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派與後印象派為何具有如此高地位被後人不斷討論?縱觀整個藝術史其在當中的起到什麼樣的影響?


想要了解印象派為什麼如今具有如此高的地位,那就要真的縱觀整個藝術史了。

縱觀美術史,印象派起著承前啟後的關鍵作用。雖說文藝復興是偉大的,但是文藝復興更加側重精神層面的「以人為本」,在繪畫上多了很多人情味。但是對繪畫的創作手法和風格來說,印象派我認為比文藝復興要重要得多。如@鄧世擇 寫的印象派出現之前的繪畫是「記錄客觀世界」,而印象派強調「描繪主觀印象」,又如@張佳瑋 的答案中寫的,印象派之前,繪畫技法已經很成熟了。我照著@張佳瑋 的答案配上幾幅圖讓大家直觀地體會一下。

· 文藝復興和巴洛克對人體的描摹和構圖的嚴謹

Sandro Botticelli - The Birth of Venus, 1486。現藏於佛羅倫薩的Uffizi Gallery。

Raphael - Head of A Young Apostle。2012年12月5日在倫敦蘇富比以£29,721,250成交。

Titian - A Sacra Conversazion:The Madonna and Child with Saints Luke and Catherine of Alexandria。2011年1月27日在紐約蘇富比以$16,882,500成交。

Velazquez - Las Menina, 1656。現藏於馬德里的Musée del Prado。

Sir Peter Paul Rubens - The Massacre of the Innocents。20002年7月10日在倫敦蘇富比以£49,506,650成交。

· 對物體材質細部的勾勒

Albrecht Du?rer - The Rhinoceros, 1515。2013年1月29日在紐約佳士得以$866,500成交。(Du?rer一生都沒有見過真正的犀牛,所以這幅畫是單單通過文字介紹而憑空畫出來的,細節很禁得住推敲。)

Hans Holbein the Younger - The Ambassadors, 1533。先藏於倫敦的National Gallery。

關於上面這幅畫的解析,我回答過:油畫《大使們》寓意何在?尤其是那個扭曲的頭骨又是何含意?

· 風景畫的始祖

Claude Lorrain - An Extensive Landscape。風景開始不再僅僅是作為背景陪襯的配角。

· 浪漫主義 —— 印象派的先驅

JMW Turner R.A. - Modern Rome-Campo Vaccino。2010年7月7日在倫敦蘇富比以£29,721,250成交。

上面這幾幅就是不管怎麼看,即使是讓小孩子看,左看右看上看下看都能知道這是幅「畫」。也能看出來畫的是什麼。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印象派之後的一些流派的作品。
· 立體主義奠基人Georges Braque
Georges Braque - Femme Lisant, 1911。1986年10月12日在倫敦蘇富比以£6,600,000成交。

從畫的名字可知,這畫的是一個小女孩,但是不說的話你能看出來么?
我們再來看看Braque在轉向立體主義之前的代表作。
Georges Braque - Paysage a? La Ciotat, 1907, $15,845,000 (20130507, Sotheby"s N08987, Lot 23)

這幅畫就還是能看出來印象派對Braque的影響。

· 抽象主義代表人物Wassily Kandinsky。Wassily Kandinsky - Studie fu?r Herbstlandschaft mit Booten, 1908。2013年6月19日在倫敦蘇富比以£6,354,500成交。

上面這幅畫是Kandinsky在轉向抽象派的過渡時期的作品,很有印象派點彩畫風的感覺。所以正是因為有了印象派的存在,顛覆了之前畫畫如照片般寫實的標杆,所以我們才會欣賞到後來抽象起來的Kandinsky。
比如Wassily Kandinsky - Sky Blue (Bleu de ciel), 1940。現藏於巴黎的Centre Pompidou。

說句本末倒置的話,如果沒有印象派的革新和承上啟下。直接讓你欣賞什麼野獸派的馬蒂斯
Henri Matisse - L"Odalisque, Harmonie Bleue, 1903, $33,641,000 (20071106, Christie"s NY1900, Lot 24)

表現主義的蘇汀
Chai?m Soutine - Piece de Boeuf, 1923。現藏於Minneapolis Institute of Arts。

立體主義的畢加索
Pablo Picasso - Dora Maar au Chat, 1941, $95,216,000 (20060503, Sotheby"s N08195, Lot 14)

極簡主義的蒙德里安
Piet Mondrian - Composition in Black and White, with Double Lines (B243), 1934, $9,266,500 (20090505, Sotheby"s N08546, Lot 10)

抽象主義的米羅
Joan Miro? - Peinture (E?toile Bleue), 1924, £23,561,250 (20120619, Sotheby"s L12006, Lot 10, $37,057,134)

超現實主義的瑪格麗特
Rene? Magritte - Le Plagiat, 1940, £5,193,250 (20130206, Christie"s LDN1103, Lot 110, $8,122,243)

抽象表現主義的羅斯科
Mark Rothko - White Centre (Yellow, Pink and Lavender on Rose), 1950, $72,840,000 (20070515, Sotheby"s N08317, Lot 31)

你可能心裡就在OS了:尼瑪這特么也能叫做畫?有的老子我也能畫!
正是因為印象派的出現,我們如今才能欣賞到百花齊放的各個藝術流派的優秀作品。********************以下才是正經事********************
印象派的成因

  1. 學院派的排斥:拿破崙三世下命舉辦「落選展」。
  2. 工業革命後,中產階級成社會主流,市井人民成為畫的主角。
  3. 攝影術於1831年發明後,畫家為之又愛又恨,不得不思考其藝術定位。,猶如今日電腦對攝影的衝擊。
  4. 光學在物理學上的發展使人們對色彩的了解更透徹。
  5. 印象派的名字來源於1874年反官方沙龍展的一群新輩畫家聯展中Monet的一幅叫做Impression, Sunset的畫。評論家嘲諷此畫筆觸凌亂,有如草圖一般,戲稱只畫出「Impression」(印象),遂得名。

印象派的重要性與對後世的影響:

  1. 畫家從受雇維生中跳脫出來,得以自立發展賣畫為生。
  2. 是傳統畫於現代繪畫的分水嶺。(如分割線上半部分所述)
  3. 啟迪了立體派,野獸派和表現派。
  4. 打破了學院為藝術家的唯一養成所。
  5. 影響日本藝術表現。

印象派的特色

  1. 題材。從傳統的宗教、歷史、神話、貴族生活等題材中解放為注重現代人現實生活中的一切人和事物。比如Gustave Caillebotte - Paris Street, Rainy Day, 1877。現藏於芝加哥的Art Institute of Chicago。畫中陰暗卻又隱隱透出橙紅的天空,濕漉漉的石板路和空曠街道上寥寥的路人刻畫出在近代都市布局中人與人相對獨立且疏離的生活方式已徹底取代中世紀的閉塞擁擠以及由此帶來的親近,也象徵著延續千百年的傳統正在消失。

