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師》誰才是真正的一代宗師?
葉問 宮二 馬三
都未必算得上一代宗師
只有宮寶森會的武藝最多 武藝最高強
可是電影真的只是講述宮寶森和宮氏家族的落幕嗎?
究竟誰 才是一代宗師 望解答.
謝邀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留一口氣,點一盞燈
看一代宗師要看得到這兩句話
能繼絕學、開風氣、傳薪火的才叫一代宗師。
宮家:宮寶森靠北拳南傳,成就宗師地位,他的拳僅兩個人得了。馬三、宮二。馬三成了漢奸,害死了師父,宮二為父報仇,奉了道殺了馬三,終身不傳藝不嫁人。宮家的東西就絕了,葉問多次勸宮二再現六十四手,宮二拒絕。
形意門,立了規矩,比天還大。
逝去的武林,李仲軒也就是為了一句誓言,窮愁潦倒,死不傳藝。逝去的武林作者徐皓峰,正是一代宗師的編劇,這奉道的絕筆,正是形意的寫照,正道不會失傳,但有的人,卻固守囹圄,留在那個時代。
古往今來絕的東西多了,憑什麼宮家的東西就不能絕。宮二選擇了終結。終結可惜嗎?也許並不可惜。
一線天,用理髮店的營生撐起了八極拳的傳承,這很現實,我們的高手們就是有做五金的,賣眼鏡的,教書的、畫畫的、當官的,靠主業撐著副業,把拳傳下去,不過到今天還有誰相信民間自有高手在?退出一個組織,開了一家商鋪。幫派、商會原本確實是武人賴以生存的生態圈。大隱隱於市,好像真的傳下去了,傳下去了么?
葉問:他說,在你的眼裡,這餅是一個武林,在我的眼裡,它是整個世界。
葉問是那個時代走出來的人
他無瓦遮頭不教,不表演不買葯。
南派教拳,以前要舞龍舞獅,有雜耍,跌打。
葉問的詠春講打,只講打,一橫一豎,這是開了新風氣,他的詠春就像在宮寶森手裡掉下的那塊餅,遺落香港,最後在世界開枝散葉。
就算到現在,你走近任何一家葉氏的詠春拳館,就算教練水平再差,他也會接受你的踢館或者切磋,不像有的大陸的拳法,講養生講武德講門派,就是不講技擊。
他憑著自己的一口氣,活下來,點了燈,傳下去。誰是宗師?誰是鋪墊?
天會變,因為天莫測。道會變,因為道無形。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傳承和道義固然遭受踐踏。就是一些人死了,一些人逃避了,一些人屈服了,何止武術?都是如此。
但我們仍然要固守精神,要把前輩的燈火傳接下去,枯守誓言,變通求存固然都是這些武林前輩所選擇的方式,然而葉問的堅持和變通必定是最受認可的一種吧,這並非電影哦,。或許看起來詠春是因為某部電影某個名人而享譽。但首先你要傳下來,才會有這部電影和那個人。正因為自葉問而下,代代詠春還都保持了一橫一豎的價值傳承,於默默無聞之中堅持了自己的方式,這,才有今天。
我不知道歷史上真實的葉問是不是真有多麼驚天動地的神功,但無論如何,他是名副其實的宗師。
盛世之下,百花齊放,百花齊放則良莠不齊;大時代的來臨是大浪淘沙,如若巨流洪泥再滾滾而來,誰又知道會損多少玉,銷多少金,又沖刷粉碎多少礫石?
