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寧願自己孤單也不願主動聯繫別人?

有些人幹什麼總是一個人,不願意或者說想不到聯繫別人,他們是怎麼想的?
有人和我的問題一樣嗎?
我感覺我是人際關係終結者,和大家相處的時候感覺挺好的,就是一分開都不怎麼主動聯繫了。我是不知道以怎樣的一種方式和以前的朋友聯繫。
我是有什麼問題嗎?
感覺心理問題似乎挺嚴重的啊...
————————————————————
————————————————————
2月6日更 ......
題主在此真心謝謝大家了,看了大家的回答討論,又經過最近幾天的思考,題主決定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題主以前確實有點人際關係敏感的問題(最近幾個月發現好多了),而且與群聚相比來說更喜歡獨處,有時一個人感覺挺好的,所以題主以後會利用獨處的時間「修鍊」自己,哈哈^_^,不會再為此困擾了。
謝謝大家。。


本人就是題主說的那種人里比較典型的,那個已經被父母,姐姐和好朋友們真誠」批評「過的那種人。


不知道為什麼,他們一直在批評,可是還是感覺不到這是個不好的事情,覺得我要改,反倒覺得,被人家惦記著成這樣,我心裡竊喜和暗爽。

我來幫樓主分析,順帶也講下我為什麼變成現在這樣。

從來沒想過聯繫別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為,從小到大,就沒有多少人,多少事走進過你的內心,真正的跟你產生情感聯繫,再進一步引申,你跟你父母的關係,是源頭,跟父母關係淡薄,不是說不親近,而是從小他們跟你之間,就是非常缺乏情感交流的,你沒有覺得他們對你的喜怒哀樂等情感感受上,有過聯繫和理解,產生過共鳴,精神上是從小就完全獨立的。

這是一種歸屬感的缺乏。

當你在自己的世界裡呆慣了,當你能夠精神上自給自足,不再需要多餘的需求和對外界的依賴的時候,你就已經成為了那種別人口中『只活在自己世界裡』的人了。


想一下,你從你很小的時候,是不是爸媽總是忽略你的情感需求,注意是情感需求,不是生活需求,你想哭想笑想分享,總是得不到正常的回應,要麼就是忽略,要麼就是回應的完全不是你想要的,漸漸的你變得不愛跟別人分享,不愛跟別人傾訴,好了壞了你都慢慢學會自己解決,你逐漸發現只有你自己才能真正的幫助自己。即使你也可以隨著長大也跟很多人聊得來玩得開,但是你並不覺得這有什麼可吸引你的,因為你已經通過這麼多年的獨立成長,早已經養成了一個強大,充實的心理世界,外界的好玩事情跟你自己自給自足的完全沒得比。


總結來說,這種狀況,原因起源於原生家庭里,跟父母的情感紐帶太過淡薄,結果就養成了你非常自己自足的內心世界,你對外界的社會交往,沒有自主需求,只有被動需求。比如工作合作要求等等。

沒有被情感溫暖過的人,也從來不會主動考慮過給別人溫暖,這不是自私,而是慣性,那種主動噓寒問暖的話,他不會主動問,原因就是從小的時候沒有太多人在這方面主動關心過,他沒有養成這種主動關懷的習慣。你做的事情都來自於你對你身邊最常見的事情的模仿,沒有人給你打這個範例,你根本也就無從學起。哎,太羅嗦了,簡而言之,那些感情淡漠,不知主動聯繫人的,都是情感嚴重缺乏患者,但又因為這個原因,也從很小就養成了自給自足的習慣,自然對外界沒有需求,沒有期待,沒有情感聯繫。

解決辦法,缺愛的人是可憐的,跟你的好朋友坦白的講清這個習慣,但是請注意,日常交流可以不到位,但真正需要幫忙的時候你還淡漠,那就真是一輩子無解了。至少我本人會把平時的普通交流減到最少,做自己開心的事情,誰都不要找我,但我的朋友真的出了事情,我會把憋了這麼久的感情能量一起爆發,基本就屬於沒事別找我,有事到處奔走的類型。

