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電影《致命ID》評分這麼高?
沒想到這個問題引起了很多的關注,此前的描述戾氣太重,所以修改一下。
先對喜歡這部電影的人說聲抱歉,我現在回想起來,其實這部電影還有水平的,在敘事、音樂、氣氛的烘托等各方面。
但我至今都不覺得,《致命ID》是懸疑片,亦或者是燒腦片。
多重人格這個題材實在是太坑了,和現場全是托的魔術沒什麼兩樣。因為用多重人格解釋懸疑是萬能的,就好像小說裡面無數的坑,都可以用最後是個夢來解決,——不是說不可以,只是給人感覺就是結結實實的坑爹,非常的虎頭蛇尾。
這也是我當初不明白致命ID評分很高的原因。
懸疑題材影片因相較單純的恐怖驚悚片,外帶了一份「燒腦」福利而廣受歡迎。被譽為科幻懸疑神作的「盜夢空間」用植入思想的天馬行空設定將影片中的世界分為六層,再通過完整的一套邏輯將夢境、現實、潛意識等各層關係連接起來,形成一個看似虛幻實則完整的故事框架。
也有一部分懸疑片將犯罪引入故事設定中,滿足人們追求心理以及感官上的生理刺激,帶來「有驚無險」的獵奇體驗。當然,優秀的懸疑片向來能用劇情的發展來間接左右觀影者的思維,比如這部堪稱懸疑片教科書的影片「致命ID」。不誇張的說,在觀看過程中會一次次因落入導演精心安排的圈套中而產生誤判,又會在鏡頭切換後的下一秒徹底推翻之前的猜測,若不來個N刷恐怕都不清楚為什麼能得來如此高的口碑。
導演演員來頭不小
影片導演詹姆斯·曼高德(James Mangold)著實嚇了毒毒一跳,年齡不大執導作品也不多,但部部堪稱佳作,呼聲最高的「金剛狼」系列就是出自他之手。此片中導演依舊運用了最擅長的雙線敘事手法,將審判罪犯過程的現實線與汽車旅店發生的虛擬場景不斷進行鏡頭切換,形成故事主體脈絡,解密部分的隻言片語以及故事結尾處的關鍵伏筆更是讓影片變得懸念重重。
男主約翰·庫薩克(John Cusack)在片中飾演大明星的司機,在汽車旅館與明顯有些發福的雷·利奧塔(Ray Liotta)飾演的警官協力破案。混跡影視圈近20年的他用有些另類的表演風格和處世態度,也得到了與伍迪·艾倫、卡梅隆·克勞等大牌導演的合作機會。此片中他更是憑藉略帶些文質彬彬的帥氣,和人物設定自帶的主角光芒吸粉無數。
此外影片中的其他演員也都有些「眼熟」,有「荒野大飈客」中的變態巡警,「蜘蛛俠2」里的章魚博士,包括飾演殺人犯本尊的胖子就是「海上鋼琴師」中1900的好友MAX。
一遍看清故事懸念
影片開場簡單通過幾張報紙刊登的報道介紹了殺人犯的基本情況「9歲小男孩被媽媽鎖在汽車旅館廁所虐待,而後被送往州立兒童寄養中心」。
緊接著播放了發生公寓兇殺案後對殺人犯進行的口供錄音,胖子對醫生的問話答非所問,不記得曾殺過6個人,只記得5月10日那天是自己的生日。隨後醫生又因在殺人犯日記中的新發現,要求連夜召開的聽證會重審此案,並要殺人犯服用藥物後親自出席。
接下來故事重新開始,電影分別從各個人物的視角講述他們如何在大雨之夜被困在這個處於荒漠中的汽車旅館。一家三口與女明星和男主飾演的司機因一連串的巧合造成了車禍,丈夫抱著受傷妻子先行衝進旅館尋求救助,無處可去的女明星與聯繫不到醫院的男主隨後也來到酒店。
粗心的妓女在撞壞電線導致失去信號後,也因汽車沒油搭乘一對夫妻的車共同來到酒店避難。警察也帶著小偷因大雨被困而來到酒店借宿一晚,與加上酒店老闆在內的11個人一同待在了這個封閉環境中。看多了驚悚懸疑片的直覺告訴毒毒,接下來就要死人了,而且最後肯定只有1-2個人可以活著出去。
