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真下耕一的美少女槍戰三部曲的瑪德萊克絲?
一直覺得Nowhere算是梶浦由記那幾年的最高作。
劇情拖沓是真下一貫缺點,madlax風格方面延續之前復仇天使等作品的特點,更加突出這是一部黑暗動畫。
除了配合音樂不管是人物造型還有建築風土人情的表達上面那股濃烈的異域風情令人印象深刻以外整部動畫乏善可陳,真下似乎把所有心思都用在了怎樣營造影片中各種久遠而空靈的黑暗氣氛或者是製造女主人公化身外掛女槍手躲避值點滿彷彿女神下凡的鏡頭上面,而忘記了怎麼講好一個故事,實在是太不完美。
noir倒是真不錯,至少講清故事的同時,片子里的女主人公至少顯得生動飽滿得多。
最喜歡第十話真的noir里兩位主人公坐在聖母院情人橋旁吃燭光晚餐那一段,搖擺的小船感受著風的喧囂,兩人聊起愛倫坡見記影者死時候影片時髦值瞬間飆升一個檔次(故事舞台是動蕩背景下的法國,作為談資出現在這裡的不是托翁而是不屬於主流但也盛行的哥特文化代表愛倫坡 從這裡還有之後11話月下茶會中 愛麗絲夢遊仙境三個女人飈戲那一段 都釋放出女殺手小資、熱愛生活的另一面 ),可以想像配合塞納河邊精細的取景 完美契合的BGM一瞬間把頻道從之前的暗殺世界轉到兩個天真爛漫 懂得熱愛生活的少女身上,才讓觀眾感覺到我看的原來一直都只是一個環環相扣的gl愛情故事的感覺是多麼的美妙。
往好的方向說,影片的光影 構圖可圈可點,在動畫中同時參與 演出、分鏡、與音響監督的真下耕一還是很擅長營造氛圍,往壞的方向說,POSE式的槍戰演出,毫無智商的反派嘍啰,反覆出現無意義的屠族回憶片段。
至於魔女獵人那種三流公路片,除了配樂之外實在想不出還有哪裡配得上槍戰三部曲的名頭。
對槍戰三部曲,真的是愛之深而恨之切。
最近剛看完三部曲中的《noir》和《madlax》,隨便說說。
和noir相比,madlax的整體水平應該是更優秀的,至少劇本和人物刻畫更為出色。
劇情上,madlax主要講述三個失去記憶的人(其實應該是兩個?)找回記憶,尋找真相的故事,但是劇本的安排非常獨特,前半部分兩位女主的故事看起來像是不相關的兩條劇情分支,但隨著劇情推進,觀眾會逐漸發現兩條支線合為一條主線,尤其是動畫到後半段,劇情節奏越來越快,簡直讓人慾罷不能,看完一集還想看。不過與noir相比本劇多了超自然力量的設定,所以可能第一遍看較難理解,並且比noir更意識流一些。
人物刻畫方面可以說非常棒,完全是現在的新番不能比的,因為現在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一季番,這些一季番很難在13集這麼短的時間內既把劇情交代清楚又把人物刻畫的很生動,而如果人物刻畫不夠好就很難讓觀眾有代入感,因此現在的新番越來越多的變成靠賣萌賣腐賣肉和各種華麗的特效吸引觀眾的快餐式作品。madlax則完全不是這種作品(畢竟是04年舊番),madlax中的戰鬥場面大多都非常平淡,遠達不到驚艷的水平,因為槍戰場面並不是madlax的重點。前半部分劇情包括經常出現的回憶殺主要是描寫人物,而與noir不同,madlax前半部分發生的事件基本在刻畫人物同時又和故事主線有關,noir前面的單元劇很多都和主線無關,這一點上madlax比noir做的更好,或者說故事更為緊湊。
關於madlax的哲學內涵,貼吧有一篇非常好的帖子【原創】人性是真實而又「扭曲」的——簡評《MADLAX》_madlax吧
可以說現在已經很少有新番能達到madlax的深度了。
幾年了,今天心血來潮,搜了一下這個話題,發現還有人推薦我的回答,我就把我的文章轉過來吧,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整體的賞析,第二部分是分析思路。
人性是真實而又「扭曲」的——簡評《MADLAX》
第一部分:概覽與論述
當下,標榜探討人性的作品汗牛充棟,大有要把人性嚼爛的架勢,然而大體看下來,許多作者的思路總是還圍繞著善惡二元論打轉轉,這樣的立意再披上諸如宗教,倫理的外殼,就成了粉絲口中的所謂內涵作品,在內行人眼中,是相當可笑的。很多人不了解個中就裡,覺得這種東西高深莫測,實際上,這在一些人看來只不過是最簡單,最無趣的問題罷了,稍加推理便可明白。
