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绣春刀 2:修罗战场》?

电影质量好吗?比起上一部如何?


-

先说下锦衣卫的官职,再说下运转机制,最后说下人物。

—————— 官职 ——————

# 光荣之路:与皇帝的六度分隔

你是大明治下的一名浪荡子,世代白丁,只剩一间祖屋,能卖三十两银子。

请问,你和皇帝之间隔了几层?

最短路径是卖掉祖屋,换一张锦衣卫北镇抚司的堂贴,成为一名光荣的天子亲军。在你面前的是这样一架天梯:

校尉 - 旗官 - 百户 - 千户 - 镇抚 - 指挥 - 皇帝

从你往上,经过六层就是当今圣上。皇帝是整个大明权力的合法源泉,他就是太阳。离得越近,能量越多;联结越短,权力越大。整个大明就是一张以皇帝为中心的网。你和其它节点的关系,全看你和中心有多近。

锦衣卫是个不错的开头,你找到了人生强手棋的落子点。如果不打算谋反的话,后面还有五级,每一级都困难重重,往往数代人才能攀升一阶。整个游戏如同古罗马的晋升体系,光荣之路( Cursus honorum )。

# 役使:校尉

我是陈永仁,警员 DPC27149 。

三十两银子没有白花,你现在是一名体制内人员了。虽然不过是金字塔底的一个小卒子,后面却站着整套国家机器。总旗沈炼指示:丁修刀法再好,锦衣卫也能收拾他。就是这个意思。

怎么收拾呢?

崇祯四年,绸商刘文斗运货到京城,奸徒恶棍赵瞎子等口称「厂卫」,以偷税漏税相讹诈,把他绑架到崇文门东小桥庙内。搜查他的账簿,发现和他有生意往来的商户罗绍所、李德怀等十余家,一并拿下拷问,总共敲诈白银二千余两。

三十两买合法伤害权,六十倍的投资回报率。

永安寺审净海和尚,是一次合法伤害权的案例教学。为了一个大目标,可以轻松从个体身上碾过去。至于有没有这个大目标,还不是你说了算?

丁修会武功?也就在冒充的靳一川面前耍耍横。他连个体制内身份都没有,敢有什么不轨,立刻就会惊动各级官府。《第一滴血》里的兰博打伤一个警察,就要引来搜山队与直升飞机。无论大侠大盗,在国家机器面前同样是蝼蚁,再小的兵卒都是这台机器的一部分,根本得罪不起。

校尉小吗?一般人根本接触不到余则成和陆桥山,一个谢若林就能让他家破人亡。

# 士官:小旗

如果说校尉是连名字都没有的宋兵乙,小旗就开始带队伍了。崇祯朝杀人冒官的靳一川(丁显),天启朝口无遮拦的殷澄,都是小旗。小旗带几个人,相当于巡街的真田小队长,约等于士官。换算到世界各地,就是军曹,或者沙展。

不要小看沙展。理论上说,当年控制香港警界半边天的四大总华探长同样是沙展。《五亿探长雷洛传》,说的就是吕乐等人的故事。各级沙展主抓一线工作,油水十足,获得推荐后,经警察学校训练合格可升任督察。为了能留任沙展,不想升级者会贿赂教官故意考试不通过,公道价两万港币。

折合到互联网公司,小旗差不多是 T5 ,一线骨干。晚上写码,白天 Code Review 。

# 军官:总旗

总旗正式进入了军官阶层,从此就和「上面」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熬了半辈子的大哥卢剑星,降职后的二哥沈炼,魏忠贤的外甥凌云铠,都是总旗。只是此总旗非彼总旗,都是处级干部,一个是「农民的儿子」,一个是是省委副书记高育良的外甥女,自然天差地别。

《人民的名义》里镇压「当代杜甫」郑西坡的程度,官拜京州市公安局光明分局局长,差不多也是总旗,区内能量巨大。换算到香港,总旗相当于帮办/大帮,即香港警匪片中出场最多的职位「 XX 组高级督察」。督察们可以按流程申请人员情报各项资源,讲一线办案的故事已经足够。从警员变成高级督察,月薪就能从两三万港币升到六七万,差距非常明显。

作为基层军官,总旗也是精英之路的起跳点。金日成时代突袭青瓦台的朝鲜特种部队,成员基本都是少尉,与总旗同为最低级别军官。任务失败后,31 名特遣队员中仅有英雄少尉朴在京 1 人逃回北方。有了这样的传奇经历,几十年内他一路飙升,现在官居人民军大将,成功书写了一名总旗的崛起之路。

# 中坚:百户

大明兵制,卫下设所,百户就是百户所的负责人。

为了这个百户,卢剑星奋斗了大半辈子。「机会来了,接得住,咱们就能翻身」,他眼里的翻身,就是做一个正六品百户。直管三兄弟的胖子张英,升职后的卢剑星,跟着陆文昭混的沈炼,抽烟锅的裴伦,都是百户,大明的上尉级军官。

百户到底大不大?

其实已经不小了。

放到全国去看,正六品武官当然不算什么;单从锦衣卫系统来看,百户是非常明确的中坚力量。管事百户意味着可以单独负责一块业务,带团队,扛指标,向镇抚、指挥等高级干部汇报。自己的小弟有小弟,自己的老大有老大,标准的中层干部。

实权百户的权力很大。侯亮平是最高检反贪总局侦查处处长、汉东省反贪局代局长,就是个正处级,能量如何?根在京城,借调地方,干着监察的活,直接对最高检负责,正如大明锦衣卫一样。方向对了,一个百户足够拱倒一棵大树。

# 高管:千户

千户,大明正五品武官,直接向南北镇抚司长官汇报。按例,整个锦衣卫也不过十几名千户。虽然开国百年后数量大大膨胀,真正的管事千户仍位高权重,相当于中央部委的实权司长。放眼环球,也已和纳赛尔、卡扎菲、做小金鱼的奥雷良诺一个级别,官拜上校。

这差不多是普通人职场生涯的顶点。一个聪明人在部队奋斗一辈子,上校正团退休,也就这样了。倘若千户陆文昭不是另有大计,接下来还想升吗?挺难的,顶头上司是北司镇抚许显纯,这是魏忠贤的义子。捞鱼、找蛤蟆,陆千户做什么都没用,只能等天下有变。

余则成、李涯、祁同伟,不是副千户就是千户。当然了,肯定没有陆文昭的影响力。陆文昭能直接向下一代领导核心汇报,他们只能效忠天津站站长或省政法委书记。

换算成互联网行业,接近于创业项目合伙人或架构师。遇不到风口,这就是中产天花板。

# 二号首长:北司镇抚使

镇抚使,锦衣卫下南北镇抚司的分管长官,南北各一人,正五品。其中的北镇抚司本是锦衣卫下属机构,由于直管诏狱,可以直请皇帝裁决,本卫不敢干预,从明中期后独立性越来越大。实际上,北司已成为一个挂名锦衣卫下的独立司法机关,直接对皇帝负责。

镇抚与千户之间有一道明显的鸿沟。虽然名义上只是正五品,实际上往往会加封高品级虚衔。许显纯,陆文昭的顶头上司,与锦衣卫一把手田尔耕同为魏忠贤门下「五彪」,北司镇抚外加官正一品左都督、从一品太子太傅、正三品都指挥佥事;许显纯倒台后,第二部里的新任北司镇抚,仍可与首辅韩旷、东厂提督赵靖忠同坐一席。成为北司镇抚,就有机会登上《明史》,位列《佞幸传》或《阉党传》诸公之中。

这个层级拿到的,往往是直接来自最高层的简短命令,而不是分拆完的待办事项,需要自己揣测上意、分拆目标、协调资源、步步落实。从镇抚使开始不再是技术官僚,基本都是政务官,世称「堂上官」。党争会直接影响这一级的职位,例如前传中耀武扬威的许显纯,在正传开场时就被抓捕。

相对北司,南司处理的只是锦衣卫内部案件,例如凌云铠死了由南司出面调查。两部《绣春刀》中,南司镇抚使一直没出现。和事业部总经理相比,内调科负责人是要略逊一筹。

# 一把手:掌卫事

皇帝上朝时,左班文臣立于最前的是内阁首辅,右班武将立于最前的就是锦衣卫掌卫事。

锦衣卫名义上的一把手是指挥使,正三品。由于是天子亲军,没有编制限制,皇帝常用锦衣卫武职赠给勋贵子弟。这只是一种荣誉虚职,并不会实际分派工作。自镇抚往上,锦衣卫设有四名指挥佥事、两名指挥同知、一名指挥使,明中期就已远超此数。实际上的一把手,是「(某衔)掌卫事」,即以某身份主持锦衣卫工作。在众多的世袭挂名指挥使之中,这才是真正的锦衣卫一把手。

这么重要的岗位,当然不会只是正三品。片中的指挥使田尔耕是兵部尚书田乐的孙子,魏忠贤名下「五彪」之一,人称魏忠贤「大儿」。他身上还有两个高品级虚官:正一品的左都督、从一品的少师兼太子太师,以此加衔掌卫事。相当于今天的中央警卫局负责人授中将,向联合参谋部上将参谋长汇报。

怎么才能当上掌卫事?

纵观明朝几十位锦衣卫掌门人,有的出身公爵之家(张信、朱希孝),有的祖父是兵部尚书(田尔耕),有的父亲也是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出身一般也没关系,有了从龙奇遇,同样能备受恩宠。陆炳从小伴读,还从大火中背出了皇帝;袁彬与皇帝一起被俘北狩,归国后从锦衣卫试百户,连跳数级至指挥佥事、指挥同知、指挥使;百户钱宁,陪正德出外游乐,被皇帝收为义子(……),自称「皇庶子朱宁」,累迁锦衣卫千户、指挥使、左都督掌卫事。

缘,妙不可言。

大明开国三百年,锦衣卫负责人也不过区区几十位。这已是光荣之路的最高处,你已经登上了大明过亿人口的政治顶端,身后旗校官兵十万,面前就是皇帝陛下。文官对你爱恨交织,内臣对你忌惮有加,一念善恶都将被记入史册。只要你能够光荣退休,子孙的官场之路将从千户起跳,胜过布衣英豪一辈子的努力。

一切都搞定了,现在只剩最后一件事,需要好好想一想,怎么才能做得比被抄家的陆炳、受重刑的袁彬、被磔于市的钱宁再好那么一点点,顺利荣休。

# 各路公公

普通公公:英文字幕是 Master,和深夜食堂老板一个级别;

郑掌班:东厂高级干部,生理层面上的阉党,直接向厂公汇报;

郭真:内官监掌印太监,内廷十二监首脑之一,正四品。他的非正常死亡当然是惊天大案。萨尔浒之战中沈炼总共救了两个明军,一个是陆文昭,另一个是郭真吗?没看仔细;

