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的學生是否比其他高校的學生更樂意在自己的網路 ID 中使用校名簡稱?

在各種社交網路上能夠看到
不少北大學生的 ID 都帶 PKU 字樣,
而其他高校的學生中這種現象似乎比較少見。
這是因為
我帶著預判去看問題
所以一旦出現符合猜測的結果就顯得比較醒目,
還是因為
北大的學生確實對自己的母校更有認同感
又或是別的什麼原因?


那是因為很少有大學的縮寫像 PKU 這麼醒目,發音這麼鏗鏘有力,在粵語環境下還多一層喜感。
如果北大決定放棄 Peking 改用更符合政策的 Beijing,那我相信不太會有人在 ID 里寫 BJU。


以我自己的經歷來回答這個問題。我的私人郵箱就帶著PKU,回想當時註冊Gmail的時候,原本想用名字縮寫SCM,可惜太短,那時候還在學校就很自然的用了scmpku,當時只是個潛意識行為,沒各位想的那麼多複雜和深刻。ps:因為學生物,還記得PKU有苯丙酮尿症的含義,對這個詞就有更一層樂趣了。


以前水木bbs上有人說過南開大學的畢業生最愛這麼干。nk 開頭的id 很多。

但這種終歸是小概率事件,不可歸納總結。


從Twitter上來看,似乎印證了這一判斷。

作為一個群體,北大學生的高蹈自許是顯而易見的,有「我運即國運」的氣勢。我並不認為這是壞事,默許甚至鼓勵年輕人舒展個性,總比另一些學校致力於怯除他們的傲氣,踐踏他們的自尊要好得多吧?

這種自我認知受歷史與現實共同影響,一個可資佐證的例子是:敏感事件發生後,北大內部就有「全國穩定看北京,北京穩定看高校,高校穩定看北大」的說法,以提醒學生們擺正立場。


曾經被某同事問及:「北京大學是北大嗎?」

因為自己只熟悉PKU,雖然不符合目前的拼音規範,但是覺得這是個傳統,保留傳統代表了對於傳統的緬懷和自豪,沒有必要向中國目前盛行的城市改名風看齊。
另外,對自己的學校有自豪感沒什麼不好,如果以前習慣用,也沒有必要怕別人說自己得瑟而特意去掉。


身為北大的學生,從來在自己的資料裡面迴避這一點。
怕被戴帽子。
就好像假期回家,碰上各種媽媽爸爸的熟人,問「孩子在哪上學」,我都只會回答「在北京」,而非「在北大」。因為小城區幾年也沒有一個北大的,總是不希望被大家「圍觀」。


沒有那麼複雜,只是很隨意地自然而然地就用了,就像有些人喜歡用生日或星座一樣。比如,在學校的時候,自己想要的ID被註冊了,又不想透露自己的生日,會很自然地想到加上PKU試一試。

你特別地留意一下,清華THU,北師BNU,人大RUC,哈工大HIT被用到ID里的也挺多,肯定還有很多因為不敏感其縮寫而沒有留意到的。

當然這也可以說是認同感,一如國家認同感,地域認同感。學校認同感,也是學校成熟的標誌之一吧。

另外,按比例來說,我認識的人中這樣用的還真不算高


其實其他學校的也不少,當然PKU跟隔壁比是對比懸殊了一些,這裡未必有那麼多畫外音,學校的牌子和對他的認同,校園網路和校園郵箱的使用率,BBS文化,簡稱的可讀性和平時的使用率都可能有關,NJU、HUST被使用率也不低,SMTH的使用率還行,THU本身就很少用,既不是郵箱後綴也不是主頁URL


其實只要是感覺自己大學還行,並在外人面前引以為傲的就有可能帶,俗稱得瑟。


未名BBS就有這個傳統,twitter上好像也有這股風氣,但是似乎是很少的人用而已。


這種論點是典型的一葉障目,很多時候pkuxxxxx這種ID出現跟學校本身根本沒任何關係,例如你在教育網裡面打DOTA,滿大街都是學校+自己的ID方便尋找戰友,當[hust]xxxxx,sjtu.xxxxx,fdu.xxxx都流行的時候,PKU.xxxxx的出現不足為奇吧。當然還有很多這種情況,但這種東西上升到學校的自我認知就比較搞笑了


其實不太理解為何有些校友/同窗使用PKU作為社交網路(郵箱或者普通賬號名無妨)的ID。我一般會覺得加上PKU這個後綴發表言論時無形中就會有一種責任感或壓力,更不希望產生一種炫耀身份的感覺。回到問題本身——我猜,因為願意使用PKU後綴表面身份的使用者本身在網路上就屬於活躍群體,同時相對來說比平均水平更加關注一些敏感、讓人看了之後會想到「說這話的人是誰,啊,原來是個名字裡帶PKU的傢伙「的事件,所以產生了高估吧。(也許twitter上的情況比較好解釋)。


其實樓主想多了
很多人在id裡面加上學校英文簡寫
是因為這樣不容易重名


個人感覺木有 THU的多==


大家尚且如此,況凡人乎?(劉震雲是我最喜歡的當代作家)
君不見,高曉松也整日「我們學校」如何如何。
一言以蔽之,自豪感,炫耀,得瑟爾。


這個不一定是顯擺,也可能是一種感情在裡面。發現NKU(南開大學,沒有pku有名,標註一下說明)裡面很多車牌帶有印記。同時,每年的畢業晚會都會把「I love NKU"作為一個主題。在學校的圖書館前的水泥地上也寫有」I love NKU「。


我認識人裡面北大的最多,其實是清華和北師大。
不過我覺得這事兒沒那麼上綱上線,有點兒小母校情節,主要還是ID註冊被搶注而已。


不知道是否因為身在其中而沒有察覺,至少我身邊的同學在知乎上沒有帶PKU字樣。
就像當時註冊gmail時,我的id已被使用,下意識加上pku,一直沿用至今。但在社交網站上,還是不習慣帶上PKU,低調點好。


好多PKU,希望三年後自己也能在自己的ID後面自豪地加上PKU


話說PK U 確實霸氣。不過是羨慕嫉妒恨的事情。沒什麼大不了的,只能怪自己努力的太晚,和人家落了不止一個層次。


推薦閱讀:

如何結識網路上的陌生人?
6度社交理論的朋友是指哪種程度的?
為什麼有些視頻爬滿了網友的實時評論文字?
SNS 的本質是什麼?

TAG:社交網路 | 網名 | 北京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