評論里的有位朋友提到了這種,雖然不聯繫但也沒有自給自足的方式這個情況,其實這樣的情況應該也有不少的人數吧,就是在自己獨處的時候,心裡也沒覺得有特別多的精神依靠,所以沒有自給自足過。這樣的情況應該會有以下的可能舉動:
1, 雖然不主動聯繫,但微信簡訊查得比誰都頻繁,但就是不留言不冒泡,只關注。
2,雖然你們說沒有自給自足,但是伴隨你們長大的,總有那麼幾個寄託。不論是阿信還是杰倫的歌,總是會家裡聽,坐車聽,走路聽。
3,如果有人主動接近你了,玩的還不錯,你說話,做事會非常敏感小心。變得很被動這時候患得患失的程度會讓你更加緊張,時間久了,你就自動冷漠模式開啟,漸漸把關係拉開,再次回到自己安全的,沒有人打擾的世界。這種人就是比較典型的社交消耗能量需要獨處補充的那種。
4,自尊心很強。不來找就不來找,就像小時候你爸媽總是忙工作不回家,剛開始你會哭鬧,但時間久了你也許會說,不回家就不回家,沒人求你們。有點倔強的認為這個世界就是想鼓孤立我們。那就倔強地自己呆著。

結論就是,不論有沒有自給自足的方式,沒有人願意獨處,大家都有趨熱避冷的本能,但要麼就是因為原生家庭的根基沒有打好,不論是父母吵架,離異還是失去其中一方,還是忙於工作都不在家,這都會造成孩子孤僻心裡的養成。後天也很重要,小學到高中這段時間孩子的人際遭遇,也會對他的世界觀產生影響,造成內向自閉的性格。

這樣情況的根本解決方式就是,經歷重現。如果你對於一個經驗有過負面的體驗的時候,絕大多數的可能你都會在下一次完全避免他,這是人的本能。但是如果經歷多了,你就會完全避免社會交往,產生對於社交渴望又恐懼的心理。這時你已經產生了對這種類似事件的定性判斷,所以想真正的改變孤僻冷漠的習慣的話,最本質的還是經歷重現,做個勇敢者,再次經歷類似的曾經受傷害的事件,如果這回反饋回來的經歷是好的,這就是很好的兆頭,他能洗刷掉很大部分對這件事情負面的想法,然後再經歷,再體驗,直到自己推翻自己以前的想法。這種做法的前提就是你一定要勇敢並且真的想走出以往的困境。
如果你是因為與父母關係淡漠,改變始於與父母關係的修復,用一個長大的人的心態,帶著你對這個社會經歷過一段時間的理解,重新看待他們當時所有讓你孤僻下來的原因,離婚是不是真的不合適?忙工作也是為了你的未來更加安穩?吵架是不是因為他們的父母在衝突的時候就是這樣做過,並且吵架的時候喪失理智?總是忽略你的情感需求是不是因為爸媽那時候工作已經好累好累,分身乏術,或者真的是因為兩代人成長的環境不一樣,父母們真的沒法理解你說的所有新鮮的事情?父母管教嚴格讓你覺得沒法說心裡話,只能有畏懼之心是不是因為他們太過想讓你不走他們曾經的彎路,苦口婆心,但卻拙劣與表達方式?

最後,如果大家感覺已經很累了,修繕關係工程浩大,那就真的給自己一個可以依賴的精神依靠吧,這樣當自己內心可以自己充實的時候,你就真的無所畏懼了。這就是無欲則剛。

2.14更新 謝謝大家的贊!
答主是第一次在知乎編輯長貼,看到你們感受到了共鳴,覺得這麼多的手機編輯也是值得的了。

這種對社交渴望又恐懼的矛盾心理在我看來不是病,只是一種匱乏。正是由於歸屬感缺乏,所以沒有太多慾望去培養更多的感情羈絆。因為長期沒有被在意和重視,沒有被當成自己人,所以也沒有把對方當成自己人去重視,所以當有人闖入你的世界,就會把微不足道的關懷抓的很緊,因為你感受到了歸屬感,感受到了你是被在乎的,所以會為了不讓這些關懷消失而過度用力的維持,小心翼翼。在這個過程中,隨著對方對你影響的增加,你會自動把對方帶入本應該是完成這些事情的父母角色中,按照父母的要求去期待,但是對方都會覺得太過沉重,一旦對方承受不住壓力或者低於你的期待太多,你太累,你就會退回到自己的safe zone,心又被傷了一次。
答主經歷這樣的打擊,這樣的小心踏出再失望退回真的已經不知多少次了,同性異性都算,曾經真的是失望的不只如何是好。好在現在通過信仰,通過自己喜愛的音樂,讓自己的世界充實起來,讓自己有了支配自己情緒的主動權,變得坦然多了。其實方法主要還是以下幾點:
1,最關鍵的,忘掉曾經爸媽不論是怎樣程度的童年陰影,選擇原諒。這不是雞湯是真正重建最關鍵的一步。他們的性格已經定型,已經不會輕易改變了;疤痕已經留下了,也不要總去揭它。選擇去埋怨和歸咎責任,只會讓你一直陷在跟自己較勁的循環里。想一想,其實爸媽也是可憐的人,因為他們連認識到親子關係失敗的原因的機會都沒有多少。壞脾氣代代相傳,到你這裡,就讓他停下吧。

