆一份報告的最終版。你提前一天就交待了實習生去完成報告的列印和裝訂,結果實習生誤解了你的意思,導致要重新製作,遞交的時間延遲了幾個小時。在這件事上,儘管你按照流程執行,但你的老闆並不會在意是不是實習生的責任,Ta只知道,是你作為報告的責任方,導致了時間的延後。這時,你應該首先承認,「報告交晚了是我的責任。」繼而表示,「我會建立更完善的流程和機制,去確保下一次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2. 不要在批評者身上找問題。


每個人都有缺點,在接受批評時,有的人會反射性地把矛頭指向對方,說「你xx地方也有問題。」仍舊記得就事論事,這個時候,你們討論的重點既不是你的為人,更不是其他人的為人,而是你做錯的事情本身。即便對方曾經犯過和你這次一樣的錯誤,也不是可以拿來為自己推脫的理由。


3. 不要過度道歉。


如果批評是基於一件具體的錯誤、誤解或者行為的話,記得:道一次歉就夠了。你的道歉必須是嚴肅的、就事論事的,並且表現出你已經完全明白了問題所在,以及如何在未來避免同樣的情況發生。


批評你的人會欣賞這種表現,並且更有可能會讓這事過去。她沒有耐心一天告訴你5次「沒關係」。


4. 不要放過進一步闡釋和澄清的機會。


當你冷靜下來,清空思考,就回過頭來,看看批評你的人提到過的重點:這些問題是不是真的有意義,還是存在誤解和偏見?哪幾個點讓你受益良多,能夠在以後的生活和工作中加以改進?


當批評過去了幾天,或者幾個星期以後,回去和批評你的人討論也並不是一個壞主意。比如,你可以說,「基於我的評估,有三個方面是我特別需要改進的,還有兩個地方是我覺得之前就做得比較好,需要繼續堅持的。最後,你提到的一點讓我還有些疑惑和擔心:……」這時,對方一方面會欣賞你,就收到的負面評價進行了分析和思考,另一方面,你也可能會澄清一些誤解和對方說錯的部分。


5. 不要沉湎、糾結於對方的批評。


很多時候,負面評價會讓你對自己產生懷疑。特別是,當這些負面評價是你平時沒有意識到的,但卻觸及你的深層行為習慣和性格,而且很難改變(比如對方提出,你在做演講的時候,太過於喜歡使用連接詞),你很有可能會非常驚訝,繼而感覺很糟,這是很正常的。但是,給自己一段時間,你仍然可以面對和接受——每個人都有缺點和局限性。這些也有助於你對自我有更深刻的認識,你或許可以在今後的人生嘗試改變,或者僅僅是規避這些難以改變的行為習慣。

總之,記住:無論是你犯過的錯誤、缺點,還是你的某種行為習慣、性格,都不等於你。You are more than that. 你在工作中的表現,收到的評價,也不會影響你作為一個人的本質,你的幸福和快樂程度。從長遠來看,你其實也非常需要重視那些正面的評價;但是,負面評價永遠是讓你受益良多的。無論是家人、朋友、上司、同事,都有可能對你發表非常有建設性的見地,所以要抓住它們,除了讓你吸取那些有建設性的部分,批評並不能傷害到你。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原文:如何正確處理來自他人的「批評」?|來自心理學家的5點建議

----------------------------------------

本文內容首發於微信公號KnowYourself(knowyourself2015)

心理學領域逼格最高的公號,做有審美、有態度的先鋒學術ICON.


你最先要做的就是不要害怕被批評,不管你做的這件事最終結果是對是錯,衡量對錯的標準是什麼,都無需緊張,因為你無法改變你被批評這個事實。

接受批評的方式有很多種,其中絕對不要嘗試的方法有:

1:用提高聲調/激烈的措辭據理力爭,不理智,也不利於之後的溝通。

2:不要當場把責任推咎給他人,即使你認為跟你沒關係,也要等你的上級將他對你的要求陳述完畢,然後根據當時的情況再選擇是否當場告知對方事情的真相。

3:別哭。

建議嘗試的解決步驟是這樣的:

1:平復情緒後認真聽取批評中自己需要改正/改進/完善的地方,了解上級對於該問題的需求(比如你想完善1,但是上級的要求是你完善2)。

2:主動承認自己的問題,並且複述一遍對方對你的要求(不要省略,因為有的時候你的理解和對方的理解有誤,複述的作用就在於此)並確定雙方對於解決問題的方法達成一致。

3:表示歉意,如果對方有意了解問題出現的具體情況,或者想對這個問題徵求你的意見,此時如果你確定問題並非你一人所致,可以點出此問題與他人有關(但不要明示出錯所在跟自己無關)如果對方無意深究,而你認為應該分清錯責歸屬,請擇日選擇你們獨處,且對方情緒穩定的情況下講明。

