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掉一個作家,就讓他去做編劇?
12-12
重讀《故事》,確說了非常多令人膜拜的真知灼見。然而進入具體操作的時候,卻變得,有那麼一點點的虎頭蛇尾。如果說文章有一種「氣」在的話,這書到了說正事兒的時候,一些氣息就變得阻塞了。比如,作者將劇本寫作分割成越來越細的小塊,如事件、序列、場景、節拍、幕,等等。談到這些實操的時候,忽然神思不那麼飛揚了。彷彿老師在講台上口吐蓮花一番,正當學生神遊天外沒緩過神來的時候,忽然刻板地命令抄寫起令人費解的概念和標準答案,完全不交流,還說:用板書抄!真是叫人一楞。
還有,那些總結出來的模式讓我存疑。固然規程讓操作變得更加可行,而不是一直天馬行空,但如果作家被訓練得跟程序員似的,每寫一段就開始想這是否有戲劇衝突,是否解決了押在檯面上的風險,是否完成了段落和段落,場景和場景之間的銜接,是否達到了在第三幕應該達到的高潮???一個成熟的寫手算是有了,但一台被調適好的機器,你還能說他是藝術家嗎?真像王朔說的,想毀掉一個作家,就讓他當編劇。
作家和編劇是兩回事兒。
《故事》講的是(某種)故事的基本原理,但它不是操作手冊,更不是《九陰真經》或《葵花寶典》。這本書可以帶你入門,但什麼是「故事」?什麼是「好的故事」?還得靠自己慢慢體驗。不是說看了這本書就能懂得所有故事的操作過程了。
看明白和寫明白,還是有不小差距的。
很多人有誤解,覺得能寫字的人,就能橫掃所有需要打字的職業。影評人轉行當編劇,和作家轉行編劇的區別也差不多,都得重頭學起的。
因為穿了鞋就不會走路?
哪有這種事,你想多了。
試著說一說。中國作家(尤其是純文學作家)最需要什麼呢?第一就是敘述語言,或者敘事調子。這種東西在劇本裡面完全是沒有用的,需要徹底拋棄。長期寫作劇本,其文學語言(說白了就是遣詞造句的能力)一定會退化(因人而異,但我覺得基本八九不離十)。這隻針對高尖端的作家,和網路小說作家沒啥關係,他們本來就沒啥語感。
第二點,劇本創作具有專業性,有很多門道,類似某種技藝。例如對白怎麼寫得「九淺一深」,例如結構劇本的能力,這些未必不比學會創作小說花的時間少。一旦學習成功,你覺得人家會輕易拋棄收入更高的編劇工作嗎?經常有人說,國內編劇寫得好的都是小說家,我說胡說八道,你看那些真正的小說家投身影視以後還寫過小說嗎?比如劉恆,比如朱蘇進。這難道不能說明點問題嗎?人是不能一心二用的除非你是天才。
第三點,我本身也是個小說迷,愛讀各種經典小說。在讀中國文學的時候你總覺得他們喜歡拉里拉雜寫一大堆,好像陷在語言裡面了,缺乏結構的能力。歐美作家就完全不同。學習一點劇本寫作對他們寫好小說也不能說全無幫助吧。
寧財神其實是個好編劇
作家是織布的,編劇是蓋樓的,能一樣么?好的文章,文字好,進得了。好的劇本,對話少,牽著跑。我說的這些,懂的自然都懂了。。。
如果想改變一個作家的思維模式,那麼就讓其去當編劇。
通俗地說,編劇可以不需要好的文采,而作家不行。所以我估計王朔是站在這個角度吧。
推薦閱讀:
※星際迷航系列中探討的內容使這個系列變的充滿智慧?這也是它影迷眾多的原因?
※如何評價電影《BvS》中的「瑪莎梗」,真的有這麼差么?
※為什麼《教父》、《無間道》中的暗殺看起來很容易?
※為歷史人物拍攝的、片長 5-10 分鐘的電影應該叫什麼?如何寫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