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有被廢棄的城鎮村之類的旅遊景點嗎?


依壁雕鑿的集合住宅——北京延慶古崖居

從北京出發,驅車朝西北方向,路經延慶縣再繼續西行,到達與河北省交界處的下營,古崖居就分布在距此不遠處松山前麓的山谷中。是 由古代先賢在陡峭的山崖上鑿的居室,共有117個洞穴。它是目前北 京地區發現的規模最大、檔次最高的古人洞窟聚落遺址 。⒛世紀80年代這裡被人們發現 ,1990年被列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被國務院列為第七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延慶古崖居是何人、何時、因何所鑿?

人們曾經提出過的說法有:奚人部落說、上古山戎說、逃荒避難說、屯軍處所 說等等。現在較為人接受的是奚人部落說。

唐末,契丹部落耶律阿保機部崛起,奚舉族役屬。奚王去諸為契丹守界上,而苦其苛虐,奚王去諸怨叛,以別部西徙媯川,依北山射獵,常以麝香、人蔘賂幽州劉守光以自托。其族至數千帳,是為西奚。今延慶、懷來兩縣恰好為唐之媯州,海坨山是媯州北山。《新五代史》中還說:去諸之族頗知耕種,歲借邊民荒地種粟(黍之不粘者,即糜子),秋熟則來獲,窖之山下,人莫知其處。

所以這是一個被廢棄千年的聚落。

這117個洞穴,分布在幾個 山頭的峭壁上,大體看來相似但又有差異:房間的大小不同以及某些平面格局上有差異。這隱約透露著這個居住民族的某種等級制度 ,俗稱官堂子的「奚王府」大概就是這等級代表。

「官堂子」奚王府

非常柯布了

除開景緻十分特別適宜遊覽玩耍之外,建築系學生在此處也可以思索很多事情。

我們不難想像一個洞穴的建造過程,就是將山體的一部分挖空,用於使用。然而古崖居從現狀看,不同於單一洞穴,其層數多達七八層 。建造則是完全在山體內部進行的,以至於在山體外面只有出入的門洞、窗和煙道 。

除了各處各異的空間形態,更有趣的是推測的其建造過程:這麼一個龐大的挖鑿的工程,如果從受力的角度來分析,那麼,它應該是自上而下的一個建造過程,這樣才能最大化它的使用空間(只有自上而下開挖才能不斷減少荷載以最小化各處結構的尺寸從而獲得最大的空間)。那麼它的建造過程和加法空間的建造完全相反,後者一定是自下而上的建造過程。

在實際的測繪過程中,發現基本上各層的高度是在1500— 1800毫米 ,這就說明如果建造真的是自上而下進行的,那 么,建造者們一定是在建造之前就在頭腦中有了極其清晰的「設計圖(至少是設計意圖)」,抑或,他們對山體有著極其全面的了解和豐富的經驗。雖然測繪設備無法測出分室牆的厚度 ,但是通過對山體外層的長度測量和室內長度的測量大致可以推算出分室牆的厚度 ,它的厚度和隔牆基本上一致,這個數據在400毫米左右。從這一點也可以證明這個減法的建造過程是自上而下的。
從以下幾個點可以看出建造者在尺度和空間上的控制能力。

1.室內壁大都是成直角 (除去風化原因和使用磨損 )。 本來從力學的角度看,拱券式的空間形式似乎更加符合在 山體內部進行開鑿的邏輯 ,比如中國窯洞的開鑿方法 。但是古崖居的空間開鑿方式卻以矩形的形態表現出與窯洞截然不同的空間概念,對於這一點,如果僅僅從建築學的角度來理解 ,若排除傢具原因(多數「傢具」也為一併挖出),則應該是因為開鑿空間的居民對於室內空間在認知上的不同。在山體內鑿出矩形空間的表象折射出的恰恰是居民 (開鑿者)頭腦中的直角和矩形的空間概念。

