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堅持做到臨摹中國畫?
謝邀。
很好的問題,感覺自己走了很多彎路後才有一點點心得。
很多學藝術的孩子會很掙扎,見過了太多思潮、風格、流派,成天考慮著我的藝術向何處去?中國藝術像何處去?當代還是傳統?藝術家還是畫家?等等等等,想到最後,連筆都落不下去。
我當年就是這樣,我可以不厭其煩的擼中國畫史,也可以去研究鑒定,高清資料一遍遍的看,或是成天博物館美術館的跑,但是落實到自己的藝術上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我後來才意識到,人終究是狹隘的。
郭熙的東西當然好,但我不走這一脈,那麼我對李郭及李郭傳派的作品只是看看,不會上手臨摹,甚至深入研究。履齋兄曾教導我「惟精惟一,惟誠能入,惟信能入。」所以怎樣堅持臨摹的第一點:正信。
我們現在的臨摹,很多是脫離師承外的臨摹,即使有老師點撥,也更多要靠自學。那麼,學一家的法前最好能先讀讀相關的書,比如學董其昌的話,他的畫禪室隨筆、畫旨要做到必讀、精讀,這對未來的臨摹受益無窮。除此以外,董的師承如何?他的藝術道路是怎麼過來的,比如他先學顏,後追虞世南、李北海,又上參二王、鍾繇,晚年又回到顏真卿。這個脈絡清晰了,我們就更能理解他各個時期的書畫。臨摹有一層的意思,就是用實踐的方式解讀前人理念,這樣以來,讀書也是臨摹,臨摹也是讀書。我以為堅持臨摹的第二點:讀書。
其實到了讀書這個階段,後面的問題都可以在書里尋求答案,無需再講了,真要再說的話,就權當是提醒。美院張捷教授說臨摹四階段:「了法、運技、明理、悟道」。了法可以看書、看畫,是「知」,運技是要操作、上手,是「行」,明理悟道則是超越臨摹回歸自性的一個層次,前兩者尚有形態可以學習,後兩者則玄虛不可琢磨了,所以很多畫人學習前人作品,往往奉技法為圭臬,最終迂於法度無法解脫。到了明理的層面,技法就要拋掉,到了悟道的層面,明理就要忘記。是謂「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所以堅持臨摹的第三點:善忘。
其他沒了,願題主學業精進,一往無前~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魯豫有約大咖一日行中,王健林對其收藏畫的鑒賞水平?
※為什麼中國古代的名畫保存下來的多是臨摹本,而歐洲多是原本?
※國畫在表現力上是否有所缺陷?
※為什麼中國傳統的水墨動畫會逐漸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