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如何看《百鸟朝凤》这部电影?
最近这部低调上映的电影,豆瓣给到了8分以上 。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很不错的大陆电影,电影主要讲的是以唢呐为线索师父和徒弟之间的感人事迹,洋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以及人的转变。电影里好多地方还是和日本的《入殓师》不谋而合,前半部分故事很丰满,后半部分由于剧情很多而缺少了很多细节描写,结尾让我感到太仓促,是最后故事不饱满,但他还是大家公认的佳片,大家可以去看看!不要让美队3淹没了这部好电影的存在。
我是很少写长影评的人,特别是为国产电影写长影评。第一,对我来说想象比现实剧情点评更简单美好写起来容易上手,第二,个人认为老实说国产电影出挑的并不多,要么是撒狗血的青春偶像剧,要么是五毛钱特效的神话故事,基本只够我下饭。这些年来我在电影院看过的国产电影大概也只有《痞子英雄》和《战狼》这种动作片了。但是今天这部影片我不得不推荐,无关爱情,也没有拯救世界特效酷炫的超级英雄。如果一定要论英雄,大概就是这部影片的导演吴天明了。为此我还特意去搜索了一下他的资料。
吴天明是中国第四代导演,代表作有《老井》、《人生》、《变脸》。这都是八九十年代的老电影了,虽然我没看过,但从这些影片获得的奖项来看,确实是当时不错的影片。不知道上面的影片没关系,但你们应该听说过张艺谋指导的《红高粱》吧,吴天明正是该片的制作人。影片的开头就是中国第五代导演张艺谋和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马丁斯科塞斯对吴天明的评价。
“没有吴天明,就没有《红高粱》。”不知道为什么,张艺谋的这句话突然让我有些感动。也许是因为这部影片千辛万苦的上映经历,也许是因为吴天明身上的那股子对艺术执着追求的韧劲。
影片主要讲述的是学徒游天鸣和艺人焦三爷对唢呐的执着追求。在无双镇,唢呐班子是一种特殊的存在,不止平时大家自个儿吹乐呵乐呵,更重要的是在红白喜事上都需要唢呐班子来吹响,特别是在白事上,它吹响的不止是对逝者的哀恸,更是对逝者人品的评价。片名《百鸟朝凤》是唢呐曲子中难度最高,最为经典,最显荣耀的曲子,只有德高望重的人才配得上它,也只有最踏实,最能把唢呐吹到骨子里的人才有机会学习吹这支曲子。
焦三爷是焦家班的班主,整个无双镇只有他会吹《百鸟朝凤》,但是年事已高的他还没有找到接班人,直到天鸣的到来。
其实天鸣一开始并不乐意学唢呐,可是拗不过父亲,又见不得父亲失望,才坚持着一步一步学习直至完全爱上唢呐。
这部片子的每个场景我都记得。
我记得天鸣的父亲为了让天鸣进焦家班,骂着打着踢着让他喊出声证明自己有天赋。
我记得天鸣练习了一个多星期终于第一次用细而长的管子将湖里的水吸上来时兴奋地跑去告诉焦三爷,三爷面无表情地砍了一根更长的比他还高出一头的管子递给他让他继续吸。
我记得下雷雨天鸣也还是站在湖边练习吸水,急得师傅和师娘满山遍野地找他。看上去严酷的焦三爷还把自己头上的箬笠戴到天鸣头上。
我记得焦三爷将唢呐交到天鸣手上嘱咐他“唢呐离口不离手”,天鸣特别小心地把唢呐装进布袋。
我记得天鸣第一次去参加演出死活不让人帮他拿唢呐,草堆着火的时候顾不上火烧屁股也想把唢呐从火里抢出来。
我记得某个村子连任了四十多年的村长去世时焦三爷坐在太师椅上接受着台下成千上百个孝子贤孙的跪拜,却因为村长欺压其他姓氏的人而怎么都不愿吹《百鸟朝凤》。
我记得天鸣自立门户,成立游家班的时候,他有多迷茫,多慌张。焦三爷说当初之所以选天鸣接班只是为了一滴眼泪,一滴第一次见面时天鸣为摔破了头的父亲流的眼泪。
我记得天鸣第一次接到活儿喊人去请焦三爷却被三爷骂了回去,后来问起时,焦三爷笑着说:“当时我要是在场,你怎么放得开手脚。”
我记得天鸣把发小给的阔绰的工钱又平分给游家班的其他人,只留了一点钱给师傅师娘买东西。
我记得焦三爷一边给天鸣倒酒,一边告诉他:“吹唢呐不是为了挣多少钱,而是为了取悦自己。”他掏出宝贝唢呐自顾自地吹起来,摇头晃脑,吹得不亦乐乎,吹得直到酒醉酣睡。
我记得游家班跟洋乐队争高低,被人打伤了脑袋,划破了脸。直到垂垂老矣的焦三爷掀了桌子喊停才发现地上已经被踩得支离破碎的唢呐,就像中国这一段支离破碎的文化,就像老人为了守护唢呐而支离破碎的心。
我记得焦三爷闯进天鸣家质问他为什么让游家班散伙,还带着他一家一户地去找不愿再出活儿的徒弟。
我记得焦三爷一件一件地把三师兄布袋里的衣服拿出来丢到一边,三师兄一句话没说只是低头捡衣服。三爷踩着布袋不让他捡,抬脚就踢了他一个趔趄。病重的老母亲自知自家孩子对不住焦三爷的苦心栽培,只能掉泪。
我记得焦三爷吹《百鸟朝凤》一直到吹出血,也还是冲徒弟们挥挥手,说曲子不能停,搬来大鼓继续撑着为他们伴奏。
我记得焦三爷临终前让天鸣卖了牛,不是为了治病而是为了给天鸣制备一套新的东西。
我记得天鸣站在焦三爷的坟头,久久地吹着唢呐,看着三爷的忠魂渐行渐远。
全片没有一点曲折的情节,离奇的故事,有的只是一代匠人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一场保护民俗文化不灭绝而与高速发展的社会相抵抗的博弈。
我们能看到的不止是影片中唢呐艺人对中国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发扬,更反映了吴天明导演对电影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和永不言弃的执着,他就跟焦三爷一样,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为自己所热爱的事业奉献全部。
对,这是吴天明生前指导的最后一部电影,几经波折才得到上映的机会。
我拍着胸脯保证,《百鸟朝凤》这部影片的每一个场景拍下来都是一副绝美的图画,每一句台词都可以讲一个故事。可是那么好的国产电影排片量真的少得可怜。跟同期上映的《美队3》相比,不知道有没有够到它的零头。不是每个地区都会上映的电影,也不是上映地区中每个影院都会放的电影,更不是上映的影院里一天从早到晚都会有的场次。
我能理解现在的市场为了盈利会投放大量的观众喜欢看的电影,可是为了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哪怕只是让国人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在上映的第一周内能不能多排几场?
艺术都是相通的。在如今这个多媒体发展迅速,一味迎合大众心理而发展起来的电影和歌手早就失去了他们本真的心。如今的中国市场已经很难看到那么真诚的影片和那么真诚的融入骨子里的音乐。
这是艺术的流失,是文化的流失,也是一个时代的流失。
我知道想要改变市场的导向不是轻而易举,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情。我看的那一场整个影厅也只有寥寥十来个人,一半都还是那些头发斑白的老人。
我偶尔会听见前座的老人跟他的老伴儿讲解影片中有关唢呐的部分知识,看的出来老人年轻时一定是唢呐的资深爱好者,说不定他也是哪个唢呐班子的班主。
因为嫌六七十元一张的电影票昂贵所以几乎不曾来电影院看电影的老人,由自己的孩子陪着来到影院,只为了来怀念这一场代表了他们青春的电影,也许,这就是一种毫无来由的热爱和传承吧。
我是和一个喜欢汉服的姑娘一起看的这场电影。她跟我说,这是她今年看过的电影里让她哭得最凶的一次。可能因为本身对汉服的热爱和汉服在中国越走越远的趋势让她有些感同身受。
她曾经跟父母说过,她也知道要在汉服这条路上走下去会花很多钱,小到簪花步摇,大到襦裙套装,没有一样不要花钱。但她不会问父母要钱,她可以从生活费里省,从零花钱里存,从兼职工资里攒,甚至可以自己学着去做。她只是单纯地,喜欢汉服,喜欢古典舞,喜欢为了守护中国古典文化而去拼搏的自己。
如果你看厌了千篇一律的堕胎青春片,笑累了由网络段子支撑起来的喜剧片,厌倦了打打杀杀热血沸腾的动作片,就不妨来看看这部称得上是文化片的文艺片吧。
套用推荐了这部电影的毒sir的一句话:“你还有无数机会看到超级英雄一次次拯救世界,但却不一定有机会再听到中国老电影人憋了一口气,闷住一口血,吹奏的那一曲《百鸟朝凤》了。”
最后,仅以此文怀念中国电影史上伟大的导演——吴天明。
桃总本来想写好贴在这的,但因为稿子后半部分私人化的东西太多。
所以就贴在专栏里面了,我主要从这部影片里看到了师道传承的落失。
《百鸟朝凤》:乡村匠人的师道传承是何时走向崩盘的? - 桃金娘 - 知乎专栏
昨天的微博朋友圈,电影《百鸟朝凤》刷了好几个屏。
方励这一跪,可谓膝下有黄金(场)
我们看到这位《后会无期》,《颐和园》,《观音山》等片的制作人,名噪一时的关于理想时间的励志演讲师。
现在直播下跪,甘愿称自己是个下人。
于是很多人说他 道德绑架
商业时代里情怀能吃吗?
