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以前提倡用白話文,現在還要學文言文?


名曰文言者、俶於先秦、而盛於兩漢、文藝之一也、古人八歲入小學、教離經辨識之術、習誦成章之法、而未聞其難焉、鄉古之時、人民寡而處絕境、其語啁啾雜遝、異地不得通焉、然文言不以音別而文異、殊俗鴃舌之人亦諳雅言仕族之文、是文言之利焉、至唐宋、周誥殷盤、時人難曉其義、昌黎固謂之詰詘聱牙也、雖漢書、亦難通、師古注之、以饗仕族、當是時、白丁不可較數、文言去時語亦遐矣、故恆民詣力難逮、其文難唱於世、是文言之弊焉、

至若白話一興、人事糜沸、胥欲唱白話黜文言、皆以文言曲高和少、白話宜徧行於世也、然古籍多作之以文言、文言見廢、則故俗不知、舊制難仍、捐之、須臾可就、復之、千載難成、或曰譯以白話、以喻中人耳、不亦然乎、烏乎、一何其可笑也、文言浩繁、豈可悉譯、苟譯之、則幽明機微之旨皆靡矣、觀他人之譯、孰若自習誦而翫於心焉、文言之不明、不特鄙陋、華夏之稱亦難冠焉、不亦悲夫、愚直之文、不知所言、屬文以聞、洪濤頓首、癸巳正月、


學習祖國文化本來就是很有必要,何況文言文本身也有很多閃光點。事實上問題並不在於文言文該不該學、該不該廢除,而是在教學、考試、應用的方式上。

1,教學。
現在中學學習文言文的方式非常死板。學習詞義、句式還可以理解,「背誦全文」真的真的真的太迂腐了,讓學生很痛苦。具體而言,現狀教學缺乏對構造字句技巧的解析,對文章整體的靈魂把握,對古文風格的認知。停留在習其句讀,而不是傳道解惑。

2,考試。
與教學緊密相關,經常考「填寫補充XX的文章」的無用之題。
考察詞義有猜謎的傾向。
最為惡劣的是作文中引用文言文的隱性加分,很迂腐。

3,應用。
語言的第一目的是交流。事實呢?
前面第一條提到了無聊的「背誦」,那樣死背的結果就是更為無聊的應用。常見情景如下:「噢!這句高中語文老師講過來著!」 「這不是XXX的《YYY》嗎!」····這種「背誦」的意義只是讓學生知道這篇文章罷了。你可以辯護說「其加深對祖國文化認識」,可是如果把大量被背誦燒掉的時間用來讓學生多學一些更有用的東西,如科學觀、民主觀,不是更好嗎?
另一情況更為惡俗,就是刻板地引用文言文。其只會帶來交流障礙罷了,毫無意義。確實有一些引用文言文很精妙,但這畢竟是少數。只記下了文言文的肉體,卻未得其魂,何談應用?


感謝poem老師邀請。

首先,題目錯誤,我國從來沒有「廢除」過文言文。
這裡要澄清一個概念,文言並不是指古代的語言,而是一種書面語言,與之對立的是「白話」,基本上是口語和通俗文學。這兩者可以類比西方「正式用語」(Formal Language)和「非正式用語」(Informal Language)的區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古代也有白話,現代也有文言。比如「兄」是文言文,「哥」是外來的口語,後來進入白話文,雖然我們平時「哥哥」、「哥們」什麼的用得非常頻繁,但在正式場合——比如胡總發表個祝詞什麼的,你一定會聽到諸如「兄弟」而不是「哥弟」的說法。

其次:解釋為什麼要學文言文。簡單說來三大用途:用以讀古書、用以方便交流、用以書寫記錄。
讀古書這一條很明顯,我國的古籍浩如煙海,其中有豐富的知識寶藏。但是很多不為人所識,比如中國文化中的數學成分為什麼很少? 這個答案里就清楚地說明古代數學成就因為人們古文修養不足而淪落到的尷尬境地,類似的情況在中國古籍中還很多。
方便交流,主要是因為文言文的標準是一直延續下來的,到了現代雖然已經不是整體繼承了,但是很多東西依然繼承了文言文的傳統,特別是現代漢語書面語尤其如此。「影響普通話書面語規範的因素主要是文言。《現代漢語詞典》里把文言色彩重的詞標上&<書&>……在語法方面,文言語法也時不時的出現……」(呂叔湘《普通話書面語的教學》,1985年5月2日)。在四海賓朋咸聚的地方,使用方言、俗語甚至網路用語,往往會給生活環境不同的人造成理解上的障礙。使用文言詞就可以很好的避免這個問題,比如「汰」字,滬上人讀似普通話「打」,瀋陽人讀似普通話「太」,語言上根本無法互相理解;但是文言字一寫出來「淘汰」,「汰劣」等,無論滬、沈還是其他地方的人均可無障礙理解。而文言文的語法等行文規範精簡、嚴整、流暢,可以幫助人「把自己的感情或意思,清清楚楚的,有條有理的,不跑野馬,不說廢話,老老實實的表達出來」(羅常培《中國人與中國文》)
第三個作用其實也是方便交流,但不是地域上的交流,而是時間上的。當前的自己與四十年後的自己、與四十年後的讀者等等。如果不採用文言,就容易出現誤解。比如改革開放初期的「下海」有明確的意義(自己做小生意),網路興起初期「青蛙」的貶義很明確(醜男)。但光陰荏苒讓這些詞語現在已經失去了相關的意義,如今如果再說「張三下海了。」、「李四真是個青蛙。」等話語就會讓人不知所云。反過來如果使用文言,說「張三行商坐賈了」、「李四實在是面貌醜陋。」,即使再過上千年,仍可讓其他人準確了解其中的意思。