個人覺得,一代宗師,講的不是一個人,而是面對時代潮流的仿徨與掙扎。
舊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但是大多數人還秉持著舊的傳統,舊的規則。有的人超前了,譬如宮二的師兄,但是卻被時代所壓制,只能街頭熬湯以生存。有的人意識到了,但卻無力改變,只能寄希望於後來人,譬如宮寶林。有的人為了更好的生活,為了名,成了漢奸,也有人為了私仇,放棄了整個世界,譬如宮寶林的女兒。也有人,默默的付出,默默的忍受,終於開一代新河,譬如葉問。
一代宗師,不是講的葉問成為一代宗師的故事。而是在那個變動的年代,宗師們為了傳承而選擇的眾多的道路,奮力傳承的故事。
宮寶林是個有新想法的舊勢武人,只可惜因為時代,雖然看到了當時武林的弊端,卻不知道如何更改,恰如那時的中國,都希望中國強大,可是如何強大,沒有一個好方法,北洋各軍閥,國民黨各軍閥以及各個思想流派,紛亂不止。
宮寶林的師兄出場很少,就像一個過客,卻非常重要,他就像一個飽受打壓的過客,他也許曾經很輝煌,可是那畢竟是曾經的年代,在這個動蕩的新時代里,只能是一個心灰意冷的過客。他也是意識到武林的弊端,可是,已經有心無力了,宮寶林,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就是他的繼承人。
至於馬三,本意是什麼已經不重要了,雖然對於這個角色,描寫的很負面,但是他說的字裡行間,讓我彷彿看到了汪精衛這個人。很悲劇的角色。
至於宮寶林的女兒,更代表廣大的百姓,沒有那麼多思想,沒有那麼大思維,有的,只是為自己親人報仇而不計後果。個人感覺,這個角色更貼近於我們的生活。沒有那麼多口號,沒有那麼多思想,但卻最有血有肉。誠然,最後他不會得到好的結局,那有如何?她守住了自己認為最珍貴的東西。
這是這些人,這些事,一樁樁一件件,才讓葉問,慢慢成長為一代宗師,完成了宮寶林先生的心愿。
我想,在一代宗師這部電影主角——葉問的心裡,所有的人,都是宗師,都是英雄,都是他一輩子要追尋,膜拜的榜樣。
就像常常聽抗日老英雄說的一句話:
只有死去的(戰友),才是真正的英雄。
一樣,也許在葉問的心裡,一直幸福,並感激著。
一代宗師,是一個時代的宗師們,不是「一個宗師」
如果糾結於誰是一代宗師,好比比武爭強好勝,最終落了一個皮相。
「有的人成了里子,有的人成了面子。」
「都是時勢使然。」
「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個人覺得這幾句是理解《一代宗師》的鑰匙。
前有宮保森丁連山
而後只有葉問,連宮二都不算。
不如把這個電影標題反過來讀幫助理解。
馬三、寶森、葉先生、宮二……誰是一代宗師?都是?都不是?
寫作一代宗師,讀作宗師一代。
一代宗師,分了三條線,導演有三個版本。葉問,張震,宮二,愚以為是這三位,更突出葉問,自然。當然一代宗師指的是在那個年代倖存和死亡的那些武術家吧
王家衛的電影很難讓你一次性看明白。
這是王家衛的特點,如果讓你一次看明白就不是王家衛。
一代宗師看來主角是梁朝偉飾演的詠春絕學的大家——葉問,但是從戲份來看,很多都和葉問沒關係,比如化用的宮二,一個女俠一樣的奇女子,一個傳奇性的人物,一生為爭一口氣,不嫁人,不傳藝,不留後,一次性透支自己的全部只為了給自己的家族爭個名頭,自己的情愛慾念都在一縷青煙中化為烏有,自己的一生好像一天,上午是和葉問交手,得到了自己的里子也就是知己,下午是和馬三交手,得到了面子也就是名頭,一生如此足夠,一生一日,一日一生(別亂理解)。