赵靖忠:就是年轻时的魏忠贤。魏忠贤原名「进忠」,同样背叛了提携者。

—————— 制度 ——————

# 明代兵制简介

明代兵制是卫所制。国初定制,一卫统十千户,一千户统十百户,百户领总旗二,总旗领小旗五,小旗领军十。一卫长官为正三品指挥使,一所长官为正五品千户与正六品百户。

一般的卫约有五个所,锦衣卫有十七个所;一般的卫五千多人,锦衣卫旗校可达六万人。

# 管事与带俸

有两种武职。一种是有实权的「管事」,一种是没有实权的「带俸」。

建国之初,一个千户麾下确实有千名士兵,此时官、职合一。经历开国、靖难、漠北等多次用兵后,封出去的帽子越来越多,坑开始不够用了。再加上武官子孙可以世袭武职,进一步加剧了这种趋势。都是千户,领到差事的是管事,剩下干领一份薪水有官无职的就是带俸。

明朝的法定俸禄可能是历代最少的,真正来钱的是岗位油水。所以即使官阶一样,管事武官有兵有饷有地盘,生活滋润;带俸武官则可能「老弱蓝缕、状类乞丐者,指挥、千户也」。两部《绣春刀》里出现的千户、百户、总旗、小旗,都是手下带人的正经管事官职。

管事与带俸,可以近似用实权科长与「享受科级待遇」来理解。

# 带俸锦衣卫

开国之初,武职尚不轻授,需要用战功来换。明中期以后,武职开始泛滥,尤以锦衣卫为甚,带俸锦衣卫成为一种类似散阶的存在。

锦衣卫是天子亲军,不受五军都督府节制,而且没有编制上限,尤其方便皇帝往里面塞人,即所谓「恩荫寄禄无常员」。外戚、高官、太监的子弟多有袭封,各有指挥、同知、千户、百户不等,例如:

严嵩的孙子,曾侵功授锦衣卫千户;

戚继光的几个儿子,分别封了锦衣卫指挥、佥事、百户;

常遇春的后代常复、汤和的后代汤绍宗、邓愈的后代邓炳,都是南京锦衣卫世袭指挥使。指挥使理论上只有一人,实际上多人并存,多是这样的勋臣后代。

一个可能不恰当的比喻,可以将带俸锦衣卫视为英国女王骑士,只是个荣誉头衔。社会贤达、杰出人才、名家子弟,均可受封,并不要求受封者一定是军人。

# 武职世袭

有明一代,都督、都司等高级武官都是流官,不准世袭;卫指挥往下的中下级武官,可以由嫡长子袭职。太祖时袭职还要考试,成祖后逐渐放松要求。

开国和靖难两次大战,生产出大量世袭武职。按战功大小,各授百户、千户、指挥使、公侯不等。这两次机会没抓住,就得等各种镇乱平叛了。下图是一个靖难功臣的家族史。一代人的时间,祖先从小兵升到了正三品指挥同知,成为一个卫的副官。真定、郑村坝、济南、西水寨、京师,这位指挥同知的升迁史就是一部靖难史。成祖爷大笔一挥,保了他们家两百年的富贵。

▲ 于志嘉 《明代军户世袭制度》 P208-210

现在天天吵阶级固化,那是没见过专制社会。一固就是十几代人,升职难比登天。不仅阶级固化,连职业都固化了,你爹干啥你干啥,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诸多世袭行当里,锦衣卫不失为一条金光大道,这是根正苗红的体制内。只要不是甲申国变这样三百年一次的大祸,大明朝保你三百年世袭中产,还能参加科举,可谓世受国恩。

沈炼和卢剑星应该都是世袭百户。沈炼先要晋升副千户,后来被撸成了总旗,应该都是管事职务;卢剑星「没能袭上父亲的百户」一直在总旗原地踏步,也应该是以百户军衔管事总旗。最感人的是凌云铠。作为厂公的外甥,从百户千户起跳简直毫无问题。能从一个基层总旗干起,平时还不显山不露水,实在是难能可贵。

# 锦衣卫的职责与权力

除特务工作外,锦衣卫还负责从修马路到统计物价等各种事务。

▲ 廖元琨 《明代锦衣卫行为研究》 P15

最为人熟知的,还是老本行侦缉奸宄。

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锦衣卫不是三法司,不要拿《大明律》当挡箭牌。对普通官员来说,里面的关节就是一套黑盒子。缇帅们直秉天意,兼领立案、侦缉、收押与审讯,提供公检法一条龙服务。锦衣卫以一个部门,担负起外廷多个衙门的权力流转,且无制衡。

如同御史一样,锦衣卫受命监察百官,权力大,品级低。权力大是因为操作过程中有巨大的合法伤害权与自由裁量权,品级低是因为皇帝的刻意压制。

不过,锦衣卫权力再大,也不过是皇帝的政治斗争工具。这个政权,本质上还是皇帝与士大夫共治的。大明这家公司,皇帝是大股东,皇亲国戚、勋贵、文臣是小股东,小股东对大股东的影响,可不见得比厂卫小。既然是工具,那么可以正用也可以反用。当特务政治达到顶点时,为了平息大臣的愤怒,皇帝也不介意借粮官人头平息众怨。前两任锦衣卫指挥使,就是这么掉了脑袋。

# 谁是公鸡?谁是蝈蝈?

国家机器是公鸡,任何一个离散个体都是蝈蝈。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布衣之怒,流血五步。谁是天子,谁是布衣,就看谁在掌控国家机器。掌控了就是公鸡,从公鸡上摔下来同样是只蝈蝈。国家机器自有自己的意志,不以任何一个人而转移。大明皇帝·朱由检,东厂提督·魏忠贤,前一个身份可比后一个重要多了。无数人的预期都盯紧了前一个,至于后面究竟是哪位自然人,还真没那么重要。

三兄弟跳进阜城客栈,几十个打手看到飞鱼服全部吓尿。真是因为打不过吗?怕的是狐狸背后的老虎;

靳一川身为小旗,为什么害怕一个流寇?因为他的出身不正。一旦被揭露,立刻就会被国家机器抛弃;

南司百户裴纶威风吧?自带肉墨盒,一句话毁了一辈子的修行;离了锦衣卫,不过是带伤躲在凶宅的逃犯;

镇抚一怒,千户战栗;镇抚下台,就是被小旗当街追捕的犯官许显纯;

新任东厂提督赵靖忠,宴会时能与大学士同坐一席;一旦逃亡,就要孤身死在蝼蚁手里;

厂公魏忠贤,京城里操纵千万人命运;身在阜城,性命就被一个小小总旗左右。

别说这些大小喽啰,就算是拥有最高权力的皇帝又能如何。拥有资源的是皇帝,皇帝可不一定就是他朱由检。资源们眼看着皇帝在万岁山上自尽,把自己卖给了李自成和满洲人。身形变幻之下,逐渐组成另一只公鸡。

—————— 人物 ——————

这部片子里,每个人都是失败者。

为什么?

因为生逢朝不保夕的晚明。

阉党名头虽大,得势不过三年。三年是什么概念?ISIS 建国、香港占中、乌克兰危机、文章出轨,离现在也就三年。与此相比,《权力的游戏》已经拍了六年,《建国大业》已经上映了八年。

就算你卖身投靠魏忠贤,也不过风光三年。三年以后怎么办?

没人去想,也没人敢想。整个阉党史,如同一次为期三年的传销。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如同钻石、白金、黄金、高阶大使、精英经理。只是这一次,所有人都没法上岸。魏忠贤在阜城上吊自尽,尸体被千刀万剐;田尔耕、许显纯等还没干满一届,就要秋后处决;浙江巡抚潘汝祯带头建生祠,才过了一年就被判充军。

投靠阉党,如同 46 年参加国民党,新政前买商住房。天启驾崩,崇祯登基,仅仅三个月,阉党土崩瓦解。

对抗阉党就能笑到最后吗?

殷澄嘲笑厂公,被卷进百户和总旗的争斗里,一句话说错,被逼当街自尽;

卢剑星辛苦了一辈子,刚当了一天百户,就要身首分离;

陆文昭一心变革天下,脏活累活一肩挑,还得跳下水给厂公当寻回水猎犬,最后成为弃子;

丁家班,信王府外包团队,签约单位清风茶楼,到死连个正经编制都没有。团灭;

信王最终登基,他胜利了吗?崇祯这个年号只有十七年。十七年里,阁臣如走马灯一样换了五十个,还杀了七个总督、十几个巡抚,形势一天比一天坏,最终走向甲申国变。万岁山上,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

妙彤、妙玄,历经艰险,终于逃到了苏州杭州。十八年后,满洲破城。

沈炼虽有主角光环,只怕下场还不如陆文昭。陆文昭面对的不过是阉党当权,自己又是光棍一个;他要面对的是亡天下,彼时世间再无避难之地。二十年后,他也是人到中年,挈妇将雏,天下虽大,无处可逃。

最后可能只剩下丁修这样的孤魂野鬼,游荡在这片大地上。

这是最大的悲剧所在。明知前面一片暗淡,所有的挣扎都是徒劳无功,人们仍然在互相撕咬。头顶的陨石穿过大气层,发出耀眼的光芒。

# 中年陆文昭:人间正是修罗场

守备陆文昭死在了萨尔浒。

萨尔浒之战时,陆文昭已是总兵杜松麾下守备,指挥上千人,他还是戚家军小集团的大师兄,加上后来能接触到信王,很可能是世袭武官。

一仗下来,几万人割草一样地没了。自己被满洲人按倒跪地,正准备杀头。没有沈炼的世界里,也就留在这了;有了沈炼,他侥幸逃脱一命。一个问题总在折磨着他:为什么只有自己逃了出来?他认定自己负有使命,不然没法解释,为什么没和那几万人一起死在萨尔浒。

陆守备死了,陆千户站了起来。

年轻时,总觉得人生有无数可能。人到中年,获得了一些确定性,却丧失了大部分可能性。看起来功成名就,实际上冷暖自知。他又是死了一回的人,到了这岁数,气节、情义,都磨得差不多了。那还剩下什么?就剩个改变世界的念想了。

陆千户终于找到了人生方向:保信王登基。他抛弃了所有可能性,一门心思闹革命。投靠阉党算什么,假传圣旨算什么,追杀救命恩人又算得了什么。最后在吊桥处的死战不退是完全可信的,萨尔浒悬崖前,他找沈炼借了八年;在这个悬崖前,他又还了回去。老房子着火没得救,中年人认了死理,同样敢向全世界开战。一切为了产品上线。

所谓「四十不惑」,指的是就是这种不再写自我检讨的心理认知。男人终于建立起自己的框架,确定一套标准,不再跟别人的思路走,也不再补充短板,而是坦然接受自我。

能将自己的个体,投入一个远比自己宏大的目标,幸福莫过于此;

最后被这个目标所背叛,凄惨又莫过于此。

他以为自己是合伙人,最后发现不过是生产要素。如同老男人被小妻子抛弃。以为逃出了萨尔浒,最后才明白,无论边疆还是朝堂,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战场。要想不这么死,就得换个活法。没想到信王登基了,该怎么活还是怎么活。十七年后天地色变,最终所有人都没逃过,他不过是先走一步。

为什么逃不掉?