  2. 技法。以靈活的筆觸快速的掌握描繪眼前對象的「瞬間形態」,直接作畫,不打底稿。如擅長畫芭蕾舞者和出浴胴體的德加。Edgar Degas - Danseuse au Repos, 1879, $37,042,500 (20081103, Sotheby"s N08485, Lot 14)

  3. 表現。太陽光與大氣間微妙的變化。主張戶外寫生。因光譜中沒有黑色光,所以主張畫面中不能施以黑色,因為所有黑色都是由七彩混合而成的。例如,陰影不是黑影。Alfred Sisley - Le Loing a Moret en ete, 1891,£2,932,000 (20070205, Sotheby"s L07002, Lot 49, $5,761,673)

    上面提到的光是初期印象派感性的光(描繪客觀事物的感覺和印象),歌頌幸福、溫馨、華麗與文明。再比如雷諾阿。Pierre-Auguste Renoir - Au Moulin de la Galette, 1876, $78,100,000 (19900517, Sotheby"s New York, Lot 24)

    中期則是光學的光(以理性的光學原理對色彩做最正確的分析),將初期印象派原有的感情特徵換為理智的描繪。並以點描的方式來表現,即點彩派。如修拉。Georges Seurat - Paysage, L"Ile de la Grande-Jatte, 1884, $35,202,500 (19990510, Sotheby"s N07304, Lot 15)

    再比如西涅克。Paul Signac - La Corne d"Or, Constantinople, 1907, £8,777,250 (20120207, Christie"s LDN8049, Lot 35, $13,868,055)

    後期印象派則是心靈的光(以主觀的感情剖析人的種種坎坷現實)。比如梵高。Vincent van Gogh - Portrait of Dr. Gachet, 1890, $82,500,000 (19900515, Christie"s NY7068, Lot 21)

最後照例貼圖。
1. 先驅者:馬奈。鑽研西班牙派畫法,筆觸生動,強調光影對比。
E?douard Manet - A Bar at the Folies-Berge?re, 1881-2, The Courtauld Gallery, London

2. 外光派的堅持者:莫奈。在簡單化的形體描繪下,捕捉剎那間所映出即逝的流光。
Claude Monet - Londres, le Parlement, Effet de Soleil dans le Brouillard (W1596), 1904, $20,167,500 (20041103, Christie"s NY1429, Lot 24)

3. 女性美的禮讚大師:雷諾阿。用彩虹般的色彩表現女性的豐腴、甜美、青春與溫柔。
Pierre-Auguste Renoir - Baigneuse, 1888, $20,902,500 (19971113, Sotheby"s N07049, Lot 120)

4. 瞬間動態的捕捉者:德加。擅長從不尋常的角度捕捉對象瞬間的動態。
Edgar Degas - La Sortie du Bain, 1895, £6,728,000 (20060619, Sotheby"s L06007, Lot 10, $12,400,000)

5. 巾幗不讓鬚眉:莫里索。馬奈的弟媳。
Berthe Morisot - Apre?s le De?jeuner, 1881, £6,985,250 (20130206, Christie"s LDN1102, Lot 11, $10,924,931)

6. 梵高:筆觸如燃燒的火焰是為情緒的宣洩。
Vincent van Gogh - Starry Night, 1889, MoMA

7. 《月亮與六便士》的主角:高更。摒棄所學,從零開始,把繪畫帶到有思想與哲學的境界,表現原始美與神秘感。
Paul Gauguin - L"Homme a? la Hasche, 1891, $40,336,000 (20061108, Christie"s NY1722, Lot 09)

8. 羅特列克:強調人物的生命力與寫實感,讓粗莽的中低階層居民也戴上莊嚴的面紗。
Henri de Toulouse-Lautrec - La Blanchisseuse, 1887, $22,416,000 (20051101, Christie"s NY1570, Lot 17)

最後是我最喜歡的印象派畫家塞尚。靜物畫大師,和諧、冷靜、注重景深層次感和主觀感受。啟發了一堆後來的大師,比如畢加索。
Paul Ce?zanne - Rideau, Cruchon et Compotier, 1893, $60,500,000 (19990510, Sotheby"s N07304, Lot 23)

5個版本的玩牌者。
Paul Ce?zanne - the Card Players, 1892, the Barnes Foundation

Paul Ce?zanne - the Card Players, 1892, the MET

Paul Ce?zanne - the Card Players, 1896, Muse?e d"Orsay

Paul Ce?zanne - the Card Players, 1896, the Courtauld Institute of Art

Paul Ce?zanne - the Card Players, 1893, 2011年4月以$259,000,000被Royal Family of Qatar收入囊中,為至今交易金額最貴的畫。


謝邀。

這個能寫篇論文……就簡單聊幾句吧。

印象派之前,繪畫技法已經很圓熟。南歐對人體和構圖的描摹(可搜索拉斐爾、提箱、委拉斯凱茲們),北歐(可搜索丟勒、小霍爾拜因們)對物體材質細部的勾勒。越畫越細,幾可亂真。到18世紀,也有了成型的風景畫(可搜索普桑)。19世紀初,古典繪畫慢工細活技巧已到巔峰(可搜索安格爾)。

而印象派:
是第一個對「戶外快速寫生」空前重視的畫派(莫奈為了畫畫,自己租艘船,在河上漂著畫。馬奈看了他都驚了,特意給莫奈來了幅畫表示敬意)。
是一個受日本版畫風格影響深遠,對色彩對比空前重視的畫派(馬奈自己承認《吹笛少年》的靈感來自日本畫)。
是第一個對空氣、光影達到變態要求的畫派(諾曼底的畫天空名家布丁、荷蘭畫家容金德,都為莫奈上過「眼睛課)。.
是第一個企圖用快速筆觸、混合色快來製造光影跳躍效果的畫派(莫奈、巴齊耶、卡耶博特都是此道好手)。
是第一個不管許多人傳統觀感,離經叛道來表達光和眼睛感受的畫派(雷諾爾的某些畫曾被評論家們罵為一堆爛肉——直到他們發現得退後幾步看,才能有偉大效果)。

如果說印象派是顛覆技巧,試圖還原光影和最逼真的眼睛所見,那後印象派則更誇張。
高更是完全拋棄了已有的繪畫技巧,從零開始,近乎蠻橫的作他那些荒島畫。
梵高就不提了。熾烈的色彩,誇張的表達方式。
塞尚是放棄客觀準確性,用大沉穩色塊來完成幾何構圖;而且自他開始,明確提出不必刻意描繪現實,而傳達自我主觀感受——之後的立體主義和表現主義都從這句話里受益良多。所以畢加索說:」塞尚是我們這輩人共同的父親。「

從印象派和後印象派起,西方繪畫的技巧、概念、表達方式起了一個決定性變化。此前,除了透納、格列柯這些先行者,大多數人還在追求」畫得像照片,或近似照片,或逼近真實的美」,而此後,則進入一個狂濤怒卷、自我抒發的時代。


我剛好有一篇文章談了這個問題,全文回復在這裡,原文請看《莫奈、塞尚、梵高:我們喝著咖啡戰勝學院派和照相術的世紀秘密》:


我的回答站在印象派畫家的視角,把他們這個創作群體視為一群創業者,用模擬的口吻寫一份「商業計劃」。在這份商業計劃中,我們以熱門書《從0到1:開啟商業與未來的秘密》 作者彼得·蒂爾指出的「創業者必須回答的七個問題」來逐一分析印象派如何通過認真思考,從而有計劃地實現了他們「佔據藝術史上重要地位」的商業計劃。

問題一:我們的技術具有突破性,而不僅僅是稍有改進嗎?