為什麼不建議【強行】當即講明:首先你遭到批評本身說明這件事對你的上級(或是責任人)意義重大且關聯深重,你無法準確得知對方是否真的有意聽你解釋,強行解釋往往會弄巧成拙,風波過後再另行告知,一方面顯示出你對情緒控制有著良好的管控能力,一方面也可以給對方一個理解你的機會。

最後:人生自古誰無錯,留好胃口過生活。


我先講個故事,在官場,有一種人非常厲害,

可以唾面自乾的人

如果做到這點你職場成就不會太差

首先對方批評,記住一旦是當面批評

切記第一點

1讓對方說完,因為既然是批評對方肯定有情緒在,所有一定笑著讓對方說話,

不要隨意打斷。

微笑著看著對方。讓對方把對你的不滿發泄出來

對方說的時候不要辯解,不要解釋,

微笑+點頭+額就好

牢記對方說的關鍵點,這點非常重要。

2因為職場涉及利益,對方批評不一定合理,即使你領導批評也不一定

所以對方批評不要全部覺得自己不對,也不要說是

記住牢記剛才關鍵點的時候,在腦海裡面思考

這到底是我做錯了,還是別人原因?

其次這件事情大不大,我能不能扛下來

那些小事情,小批評是無關緊要的!

3先承認對方的話,小批評,小錯誤無關緊要的大膽承認就好了

謝謝對方提醒,謝謝領導提醒,先認可對方

但一旦是別人錯誤,這件事千萬不能輕易抗下來

你描述要是實際情況,且客觀,不要站在自己立場想

這件事情如果非常大,你抗不下來

先分清楚責任是不是自己的,不是自己的請客觀描述

是自己的還有其他人,

記住帶越多人進來越好,因為你抗不住了(噴就噴,因為搞不好你承認你就的走人的)

4別人批評你,摸清楚的對方意圖

比如競爭職位之前,你競爭對手批評你

比如你們之前有矛盾,用命批評你

或者領導批評你的用意

比如明顯是競爭對手惡意的,笑笑就算了,一過了之

如果是領導的,記住那些是真實的,那些是不真實的

承認真實的,

事後給領導發給小紅包,幾元錢就好,(領導批評是對的情況下)

告訴他謝謝他批評你,給你最大指導,願意當你老師,做你職場的老師(拉近關係啊)

別人善意的批評,也事後發給紅包(職場願意給你說真心話的不多,一定是真誠的,所以記住善待這些給你提醒的人)

5確實是你的錯誤,記住改造

不要說了還不改造,比如一些細節問題,一定要改正

批評你,一定記住以後不要再犯了(如果批評是對的)

6自信點,堅強點,

職場被批評是很正常的,所有請記住

為什麼犯這個錯誤,為什麼出錯了

而不要出現情緒上面的波動

被領導批評完了,接收後,5分鐘恢復工作狀態

不要因為批評影響工作

7面對合理的批評,

當面道歉,稍微強調下當時客觀原因,解釋下

最後說明自己怎麼改正,什麼時候改正,改正成什麼效果

8不要和批評者發生爭吵,即使他是不對的

一笑而過就好,

在職場和別人爭吵,很麻煩的

9面對批評的時候,控制自己情緒,不要激動

因為一旦激動你會說出自己後悔的話

這個時候你要冷靜自己

一旦激動,就馬上不說話,切記。

否則會因為激動產生嚴重後果的

寫東西不易,點個贊吧,謝謝

能否點個贊,收藏比贊還多

謝謝了


每當我面對大家誠懇,善意,或惡意的批評,我通常有8個字:勇於認錯,堅決不改。

我從來不批評任何人任何事,只是因為我太專註在自己的創造藍圖上了,我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要做什麼。所以,我能體會別人批評我的時候,也許是心靈深處的一種求救——因為他不知道生命要往哪裡走了,這份憤怒必須要發泄出來。而如果碰巧發泄到我的身上,只是說明我有那麼一點點能見度而已。

所以,對批評者,我大概都是發自內心的給予一句祝願:希望你能找到自己的專註和快樂。


以下建議對上級批評最適用,實際生活中可以酌情參考:
1. 對結果負責承認錯誤,比如遲到了就是不應該,你負責的事情沒做好就是不應該。 老實的為此事造成的不良影響道歉。
2. 說說自己怎麼試圖消除不良影響,採取了什麼行動,比如任務落後了就要加緊趕。 客戶得罪了就要道歉等等,有擔待才是真英雄。
3. 接下來才是說說原因,說的太早讓人覺得不誠懇狡辯。人心都是肉長的,真的有情況領導也不會為難你(其實只要認錯了,知道問題在哪裡了,哪怕沒有隱情,一般也不會上綱上線的) :
a. 原因有不可抗力的原因,比如天災人禍沒資源,這類原因其實你也是有責任的,比如發現類似苗頭的時候你要及時和上級溝通。
b. 有些原因是情有可原,比如任務過難,家裡有些麻煩事情,被人坑了等等,但是同上一點,很多麻煩其實是可以通過溝通和調整消除的,可以好好請教一下老闆。
4. 然後 你說說以後如何避免類似情況,有困惑適當的可以請上級指點。