让我想到之前王小帅在微博上为《闯入者》的场次抱不平一样。
我们都理解,无非是利益驱动。
但是方励是个又传奇又洒脱随性的人,他纯粹着迷于电影,投资的大多是一些净是些不赚钱的文艺片。
他自己也说,投资电影本来就不为赚钱
而且,他是主动做这部电影宣传的志愿者。
下跪这种一出来必定会被骂的很惨的行为,如果不是心有千万种不甘心,也没有几个人做的出来吧。
好友让我看完第一时间给打个分
我不喜欢打分,一定要打?
四颗星
如果电影前没有 “大师吴天明遗作”这一个标签
三颗星
如果没有《百鸟朝凤》,我跟大多数90后一样,不知道吴天明这位大人物。
也不知道这位张艺谋,顾长卫等人的伯乐,马丁·斯科塞斯口中“中国电影真正的巨人”,中国电影第四代导演代表人物是如何影响了中国电影。
吴天明2014年3月逝世,《百鸟朝凤》2年后才公开上映,留下对娱乐至死的中国电影的无力与叹息。
这是一部一看开头就能猜到故事情节的电影。一条线的叙事方式,电影的最后随着焦三爷的去世也没有出现决定性的转折。电影本身制作的也不够精细,据说在后期资金有限还是方励出手相助,这部电影才得以完成。影片中陶泽如、李岷城的表演都非常棒。
一开始,威望高的焦三爷坐在太师椅上抽着土烟考验小徒弟到天鸣接过金唢呐。考验一个合格的传承人,看的不仅仅是天赋和技巧,还有他的人品和德行。
中国人历来讲究君子之风,在传统文化的传承里,品行便是作为首位考量。
在焦三爷眼里,就算做了四十年的村长,却利用权力将村里其他几个大姓的人陆续赶出去。就算多加钱,也不能为他吹百鸟朝凤。
只有品德高的人才有资格吹百鸟朝凤。
焦三爷身上匠人有种对传统道德观念特有的固执。
洋乐队与游家班的冲突后焦爷默默捡起地上被踩断的唢呐;
天鸣接过游家班后师兄弟纷纷放弃唢呐外出打工;
在西安的城墙上,路人给卖艺的唢呐匠投下硬币。
我们看到一门传统艺术被时代巨轮碾压而过。
导演想表达的或许就是传统艺术在商业时代中的坚守与无奈吧。
但是在影片中我感受到最多的是导演本人对这个利益至上时代的无奈,却并没有跳出焦三爷这个角色更多的去展现其他人的心理感受,除了唏嘘之外,似乎也看不到传统艺术的坚持下去的希望。
天鸣说了好几遍,“我对师傅发过誓的。”
影片并没有设置一个结尾,天鸣到底是坚持还是放弃?
在这里很讽刺的是,在戏外,吴天明导演的徒弟最后也还是向这个时代妥协了。
在说到电影本身,这是一部拍戏拍到生命最后一刻的老导演留下的遗作。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很难不把戏内戏外的消亡联系在一起。
时代洪流滚滚而来,我们浸泡在一个娱乐和商业至上的的社会,染得一身骚是正常,有双清扬之眼却是难得。
戏里,传统艺术的后继无人是件非常心寒的事。两年前的暑假我和一个好朋友把云南走了一圈,西双版纳大巴上的讲解员说的一段话让我印象很深,
“这么多年我一直在带队,看到越来越多的游客,而云南作为少数名族最多的地方,我却看着那些传统和民族的东西在一点点消失,以极快的速度被汉化。”
就像是唢呐班和洋乐队代表的新旧事物面对面的碰撞下,新事物大获全胜。
可是我们就能说哪一方对了或者说哪一个时代错了吗?
李安现在3D拍摄和视觉效果上探索,侯孝贤在坚持他的胶片电影。
一个是技术革新,一个对传统美学的坚持,
只要是好的东西,新旧事物就不是在两个对立面。
李岷城及唢呐队
电影里,唢呐匠焦三爷闷着一口血,为吹响那曲百鸟朝凤情愿死在那张太师椅上
然而,一个传统匠人又能做什么呢?
现在大家都看在第六代的贾樟柯王小帅娄烨了,为什么第四代在生命最后一刻都还在坚持?
文艺电影这么不受商业市场待见,为什么方励这样的制片人还要砸钱坚持?
方圆几里的红白喜事现在都请洋乐队了,为什么焦三爷还要坚持把唢呐吹起来?
戏内戏外这些匠人,靠一份热爱。
这份热爱在别人看来是情怀。
情怀跟辣椒和醋一样,没有它的菜有盐有油照样能吃。而对于有些人,加了它,菜就好吃多了。
影片最后,天鸣为焦三爷吹响百鸟朝凤。
而吴天明吹的最后一首百鸟朝凤,吹给还在坚持的中国电影人,吹给挣扎中的中国电影。
《战狼2》上映不到13天,票房已经超过了35亿,成为国内票房榜首,按现在的趋势,总票房超过50亿应该不成为问题,唯一的悬念就是能否超过60亿,甚至超过10亿美元。
上映之前,估计谁都没想到《战狼2》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战狼》票房5.44亿,虽然《战狼2》赶上了中印边境摩擦、暑期电影保护政策等利好,我对它的票房预测也只是在10亿到20亿之间,却没想到,《战狼2》轻松把同期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打落凡尘,估计直到好莱坞大片重新上映,《战狼2》都不会有明显颓势。
看看国内票房总排行榜吧:《战狼2》《美人鱼》《速度与激情8》《捉妖记》《速度与激情7》《变形金刚4》……一水的商业大片,大投资、大场面、大明星、大量宣传,以及,大众化的剧情。
记得当时,我曾经为《十二公民》《万箭穿心》两部电影可怜的票房成绩而愤愤不平:多好的两部电影啊,怎么就是叫好不叫座呢?