比如和葉問沒交集的張震飾演的角色,一個前特工(貌似),超凡於葉問的武功,可以赤手空拳對抗無數手持利刃的前同事,進退自如若入無人之境,大有成為一派掌門的派頭和實力,更有挑戰葉問的本領,很多人估計在影院沒睡都是等著看他和葉問的交手,但是他後來蟄居於一個理髮店,萬千武功只做頂上功夫,一切歸於無物,除了教訓一下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小瀋陽,他的一切似乎被速凍,他的人生戲劇似乎剛開始就到了尾聲。
比如趙本山飾演的大師兄,一個謎一樣的人物,只出手一次,一生漂泊,浪蕩到自己最喜歡的關東大葉子煙都抽不起的程度,但是還是一派大師的派頭,出手如光,翻手如雲,收手如霧,讓人看不透,一個能讓人捉摸不透的人,最讓人不敢輕視,但是又是神佛無害的一個老傢伙,估計你要是瞪他一眼,他最多低頭一笑,還回一句多有得罪了。一輩子做廚子,一個大師直接變成了大師傅,一等一的可以克敵制勝如砍瓜切菜的功夫真的用來砍瓜切菜,他的一生似乎從開始就結束了,一鍋燉了幾十年的湯,火候還始終是最好,猶如他的功夫,出手就是一等一,但是他不出手,只出菜,三丈擂台不要,只要三尺灶台。
葉問也是一樣,一輩子不掛牌子,除非逼不得已,絕對不和人比較高低,遇見比自己弱的對手,更多地是希望對手不要有事,有時候看起來比較執拗甚至是張狂,但是他就是這樣一個簡單到極點的人,一輩子守著自己的信念,有燈就有人,一輩子不去爭什麼虛名,更不創立什麼所謂的門派,一代宗師更是從未想過。我想如果不是斗轉星移,時局動蕩,葉問的萬千家財化為烏有,他肯定就會一輩子練功但是一輩子不比擂台,練功之於就是喝茶聽戲跑堂子,興緻來了和老哥幾個練練手,練練而已,估計老哥幾個碰到一起,品茗斗酒的功夫會遠遠多於練手,聽戲的功夫會遠遠多於較量,興緻好了自己票戲,票個大武生,打武生的擂台倒有可能,真人的擂台,他估計只想做觀眾。
一群人,都在走自己的路,他們能成事,一方面是他們確實為人傑,另一方面,他們只走自己的路,不看別人,更不管別人怎麼看,走好自己的就行了。
其實王家衛不斷變幻時空,說的就是一個簡單的道理,念念不忘必有迴響,這個迴響不必驚天動地震耳欲聾,只要自己聽著滿意,就行了。
人這一輩子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只要按照自己想要的路走下去,走的自己不後悔就行了,一代宗師,不是和別人比,更不是活在別人的眼中,是活給自己的,按照自己想要的路走完自己的一代,就是宗師。
希望大家都能成為這樣的宗師,不一定按照全社會的標準成事,但只要你覺得不錯,就行了,你就是宗師。
只是電影,看個熱鬧就好了。
這一代人里,有好多宗師
很簡單,誰拍了全家福誰就是一代宗師。故事分明暗兩條線,明線武林,葉問跟宮寶森拍過一次,宮是一代宗師無疑,原版一線天收三江水的時候拍過一次,你懂的,3D版就刪了,最後一次是葉問帶著李小龍拍過一次。這麼明顯的暗示,不用我說吧。你真信他們的一代人都是宗師我就呵呵噠了,宗師者開宗立派一時之翹楚,宮二馬三眼光短淺,把宮家的燈都熄了,拿什麼開宗立派
以前知乎上看到了一篇關於一代宗師這部電影的影評,因為之前看過這部電影,但是理解不是很透徹,看了影評之後決定著重從武學,情感和大時代大背景這三個方面去理解這部電影中所講的一代宗師,沒資格說是影評,算是看完這部電影后的一點感想。