生逢末世,人间正是修罗场。

# 青年裴纶:曾经年少爱追梦

南司百户裴纶,岁数不大,嘴里却老叼个烟袋锅,结果还是玩不过厚黑中年男。

他要什么?

要功名。

怎么要?

一举破获金陵楼、案牍库两件大案,拿着功劳换功名。

拿到了吗?

换来背后一刀,侥幸逃命后被打成通缉犯。

问题出在哪?

裴纶的思路是:认真工作,积极表现,拿出成果,就能获得升迁。

恭喜你,卢剑星也是这么想的。

裴纶之所以威风八面,先拘净海,再追北斋,都是因为背靠着锦衣卫这棵大树。问题是,作为一个暴力机关,锦衣卫只是手段,而非目的。目的是什么?得由上面来定。「上面」不是一个人,而是层层叠叠的各级领导。他希望破获的大案,幕后黑手是北司千户陆文昭。陆文昭发动远胜于他的资源,裴纶立刻被打倒。

失去了锦衣卫的身份,他也只能和另外两名通缉犯一起躲在凶宅里。最后扮成独眼龙,倒在远方的吊桥下。

观众之所以喜欢他,是因为他身上的烟火气最浓。点心、斋饭、面条、烟袋锅,那嘴就没闲过;升职失败被迫跳槽的经历,又让我们看到自己的影子。

# 少年沈炼:爱永远不必说抱歉

沈炼是个什么样的人?

就是个早恋少年。

他和直属上司的关系都不错,有人罩着,正好过小日子。他所求不多,甚至没什么朋友,身边只有一只猫,心思基本都放在了追女仔上。不知道为什么,他每次都会爱上心有所属的妓女。妙彤与妙玄,名字几乎一样,都是沦落风尘的犯官之女,很可能是姐妹。爱上麻烦炸弹似乎是张震的宿命,从牯岭街到卧虎藏龙,莫不如是。

乱世无少年,沈炼真是奇迹。他和浑浑噩噩的殷澄还不同,那不是少年,是酗酒巨婴。你说沈炼心里没数吗?其实好多事他都知道,但就是脸上没表情。禁欲少年最色情,如同御弟哥哥,或者《解放军在巴黎》中的裴岩将军。

第一部结尾关外决战,沈炼对赵靖忠说:不杀了你,我和死了没两样。从这一刻起,他步陆文昭的后尘,正式迈入中年。


张震看到杨幂跑回来那句“滚”简直是喊出了广大观影群众的心声。


不想说故事,只谈武艺。

在竹林一战时,沈炼说出一个词——“边军功夫”

这个词乃是本文要借用的题眼。

《绣春刀:修罗战场》的世界观里,是有一种暗示存在的:军阵武艺、民间武艺、亲军武艺虽然各有联系,但彼此还是有明确区分,呈现不同的派别。这种明确的区分在传统武侠电影里并不多见。

在随之而来的剧情里,各种兵器和武艺轮番上阵,比之前作更加令人眼花缭乱,于是一个关于中国传统武艺的宏大背景也徐徐展开——

本部《绣春刀》,暗藏了军阵武艺衰退、并向民间武术大量流入的大变革。

我们还是从绣春刀说起。

绣春刀、戚家刀与倭刀

这部《绣春刀:修罗战场》中的绣春刀仍然有严谨的考据,光是那个对明代实物还原度极高的吞口就超过同类片三年。

(剧照全是在豆瓣找的官图,靴靴)

【二刷了,补一句,各人的刀盘(护手)这次看得清楚点了,沈炼是简单的圆盘,裴纶是两瓣瓜,凌云铠是八角(八卦),每个人有不同的设计,而且都是参照史上实物的。】

但是,沈炼那把刀的形制和前作略有不同,外观上看最明显的区别是从铜锤刀首变成了前探的云头刀首,与之匹配的是刀柄也较前作更弯。这个设置显然是为了突出单手刀的特点,因为刀首前探更利于单手劈砍。清代牛尾刀已经完全采用了这种刀柄。

1的刀柄

2的刀柄

与此对应的,是一路使用双手刀的人:月下竹林飘然现身的高手丁白缨,和最后一刻才现出自家刀法的陆文昭。二人的关系不在此剧透,但丁白缨出手时,沈炼一眼断定此刀为“戚家刀”、此法为“倭刀法”,可证这路势力收买的杀手是源自军阵。

戚家刀,广义上指明代仿制倭刀刀条,与中国刀结合后的一类刀。(狭义的戚家刀专指一种和铳搭配使用的长刀,评论也有朋友指出来了,不说那么详细了。)

它和旧式的中国明代刀最大的区别是:

1、比之雁翎、鱼头一类刀型,进一步变得狭长,且到刀头逐渐缩短,而不像大部分明刀那样,刀头作雁翎、鱼头等宽阔外形。这明显是模仿日本刀的刀型。

2、刀身无处不弧。明刀多在刀身处直挺,到大约前1/3处才开始有弧度,并带出上面说的宽阔刀头。

3、对镐筋(日本刀脊与刃区的界线)和横手(日本刀尖与刃区的界线)强烈模仿,尽管其呈现比日本刀模糊。

(单刀法选:“故制法,惟以刀背要厚,自下至尖,渐渐薄去,两旁脊线要高起,刀口要薄,此即轻重得宜也。”)

多认为,戚继光做这一改革的起因是中国兵器遇上倭刀常有不敌。有描述说倭刀经常砍断中方士兵的兵器或身体(具体是武器还是身体的争论快成公案了,本文哪个都不参考,全不作数)。这显然也是沈炼断刀情节的由来,有趣的neta。

沈炼断刀后,直接换了一把祖传的刀条,刀条略呈鱼头刀状。

换刀装(日本称为“拵”)其实也是日本武士片和剑戟片常见的情节。古代的中国刀,零部件的替换没有这么方便,武士也未必会勤于拆装——但不管怎样,就是特别喜欢看国产片里出现这种变态细节。

《鲁邦三世:血烟的石川五右卫门》里面,五右卫门的拆刀特写。完事换了一把“白鞘”。

(一般认为白鞘只作收纳用,因为打仗、携带都不好使;但影视嘛好看就可以了。)

五右卫门剑的两种形态拆解图。

附:实际上,借鉴日本刀刀型并不是戚继光的独创仿倭刀,也并不仅限于戚家军使用;反过来,日本刀匠打中国刀在明代也很常见。
胡金铨在拍《龙门客栈》的时候,专门去故宫做了考证,干脆就认为锦衣卫用的绣春刀是从日本远洋订购的日本刀。但他觉得拍戏不能这么用,就还是改为稳妥的中国刀。判断绣春刀是倭刀,有可能是受故宫古画《出警入跸图》中刀式的影响。个人觉得画师所绘的弯刀是不是倭刀并不好说,古画也未必全然靠得住。
另一方面,日本在明代向中国输送的刀里,有颇多是中国雁翎刀形,柄和马蹄形的刀首也尽力模仿中国,也许是当时发了图纸过去做。但总归在过于明显的镐线、不算协调的刀姿等方面透露出不伦不类。

倭刀法,与军用刀法流传

戚家刀既然把刀型学来,倭刀法也顺其自然地为戚家军所用了。这也是为什么沈炼在叫破戚家刀的刀名后,自然地接了一句“是倭刀法”。

事情经过一般认为是这样的,非常有传奇性:台州一战,戚继光俘获一本《阴流目录》,其实是爱洲移香斋(爱洲久忠)传下来的剑谱,里面画着猿猴用刀相斗。戚继光研究此书后写成《辛酉刀法》。其实明代诸多有战争经验的将领和武术家都对倭刀法有明确总结,比如我们熟知的程宗猷著《单刀法选》:“器名单刀,以双手执一刀也,其技擅自倭奴…余访其法…不吝授余,颇尽壶奥。”

其中内容不再详述,只是举一些电影里明显以这种明军仿倭刀法为基础的设计。(插一句,估计前作丁修也是此法)

比如丁白缨、陆文昭经常使用阴手持刀法,阴阳手常互换,尤其是陆文昭。(话说,官图太少了……)阴手刀是什么呢,设右手握刀,虎口冲刀尖为阳手,虎口冲刀首即为阴手。

《单刀法选》中的阴手刀。

再来一张师父。

另外一例是锦衣卫常佩的一把小短刀,关键时刻可以飞出去的。

《单刀法选》“飞刀势”:“此将小刀飞刺去,彼必招架,乘此之机,用刀砍入,乃短技长用也。”

另外从上面的复原图可以看出来,“用弩兼刀”的做法是存在的,《单刀法选》也说腰间挂弩的话,刀不可过长,否则会造成不便。

军阵功夫到民间

明代军阵的一些招式,在明中后期颇多进入民间武术。

简单举个例子,丁白缨在吊桥大战中,有一个动作是单刀垂挂,左手扶刀格开对方来刀,转身进入对方的空当。不管是否有意设计,这都是一个从军阵刀法流传出来的招式,对付长枪最有效,是以刀为护身,滚进对方枪身范围,用转体来克服枪身长度进身,出刀杀敌。

几乎所有民间武术里所谓“单刀破枪”法,都是这类战场技术的遗留。比如丁白缨这一招,它在陈式太极刀里就是“迎锋(风)滚闭”接“腰斩白蛇”。随便截一本武术教材:

还有一例在电影之外,是抗倭名将俞大猷去少林挑战,发现少林棍法尽失,于是传授了他们棍法。

军阵功夫传承到民间的不只在刀枪上,还有一些现在所谓的“奇门兵器”。

比如丁翀的刀盾。这是古代战场上非常实用的组合,简直可以说是标配,但在当今武术中总算一个另类。

还有狼牙棒:

另外一例,不属于沈炼说的“边军功夫”,勉强可称为“亲军功夫”:郑掌班的流星锤。

【加粗表示我最喜欢的角色出现了!!!有点激动不好意思。】

【因为是公公,所以1里面赵靖忠使枪,2里面郑掌班使流星锤。可以说是非常人身攻击了。】

【值得一提的是郑掌班的扮演者,以前演过时迁和燕子李三,身法是这些演员里最好的,令人见之有喜悦之感。】

流星锤在明清时倒是有,但1、多是受游牧民族影响2、实战的流星锤没那么长。

然后到了清朝,民间流星锤多是两个作用:1、长的撂地卖艺2、短的缠腰里当暗器。

最后到了现代,在武术里完全沦为套路了。

但这是我头一次见国产电影里能把套路流星锤编排得那么适合影视打斗的,简直赞赞赞。

【应要求,多说两句明清的流星锤。

因为流星锤是双头或单头重物,中间用铁链拴着,铁链锈蚀、断裂比锤快,所以到了现在很少有当时的全貌保留了。

但从仅存的一些实物看,临阵的流星锤还是以短到半臂至一臂为多,携带方便。其用法,远可以整个旋转抛掷出去形成撞击和缠绕,近可以抡圆了击敌,贴身肉搏可以绞杀。

还有一种,重物不是球形或多面体,而是成近纺锤的棒状,称“流星胆”,大同小异。

郑掌班使的这种过于长的流星锤,在后期用作武术套路为多,简单说就是直接供给卖艺……绳镖也是一样的道理。但是这种长的流星锤,特别适合郑掌班的“大内高手”身份,也不违和。

演员是刘峰超,他这段表演完全是把套路流星锤的精华给表演了出来,武术套路的俗套一面却被锻打得踪影全无。这段可以成为经典。

郑掌班碎碎念的气质非常有徐克风。相比之下,丁白缨出场时倒是挺胡金铨的。】

最后一个例子就是裴纶那个变形金刚一样的棍,还是与长柄的骨朵或金瓜有一定相仿的。

它和刀盾、狼牙棒、流星锤这些东西其实都是有史可依的实战兵器,但现在基本上都沦为“奇门兵器”而衰落了。真正有用的奇门兵器反而多出自清末,因为江湖的大环境成熟了。比如《师父》里的那个子午鸳鸯钺。

《绣春刀》后,武术发生了什么

前作里面有个“金刀门”,就是被一顿乱砍清理干净的那户“严家”。虽然门派这概念在绣春刀系列里出现得有点为时过早,也很不耐打,但还是代表了民间武术在“开宗立派”方面的尝试。

两部电影一结合,咱们大致能拼出一个后绣春刀时代的武林图景来。

1、明代民间武术套路开始复杂化。

以刀为例,明末清初王余佑著有《十三刀法》,计一百零八势。

2、基本的刀枪棍棒法里面,有很多实战招数融入民间武艺

比如刚才所说,民间单刀法里面的战阵技巧。但兜兜转转,现在我国的一些军警肉搏技术也还吸收了其中的营养。

3、刀法枪法等器械成为拳法的从属,拳法又在清代形成门派

同时,一些实战器沦落为门派里的奇门兵器。

4、但战阵兵器技术很可能对拳法的生成有很大启发,甚至催生了太极、形意等内家拳流派

比如陈家沟的拳谱里面有二十九个势子与戚继光的《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名称动作相符(后者拢共也就三十二个势子……)。形意拳是“脱枪为拳”这一说,也不必多讲了。也有考证,说太极拳的单式都是刀盾招式的。

《绣春刀》系列里,丁家虽然迅速衰落(目测吧,谁知道第三部会怎么样呢)。

丁家实际上对中国武术做出了承上启下、影响深远的大事。

也可以想象,在这次大变革中,民间武术还是呈现一副欣欣向荣的形象,不奢谈五行八卦,内气外放,还是注重实战特点的,一些军阵技法也得以保留,清代镖行、漕帮、团练、会道门等有武装性质的民间势力发展,也证明了传统武术曾经的实战性。

但走出电影院,你再看看铺天盖地的闫芳啊之类的大师……

真是令人仰天长叹了。

彩蛋。

1、脑补下来感觉,一二部女主关系真的更像姐妹,网警对美少女博主(或本子画师)是恋爱,对色情主播则没什么感觉,其中可能有和美少女博主有关的故事。姐妹俩都习惯千里送。

2、主角网警太实诚了,到美少女博主销号前都只知道她网名(还是个男的网名),连身份证上的名字都不知道。几个人觉得太平洋没加盖,想肉身翻墙还失败了,惨。

3、重要数据要做好备份,批量删数据前常备U盘。遇见使流星锤的杀毒软件也不要惊慌,可以利用它本身来使系统过热,甚至烧掉整个硬盘阵列。

4、当然,U盘也是网警必备的,主要用来放别人聊天记录的截图,盘不离身。截图也可以截一部分以歪曲事实,男二就精通此道。主要是把百度戒色吧的吧主给抓起来了。


绣春刀系列的导演路阳,用两部精彩的电影,像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且不为人知的道理:

一个爱猫的男人,是适合当备胎的男人。

有人问我,哥,张震这样的男人,女人怎么可能拒绝?

我笑了,年轻人,还是浮躁。觉得张震长得帅,就不可能是备胎?

你仔细想一想,如果张震是你的男朋友,算是一种荣耀的话。

如果张震是你的备胎,那算是什么?

简直就是王者荣耀!

所以说,张震当不当备胎,跟他帅不帅,没有关系。

重点在于他爱猫。

有多爱猫呢?

在电影里,张震不仅是养了一只黑猫。当家中被围攻的时候,小猫被炸伤,张震是不顾性命地去救它。

可以说,对猫是爱得深沉。

当然也就注定了成为备胎的命运。

就有人又问了,哥,为什么张震爱猫,就一定会当备胎呢?

我笑了,所以讲,年轻人还是单纯,觉得爱猫和当备胎这两件事,关联不大。

首先,我们讲,一个爱猫的男人,内里可能就是一个M。

就无论猫搭不搭理他,他也会对猫好。

猫挠了他,他要给猫喂吃的。猫不理他,他还要给猫铲屎。

所以杨幂心里有别人,张震就会放弃对她好吗?

不会的,即使丢了性命也要保全她。

爱猫的男人,是有一种惯性的,如果没有外力逼迫,轻易不会做出改变。

萨尔浒之战,张译看着满地的尸体,流泪说道:

“要想不这么死,就得换个活法。”

而此时张震的内心可能是:

“只要给我个宅子能逗猫,其他我是无所谓的。”

张震向往的,就是平凡的生活,大部分时间里,是不希望自己做出选择的。

因此他的生活哲学,主要就是:隐忍。

朋友犯了错,要跑,他知道一旦跑成功了,他们的生活都会变,不行,得追。

跑去救杨幂,凌云凯都打到脸上来了,还不敢下死手,这人死了就麻烦,得忍。

对方设局让他去,不去的话整个生活都要被颠覆了,明知有诈,还得去。

张震做出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让生活保持原样。

所以他的选择是被动的,每一个选择背后基本都写着一个“不情愿”。

可就是这种“不情愿”,这种“不选择”,最后逼迫他卷入了这个国家最大的漩涡中。

那既然想过的生活过不了了,那起码得把猫护好了。

杨幂心里有别人算什么?得救!

正牌高富帅把刀架脖子上了算什么?还得跑回去救!

一个爱猫的男人,他必然是对自己的定位,非常清晰的。

在这个掌控国家生死的棋局里,唯有信王和魏忠贤二人,算得上真正的执棋者。

但,张译觉得自己是下棋的人之一,他师妹也觉得自己侍奉的是明公。

杨幂觉得自己起码是有用的棋子,下棋的人不会杀自己。

唯独张震对自己的定位非常清晰——我就是个奴隶,其他都是主子啊!

正因为对自己定位清晰了,所以总不至于犯决定性的错误,也不至于产生无谓的希望。

当然也就不会有巨大的失望。

一个爱猫的男人,百般讨好,猫不理自己,没关系,从没奢求过。

对一个女人,舍身犯险,对方心里有别人,没关系,从没奢求过。

被体制所束缚和折磨,被同事排挤,处处受敌,没关系,从没觉得会好过。

面对来自未来皇上的追杀,命悬一线,也没关系,从没觉得世上有明君。

张震是一个,对生活从不抱有希望的男人,保持此刻的状态总是最好的。

绣春刀2,也叫修罗战场。

这修罗战场,自然不止在开头的萨尔浒,也在庙堂,在江湖,在人生里。

问题是大部分人,没有认清,以为自己逃离了战场,就不在修罗道中。

而一部分人看清了,则以为自己有机会改变这个修罗场,于是步步为营,可最后发现一切不过也是徒劳。

张震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是极其少数的,接受了修罗场的人。

站在萨尔浒的人间地狱,从没有试图去换个活法,在锦衣卫里老老实实当差,老老实实做事儿。

而在桥头大战之后入狱,皇帝命人送来飞鱼服,坦然接受,继续当自己的差。

一点都没有传统武侠片里,男主角的洒脱劲儿。

是啊,要什么洒脱呢?

如果这个时代就是一片泥泞的,普通人断没有自信能抽出自己的腿。

而张震,早早地了解到,自己不过是个普通人罢了。

这个爱猫的男人,不仅是女主角的备胎,也是体制的备胎,国家的备胎。

他喜欢收藏北斋的画作,和尚以为他是喜欢里面的公鸡,他笑了笑,我就是觉得蝈蝈画得不错。

因为他知道,自己才是那只蝈蝈。

在时代的洪流面前,自己是一个微小的人物,可以的话,一点都不想去战斗呢。

张震这种“自知毫无轻重”的性格,才是撑起绣春刀系列的核心要素。

这也是绣春刀如此特别的原因,因为我们也是普通人。

我觉得这个系列一定得拍成三部,毕竟如果有第三部,张震必须面临的,是大明王朝的覆灭。

这个洪流,可远比第一二部的阴谋诡计来的汹涌和可怕。

而此时,以张震的性格,又该如何面对这样的时代呢?

是拔刀退敌,保家卫国,还是自知气数已尽,选择活在大清?