2,積極暗示和持續不斷的心理溝通
疏導,疏導,還是疏導,接納不公平,不要倔強的硬碰硬,總是向內關照,看看自己的恐懼,自己的不安究竟來自什麼原因,學著勸導自己,若能有一個信仰是最好的了。

3,這個時代的關係,已經不能再廉價了,微信微博人人知乎,一句親愛的么么噠就能叫閨蜜,吃幾頓飯喝幾盅酒就可以叫兄弟,關係越來越沒營養,只是為了打發時間。重感情的人總是跟不上這樣的步伐,他們不會輕易觸動感情,這對他們是奢侈品。所以,來了,散了,相聚,分開,一定要看開一點,期待降低一點。剩下的留下去好好愛自己。別人有難,就去幫忙,有情有義的人總是會受到老天眷顧的。
還有,因為有太多的獨生子女的家庭,所以不要期待很多換位思考能力強的人。你覺得理所當然的事情,對方可能覺得I don"t care,太多的不能忍耐和不能包容,造就了越來越多親密關係的破裂。如果你碰到了懂事成熟的朋友,請感激老天的恩賜,碰到總是無所謂的朋友,別客氣了,請按照用途分類。
最最後,TED的心理方面的視頻真的很好,有興趣的知友可以常去看看。


在人群中,我感到比我自己獨處還要孤獨
——尼 采


因為人際交往帶給他的壓力超過了孤獨。


謝邀。

我想告訴你:
不要在總是糾結這種人際關係問題,你沒有問題,更沒有心理問題,人都會有心理波動,你只是到了這個波動周期的大低谷,你只是暫時不夠自信。

其實我覺得把這樣的問題搬上知乎有點不太合適,但是你的問題確實很多人都會遇到。

我對題主妹子的建議是:完全沒有必要在這些問題上糾結。

我自己因為在這方面走過很多彎路,所以,我把我寶貴的經驗分享給你。

有一類人比如說以前的我,天生就比較敏感細膩,這樣容易傷害自己。時間會幫你看透一切。不要逃避。關上電腦,不要因為無聊刷微博,不要在虛擬世界裡彷徨。走出去,給自己制定一個循序漸進的合理的健身計劃,早睡早起迎接清晨的陽光(我太愛這東西了),享受晴天,享受陰天,把自己沐浴在陽光下,聆聽雨打在葉子上、玻璃上的聲音。沒事幹了多出去走走,欣賞欣賞都市的夜色。工作日少看比較文藝的書和電影,把它們留到一個人的周末,因為書和電影作為一種精神營養品真的會拉開你和現實世界的距離。遠離沒有營養的朋友,遠離損友,別惹小人,在今天在我們的社會裡友誼真的並不像它曾經那麼值錢。作為一個女生,最重要的是讓自己美麗,試著打扮自己,塑造自己良好的容貌、身材和氣質。
最最關鍵的是,不要急於求成,不要急著改變,不要刻意地劇烈改變。慢慢來,質變的前提是量變的積累,改變的過程總會有波折和反覆。總有一天,也許是一個月以後,也許是一年以後,你會突然在鏡子里發現一個有點不一樣的自己。你會越來越活潑開朗,越來越美麗動人,越來越善於與人溝通交往。這些小小的收穫會鼓勵你更加地努力以爭取更大的收穫。很久以後,你終會理解,原來曾經的困惑自己的問題是那麼微不足道。

圖的意思是:「要快樂,放下負擔」

----------------------------------------------------------分割線----------------------------------------------------------