經過仔細研究,我們發現到19世紀中葉為止的傳統寫實法則對自然的再現是建立在一個錯誤的觀念之上的。因為傳統繪畫里畫家寫生大都在室內,主要依靠室內光在物體上產生柔和的明暗變化來畫對象。這些畫雖然也有不少微妙的色彩變化,但是這種方法始終是基於固有色的觀點來描寫對象的,因此總的色彩傾向是棕色調。人們也養成了欣賞這種油畫的習慣,以至很少有人細心去研究在外光下會產生怎樣的色彩效果。


因此,我們決定將創作技法的研究重點放在『重新研究光與色彩之關係』這一點上。我們不再依據傳統的法則和教條,而是要大膽地走出畫室,直接面對自然進行寫生創作。為了讓作品保持室外寫生的生動性,我們在室外寫生後很少回畫室再整理。我們根據當代科學的發展,了解光的構成,光和色的關係,依靠自己眼睛的觀察去再現對象的光和色在視覺中造成的印象。


就這樣,我們在把握色彩方面完成了一次偉大的革命性突破。我們發展出了嶄新的色彩理論以及條件色、對比色、色彩三要素等色彩知識,這些對色彩的研究成果在我們這個時代還不為人知,它構成了我們的核心創作技術。

雖然在技術上,我們受到了巴比松畫派和英國風景畫家戶外寫生的重要啟發,但是我們比他們更具突破性和顛覆性,通過研究光在物體上造成的豐富色彩效果,我們創立了一種嶄新的看待繪畫的方式,以至於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我們印象派是傳統藝術走向現代藝術的轉折的起點。

問題二:現在開創事業,時機合適嗎?


我們產生這樣的創業念頭並不是偶然的。自文藝復興以來直到19世紀中葉,藝術家主要探索了造型藝術的素描關係和解剖透視等問題,色彩僅被視為物體的固有色的明暗變化。儘管此前有德拉克洛瓦、康斯坦伯等人對色彩的探索,但他們所做的畢竟只是常識性的。更何況,大衛、安格爾、庫爾貝等人又將素描關係的油畫發展到難以超越的高峰。這樣我們不得不思考繪畫藝術的新出路問題。

當然還有一個不得不提到的因素,就是1820年出現了照相技術,到1860年左右我們眼看著它突飛猛進地蓬勃發展,這對我們畫家這個行業來說是一個非常嚴重的挑戰,因為以前人們購買繪畫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記錄形象,而現在傳統意義的繪畫已失去了它從前的優勢,我們的很多同行都開始認為畫畫已經沒有發展前途。


危機帶來了,我們如果繼續從事藝術就必須有所突破!然而,我們創造事業所需的一些關鍵因素準備好了嗎?幸運的是答案非常肯定。

這個時代的物理科學發展很快,英國科學家托馬斯揚以及我們法國人的驕傲化學家謝弗雷爾都對光和色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總結出許多新的色彩科學理論。謝弗雷爾還把這些色彩原理應用到藝術中,撰寫了《色彩的協調與對比原理》一書,由於手邊就可以買到這樣高水準的研究資料,這為我們提供了色彩理論方面的科學依據。

是大幹一場的時候了!


問題三:開創之初,我們能夠在一個小市場搶佔大份額嗎?


隨著航海技術大行其道,歐洲的商人們從東方帶回了一些藝術和文化作品,比如日本版畫、中國絲織品等,其獨特的展示性、平面性、透視方法和單純艷麗的色彩構成了一個煥發異彩的新的藝術世界。


藉助沙龍這一形式,已經有大批的古典藝術、東方藝術得到藏家的認可。沙龍的參與成員也逐漸從貴族過渡到新興的資產階級。這些新貴族和他們的家庭,普遍渴望全新的藝術類型來改變過去的那種沉悶。

我們的探索代表著西方藝術家擺脫傳統開始新的追求,我們繪畫的是未來世界的面貌,西方和東方要相互交融。

這種理念藉助沙龍在一些前衛的商人家庭、知識分子當中引發了共鳴,他們開始關注我們,他們成為了我們在初期佔領市場的重要支持者,以至於每一次舉辦畫展,這些粉絲們都會來購買作品。

這讓我們更加有信心佔領這個新興市場,而且我們認為這個市場必然會成為未來的主流市場。


問題四:我們有合適的團隊嗎?


這個時代,官方學院派勢力非常強大,大部分畫家都隸屬在學院派陣營當中。1863年的沙龍展在官方學院派的操縱下,有四千多幅作品落選,引起了普遍的不滿。拿破崙三世為穩定局面,親自過問此事,隨後舉辦了一個落選沙龍展。在這個展覽會上,我們團隊中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引起了爭議,成為轟動一時的作品,雖然遭到一部分人的攻擊,但也得到了一批青年畫家和文學家的讚賞。

以此事為契機,我們很快聚集起了一批不甘受傳統藝術束縛,只在革新的年輕藝術家。我們經常聚集在巴黎提約爾達道上的蓋爾波瓦咖啡館裡談論藝術和文學,探討新的想法,進行激烈的爭論。


我們堅定的團隊成員包括:古典畫家格萊爾畫室的四個學生莫奈、雷諾阿、西斯萊、巴奇依,以後又結交了畢沙羅、塞尚和女畫家魔力所等人,最後馬奈和德加也加入了我們這個團隊,不僅如此,文學界的佐拉等人也是我們沙龍的常客。馬奈在我們這個群體中較年長,藝術上有一定成就,因而被我們尊為精神領袖。


甚至遠在斯堪的納維亞,還有一小群畫家組成了Skagen Painters來響應我們的這種全新的創作方向。

問題五:除了創造作品,我們有沒有辦法銷售作品?


這在一開始的確是問題,但我們後來逐步統一了思路,將銷售問題看得長遠一些。要知道,藝術品這種產品的生命周期是非常長的,一兩百年前的畫作,今天還在畫廊里銷售。所以我們很快就把團隊的重點指標放在了長期銷售的問題上。


我們發現,現在在藝術品市場上獲得青睞的主要是兩類畫家,一類是古典時代的明星,一類是學院派裡面的明星。這些人共同的特點就是他們的知名度很高。

在你們的世紀,有一個」長尾理論「可以解釋這種現象,那些少數的著名藝術家佔據著銷售排行榜的頂端,銷售總額幾乎佔去了80%。而我們目前則處在巨大的長尾里,我們是一群年輕的畫家,我們探索的是一個嶄新的領域,如果我們彼此各自為戰,我們個人的知名度都太小,不足以促進我們作品的長期知名度。

於是,我們決定不僅僅一起喝咖啡聊天,而且要通過實質性的行動來把我們彼此的藝術聯合起來。

1874年,我們這群名氣不大的藝術家共同舉辦了第一次聯合展覽,展覽名就是『無名畫家、雕刻家、版畫家協會展』,共有29位藝術家參加展覽,作品160餘件。由於一次性地展出了我們多年的創作和研究成果,加之聯合展覽這一獨特的方式,這次展覽引起了非常轟動的反響。由於這次展覽效果很好,我們後來又陸續舉辦了幾次,效果都很不錯。

問題六:在未來100年或200年,我們能保持住自己的市場地位嗎?