一个爱猫的男人,必然是隐忍的,必然是定位清楚的,必然是对坏的结果有所准备的。

必然是明知一切,也愿意付出的。

不知道导演本人有没有把自己的理想和性格投射到主角身上。

字幕最后,导演卖萌说,我们的经费已经花完了。

或许,他也是一个明知市场如此,也要做到精益求精的男人。

也是一个,为了电影能成功,从中做出多方让步的人。

也希望绣春刀真能做成一个系列,毕竟这样的商业电影,在现在实在是太难得了。

希望所有爱猫的男人,都有口饭吃。

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是我瞎扯淡,导演官方承认我的说法……


前记,看到大家比较喜欢,2017-9-5更新。

====================================================

习武,喜欢练刀,很喜欢绣春刀的第一部。

下图是我平时用来练腕力的练习刀,不锈钢不开刃淘宝款,大概重2斤。

我斗胆从武术爱好者方面评价一下,绣春刀2的武艺。

【第一场武戏,沈炼1v3】

第一场打斗,沈炼在战场上醒来,1v3。

杀第一个敌兵手法很赞,一箭爆头加喉咙的手法很赞,抹脖子的道如果再加一个抖腕的动作,会更爽。

刀法伶俐,很看腕和身体呼应的小的动作。

杀第二个敌兵,有点扯了,用这样的滚地技术,如果对方身法好,沈炼就已经死了= =。爬起来的空档够对方砍死你了。而接下来,沈炼接的一个抱腰摔,更扯了。这时候沈炼直接转身砍,对方也挂了。

第三个敌兵刻画的有点奇怪,因为他要杀陆文昭的时候,直接一枪捅下去,就结束了。没必要用抢尾去打,一般用抢,先手肯定捅。如果对方格挡或者没捅到,然后立即接枪尾打击。如果还没打到,继续接抢头打击接捅。这样速度很快。

好吧,这只是一个小兵,不算是高手。把他们刻画的弱一点也没关系,要不然主角怎么1v3。

不过沈炼和小兵三号在对峙的时候,拍的很好,很写实。说明导演在细节上下了功夫

真实战场中,其实捅进去的刀和枪是很难拔出来的。一般武术动作中都会有专门练怎么拔出来的手法。后来沈炼一转刀,嗯也很专业,一转对方肠子全断,空气也进去了,就容易拔出来了,而且肠子断了,对方自然也没劲了。

【第二场武戏,比较简单,不点评】

N/A

【第三场武戏,沈炼杀同僚凌总旗,救北斋】

凌某明显武艺也不行,一刀捅不到,居然还抽回来再捅一刀。就截图沈炼这样躲刀,凌某加一个甩刀,用身体的旋转立即把刀向他脖子方向拖过去。沈炼也Game over了。高手在刀上会做出复杂的变招。

可见凌某武艺一般,属于靠关系上位的关系户,难怪被便当了。

【第四场武戏,竹林对决】

剑盾组合在街斗对打中其实非常好用,蓝牙棒却很不太实用。特别是小号藤盾,非常的轻。

这里插一个刀剑的小知识,兵器拿在手里,由于杠杆作用,兵器会比实际拿在手里的重。具体要看兵器的中心在哪里,重心越靠前越重。如下图,这个老外在讲解唐刀的时候,把刀端平的样子。手指的位置就是中心。

同理追求灵活的单手刀,会把中心往后调一点,一种方法是把刀身作小做薄,一种是在刀尾加配重。古人自己的兵器一般都会调到恰如其分,自己趁手。

比如我上面的练习刀,就有意用牛尾刀,重心比较靠前,用来练功自然要重一点比较好。

我曾经买过一个10斤重的单手锏。然后单手根本举不起来。像影片中所用的双手蓝牙棒(从柄可以看出来,少说30斤重,单手举起来。)大侠膂力惊人,佩服佩服。

可是这个镜头给人的感觉不像是在举一个重的东西。哦,演员用的刀具肯定是木头的,伦个30斤的东西把演员砸死了怎么办,毕竟有危险,大家理解。

蓝牙棒和锏一样,主要利用冲力震伤敌人,适合战场使用。如果骑在马上,用几十公里的马的冲力,加上使用者的膂力,即使对方穿着重甲,也会被震伤内脏,那是非常好用。总之就是用冲力破甲。

影片中也突出了使用蓝牙棒的人膂力很大,可是沈炼,你这么用刀去接30斤重的蓝牙棒,虎口都不会被震的发抖么= =。好吧,蓝牙棒就是用来突出主角光环的。

读者读完上面的知识,狼牙棒这种兵器为什么在小武(武分大小武,大武上战场,小武就是街斗)中很不太实用。谁会用大炮去打小鸟,拿个30斤的兵器,天天带也好重好伐。追人都追不上好伐。

大概导演是要突出戚继光的鸳鸯阵吧,要把整套鸳鸯阵的兵器集齐。

【鸳鸯阵示意图,总之就是先用个大竹子困住对手,然后一群长枪上去捅死他】

鸳鸯阵法有用整棵大竹子的单位,这里也没有。要是拿个大竹筒给主角砍多帅。

丁白缨,一个细节拍的非常好:接刀,突出刀和刀的摩擦。

高手用刀,会用刀背在对方兵器的摩擦中改变对方武器的方向,从而拖出自己的身位,快速反击。拿着刀刃和对方的刀刃对砍,那是拿刀做烧火棍,再好的刀刃都要缺口。高手没有这么用刀的。

丁白缨用这个刀和刀的摩擦,拖出了身位。后发制人,如果丁白缨这一刀不是垂直向下斩。而是斜向45度斩向沈炼。

主角也Game Over了,至少手是没了。明显丁白缨这里不想杀沈炼。

另外这个镜头停住的时候,两个人都是有扎着马的。传统武术,谁不扎马步,谁就是菜鸟,大家切记。这个动作也有破绽,如果沈炼不是止住,用短刀砍都能砍死

【第五场武戏,郑掌班Vs沈炼】

【卸力】

【走圆】

郑掌班好帅,两人肉搏,这些太极走圆化解对方力道很专业。明显演员是武术专业出身,比演沈炼的张震要专业。电影中的剧情看来也是这么设定的,郑的功夫设定比沈炼高。

大家可以看到这个镜头中,沈炼的架势僵硬、门户大开。这在武术上已经是散架了,架势都散了,对方赢了9成了。

如果真实的打斗中,郑掌班接着走左肩膀,进一个马位。沈炼也狗带了,因为进一个马位,沈炼肯定失去重心,郑掌班再接一个抹脖子。好吧,主角不能死。

沈炼的应变能力很强,马上转入室内格斗。室内先进入的人合算,因为眼睛先会先适应光线。而且可以利用郑掌班的心理(我要防火啦)。

这里有一个剧情的最大bug,兵器撞击的声音在夜里的宫门是会传的很远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在空旷的大房子里喊一声的经历,更不用说乒乒乓乓的刀剑声了。练武的人气沉丹田吼一嗓子是很大声的,会传的更远。沈炼跑了,郑掌班随便任何时候吼一嗓子,援兵就来了,就不会被脑震荡了。

好吧,主角光环,沈炼不能死。

【第六场武戏,裴纶Vs陆文昭+丁白缨师徒】

这段武戏很乏味。

裴纶是比主角沈炼更bug的存在。后腰被捅伤,还能1v4,被蓝牙棒震伤内脏,还能杀一个翻墙逃跑,落水也不会失血过多而死。后面还迅速恢复,1杀多。他一定是本片武力值第一的角色。

可是后腰的部位,那是肾呀,导演。肾通力,对习武的人来说,肾和心脏一样重要,正常情况下,肾被捅,立即脱力,必死无疑。

好吧,合理的解释是陆文昭是菜鸟,捅人也不知道找部位,就算捅进去也不知道像沈炼一样转一下。也正好印证了他在开头会被几个小兵抓住砍头。

而使蓝牙棒的丁泰,基于以上分析,他连在正确的场合使用正确的武器都不会,果然狗带了。他要是用随便街上铁匠买的剑,捅一下要害只要0.5秒。在那里伦个几十斤的蓝牙棒伦半天,给了人射他的机会。话说上次他被射腿估计也是带这个30斤的兵器跑的慢。丁泰,死于武器选择不当。

至于拿刀盾的徒弟为什么一棍就倒地自杀我也不知道,大概因为她不是主角,没buff吧。主角飞箭都能躲,她那么大的棍子就躲不过去。丁翀,死于敏捷不够。

【第七场武戏,沈炼+裴纶Vs陆文昭+丁白缨师徒 最后对】

沈炼、裴纶打小兵的过程我就不说了,配角找的太弱。

一个一个上去让主角演示怎么花式割喉咙。高手在这种1v多的时候,绝对不会去秀花式割喉咙,怎么用最小的动作,最快的放倒对方才是正确的。后背暴露在对方的时间越短越好。

不过,可能是因为经费快花完了吧……

下图这个镜头很用心,双方都扎着马步:

不过突然跑起来时怎么回事,张震同学,你可是八极拳的高手呀。传统武术,马位站下去,怎么能够站起来在冲过去。怎么说也是动马冲呀,陆文昭+丁白缨干脆就跑起来了 。

下面这个镜头就是典型的拿烧火棍对砍的用刀法了= =,全身都是破绽。

好吧,下面丁白缨倒地用钢丝掉这就飞起来都行,这里也就不要太讲究了。

既然丁白缨可以用后背起跳2米,主角被陆文昭用双手刀压着都能起跳1米也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看到下图丁白缨这个劈刀动作没,这就是人被刀带着走的典型错误动作。

既然没砍到人,就要立即止刀回砍,步步紧逼。真不知道为什么丁白缨的徒弟丁修为什么会那么厉害。(丁修这个角色的动作在绣春刀1中大多数都很好)。

然后丁白缨又使出了之前斩断沈炼佩刀的动作。这里就不合理了,丁白缨只要不垂直斩刀,斜向斩手和身体,沈炼立即去临便当,本来这招就是要斜45度斩身体的,古人对佩刀极为爱惜,谁整天拿着自己的爱刀去斩别人的刀完,再好的刀也会缺刃的好伐。

也可以看到沈炼接刀的时候是门户大开的。不过怕什么,有主角光环BUFF护体呀。

后面本片的武打就结束了。

陆文昭居然被人从后面捅死了,大概是因为之前他捅了别人吧。这里陆文昭如果确认下对方掉下去了没有就赢了,另外难道没看到兵器被丢过去了么。这里大概可以解释为陆文昭看到老婆在和人僵持,心里很着急吧。 也再次证明了他比较菜。

======================================================

后记:我是业余习武,侥幸拜师学过几年,和专业的比不了。这个文章也不是为了挣钱,写的不对,大家轻喷。

写累了………………本篇先到这里,如果赞多的话,再写一个绣春刀1的武术分析。

总体说,绣春刀2的武术水平和一代比有所下降。剧情安排有点狗血,一代的几个主角的打斗处理的很有杀死比尔的风格。到了这代,退化的有点多。

不知道是不是经费都燃烧到美如画的水上镜头和大幂幂上去,水上镜头就好像在搬杨幂喊:我好美好美好美好美……我要被自己美哭了的感觉。

不过毕竟是演戏,大家要是见到真是的开刃刀剑,寒光凌凌,真的是一斩,脑袋都能砍成两半的那种。即使不开刃的刀剑,不小心受个重伤,分分钟的事情。所以这种古装刀剑动作片,做到不伤演员,好看就好。

演员也不可能都是从小习武出生,张震我记得是为了拍一代宗师练的八极拳,几年下来工作忙,拳法生疏,马位退步也很正常。看的出来,他和刘峰的郑掌班是本片武术底子最好的两个人。


很喜欢,时时会想起一段台词:

“我在做什么,在这个无聊的地方,白白赌上这条命……”

特别是深夜的时候,脑袋有时候会突然放空。

《绣春刀II:修罗战场》里面,男主角沈炼,被敌人追捕、在血雨中搏杀,明明苦苦求生,突然停下来,问出这么一句。

这一刻,这部武侠电影,突然有了不一样的意味。

我想起《大护法》里面的台词:

“生命这么短暂,你们却不珍惜。”

想起吕秀才的灵魂叩问:

“我生从何来,死往何处,我为何要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我的出现对这个世界来说意味着什么,是世界选择了我,还是我选择了世界 ?”

