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不是夫妻, 那麼七仙女是哪裡來的?


東王公、西王母是古代神話體系常規神仙中的上位者。東王公就是園藝愛好者鎮元子(鎮元大仙),西王母有說真身是一條在天池底部成功避難倖存的蛇頸龍……

不得了,剛才查百度百科查到一個猛料……

還是我孤陋寡聞了么Σ(っ °Д °;)っ
難怪董仲舒會說什麼天人感應……不過古文不是一個字一個意思一般不合起來的嘛……


他們之間是清白的。西王母在中國歷史中出現得遠比玉皇大帝早,玉皇大帝是後來道士們發明的天界一哥,把王母娘娘變成一個開瑤池Party的女主人。如果要算他們的關係,勉強可以算作是同事關係。但是,王母娘娘的資格要更老一些,所以玉帝要參加她的蟠桃大會,為她祝壽。這不是氣管炎,而是對老同志的尊敬。


王母是上古正神,跟原始天尊一個時代的;玉帝是凡人經歷各種劫難修鍊成仙的;誰說七仙女是他們的仔?


很小的時候看過一個故事,講的是玉皇大帝還沒有成仙,還叫張百忍的時候的事,具體不記得了,最後就是他終於成仙了上天當玉帝了,然後家裡人啊,連同家裡的雞啊,狗啊之類的寵物(?)也跟著升天了。如果他那個時候就生了七個女兒的話,應該是那個時候一起升天成為七仙女的吧。

然後我就學會了這個成語"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左側相關問題有一個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不是夫妻關係嗎?那是什麼關係?

到了宋元明清,民間文藝事業大發展,各種古代版的《故事會》、《知音》什麼的都來了,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才漸漸出於劇情需要被編成了夫妻(好像還是姐弟戀)。當然,最要感謝的,還是《西遊記》,讓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是夫妻的這個版本成為評分和安裝量最高的版本。

所以你懂的


七仙女是彩虹吧~一個顏色一個仙女~


葫蘆娃超進化


七仙女不是奴婢么?


誰說七仙女是親生的?那不是紡織廠的女工嗎?


你會放著那麼多奴婢不用,讓你女兒天天織布嗎。很明顯七仙女不是親生的


可以看看《天樞》這書


明明就是充話費送的


你以為孫悟空哪裡來的呢?


謝邀。這個問題,在民間傳說框架內,牛郎織女星之傳的演變考據,前人之述備矣,附文末。

在道教神仙譜系框架內,則此問有兩個內在假設:第一,七仙女為玉帝和西王母之女/孫女,此為道教神仙譜繫上的誤解;第二,玉帝和西王母需有夫妻之實方能有「子嗣」,此為人倫和神格之混淆。玉皇與西王母,在道教經典中均為六極(六合、上下東南西北)天帝之一。沒有親戚關係。織女星屬二十八宿牛宿。沒有親戚關係。民間傳說是給老太太大姑娘娛樂用的。

如對於我國古代星空劃分體系全無認識,則無從理解道教極其神仙譜系。我中華自三皇五帝以來,所有長治久安的漢人治下王朝均以道教立國。願以此答結交同好。

道教神靈之生髮向來以「道」、「氣」、「化」為原則,而不是人類之精卵結合而繁殖。不然何來人神之分?


第一、西王母為女仙之首,主宰陰氣。而七仙女為織女神格的分化和演進。在道教神仙譜系中沒有單獨的織女崇拜,但是有對四靈二十八宿的供奉,織女屬於二十八宿的牛宿。織女者,織女星也,位於夏秋大三角上,即是在天球上想像出來的三角形,由天琴座織女星、天鷹座牛郎星和天鵝座天津四組成。織女星位於此三角形的直角頂點。(詳見wikipedia「夏季大三角」)古代典籍首見於《大戴禮記》之《夏小正》「七月,初昏,織女正東鄉。」 後又見於《詩經小雅》:「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睆彼牽牛,不以服箱。」

織女星之所以重要,因其是上古重要的定方位星,亦常以其出沒方位來測定七月月序。《星經》記載:「織女三星,在天市東,常以七月一日、六、七日見東方。」(與上述《大戴禮記》記錄吻合)。由於七日並不特別,《星經》以之與七月一日並提。因此,牛郎織女星在上古是五獸星象之一。(更多詳見陳久金著《中國星座神話》)