2.如上條所述,炕和灶與牆壁和地面沒有接縫 ,這說明炕和灶是在減法建造過程中便考慮在內,是作為建築的一部分而建造的,而不是像傢具一樣,後來置入。

3.隔牆與分室牆與地面和頂棚也沒有縫隙,從這一點可以看出這樣的做法證明了分室牆和隔牆應該是基本的承重單元 (當 然,山體表層也有結構作用 ),它們和樓板構成了古崖居的主要結構體系。

雕鑿時便留出的用具

除直接相關建造的鑿的過程外,關於聚落整體的概念與空間等級、與當下集合住宅的聯繫與啟示、空間的規模與習慣、洞口的形式、尺寸及光在石壁上的效果等等諸多方面或許都能給建築學者帶來思考與經驗。

前去玩耍之餘,欲知更多相關思考與測繪,可閱讀《古崖居考》一書。北大建築中心早期出的一系列很精緻的小冊子之一,王昀老師帶領的聚落研究小組集體編寫,很有趣~前面所述很多思索都是這些師兄們逐步提出的觀點與推理。

開卷有益。


剛想貼荒村的時候,刷新了一下發現居然被樓上的搶先一步貼了!不服!身為親自去過的人必須來答!
荒村,位於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列島枸杞島(位處東極島北部66公里,行政屬於浙江,實際地理位置更接近上海,故也可從上海出發到達)——的旁邊的嵊山島,之所以要這樣說,是因為大部分人一般都是先坐船到枸杞島,之後再騎行或包車中轉到嵊山島到達荒村。兩島之間的海峽僅數公里,有一座大橋相連。
由於行程安排出現差錯,我和朋友兩個人只好在枸杞島的最後一天清晨包車到達荒村,但是覺得還算是值。大概長這樣
爪機拍攝

相機拍攝

荒村其實廢棄的時間不長,也就幾十年。關於被廢棄的原因眾說紛紜,有人說鬧鬼,有人說船老大迷信。其實最正確的原因是,這個地方沒魚捕了,大家就集體遷徙了。
荒村只是很小的一個景點,儘管高低起伏,但是大體上大半個小時就能逛完,當然要是想在這裡露營也是可以的,畢竟整個枸杞島和嵊山島都幾乎尚未開發,唯一要注意的是蚊子真的多。


.

在長春二道區,要走很遠有個世界風景園,上學的時候無意中發現的,和好朋友翻牆進去的,結果走了一半被人發現,讓我們怎麼進來怎麼出去,又爬牆出去的,,不過還是很棒的。那時候還沒去北京,第一次看見圓明園,後來很久之後發現比北京的還棒,還有克林姆林宮,白宮,亂七八糟的,估計現在還在,


山東青州的井塘古村算一個。村子在山上,不高。風景很好,但由於生活不便吧,居民都陸陸續續遷了出來。但在靠近山腳的地方還有人在住。也還有幾處保留不錯的民居,作為象徵完整地留在原地。


香港東平洲,一個小島。以前有人住。後來變成地質公園,不讓住人,就荒廢了。有輪渡可以去,比較方便,但如果沒帶帳篷食物的話就千萬別錯過回去的船,不然一周只2-3次船,島上也沒賣東西的,會很慘。。。

下圖3年前去的時候拍的。「怨」字是我ps上去的。。。


百度:麻風病村
不過這種地方基本都很偏,沒當地嚮導你不一定找的到。


雪峰山上曾有個小鎮,能看得出來曾經很繁華,以前翻越雪峰山的盤山公路是交通要道,鎮上多數人應該是做餐飲住宿補胎加氣這種過路客生意的,能看出一些遺迹。2007年山下通了隧道,高速公路穿過,小鎮衰落了。