果然,相繼有人以各種離奇死法在酒店中死去。一心想逃離的女星被肢解在烘乾機中,與女友拌嘴的男朋友被砍死在廁所外,逃跑未果的逃犯離奇被殺,一家三口中的丈夫與妻子也相繼遇害,準備帶男孩開車離開的女友也因汽車爆炸葬身火海。剩下的酒店老闆、男主、妓女、警察也在破案的過程中,發現了一個概率極小的巧合:幾個人的生日均是5月10日
隨後影片繼續回到重審現場,原來剛才的一切都是殺人犯在吃了醫生給予藥物後產生的體內人格互相搏鬥的過程。而法官與醫生也通過殺人犯本人口中不同人格的對話,來了解治療進展,並點醒了殺人犯演變的男主人格,讓其殺掉人格中真正行兇的罪犯只保留其中一個人格。
於是,男主在得知警察的真實身份同樣是逃犯後開始於其對打,在同歸於盡後換回了妓女人格的保留,而現實情況中的殺人犯也因此改判為緩期執行。
就在觀眾以為影片快要結束之時,真兇才剛剛出現。影片在迅速閃回中揭示了這個「意外」存活的小男孩是如何布局殺死了所有的人,並在最後時刻殺害了本來保留的妓女人格。而在現實世界,這個胖子殺人犯同樣殺害了押送他前往療養院的心理醫生和警察……
兩遍看懂細節設定
幾個分裂人格及其含義
一遍看下來的朋友大抵都弄清了故事的懸念與結局,汽車旅館中的11個人雖都有各自的性格特徵和背景故事,但並非真實存在而是殺人犯憑藉過往遭遇的記憶以及內心深處的想法而分裂出的11個人格。
小男孩——內心的所有怨恨
「騙婚」男女——對正常家庭的渴望
酒店老闆——母親所犯的盜竊罪
過氣女星——母親因年老色衰不受客人喜歡
妓女——母親的身份
司機——善良與所有的面思想
在逃犯——違反假釋條例
這當中只有一個是有罪的其他的均無罪,在心裡醫生的治療下,幾個人格必須互相面對並磨合,使最終只剩下一個人格留存主體中。其實醫生的本意是想通過暴力手段保留最後的善良人格。
豈料殺人犯最終無法釋懷小時候的遭遇而在潛意識中想要保留那個最邪惡的小孩人格,於是在意識中設局殺害了所有人,保留了那個自己想成為的人。最終把代表母親形象的妓女殺害,也寓意著選擇不原諒媽媽。
兩個假身份的線索
當然,懸疑影片的好看之處絕非結局的逆轉、所重人格的設定以及雙線敘事結構,而是解開那些第一遍看完很容易忽視的小謎題。
假警察(有點經驗的比較容易看出破綻)
影片18:10處,假警察帶著罪犯來到旅店交代身份時並沒有完全打開證件,只是快速地晃了一下,而一個真正的警察至少會完全展開一到兩秒。
影片21:10-25:14處,被押解的罪犯強調自己穿著囚衣,側面暗示了假警察本來應該與他一樣穿著囚衣。而後警察脫下西裝外套後,T恤上有一片顏色暗紅的血跡和一個刺穿的洞,他本人卻並沒有受傷的跡象,暗示著本身穿這套衣服的真警察已被殺害。
此外,假警察在追殺逃跑的罪犯時直接用名字而不是連名帶姓稱呼,發現女明星屍體後直接想用手去拿,反被曾經是警察的司機阻止,每次提到用無線電試圖與外界聯繫時總是迴避。
假老闆(很容易忽略)
影片17:20處,司機在前台翻找針線盒時看到了桌面上的相片,但整正準備拿起時警車來了。而後在24:16處假老闆回辦公室收拾物品,特意藏起了相片,通過後面的對比,應該是真的老闆照片。
另外在影片18:47處,假老闆並不知道自己酒店有沒有針線盒,此後又趁女明星被殺後潛入其房間偷錢包,暗示其之前是個偷竊慣犯。
小男孩是兇手
小男孩在窗口目睹了進入酒店的每位旅客,在大家彙集在房間時獨自一人去了廁所而後又在眾人討論案情時,獨自下床前往媽媽房間。而女友躲進廁所時從外伸進來的刀片顯然在門鎖下方,也說明兇手應該身材矮小。