有知友認為這又是一篇雞湯,這我能理解。其實自己在下筆之前就考慮到了會有雞湯的嫌疑,我本來完全可以給題主分享一些解決問題的對策,但是總結很多我自己的歷史,我覺得這些對策僅能暫時緩解題主矛盾,幾天以後,幾個星期以後,甚至是一覺醒來,或者是再次面對問題的時候依然沒有太大改善。所以我覺得在這種問題上只有幫題主把問題分析清楚,幫她解開心結,放下心理負擔,從內而外地做出改善,從觀念上給予正確的引導,才能給予題主真正更大的幫助,但這個過程是很緩慢的,需要一天一天地積累。


我就是寧願孤單也不會主動聯繫別人。
別人要約我很容易,除了唱歌不一定會去以外,其他的我幾乎都會去。但是我卻很少很少主動約別人。
因為,我不知道約別人幹嘛……我不是吃貨,所以不會約別人去吃東西;我歌唱得超爛,所以不會約別人唱歌-----------於是就只剩下電影。我今年約過的兩次都是電影。還有一次是我約射箭,但我因為那段時間的周末太忙了,就沒去。
其實我最想約得失踢球,但是朋友圈裡踢球的太少。踢球的沒有十個人真的沒意思。
如果我喜歡的東西不好約或者約得機會不多,我寧願一個人,但是別人約我,我幾乎都會去。我認為這是健康的吧。


至於你說的:見面玩得好,一分開卻都不主動聯繫……恐怕你是沒把「社交朋友」和朋友分開吧。所謂社交朋友,就是他們可以跟你很好,聊得很開,但是私下就不聯繫,你們並不是互相需要的,只是見面時才需要社交。學生時代這樣的女生很多,到了後來就男女都多了。
而真正的朋友,是互相需要的,指的是精神上的需要而非社交上的需要。即使有長時間不聯繫的,也是心有靈犀的。我有幾個朋友就是可以半年沒聯繫,然後一聯繫又是很自然的,絲毫沒有尷尬的。


本質上我們都是會孤獨一生的人。

從很早我就很相信這句話,再好的朋友,再志趣相投,人生的大部分時候,還是會經歷一個人面對,承擔的過程。

我朋友很多,幾乎沒有什麼交惡的人,沒有交惡是因為覺得沒有必要,沒有必要為了本來就不重要的人浪費時間,話不投機那就拜拜,不需要多費唇舌,毀了一天的好心情。

我希望把時間用在有用的地方,至少能讓內心愉快。


遇到談得來的人,也可以很好的交流,平等而尊重的關係,是最舒適的一種。

但是,我想說的是,朋友很多,不代表我很喜歡玩,或者和朋友常常待在一起什麼的,相反我是比較淡的一個人,你需要我,我會出現,你不需要我,我喜歡一個人待著,有時看電影,有時整理房間,有時一個人跑步,無比喜愛那種被自由擁抱的感覺。

但是,如果你選擇群居,那麼意味著,很多時候你需要互相等待,需要在同行的路上招找話題打破沉寂和尷尬,很麻煩。

我喜歡那種即使不說話也感覺很自在舒服的人,溫潤如玉的,淡淡的人。

很多人的相處並不是友情,而只是結伴同行。

所以,我覺得一個人很好,你既可以墜入繁華的花花世界,去感受喧囂,也可以一個人安靜地看海,跑步,思考。

你可以把那些時間用來做更有意義的事,看書,學習一些技能,多去看看和了解這個世界的歷史,豐富自己的生活,追求更寬的視野。


你選擇了什麼樣的什麼朋友,就是選擇了一種價值觀,一種生活方式。交合得來的朋友,這也是對自己的負責吧。

永遠不要放棄讓自己變得更優秀的機會,你是優秀的人,同樣會吸引某些優秀的人與你並肩。


也許有些人會覺得你一個人,是因為性格孤僻,是因為你找不到朋友,我想說,這樣的時代,我們從來就不缺朋友,我們缺的是一種勇氣,選擇孤獨的勇氣。


我只是相比熱鬧,更喜歡自在罷了。瀟洒地仗劍天涯,挺好的。

孤獨不會淹沒你,盲目才會毀滅你。

與君共勉。


至今為止我還沒找到一個讓我覺得不和這個人聯繫不行的人 生性就比較冷 淡把感情啊什麼的都看的很輕 記得那個時候高中我開始住宿了 沒事的話不會打電話回家 也沒有想家的概念 大學離家遠了 我還是不想家 我媽總是說我冷血 可能吧 總覺得這個世界上沒什麼人是非他不可的 基本上從小學到現在的朋友 都是分階段的 一個階段結束了就不聯繫了 特別不喜歡人際交往也不知道怎麼和陌生人熟起來半生不熟的人就更是尷尬 始終覺得一個人最好 太複雜的關係我沒辦法適應 因為天生比較敏感 所以和別人交往的時候很容易就因為一點點小事難過 難過了因為覺得沒熟到能說出口的地步 就自己憋著 時間長了到覺得一個個人好 也不是沒有覺得孤獨的時候 但大部分時候我都覺得自在 說實話我挺喜歡自己的孤獨的