在占星術上,一般認為織女星在穿梭音階空間場上有重要意義。此處不展開,有興趣可查閱西文文獻The Fixed Stars and Constellations in Astrology, Vivian E Robson, 1923年版。

第二、西王母和玉帝都是原始道氣幻化而來。先看西王母。以下出自勞爾的著作《道教供奉的神》:

「對西王母作綜合記載的是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的《墉城集仙錄》。該書卷一《金母元君傳》(又收入《雲笈七籤》卷一百一十四),收入《太平廣記》卷五十六,末署出《集仙錄》,當為《墉城集仙錄》的略稱。《說郛》收《西王母傳》(僅摘抄其前半部分),署名漢桓驎撰,當為誤記或偽托。該傳除抄錄了《穆天子傳》《漢武帝內傳》《枕中書》《上清元始變化寶真上經九靈太妙龜山玄籙》等有關內容外,又據《龍魚河圖》,加進西王母派九天玄女授軒轅黃帝符圖以破蚩尤;還據《尚書帝驗期》,鋪敘王褒、茅盈赴白玉龜台,受西王母授道書及封號;以及西王母親降魏華存處,授以《玉清隱書》等情節。舉凡以往有關西王母的傳說、紀聞、無不羅具、關於神性、地位和職掌的敘述更加明確。該文云:道氣在凝寂混沌、湛體無為之時,「先以東華至真之氣,化而生木公」,「又以西華至妙之氣,化而生金母」

當金母結氣成形以後,遂「與東王公共理二氣,而養育天地,陶鈞萬物矣」。即是說,西王母與東王公都是最原始的道氣直接化生而來,比起《枕中書》所謂由元始天王與太元聖母通氣結精而成的說法,又高了一步。該文又雲,西王母「體柔順之本,為極陰之元,位配西方,母養群品,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之登仙得道者,咸所隸焉」。又說:諸仙在「升天之時,先拜木公,後謁金母,受事既訖,方得升九天,入三清,拜太上,覲奉元始天尊。」表明其地位僅次於以元始天尊為首的「三清」。上舉《上清元始變化寶真上經九靈太妙龜山玄籙》稱西王母號「西元九靈上真仙母」,《上清七聖玄紀經》稱西王母名「白玉龜台九鳳太真西王母」,杜光庭《西王母傳》稱「西王母者,九靈太妙龜山金母也,一號太靈九光龜台金母元君」;諸書所記西王母這些大致相同的名目,與 弘景《真靈位業圖》中位 第二中位(玉晨玄皇大道君)下「女真位」中之「紫微元靈白玉龜台九靈太真元君」十分相似,它在《真靈位業圖》中僅次於七大主神,是位居第二等的仙真。陶弘景在此書中已將西王母定為元始天王之弟子,列入第三等,其所列第二等的「紫微元靈白玉龜台九靈太真元君」,當是另屬一神,並非屬於西王母。」

至於人身的發生與之有何區別,則可查靈寶派禮儀經典《上清靈寶大法》:「五則明人身體,法元始造立混沌,而生聖胎法身。父母交精,一點含和,二黑分坼,先生其腎,三黑分肇,而生神府,神府者心也。四炁合併,華蓋成形。五炁開光,如花五葉,即五內備矣。如三弄至五劫之象也。二炁分判,上生泥丸,而下生玄谷,玄谷水府也。三炁火煉,上生日月,如同二目,一身光明,如為萬象也。」


第三、再看玉帝:「天皇大帝,乃北極帝座之左有星,其形聯綴微曲如鉤,是名勾陳。其下有大星,正居其中,是天皇大帝也。其總萬星,為普天星辰宿曜之帝,位同北極。而北極卻為樞紐,而天皇亦隨天而轉,上應始炁。三炁之下,萬天之上,三界之中,莫不尊此三帝。治勾陳瑤宮。有雲紫微上宮天皇大帝者,尤為誑妄。今之天皇,則紫微垣中勾陳之下者是也。何以言紫微垣,或勾陳宮,可也。若紫微上宮,乃玄都玉京山,非紫微垣也。一字之差,利害甚重。大唐時尊老君為聖祖天皇大帝,乃唐室一時尊祖之典,又非紫微垣之天皇也。不考古今,妄稱名號,所當鑒焉。」 (出處:上清靈寶大法卷十)

中國人真是實用的樂觀民族。端午節被過成了粽子節,屈原白跳了。道教,本無關乎愛情,更關於無極太極兩儀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政八卦九宮十方,也被過成了七夕。