先從武學上來講,一代宗師這部電影中對當時的傳統武術也有一定的介紹,如形意門,八卦門,八極拳稱為內家三大拳法。詠春自成一路,以及各門各派的武術拳法。從電影畫面中大大小小的細節和和門派的比武來看,影片的鏡頭把招式拆分的極易觀察,每一招每一式都扣人心弦,蕩氣迴腸。其中所體現的就是傳統武學的美感。
在電影中葉問在香港開武館那一段,被問到,「詠春在香港知道的人並不多,不知道有什麼絕招?」葉問說,「沒絕招,三板斧,攤 膀 伏。」又問,「有幾趟拳,用什麼兵器」葉問答,「小念頭,詠春尋橋,標指。八斬刀,六點半棍。」「還有沒有別的?」「沒別的。葉問說,「跌打正骨,內功點穴,一概不會。無瓦藏頭,舞龍舞獅,一概不教。功夫不是街頭賣藝,所以無瓦藏頭不教,舞獅搶炮難免會打架鬧事,更何況爭強鬥狠,有失斯文。」
所以大家從這段對話中也能感覺出功夫是一種武學,一種文化,也是一種美的存在。這部電影在東方傳統武學上面有一種寄託之情,是那個時代武術師傅們的一種傳承。影片後面宮家還是滅亡了,宮家六十四手也隨之失傳,但是,不論武學的傳承也好,文化的傳承也罷,靠的不是門派,靠的從來都是一種精神。
宮家一生無敗績,宮二這個角色性格剛烈,在得知馬三殺了父親不計代價去報仇時,馬三說她沒資格,欺負宮家沒有後人,宮二只得奉了道,發願一生不婚嫁,不傳藝,不留後。影片後半段葉問對宮二說,」宮先生這幾年文戲武唱,功架十足,唱的有板有眼,可惜只差個轉身。」福星也告訴過二小姐,不必死守規矩,凡事都留有身後身。可宮二卻說,世上所有人都可以不守規矩,只有她宮家不行。宮二一直活在自己高貴的格局裡,也著實令人心聲佩服。
宮二和葉問告別時說,「武術有三個境界,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其實宮二很早就見了自己,她選擇了奉道,這麼多年過去了也算是見了天地了,卻獨獨不能見眾生,她說她沒有走下去的路希望葉先生走下去。
影片中也有必要講一下趙本山和張震飾演的兩個角色,丁連山和一線天。實在是這部電影的點睛之筆。丁連山是宮保森的師兄,丁連山以蛇羹為引教宮保森如何全身而退,功成身退。丁連山說,「做羹要講究火候,火候不到,眾口難調。火候過了,事情就焦,做人也是一樣。」最後宮保森也沒有聽師兄所說。可惜了一生功名也只是見了天地,並未見到眾生。一線天是八極拳的傳人。第一次出現是在火車上,刺殺日本軍官時負了傷,還是宮二幫了他。第二次是和組織內的殺手大戰了一場,成功脫離了組織。第三次是小瀋陽去收保護費時,在香港開了一家理髮店。從此便將八極拳傳入香港,大隱隱於市,也算是將武學見了眾生。
電影中的情感部分佔了影片的很大篇幅。宮二雖說性格剛烈,但也是刻骨柔情。宮家六十四手手可謂千變萬化,一手葉底藏花更是精美絕倫,將陰柔之美髮揮到了極致。宮姑娘當時正直韶華之年,和葉問在金樓上的比武打的是惟妙惟肖柔情似水。其中兩招貼面的慢鏡頭則讓人感覺到幾分曖昧之情。最終,宮二用了點小女人的伎倆穩坐樓梯扶手,贏了葉問也被葉問折服。一句「你來,我等。」更是將兩人拉進了距離。不過葉問仍是好丈夫,好父親。他和妻子張永成情比金堅。影片中在葉問點對生活最艱難的時候,把大衣拿去變賣,卻留下了一枚扣子。還有在香港開武館第一個屬於自己的房間時,把那一枚扣子釘在了牆上,他對宮二始終是平淡如水,含而不露。