张震无疑是帅气的,不管是长相,还是演出,或者说,角色本身。

大家都觉得他太完美,完美得有点假,所以会有人开玩笑说,《绣春刀》系列应该又名《怎么会有人不爱张震》。

但其实,我觉得,张震饰演的沈炼一点都不完美。有一篇影评形容他为“活死人”,有点过分,但却有惊人的洞察。沈炼其人,外强中干,空有外表利落的身手,内心却羸弱的。从绣春刀2到绣春刀1,看似男主角主导故事的进程,实际上他一直是被命运推着往前走的。

在后面称之为“自己唯一朋友”的下属,犯了事,他本能去追杀,既不敢放他走,也不敢动手杀了他保兄弟安全、也免他生受酷刑,结果倒是这兄弟自己一梗脖子自杀了,免于他抉择。

北斋算是他的灵魂伴侣,但惊闻追杀密令,他也只是懵懵懂懂跟去,当然没有要亲手杀她,但也根本没有打算要救她,好像只是去看看北斋长什么样子的。

杀同僚凌云恺只是自救。北斋要被凌辱的时候动了恻隐之心。跟凌云恺作对,明明知道此事一出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但并未下定决心杀心对方。拼死搏斗,那人一说是魏忠贤的侄子,沈炼立马就萎了。

被秘密威胁着去了竹林,本来打算拿捏住看似最柔弱的丁师父以绝后患,看上去稳准狠,结果眼拙,被刀架在脖子上,立马同意帮助对方,卷入阴谋之中。

前面为了自证清白,豁出命抢夺证据,后来北斋要这证据作她用,他放弃自己甚至是裴纶获救的机会,就把证据随随便便给了她。

简直是像你我凡人一样随波逐流,诶,你是男主角诶!

经过了修罗场之后,另一位主角陆文昭决定“换个活法”,卧薪尝胆,一面谄媚权贵一面筹划大计,而同样经历的沈炼,却一味唯唯诺诺,既恨这世道,又屈从于权力和身上那身飞鱼服,唯一的抗争不过是买个蛐蛐儿画。

都说陆文昭背信弃恩设局害沈炼,可他沈炼,无论从志向、能力和心性,哪一点配做陆文昭的朋友,连早先死去的下属殷澄都不如。

从后面裴纶不死不休地缠着沈炼复仇,可见那殷澄,只把裴纶当朋友只字未提沈炼,多么有先见之明。

从始至终,沈炼一直是左右摇摆的,都是他人在决定他的命运走向。

所以当他问出文章开头那句话,看起来好像跟剧情毫无干系,就是莫名其妙地文艺了起来,实际上是这个人性格的最后一块拼图完成。

终其一生,直至接近死亡那一刻,沈炼,并未拥有愿意为之努力乃至献出生命的东西。

这东西,裴纶有,丁师父有,信王有,魏忠贤有,陆文昭有,郑掌班有,唯独他没有。

《绣春刀2》里,陆文昭其实才是最核心也是最悲剧的人物,在修罗场侥幸逃生后,看着这乱世,他发出这样的感叹: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道,我们要换个活法。”

他不光这么说了,也这么做了,在乱世中,杀出一条路来。

张译的演技不必多说。

令人惊艳的是:前面的小人样子,演得你几乎不能有任何怀疑,认定了他“换个活法”就是失去了脊梁,愿为为权力走狗、保命过上好日子。可是场景一转变,知道他原来是选择了另一条更危险但看起来更光明的道路,眉眼中突然正气毕现,迅速领悟,原来如此果真如此。但他为达目的毫不心慈手软,被迫到末路,却一点不英雄气短,有悔或者怨,只是叹。

虽然始终站在男主角的对立面,但你一点不会讨厌他。

因为你知道他的理想他的牺牲乃至他的错误,都是为了某个愿景,而对于这个选择,他意志坚定从未动摇。

虽然这条路,最终还是惘然,但比起那个用无数人的死亡浇灌出一点点了悟的沈炼,我更欣赏陆文昭的悟和执迷不悟。

“最后到了这个年纪,明明知道世界就是这样的了,但还是想着能改变些什么。”

没有救世英雄,只有乱世浮沉,对于世道如此,对于个人命运也是如此。

陆文昭误信了信王,崇祯又未尝不是高估了自己。他们中的一些人为之奋斗并且牺牲掉性命的,千百年后好像也不足够。

沈炼的生与死,是普适概率,成功者的运气;妙彤和妙玄,管她红与黑,选谁,其实都一样。

世界混乱无序,这就像是很多看的人都以为沈炼们身后有吊桥、有路,走过去砍断了桥不就顺利逃生了,其实那也许才是条绝路,是命运的陷阱,唯有拿起刀来搏杀罢了。

“我在做什么,在这么个无聊的地方,白白赌上这条命。生在这世道,当真没的选。可若是,活着只是为了活着,我绝不能忍受。”

希望人世间这个游戏,莫问前程,你玩得尽兴。


本文首发于新浪电影。
原文链接:《绣春刀·修罗战场》武器解读:一起来get冷兵器的魅力
作者:蔡小马(对,就是我)

期待了3年,《绣春刀2》果然没有让我失望。相比于第一部的惊艳,《修罗战场》选择了更宏大的主线,但也选择了更平稳的叙事。

两部《绣春刀》的主题都是一样的,就是关于小人物在乱世中的生存问题。但第一部给出了更多谜团,通过放出的信息,可以让观众产生更多的猜想和推测。第二部则是一个完整的悬疑故事,部分剧情可以直接顺延到第一部。

与其说这是武侠片,我觉得反而有点古装警匪片的感觉。尤其是开场殷澄夺船后威胁船夫开船,特别像港片里匪徒劫了的士后威胁司机开车。

剧情方面我就不多做分析了,很多历史爱好者政治爱好者比我分析的精彩多了。

3年前我研究了下《绣春刀》里的武器,这次我还是从武器来说。

沈炼

武器:绣春刀·雷切,飞杀弩·力贯。

沈炼一开始当差用的绣春刀,依旧是官府标配,官方给的名字叫“绣春刀·曳云”。

刃长2尺2寸,柄长7寸,前后各带一条血沟,减轻剑身重量,靠近刀柄处有祥云花纹。

后来沈炼为了对付丁白缨,拿出了传家宝刀,“绣春刀·雷切”。

可以看到,雷切在形状上和一般绣春刀无异,但刀身上有许多纹路。

产生这种纹路的原因有两个:

一、人类对美学的追求从未停止过。

二、由于现代钢材可以精确控制各种成分的比例,并达到均质锻炼,所以复合钢材的花纹很少了,但古时候由于炼钢技术还未发达,所以只能采用复合结构的方式制造刀具,被称为“摺叠锻打”。

图片来源网络

摺叠锻打不仅提高了刀的性能,也赋予了各种漂亮的纹路,这种纹路被称为“地肌”。

由于我看的那一场整个屏幕都很昏暗,所以沈炼拿刀的时候,我没看清他爹的牌位上写的什么,但推测他们家应该是世代公务员,而且这绣春刀玩的还有点6,所以被丁白缨打败后,心中略有不服,需要“重夺兵器谱排位”。

于是后面可以看到换了刀的沈炼武力值暴涨,即使是面对大量敌人,丁白缨的刀都砍缺了,沈炼的绣春刀依旧完好,可见这把刀是花了大价钱锻造的,传家宝无误。

另外沈炼用的短弩也有所改动。

第一部里面是这样的:

一次性发射三只箭,箭头偏窄,为四刃箭头,杀伤力小,射程近,但轻便快速。

第二部依旧是一次发射三支箭,箭头变宽,还附带倒钩效果。

这一部中沈炼依旧走的是机动灵活性的打法,善于中距离作战,一来是绣春刀本身性质就是如此,二来张震曾练过八极拳,走的也是这个路数。

这个经典的八极拳肘击动作也在第一部和第二部中都有出现。

裴纶

武器:乌金棍

我第一次见雷佳音是在《黄金大劫案》里,当时就觉得,这小子像个猴。

结果这次真的给了根猴棒子,而且还特别像金箍棒。

不过这根棍子没有金箍棒那么长,算是短棍,棍身花纹颇多,同样采用摺叠锻打,可见其坚固程度。

棍子两头有隆起,可做敲击用,带一点锤的性质。

但从早期的宣传照来看,这只乌金棍就另有乾坤。

两头大小不一样,画面右边的棍头结构更像黄圈中的连接处。

果然,到了后期,这棍棒是可以拔出一把小刀的,而且还能反接到棍上。

这个武器的原型是“夹刀棍”,是戚继光在蓟州练兵时用过的东西。

图片来源:微博@最棒的老白牛

这种刀接上后也只能作为辅助,不能大力劈砍,毕竟它的接口处是很脆弱的。

这武器让我想到当年我一同学的老爹,给他做了一个多功能的双节棍。

就是类似上图的结构,平时是一根棍子,中间拧开有锁链,变成双节棍,但最牛的,是他爸还把双节棍的一头做成了夹刀棍。

类似这样的效果。

当时我们羡慕的不行,觉得这武器太酷炫了。

后来仔细想了想,这武器耍起来也太容易自杀了……

郑掌班

武器:流星锤·行月

《绣春刀》对太监真是恶意满满。

第一部里让“劈了八赵靖忠”使一根粗壮的长枪,第二部让郑掌班用一把小刀和两颗叮铃咣啷的流星锤。

其实这一次太监用的武器要比第一部里靠谱些。

大家都知道,太监已经没法分泌雄性荷尔蒙了,因此整个人也缺乏力道,所以像长枪这种需要横练的武器,太监基本是玩不转的,除非他当太监之前就练的这个。

红缨枪可能还能耍一下,但赵靖忠的那把无铭枪,厚重粗犷,铁棍一般,没有关羽张飞那样的武力值,估计很难玩的起来。

聂远将近180的身高,手握枪杆,也只能刚好把握,可见枪身之粗。

所以郑掌班的流星锤和小刀更能体现太监的气质,尤其是流星锤中还有暗器,阴戾之气可见一斑。

流星锤这种软武器,使用方法都可以归到“飞索”类别里。

早年李连杰曾多次展示过其出色的飞索武器功力。

《功夫皇帝方世玉》中,用一根麻绳,一头系个结,弄点火上去,就是一只飞火流星锤。

《冒险王》,九节鞭。(你都用九节鞭了为什么还要用腿踢人家?)

《给爸爸的信》,父子双人玩绳结。

玩的最好看的,要属《致命罗密欧》中的消防栓。

当然李老板一直以来都玩的正气十足,郑掌班则是邪气满溢。

但我觉得更邪恶的,其实是郑掌班的那只匕首。

刀刃呈螺旋扭曲状,由粗到细。

养过鸭子的朋友应该知道鸭子的什么是螺旋状的……

哎?鸭子?我好像知道了什么?