過去廢除了文言文,但並不意味著這就是一件正確的事情。很多時候,歷史就是這樣無奈,後人總要艱難的咽下前人因為大腦缺血,一時衝動或者基於個人利益,集團利益而做出的惡行後所結下的惡果。

這樣的例子很多很多,最早大概可以上溯到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最近可以延續到本朝震驚人寰的十年文革,相比這些,廢除文言文,已經算得上是中國人干出的相對不是那麼激烈和喪盡天良的事情了。

至於說,為什麼廢除文言文不是一件好事情。最簡單的來告訴你,就是這件事情一舉切斷了中華文明五千年文化傳承的根。為什麼現在許多文化界的人士都紛紛推動少兒讀經活動?為什麼最近幾年開始國學熱?有識之士早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大家都開始想辦法去彌補。

至於說長篇大論我就不展開了,類似的探討其實很多,有心人在網上一找便知。

這篇回答寫的時候,胸中有塊磊,筆下也有些刻薄,不過我覺得挺爽,就這樣吧。


1.文言文並為廢除,只是在官方文書、考試寫作和文學創造上不再是主流
2.如果在小學水平稍加學習即可與公元前之先人做思想交流,為什麼不學呢,要知道世界上有這種優勢的文化可不多。


Graceful degradation.


白話文的出現是為了開啟民智,普及教育。
是不是可以說白話文不過是中國文化的基礎版,懂得文言文,才能登堂一步,升級到pro版?


開始學文言文的時候也很不喜歡,繁冗難懂。但後來就會覺得古文古詩很美。

來幾句自己比較喜歡的?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今已亭亭如蓋矣。
瞻顧遺迹,如在昨日,令人長號不自禁。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乃若何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從別後,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別君時,忍淚佯底面,含羞半斂眉。

€休辭醉倒,花不看開人易老。莫待春回,顛倒紅英間綠苔。

赤壁賦
春江花月夜……


文言文是漢語的文化遺產和寶庫,是漢語的根。我們祖先幾千年來的精神財富和思想文化都是以文言文為載體的。我們現在使用的成語其實也都是文言文。
上個世紀 20年代的作家要廢除文言文,改寫白話文,向兩個方向探索: 朝外的探索是西化,也就是套用西方語言的語法框架。朝內的探索是俗化,即採用俚詞俗語。
現如今,互聯網的蓬勃興旺,深刻地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響著各國的語言。網路時代催生了大量的新詞新語,用來表達不斷湧現的新生事物。網路辭彙絕大多數運用了經濟性原則或簡化性原則,以精短的辭彙表達冗長的信息,以最小的空間篇幅表達深長的意義。
特別是網路語言的興起,正在改變全世界網民的交流溝通方式。如一些表情符號emoji,可代替語言文字來表達。一個微笑表情,即可表情達義。
總體而言,語言這種變化是正常健康的。當然也存在泥沙俱下情況,如一些惡搞。語言是活的,有如河流,滔滔不絕向大海奔騰。語言可以有變化,但萬變不離其中,即不能脫離其語言的常態和語性。否則這種變化是有害的,會破壞這種語言的自然生態。語言是活的,有如大河川流不息,大河的兩岸就是語言的不變,河流的變化是不能逾越兩岸河堤的高度,否則會泛濫成災。
有些網路新辭彙經過大浪淘沙和時間的考驗,會成為漢語寶庫的金子。有些則會被時間的大浪沖刷成泥沙。變與不變是一對矛盾,也是一種平衡。


1.為了文化傳承。語言文字三十年一變,變來變去就把自己的歷史變沒了,古人多有智慧,把文字脫離語言,才使我們文化傳承幾千年不至斷層,不過現在要了
2.為了文化傳承。中華文化寶藏都在古書里,文言文就是把鑰匙
*****************************************學文言文要從娃娃抓起啊***********************************


你覺得道德經是文言文嗎?

明道若眛 進道若退
不出戶 知天下 不窺牖 見天道
不敢為天下先


我不懂文言文 我想看個道德經 都她媽困難


哈哈


古文好比一條河的源頭,你站到源頭去看你就知道整條河的走向,你就明白什麼是源遠流長,什麼是追根溯源,你就明白為什麼今天的河流為何是這般模樣,也明白了這條河要往哪裡去


現在文言文不再主流,我想很大的原因在於
1、文言文的模糊性遠大於白話文,在解釋方面容易出現歧義,尤其現在公文、法規、合同等文件的規範性作用,文言文無法勝任。
2、我們不在閉關鎖國,國際化的結果很直接地表現於交流的頻繁,中文漢字一度被外國人視為極難學習的一門語言,如果再用文言文……

而現在要繼續學習,理由也很簡單
1、文言文對於文字的運用,本身就是一種藝術,表達了駕馭一門語言所能達到的最高技術;
2、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不懂文言文,意味著喪失了直接接觸這些文明的必要途徑。


推薦閱讀:

小孩子在童年時期經歷父母當面吵架(甚至暴力)會早熟?還是父母不當面吵架的孩子更加成熟?
為什麼阿斗劉禪有劉備這樣的父親、關張這樣的叔叔還有諸葛亮等等的謀士長輩,最後卻成長為扶不起來的劉阿斗?
父母與孩子如何度過剛入幼兒園期間的分離焦慮?
浙江傳媒怎麼樣?
視頻教育類網站的視頻如何錄製?比如學而思,可汗學院等。保證清晰度,流暢度等諸多要素。有沒有性價比比較高的相關設備,軟體?

TAG:教育 | 漢語 | 文言文 | 語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