--

附:

織女原不愛牛郎,王母無辜受冤枉——「牛郎織女」傳說的形成和發展

作者:魏代富

七夕已至,作為中國本土的情人節,七夕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喜愛。關於牛郎織女的故事,大家也耳熟能詳。但實際上,我們現在所了解的牛郎織女的故事,早期卻非如此,而是有一個發展演變的過程。

牛郎織女,早期是叫牽牛織女。目前所見的相關記載,最早見於《詩經·大雅·大東》:「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睆彼牽牛,不以服箱。」意思是說:「天上的銀河,如鏡子般閃爍著。三足鼎立的織女星,一天移動七次;雖然移動七次,卻織不成一匹布。再看那顆明亮的牽牛星,也不是真的會拉車。」在這裡,後世傳說中銀河、織女、牽牛三個意象均已出現。需要注意的是,此處的「服箱」是指用牛拉車,不是耕地,因為牛耕產生較晚,在先秦兩漢時期,牛最大的作用是拉車,《國語·齊語》說「服牛軺馬」,東方朔《七諫》「服罷牛而驂驥」,均指用牛拉車。

此時牽牛織女是否和愛情有關?從詩中難以看出。可以確定的是,秦漢時期兩人已經有了關係,但故事的版本與現今所聞卻有差異。睡地虎秦簡《日書》記載:「戊申,乙酉,牽牛以取(娶)織女,不果。三棄。」又載:「戊申,乙酉,牽牛以取織女而不果。不出三歲,棄若亡。」現在的研究者一般把此連成一句闡釋,認為牽牛娶了織女,最後又把織女拋棄。這種闡釋把占辭和斷辭混淆。此處的「牽牛以取織女,不果」、「牽牛以取織女而不果」屬於占辭,「三棄」、「不出三歲,棄若亡」屬於斷辭,不應該連起來解釋。正確的意思應該有人去占卜,卦象顯示「牽牛在這兩天娶織女,沒娶成」,這預示著什麼呢?預示著你若是非要在這兩天取老婆,那麼你們早晚得離婚(日書的斷辭是站在男性角度出發的,本義是男的拋棄妻子)。

何以沒娶成織女呢?是由二人的身份決定的。《史記·天官書》記載:「南斗為廟,其北建星。建星者,旗也。牽牛為犧牲。其北河鼓。河鼓大星,上將;左右,左右將。婺女,其北織女。織女,天女孫也。」此處有兩個女的,一個是婺女,一個是織女,婺女又叫須女、女須,《天原發微》說:「女須四星,賤。織女三星,貴。」織女是天帝的孫女,身份高貴,豈能是一個凡人想娶就能娶到的?《易林·中孚之益》說:「久鰥無偶,思配織女。求其非望,自令寡處。」意思就是:「牽牛這個老光棍,想娶織女為老婆。但癩蛤蟆想吃天鵝肉,自然活該娶不到。」《淮南子·俶真訓》也說:「妾宓妃,妻織女,天地之間何足以留其志。」娶宓妃為妾,取織女為老婆,天地間哪還有比這快樂的呢?這句話應該反過來理解:在當時社會,娶織女是可望不可求的。以上證據說明,在秦及西漢初期,牽牛對織女還是一廂情願的。

雖然悲劇更能感動人心,但美滿的結局才是人們希望看到的,所以劉蘭芝和焦仲卿是要化鴛鴦的,梁山伯和祝英台是要化蝶的,崔生和鶯鶯是要在廝守的,小二黑和小芹是要結婚的。所以呢,按照人民大眾的期望,無論織女你再怎麼高貴,最後依舊要隨著人民的期望而嫁給牽牛。

就目前所見資料,至遲在東漢,兩人已經彼此產生好感。應劭《風俗通》說:「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說「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銀河相望,愁腸百結,七夕相見,喜鵲為橋,故事框架和現在的傳說已經非常相近了。