這是我們必須面對的挑戰,當我們這群人都老去以後,後世的評論家還會繼續支持我們嗎。他們會如何評價我們呢?我們如何才能將我們這種獨特的價值觀長久地延續下去呢?


我們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人們不知道該如何稱呼我們。在藝術的歷史上,一種藝術運動或流派必須要有一個名字,別人才能方便地交流和傳播,然而從我們團隊內部,很難讓一群畫家一起給自己起一個響亮的名字。幸運的是,我們很快有了自己的名字,或者說」品牌「。


在第一次聯合展覽中,畫家莫奈的一幅海景畫「印象·日出」被《喧噪》雜誌記者路易·勒洛瓦撰文加以諷刺,題為「印象主義者展覽會」,他在文中借古典派畫家之口,對這些作品大加抨擊,他說「印象·日出」模糊地、令人難受地呈現在人們面前,證明了作者的無知及對美與真實的否定,就是花糊紙也比這福海景更完整些。

這位記者的話,恰好給了我們一個非常棒的定位,雖然角度是對我們的諷刺和批評,但恰好說出了我們在突破性上與傳統藝術的針鋒相對。即便算不上是欣然接受,從長期來看我們還是默許了「印象主義」這個名字。

於是,包括本次展覽在內,我們前後在1874、1876、1877、1879、1880、1881、1882和1886年舉辦了8次印象主義聯合展覽,大部分都在展覽中直接使用了印象主義這個名字。

不過,為了能夠長久留名,我們並不只是等待著人們來評價我們。由於我們的咖啡俱樂部里有文學界的朋友,他們會把我們日常的創作,我們藝術上的起伏以及我們的私生活用優雅的文筆記錄下來。

這些故事在不久的將來必然為我們製造出更多的粉絲。通過經紀人、收藏家、研究者和愛好者們茶餘飯後的談論,對這些故事的添油加醋,我們的作品和理念將得以用故事這種最為自然的形式廣泛傳播開去。


一百年後,我們必將在各種藝術流派中逐步脫穎而出,藉助成功的故事營銷以及熱情粉絲給予我們的支持,我們一定有機會成為知名度最高的藝術流派之一。


問題七:我們有沒有找到一個其他人沒有發現的獨特機會(秘密)?


我們發現的秘密非常重要。


在十九世紀,人們為了便於理解和溝通關於藝術品的信息,已經開始大量藉助一些名稱和標籤來定義一件藝術品,這其實就是在腦海里通過關聯各種已知概念來給一件藝術品定位,比如文藝復興、古典主義等等。


這種習慣的起源已經無法考證,很可能開始於畫家、藏家、經紀人、畫廊主等任何經手藝術品的人,當他們談論藝術品時這種標籤脫口而出,之後因被記錄在口頭故事、文章、書籍和影像資料中逐步流傳而被人們熟知,其中重要的就演變成了那個時代的藝術運動(Art movement)。

我們發現,以前藝術品的標籤和它們在技術上的突破之間是沒有特別緊密的聯繫的,比如文藝復興、浪漫主義、洛可可等等,往往是後世對那個時代的命名或是創作題材的名稱,而我們的標籤則與我們在藝術技法上突破直接相關,它不僅僅是一個藝術流派,更是一個藝術品牌,可以方便地讓人們通過一個辭彙──印象主義──就記住我們所追求的技術突破、價值觀念以及市場定位。

我們發現的另一個核心秘密是關於藝術家組織方式的。以前,藝術家們主要是通過師徒關係聯合成藝術派別,這導致藝術更多地代表著舊勢力集團的意志,所謂的藝術流派往往是巨大經濟派系支持下的官僚產物;而我們通過獨立的藝術研究、探索,通過建立藝術家之間主動的聯合,打破了這種舊模式,創造出了一個嶄新的藝術群體品牌模式。


最重要的是,這兩個秘密是具有普世性的,它像科學一樣具有可複製性、可解釋性。在成功推動我們自身的品牌成長之外,它也必將幫助後世的藝術家們取得偉大的突破。


說白了,印象派與後印象派是藝術史上「像」與「不像」的分水嶺。
誠然每種流派都值得紀念並大書特書,但是像與不像這個意義比較重大。
它沒有後期的藝術流派那麼誇張,
又不像之前的那麼一板一眼。

就好像,辣椒的出現。
後期太辣,你受不了,前期沒辣椒,沒有味兒。
印象派就是微辣。


謝哈…
正如 @ 張佳瑋 所言,這是寫論文的好選題。

*************************************************************

  對於印象派的理解和認識,我本人也經歷了多次反覆。從最初看到印象派但看不懂,到了解了印象派產生過程及藝術訴求後十分欣賞,再到對印象派繪畫技法的大體認識而對此不屑,如今因為明白了印象派與古典寫實派、具象派、後印象派包括現代派…等各種繪畫流派的發展與關係,逐漸學著客觀看待印象派藝術手法與藝術高度,也承認了印象派藝術風格的諸多成就。

  其實有關印象派與後印象派對藝術發展歷程的影響,倒是在Wiki上有不少詳細解釋。
印象派: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D%B0%E8%B1%A1%E6%B4%BE
後印象派: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0%8E%E5%8D%B0%E8%B1%A1%E6%B4%BE
  有這些解釋,我也不用說得太多。

  如 @ 張佳瑋 說的,印象派和後印象派將色彩的客觀認識和主觀表達引進繪畫藝術,比追求傳統技法更強調畫面光感、色彩、形式等畫面表現元素,更注重現場觀察、直接感受,而非單純用調和的色彩、規矩的筆觸去塑造形體,突破了文藝復興時探索出的傳統繪畫科學比如結構、明暗、透視等。這可以說是繪畫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這也直接或間接影響了現代藝術各種流派的發展,甚至也影響了現代商業繪畫、設計界。
  也許正因為這個原因,印象派和後印象派才會在藝術史上擁有很高的地位。

印象派作品欣賞:
透納【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英】作品(透納的藝術風格對印象派的繪畫發展有非常大的影響。通常透納不被算入印象派,但其藝術形式是非常印象派風格。如評論中 @ 張佳瑋 說的,透納可以算是印象派的先驅。)
《奴隸船》1840年

