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標準來評價一個導演的水平?為什麼拍電影相比於拍電視劇更能體現導演水準?

評價導演水平有哪些標準呢?常看到有人說某導演的敘事能力,對場景的把握等等,請問具體有哪些?
另外為什麼說導演一部電影比導演電視劇更需要導演技術?那相比於微電影是不是大熒幕電影拍攝更有難度(指對導演的要求)?


這個得分電影、電視劇。


評價電影導演的水平就是通過他的作品。理論上電影導演能決定電影創作上的一切。劇本、演員、表演、畫面、聲音、剪輯、音樂都與導演有關,這些都可以用來評價導演水平。但是導演最重要的能力是講故事,所以故事的好壞是評價導演水平的最大參考依據。另外,有人可能覺得故事是編劇的事情,這是不對的,因為劇本是導演選擇、修改的,如果故事不好,當然是導演的責任,除非他被外力干擾,有難言之隱。


電視劇跟電影不太一樣,拍攝時間短,預算少,導演的時間、精力都不夠,要趕進度,要節約預算,經常要做妥協。


拍電影時,導演能比較充分地施展才華,拍電視劇恐怕不太能。

電影的大場面、動作場面、複雜劇情比電視劇多,所以理論上電影拍攝比電視劇更難,更能體現劇組水平。注意我說的是劇組,不是導演。

拍電影相比於拍電視劇更能體現導演水準?在導演必須憑藉自身能力競爭上崗的國家恐怕是的,否則就不一定。因為電影拍攝周期長,準備時間充分,預算充足,人員齊備,所以理論上導演是一個可以混日子的崗位,就如同大企業的領導一樣。寫、修改劇本有編劇,畫分鏡頭有分鏡師,指導演員、把控現場有執行導演,搭建場景有美術師,拍攝有攝影指導……大家都很專業,所以在拍攝時導演甚至可以不在現場,國內就傳出過某霸氣演員在導演不在時自己開工拍攝的情況。因為有詳細的分鏡頭腳本(可以全權交給分鏡師畫),就可以直接照著拍。而電視劇不行,分鏡頭腳本要麼沒有,要麼準備得很倉促、不詳細,工作人員也沒那麼多,導演需要現場指揮怎麼拍,沒有導演在場還真不行。所以不能說拍電影的導演就比拍電視劇的強。一個在能力上有缺陷的導演可以拍預算充足的電影,但拍電視劇或者低成本小片就比較難了。這就好比說大企業和小企業哪個更能體現領導的經營水平。


推薦閱讀:

鈕承澤導演的電影《love》中開場的長鏡頭是怎麼調度的?
編劇應不應該在劇本中體現大量鏡頭語言和剪輯手法?
有哪些分鏡頭的訓練方式?
不是學電影專業的人能拍好電影嗎?

TAG:電影 | 導演 | 電影拍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