原諒我的語言能力,暫時還給不出一個範例來


別違背自己的本性去應對,否則東施效顰、邯鄲學步。舉兩個例子,一是自己的,一是朋友的。
先說自己。剛工作時曾經有個前輩很隨和,批評別人都以很幽默的方式,很嬉哈,被批評的人也多以調侃回應。有一次,前輩相對認真地對我提了幾點建議,我心裡很虛,但當時年紀小也不知什麼應對技巧,就有樣學樣想以調侃應付了事。結果,前輩很嚴肅地對我說,你何必如此呢?你本來是個認真的性格,我才不與你開玩笑地講,結果你這麼漫不經心,何苦學別人?
再說朋友。他天生大大咧咧,剛工作時經常搞烏龍,上司批評成了家常便飯。那時我還經常以過來人自居,主動給他許多建議,甚至經常督促他。後來過了一段時間,他對我說,你的辦法我實在做不到,勉強按你說的做,我老闆居然覺得我不對勁兒。
由此可見,大家性格迥異,應循著自己本性,去具體應對。本就是一位內向遷就之人,讓其據理力爭就強其所難了;本就是一位坦誠明辨之人,讓其忍氣吞聲就虛與委蛇了。當然,個人覺得有些基本的東西是相通的,至於如何表達出來、如何互動、如何踐之以行則因人而異了,比如:
1、批評本身分善惡,自己應明辨,善者禮之,惡者卻之;
2、批評本身有對錯,自己須理性,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3、批評方式各不同,自己要冷靜,方式上可以喜則喜之,惡則惡之,本質上勿因噎廢食;
4、批評天生即帶有攻擊性,無攻擊性就不叫批評,故可守,但不必一一反擊,免得讓自己落入睚眥必報、戾氣乖張的負能量中而不可自拔。
言易行難,共勉之。


首先,我們需要有一個小小的探究,那就是我們為什麼會因為負面評價而痛苦。

壞事的影響,總是要大於好事

不知道你是不是有同感,那就是我們對消極事件的記憶,往往要比積極事件的記憶來得深刻。

比如,即使在工作中,持續的成長讓我們鬥志滿滿,但偶爾的紕漏和差錯,總能讓我們耿耿於懷,過了許久也難以釋懷。

退步比進步,更有挫敗感。

再比如,雖然掙了一百塊時我們會很開心,但哪怕丟了三四十塊,掙錢的滿足感和喜悅感,也會因此而灰飛煙滅。

失去,比得到更加痛苦。

還有,哪怕我們的婚姻生活大體美滿,但一些不愉快的小插曲或小爭吵,往往會讓我們陷入對自己婚姻質量的極大失望中。過去的快樂似乎一瞬間被忘記,而眼前的衝突卻徹底讓我們失去了信心。

一次爭吵,比一年的融洽更具毀壞力。

在親子關係中也是如此,也許你並不記得多少舉家歡欣的快樂時光,但你一定對父母曾經的某次打罵記憶猶新,即便已過去數十載,父母可能都早已忘記這段經歷,可你如今每每想起,還都會清晰記得當時的恐懼與委屈。

總之,壞事的影響力,似乎總是要大於好事。

這個結論,在2001年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的研究中得到了證實。

兩位研究者發現,無論在生活經歷、婚姻關係、親子關係,亦或是人們收到的外界評價中,都存在「壞事影響大於好事」的規律。

壞事發生一次,前面所有的好事似乎都會變得毫無意義,要想讓挫敗感得到抵消,就需要更多的好事來填補。

對於孩子來說,這樣的影響定律也存在。

比如,父母糟糕的教養方式,會比既定的基因影響更大,哪怕父母后續會用善意和溫暖來補償孩子。

再比如,哪怕孩子周圍有很多良友,但一旦出現一兩個損友,他們學壞的速度也會遠遠快於學好,所以我們也說,好習慣的養成需要至少21天,而壞習慣則只要一天就夠了。

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說,一時壞情緒對於大腦認知的影響,也會比好情緒來得更強;還有,哪怕一次消極、衝突的公共行為,對一個人的社會形象、人際關係來說,也足以造成毀滅性影響,即使在這之前你是一個友好、親和的人。

同樣,即使我們對一個人的先前印象不錯,可一旦聽到關於他的醜聞、八卦,美好的第一印象就立即灰飛煙滅,之後我們再遇到他時,就很難將負面形象剔除出去,我們自然也無法表情自如地繼續面對他。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相信大家都有過同樣的感覺。

回到負面評價上來,我們收到的消極反饋,也會比積極反饋更加印象自我認知、自信程度和當下心情。

所以,我們往往會對他人的批評耿耿於懷,而很快忘記收到的讚美與誇獎。

明白了「壞事影響大於好事」的定律之後,我們再來說說,人們為什麼更容易被壞事和消極評價所影響。

主要原因有兩個:

第一,從進化學意義上來說,在消極、危險情境下,人的器官能夠變得更敏銳,大腦中的壓力系統也將我們的反應速度提至最高,從而讓我們得以存活下去、傳遞基因。

所以,壞事更容易讓我們全神貫注,從大腦至器官處於最佳狀態,而面對好事時,就不會有那麼敏銳。

第二,根據神經科學的研究,大腦對壞事的敏感度和反應度,往往要強於好事。

當人們面對能激發恐懼、憤怒等激烈情緒的事件時,大腦特定神經連接的方式,會發生顯著的改變,從而讓我們對這類事件記憶深刻。在一些研究中,甚至是大腦受到損傷的人,也會在面對批評和指責時,產生更強烈的大腦反應。

所以,無論從何種角度來說,我們會對收到的批評更為關注、在意,也更加難忘,而大腦面對刺激時的本能反應,也容易讓我們對批評、質疑和指責做出更為激烈的回應。

如果你發現自己受不得他人批評,一聽到批評就想懟回去,別擔心,這是生理使然。

不過,人生活在密集的社會關係中,我們總不能像刺蝟一樣見佛殺佛、見鬼殺鬼,遇誰就懟誰。

所以接下來,我們再來探究一番,優雅應對負面評價的有效方法。

懟回去太low,聰明人這樣應對批評

首先,對於不同類型的批評,我們需要有不一樣的應對方式。

  • 批評有哪些類型?

負面評價有兩種類型,分別為積極有益的批評(constructive criticism),和惡意詆毀的批評(destructive criticism)。

前者是善意、幫助、無威脅性,且包含改善建議的批評,目的在於讓接收方獲得學習和成長,也就是對事不對人。

比如「你寫的報告很好,但我覺得如果你在遣詞造句上多下點功夫,效果會更好」。

而後者,則是極端、惡意、詆毀,無切實改善建議,目的在於攻擊接受者這個人,即對人不對事,比如「你是個糟透了的人」。

那麼,對於善意的批評和惡意的詆毀,人們通常是如何做出反應的呢?

  • 常見的反應方式

1、被動消極(passive)

常見於膽怯、缺乏自信、自尊較低的人。

這些人面對批評,通常的做法就是學習鴕鳥,把自己藏起來,在一個角落暗自神傷、懷疑自我,並不斷認同和強化收到的批評,哪怕這種評價是惡意妄言。

並且,這些人容易將對事的批評,看作對自己人格的否定,因為自己做錯某件事,而誤以為自己這個人遭到了別人拒絕和貶低。比如,「是的,他說的是對的,我確實是個沒用的蠢貨」。

這樣的反應模式,容易引起抑鬱、焦慮和長期的低自尊,並認為這個社會充滿惡意,彷彿所有人都不喜歡自己。

除了自我否定,還有一類比較隱晦的被動反應,就是以一種看似自黑、幽默的方式作出回應,想通過看起來大度和詼諧的方式,偽裝自己沒有受到傷害,但回應的內容,依然是順應批評、自我貶低。

而私下裡,這個人依然會倍感受傷、自信缺失,長期的後果,和上一種反應方式一樣,容易使人陷入抑鬱境地。

2、攻擊防禦(aggression)

這在很多人身上都存在,那就是一遇到他人的批評、反對,甚至僅僅是不同意見,都會自動進入戰鬥模式,豎起渾身尖刺,用防禦的姿態攻擊他人,試圖佔得上風。

但這樣的反應,通常無腦而缺乏邏輯,即便吵架,也並沒有遵循就事論事的原則,反而是為了故意掩蓋自己的錯誤,轉而抓住他人毫不相關的缺陷或弱點進行攻擊。

比如,A工作疏忽大意,遺漏了一個重要數據,B進行了善意提醒,並告知應該多加註意,可A毫不虛心接受不說,反而暴怒而起,指著B的鼻子罵「你平時難道不犯錯嗎?你這麼如魚得水,誰知道背地裡走了多少後門」。

這樣的人,看起張牙舞爪、囂張異常,實則在用虛妄的鎧甲,維護自己脆弱的自尊和內心,內心最不強大的就是他。

不用說也知道,這種人必定脾氣越來越暴躁,人際關係差,影響到工作生活,而又因為他們脆弱的內心,反而更容易患上抑鬱和低自尊。

3、謙遜自信(assertive)

這種人在面對批評時,會清楚識別善意批評和惡意詆毀,並做出正確的回應。

對於善意批評,他們十分明白,這種批評是為了自己的有效成長,對事不對人,所以改正自己的行為即可,一次差錯並不會影響自己在他人眼裡的形象。

在態度上,他們也不會一點就著,輕易進入防禦攻擊狀態,更不因此而憤怒、逃避或過於自責,他們會坦然接受、鎮定謙遜,絲毫不帶負面情緒,讓被批評的經歷快速過去。

而面對惡意詆毀時,他們強大的自我認知體系,足以構成一個堅定防禦體系,屏蔽掉這些無意義、無理由的謾罵,自尊、自信並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心理學家Martin Seligman就做過研究,發現可以通過一系列方法,將人訓練得更加堅強。