现在已经想明白了,没有大明星、大场面,内容小众,宣传力度不算大,估计制片方就没把这两部电影当商业片拍,定位还是文艺片。
电影领域大形势就是如此:商业大片未必高票房,但文艺片却几乎注定了与高票房无缘。想挣钱,还是得拍商业片,这是大势,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大学选专业也是类似,医科、工科、金融未必一定能在毕业后拿到高工资,但是理科、文科、农科就业后挣高工资的概率明显更低。所以对那些家境不好的高考学子,我从来都是建议选一个容易就业容易挣钱的专业,至于家境富裕甚至富贵的,则大可由着喜好选择。我很难想象一个寒门学子能够抵挡得住金钱的诱惑而踏踏实实地搞基础学科研究,更难以想象一个家境贫寒的孩子埋头钻研历史、文学。有些东西,真的需要一点物质保障的。这大概也是一个大形势。
刚刚看了一部电影《百鸟朝凤》,影片讲述了唢呐的衰落,其实不止唢呐,二胡、琵琶之类传统乐器也逐渐式微了。随着节奏更明快、和声更丰富、表达更简洁的西方乐器的流行,中国传统乐器的衰落是大势所趋。国家固然应该对其予以保护,家底丰厚又对其感兴趣的人也大可认真学习和传承,但总是心心念念想要将其普及、推广,恐怕有点逆势而为、事倍功半。
当然,不管哪个领域,为了自己的信仰,知其不可而为之,这种人还是值得尊敬的。
请别意淫我们,谢谢
百鸟朝凤上映两天的时候,就是方励还没有下跪的时候就想去看,但有事耽搁掉了,平时就喜欢看点跟别人不一样的装逼小电影,觉得这场我是必看的,直到5月18号终于有空去看了,但看完之后只想大喊:妈蛋,谁还我30块!!!!可能是之前预期太高,但凭良心来说真的这电影真的不行。无论是从演员的表演方式,音乐的运用,剪辑的手法对于现在阅片量极大的观众来说都太过时了,总的来说就是没有爆点。五分钟之后就知道它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了,传统文化在现代化中的生存困境,坚守的手艺人和愚昧无知崇洋媚外的大众。好吧,那我就把希望寄托在演员上面吧,但焦三爷和她老婆实在是演过太多角色,并且每个角色给人的感觉都差不多,所以我成功地混乱了。同时配角脸谱化太过分,没有一个人物是丰满生动的。好吧,那我就看剪辑和音乐吧。里面最好的一段音乐是焦三爷喝醉酒后开心顽皮地吹唢呐的那一段,音乐很灵动,镜头的移动配合得也很好,但其他的音乐部分就没有一处出彩的了,有的明显听出不是现场收录,有时是音乐用的太多,不免有煽情浮夸之感。还有一些慢动作镜头的运用,其中有一幕是天鸣的小学同学结婚,新郎把新娘从花轿里面给抱出来,揭开新娘盖头的一刻,我听到身边有人笑了,说:好丑啊。其实里面的很多演员不论从颜值还是演技来说都是不及格的。所以演员、音乐、剪辑没有一处创新和出彩的,所以什么好东西都没看到的观众就不免有被骗了钱的感觉。
其实我最看不惯的就是这些以保护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电影,他们总是认为在城市化的浪潮中,乡村的人情、传统基础全都被城市粉碎,乡村中的人们都失去了精神家园,流入城市后成为游荡的幽灵,成为时代转型的牺牲品,然后这些导演再借此以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口眼泣血地大声疾呼。但我只想说,请别意淫我们,谢谢。我自己本身就是从农村出来的,所以对这些变化我的那些父老乡亲们其实很欢迎的。就拿唢呐来说吧,我家那边跟电影里面的情况差不多,红白喜事的时候就请唢呐来吹吹,然后再唱几出豫剧,后来慢慢地戏班子的乐器里多了架子鼓和电子琴,跟唢呐和、笙、锣的声音混在一起显得有些不伦不类,唱戏的也不再穿戏甩水袖,而是换上了贴满Blingbling亮片的抹胸小背心,然后唱一些流行歌曲改编的酸曲儿,上面的姑娘腰一扭,底下哈喇子就流一地。后来慢慢地有些人家就不请唢呐了,尤其是结婚的时候,都请婚庆公司,司仪在台上操着本地普通话说荤段子,底下还是一堆人叫再来一个,再来一个。记得有一年我问我妈,现在咋都不请响器(我们那管唢呐叫响器),我妈说,不时兴了呗,这么土气谁还请。所以说真正农村里的人是不会把这些东西看得特别珍贵的,他们看重的只是好不好看,好不好玩,甚至对那些手艺人来说吹唢呐只是谋生的手段,跟艺术什么的都扯不上,而且在农村无论是吹唢呐的还是唱戏的,都是把这些东西当做一个兼职,他们自己本身还有别的正业,经常来我们村子里的那个班子里有个拉二胡的,就是我们镇上小学的数学老师。现在唢呐不行了,他就多种了几亩地。所以我一度很怀疑像焦三爷这样生活在刚刚吃饱饭的情况下,还死撑着农村人真的有吗,还是说这只是文化精英们对他们心中质朴、传统乡村的一厢情愿的意淫?他们幻想中的农村是炊烟袅袅的,是诚恳坚守的,但真正的农村不是乌托邦,而是一个没有抽水马桶,厕所里面的蛆像白浊的河浪一样茂盛翻涌的地方,是一个你比我的庄稼长得好一点我就要给你踩死几棵的地方,但描写农村的大都是从城里来的,他们把自己的幻想移植到眼前,所以看到的农村并不是真正的农村,而只是他们自己的幻想。他们在城市里面待久了觉得痛苦不堪,就觉得乡村是美好的,现在乡村日益被城市化了,所以就抨击城市化的各种坏处,他们有着光鲜的工作,他们有电影院,有体育馆,有大剧院,实在没事做了就发发牢骚,抱怨一下社会。但他们永远不知道,农村在这场城市化中的欣喜。记得小时候我奶奶整天对我说你一定好好读书考上大学,到大城市里去,住那种厕所在屋子里的房子。我问,那不臭吗,我奶奶撇撇嘴摇摇头说,不臭的,不臭的。我问怎么能不臭呢,奶奶也不明白为什么不臭,但一直说反正就是不臭,城里的厕所是香的。一年前我们村有一家终于在县城买了房子,我们去他们家玩的时候,女主人把抽水马桶作为重点向我们介绍,还热情地邀请我们坐在上面撒泡尿。现在我们村还有很多每年在城市中做着最底层的工作,等着攒够钱在农村买房子的人,所以说真正的农村为即将到来的城市新生活而欢呼雀跃的,而不是电影里面的人为失去的一切而悲愤不已的。真正的农村是像贾平凹在《我是农民》里面写的那样的,有聚成疙瘩的绿头苍蝇,有满地吐痰和拉屎的人们,肮脏、猥琐、无知、自大。他们虽然不够美好,但这是生存环境的错,不是他们自己的错,所以在电影中对背弃唢呐的农村人的负面塑造看起来是让人觉得不公平的。城市占据了所有的资源和话语权,就可以站在上面对农村指指点点,然后再激起一帮人对传统的虚伪情怀,试问有多少人单纯地是因为唢呐而不是因为制片人的下跪而去看着部电影的。乡村是丑陋和猥琐的,但它不自恋,不造作。
目前我看过最好的反应农村和农村人的电影应该是郝杰的《美姐》,故事也是以河北张家口的传统艺术二人台在现代化的冲击之下的变化为背景的,故事的主角狗蛋儿所在的剧团被现代的迪厅和歌舞团抢了生意,他们为了争取观众,于是不再唱二人台,而是模仿对手穿上暴露的演出服装改唱流行歌曲,他们的脸上没有失去所谓传统艺术的悲凉和慨叹,他们在学习、模仿过程中都是开心的、积极的,因为对他们来讲,那些东西也同样是新鲜有趣的,同时坚守是没有必要和意义的,最重要的维持剧团的生存。他们没有多高尚的情怀和追求,但正是因为这样他们才是最真实的,不是城市人塑造意淫出来的过分高尚和过分低俗的人物,所以说城市里的人是喜欢做戏的,他们被自己编出来的故事和想象中的伟大的情怀感动地稀里哗啦,但村里人看了可能就只会说:锅都揭不开了,还折腾个毬!
不久前从喜欢的影评人节目里听到《百鸟朝凤》这个电影,知道了这个电影是如何如何不符合潮流却如何如何有时代意义,知道了这个电影的导演吴天明是如何如何的厉害如何如何的开创了中国电影事业。
嗯,我一定要去看这部电影。
燃鹅,南通的排片实在太少,大多在凌晨......稍许失望下,我想《美队3》一定可以抚慰我的心灵......
昨天震惊地知晓了方励为了这部片子下跪了...磕头了...看着微博视频,我心里真是汹涌澎湃,正义的眼泪涌上眼眶:MD,我一定要在自己的托管平台上安利这部电影!
但这类的题材肯定没有阅读量啊!
那我也要安利!哪怕只有一个人看了我写的文章去看了这部电影,我也觉得值得!我也为自己感到骄傲!
嗯!说干就干!于是我几乎花了一个下午和晚上的时间去写那个文章。搜资料看文章,一边思考着怎么写能让粉丝接受,一边思考着哪些材料必写必突出......我被自己感动了,这个逼装得太有意义了!
让大家从主流的商业电影中抽离去关注一部小众的文艺片。我正在做一件不可能却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编完了文章,我想怎么也得放首悲壮的音乐上面烘托一下一代名导的遗作无人问津的苍凉感吧......
嗯,那一定要放唢呐的音乐啊,那必须是百鸟朝凤啊!
燃鹅...我只听了几秒钟,3秒?就pass掉了这只唢呐曲子...太难听了嘛...还是放首西方的管弦乐吧!悠悠扬扬很赞,很悲,很美......然后我就完成啦,然后我就推送啦,然后果不其然的阅读量很低啦......OK,没关系,因为我依然觉得自己很赞很脱俗......