除此以外,影片中每個人格死亡後都會相應出現一個帶號碼的鑰匙牌來代表各自的人格代號,6-10號均在影片中出現。而接下來死的人則沒有再出現鑰匙牌,其實這時已經暗示了真兇詐死。
旅館是臆想出的場景
影片中罪犯的逃跑方向明顯與汽車旅店相反,最後卻又回到了原處,間接表明身處此場景的人無法逃離。而後司機因穿回殺人犯真身得到了醫生的提點,因此得知整個旅館不合常識的他,讓妓女留在原處而不是逃跑,暗示了場景本身是虛幻的。
電影結局處,胖子在押解車中殺死了醫生與同行的警察,不少網友猜測他會像分裂出的假警察人格一樣開著警車到處作案。不過毒毒卻以為,胖子殺人犯最終會被逮埔且因沒有人格分裂而被判處死刑,畢竟最後定格的鏡頭主色調是如此光明。不管怎麼樣,我希望他會永遠消失……
前方輕微劇透預警
致命ID上映時間2003年,那個時候的精神分裂的梗還不像現在這樣爛大街。
致命ID獲得高分,不是因為多重人格的原因,致命ID里是時時刻刻都在有關於精神分裂的暗示,重要的細節,懶得舉例了,畢竟你已經有了你自己的判斷。反正出發點也不是為了說服你,只是想為這部電影正名。一切人格的產生,都是與那個患者之前的現實生活有關係的,每一個人格都可以在現實中找到影子,加上最後的反轉,致命ID當之無愧是一部優秀的電影。
懸疑電影是需要認真看的,需要把裡面的線索一點點收集起來,然後接近真相,得出自己的結論,而不是只為看著爽。你沒有看懂,你覺得電影不好看,你堅持你的想法就好,也沒人逼著你喜歡。
「大家:哇,多重人格,好厲害,這部電影給高分。」只想說,你小看了觀眾的品味,也小看了這部電影。
PS:涉及懸疑片的問題,最好盡量少的透露細節。
《2001:太空漫遊》的特效也不過如此嘛。但人家是1968年的電影。
只是剛看完影片和影評太震撼了所以來記錄一下。
還是算有點BUG吧。因為一開始並不會想到是多重人格(註:與我學心理學的基友討論過了,精神分裂和多重人格是兩碼事,《禁閉島》就是精神分裂),所以前半段一直在按正常的懸疑推理來考慮,也看懂了其中的很多伏筆,然後慢慢推測。
心理上一直認為小孩子沒辦法完成其中的好幾次殺人,但是如果小孩是有成年人的心理和智商的話就解釋得通了。所以我認為這是一個bug。沒辦法想到。
我一開始就開始數人數了,但是後面兩個女士帶著孩子死了之後就忘記數人數了,因為劇情實在太多精彩震撼了,就沒考慮那麼多。
最後Paris被小孩殺死是「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就是高中語文老師給我們講的合乎清理。實在是炒雞震撼,驚呆了都。
後來看了影評也是發現了很多很多的伏筆,所有的事情都解釋的通,當然,是要在多重人格的前提下。總體來說,雖然告訴我們是多重人格時感覺被擺了一道之外,整部影片的確值得人思考,耐人尋味。喜歡邏輯推理類電影的話,這部電影實在值得一看。
題主何必糾結這是不是一場夢呢,
致命id絕對屬於好電影的範疇了,
我之前也算入了懸疑燒腦這個坑了,包括禁閉島 ,穆赫蘭道,搏擊俱樂部,恐怖游輪等等很多的都在這部電影之前看的。
但是我要說的是,
當畫面是艾德的臉從精神世界轉換到現實世界的時候,揭開夢境世界的那一瞬間。
「卧槽,夠牛逼。」
我在之前還一直感覺智商夠用了,以為自己猜到兇手了,以為這部電影被過譽了。
知道真相的我發現了我智商還是一如既往那麼低,
那頓時就放心了!