感覺中槍了。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吧。我平時在學校里也獨來獨往,但是性格也不錯,和舍友以及班裡的同學都相處得很好。那我為什麼喜歡獨來獨往呢?
1.害怕浪費時間,一群人在一起,你等我我等你,很多沒必要的時間都浪費掉了。我可以把時間花費在學習,看書或者幫助別人方面,但絕對不允許它們無意義地流逝。
2.沒有共同語言。我有一段時間,因為班裡一起下課,和幾個朋友一起去吃飯。這時候,我仔細聽了聽他們的談話,可以說99.9%是沒有意義的,這就讓我更加沒了溝通的慾望。什麼是好的溝通的?就是雙方可以在這個談話中有所收穫。
3.走路的時候喜歡思考,喜歡觀察別人,不喜歡被打攪。
4.當然碰到我喜歡的聊得來的朋友,我還是會主動溝通噠,哈哈哈哈。


社交都是有所需求,不管是情感需求還是其他,當一個人覺得自己完全可以建立一個能夠自給自足的封閉性系統的時候,他為什麼需要多此一舉來打破這種平衡?比如,當一個人傷心失落時,有人需要 朋友安慰,而有人則自我療傷就可以,這個時候他就不需要麻煩別人。


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寧願自己孤單,不和他們去狂歡。說白了,還是懶,加沒什麼要說的話。


我和你是一樣的人。很多時候我都會覺得很孤單,但是我沒有想過去聯繫誰,或者說很多時候拿起手機看著電話簿卻不知道聯繫誰,該說什麼話。
我很少聯繫家人,沒有那個習慣,最多就是例行公事的打個電話,不會說肉麻的話,即使遇到不開心也沒想過和誰說。
在外面有些同學,距離近的話其實我也會不知自覺的不停的去找他們,但是他們真的離我住的地方有點遠,在約了幾次要不要出去走走都被告知有計劃後我就很少主動找他們了,他們都有了自己的生活,只是我自己還看不清而已。
有一個室友,是個很細心的人,很多時候很會關心人,在一起偶爾會說些心裡話,但總感覺距離還是存在著。每周單休,我就算出去走走也是一個人。
其實,有些時候我覺得自己找虐,我沒有那麼的獨立,我渴望有親密無間的朋友,有時候感覺自己太要強了,不是很能適應別人的腳步,畢竟一個人做什麼真的會方便很多,但這樣的後果是在你享受自由的同時和其他人越走越遠。我想你應該是和我一樣的,很清楚問題在哪裡,心裡總有點顧慮,想改變也可以很容易,但總難跨出那一步,性格中會有那麼一點的害怕被拒絕,於是倔強的情願一個人孤單。
對於現在,真說不上享受,但還能接受,偶爾情緒爆發看個電視能淚流滿面,但相信,一切的生活方式其實都是自己的選擇,如果這真的困擾了你,改變真的也很簡單。


無聊還不如孤獨。


不了解自己在別人心理的位置


和不熟的人吧,怕別人覺得自己有所圖,而且本來沒什麼話題,扯來扯去浪費時間還讓雙方都尷尬。例如很久沒聯繫的同學(除了問問你最近怎麼樣什麼的,真的找不到話題)還有在網上認識的微博貼吧等好友(話題過於單一)
和熟的同性朋友(我是男的)男生都很粗線條,像女生那樣膩在一起不太可能,搞不好別人還以為你性取向不正常。想對方了一通電話邊吃飯邊聊,也不用刻意去聯絡感情,男生感情比女生牢靠點。(不依賴話題)
和熟的異性,對方有對象你就更不好去打擾。(話題有範圍)除非你臉皮厚到可以無視風言風語。沒對象…隔三差五去找對方聊天又不是小孩子(容易變成話題)
和家人老師長輩(沒共同話題)大部分人找家長聊天都是要生活費吧 (答主學生)
所以沒辦法,感到孤獨就抱抱自己。告訴自己,我還有你。