燃后,下班了,我去看了《百鸟朝凤》。(方励的一跪,排片真的变多了有木有!)
电影本身嘛...我这种门外汉就不评论啦,只说一点:原来唢呐可以这么好听。
燃后,我就羞愧了。口口声声要大家关注这部硬骨头不愿迎合市场的老导演的遗作,苦口婆心让大家关注这部描写传统文化如何消亡的电影,而我,在选择背景音乐的时候,却连几秒钟都不愿多给百鸟朝凤这只曲子。
装逼容易,诚心难。
也许唢呐需要的不是被拍成电影,而是你驻足多听一下;
也许吴天明需要的不是你多关注他的电影,而是你多了解一下老一辈的电影人的苦心。
为什么在唢呐和西方的弦乐之间,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当电影放到交响乐替代了世世代代的唢呐,我心头酸涩极了。为什么这样的替代如此轻而易举?!
就像曾经我想学小提琴和钢琴,老妈劝我学二胡。她神采飞扬地比划着拉二胡的神态,绘声绘色地说二胡有多么动听......而我只觉得,切,难听,难看,二胡哪有小提琴优雅啊。拉二胡的不就是街边卖艺的嘛,弹钢琴的可是在大礼堂坐拥掌声的啊!
别骂我图样图拿衣服好嘛...我已经在心里扇了自己好几个嘴巴子了。
你在为它们的消亡奔走相告,却可能从未驻足聆听过它们。
答应我,下次听到唢呐,多驻足几秒钟好嘛?
好的。
(嗯,我是自言自语来着。)
凤有百鸟徒,而百鸟心殊异。凤有绝技不传。
其渐暮,觅两徒,一徒慧极而一徒善极,凤终择善者而授之以技,禅凤位,百鸟尊其为首。后飞鸟一族皆没落,百鸟皆走谋利忘其形意,唯善徒不弃也,凤哀人心不古,泣血而鸣,似天音咄咄,终逝成绝响。
电影是时代的产物,让我觉得真正震撼的是,这部电影的主题可以升华到当下社会最最需要的匠人精神。好东西需要传承,对于中华文化也好,我们所学习的专业知识也罢,都缺少这种契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毕竟,我们现在的生活节奏太快了。而这部电影是2012年开拍的,我所钦佩的,是这种预见能力,他明白,我们缺少的是什么。
这是我的个人见解以上。
说实话,如果不是因为方励,我差点就错过了这部好片子,偶然一个抬头的机会,
因为标题写着“出品人直播下跪求支持《百鸟朝凤》”
这...........我第一感觉 这是我父辈级别的人啊,大脑回路还没想太多。甚至一时间没想起方励是谁
但是这个跟我父亲差不多岁数的人,众目睽睽的跪在我们面前。就为了跟我们说“这电影很好看的,去看看它吧,别让它就这样沉了,好吗?”
这是一个老人的坚持,对自己的作品被埋没的疼心啊。就像看着自己嗷嗷待哺的孩子,自己无能为力,抱着直播平台这根稻草开始了求医路。
我不敢想象,一大波媒体蜂拥报道说某某出品人跪地炒作什么的,我们大众网民跟个看戏的一样,笑笑就过去了。这得有多让这位老人寒心,更加难让吴老爷子瞑目,毕竟他是带着遗憾去的,这是他的亲生儿女啊,最后还不没到发声期甚至差点夭折到长埋土里的.......
是吴老爷子的女儿接过了父亲的遗愿,也幸得方励老先生够仗义。这部作品才得以诞生。到这里我已经对这部戏的同情分打了很高很高,所以我做了一个决定。我周日晚上8点刚过,回到的广州,8点45分就有排场,买......
至今我还是觉得已经值了回票价。虽然你可以说我矫情,但是这电影就是文艺工作者的工作,这么根红苗正的片子就应该有人去守护。那我们接下来,聊聊电影的内容吧。
电影绝大部分时候,以游天鸣的身份给我们讲述了这个故事。故事发生在80年代,一个强扭的娃子学习当地最有名的手艺,还顺带点了一下题。白事的时候,一般分等级,最低是两台,稍好一点是四台,中上等次的可以去到八台,最好的就是百鸟朝凤了。百鸟朝凤是最德高望重的人才能享用的。
漫漫学徒路,12-3岁的年纪,除了跟师娘一起下地就是扎着马步练吸水。
年少的不服输,一股倔劲上头,就吹了十几年唢呐,终成一代执掌。
但是时运不济,从发小结婚那里不行接师礼开始,就已经开始画风转了........
一个镇子,一个年轻的唢呐匠,刚出师不久,未曾走上巅峰,便开始下坡路,很是无奈和悲凉!
好不容易等到了新的转折点---文化局的傅正局长,上门点名要录下百鸟朝凤当作瑰宝流传下来。
但是自己却凑不齐人,就连最后的坟头送别恩师都是他一个人在孤独的吹着..............
游天鸣,一个孤独了十几年的唢呐匠,最后放下了唢呐了吗?
那,他会拿起长笛吗?
吹着那句“吹啊吹啊,我的骄傲放纵....."
这片子真的有你们说的这么好?
1为什么说普通话?为啥不说方言?
为什么说普通话?为啥不说方言?
为什么说普通话?为啥不说方言?
2为什么唢呐匠政治文化水平这么高?
每种鸟的学名背的非常扎实,连个土名都没有?有时说话就像人大代表发言一样,一圈子的人民群众还给陪这鼓掌。。。今晚上剧组的盒饭有肉了?
3哪家老爷子学贯中西,文化通吃会请中西两支乐队来祝寿?嫌钱烧的?不管这个场面多么残忍,文化碾压多么心碎,情节设置不合理就是不合理。而且老爷子寿辰你们掐起来了,自家人不动看着你掀桌子?what the hell?
4当初我不想去幼儿园,你非要让我去,当我上完幼儿园,上小学当上班长了,你说当班长没前途要我进城打工?what the F?
5老班长去世了,他坚持戴四道杠,但是我作为新班长,我要给他一百道杠!
6你为什么听麦克杰克逊,Adele,艾薇儿,泰勒?因为你的唢呐是假吹的(手指和音乐不配套),而且还不好听。你这个忘恩负义的东西,老一辈子的东西全给你糟蹋了。太爷爷我错了,我马上从MIT辍学回村里下田吸水!
7老师你为什么让学渣当班长,不让我这个学霸当班长?因为你学的太好了,万一你将来当了班长又去当CEO,谁来给无双镇开人民代表大会?
8有些作品的情怀和仙剑情怀六的情怀表达方式差不多。
9这个电影的bgm是唢呐吗?额。。。好像是外国乐器?交响乐?
10我们要尊重传统文化,努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再看看这帮小年轻,一个个数典忘祖,背信弃义,不以规矩,成何体统!天天就知道美国队长韩国棒子的,不像话,从今天起你们都给我看全集的新闻联播,我打麻将去了。
11百鸟朝凤好听吗?全曲演奏过吗?
旋律我都想不起来。
创建于 2016-05-15
禁止转载
我们生活中长期有这样一种人,平日里老老实实兢兢业业,自己很努力做了一个诚意满满的东西出来,虽然东西确实一般,但是会得到各种夸赞。好像不狠狠夸一下这种人就无法显示出自己的情怀和逼格,比如大家都会狂叫我擦 那个做了一辈子糖人的老艺人这次做了一个12生肖糖人好厉害啊 但是依然在选择甜食的时候买了各种巧克力。说起来都是在消费情怀而已,影片虽然满满的诚意但是无法掩盖片子本身平淡和无趣,关于坚守传统,以清贫和默默消亡来对抗现代文明的例子我看得太多了,讲真 ,真的很无聊 ,跟网上的毒鸡汤,还有老爸老妈在朋友圈里分享的例如“他震惊了陕西几代人,现在却连基本温饱都成问题”之类的东西没有太大区别。讲真,我更喜欢老舍先生的《断魂枪》。
百鸟朝凤都打了谁的脸?