《被拖去解體的鹵莽號戰艦》1839年

莫奈【Claude Monet,法】作品
《日出印象》1872年

《聖德尼街的節日》1878年

馬奈【édouard Manet】作品
《草地上的午餐》1862年

《吹笛子的少年》1866年

德加【Edgar Degas】作品
《舞蹈課》1873~1875年

《調整舞鞋的舞者》1890年

後印象派作品欣賞:
塞尚【Paul Cézanne】作品
《聖維克多山》1882年~1885年

《玩紙牌的人》1890年~1892年

修拉【Georges-Pierre Seurat】作品
《大碗島的星期日下午》1884年~1886年

《馬戲團》1891年

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作品
《夜晚露天咖啡座》1888年

《羅納河上的星夜》1888年

  (相比大家熟知的《向日葵》、《自畫像》和《鳶尾花》,我本人更喜歡這兩幅作品,它們在光感方面有非常獨特的觀察角度和描繪,藍紫色的天空與桔黃色的燈光的強烈對比,使畫面非常明亮)

  閑扯一些…

  我得說,自己真正重新認識印象派,還多虧了約翰·辛格·薩金特【John Singer Sargent】。

  薩金特原本是出色的寫實肖像畫家,代表作有《阿格紐夫人像》、《康乃馨、百合、百合、玫瑰》等許多優秀人物繪畫作品。但同時他也繪製了大量威尼斯水城的水彩或油畫風景,有濃厚的印象派風格。薩金特的肖像畫學習了大量西班牙畫家委拉斯凱茲【Diego Rodríguez de Silva y Velázquez】的繪畫技法,非常寫實準確。但他的風景畫則吸收了印象派藝術手法,筆觸大膽奔放,用色準確但誇張,造型則是在準確之餘追求一種隨意、自由的客觀印象。這種兼容並蓄的藝術理念,對我本人影響很大。
  在之前我並沒有意識到兩種完全不同的藝術風格與特點,可以被同一個畫家所掌握。薩金特能做到既可以寫實、準確甚至完美地描繪對象,也可以用客觀的色彩來繪製主觀的視覺情緒。這不僅是一種包容的思維方式,也是一種公正客觀的學術態度


  所以我本人認為,一個做藝術的正確態度(也許不僅僅是藝術,任何學術都應該如此吧),不應輕易否定任何一種藝術形式,無論寫實派還是現代派(如果要否定,請先思考十年),而要努力觀察出不同藝術形式的特點以及優點,將這些優點當作學習、鑽研的對象,先學會掌握它們,再將它們運用到自己的藝術創作中,將這些藝術手法結合使用,產生自己的個人特點或風格,這才能算是真正的學習。

  我個人非常不喜歡完全抄襲、模仿別人的藝術手法,只有在最初學習這些藝術手法時才會儘力模仿,為的是知道這些作者是如何創作、繪畫,當能夠熟練掌握後,就會改變這種手法,以重新脫離出來,並將所學到的東西融進自己的藝術風格中,使自己的風格得到提升。


委拉斯凱茲代表作
《教皇英諾森十世像》

薩金特代表作
《阿格紐夫人像》

《康乃馨、百合、百合、玫瑰》

威尼斯風光二幅,水彩

後記:
  最初看見這幾幅印象派風格的水彩風景作品,我確實沒有意識到是一位寫實肖像畫家所繪,更想不到這種印象派風格與寫實派風格能在同一個畫家身上結合。之後我才會認為無論對印象派或是寫實派,都不能一棍子打死,這些藝術風格依然擁有自己的生命力,寫實派並未輸給攝影,如果注意一下當前全球的藝術發展,會發現寫實派重回藝術舞台,而印象派引領了現代藝術的發展,也影響了設計領域的藝術風格。
  從我早期因為對印象派的不理解而不認同印象派,到如今接受印象派並學習她的優點,也實在是與自己的偏見抗爭。
  也許擯棄自己的偏見,是我們首要事情。


印象派的最大價值在於,為此前大多以「記錄客觀世界」為目的的繪畫,開創了「描繪主觀印象」的創作方向。從此美術在這個方向上越走越遠,百花齊放。

而寫實風格的美術,在印象派與攝影技術的雙重夾擊下,早已奄奄一息,大半個身子埋進博物館了。


攝影術出來了,畫家們都嚇尿了,知道寫實怎麼也比不過相機,於是開始追求不是表面的像。這好比是開創了新紀元。


印象派分為至少3個明顯的階段,莫奈時期的早期印象派擊碎了學院式的繪畫桎梏,變成了擁抱自然,梵高和高更時代開始追求藝術自身的表現力和抒發個人趣味,而高更時代的後印象派更是整個現代主義的萌芽,印象派這個藝術區間非常短,但是思維的變化頻率深度都對後世有足夠的影響,不過,貌似國內喜歡印象派的多止步於莫奈梵高而已。


已有的答案已經很詳細了,但我還是想說
印象派和後印象派的作用從一定程度上可以類比我們宋代文人畫乃至之後的寫意畫的流變。
不客氣地說,這套東西真是我們古人玩剩下的


只說一點,現今美術教育界的色彩教學,無一例外都是印象派……


一句話:印象派以前,是沒有「色彩」這回事的。
古典畫派有自己的色系,是基於固有色基礎上的、以素描關係為主的用色。
上帝說:「要有光!」於是有了光。而直到十七十八世紀,科學家才發現了光的顏色(稜鏡照射下的七種顏色),這是色彩的依據。
同時,工業的發展,生產了管狀顏料,便於攜帶,使戶外寫生成為可能,藝術家才真正描繪自然光照下的風景和人物。
所以你們才能看到印象派祖師爺莫奈掌門的《乾草垛》系列,同一個乾草垛,在不同的時間段中不同的色彩呈現。
而這之前,苦逼的畫家們都是現磨顏料粉,對的,就跟現在用那個胡椒研磨器似的。然後加上各種亞麻油、核桃油、罌粟油等等攪合成顏料。排場很大,工序很複雜,需要老老實實呆在工作室裡面搗鼓。所以才要收學徒啊喂!畫風景人物啥的,一般都是畫個素描,然後在工作室里悶頭滿滿填色。這個時候你要問色彩,畫家們的內心獨白應該是這樣的:什麼自然光?老子在室內好吧!什麼條件色?老子不曉得也不屑搞!什麼冷暖?那是什麼鬼!
一口氣寫了好多,有人看嗎?有人看再接著寫,沒人看就算了,懶癌,懶得治了,讓我去吧……


一句話,
西方直到印象派以及畢加索才學會了表現而不是再現。


印象派作為繪畫史上最重要的一次革命,說的直白點就是:把繪畫從材料和形式中,進一步的解放了出來。一直到杜尚,標誌著徹底解放了。藝術家連畫畫都不用了。


印象派的重要性有一方面是來自於其藝術史上的獨特地位。在印象派之前的藝術是古典的,印象派之後是現代的。因此,印象派是鏈接古典跟現代,藝術進入現代轉折的關鍵。並且從印象派(後印象派)開始,藝術家的追求發生了變化,因而影響到整個藝術的轉折。現代性,前衛性成為藝術家的新探索模式,進而更為深刻的影響了大眾社會。如果初略地把藝術史線性化表示,從希臘古典式的藝術,中世紀哥特,文藝復興,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浪漫主義,寫實主義,到了印象派後印象派後,藝術進入一個爆炸分支的開始,