所以,電影看爽了就好了。
如果在看之前就抱很大的期望,
最後因為它沒達到你的期望就否定它的口碑。
題主看過哆啦A夢么?你是不是也覺得爛的不行?他口袋裡怎麼可能有那麼大空間放下那麼多奇怪的東西?然而給出的解釋是他來自未來世界啊,是不是這借口特爛?
回到本片,你真的知道這類片子在講什麼么?看起來似乎很通順的故事裡卻疑點重重無法解釋,在觀影過程中如果細心能發現一個又一個有聯繫卻又不太容易拼湊起來的細節,享受真相在腦海里慢慢被揭露的過程,或者在最終揭露真相的時候恍然大悟之前收集的點終於連成線,這難道不是本片吸引人的地方么?喜歡這類片子的人可能也是大多享受這種快感,不是抱著發生了什麼接下來會發生什麼這種心態觀影,而是一直想知道這一切為什麼會發生。
恕我直言,題主你可能邏輯能力不太好而且接受能力不高,不過你覺得這片太差也沒什麼不對,畢竟每個人評判一部電影都不可能是從同一角度出發,但我覺得在對一個電影作出差評的前提應該是你看懂了。你知道每個點為什麼出現,你知道整個片表達什麼,然後你說其實這裡面有些問題或者有些點你覺得不好,這才是理智的負責的態度,不然就像你根本不會做這道題卻說老師講的狗屁不通一樣,既暴露智商又拉低風度。
我覺得你壓根沒看懂,其實事情是這樣的:
影片的主角胖子,有多重人格分裂,並且有一些殺手人格,並且殺了人。但是由於這個人是精神病,所以主張不對他進行死刑,並且主張治療。那個醫生就進行了一場思想實驗,把幾個人格全部編排出來演戲,而且醫生的辦法是引導他的人格一個個死掉,最終保留一個人格,這樣這個胖子就康復了。
因此,那晚旅館發生的兇殺案其實是醫生的實驗,目的一是向法律方面的人證明這個胖子不正常,不該死,目的二是引導恢復。
然後就發生了我們從一開始看到的一出出莫名其妙的兇殺案了。
我說「莫名其妙」,當然是莫名其妙的,但是又很合理,因為這不過是場思想實驗罷了,全是想像出來的東西,所以你不能以純犯罪或者純推理片來看它,也就是個劇情片+懸疑片。
所以說到這裡,我們就明白這個片子看的根本不是推理,也不是智商,就是看的劇情。當你覺得劇情很過癮的時候,這片子就OK了。更何況場景和演員真的不錯。
回到劇情上來,最後胖子在自己的腦海里殺了最後一個女人人格,而兇手就是那個男孩。按照我前面說的,這個男孩是誰、怎麼殺的所有人,其實並不重要,反正都是腦子裡的設定,隨便發生,所以不要覺得看到男孩是兇手就覺得這片子low了,感覺不符合常規,要知道這根本不是重點。
而這個男孩的人格,正是最兇殘的人格,然後在路上發作時順便把醫生也給幹掉了。
當然,這個片子有很多東西是沒有交代的,所以有許多不清楚的地方,全靠觀眾自己腦補,所以會有各種各樣的解說、分析的版本,但是總的來說大體上是很明白的。那麼基於這個定調,給這個片子一個高分評價並不過分。實際上這個片子一開始和中間乃至片名「Identity」早就給觀眾說是多重人格了,不像《禁閉島》雖然也是思想實驗,但是直到最後一刻才揭示真相,所以也就不能怪這片子兇案的部分有點坑爹了。我甚至覺得編劇之所以要故意安排現實和想像兩條線,恐怕也是覺得兇案設定有點牽強,而且底子借鑒了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無人生還》,稍微有點老套,因此信心不足。實際上,這樣的一個片子想要同時兼顧兇案設計的精彩是很難很難的,所以只能委曲求全,在兇案構思上縮水。