张艺谋和徐克等五代导演,看过剧的人都回想一下,那些唢呐匠里面不争气的断指二师兄,还有尘肺病的倒霉三师兄。为了去城里打工卖身也不肯为唢呐匠出活,最后做的是给社会主义现代化增砖添瓦。这几位站台的同学,你们不就是欺师灭祖、不争气的徒弟吗?不知道你们私底下关系怎么样,但是看你们谁都不像给焦三吹百鸟朝凤的游天鸣。
早在十年前,徐克曾为吴天明导演画像并题词:“抓紧时光,坚持胆色”。谈及这张画作,徐克解释:“电影工业已经很市场化了,做事情比较困难。吴天明导演一直很认真,为电影花了许多心思和想法来推动整个电影工业。我们需要像他这么重要的人,来让我们的电影有所改变。”
2. 方励作为出品人,真是没有头脑。这是一部文艺片,你想干嘛?是要强迫更多人必须小资文艺或者要唤醒“麻木不仁”的人民?还是要赚钱?赚钱麻烦请拍肥皂片,文艺片就应该拿去国际奖项给自己贴金。你跪了是为谁跪?天明老爷子?中国的文艺片事业?还是自己的投资成本?当XX装XX啊。让你们这些赚钱的院线千夫所指!又没哟很像剧中洋乐队PK的那一幕?自己的脸抽的PIAPIA的。
说到动情处,63岁的方励跪倒在地,磕头哭求:“希望大家能在微博、朋友圈上推荐一下《百鸟朝凤》。”“只要你(影院经理)能够在这个周末给我们排一场黄金场,我老方愿意给你下跪。……所有的朋友,只要为《百鸟朝凤》帮过一点忙,我都爱死你们了,我什么都愿意做。”
3.吴天明老爷子,老爷子的作品终于出来了。这里的槽点跟多了:
1).“大师绝唱”,看见这几个字就烦,老爷子你知道你的去世也要被作为炒作点了吗?是吴天明死了、还是大师死了?还是XX自由死了?这是黑色幽默吗?麻烦托梦跟宣传的人理论一下,对于死了都不要求百鸟朝凤的焦三,这是打您的脸嘞。
2).吴天明和游天鸣,这部片子如果是吴老爷子拍到最后焦三上坟那一幕。老爷子就该知道不会变通是不对的。坚持本身是对的,但是坚持的路上没有改变和创新是不对的,是谁禁锢了你的创新之路,一条路走到黑值得赞许吗?个人觉得吴天明是没有表态的,所以结尾没有峰回路转。那么这些内容就是老爷子对自己无奈和困惑的自嘲吧,也算是小掴了一下。
3).艺术怂人,自由奔放又保守固执。究竟是谁毁灭了唢呐匠的接师礼?谁给了唢呐匠评论白事的权利?崇尚艺术至上又不肯面对血粼粼的现实?面对唢呐的销售采取坚持和对抗?非遗保护的了艺术?或者说民俗艺术的保护本身价值几何?您想改变,但是临终也没有做到,关键是连继承人游天鸣都没看到。
作为演员制片人的女儿吴妍妍和老公著名演员嵇少宣(原名:嵇波)。少宣是西安人,也是演员。
4.GDZJ,这部片子是讽刺你的,你不知道?样板戏那么多年了,手撕鬼子那么多年了,这里的唢呐匠不就是现在的你吗?你给这部片子过了是想说,大家就该这么天天年年日日听你的唢呐,唱你的红歌和跳广场舞?你那套不灵啦。如果你知道,还是得感谢你终于这么大度的知道自己现在都干了些什么事。BTW:这么多年虽然物质基础建设的还不错,精神文明建设成这样,这就是天天吹百鸟朝凤的结果,呵呵。
葛优、张艺谋、黄建新、徐克、顾长卫、姜文等电影人也受邀加入了《百鸟朝凤》的路演,这被纳入“吴天明导演《百鸟朝凤》上画推广志愿活动”。“这项活动在国家广电总局的领导下,由中国电影基金会发起。”讲武生说,“国家电影局对这部电影拨了专项款支持。”
5.民俗文化和文艺之路,老祖宗的都是好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思路都哪去了?相声活的那么好,为什么唢呐没有出路?
1).民俗文化和艺术之路里面有一群偏执狂,他们认为艺术是纯粹的,经过历史沉淀都是好的。都是自我为中心的自大狂。他们故步自封、不思进取,哀叹生不逢时又不做抵抗。一个说相声的德云社都能变革,为什么吹唢呐你就变革不了?都是“下九流”,为什么要那么高的身段?为什么要点评村长的功过是非。
2).源于现实高于现实就是屁话,现在都是在脱离现实。焦三坚持让游家班吹走南山松,说什么“八百里秦川不能没有唢呐”结果呢?今天还有吗?面对现实,让艺术接受像人一样的生老病死,不得已的时候执行安乐死,留下最后一份安详和尊严。
3).唢呐是吹给自己听的,哈哈哈。说得好。
存在即合理,反着怎么说?
昆曲之入选“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于它是我国古典表演艺术的经典。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昆曲的辉煌与落败都与其特性有关。昆曲的兴盛与当时士大夫的生活情趣、艺术趣味是一脉相承的。士大夫的文化修养,为昆曲注入了独特的文化品位,他们的闲适生活和对空灵境界的追求,赋予了昆曲节奏舒缓、意境曼妙的品格,加之士大夫内心深处含有对社会对人生的哀怨、悲凉的感受,使得昆曲在音乐、唱腔上每每显示出惆怅、缠绵的情绪。
现在的德云社,除了郭德纲和于谦,你还认识谁?恐怕超过百分之八十的人都会说出一个人的名字——“小岳岳”岳云鹏。诚如岳云鹏在《欢乐喜剧人》第二季中的节目名字《德云社一哥》一样,就现在的名气和人气来讲,岳云鹏的“一哥”地位已经很稳。
6.东西方文化冲突,过去的文化与现在的冲突。我们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天天嘲笑美国短暂的建国史,嘲笑澳大利亚加拿大没文化。西餐都是垃圾。看着焦三媳妇给他洗脚那一幕,有多少年轻人接受的了?
这部电影里面映射的是一个社会观、价值观,家、国、天下的大义。金木水火土五个村(搞得跟火影忍者似的)是通过唢呐匠来操办人生的两件红白大事,而大事的主使者除了提供体力劳作还要有更多的社会化评判。里面的关系更是涉及了过去的父母、子女、师徒和男女爱情。都是这些关系和这些虚名建立起的秩序,维护者村子之间的关系,巴拉巴拉一大堆。
忽然有一天,游天鸣拿着同学结婚给的100块大钞去孝敬师傅。焦三病了卖养卖牛不治病买唢呐。这样真的能拯救唢呐?不显示,一位的将就套路就是东西文化冲突,一步步以拯救传统文化的名义把传统文化做成非遗的标本,而不是改造和创新,这是鸵鸟般的掩耳盗铃。二人转还要去美国,民乐可以上金色维也纳,只要该能留下的,我们做不到,还有后来人。
预告片中有个哥们说“别TM把这太当回事,随便吹吹就得了”,其实细想一下,好想也没什么不对。说完之后的洋乐队的扭屁股姑娘,仿佛把大雅的艺术和大俗的食色同台,“变革的社会,浮躁的年代”,大家现在会怎么看这个字眼呢?十年前呢?
最后,这部到底值不值得看?强烈推荐!不是广告贴,算是近期比较有意思的电影了,上一趟人性的探讨课。
很一般
一部脱离时代的电影 第四代电影质朴关注小人物 导演按照以往第四代电影的思维来拍摄这部电影
如果不是它置身于商业片的浪潮中在这个时代的年轻人还留有一点点文艺片情怀之下
我相信这部电影不会像现在这样好评如潮
回忆整个电影 打动我的仅是最后焦三爷坐在太师椅上转身离去的镜头 我看到更多的是关于师徒二人情感的表现 但是这部电影的主体是唢呐 传承 有很好的情节来提现新旧交替之下唢呐艺人的惨淡境遇
与洋乐队斗乐那段 新人不行接师礼这段 师兄弟一个个罢演 唢呐艺人乞讨……
这一个个情节都是特别能表现唢呐艺人在新时代的境遇 可是拍摄成果却差强人意 我不要在传承为主题的电影下看小混混淫荡的看主唱小姐的表情啊!
不行接师礼 游天鸣你一笑而过我还真的以为你不在乎呢 最后跟师父大小报告我才知道你心塞塞……
演技拙鸡……
我也很难过啊 我也想看好电影啊 唉
导演遗作、制片人下跪,这是多少人第一次留意《百鸟朝凤》这部电影的原因?