比如,引導人們改變對事物原因的解釋,也就是從內部轉為外部,讓人們說服自己「壞事不是我個人的錯」。

在這基礎上,再讓人相信,做錯一件事,只是人生中極小的一個小插曲,並不是永久性的,我們可以通過努力改善它。

而這樣訓練的結果,可以讓人心理上更加強大,面對刺激和逆境時,敏感性也會隨之減弱,從而加固自我修復力。

可見,謙遜自信的態度,是面對負面評價時,內心最強大、對自我成長效果也最佳的方式。

不過,包括我在內,目前還依舊不能完全達到這個境界,我的心情很容易受到負面評價的影響,時而沮喪痛苦,時而憤怒異常,即使我不會公然回擊,自己心裡卻依然會不舒服很久。

相信很多人也和我一樣。

人們總是容易在意識中將小事放大,在不斷的冥思苦想中誇大一次挫折的威力。

一旦被他人批評,就會萬念俱灰地認為自己一定糟透了,別人一定不喜歡我了,我永遠不可能變得更好,長期以往,就會陷入僵化型思維(查看此篇文章),因為害怕被批評,越來越故步自封,並徹底變得唯唯諾諾、畏畏縮縮。

所以,要想讓自己成為內心強大的人,需要怎麼做呢?

首先需要改改自己的思維模式。

面對負面評價,你應該這麼想:

我做錯了某些事,並不意味著我這個人就糟透了,每個人都會做錯事,但不應上升到人格的高度,我應該將行為和人格分割開來;

時刻提醒自己,從這些批評中,我能學到什麼?

如果別人的評價讓我沮喪、受傷,我有權去告訴他,並建議他改變提出評價的方式;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有的人,是因為真正關心我,才會直接給我真實反饋。

有了這些想法構建起堅定的認知系統,就可以看看,面對負面評價時,我們可以如何做出回應了。

應對批評的正確姿勢

1、如何應對善意批評?

  • 接受批評。

如果批評是善意、有理有據的,請誠懇地接受它,並感謝對方坦誠指出,期間不要有負面情緒流露出來。

接受自己不完美的事實,承認學習的最佳途徑就是犯錯,快速分析自己犯錯的原因和改進途徑,預測做好的期限,並按時完成提升。

  • 先不要做出回應,仔細體味情緒。

我們已經提到,面對負面評價,人的第一反應通常都是愕然、反擊、防禦,即使我們的理智已經明白,善意的批評對我們自身有所幫助,但依然可能激起「逃避還是反擊」的應激反應。

如果情緒自控力差一點,我們就很容易在激烈的情緒下失去理性,做出反擊,說出令我們後悔的話。

因此,可以在聽到負面評價的時候,先給自己幾分鐘時間,用深呼吸或轉移注意力,來抵制住反擊的本能,或後退一步,暫時離開當下情境,用他人的角度來思考這個批評有沒有道理。等到自己冷靜鎮定以後,再考慮如何回應。

  • 避免非黑即白的思維模式。

很多情緒敏感的人,都容易有非黑即白的思維,對於自己的評價,也非常容易忽上忽下。

一瞬間,他們認為自己非常成功,非常受歡迎,下一秒鐘,他們又覺得自己一文不值,徹底失敗,情緒和自我認知,都非常容易受到自身經歷的影響。

這種思維模式,會阻礙人們從整體、客觀角度自我審視的能力,讓人因無法接受自己的缺點,從而逃避現實、逃避挑戰。

所以,聽到負面批評後,先提醒自己,他人的批評並不代表我們自身的徹底失敗,再試著跳脫自身之外,對自己來一番客觀真實的評價。

總之,不要因為批評而否定自我,畢竟,有的人罵你,不是因為你做錯了什麼,而是僅僅因為你和他不同。

  • 將情緒和事實分割開來。

不要過於相信自己的感覺,感覺不代表客觀事實。

有人的批評很難聽,卻切中要害,只是表達方式欠妥,內容依然對我們有幫助。所以這時,你需要再提醒自己,憤怒、失望、尷尬或沮喪的感覺是正常的,但人需要理智、堅強地看到真相,如此才能真正成長。

  • 思考一下,別人的批評是對事還是對人。

如果批評是針對你的人格,先看批評方是否了解你整個人的優缺點,如果了解,而且因為旁觀者清,這個人說得有道理,那麼需要先克服急於否認、強加辯解的衝動,轉而誠懇聆聽,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如果對方並不了解你,卻依然對你的人格、性格做出消極評價,那麼這個評價就很可能並非建立在邏輯、理性和事實基礎上,所以你要告訴自己,他無權利評價你這個人,然後,從內心屏蔽他。