最後還是推薦希區柯克的《驚魂記 (豆瓣)》,大師就是大師,1960年就拍出來的經典,至今牛逼依舊,也沒有《致命ID》的一些缺憾。
能寫出這樣的劇本有多牛逼?這可不是歸結一個夢這樣簡單。這是人格之間的鬥爭啊,只不過你看上去感覺是苪佛的一場夢。這樣的構思太厲害了。
而且這部片並不是爛大街類型的多重人格電影。你多看幾部就會發現,每一部有名的多重人格題材電影比如搏擊俱樂部,一級恐懼。都不是雷同的。。。而且你需要知道拍這部片的時候多重人格還沒爛大街,只是你現在看起來多而已。
另外很明顯這不是燒腦電影。。。你也不要一開始就抱著燒腦的想法去看。而且電影從一開始就鋪墊了犯人的多重人格,因此不是把一切都用多重人格解釋,而是整個電影就在講述多重人格患者內心的抗爭。我們從未在任何一部電影里看到多重人格患者內心的鬥爭。所以我認為這個劇情,非常牛逼。
毛主席說過,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我先去找來看看~
題主沒必要因為一部電影的表現不如自己的預期而這樣帶著強烈的情緒來貶低它。
首先,《恐怖游輪》是一部好片子無疑,既然題主能夠欣賞這樣一部片子,我相信題主對於懸疑片的理解能力應該是不差的。
然而我個人覺得,題主對於《致命ID》的評論是有偏差的,首先它並不是一個科普片,最後的結局並不是為了為觀眾科普前面為何如此,而是在給出了一個為何如此的假象之後,掀起了鏈接上那些小細節和疑點的最後一波高潮,如果認真看到最後相信題主應該能明白其中的意思,同時我也不覺得通過這種方式在現實中可以殺死多重人格的另一些人格,談不上科普。
答主的幾個問題,在我看來心平氣和去認真看一次的話都不再是問題,一個個解答我也沒有那麼好的記憶力了,把我還記得的幾個解釋一下。
被押解囚犯的大秘密就是那個警察是假的,和他一樣是囚犯。他倆都是囚犯為什麼要逃走?影片里可以看見假警察對他有虐待的行為,就算都是心狠手辣的人,你願意被另一個隨時有可能殺人的傢伙鎖著嗎?
最後的屍體為什麼都不見了???說實在的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都忍俊不禁了,就好像問我昨晚明明夢見自己中了五百萬為什麼今天繼續做夢就沒了一樣···
影片實際描寫的是一個連續性的內心世界的內發生的故事,也因此導演有了更加能夠隨心所欲發揮的空間,讓一切能夠按照臆想而又不失合理的發生,能夠把握好這些因素,讓導演自己的天馬行空揮灑自如,環環相扣,情節緊湊的同時又有蛛絲馬跡可循,《致命ID》在我眼中是好片子,也許題主你不喜歡,這沒關係,但希望你在認真觀看、思考之後有理有據的發言。
贊同@梨花 的答案(梨花太多了@ 不到本人),同時也希望題主去理解導演的思路——殺戮不是只依靠力量,力量不是唯一的強大。
對於這部片子真實表達以及一些精彩的設計,豆瓣上有很多優秀的影評,也不一一贅述了。
懸疑片的思路可以很豐富,百花齊放不同路數的懸疑片才是我們觀眾能夠不斷享受視聽盛宴的保證。
以上
我就不喜歡這個電影,因為我是金牛座!