导演吴天明,1939年12月5日出生于陕西三原。对于中国影坛而言,执导过《人生》、《老井》、《变脸》等作品的吴天明导演,不仅是作为前辈的第四代导演、原西安电影制片厂厂长,还是多位第五代导演的伯乐,扶持了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何平等一大批后辈。2014年3月4日,吴天明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5岁。
《百鸟朝凤》是吴天明生前执导的最后一部完成作品,2013年9月获得第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会特别奖”。
中国人自古讲究德才兼备,在古代一个文人的文章写得再好,品行不够高尚也是不能被称为大家的,更别提留名青史了。吴天明导演对中国电影的贡献,不仅是电影作品这么简单,他对第五代导演的提携之恩,身为西安电影制片厂厂长,说他一手开启了西影厂最辉煌的篇章也不为过。
从2013年9月金鸡百花电影节获奖,到2016年5月6日电影上映,艺术电影《百鸟朝凤》面临着不小的尴尬。明知不会赚钱,没有人愿意出品;而吴天明导演的女儿吴妍妍面对父亲的遗作,一心希望电影能够上映。
于是有了方励这一跪。
对于方励的行为,有人说这违背了吴老的本意,正如电影中所说,唢呐是吹给自己听的;有人认为这是“道德绑架”;也有人为此叫好,称赞真性情。
说是道德绑架,我觉得不至于,没人会因为你没有去观看这部电影而指责你,唯一可能的,就是你自己非要把自己绑上。而真性情,也实在是称不上。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真性情成了最能圈粉的属性之一,凡是与常理有所不同的行为,都能被冠以真性情,而后大受追捧。
我们看看方励这一跪的效果,5月12日晚视频直播,周五13日朋友圈被刷爆,周六一天的票房已超过900万。超低成本宣传,效果却立竿见影。
不能免俗自然要去看一看,周日下午,80人的小厅依然没有坐满。没有广告,没有其他电影的预告。电影开头是一小段拍摄时期的花絮,借以缅怀吴天明导演,之后是张艺谋导演对吴老的致敬。
说实话,故事并不好看。传统文化的没落似乎已经有了套路,从受人尊敬到不被重视,先前的荣耀和后来的凄惨。我们对这些已经是心中有数,只是不知道转折的一点发生在何处。
至于其他方面,西北的农田似乎稍有好的景致,师徒三人学鸟叫的地方还挺美的。两个徒弟长大之后的演员还没有小演员的演技好,面对洋乐队女歌手的搔首弄姿,脏话讲得一点都不自然。某些情节所涉及的父子、夫妻的相处模式也让人有些微微不适。
但是与以往不同的是,电影里没有师兄弟反目,没有十几年后的复仇,甚至我以为西洋乐队的幕后老板会是曾经没有机会学习《百鸟朝凤》的蓝玉,也不是。
这是一部没有坏人的电影,最坏的可能就是与游家班打架的小混混。没有惊天的秘密,没有出人意料的反转,哪怕到最后,也没有出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使唢呐起死回生的一幕。
没有最后的柳暗花明,有的只是真实的平淡。
焦三爷最初对有着极高天赋的蓝玉的偏爱,天鸣父亲对朋友夸耀自己的儿子,这些都像是我们身边的人会做的事。
学艺时的艰难,以及之后游家班人的处境,都发生的自然而然。在城市里,天鸣三人偶遇吹着唢呐的乞讨者,那份尴尬,似乎让观者感同身受。
大荧幕上出现的不再是算好了错几道题就能和喜欢的女生上同一所大学的学霸,不再是高富帅白富美狗血地为撕逼而撕逼。这一次我们看到的是真实的人情世故,是普通生活中的无奈。
所以如果你有空闲的时间,还是可以支持一下这部电影,为了这份真实,或者是为了情怀。
为什么一部拍唢呐的电影就不能好看,为什么艺术电影就要和商业电影对立?
有人评论说“你还有无数机会看到超级英雄一次次拯救世界,但却不一定有机会再看到中国老电影人憋了一口气,闷住一口血,吹奏的那一曲《百鸟朝凤》了。”
难道看了《百鸟朝凤》就没机会看《美国队长》,还是喜欢超级英雄就不配接受艺术电影的熏陶?弱势群体往往更容易令人同情,但首先放低自己的位置再配上悲剧色彩,这样的方法不知道还能管用几次。
还是把它当成一部普通的电影,你刚好即有时间又有兴趣,坐下来感受一下西北的风土人情和唢呐的韵律之美。一百分钟之后你从电影院里走出来,万一真觉着不好看,也别不好意思说出来。
如果你已经读到了这里,说明你觉着还不赖,那么请关注我的公众号吧。
保存二维码至手机,打开微信扫一扫功能,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各玩儿各的”。
这是一个关于美剧、电影以及烘焙的公众号,我只想分享一些有趣的事。
是不是好电影不能人云亦云,而要兼听则明。
今天终于去看了《百鸟朝凤》,首先,这是一部政治正确的电影,毕竟宣扬的是本土传统文化,这点也是电影本事最大的社会意义。可是电影在描述这种文化的衰落,特别是不怀好意地用所谓“洋乐队”来激化矛盾的时候,却让我感到浑身的不舒服。讲道理,艺术的领域里,理应有中国传统乐器的一席之地,但这并不是嘲讽和抵制别的文化艺术的理由。文化也好,艺术也好,本质是愉悦精神表达情感的途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背景,终究造成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产生,兴起和衰落,这是必然的规律,当然,就算在这样的命题下,那些仍在为捍卫自己文化而努力的人是值得尊重和报以掌声的,但万事也讲究一个过犹不及,如果因为这份坚守,而把自己拉到别的文化对立面,这也是不可取的。另外,在我看来,这部值75分,及格了,但离优秀还是差点距离,本身只算一部中乘之作,但之前的下跪事件,在我看来却只是给它带来过誉,进而扇起了道德和舆论绑架的风声,这就像是一个实力也就能考一本线左右的学生,因为一些意外没能顺利参加高考,捍卫其高校入学考试的权益是应该的,但把其塑造成清北之才,甚至舆论要求清北录取,那就是过火,能不能入学应由招生办决定,同样道理,值什么票房,应由市场决定。我尊重你喜爱这类电影的选择,但我也要捍卫我看爆米花电影的权利。
以上
百鸟朝凤:一诺一辈子。
没有任何特效,没有任何矫饰,导演只是原原本本讲述了上世纪的黄土地上,中国民间一项传统技艺——唢呐在一对淳朴师生之间的传承故事,款款道来,看似平淡讲述,实则直击人的灵魂深处。影片中天鸣与焦三爷的师生情,唢呐传承的由盛到衰,民族文化败落的悲凉,让观众深深地为唢呐艺术传承的悲凉命运惋惜,为焦三爷和天鸣内心的悲痛而心疼。
焦三爷是一个表面严厉实则内心热忱善良的人。他严厉训练天鸣,让他去河边用芦苇管吸水,吸不到水就不能回来,当天鸣吸到快日落还没成功垂头丧气地回到师父家时,焦三爷把师母给天鸣的那碗饭刨掉了一大半,师母心软说娃正长身体,焦三爷回道:老子当学徒的时候,三天都没吃饭,我的徒弟哪个不是从娃开始的。
有一回,天鸣买了酒肉回去看望师父,三爷见到天鸣很高兴,拿出珍藏二十几年的好酒与徒弟对饮,喝到兴处他打开唢呐箱拿出一支珍贵的唢呐兴致盎然地吹奏起来,直到醉倒在地上轻声打起了呼,平常表面严厉的他此时是多么可爱。
焦三爷对唢呐艺术可谓用尽了生命,为火村村长办白事时他吹到吐血却仍然坚持,他把唢呐递给天鸣让他继续吹下去,自己换作打鼓手,他的坚持不仅体现了他内心不能给焦家班丢脸,不能给唢呐艺术丢脸的倔强,也体现了若自己吹不动了,会有后人把唢呐艺术继续传承下去的信念。
焦三爷用他的生命演奏了一首最绚丽最震撼的百鸟朝凤。