在討論性善性惡之前,我們不妨把思維往前推。首先,是人這種生存方式(注意,不是物種)催生出了人性,人性也是伴隨著人最初的產生而產生的,而善與惡,則是在拿著道德的尺度去衡量人性。顯然,人性是先於道德產生的,人性的特質中必然包含了道德之前,道德之外的東西,故而,僅僅停留在道德層面上談人性,顯然是膚淺的,是管中窺豹,把一個片面的人性拿出來當作是人性的真相,這無異於盲人摸象,這種視野中呈現的人性必然是不夠「本質」的,甚至是扭曲的,因而,要探討人性,必然要回到更為原始,更為深層次的探討的中,而不是局限在道德層面。有了這個認識,我們才有說下去的必要,因為,《Madlax》所探討的內容,便是在這個層面展開的。
什麼是人性的本質呢?
這是《Madlax》拋給我們的最大問題,很多人看到結尾也沒能明白,然而答案已經給了我們,它就在開場蕾迪西亞的獨白中,是「人能夠作為人的地方」。
人為什麼是人,為什麼不是草木蟲魚鳥獸?
因為人性的存在罷了。
讓我們的眼光回到洪荒,回到人類這一物種初生的年代,那是一個茹毛飲血的的時代,在這個時候,人類的生存形式與野獸無異,人類的原始驅動是獸性的生存本能,這個時代的人類只能算是生物學上的人類,而非現實意義,精神層面上的人,這個時代的人類,還不具備人性,只不過是一種名為人類的野獸而已。
然而,人類之所以能成為萬物之靈長,必然有其不同之處,最大的不同,便是體現在人類對原始獸性的超越,人類兼具了一種非本能的特性,這種特性,讓人類瞬間與飛禽走獸拉開了界限,人類戰勝了部分的原始衝動,進而產生了許多非原始的社會行為,變成了「具有高度發達的大腦,複雜的抽象思維、語言、自我意識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的物種,於是人誕生了,人性,也誕生了。
這在《Madlax》中有一個清晰的對應意向,就是「時代之扉」。
宛若盤古開天闢地般,我們人格中原始的獸性的生存本能,逐漸沉積,成為了我們腳下的土地,它是我們生存的土壤,沒有了本能的衝動,人類便不可能生存下去;與此同時。那些克服了本能的部分,逐漸上升,成為了「天」,這些違反生存的本能,諸如「犧牲」,「奉獻」的東西,是反直覺的,是我們本應抵觸的,在情非得已之時,甚至是可以拋棄的,但我們卻又真真實實的創造了它們,並把它們崇高化。這一部分,便是神性,是神,是我們畏懼而又敬仰之物,絕對的神性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最終,矗立在「天」與「地」之間的,便是人了。
人性本身,是一個混合的產物,沒有獸性的本能,人連生存都不可能,而沒有神性的指引,人根本就不能稱之為人,可以說,人性,是神性和獸性,本能與非本能的結合體,是自我,是我們之所以為人而不是野獸或是神明的根本。
說白了,這就是弗洛伊德理論的又一種描述,西方人融合神性與獸性而稱為人,東方人分開二者而成為人,其本質上是一樣的,這就是對人性最基本的表述。
有了上面的論述,我們再回到故事中。弗萊迪對人性的認識其實是很深入的,他看到了僅從道德上論述人性的局限性,故而他將之斥之為「扭曲」,「虛偽」,「不夠本質」,這從某種意義上講,是正確的,道德善惡確實從某種程度上曲解了我們對人性本質的認識,這其實也是作者對於那些拿人性善惡論大作文章的無聊作者的批判。然而,弗萊迪有一道至死都沒能越過的坎,那就是他堅定的認為原始的才是「本質」的,他心目中的「本質」,是人類初生時的特性,是人類生存的前提,這種理解也有一定道理,畢竟本能衝動在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但它並不能解決關於人性的最根本的問題,即人為什麼是人,而不是其餘的世間萬類。他對本質的推演超越了道德層面,卻又走向了原始的極端,過猶不及。從他對瑪德萊克絲戰勝第一語言時提起的興趣,表明了他並不是完全沒有思考這個問題,然而這一事實並沒有動搖他的決心,他執拗的選擇了十二年前相同的路,不得不說,這是人格和思維上的雙重悲劇,而悲劇的書寫者,最終也成為了悲劇的主角。嗟夫!