短小精悍啊。
同類型電影里我最喜歡的,不像《致命魔術》那樣冗長,也不像《恐怖游輪》那樣情節重複,就像一個精妙的局,所有人都在猜測誰是兇手,後來覺得可能不止一個兇手,再後來覺得這個懸疑片太嚇人,人怎麼都不見了,是鬼片么,最後發現是人格分裂,腦洞太大,布局精妙,被導演牽著走,開始我有懷疑到小孩,覺得他的表現很奇怪,結尾了才揭露真的是小孩。跟《萬能鑰匙》一樣,開放結尾,細思恐極。感覺完全能拍個第二部⊙▽⊙
哎,忍不住說兩句,確定這帖子不是釣魚?
不認真看電影的人,對於電影中細節的不關注,是無法體味到好電影的。
第一個屍體消失,正好是對最後多重人格的置伏筆,不是真正殺人遊戲,而是想像中的消亡;
兩個囚犯,其中一個想殺人滅口,不想身份暴露,具體可參見房間毆打與對白一段;所謂的秘密就是他不是警察,具體細節可參考他和退伍警察一起查看屍體,被制止用手觸摸屍體一段。
妓女的點記得不是很清楚了,好像醫生是有交代患者小時候超討厭妓女,結尾也有再次回應:妓女都該死。
看下最近上映的《你好,瘋子》就知道了,也是多重人格的。
就像范霍文導演的電影,看的時候也不覺得有多高明,但是過些年,甚至很多年,其他導演再版或者出系列續集,都沒辦法和范霍文導演的原版媲美。
題主不用那麼大火氣。這在當時這樣的演繹手法很新奇。就像低俗小說,如果現在再看不過爾爾,不過當時是開創性的
其實明明就是看懂了,那些說「題主就是沒看懂呀看懂了就會喜歡」的人我也是醉了,這就好比我不喜歡吃胡蘿蔔,非要有一個人說是我不懂得胡蘿蔔的真諦一樣!
其實這部片子跟中國鬼片哪裡有區別,京城81號還不是一樣,最後所有疑點歸結到「女主角被下藥了產生幻覺」,然後中國的筆仙驚魂,最後所有靈異歸結到「這個女主小時候受到虐待,有精神疾病」。然後我們看中國鬼片就一片罵罵罵,「怎麼最後總是用精神病來蓋過去呀中國的鬼片真是無聊沒希望了吧啦吧啦」,然後看國外的就變成了「哎呀好厲害呀多重人格哎」,多重人格這個梗現在滿大街都是。最後那個兇手是小孩真的猜不出來嗎?反正我一開始就覺得肯定是那個小孩了,一般導演都會為了「出乎意料」把兇手設定成一個看起來無害純良的人,所以兇手肯定是那個大家都想保護的小孩嘛。。最後一點驚訝感都沒有,要是我是導演也那麼編。。兇手要是那個被車子撞的半死的女的還稍微讓人驚訝一點。。
順便說一下,我覺得其他那些回答問題的人也是那種「我愛吃胡蘿蔔,你居然不愛吃,哼,你一點都不了解胡蘿蔔!」的人。
看過後也沒多多少感觸,只是覺得這是編劇臆想出來的自我辯證的遊戲,充滿了虛幻感。一個人根據過往經歷和思想就這麼輕易孵化出十個人格,然後成年後幻想個場景就開始捉迷藏似的廝殺。你們可能覺得有趣,情節離奇,細節豐富,我更多的覺得這是充滿了故意和做作,結局也是為了反轉而反轉,生硬而毫無意義。
你們覺得好看是把這個片子當成了高智商的解謎遊戲,而我只是想看個不錯的故事。這不是我想要看到的片子。
與其說編劇腦洞大,不如說他知道怎麼去講故事。
九種人格,代表的實則是社會上各種角色:貪婪的酒店偽老闆,陷入愛與猜忌的青年小情侶,嚮往理想生活的妓女,離婚重組的一對夫妻與孩子、逃亡的兩個囚犯、不願面對落魄現狀的小明星、一名正直的司機。