在電影前半部分,宮二在金樓等葉問赴宴時,周圍全都是濃妝艷抹的妓女,唯獨宮二卻從來不上妝,一直以布衣布鞋示人。而唯一一次塗上口紅,挎著包包,穿上旗袍和高跟鞋時,是去見葉問最後一面。她知道她的時間不多了,有些話不說就永遠也不知道。宮二對葉問說,「六十四手我已經忘了,我在最好的時候遇到你是我的運氣,我心裡有過你。」此時的宮二實則在葉問面前變成了一位女人,一個在愛的人面前的女人。也是由於她的選擇,只好將悲情埋在心底。那一句「世上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猶是讓人心碎。
王家衛導演把一部影片用了多個方面只講了一句話,「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武學如此感情亦是如此。憑一口氣,點一盞燈,有燈就有人。其實所謂的大時代,無非就是一種選擇,或去或留。有些人執著於眼前事,有些人保留著身後身。真正的人生還需自己去領悟一番。
從字面意義上說,堪稱師表,引領時代(無論結果正反)的人,都配的上「一代宗師」這個名號。就此,宮寶森,葉問,同樣當之無愧。甚至於一線天與宮若梅,以其精湛的武藝與不屈之精神,都算得上。
然而,《一代宗師》要講的,並非僅僅如此。
我並不認為影片要講的是某一個具體的「宗師」。儘管故事是圍繞葉問展開的,也彷彿為他一人著墨最多。但你看,在《一代宗師》這幅畫上,葉問即使正居中央,也沒有眾星捧月之感。
相反,王家衛用了許多寶貴的鏡頭在「小人物」們身上。賬房先生的形意拳,寮口嫂班頭的八卦掌,更不用說宮若梅在雪地裡畫出的那一個圓。甚至連曾經的劊子手,後來的「福星」老薑,都有一把屬於自己的,殺氣凜冽的刀。
這些對於細節和神態的捕捉,並非僅僅因為「這是王家衛」或「這是一部電影」。從王家衛踏遍大江南北的走訪拳師開始,這部「八年籌備,三年拍攝」的作品,從來都不只是為了講一個人如何成佛成聖,開宗立派。他要刻畫的,是屬於那個時代的精、氣、神。
這「精、氣、神」,便是影片開頭,借葉問轉述師父教誨時所說的「一條腰帶,一口氣。」也是後來宮若梅說的「我是經小看著我父親跟人交手長大的,在我爹身上,我看到的不是招,是意。」
「功夫,兩個字,一橫一直。」看似霸道,可這叢林法則般的武人哲學,卻也道出了武者之一生所向。「為什麼武術叫功夫?功夫其實就是時間。」那麼在漫長歲月之後,武者畢生所凝練的技藝,是否就為了,這一瞬一念呢?不是的。但,若這一瞬一念能應證於道,便足矣。
《一代宗師》這部電影,我曾迷迷糊糊的看了幾遍。原以為自己最喜歡的,會是葉問的拳腳和成就,或是宮若梅毅然決然的身姿。再不然,還有那些明明暗暗的情感。可如今整理記憶的碎片時,卻發現,最叫我感動的,是宮老先生的那一句:「老猿掛印回首望。關隘不在掛印,而是回頭。」
說這話時,原本神態自若,舒坐在椅子上的宮老先生,突然低頭,抿了一口茶。還未抬頭,便借武學之理,對愛徒馬三給出了最後的警告。「這活(老猿掛印)的關隘是什麼,知道嗎?」不是關鍵,不是要訣,而是關隘。「隘者:狹窄、險要之地。」一語成讖。
人們在評價這部電影中的人物時,也許會依自己的喜好,將角色作高低排比。葉問與一線天,固然是擁抱新時代,為傳統武學開闢新生的人物;可若因此將包括馬三在內的宮家眾人歸於舊時代的絕唱,其實少了許多影片中,無時不刻在向觀眾透露的「理解」。這不是一部缺少悲歡離合、愛恨情仇的作品;但在濃墨重筆的背後,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即便是罪孽滔天(叛國、弒父)如馬三,或弱勢無力如張永成(葉問之妻),都有其堅定的立場。