一方面是野獸派的馬蒂斯在象徵主義以及梵高那樣的後印象對於色彩的詮釋作為靈感下,漸漸發展出了對色彩的極致探討嘗試,藝術家不再追求透視的真實,色彩的真實還原。而是色彩對於藝術的純粹主義,因此,畫面變成了扁平化,色彩用來表達情緒,這樣的影響一直影響到羅斯科的抽象表現手法,於是人類可以用色彩去表達情緒,發展出一種新的審美,於是在很多廣告中我們可以看到應用,比如ipod 著名的視覺廣告。這樣色彩純粹藝術的根源,我們可以認為是印象派帶來的。

一方面是立體派的畢加索在塞尚對於畫面反透視以及視覺規律的研究之後,對繪畫形體以及繪畫技法的新探索。對於多視角物像描繪在一個場景中進而解構重構的手法開創了一種現代式的藝術形式,這種對於物像形態的探索影響並啟迪了西方抽象繪畫的產生,而從構成主義的康定斯基在包豪斯教書開始,把抽象思維根植於現代設計之中。於是,現代主義的設計,包括建築,工業設計等等都深受影響。可以說你我住的白色盒子般的房子其根源來自於印象派。

除了這些比較直接的影響,由印象派開始的反真實描繪的手法以及描繪當下場景的意識形態以及後印象派開始對於主觀表達的藝術追求對反藝術的達達主義以及揭露人性的超現實主義都有一定影響。


而從達達主義開始,藝術的形式更為多樣化。觀念藝術開始盛行,啟迪了波普藝術等新潮流,即使像現在的lady gaga的各種行為藝術,我們也可以看這種突破常理,追求前衛的行為藝術受影響於不再真實copy自然的印象派。

並且作為神經病人的梵高也許對藝術的人性揭露上貢獻不可小覷,神經病人通過繪畫來表達內心的行為比正常人更為直接與真實。而弗洛伊德的書正好在當時出版,影響了達利等一批藝術家,進而發展出超現實流派。如今,我們看梵谷的躁鬱的天空,看達利壓抑的性慾,看培根血腥的人體,這些恰恰都是被理性壓抑住的人獸性的本能。可以說從後印象開始,藝術開始更為本質地嘗試接觸人性本質。

是的,可以說沒有印象派,我們的設計,廣告,漫畫,表演等等都可能不會是今天這樣的。現代藝術的方向也許也不是今天這樣。因此,印象派作為藝術一個很重要的流派,在藝術史上有其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而且,不僅從藝術品本身的探索,印象派,尤其是後期印象派的各種大師的反學院派的成功,(梵高的懷才不遇,高更拋棄現代生活回歸原始社會,塞尚默默無聞堅持研究繪畫技法等等)也開始為世界各地的反學院派的新潮藝術形式造成影響。維也納分離派,德國表現主義,義大利未來主義等等前衛的現代藝術潮流都收到了這些反骨的印象派藝術家的影響,進而影響到我們全人類。


縱觀西方美術史,人類在審美上的演變,從客體到主體,從神到人,從物質到意識,從復現到創造,其實是在不斷探索如何能「更加自由」的過程。

印象派是一個比較重要的轉折。再之後,有了野獸派,立體派,符號派,不斷走向虛空,都是不斷在拓展「手段」,其「意義」大於「審美價值」。

有意思的是,相比之下中國美術史進展要穩定平和的多。


我補充一點,純個人意見,想寫論文的童鞋可以參考:印象或impression這個詞,較其他流派的稱謂的詞根而言,最親切,最直觀,高頻出現在普眾的思維和言談中,也最有藝術氣息,印象嘛…… 馬奈、莫奈、梵高等名字更是朗朗上口,透納好像就難記點了,熟悉的人也就少多了。 而野獸(啊?)、表現(啥?)、構成(啥?)、超現實(超?)之類,提起來就給人一種wtf的感覺,有木有?還有,印象派從形式上也更平易近人,意涵也不太裝逼。所以,要媚雅,印象派是快捷方式。


個人認為,印象派在繪畫史上最大的成就在於 將繪畫從神壇引進了我們平凡的生活,也即是,繪畫描繪的主體從神學轉向了我們的生活場景,各位在莫奈、雷諾阿的畫中就能明確感受到。

而在此我特別想提及的是印象派中以人體(女性)畫著稱的埃德加·德加的藝術成就。

在傳統歐洲藝術中從來不乏對女性身體的描繪,她們的身軀在古典繪畫中永遠光潔、豐腴、勻稱甚至崇高和神聖。她們赤裸的身體永遠不僅僅是畫面中的「身體」那麼簡單,在畫作的背後一定還蘊涵著偉大的神話、宗教、歷史背景。譬如最常見的:

《維納斯的誕生》

《自由引導人民》

但這一切,在德加的筆下被消解了。


德加創作了一系列成熟女性出浴的裸體畫作,可是她們身處的環境,絕不是生機勃勃的森林或富麗堂皇的寢殿,而通常是狹窄的「陋室」,那簡陋又俗氣的室內布置會讓你立刻想到廉價的旅館房間或出租屋。

在上面這一副德加的畫中,女主人背對我們,低著頭用浴巾擦拭脖頸。她身材豐滿,腹部隱約顯現出因缺乏運動而形成的贅肉,背脊以及三分之二的臀部出於巨大的陰影之中,臀部上還被投射了斑斕的殘破的光彩。這樣的身體,即使是沐浴之後,也絕不能用光潔來形容,它甚至還不如脖子上的那條浴巾潔白。身體周遭,是色彩俗氣的靠枕和粉刷粗糙的牆面。但這環境卻與女主人的裸體相得益彰。

在德加筆下,「全裸出鏡」的女性,不再被神靈和鮮花圍繞,手中也不再揮舞著旗幟,取而代之的是一條白色浴巾。同時,畫中的女性也不再只是宛如女神一般居高臨下地兀自站立著,或是雍容華貴地側躺著,而是做著最隱秘、最瑣屑的動作——擦拭身體。

「崇高」被德加解構了。

印象派使繪畫從宗教神壇上走向了我們的平凡生活。你從畫面中再也讀不到任何神話隱喻,你眼見的即是瑣碎的生活、卑微的現實。恰恰是這種平庸的場景被偉大的藝術所表現時出現的反差給予了觀眾強大的衝擊。我們在其中感受到了美,並且是一種有重量有深度的美。因為這是沉甸甸的、有血有肉的真實之軀。

(非藝術史專業,純屬興趣,如有不妥,望指出)


光影的感覺,色調的用法,驚人的讓人能過目不忘啊,我不是學畫畫的,也不懂畫畫,很多畫也欣賞不來,可是真的超級喜歡印象派啊,最喜歡雷諾阿,每次看他的畫,那種歡快的用色,都讓人覺得心情好,這就是魅力啊。