天鸣坚韧而有志气。最初在河边练习了两个月用芦苇管吸水,师父给的芦苇管由短到长,不管风吹日晒,他每天都会到河边去,那时他才十三岁,想想现在有多少孩子会有他那样的精神······师父第一次让他和蓝玉见识自己一宝箱唢呐的时候,把一支唢呐给了蓝玉,却没给他,晚上他哭得很伤心,第二天一早就拿着行李回家,可刚进门听到父亲正跟邻居炫耀自己拜了焦三爷为师的事,说他家天鸣在跟焦三爷学百鸟朝凤,吹得特别好,别看天鸣平时一声不吭,但做起事来有模有样。天鸣听完后,默默下定决心,又提着行李回师父家继续学习去了。直到后来,他生动地吹出了各种鸟叫声,直到最后,师父把百鸟朝凤传给了他,也把焦家班传给了他。
天鸣生性淳朴善良。父亲带他去求焦三爷收他做徒弟的时候,不小心在焦三爷面前摔了一跤,脑袋磕出了血,他心疼地拉起父亲流出了眼泪,后来师傅告诉他当初决定收他做徒弟,就是因为父亲摔倒时他眼里的泪水,是因为他的善良。有一回,他和蓝玉在草垛里睡着后失了火,他先从大火中抢回来的是蓝玉的唢呐,待到想去抢自己的唢呐时,火势已不可控制,甚至大火烧到了天鸣的背上。师父曾经让他牢记“唢呐离口不离手”,这次,少年时的他被师父扇了一大巴掌。这件事之后,他跟蓝玉心中知错愧疚,更努力更用心地跟师父学习,刻苦练习唢呐吹奏技术。
可是无奈人们对传统艺术不珍视,反倒极其热衷于西洋乐器,导致了唢呐技艺的败落。当身边的师兄弟都放弃不挣钱的唢呐外出打工找活的时候,当父母劝阻天鸣放弃唢呐找个别的活干的时候,他只坚定的回了一句:我给师父发过誓的。这一个誓言便是一辈子。这誓言里不仅体现了他的重守承诺、坚韧不拔,更体现了他与师父间深深的师生情,唢呐已经完全融入他的生命里,铸入他的骨缝里,他是真正的唢呐传承人,是真正的游家班领班人!游天鸣,他的一诺就是一辈子。昨天一个人去看这场《百鸟朝凤》,这是我第一次一个人去看电影,第一次一个人去电影院,一个人买票,第一个人进场,一个人回家。女朋友说这完全不像我,确实,我也认为这完全不像现在的我。
最近网络上这部电影的争论比较热,因为这是一个很有才的老导演在临去世之前拍的最后一部文艺片。这个导演叫吴天明,之前没有听过,最近才了解,确实是一位比较伟大的导演。因为这是一部文艺片,所以上映以来一直都不温不火,除了口碑比较好之外,什么票房、排场都掺不忍睹。最后制片人是在看不过了,然后就跳出来在网络上下跪,一球各影院能多排些场次。这在历史上第一次制片人下跪求场次,所以在网络上炸了锅,关于这部电影,关于吴天明导演、关于制片人方励。
我去看这部电影并不完全是因为这个事件,当然,正是这个时间才让我实在忍不住了,迫不及待的昨天就去看了,也算支持一下吴天明。但是促成我去看这个电影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百鸟朝凤》这个故事。可以说这是发生在我上高中那时候的故事。那个我刻骨铭心,永远无法释怀的一个时期。我在《小说选刊》上第一次读到《百鸟朝凤》,小说选刊是我在高中时期连续读了两年的一本非主流杂志,为什么说非主流呢?因为在高中那个年龄段的人,除了我是没有人看这本杂志的,因为这本杂志里都是当代作家写的一些非常朴实的小说,没有那么多爱情故事,更没有那么多高中生亟需吸取的“鸡汤”。在当时主流的杂志是像《读者》和《意林》还有一本郭敬明主编的一个杂志,我竟忘了叫什么名字。在我们学校买这本《小说选刊》的人只有我一个,所以每个月学校的书店老板只进一本《小说选刊》,而且也只给我留着。整个高中我也见证了这本杂志的价钱从8块涨到10块再涨到12块,现在好像是15了吧。
《小说选刊》里刊登的都是非常朴实的故事,是非常纯正的传统文学,它没有非常便捷的告诉你人生是怎样的,而是通过一个个故事让你自己去体会。我的一部分价值观就来自于它,而且我的读书习惯我觉得也应该归功于它。就是这样一本每个人都觉得枯燥乏味的杂志,我却默默的读了两年,默默的吸取着里面能成为我的东西。现在回想起来,那应该是我最引以为豪的两年,最沉静也最享受孤独的两年,而现在呢,我也一次性买了去年十期的《小说选刊》,可几个月了,我才看了两本。
《百鸟朝凤》是我当年在小说选刊里读到的一个非常喜欢的一个小说。我记得我当时读了两遍,被感动过也沉思过。所以当前几天才听到这个小说被拍成电影了,就像长大后重回故乡,有那种期待和冲动。所以决定这个电影我是一定要看的,算是对高中生活的一种缅怀吧。
关于这个电影的评价,看了好多评价都说的差不多了,无非是对当前中国农村民俗文化渐渐消失的扼腕叹息。关于这部电影,我只想说吴天明是成功的,我在电影里看到了所有我期待看到的东西。
看完电影散场,看到好多人在默默的擦着眼泪,我又再次被感动了。而这次是被观众的眼泪。
在别的地方回答了,这里就复制一下
我不懂唢呐,不过这电影让我想到了其他的东西。《百鸟朝凤》是一部好电影,他讲的不仅仅是唢呐。
知道《百鸟朝凤》是5月12日制片方下跪求排片的新闻,此时距离该影片上映已经将近1周了。
我对唢呐不了解,也不感兴趣,艺术剧情片曲高和寡,上映以后排片惨淡,最后只能以“下跪”这样的行为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博眼球,实在令人扼腕。去看《百鸟朝凤》只因为我有一个问题,什么样的电影能让人放弃尊严去下跪?
说实话,看完这部电影除了对于老手艺人以清贫的生活,甚至生命为代价对艺术的坚持感到痛心之外,并没有什么关于唢呐特别的感情,反而是想起了一家制片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我印象里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只在从前小时候电视里的动画片,我不知道他有没有消失,但现在很难见到了。
在看惯了日漫美漫和披着国语皮藏着日漫心的所谓中国动漫,现在真的十分怀念以前丰富的动画风格。
丨天书奇谈
丨舒克和贝塔
丨哪吒闹海
丨魔方大厦
丨邋遢大王奇遇记
丨九色鹿
丨镜花缘
丨葫芦兄弟
丨黑猫警长
丨大闹天宫
丨没头脑和不高兴
丨三个和尚
丨阿凡提
丨小蝌蚪找妈妈
丨鹿铃
丨牧笛
丨神笔马良(这个有点老,我看的好像其他版本,记不清了)
等等等等
还有一大堆我没想起来的作品,更有一大堆我没见过的优秀作品。那会儿的美术片是用成年人的思维创造的神奇作品,即便是放到现在的年龄来看,也觉得有趣,也觉得充满意义和创造力。
很多东西在历史的洪流中逐渐湮灭,我不想美术片也这样。
《百鸟朝凤》里所展示的唢呐这样的艺术形式在我小时候在民间已经很难见到,是以我才对唢呐不了解,是以也抹杀了我对唢呐感兴趣的可能性。我不想中国美术片也是这样,我不想以后的中国美术片会永远像现在这样变成披着劣质和国语的皮的日漫。
日漫美漫很好看,不可否认,所以他们才能成为流行文化,但这也是因为国人以前对美术片产生了审美疲劳,这不应该以中国美术片减少,甚至消失为代价。
中国的艺术源远流长,看久了自然会不如新鲜的事物更吸引人,国外的文化其实也是一样,这不,我现在看多了美漫日漫也一样开始怀念中国美术片了,我庆幸我生于外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碰撞交锋的时代,我没有错过所有地方的动画漫画。
可能我说这样的话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因为就像《百鸟朝凤》里面放的一样,其实所有人都只是为了生存,不管是借助于传统艺术还是外来艺术,不管是以前还是以后没有利益支撑的事谁也不会去做。
艺术成形源于生活,艺术存在高于生活。我同样也不希望有人为了艺术放弃自己生存的权利,这不仅是对自己的不负责,更是对所有关心他的人不负责。
艺术不能当饭吃,但艺术能让生活变得更有意思。
世界大同,也是求同存异,是不是?最重要的是,千篇一律,实在太无聊了,好吗!(讲句大实话,我现在是番荒状态=。=)
最后,《百鸟朝凤》的海报很喜欢。如果你对任何其他已寻常难以见到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你都可以去看看这部电影,他讲的并不是只有唢呐而已。
对了,跑题了这么久,忘记评论下跪这种营销模式了。
太TM傻逼了!