全片靜默無聲的張永成,不是不說話,也不是看不見葉問與宮若梅的情愫,她只是覺得:「兩夫妻,要無聲勝有聲。」
能回答出「言必稱三,手必稱拳。能人背後有能人,凡事讓人三分」的馬三,對宮老先生的武道,其實也算「清楚明白」。但正是這種流於形式的明了,葬送了他。
在王家衛的鏡頭下,練詠春的葉問溫文爾雅,進退得體,出手迅捷有道。相比之下,練洪拳等雜家功夫的鐵橋勇,則顯得像個莽夫。拳法之間的取向差異,在藝術性的誇張處理後,是王家衛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以拳理,意喻人的抉擇。代表形意拳的馬三,是「寧在一思進,莫在一思停」。面對時局變幻,他寧可進錯(叛國、違師),也不願停。是「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說這話時的馬三,面露猙獰。可相比宮老先生抬起頭時的目光如炬,言辭滴水不漏的馬三,卻顯得暗淡無神。他也許把道理都「想明白」了,卻只是「破」而已。心裡空蕩蕩的,隨波逐流,什麼也沒有立起來。
《一代宗師》,是一代人的故事。一代人中,人人卻又以各自的理想,對時代進行各自的解讀。如上,馬三,張永成,都給出了自己的解讀。用生命給愛徒最後講了一次拳的宮老先生,乃至後來終身奉道的宮若梅與「無瓦遮頭不教」的葉問,亦復如是。
時代過去了。六十四手也許已經失傳了。但願時代之精神永不忘。
「人生如棋,落子無悔。」
The Grandmaster【s】
摘自豆瓣網,摩西不夜奔。
《一代宗師》是王家衛對民國武林潛心研究多年之後拍出的心血之作,民國是中國武術最後一個黃金時代,一時英雄輩出風雲際會,王家衛以自己獨特的電影風格深情而詩意地追憶了這個時代,選定詠春、八極、八卦和形意四種武術來展現,八卦門中王慶祥飾演的掌門宮羽田極具宗師氣派,但趙本山老師演的「大師兄」則讓人有些茫然,其實這個人物大有來頭,此人名叫丁連山,曾為東北八卦門頭號人物,後因命案南下佛山。他在片中的作用不僅成就了師弟宮羽田,而且對於葉問能夠成為一代宗師也意義非凡。
【丁連山何許人也】
台灣作家張大春最近對丁連山這個人物有個詳細交代,而王家衛導演的《一代宗師》里對此人物戲份保留有限,才讓人有點不明所以,其實這個人物和張震飾演的一線天一樣,都可以獨立成篇。
片中宮羽田在佛山金樓開引退儀式,意欲將位子傳給南派武術家,面對南粵子弟各種不服,鏡頭轉到了他與大師兄丁連山在後廚的對話。
在此之前,這對師兄弟一直失去聯絡,而兩人20年前的分別,則是因為一樁命案,正是那件命案,才讓丁連山成了片中他自稱的「鬼」。當年在東北,師弟宮寶森(即片中宮羽田)加入了同盟會一直支持革命黨,還曾幫助革命黨逃獄。民國成立之後,曾經幫助中國革命的日本人被中國革命同志淡忘,很多日本人在東北開始鬧事,張作霖為剿殺革命黨,特意放出一個參與了革命的日本武士到街上鬧事挑釁,為了避免他泄露更多革命黨人信息,宮寶森決定誅殺之,師兄丁連山雖然一直反對師弟與革命黨有干係,但到了這個節骨眼兒上,必須要殺了那個鬧事的日本人才能避免更壞的事情發生。