下文節選自專欄 MArt 文章「印象派 | 春天的第一縷暖風」 雖沒有直接回答問題 希望對解答也有所幫助


在當年的法國,如果一個畫家想要成功,必須把自己的畫提交給法蘭西藝術院(Académie des Beaux-Arts),由藝術院內的專家鑒賞,被選中的畫可以參加當年的繪畫與雕塑沙龍展(le Salon de peinture et de sculpture)。這是巴黎一年一度的文化盛會,參展的畫作連同畫家的名字會進入全巴黎人的視野——被看見,是無名畫家最需要的,因為曝光能帶來名氣以及畫商和客戶的興趣。在展覽期間,藝術院還會給優秀畫作頒發獎牌,奪得金牌的畫家也就開啟了成功的事業生涯。彼時為世界藝術中心的巴黎,繪畫的審美標準是由藝術院決定的。

印象派的畫家們也多次提交了畫作,絕大多數都被退回了。這不難猜到,學院派的審美太傳統了!他們遵守自文藝復興以來形成的標準,把繪畫作品按等級分作幾類,每一類從題材、構圖、色彩、人物形象等等都有各自的格式規則,總之是要恪守傳統。連展覽其間的大獎也被命名為:羅馬之獎(Prix de Rome),既是致敬起源自義大利的文藝復興,也是致敬作為繪畫的根源的古希臘羅馬文化。

這是1874年得到羅馬之獎的畫:提摩凡斯之死。

Albert Besnard, La Mort de Timophane (提摩凡斯之死), 1874. Oil on Canvass; E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es Beaux-Arts, Paris

左側穿紅色袍子的是提摩凡斯,他胸口被一個士兵插了一把刀,身體失去了平衡。他一手握住刀,一手高舉,手指用力彎成了爪。他身體正往左側倒下,頭卻儘力別向另一邊,望著右側的人,眼神悲傷。他的腳下還有一把倒下的椅子。——似乎這一刀出乎他的意料,他不甘心死去。被提摩凡斯盯著的人裹在深藍色的袍子里,背對著他,還舉起左手蓋住了頭,好像他不願看到提摩凡斯遇刺。

這個人是提摩利昂,提摩凡斯的哥哥,古希臘城邦科林斯的將軍,以其功績備受尊敬。當時科林斯遇到來自外界的威脅,提摩凡斯被授予四百僱傭兵來協助守護城邦,可他卻把這些士兵當作隨從,在城邦內作威作福,意圖把自己變成一個獨裁者。為了維護科林斯的民主政治(demokratia),提莫利昂忍痛下令公開處決弟弟提摩凡斯。這幅畫所描繪的就是處決的場景。

得到了藝術院頒發的羅馬之獎,貝斯納(Albert Besnard)的這幅作品應是可以體現藝術院審美的集大成之作,而作為藝術之都巴黎的唯一權威藝術機構,藝術院統領了當時社會上主流的藝術審美。所以只要與這幅畫對比,就可見印象派畫家們「離經叛道」在什麼地方了。

Edgar Degas, Vicomte Ludovic Lepic and his Daughters (Place de la Concorde) (維康·路多維克·勒皮和他的女兒們 (協和廣場)),1875. Oil on Canvas; 79x118cm. State Hermitage Museum, St Petersburg

這是德加(Edgar Degas)所畫的巴黎協和廣場。這幅畫看起來有些奇怪,畫面的主題是右側的這位紳士與兩個小女孩和一條寵物獵犬,從標題可以得知這他們是一個家庭,可這裡的四雙眼睛沒有一雙看著對方,每個人(和狗)都面向一個不同的方向,各自沉浸在自己的思緒與視野中,互不關聯。甚至這位父親不僅一臉事不關己,還正要走出畫面。這幅畫看起來是肖像,可是主人公似乎都不知道自己正被畫進畫里。

除此之外,德加的構圖也十分隨意。一般肖像畫的畫框會切在主人公的胸、腰、全身等部位。這幅畫里,畫面不高不低,切在了主人公的胯部和大腿!畫家還很「粗心」地讓畫面左側擠進一位「搶鏡」的過路先生。路人的後面,一輛馬車正闖進畫面。廣場的後側可以看到一些樹榦和建築物,這其實是香榭麗舍大街,然而這條繁華大街的關鍵部分都被切到了畫面外,要認出來都很勉強。

與這些奇怪而隨意的構圖相比,摩凡斯之死中的人物穩穩地佔據了畫面中心,互相通過動作眼神相連接,每個人的動作都是畫家為了表現故事情節而精心設計的,連衣服和物品也如舞台道具般承載了很多訊息。沒錯,這樣的畫正如同舞台表演一樣,把一整個故事濃縮了進去,有太多人工痕迹,太脫離現實。印象派畫家們想要捕捉自己的眼睛在日常生活中實實在在看到的景象。

既然要打破那傳統的構圖,何不做得徹底一些:德加消除了任何可能的「刻意」,把主人公推到畫面的一邊,「不小心」讓路人和馬車闖進來;把不穩定感布滿畫面每一個角落,好像下一秒大家的位置就要走亂,主人公會離開畫面,背景的馬車和路人會佔據視覺中心;哪怕大家都站著不動,互相之間的關係的割裂也使得這幅畫講不出一個故事來,好像只是乘著馬車經過廣場時的一瞥所留下的印象。

然而這幅畫與提摩凡斯之死一樣,都是畫家一筆一筆在空白的畫布上創作出來的,每一個構圖上的安排,都是畫家決定的,這幅看起來隨意的畫,事實上也是畫家精心設計的結果,只不過與傳統畫家「敘述故事」的目的相反,他追求的是捕捉當下平靜生活中的一個時間切片。

Edgar Degas, Absinthe (苦艾酒), 1875-76. Oil on Canvas; 92x69cm. Musée d"Orsay, Paris

這幅也是德加的畫,與上一幅同樣偏離中心的構圖,好像是畫家坐在畫面下方的桌子旁舉起手機偷拍了一張照片。不過這幅畫最有趣的,是德加選擇的主題。畫面的重心是面前放著一杯淺綠色苦艾酒的女人。她滿面倦容,懈怠地坐在那邊,兩隻腳懶懶地伸著,與旁邊的男士毫無交流。整個畫面如同她的神情一樣,都灰撲撲的,無精打采。這樣的選材,對於當時的觀眾來說有些莫名其妙,對比「提摩凡斯之死」中的英雄主義,這也能畫嗎?