瑪德萊克絲最後對弗萊迪說「畢竟我們是一類人」,原因也在於此,弗萊迪所認定的(或是所代表的)的本質,即為原始的本能,而瑪德萊克絲正是這種本能的產物。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故事裡說瑪德萊克絲沒有資格卻又隱約有一絲資格,為什麼最終瑪德萊克絲沒有被融合。真相是人性,而只有人才能認識而不扭曲真相。獸與神沒有資格,瑪德萊克絲是本能的產物,是瑪格麗特的碎片,故而從最開始就不具有接近真相的資格。然而,在故事推進的過程中,我們清晰的發現瑪德萊克絲並非是本能驅動下的行屍走肉,她也有哀傷,有不忍,有歡笑,有淚水,瑪德萊克絲已經不能再簡單的視為求生本能的產物,她已經兼具了神性,她已經是一個真正意義的人。在故事的終點處,她已不再是瑪格麗特的碎片,而是作為一個人而活著,故而她有資格觸摸真相,也不會被瑪格麗特融合。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源於本能而又超越本能的瑪德萊克絲才會如此的迷人。
(弗萊迪得知瑪德萊克絲克服第一語言後的興趣,娜哈露為什麼被瑪德萊克絲吸引,原因也在於此,這種超越性,正是瑪德萊克絲的人格魅力所在,實際上在凡妮莎和艾莉諾雅身上也有所體現,大家應該深有體會,不過在這裡就不再討論了。)
由此可見Enfant,第一語言,弗萊迪持有,代表了他對人性的認識。第一,恰是人類存在的前提,人的原始本能,是本我。是本能的呼喚,是人類從混沌中覺醒時的獸性吶喊。
第三語言,是神格,是至高的範式,是神性的指引,人類可望不可即,卻又不斷追求的方向,人類畏懼著,而又踐行著。
而第二語言,是神性與獸性的雜交,不同於二者,又兼具二者的部分特性,是人性的本質,是真相,是持有人性的少女所追尋的真實,是人之所以被稱為人的地方。
至此,對十二年前真相的追尋,和對人性本質的求索,一明一暗,合二為一。
恍然間,我們彷彿又回到最初蕾迪西亞的喃喃低語中,「真的能找的到嗎?人之所以為人的地方?」
是啊,人之所以為人的地方,即是本質的所在。
真相併不遙遠,真相就在身邊。
本質並不陌生,因為瑪德萊克絲就活在我們心中。
《Madlax》的現實意義在於,近些年來,在動漫圈乃至文藝界對於人性這個話題,都有一種思潮,一種走向了極端的思維,各式各樣的「內涵」,「藝術」你方唱罷我登場,一些諸如「虐殺」,「背倫」等的怪異扭曲的意象紛紛被搬上前台,然後再被冠以「深刻」,「本質」,「某某主義」之名,堂而皇之的在鎂光燈下袒露。然而可笑的是,這些人自以為深刻的解析人性,卻不知人性的本質正是自然的回歸,拿著異化了,變態了後的人性來解讀,展覽,將本能抑或是道德層面上的惡拿來作為人性的範本,這和Enfant又有何異?不是「中二」的不可自拔,就是又一出「皇帝的新裝」,一種作者和觀眾共同的自我催眠,自我滿足罷了。
然而,《Madlax》的導演和編劇卻不再此列,甚至可以說,他們有著更大的「野心」。在觀眾的評論中,分鏡的精細和音樂的華美早已是世所公認,但也很多人都對一些情節頗有微詞。為什麼一句話就能讓慈父殺女,孝女弒父?為什麼渲染到極致的懸念卻又承接一個突然而又帶有魔幻色彩的結局?這些讓人覺得略顯荒誕的情節實際上卻是一種明確思路下的產物。讓我們回想一下各式各樣的大眾通俗作品,這些作品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在情節的曲折離奇上頗費心思,一些諸如偵探懸疑類的小說更是錙銖必較,對合理而又出人意外,迷人而又合乎邏輯的情節孜孜以求,可以說,這些作品的最大特徵,就是故事先導,故事情節居第一位,此類作品可以夾帶非常不錯的內涵思想,但它的故事先導性是不容置疑的。