此時及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內,他們不能相見的原因只是因為銀河阻隔。曹丕《燕歌行》說「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你因為什麼罪被銀河相隔?由此來看,曹丕之時,關於二人何以被銀河阻隔,並沒有相關的傳說。所以我們看到魏晉南北朝詠七夕的詩中,但有二人不能相見的憂嗟,而無造成二人不能相見的悲憤。如李充《七月七日詩》:「牽牛難牽牧,織女守空襄。河廣尚可越,怨此漢無梁。」王鑑《七夕觀織女詩》:「牽牛悲殊館,織女怨離家。一稔期一宵,此期良可嘉。」何遜《詠七夕》:「來歡暫巧笑,還淚已啼妝。依稀猶洛汭,倏忽似高唐。別離不得見,河漢漸湯湯。」至於銀河為什麼阻隔,《文選》注引吳鞏《天官星占》說:「牽牛一名天鼓,不與織女值者,陰陽不和。」王逸《楚辭章句》已引《天官星占》,則吳鞏當生於王逸之前,說明在東漢人的認識中,兩人所以不能相見,是因為牽牛為陽,織女為陰,陰陽對立,自然不能處在一起。

故事更進一步,阻礙兩人在一起的人變成了天帝(即玉皇大帝)。宋人張天覺《七夕歌》云:「河東美人天帝子,機杼年年勞玉指。織成雲霧紫綃衣,辛苦無歡容不理。帝憐獨居無與娛,河西嫁得牽牛夫。貪歡不歸天帝怒,謫歸卻踏來時路。但令一歲一相逢,七月七日橋邊渡。」意思是天帝見織女天天織布,勤勞孤獨,非常可憐她,於是將她嫁給牽牛。但出嫁之後,卻是日日耳鬢廝磨,「一晌貪歡」,把織布的本職拋卻一邊。天帝非常生氣,於是把兩人分開,一年只能相會一次。明馮夢龍《情史》卷十九對此故事有簡單介紹,明代的《新刻全像牛郎織女傳》則對故事的敘述已經委婉曲折。目前所見的清代、民國小說,大體延續了此故事而略有不同。

現在再說王母娘娘,我的推測,王母娘娘和織女產生關係應該非常早,《荊楚歲時記》記載:「人家婦女結彩縷,穿七孔針。或以金銀鍮石為針,陳几筵酒脯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蟢子(即蜘蛛)網於上則以為符應。」此處提到乞巧節需要擺瓜果,為什麼擺瓜果?西漢末年的《春秋元命苞》說「織女星,主瓜果」。《齊民要術》引《漢武內傳》:「西王母以七月七日降,令侍女更索桃。須臾,以玉盤盛仙桃七顆,大如鴨子,形圓色青,以呈王母。王母以四顆與帝,三枚自食。」西王母的侍女即是主瓜果的,織女可能和西王母的侍女本是一人。但西王母替換天帝成為阻礙牛郎織女在一起的主要人物,卻是較晚的事。從目前看到的明清至民國的小說來看,裡面有個瑤池聖母,是織女牛郎結婚後向天帝告發二人玩忽職守之人。瑤池聖母居住在西王宮,瑤池又在崑崙山上,可以肯定,瑤池聖母即是西王母——也就是王母娘娘。當是在民間傳說中,王母娘娘逐漸代替天帝,成為阻礙牛郎織女相見的罪魁禍首。(作者單位:山東師範大學文學院)


在老百姓眼裡,他們的娃不光有七仙女,還有織女~


七仙女是獨立的神,沒有父母,織女是天帝的孫女,然後天帝被刑天殺了天庭大亂,這時候太白金星下凡看中了張百忍的人品就帶他上天做了玉皇大帝


因為王母娘娘是「西王母」她的老公是「東王公」古時登仙,女仙要去拜西王母,男仙要去拜東王公。七仙女據說是王母的女兒,但是又沒說是玉帝的女兒╮(╯_╰)╭
不過話說回來,哪有公主還要紡線織布的啊,七仙女真的是王母生的?不說衣服被偷了就得被迫嫁給屌絲男(這是真愛啊)這個設定。在西遊記裡頭七仙女的地位也是更加接近於王母身邊的侍女吧,乾的是要開蟠桃會了去摘點桃子這種雜活。


七仙女最早是漢代有記載的女神。在漢代最早的記載里,七仙是獨立的女神,與其他神仙沒有親屬關係。

但在漢代時,東漢石刻上雕的七仙女是羽人形象。
漢代,羽人通常是西王母和東王公身邊的。大概在漢代,七仙女就和王母有了關係。

但七仙跟玉帝沒有任何關聯。


地位比神低,在佛教中就是個陪練。


如果是在西遊記裡面的話,那麼她們很可能是從人或者其他東西升仙的。


推薦閱讀:

玉皇大帝會自稱朕么?
如來的手化為五指山後,那這五百年如來沒有手嗎?

TAG:神話 | 冷知識 | 玉皇大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