其實「提摩凡斯之死」這幅畫的選材十分討巧。當時法國剛剛擺脫了拿破崙三世大帝,重新建立了共和,是為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為了保護民主而痛殺胞弟的提摩利昂可謂是在隱喻法蘭西人民,而意圖破壞民主的提摩凡斯則代表了拿破崙。可貝斯納畫得多麼巧妙啊,他把英雄提莫利昂裹進悲痛的暗色袍子里,把被處決的提摩凡斯裝在醒目的紅袍里暴露在光線下,還把他畫成面容英俊皮膚光潔的年輕人,加深了悲劇效果。他一面頌揚了法蘭西人民維護民主的堅決,一面又迎合了大家為拿破崙惋惜之情,十分討巧。

不同於貝斯納,德加無意逢迎,更不需要通過古希臘的故事來隱喻當下,他直接把目光投向身邊最平凡沒有特點的景象——這幅畫的主人公實在太不引人注目了,所以被框進畫框時,反而特別引人矚目,這都快有些幽默了。然而德加並非把咖啡店的匆匆一瞥如實地畫了下了,事實上這對男女是德加的畫家和演員朋友,他們坐在這裡是特地為這幅畫當模特的。再一次,看似隨意的畫,事實上是畫家有意識地設計出來的。

Pierre-Auguste Renoir, The Ball at the Moulin de la Galette (煎餅磨坊的舞會), 1876. Oil on canvas; 131x175cm. Musée d"Orsay, Paris

這是雷諾阿所畫的一場露天舞會。陽光明媚的休息日午後,人們在廣場上聊天跳舞。畫面充滿了色彩和流動感,雷諾阿用筆刷塗出的顏色一筆一筆都清晰可見,這些帶著線條的色彩合在一起,好像旋轉著跳著舞,這一點在左側女孩的裙子和舞池地面尤其明顯。人物景物的邊界看起來都毛毛的,左下角的孩子的臉直接和背景融在了一起,後面的人的臉和身體也都模模糊糊的。各種色彩混合在一起,每個人的臉上頭髮上甚至右側背對著我們的先生的黑西裝上都有好幾種顏色。

這和提摩凡斯之死可太不同了!在提摩凡斯之死中,紅色的袍子就是紅色的,藍色的袍子就是藍色的,人的皮膚就是肉色的,光影是用色彩的深淺來表現的,看起來就很合理,怎麼雷諾阿的畫里棕色的頭髮還能泛綠呢?

事實上,這是因為雷諾阿用了與傳統畫家完全不同的畫法。傳統上,畫油畫的第一步是用鉛筆打底稿,勾勒出人物和一些關鍵物件和背景,然後先上一層基本色,再用半透明的深色塗在需要增加陰影的部分,陰影越深塗層就越多。這樣淺色會很自然地過渡到深色,深色中又能透出原本的淺色,好像是真的蒙上一層陰影一樣,做出很逼真的立體效果。

雷諾阿完全不用層層塗色來塑造陰影,他直接在光影處塗上了不同的色彩。他用畫家敏銳的目光發現當陽光照到一個物品上時,這個物品會帶上與原本不同的顏色,陰影處也不是單純的顏色變深,而是可能帶有一些別的顏色。他把這些敏銳捕捉到的細微色彩放大了塗到了畫布上。

很多人說印象派總是忠誠地畫下映到眼裡的景象,然而我們平時拍下來的照片和印象派的畫差別可大了呀,我們也沒見過陽光灑在黑西裝上變成一個個色斑呀。事實上,印象派並不忠於被畫的實物——不像也沒關係,他們所忠於的是觀察的過程和結果,把自己的眼睛捕捉到的細微的色彩自由地塗到畫布上,最後畫出來的,不是面前的風景,而是自己的眼睛一點一點捕捉到的風景。

Claude Monet, Poplars (楊樹), 1891. Oil on canvas; 93x74.1cm. Philadelphia Museum of Art, Philadelphia

說到畫家用眼睛捕捉光影中細微的色彩變化,沒人比他更擅長了:莫奈。他畫過不少系列畫作,從稻草堆到這裡的楊樹再到大教堂,他在不同的季節和時間,反覆從同一個角度畫同樣的事物,來實驗在不同的光線條件下,色彩表現的不同。對他來說,畫什麼已不重要,他所畫的對象是色彩,是光。甚至他連物體與物體的邊界都不在意,區別只有色彩的不同。在這幅畫里,我們能分出哪裡是樹葉哪裡是天空,只因為天空是藍的樹葉是紅黃色的,與此同時,岸和水的邊界我們就看不大出來了,因為岸邊的草和它在水中的倒影都是綠茵茵的,色彩融到了一起。

這幅畫還藏著一個玄機:它是莫奈是在水面上畫的!他用船打造了一個浮在水面上的畫室!過去的畫家總是關在室內的畫室里,依靠窗戶等作為光源,對著模特畫畫。印象派畫家為了捕捉自然界更充足更複雜多變的光影,經常跑去室外作畫,不論是巴黎的街上,還是山裡河面上,他們把畫室搬去了空曠的戶外,還因此形成了一個流派 (En plein air, 露光派) 呢。

Claude Monet, The Garden of the Princess (公主花園), 1867. Oil on canvas; 91.8 x 61.9 cm. Oberlin College, Ohio

最後這一幅是莫奈的作品,畫的是從某個建築物里看到的巴黎風景。底下三分之一是空曠的花園,一條熱鬧的馬路作分隔,中間是樹和向遠處延伸開的房子,最上面三分之一是雲。這幅畫乍一看似乎比他的很多作品都要工整,並沒有特別突出的地方。不過這幅畫最奇妙的地方事實上在畫面的對面——畫家作畫時所處的位置里:這幅畫是在盧浮宮裡畫的!

臨摹名作是畫家磨練畫技的一個重要方法,年輕畫家去盧浮宮還能有什麼目的呀,當然是去向前輩大師們學習的啦!可是莫奈偏不:他來到了盧浮宮博物館,架起了畫架,握好了畫筆和調色盤,卻把背轉向了名作,畫起了窗外的風景。

這幅畫幾乎就是印象派的宣言:拋開傳統繪畫的束縛,離開幽暗的畫室,畫下此刻映入眼中的景象。


回到1874年,4月15日,在距離盧浮宮不遠的卡西皮納大道35號,「攝影之父」納達而(Nadar)的攝影工作室里,第一屆「印象派」展覽開幕了,一共展出了114位畫家的200多幅作品。

左:第一屆「印象派」展覽的宣傳冊封面 右:第一屆「印象派」展覽的舉辦地 - 納達而的攝影工作室

由於參展的畫作太過「前衛」,巴黎藝術屆大為震驚,評論家對畫作毫不留情的嘲諷反倒為展覽引起了眾多巴黎市民好奇,最終為期一個月的展覽共迎來了4000多位參觀者。

也許這些畫作要被公眾接受還需要些時間,但這次展覽,是意在探索畫家個人表達的現代藝術第一次展現在世人面前,也是藝術家正式脫離了權威藝術機構而自主展覽,標誌了新時代藝術的起點。


現代藝術的故事,從這裡講起。


?? ?? ?? 來專欄 MArt - 知乎 看完整文章 學會欣賞現代藝術。?? ?? ??


也可能是中國很多人對除印象派後印象派以外的藝術流派了解較少,所以顯得它們的影響很大…

(當然從西方藝術自身發展軌跡來看印象派後印象派的影響真的很大!像大家回答的一樣大!)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建築師俞挺在九間堂私人會所里所做的長生殿一項目?
想問畫畫的人:你為什麼堅持畫到現在?
一個好的數位板對畫畫的效率有多大的影響?

TAG:藝術 | 美術 | 印象派 | 藝術史論 | 藝術運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