然而反觀《Madlax》,在上述的分析中,我們可以明白,《Madlax》的中心思想非常明晰,作者從情節的編排,語言的剪裁,鏡頭的運用上,似乎都與上述不太相近,真下一貫慢熱的節奏,黑田細緻委婉的編排,都與正常的故事情節發展模式相去甚遠。可偏偏如此,這部作品卻在思想的敘述和主旨的探討上獲得了圓滿,把故事緊緊串聯在一起的東西不再僅僅是故事情節,思維的脈絡竟然在其中佔據很大的比例。由此看了,《Madlax》其實是一部徹徹底底的主旨先導型的產物,劇情從開始的那一刻便是為了作品的思想敘事服務的,而這,也正是「純文學」和「類型文學」的分水嶺。也就是說,真下耕一從一開始就沒打算把它打造成一個大眾通俗作品,而是確確實實的把目光瞄向了更高更深的層次,這種勇氣,實在是難能可貴的。很多業內人士和動漫老饕們覺得近幾年來的日漫止步不前,恐怕就是賣萌賣肉之風日盛,潛心思慮之氣遽衰,日漫的視野從全年齡段又重新收窄為特定觀眾向的大環境下的感受了。
事實上,《Madlax》的思想與故事或許與文壇巨擘,影界大拿相比未必佔優,但它仍不失為一部風神獨具,苦心孤詣之作。從真下耕一的個人角度來看,一脈相承的《Noir》和《Madlax》實際上也正是他執導理念的集中體現,遠非他後來的商業應酬之作所能比,也正因如此,才能讓這兩部優秀卻又小眾的作品長住我們的心間。而這二者也將作為動漫史上輝煌而又孤寂的一筆,湮沒在時代的塵埃間。
第二部分:思路與分析
看完這片子之後,困擾我的最主要的就是兩個問題,一個是故事實在探究什麼?這個問題很好回答,人性的本質,卻又不好回答,人性的本質究竟是什麼呢?
第二個問題,就是資格論的問題,這個問題在noir中非常突出,在madlax中也很讓人疑惑。這兩個問題算是突破口。
資格?誰有資格?
瑪格麗特顯然是註定的,但是瑪德萊克絲就不是那麼確定了。在討論瑪德萊克絲的時候,神棍二人組的評價很重要,娜哈露對瑪德萊克絲的評價是「你不一樣」,卻又「稍微混入了一點」,這個很有趣。我們都知道真相是人性的本質,而只有從人的視角上所觀察到的人性才是最接近真實的,最本質的,也就是說,所謂的資格,就是能夠成為人而已。
這個結論乍一看上去十分可笑,瑪德萊克絲不是人嗎?更往深處想,瑪德萊克絲為什麼是人呢?因為她有人性。那人性是什麼呢?這樣問題豈不是又轉回了人性是什麼這個原點上?但是,我們已經很明確了,人性一定體現在了瑪德萊克絲的經歷之中。瑪德萊克絲的成長經歷,就是我們尋找真相的線索。
看完結局後,我們都知道,瑪德萊克絲是瑪格麗特求生本能的產物,只有本能是不能稱之為人的,單看出身,瑪德萊克絲確實不能稱得上是人,故事的初期,瑪德萊克絲表面上是漫無目的,與此同時,她對人命整體上是非常冷漠的。她的很多話語都可以看出:
「道德?那東西只是幻想,只要在這裡待上半天你就知道,自己存在的這個世界,竟是如此虛渺脆弱。」
「在這場戰爭中,我殺了無數的人。」(漫不經心的語氣)
實際上,在末尾處,瑪德萊克絲對弗萊迪說
「畢竟你也是跟我一樣的存在,難道不是嗎?」從側面印證了這一點。
這如果只有這些,她並不能算的上是一個真正意義的人,她也只能是一個求生的野獸而已。