而如果批評是針對你做的事、你的觀點,需要先看事情的性質。

假如是基本的大是大非問題,就看他批評得是否有道理,依然是有道理就謙遜吸取,沒道理就一笑了之。

而如果這個批評僅僅是個體差異、個人喜好類的問題,比如粽子甜咸、南北差異,那這種分歧僅僅是偏好不同而造成的個人差異,對他人不會造成太大影響,他僅僅是因為你和他不同而批評你。

對於這種批評,堅持自己的選擇即可,他無法包容差異是他的事。

  • 身居高位者,更需要自省。

假若你身居高位,平時支持者不斷,也需要十分警惕。

因為這樣順風順水的環境,會讓你以為自己始終完美、無比正確,而這潭舒適無比的溫水,則非常容易吞食掉你客觀看待問題、審視自己的能力,消磨掉你理性看待世界的眼光,和包容分歧的度量。

舉個例子。

現在的微信自媒體,就有點像某個時代的造神運動。一個人無論寫得好與壞,無論三觀正不正,都能在泱泱人群中找到志同道合之人,一旦粉絲量龐大起來,什麼樣的人都能聚集起一大批信徒。

而由於人們總會選擇與自己觀點相合的人,所以久而久之,那些被推上神壇的人,說什麼都會獲得一呼百應的效果,就連他攻擊一個普通讀者,都會得到信徒們的群起而攻之。

於是,這樣的人就真以為自己是手持真理的神。

然而可怕的是,漸漸地,神壇上的人就會聽不到不同的聲音,繼而在忘乎所以中,失去辨別真相的眼光,失去自我批判的能力,更無法接受反對者的聲音。

這樣的大V,相信每個人都見過,比如鼓吹實習生儘早退學的那位,我就不說出來得罪人了。

我想說的是,聽到批評不可怕,但假如一點批評都聽不到了,才是真正的可怕,古代就有多少皇帝,因為聽不進諍言,最終只能眼睜睜看著王朝滅亡。

自省、自問和自疑的精神,什麼時候都是必備品。

  • 想回應批評前,先問問題。

有時候,批評之所以招致衝突,很大原因是因為信息傳遞或理解不清產生的誤會。

所以如果有人誤解你、批評你,可以進行一些禮貌的追問,在進行自己的複述,詢問自己理解得是否到位。要確保自己已經聽懂對方的意思,知道他在批評你什麼,尤其在批評內容模稜兩可的時候。

  • 只回應一部分。

比如,有人說「你的桌子太亂了,你真是一個不愛整潔的人」,這時候你可以說「是的,我的桌子的確不太乾淨」。

你只承認了桌子亂的事實,但並沒有對「你真是一個不愛整潔的人」做出回應,這意味著,你接受了「桌子亂」的批評,但並沒有接受對你這個人的批評。

這樣的回應方式,保全了自信、自尊,並在承認事實的基礎上,相信自己可以通過將桌子整理乾淨,將這件錯誤糾正過來,而並不影響到你內在的自我認知。

2、如何應對惡意詆毀?

  • 平靜否定。

面對他人難聽且毫無根據的批評,你第一件要做的事,只是鎮定、平靜地提出否定,同時要注意你的眼神、身體語言、語音語調,避免先進入敵對和攻擊狀態。

比如,別人抱怨「你總是遲到」,你可以回應「不,我並不總是遲到,我只遲到過一兩次,我並不是喜歡遲到的人」。

  • 尋求關係親密者的安慰。

我們無法控制他人對自己說什麼,但依然可以讓自己去適度尋求幫助。

無論是父母、伴侶還是朋友,只需要一個和你沒有利益牽扯、競爭關係,並實實在在關心你的人,說出你的困惑,接受ta的關心和安慰。

  • 學著無視。

我知道這很難,我們很難不去在意別人的無端詆毀,但如果沒有很精明的話術和嚴密的邏輯,而且如果對方是個蠻不講理、毫無邏輯的人,辯解和回擊很可能都是徒勞,還容易招致更大的衝突,令自己陷入長時間消極狀態。

不要因為他人的無理攻擊,而喪失對生活的興趣,忘記自己的目標。這樣的雞湯我就不說了,大家可以自學一些積極心理學。

最後,研究也說,大約需要5件好事,才能抵消掉一件壞事的糟糕影響。所以,大家可以注意收集人生中的小確幸,比如慶祝一次小小的勝利,還有父母、伴侶和孩子為你做的暖心小事,還有那些最基礎,卻難以被看到的小確幸,比如健康的身體,幸福的生活和安穩的社會。

小確幸多了,小確喪就沒有地方放了。希望未來遇到批評,大家都能少點沮喪、泰然處之。


本文首發自微信公眾號「家長進化論「(id:parentsup),高冷、嚴肅、名校控,一個致力於探索新知的教育研究社區


嘻嘻附上一張美圖先
(讓被批評後的心情好一點咯) —————認真的分割線———— 首先看自己能不能理性的分析對方的批評,若是當時自己完全陷入憤怒不滿或是傷心——就像這樣╰_╯ 或者是這樣?_?,這種情況下根本就做不到接受批評,只會是抗拒吧。 若自己已經冷靜下來並且能夠審視自己所做之事,那麼請看看對自己提出批評的是怎樣的人。