2012年我騎單車路過這個小鎮。
曾經的校園裡草長到了籃板高;道路裂成了一塊一塊的,又被風吹水泡磨圓了;牆上宣傳欄里貼著多年前的信息;街道上還有些動物糞便;有很多房子空著沒人住積了厚厚的灰;鎮上有些老人女人,沒看到青少年和壯年人;賓館10塊錢一宿,沒有網,沒有3G信號(2012年);記不得在哪個地方看到了十幾年前的雜誌……(順便說下雪峰山的金銀花茶加工真TM臟)

看著挺感慨的,讓我想起小時候坐長途巴士路過類似這種小鎮,這裡通常車一停就會有很多人圍過來,問要不要吃飯,要不要住宿,說話很大聲,燈光都是昏暗的黃色,很多路過的人在餐館裡喝得面紅耳赤的……
我家鄉也有很多這樣的山頂小鎮,有個地方叫苗王坡,被司機們稱作「十八彎」,「鬼門關」,非常兇險,出了很多交通事故,大雪大霧堵在山上是很常見的,這時候山上的人就會坐地起價,泡麵賣到20塊,那時候吃碗牛肉粉才6塊錢。

每次到這種地方,心裡都有一種奇妙的興奮感:這裡什麼都那麼貴,店家肯定很有錢,這裡每個人都不認識,但是大家說話都那麼大聲,會不會有打架看呢?大家花錢都很大手筆,看起來屌屌的……

2013年底,苗王坡下面也通了隧道,我猜山上小鎮也沒了吧。

(苗王坡)


前段時間網上爆紅的浙江省舟山市嵊山的後頭灣村

浙江荒廢海島漁村長滿爬山虎 宛如綠色童話世界

浙江探訪神秘的無人村落


在桂林有個叫熊村的,距離大圩古鎮不遠。熊村在半山腰上,村民搬到公路旁邊去住了,漸漸的村子就空了。村子有雞鴨卻幾乎沒有人,逛了大半天唯一碰到的是一個老婆婆。我們翻牆進一間荒廢的院子,看到房子裡面停著一口棺材……


這種地方沒一堆人一起去,光是站在那裡都慎得慌。


封門村


名字:熊(雄)村
坐標:桂林大圩古鎮
先來點照片:

首先,這個村子不是完全沒有人的。政府在附近建了一片新的房子給原本住在村子裡的人。村子本身還是有小部分人住,我去的那天大概遇見不超過十個村民。建築保存的還是非常好的,政府已經將它改為旅遊景點,但很可惜沒什麼人氣。我是和兩個朋友去的,當天遇見的遊客估計就五六個。我想如果不是晴天,我可能不太會去。因為感覺有點詭異,房子本身都很老,而且小路非常多。有些房子門窗還在,甚至可以看到用繁體字寫的標語,感覺像是很久很久以前寫的。我念大學的時候聽說學校里有幾個學長學姐在這裡拍過微電影,恐怖片。從桂林市區出發沒有車直達,需要先坐公交車到三里店廣場站下車轉前往大圩鎮的中巴,到達之後再轉到雄村的公交車。也可以打的進去,但是有點遠,很多司機不願意去。有機會的話還會再去,就是轉車有點麻煩。


千島湖底的『』獅城『』和『』賀城『』。(前提得會潛水和找個當地老師傅帶路,畢竟水下會迷路)


山東省濰坊市坊茨小鎮

(網圖侵刪)
德佔日佔時期的坊子城區,現在廢棄了 被開發成旅遊景點。


香港的郊野地區…例如橫七古道,鎖羅盤古道沿途的廢棄村落,或者一些孤島,例如小鴉洲上面,也分布著廢棄村落…


甘肅河西玉門鎮


每個城市都走的殭屍小區。就是怕安保叔叔不讓你進。


甘肅省玉門鎮


西安有個周至老城西安的驢友都知道,在秦嶺裡面。


博羅轉井鎮


推薦閱讀:

去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旅遊,有哪些風景不能錯過?
现在的古巴是一个怎样的国家?
智雲穩定器到底怎麼樣,看最近網上很多人在討論?
你住酒店有哪些糟糕的經歷?

TAG:旅行 | 古城 | 古建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