但是,她的生命中,也保留著一絲人性的火種,那就是對真相的追尋。追尋真相是她生活中唯一與眾不同的地方,真相就像是紫斑向日葵的花語,誘惑著她前行。在追求的過程,她先後經歷了將軍夜談,少年尋父,尋書人之死(注意,這些事件並不是隨意編排的,本身就與瑪德萊克絲自己的身世有很大的相似性),對瑪德萊克絲有極大的觸動與共鳴,這個在她通過數據知道了戰場虛假之後變得更為深刻,那一句「你殺了多少人」猶如一記重鎚,狠狠的敲打著她的內心。這時候,她已經和最初有了很大不同。
「應該還是沒有意義才對,至今我做過的事…」
「你殺過幾個人?」 「愚蠢的…我。」
這個時候,她已經很顯然不是最初的瑪德萊克絲了,她有著自己的訴求,也有著生為人的感觸,她已經不能再是為簡單的本能產物了。
這種傾向,距離真相越近,就越明顯。
「我只是想當個普通人,
明明只想過著普通的生活
但是,卻被你奪走了
奪走了我的存在。」(十六集末)
「現在我是為了我自己在找,
為了讓我能繼續是我。」
「不要否定我」
「不要否定…我的存在。」(十八集)
「你已經知道自己是誰,
所以你有存在於此的理由。」(二十集)
至此,瑪德萊克絲完成了嬗變,成為了真正的人。
我們回過頭來看,
初:本能產物
末:完整的人性
變化量=末-初=人性中的非本能部分(包涵了善惡道德卻又不僅僅是善惡道德)
原來,正是多了這一部分,才是的她成為了人。而這,也是蕾迪西亞在開場獨白中人之所以為人的地方。
由上我們也可以看出,動畫對人性表現的著力點並非僅限於在善惡,而是在人類對於本能的超越性上。瑪格麗特最後說「感受到自己的罪孽......就像在我心中存在著,善意與惡意一樣」,這一段話的重點其實並不是善惡,而在「感受到」這三個字上。這在前文是有暗示的,如果你足夠細心的話,這時候可以回看第三集,蕾迪西亞評價最初的瑪格麗特的話,
「你現在一定很幸福,因為你什麼都感受不到,不論是喜悅或悲傷,甚至痛楚都感受不到」
這兩段話時隔了這麼久,竟然遙想呼應,勾勒出了瑪格麗特的變化過程,由「感受不到」,到「感受到」,實在是令人拍案叫絕。實際上,瑪格麗特與瑪德萊克絲都在向著相同的終點變化,只不過一個是新生,一個是找回罷了。
弗萊迪持有第一語言,他的解讀是「那裡流動著沉睡於人類內心深處,名為「衝動」的旋律。」
姬塔持有的第三語言,她的解讀是「應該就會明了,真正的溫柔與溫暖。」
居中的瑪格麗特,不用說就是兼具二者的人性本身了。而且,瑪格麗特由一個人分為兩個碎片,恰是對應著書上掉落的那一頁,二者互相追尋,互相補完,最終構成了完整的人性,這也正是有力的證明。
最終,主角帶著我們找到了人性的本身,最後的那句「我就在你的心中」實際上是說給所有的觀眾的,因為人性本身是很「普通」的,人人有之,「明明就在那麼近的地方」,我們所要持有的觀念,便是不扭曲它,不從本能或是非本能的某一個極端去解讀它,「花還是保持自然的模樣最美。」結尾處的選擇,也正是這部作品給予我們的啟示。
最近才補的這個番,以前用度娘搜沒看到過瑪德萊克絲,noir和魔獵老早就補過了,相比之下這三部最喜歡瑪德萊克絲,女主雖然是個殺手,但是人設第一印象給人很親和的感覺。起開始看的不明所以,但是在不知道劇情線的情況下,最先喜歡上的是人設,戰鬥時便當進行曲真的很成功,燃的不要不要的。現在每天聽著OST感覺很舒服,與瑪德萊克絲真的是相見恨晚啊。。。深深的愛上了瑪德萊克絲,女主無意識的收攏了龐大的後宮團隊,魅力堪稱完美。
推薦閱讀:
※《火影忍者:博人傳》 博人為什麼要做佐助一樣的男人?
※全職獵人2013劇場版緋色的幻影人物和劇情如何?
※既然總體來說《全職獵人》比《火影忍者》好看,為什麼感覺後者明顯更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