若是面目和善的智者,那麼應該虛心接受,告訴他 謝謝他的批評,自己以後會注意的。若提出批評的人情緒激動 看起來居高臨下,那麼不用在意,他可能只是想用貶低他人來提高自己。不用理這種人啦

還要注意一些特別的人群(家長,老師,上司……)這些人可能會過分沉溺於自己的角色中,批評已經成為他們的習慣,這時聽聽就好。

不論是受到了怎樣批評,都不要失去了微笑哦。(??????) ?
第一次回答好激動啊


第一步:詢問具體內容
第二步:同意對方批評,具體有四種情況
1.如果你完全接受:先同意對方說的事實,然後說你將有什麼新的做法。
2.如果你確實無法改變:先同意對方說的事實,承認給對方帶來不便,說明自己無法改變。
3如果你認為對方以偏概全:先同意對方說的事實,然後列舉其他的事實。
4如果你認為對方無理取鬧:先同意對方有發表意見的權利,然後表達自己
———摘拆書幫

個人拆解舉例:
———你最近有點心不在焉啊!
——為什麼這麼說呢?(詢問具體內容)
———感覺你對現有工作任務不怎麼上心,工作期間還發現你有在發獃!
1、(完全接受)在工作期間發獃確實是不應該,從現在開始我就叮囑自己,在工作期間盡,量不想其它事情
2、(認同但無法改變)在工作期間發獃確實是不應該,還給團隊增添不必要的困擾,而我現在的狀態是由於身體原因在吃藥治療,可能是藥物作用讓我提不起精神,所以這種狀態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3、(部分認同,但覺得對方以偏概全)在工作期間發獃確實是不應該,不過 我是在分析任務難題,並在尋找解決方法
4(如果不是領導或同事,而是其它無關人員說你這樣那樣,你可能會覺得對方無理取鬧)你可能覺得我在發獃,其實我在思考


若批評不自由,則讚美無意義。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讚美的可信度要考批評的自由度來檢驗。如果我們不能處在一個言論自由的環境里,那麼讚美的聲音表達的有多充分,也不值得信以為真。一旦缺失了這一個保障讚美言論公信力的制度土壤,哪怕讚美出自真情實感,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任何人都有犯錯誤的時候,任何人都要批評別人或接受別人批評。如何對待批評,不僅僅是基本素養,也是如何樹立威信、提高效率的途徑之一。遇到批評時,無論是上級、同級還是下級,都要體現出海納百川、樂於改進的素養。這五個黃金法則,即學即用,現在就拿去試一試吧。

【1】不揣測批評的動機。人們在遭遇批評時,習慣於首先猜測對方的動機,是故意讓我難堪,還是有意打壓我,亦或向我示威?人人都有先入為主的意識,會有意無意地表現出防備和抗拒,從而使對方不敢或不願意批評。久而久之,你的身邊只有唯唯諾諾的下屬,當你出現問題或苗頭時,周邊的同事也不會提醒你。不管什麼人批評你,如果對方有理有據,就要把注意力放在對方批評內容上,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而不是揣測對方的目的和動機。

【2】邀請對方闡明批評的理由。人們在遭遇批評時,經常會遇到那種委婉的批評方式,啰里啰嗦、拐彎抹角地說了一大堆,很難聽明白他在具體批評什麼。這個時候,你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可以坦誠地告訴對方:我沒有明白你批評的主要內容,為了便於改正或者澄清,請你直截了當地說明批評的要點。如果弄不清對方想說明什麼,不能及時給予正面反饋,很容易加深對方的誤解和情緒。如同「雞對鴨講」,與其加重誤解,不如邀請對方把情況簡單說清楚。

【3】不要當場反駁批評。大多數人遇到批評時,第一反應就是急於反駁,即使是自己的問題,也會本能地自保,尤其是當場受到批評時,甚至會急於反擊,很容易現場激化矛盾,讓周邊的人對雙方各打五十大板。成熟穩重的人,第一,應該保持冷靜,儘可能讓對方把話說完;第二,即使你不接受批評,也不要當場反駁;第三,保持微笑傾聽的姿態,讓對方和周圍的人看出你願意接受批評的素養。

【4】當眾坦誠地感謝批評者。人們在遇到批評時,有時候會覺得對方並不了解情況,甚至張冠李戴。首先對別人誤解式批評給予理解,以適當方式當場表示感謝。你可以這樣回應:雖然你批評的這件事,我還不是很清楚,但非常感謝你的及時提醒,我會抓緊落實後回復你。這樣的態度,一是提醒對方可能誤會了你,二是告訴對方有隨時批評的權力,三是表示自己誠心接受批評的態度,四是對任何形式的批評表示感謝,既證明了自己的人品,同時也肯定了批評者的人品。

【5】必要時書面反饋批評的情況。人們在遭遇批評時,尤其是遭遇誤解委屈時,第一反應就是急於解釋,恨不能當場就與對方把事情掰扯清楚,甚至讓對方下不了台。許多事情很難一時一地弄得清清爽爽,往往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最後兩敗俱傷、不歡而散,甚至結下樑子、樹立敵人。對那些口頭表達容易產生誤解的批評反饋,不如用文字表達清楚,然後私下發送給對方,讓對方慢慢理解和品味,同時也為預防日後發生爭端留下書證。


給一句最古老的話吧,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首先認可對方表示尊重,再結合實際提出自己的觀點,


微企助您營造和諧辦公室氛圍

辦公室是我家,和諧要靠大家!