宮寶森本欲自己出手,但丁連山問他:殺人負罪而逃,與獨撐門派將一門武藝發揚光大,哪個更難?宮寶森說當然是後者,丁連山說,那好,我做前面這件容易的,更難的就交給你了。殺人之後南逃南粵之地,到了佛山隱姓埋名到了金樓後廚。宮寶森作為接受了新思想的武術家,反對陳舊武術觀念,主張武術南北融合共同進步,因此才北拳南傳,形意、八卦等傳入南方,但為了南拳北傳,引退之際想搭手傳位給南派武術大家,期間喝到一碗肉湯,知道那是多年未見的師兄的手藝,直接到後廚找到了丁連山。
丁連山對宮寶森說,武林門派這些事本來就很虛妄,事情沒有你想的那麼簡單。你有時候可以反穿皮襖「裝羊」,順勢而行,不要「橫柴入灶」強行推進。宮寶森聽了師兄的話,並未強行推進武林融合併介入當時錯綜複雜的革命局勢,才避免了武術界被政治傾軋的悲劇。
【他教會了葉問什麼?】
宮寶森促進武術南北融合,其實南方武林人士並不買賬,就在他喝湯之後尋師兄丁連山期間,其弟子與南粵武林子弟比武打了起來,隔壁煙館的葉問派人將比武現場情形實時報告,葉問憑報聽拳而瞭然於胸,然後出手,直接挫敗宮寶森得意弟子,還傷及了宮寶森,後來倒是意外敗給了宮寶森的女兒宮若梅。
多年之後,葉問為了尋宮家六十四手而找到了同樣從佛山到香港的丁連山,片中丁連山說,一門之中,有人做面子,就得有人做里子。面子請人吃一支煙,里子就得殺一個人。其實就是說師弟宮羽田是八卦門的面子,為了促成他領導八卦門合併形意然後北拳南傳這些看起來很好的事情,他作為里子卻殺人負罪潛逃。
此時葉問在痛惜無法再見宮家六十四手之後,更頓悟到武術應該打破門派之間廣泛傳於世人的道理,八卦一門,作為里子的丁連山付出如此代價畢生潛伏成「鬼」,而師弟宮羽田來到南粵也未能完成南北武術融合之理想,而詠春一門亂世之中飄零至港島一隅,終因葉問感悟之後將畢生所學傾授眾生,才有了今日詠春之盛。「武術有三個境界,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宮二說它僅僅在第一層境界,她能知道自己不服輸的氣,但是因為她的狹隘,她看不到天地。葉問和宮師傅在第二層境界 。他們看得見這個國家,能夠以天下為己任,這是「見天地」。而見眾生,竊以為,沒有一個宗師能夠達到這個境界。眾生之多,可謂無窮無盡,而我生有涯,豈能見識的完?即使所謂有了對眾生心態的整體印象,那也僅僅是我們所見到的眾生的心態,至於我們沒見到的,我們又如何而知呢 ?
可是,在電影的方寸之地里,那銀幕上活動的所有人,便是眾生。而開了上帝視角的我們我們,才應該是「一代宗師」。可是,我們能夠見到所有眾生,可少有人能成為「一代宗師」。因為大多數人懶于思考,不願一幀一幀,一層一層的去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撥開他們的「洋蔥」。
每個觀眾,都有成為一代宗師的機會,但是,能不能成為,便看你找到了哪些好電影,體會到了什麼。我覺得,這才是王家衛真正想表達給我們的。
葉問是大時代洪流里的一代宗師,宮二是自己時代的宗師。「所謂大時代,不過是一個選擇,或去或留,葉問去,宮二留。」
觀一代宗師有感
陳姓弟子葉問,7歲習武做人,豆蔻年華成宗,少青年日過順,40大劫到,一步跨天地。半步明人心,大步憂天下,何載?天賦異稟,後期多磨難,萬法無雙全。而立之年遇貴人、生子女、定終身。此天擋不了他的眼、地擋不了他的挖掘。敢問一代宗師,是誰?
推薦閱讀:
※如何分辨影視劇中的特效和實拍?
※為什麼拍電影開機要拜神,好的願望寄托在神身上有用嗎?再怎麼拜也趕不上好萊塢啊!感覺回到了那個封建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