我生活中也遇見過形形色色的人,想將他們的故事寫出來,又覺得過於單薄,而編劇同樣是取材社會上各種人物,卻只是向我們展示了不同背景下的人會有什麼特點,而不是將他們背後的故事全部拍出來。
這裡一共有11個人物,而電影中所說的是10種人格,我猜想了一下,孩子的母親應該不算其中,首先出場時間太短,另外我們已經得知孩子是最後的兇手,那麼可以推測主角之所以人格分裂或許是童年陰影造成?(看完知乎上的回答時,原來我跟心理醫生是一路人。。。)
我看到網上有人問道:「一個小孩子是如何殺掉眾人的?」如果是真實的小孩子當然無法做到,包括瞬間清理屍體。但我們所看到的這些人,其實都只是主角的不同面孔,要知道主角是牛高馬壯的一個人,而且這一切都存在於他的思想中罷了。即這個故事並不是真實發生。
我又看到有人問:「小孩子最後為什麼要殺掉警察和醫生?」要記得他是個精神病人,殺人是沒有理由的,而故事以此為結尾有種暴力美學的感覺。
而懸疑殺人篇的特點就是給你一點線索,讓你猜下一個死的人會是誰,房號顯然是本片的線索,而結尾時妓女發現房號牌簡直太絕了有木有?!
本片中有一個細節我是比較想吐槽的:那就是閃電雷鳴,一條電線斷了躺在外面濕地中,我立馬想到肯定有一個人要被電死,結果妓女、偽警察、司機在外面追逐了很久,直到司機躺在外面的濕地中,也沒人被電死。所以影片為啥總要讓我聽到「滋滋」的聲音和看到那斷掉的電線在地板上跳動?!
題主你不是一個人,對於你的觀點我贊同到不能再贊同,跟身邊的人討論過,他們就跟其他答案一樣,你看不懂就不要bb,當我繼續深究時,往往話題就會終止,然而作為一個低俗的觀眾,這部電影真的是坑爹到了一個境界,看到最後就是心裡的現象而已,跟國產鬼片似的(某局說不能有鬼,所以很多鬼片到最後就是一場夢),最後還要稍微解釋下小孩的作案手法…至於那些說看不懂內涵的人,我想說我看個電影圖個開心,它實在沒有一部電影該有的完整感,還有相對的高評價~唯一能讓我釋懷的答案就是說這部電影是03年的,對於那時也許的確是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吧。
理解題主的憤怒,但題主錯怪這部片子了。
電影一開頭就鋪墊了人格分裂的問題,所以這片子從頭到尾就是講人格分裂的。
這並不是一部現實的本格推理劇。所以它不是那種前面嚴謹真實了一大堆,最後講不圓邏輯了,就用精神病或者人格分裂來忽悠的片子。而題主把它劃入了這個類型,會憤怒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推薦閱讀:
※說說你們寫過最黑暗的現代詩?
※學校晚上十二點不知道怎麼的放恐怖的聲音怎麼辦? 非常恐怖的聲音!在學生宿舍的樓頂上播放!?
※假如SCP與克蘇魯神話對抗,會發生什麼後果?
※北京有哪些都市傳說中的鬼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