辦公室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串聯起來就好像一部精彩的連續劇。而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生活中的演員和編劇。

Chapter One

杜絕因為等電梯被扣工資的悲劇發生

小企:「早上等電梯遲到了被扣工資了!」

小微:「尼瑪!都是考勤機這傢伙不爭氣。」

小微和小企忍無可忍,於是,幹掉了考勤機。

Chapter Two

電話會議少了任何一個人都不會開心

小企對小微悄悄地說道:「我想和你在線電話會議!」

其他同事聽到了紛紛表示:「我們也想和你們在線電話會議!」

最終他們7個人同時在線電話會議了

Chapter Three

打開通訊錄大家隨便聊

小企問身邊的同事:我們四個一起聊聊工作、聊聊感情吧!

小企自言自語:他們睡了我還能找別的同事聊!

他們不知道的是,於此同時,還有同事也在聊。

Chapter Four

輕鬆寫日報讓手機閑下來

經理問小微小企:「工作日報寫好了沒?」

小微小企逗經理說:「手機掉馬桶了!無法繼續寫。」

經理信以為真,真的跑去洗手間揭開馬桶去找手機,大家知道真相後都笑尿了。

Chapter Five

把外勤工作做的和別人一樣出色

老闆批評出差回來的小企:「幹什麼去啦?怎麼不及時向我彙報工作情況呢?」

小微得到領導指示,即將要去往外地出差。

季度業績總結會上,老闆表揚工作出色的小微,一邊的小企羞愧地恨不得找個地洞鑽進去。


掌握委婉批評的藝術
1,不要當著別人的面批評
2,在進行批評之前應說一些親切和讚賞的話,然後再以「不過」等轉折詞引出批評的方面,即用委婉的方式。
3,批評對方的行為而不是對方的人格。用協商的口吻,而不是用命令的口氣批評別人。
4,就事論事。


聽批評也要保持必要的眼神交流 這樣沉默就不會顯得不好


重點是 讓人批評完先 不要打斷不要插嘴 哪怕裡面指出的東西其實你只有不到1%的責任 這是態度問題 如果真的覺得委屈了 事後大家平靜了再好好溝通


有技巧的批評關注的是個人的行為以及日後改善的可能性,而不是把工作質量差歸結為人格方面的原因。
第一個形式是:
(1)講出你的事實;
(2)論辯這些事實;
(3)勸人實際去做。
第二個形式是:
(1)指明一切事情的錯誤;
(2)說出怎樣可以補救;
(3)請求別人合力去做。
第三個形式是第二個形式的另一種方法:
(1)這裡有一種情形需要補救;
(2)我們對之應該這樣或是那樣地做;
(3)因了種種的理由你是應當幫忙的。
第四個形式是:
(1)取得人們感覺興趣的注意;
(2)獲得信任;
(3)講出你的事實;教人們重視你所陳述的意見的價值;
(4)訴請人們真去實行的動機。


看了這麼多回答,區分別人批評的性質很多人都說了,
我補充一點,就是你自己的態度,你是對事還是對人。
如果你專註於你的項目,那你很容易在各種批評里提取出有幫助的信息。。。
如果你是抱著想證明自己能行的態度,那一點點不滿的聲音,都會打擊到你的尊嚴,令你耿耿於懷。


不要因批評或指責而鬧情緒,那太幼稚。保持理智,仔細想想批評的內容

若說的在理,準確的指出了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應當道謝,人在幫助你成長。若是無端責難,不當回事是最好的回應

知道了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也別用言語解釋,默默的努力,用行動表達自己
相信隨著自己在學識能力、綜合素質等各方面的不懈努力,可病詬的點會越來越少

比如好多人說我太瘦,這是事實,184cm的身高勉強70kg
正好最近不忙,就辦了健身卡,買了蛋白粉和運動裝備,每天舉鐵
已三個星期,堅持下去,相信說我瘦的人會越來越少

希望有一天,別人想批評我的時候,只能說一句:不就有倆臭錢嗎?有啥了不起

謝謝


推薦閱讀:

如何處理人際交流時的觀點差異?
已經成年,要不要在父母面前展現成熟的一面。例如酒桌上是否主動一些敬酒說話什麼的,還有煙一類的事。?
話少的人是不是很難托福口語得高分?

TAG:職場 | 工作 | 相處 | 職場溝通 | 交流溝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