不能用其他主题在线下、网络、新媒体等各种渠道多宣传宣传?现在的人喜欢讲情怀,你就讲呗。别的电影上映前宣传都铺天盖地的,《百鸟朝凤》就是出了下跪新闻才看到。
海报做得这么好看,电影拍得也不赖,营销方式实在难看。
原文已发布于
《百鸟朝凤》-----看到流泪的电影绝响
2016-05-14 向非 非看不可的电影
知道这部电影是在微信朋友圈里,是在有人转发了制片人跪求院线提高排片率的新闻后。他成功了,这成功的提升了知名度。我相信这是网络推广的一部分。查了下,附近的中影星美影院每天只有一场的排片,今天已经提升到两场,另外一场在半夜,在这个影院最小的一个厅。在开映前一小时到达影院时候,就只有第一排的差不多最侧面的一个座位了,自己还为此庆幸一番。在等待入场的人群当中,明显有很多不修边幅的中年人,还有些气质不错的美女,这些人应该就是传说中的文艺女青年了。
不幸的是电影开始时候,画面只有变形的长长一条,作为一个离门口最近的观众,我不得不到外面找服务员投诉,这放映质量确实没法说啊,明显是没把我们这些中年大叔没当回事嘛,大叔们都不知道现在放映机从广告到正片都不需要有人放映员看管了,时代确实变了,叔叔们确实忍不了。估计影院的90后们都根本不知道拍这部电影的吴爷爷是干嘛的了,虽然这部电影被称为“大师绝响”,其实不正是电影里说的传承问题么?隔壁的《美国队长3》你要放成这样,现场还不得嘘声一片?可这个影厅竟然啥动静没有,也许代沟就是在此。在我投诉完返回作为时又见一个哥们也出来投诉。好在投诉有效,过了2分钟画面终于恢复正常了。可见文艺片不受待见到了什么程度,即便是罕见的满场。
而与一开始就没有报特别的期待相比,开始入戏时竟然开始觉得这部电影还不错,节奏啊,镜头啊,剪接都是行云流水,舒畅自然,一如吴天明导演过去的电影,仿佛是时间穿梭回溯,并没有任何违和感。就是觉得音乐有点多,抒情有点过,到最后老艺人焦爷的的背影从自己的坟头转身离去的时候,我竟然发现自己泪眼婆娑,跟现场很多人一样,丝毫没有要离开座位的意思,直到字幕出完。我看见了张艺谋陈凯歌贾樟柯及数不清认识不认识愿意为为这部电影站台的名人、非名人的名字,当然还有数不过来的公司、机构,最主要还有帮助上映这部电影的中影公司的名字,他们也就是我能在影院看到这部电影的背后推手。还有,那个个华丽丽的满幅“百鸟朝凤图”的海报一定是负责宣发的公司免费设计的,我小时候只知道姥姥绣出的一种刺绣图案里有一种是“百鸟朝凤”,那是个工艺难度很高的图案。这是一种来自民间的充满美好寓意的词。
看完这部电影,才知道那个全是鸟的海报,跟剧情鸟关系都没有,全片也没见到一只鸟,连鸟鸣貌似都是唢呐吹奏拟音的,全片也没有演奏一曲完整的“百鸟朝凤”这首唢呐金曲,这些大约就是很多评论所说的“缺点”了,鉴于导演斯人已逝,也没有下次改正的机会了,貌似评论家们也就容忍了这些所谓的“缺点”。但我不知道这些批评家们能不能找出一部没有缺点的电影。也许他们能推荐很多没有缺点的电影,关键就是这样“没有缺点”的电影放到影院,也未必能待遇就能比这部好,一部80后90后喜欢的电影,在大叔们看来也许全是缺点,就像我知道胃癌肺癌前列腺癌,现今仍然不知道“直男癌”“尴尬癌”是一种什么鬼癌。
《百鸟朝凤》说的就是个民间艺人传徒弟的故事,开始以为小孩儿游天鸣是主角儿,可看到最后发现还是师傅焦爷才是主角儿,开始的镜头以为是个农村题材的电影,可看到最后才发现根本不是,没有家长里短,没有挑水喂猪,出现的场景都是红白事,最多的竟然是死人的白事,因为这里才是这些艺人的舞台。全片跟80年代的所有电影一样,没有方言,都是标准的普通话对白,摄影也都是普通角度,没有升降机,也没有航拍,更没有电脑特技,录音看来都是后期配音,哦,这些也许就是缺点了。那隔壁的《美国队长3》也许就是没有缺点的电影了…
我是小时候听过“百鸟朝凤”这首曲子的人,当然并不是在葬礼上,应该是在广播上,现在网上也能找到在晚会上演奏这首唢呐曲子的视频,听着也很喜庆,并不是电影上讲的只能在葬礼上演奏,那也许只是焦师傅自己的看法,或者陕西那个地区的风俗。实际上唢呐这种乐器的使用是如此之广,爱乐者们发现唢呐其实配上交响乐队也有独特的韵味,就像这部电影里配乐一样,唢呐并没有消亡,也没有一种西洋乐器可以完全取代唢呐的独特声音,实际上电影上安排的两种乐器的冲突应该也正是这部电影的“缺点”之一,西洋乐器走向民间,而唢呐正在走向殿堂。
正像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在暗示京剧的没落一样,张艺谋的《活着》也提了皮影戏的没落,《百鸟朝凤》说了唢呐的没落,这实际上是一种过去式。作为一个大叔,我知道实际上电影上那种流行的西洋乐队都已经没落了,如今再有人在架子鼓电子琴的伴奏下唱“你到我身边,带着微笑,带来了我的烦恼”90后一定会觉得他就是个食古不化的可笑的蠢蛋。那个时代还有流氓罪,最早唱这首歌的人因为流氓罪被抓去坐了三年牢。“上床”这个词都是那以后才有的,如今,相同的动作叫“啪啪啪”,人们早都不知道流氓是干啥的了,如今大家啪啪啪起来比那时的流氓还专业。
看电影的时候,我也觉得既然是说陕西的故事,应该讲陕西话啊,哦,后来我突然想到了电影里第一次讲陕西话,就是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而且开创了中国电影同步录音的先例,而张艺谋,不就是吴天明培养的人么?吴天明没做的,徒弟张艺谋都做了,而《红高粱》里面的那个唢呐曲调,正是“百鸟朝凤”这首唢呐曲的一段儿。如今,闫妮不讲陕西话,你会觉得怪怪的,贾樟柯的人讲山西话那才叫正宗啊,可很多人都不记得这种观影习惯不就是张艺谋给培养起来的么!
吹唢呐到咳血的情节确实感人,看到这儿还是觉得老爷子的接班人没选好,接班人光心肠好是没用的,还要有领导力,老爷子其实选错了人。看官到此都应该明白,赵本山有50多位弟子,所以二人转就不会消亡,郭德纲也有好几十位弟子,所以相声也就有了希望。
师傅最后是因癌症而死。人老总会有病,据说现在癌症发病率高不是因为雾霾,是因为老龄化人口比例高,其实是因为现在的人都太长寿,所以最后大多数人都是因为癌症而死。癌症是器官老化的必然结果,人们来的时候器官就不健全,走的时候必然也不健全,其实并不可怕。而一种乐器、一种习俗,也必有死亡的一天,按说也并不悲观。驴皮影不就是如今变成了电影,而以前电影上的《超人》,不就变成了《美国队长》嘛,不管怎么样,他们都在干相同的事。
《百鸟朝凤》故事结束的时间应该已经到了21世纪,都要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联合国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应该是在2003年,中国加入公约是在2004年。人类的文化渊源悠长,唢呐据说是公元3世纪从波斯传入中国,就是民间所说的喇叭。吹喇叭有优点,有缺点;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中国有,外国也有。都传了这么久,但相信它不会就此消失,实际上任何文化都根植于基因里,就像电影里说的,人们喜欢一种乐器,都是因为是大多是给自己听的。实际上拍电影写文章,大多数是自娱自乐,只是一种自我表达,而所谓没有缺点的电影,大多是说的好赚钱的那种而已。
一种文化能够延续都是靠传承,而文化的传承就是营销,如今人们还知道3000年前的孔子是因为孔子有不少弟子,全世界都知道耶稣是因为他有12门徒,所以如今能在手机上阅读《三字经》和《圣经》。如今可以告慰吴天明大师的是,他有不错的弟子和门徒,他们一小部分出现在电影结尾的字幕上,还有一部分在默默的帮忙转发微信。
(本文文字为作者原创,发表于凯迪网络及个人电影公众号,欢迎具名转发!)
推薦閱讀:
※《碟中諜5》因何獲得高於前幾作的評分?
※中國版《嫌疑人x的獻身》較日版差在哪?
※都是粉絲向電影,為什麼《魔獸》沒多少人罵,《小時代》卻被罵慘?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和《親切的金子》有何相同之處,不同之處又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