讲完了这些闲杂人等,终于到了我最爱的“丁门”的武器了。

P.S.我也不知道他们这个门派叫什么,但都姓丁,就姑且叫“丁门”吧。

丁白缨

武器:落影刀·白缨

丁白缨用的是改良倭刀,刀法用的是改良后的“倭刀术”。

图片来源:微博@辛芷蕾

戚家刀的故事可以讲十万字,这里就不多赘述了。

简单来说,戚继光为了对付东瀛来的倭寇,对明代的刀具做了诸多改良,最后形成了可以克制倭刀的战术和刀法。

《倭寇的踪迹》一片中,讲述了一种只在前端开刃的长刀,被称为“戚家刀”。

图片来源:《倭寇的踪迹》

但其实,戚继光并没有“发明”什么新的刀具,只是不断在改良而已。

丁白缨用的长刀,就是改良后的倭刀,结合了当时明刀的造型,以及倭刀的锻造方法,刀尖做了倭刀式的改动,带有一些弧线,便于削砍。

看过《浪客剑心》的观众应该会发现,《修罗战场》中丁白缨有两次出手,都采用了“拔刀术”的姿势,一次是正手,一次是反手。

日本古武道中的拔刀术又称居合术,其起源来自于中国双手刀法的“腰击式”。

拔刀术的优势在于,快速启动拔刀,利用刀身的弧度产生极强的爆发力。由于一般砍击刀尖轨迹是直线,而拔刀是弧线,这原理类似于杠杆原理,力量和速度都会在瞬间达到最高值,便于一击必杀。

当然这种刀法在现代只是一种表演了,实战性以及史册记载上的真实性都有待商榷。

但拔刀术也是有致命缺点的,就是它的攻击范围。

图中红色为右手拔刀的攻击范围,可以看到主要攻击范围是正前方偏右,而左手边几乎都是攻击盲区。

沈炼第一次和丁白缨过招的时候,就是因为不知道丁白缨的招式套路,所以才被击断了刀。第二次过招时,沈炼已经看透了她的盲区,于是采用向丁白缨左边躲闪的策略,攻击拔刀术中使力的左腿。

不要在意画风

陆文昭

武器:苗刀·赤絮

上一部中丁修用的也是苗刀,但陆文昭的苗刀相比起来要短、细、直一些(我真的是在说刀)。

丁修的刀刃几乎超过1米,看起来厚重。

陆文昭的刀柄要短一些,刀刃要直一些,刀身看起来更宽,但材料看起来没有丁修的厚实。

因此陆文昭使刀的时候,要比丁修更灵活一些。丁修多是大开大合的动作,面对攻击会常用刀柄进行机动防御,甚至在刀刃转不回来的时候用刀柄锤击敌人,但陆文昭基本上都是在用刀刃攻防,没用过刀柄。

图片来自张译知乎

丁翀

武器:金盾·鎏虹鞘

短刀配盾牌的搭配来自于神奇女侠(大雾)。

没有,开玩笑的,

短刀加盾牌的配置,源自戚家军的藤牌兵,藤牌是一种用藤条编织的盾,最早出现在福建,正圆形,中心突出,圆滑坚韧。

丁翀的短刀和第一部中靳一川的短刀比较像,长短接近,但使用方法完全不同。

靳一川走的是脚法,双刀游走,刀法走的是阴毒圆滑的路线。

丁翀则是比较被动的,要么等敌人攻过来再打,要么靠近敌人再打,而且因为单手使刀,攻击范围也小了不少。

丁泰

武器:狼牙棒·石雪

傻大粗的边军武器。

边军,就是长期在北方作战的明朝边防骑兵,由于经常马战,所以用粗重的狼牙棒,可以刺击,可以挥击,可以击打穿着盔甲的敌人,也可以锤击敌军的马匹。

但是,马战中的狼牙棒,要比丁泰这根更长一些,毕竟要越过马头去攻击,太短了可不行。

小浣熊卡片里的霹雳火秦明,这种长度的狼牙棒比较实用。

丁泰因为是步兵作战,所以用了个小号的,看起来比较像鞭。

虽说是小号的,但也不小了。

武器说完,我又要吐槽“丁门”的设定了。

丁门的人都不好好练功,发扬自家门派光大,每天就搞些小情小调。

《绣春刀》的时候,丁修就对师傅偏心靳一川的事耿耿于怀,导演接受采访的时候说,师傅是女的,他俩是情敌。

是吗?

那为什么丁修的刀叫“梅莺”,而靳一川的刀叫“双燕”啊?

这“莺莺燕燕”的是要搞什么鬼?

然后他们的师父丁白缨,用一把叫“白缨”的刀,听起来还挺正经的。

丁白缨与陆文昭

但是作为她的师兄陆文昭用的叫“赤絮”,这一白一红,一缨一絮,还真是对仗的情意绵绵呢。

至于丁翀和丁泰,一个用“鎏虹”,一个用“石雪”,咋一看好像没啥关系,但一个是金色的虹,一个是石上的雪,都是颇具意境的风景画。

嘿嘿。FFF团的火把在燃烧。

你们吃枣药丸。

【全文完】


渣男沈炼,让妙玄去杭州等他,几个月后又要赎妙彤出教坊司然后一起去苏州,与此同时想方设法找关系把自己的工作调到南京。
三步走战略,建立长三角后宫圈,真正的心机boy

其实放在另一个问题下面更合适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2670610/answer/202754535


小时候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明朝天启年间,有四个读书人聚在一起,在家中饮酒。有一个人喝着喝着就大了,一上头就乱说话,开始谩骂魏忠贤。其他三个清醒的人很害怕,一声不吭。过了一会儿呢,这个醉了的人还没骂完,一群东厂的番子就突然出现,把这四个人带到了魏忠贤的居所。魏忠贤呢,当场就把这个骂他的人碎尸万段,然后又赏了钱给另外那三个人。

《明史》上说,那三个拿了赏钱的人“魂散不敢动”。

没错,这种看上去有些荒诞甚至魔幻色彩的事情,不是出自什么传奇小说,是正史中记载的内容。

历史往往比小说更精彩。

这份从字里行间透出的惊悚感,还真不是哪个小说家能写得出来的。

讲完故事,再说电影。

三年前《绣春刀》上映,虽然影片预算和宣传力度都不算大,但凭借扎实的叙事和对细节的精益求精,该片赢得了不错的口碑。

有了观众基础,拍第二部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主角还是张震饰演的锦衣卫沈炼,但故事没接着第一部,时间从崇祯溯回到了天启,这部《修罗战场》,可以算是三年前那部《绣春刀》的前传。

两部《绣春刀》,讲的都是大历史下小人物的命运。

三年前我给身边朋友推荐《绣春刀》的时候,就说“我给你们推荐个小片”。和那些动辄拯救世界毁灭宇宙的大片相比,《绣春刀》的切入点很小,讲的,也不是朝堂之上的军国大事。

沈炼这个人,除了颜值外非常普通。

普通得像是我们身边的亲戚同事。

他不算是英雄豪杰,更不是大奸大恶。他只是一个奋力活着的普通人。他做官,并没有什么政治野心,只是谋份差事,讨个生活。在工作之余,他还有些闲情雅致,喜欢看个画听个曲,如果运气好些,他的生活应该算是“明代单身贵族范本”。

然而导演路阳不会让他的日子好过,小人物过不了小生活,总是被卷进大事件中。

在《修罗战场》中,沈炼又被牵连进了大案。

史载天启帝朱由校是在一次落水后染了肺病,最终不治而亡的。本片的背景,就是天启帝从落水后到死亡前的这段时间。

在这里面,导演路阳加入了阴谋的味道。

影片的设定是,朱由校的落水,不是一场意外,而是有人在他乘坐的宝船上动了手脚。

故事讲述的一切,都围绕着这个设定。

皇帝落水的背后,是执政党(魏忠贤)和在野党(信王朱由检)的博弈。

天启无子,一旦驾崩,必定是亲弟信王继位。

而魏忠贤虽然权重,却其实都是借着皇帝的恩宠,说起来,他虽然不贤,对于天启还真说不上不忠。

于是,落水这件事也就被理清。信王利用郭真暗中策划了这场落水,事成之后又派人灭口。但无奈东厂掌握了文字证据,于是信王一伙儿又想办法烧掉档案库,毁掉相关的人证物证,从而使魏忠贤继续对信王放松警惕,得以顺利继位。

这中间牵扯到的人物众多,包括主角沈炼。

这些事情,沈炼作为一个小角色本来是根本接触不到的。

他平淡生活的终结,是源于自己的行侠仗义。

女画家北斋被定为乱党,锦衣卫奉命查案抓人。沈炼因为收藏过北斋的画,就和执行任务的凌总旗一同前往。没想到,这个北斋之前便和他有一面之缘。

沈炼的恻隐之心在凌总旗想要将北斋先奸后杀时爆发,他出手阻止,却失手杀了人。

杀了人的沈炼被信王一党抓住了把柄,被要挟去东厂档案库放火,同时,锦衣卫内部的裴纶为了之前被沈炼所杀的好友殷澄,开始针对沈炼,想要查出凌总旗之死的真相。

和第一部一样,《修罗战场》的故事依旧复杂而不混乱,一条主线明晰,多个支线也有条有理。

从多个角度来看,这部电影都算得上好看。

好看的布景,好看的服装,好看的动作场面,好看的张震,好看的辛芷蕾。

我不想简单地将本片定义为历史片或是武侠片,在我看来,这是一部好看的商业电影,题材比较复杂含混,导演的目的是讲好一个故事,落脚点,则依然是去探讨一些和人性相关的话题。

几处细节非常有意思。

先是沈炼下属殷澄酒后失言谈及皇帝和魏忠贤而被抓捕,再是裴纶问询净海和尚时身边下属拿出无常簿随手就记下的“净海说收藏东林逆贼字画的都是好人”,三两笔,就勾勒出了魏忠贤当权时人人自危的情形。

阉党倒行逆施,忠臣惨遭迫害,百姓如鱼肉,官员似刀俎。

这样的天下,和修罗场无异。

影片开头,沈炼在萨尔浒战场上救了自己后来的上司陆文昭一命。看着尸横遍野的战场,陆文昭感慨:

“要想不这么死,就得换种活法儿。”

这句话可以说是贯穿全片始终。

在修罗场中,死是容易的,但活是需要技巧的。

沈炼最初的选择是不去想得太多,他夹着尾巴活着,救不了自己的朋友(殷澄),更决定不了自己的命运。

而陆文昭则选择一边苟且,一边寻求希望。陆文昭将宝压在了信王身上,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局面,事实上在影片中他的计划是成功的,但他自己的命,也被赌了进去。