題主有一點輕微的人際溝通障礙和輕微自閉,但不是什麼問題。
聯繫是為了溝通,溝通就一定有目的。
如果是親朋好友,那溝通的目的一般來說主要就是為了關心和解決事情。當然也有有事沒事嘮嗑的(限於親密的好友,家人)這就是無目的的閑聊了。
你主動或者不主動聯繫誰,都取決於你關心不關心對方,你真正關心他了,自然會主動的聯繫。寧願自己孤單的人,多半是心裡沒有關心的人,也覺得沒有人關心自己。另外也有可能是因為真的懶或者沉迷於電視/遊戲/興趣愛好,這樣忽略了聯繫。
人際交往是相互的,你自己寧願選擇孤單也不想聯繫同學/朋友,最後收穫的也是同學/朋友覺得你是比較悶的人,相應的也會越來越少的與你聯繫,然後關係就慢慢疏遠了。
解決的辦法:
1、真正的從心裏面認識到這是個該做的事,你應該有關心的人,也值得被人關心。
2、主動聯繫,別坐等人找你,人際關係就慢慢開發維護起來了。
3、至於話題,先從親戚,密友著手吧,話題總會多些。
4、還是一句俗話:多讀書、多看報、少玩遊戲多睡覺,哈哈。


清高。
別人對我的價值不大,同時也很清楚自己對別人也沒什麼價值,那你說我們怎麼玩?!
我不喜歡靠別人,也不會為了利益利用別人,何況大家都是社會基層,搬磚都來不及了搞毛!
女人到了我這個年紀基本都是拖家帶口的,我又沒孩子不高興去聽什麼奶粉尿布,好了,連個話題都沒有。。。談生意,我是個打工仔,談家庭,我是個未婚未育大齡青年。。。
So.我這種內心傲嬌的人就不打擾人家了。


mbti測試中,有一方面的性格動力為「外向」與「內向」,這一方面決定這人們發泄以及獲取心靈能量的方式。

外向型偏向專註於外在的人和事,傾向將能量往外釋放,內向型則專註於自己的思想、想法及印象,傾向將能量流往內。兩種性格方面不存在好壞之說,只能說適合做的事情不一樣。

錢鍾書也是一個不喜歡交際偏向內向的人,但是《圍城》卻深刻的刻畫出了吝嗇鬼、心機婊之類種種形象,寫出了只有深諳世事的人才能寫出的文字。

內向並不等同於不懂世故,內向的人可以靜靜的站在遠處觀察其它人然後反思自己,從中獲得想要的能量。

所以並不需要糾結自己是不是合群的事情,喜歡獨處就自己一個人找個寂靜的角落發呆看書,喜歡群聚就找小夥伴門們出去瘋,太久不聯繫的朋友可以大膽的叫出來一起敘舊,一起出來吹吹牛逼討論討論你們這兩年又遇見了什麼樣的奇葩,聊開了原來那種熟悉的感覺自然就找回來了。

不管是獨處也好聚群也好,只要自己在這種狀態下真的開心就對了,其它都是浮雲。


最可能就是因為懶╮(╯_╰)╭


因為你是一個「內向」的人。一個人是「內向」or「外向」,並不是通過在生活中能否輕鬆自如的與熟悉或者陌生人溝通交流來判斷的,而是通過你內心能量的來源,比如「內向」的人,會覺得和一大群人在一起是一個消耗能量的過程,而只有當自己一個人安靜的看書、看電影、跑步、健身時,才會覺得自己在吸收能量,變得充實且強大。


跟題主一樣,一旦分開了就從不主動聯繫別人,同學和朋友說我冷血,(⊙v⊙)可能是吧。總覺得一個人也能過得很好,刻意去維持的關係對我來說很有壓力,那我寧願放掉。


推薦閱讀:

母愛或者母親一定是偉大的嗎?為什麼我對我媽完全沒有親近的感情,很多時候對她甚至是怨恨和厭惡?
表妹經常做出自殘行為,要怎樣才能幫助她?
讀心理學書的時候很容易對號入座,看到書上描述的癥狀和自己很相似,就懷疑自己有心理問題,這是為什麼?
知乎上所有應對「拖延症」(拖延現象)、「晚睡強迫症」的方法都試過了,都沒起作用,接下來我該怎麼辦?

TAG:心理諮詢 | 人際交往 | 心理健康 | 同學朋友 | 朋友相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