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國演義的角度(內容)上看,劉備是真英雄還是偽君子?

雖然說很多事物很難很清楚的分明它是黑還是白,但是我還是希望從明確的兩個角度來更深刻的了解劉備這個人物在三國演義中的形象


不管小說還是歷史,劉備都是真英雄。
我認為劉備的才略,仁政在中國所有帝王中都是很傑出的。《三國志》,《魏書》都記載一個故事:劉備做平原相時,郡民劉平因為劉備出身低微而向來看不起他,居然派了一個刺客去行刺劉備。劉備不知道,殷情接待。於是刺客「不忍刺,語之而去」,陳壽說劉備「得人心如此」。看看曹操那邊是怎麼樣的呢?曹操的陣營里,不知有多少人想殺他,多少人背叛他。先有陳宮,張邈趁曹操伐徐州之時,背叛曹操,聯合呂布攻取曹操的大本營濮陽;後有張綉氣憤曹操霸佔他嬸娘,毅然反叛,殺曹操長子曹昂;還有諸如河北魏諷密謀攻打鄴都等小的叛亂更是不計其數。讀《武帝紀》經常可以看到「xx叛」。漢朝中,自漢帝以下,更是個個欲殺曹操而後快。先有衣帶詔,後有伏皇后密謀案。這就是曹操的人心向背。
徐州牧陶謙臨死時,主動將徐州託付給劉備。劉備不肯,陶謙力請劉備為他保徐州,劉備這才答應。這就是《三國演義》里「三讓徐州」的故事原型,其實也沒有誇大。袁紹聽說後,說:「劉玄德弘雅有信義,今徐州樂戴之,誠副所望也。」可見徐州百姓也很愛戴劉備。劉備兵敗投靠荊州牧劉表以後,得到劉表的器重。《魏書》記載劉表臨終時,又想將荊州讓給劉備。劉備執意不肯,他說外人說:「此人待我厚,今從其言,人必以為我為薄,所不忍也。」結果劉表病死,其子劉琮秘不發喪,偷偷與部下商議舉州投降曹操,劉備等到曹兵已經追至宛城了才知道投降的事情。在這樣危難當頭,他帶著數十萬跟隨他的百姓一起渡江下江陵,不離不棄。讓沒有武器的百姓走在前面,留下大將趙雲和自己的部隊斷後。我們再對比一下曹操是怎麼做的。《山陽公載記》說,曹操赤壁兵敗,急於逃命,遇到泥濘,馬不能過,派弱兵傷員用草填補,還沒有填好,曹操已經率部隊踐踏過去,踩死不少士兵。劉備為什麼「得人心如此」,而曹操為什麼不得人心,應該可以知道一些原因了吧。
曹操本人殘暴成性,心狠手辣。殺孔融,殺崔琰,殺皇后。攻打徐州時,瘋狂屠城。孔融是孔子的後代,正義感很強,剛直不阿,經常評論時政,挖苦諷刺曹操。曹操由此懷恨在心,終於藉機誣陷孔融誹謗朝廷,不遵超儀等罪,將其全家殺害。晚年的曹操更是作威作福,不可一世。忠心跟隨他十幾年的謀士荀彧實在看不下去,在曹操妄想當魏公時,說了幾句公道話,居然被逼迫自殺。為《三國志》作注的史學家裴松之對曹操的看法是:「歷觀古今書籍所載,貪殘虐烈無道之臣,於操為甚。」易中天說曹操很可愛,我不覺得他可愛,我覺得他很可怕。
東晉史學家習鑿齒評價說:「先主雖顛簸險阻而信義俞明,勢逼事危而言不失道。追景升之顧,則情感三軍;戀赴義之士,則甘與同敗。觀其所以結物情者,豈徒投醪撫寒含蓼問疾而已哉!其終濟大業,不亦宜乎!」意思是:劉備即使碰到艱難險阻,他的誠信反而更加彰明,在情勢所迫,危難當頭時刻說的話也從不背離道義。追念劉表的關照,這份感情令三軍將士感動;愛惜跟著他的正義之士而甘願與他們同生共死。看他待人接物用的是情,而這情不是虛情假意,豈止是送酒問寒,慰問疾病這麼簡單?他最後能完成匡扶漢室的大業,不是很應該嗎!?應當說這段評價對於劉備是非常貼切的。
論功業,劉備不如曹操。曹操佔領的地方大,挾持漢帝,自詡佔據道德制高點。劉備最後也只是佔據了益州而已。但是「一時強弱在於力,千秋勝負在於理。」曹操再強大,也不過是一群強壯土匪的頭子而已,有什麼值得誇耀的呢?


三國演義中的形象藝術加工成分太多羅貫中先生妙筆生花,人物確實有血有肉,但與史實不符,倘若以陳壽先生的三國志和三國演義對比考量之後應該說曹操是治世之能臣,劉備是亂世之梟雄比較貼切


不說別的,光從劉備摔孩子就知道,很虛偽


推薦閱讀:

三國第一武將為什麼不是文鴦?
如何評價三國殺武將SP張魯?
為什麼三國時期短短100年出了無數的英雄人才?(三國正史)?

TAG:劉備 | 三國演義書籍 | 英雄 | 三國人物 | 三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