当他完成使命的时候,就成了信王的弃子。

或者说,在《修罗战场》中,我们见到的每个角色都是弃子。

沈炼、北斋、陆文昭、裴纶等等这些小人物,都是权力争夺下大人物的弃子。

而那些大人物呢,随着时间的流逝,也终究成了历史的弃子。

魏忠贤不久便在旅店里听到夜半歌声,朱由检十七年后也不得不走向煤山的老歪脖子树。

在历史的洪流中,命运是不可逆的。

换种活法儿,换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我开头说,历史往往比小说更精彩。其实,更关键的是,历史往往比小说更残酷。

如武侠小说,主人公往往能凭借诸多巧合改变命运,而在历史中,每个人的命数其实都是被书写好了的。

尤其是小人物。

像沈炼这样的人,如同蝼蚁,在命运面前,无所谓抗争和顺从,因为摆在他面前的,从来就没有选择。

我们看到他为了爱情反抗,但我们还看到,他的生死,只在皇帝的一念之间。

这就是两部《绣春刀》真正有味道的地方。

这部电影归根结底是写实的,它讲的不是江湖儿女,不是快意恩仇,也不是朝堂权谋。

大人物书写历史,但小人物构成历史。

《绣春刀》,尤其是第二部,就是首小人物的挽歌。

想得却不可得,你奈人生何。

我们从张震的眼睛里,能看到很多现代小市民的苦楚。

说到张震,本片的选角其实也还算不错。有的朋友告诉我,因为杨幂的出演,《修罗战场》从他的观影计划中被删除了。

个人选择他人自然无可厚非,但为了一个演员而对一部电影心存偏见,有些不智。

实话实说,杨幂的表演并不出彩,但也不算糟糕。

只是和张震对戏,并没有几个女演员能够完美契合。

我印象中的,只有舒淇和赵薇。

金士杰老师的表演无可挑剔,两部中的魏忠贤,状态全然不同,第一部将死之人,焦躁疯狂,他是放着演的;第二部忧心忡忡患得患失,他是收着演的。

张译和雷佳音也不算意外之喜,他们的功力,熟悉的观众心里有数。

饰演朱由检的演员刘端端倒真是让我眼前一亮。

我专门查了他的名字,单凭本片中他所展露的天赋,这位年轻人的未来怕是会前途无量。

最后要说的是,是我想说的事情。

这部电影好看,但并不完美。

服化道上的精致考究以及台词细节上的精心处理都配得上赞誉,但故事的节奏还是存在着一定问题,复杂的故事脉络条理是足够清晰了,但讲的并不算出彩,甚至在部分地方还存在了一些逻辑上的小问题。

如果给分的话,我会给这部电影7分。再私心一点给张震和辛芷蕾,会多加半分。

比及格出彩,比惊喜略欠火候。

但事实是,在大环境的整体颓败下,这部7分电影几乎已经成了暑期档国产电影目前的最佳。

我不愿意说,但不得不说的是,我们真正合格又用心的商业制作,实在是少之又少。

当我们真正拥有了一大批7分电影的时候,我们也就有机会迎来几个惊喜。

基础打好了,才能期盼更多。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李小军的电影日常,欢迎大家去找我玩


最初的时候,他的帅没这么凌厉。

还是懵懂的少年,美得倔强,却仍存闪烁的怯弱,不至于祸乱苍生,魅力倾城。

是《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小四,优秀是优秀,少了点不由分说的霸气。

是《春光乍泄》里的小张,有些黯淡,还有游移。

王家卫说,张震是好刀,先藏着。

一藏,就是多年。

如今,绣春刀出鞘,寒光闪闪,冷峻夺目。

《绣春刀》令许多人惊艳不已。

你会清晰地感觉到,张震像一颗钉子,在电影有节奏地敲击下,温柔地钉进你的心。有些怅然,有些疼,更多是欢喜。

你像一个怀揣秘密的窃贼,带着价值连城的宝贝,在夜里悄悄地回家。

一边走,一边微笑。

一边走,一边感觉到自己正一寸一寸地柔软下来,轻风过际,漫山遍野都是春天。

你知道,这是心动。

谁能不心动呢?

美男子的魅力,加上沉默的深情,就是药,足以致命。

如果还“为了你,我宁可负天下人”,那就是迷香,未靠近,销魂噬骨,无法生还。

张震说:水是我吹温的,怎么会烫?

谁说不烫?烫!情太烈,烫人。

他看到她投水,怔了片刻,跟着跳下去。

他站在小巷的另一边,隔着重重危机,隔着雨雾,看着她,然后将能救自己性命的宝船制造书抛给她。

他抱着她,在乱世之中浴血杀伐,只为给她找到一条生路。

一场江山梦,半世凄迷情。

这种动荡,从电影之中,持续到电影之外,召唤每个人去认识这个演员。

娱乐圈也是一个修罗场。

人人都在厮杀,人人都带着自己的武器,穿着自己的战袍,冲入阵地,抢资源,抢名气,抢关注,阴谋与苟且层出不穷,舆情沸腾不已。

张震是例外。

他是场中人,也是场外人。

做的是表演的事,却不是明星的活法。

他不炒作,没绯闻,对能迅速引发关注的综艺,也从不参加。

贵圈的蝇营狗苟,似乎与他并没有关系。

他说,一年就演一部,不着急,其他时间就做些喜欢的事。至于钱,够用就好。

没有激荡的野心,他便无戾气。

无戾气,便得已从容。

如风。

安静,随心,自在。

如水。

不争,有序,执着。

这种状态,你能在他眼睛里看得出来。

当红小花与小生表演时,眼神飘荡,碎动作不断,完全沉入不了角色,也控制不住表演,让人分分钟出戏。

但是,张震的表演,是有吸力的。

一旦开幕,你会迅速被抓住,以为他就是角色,角色就是他。

你会感觉到一个字:

稳于表达,稳于诠释,稳于爆发。

在这一点上,所有好演员都是一样的。梁朝伟是这样,张曼玉也是这样。都是稳的,都让人放心。

他们不飘,整个人沉入角色当中,笃定地讲述那些曾经的发生。

所以,屏幕上有他们,成了观众之福。

张震出身于表演世家。

父亲张国柱是台湾著名演员,与林青霞一起主演过《爱杀》;与胡慧中合作过《欢颜》,参演过《白色巨塔》《漂洋过海来看你》《寒战2》《泡沫之夏》《喜欢你》等。

3 岁时,张震就进入片场,看父亲拍戏,并参与其中。

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

就像是宿命。

他一出生,就走在了那条路上,以后的岁月,都是顺应而行。

15岁,他主演《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获得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这就是年少成名,荣耀加身了。

但那时候,他并不觉得骄傲,只担心因表演耽误了功课,成绩掉下来,暗恋的女孩子要不高兴。

他没有大欲,也无大愿。

相比于熠熠的星光,更向往真切的爱,和草木般稳妥的生活。

在采访中,张震说,

“五六岁以前,与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在台北附近的小山坡上,晚上和外婆一起散步,一直沿着山路走,夏天知了叫,心里很静。”

一番话,已有诗意了。

浮躁的人,是说不出来的。

也因此,他与王家卫一见如故,文艺的皮,孤独的骨,对上味了。他演了《春光乍泄》,也演了《一代宗师》,自此,本就安静的他,在镜头里更添一种疏离感。

而在候孝贤、田壮壮的电影中,他的冷清,又增了深意。

他说:需要从心里面有情感宣泄出来,不是你耍个帅,抽一口烟就可以。

他慢慢打碎自己,也建造自己。

如今,成了一只英俊的变色龙,有了一身邪魅气,也有了一双能一箭穿心的眼睛。

老少通吃,男女通杀。

《圣诞玫瑰》里,他饰演一个性侵犯,桂纶镁是受害者,角色极有挑战性。

电影出来时,有人问郭富城,你有没有想演那个性侵犯?

郭富城说:我想演桂纶镁。

以张震的相貌、才华和资源,本可以成为商业明星。

但是,他没有。

他执意成为一名演员,而不是风头之上的偶像。

为此,他在表演上,一直下着狠功夫。

狠功夫,其实都是笨功夫。

坊间传言,他为出演《卧虎藏龙》中的罗小虎,通读王度庐小说,学习蒙语;拍《深海寻人》时考取PADI潜水执照;拍《吴清源》学习打坐看棋谱,围棋能压制专业三段;《聂隐娘》拍完后学会近身剑术;拍《一代宗师》学会了八极拳,拿到了全国冠军……

但张震多次澄清:这夸大了。

“我做这些事情,也是为了把演员这件事情做好。”

不虚妄,很厚道。

于是,侯孝贤说:“大牌的导演都喜欢他,就是因为质地很好,非常质朴。”

陈凯歌说:“他是一个真正的演员,没有那么大的野心。

他还特别欣赏张震一点:

“你是我见过的唯一一个在片场等戏时捧着一本书的演员。读书习武都有古人风范,也许这就是你做人的理想。”

这样的演员,在当今太难得了。

懂得他的人,都会惜之如珍宝。

2005年,他和舒淇相逢,拍《最好的时光》。三生三世,三场深情。

舒淇笑称,和张震把这世上所有的恋爱都谈遍了。

他们是真的爱了。

吻戏一拍,便无法自控,导演喊“卡”后,依然胶在一起。

舒淇说,张震若追,就答应。

张震则说,拍完电影《最好的时光》后,莫名失落,时常会感到沮丧,像是失恋般。他和章子怡也有激情戏,却无后患,“拍过就忘了,现在一点感觉也没有了!”

君有意,妾有心,原是佳话一段,偏偏造化弄人,他们分道扬镳,走向各自的归宿。

如今,张震有了妻女,舒淇有了冯德伦。

那,且让往昔的归往昔。

让当下的归当下。

过去不念,方能不误将来。

祝他们在各自的格局里,寻到自己的小确幸和大欢喜。

王家卫曾经说,金城武是个大男孩,而张震是男人。

男人二字,太准确了。

男人更沉。不浮,不飘,有讲究,很高级,安全感十足。

一如静水流深。

克制中有激荡,内敛中有杀伐,缄默中千言万语,爱欲汹涌。

这样厚重的底蕴,撑得起任何一部戏。

所以,无论什么女演员与他搭戏,都会活色生香,无端地添了光彩。

而他自己,光芒永在,无可覆盖。

有人说过一段话,讲张震的:

是留香的红酒, 也是书柜顶层的上古卷轴,他是沉默专注几十载如一日的匠人,他有着角斗士一般勇猛的力量,也会在烟雨江南,为你吟诵相思。

说得非常动人。

他就是这样,遗世独立,一往情深。

而你如果与之相遇,世界忽然虚化,风景渐行渐远。你眼中再无他者,心中再无他人,整个余生,都会记得他的名字:张震


大家好,我是丁白缨的迷弟。

今天被我们家的张震迷妹带去看了绣春刀2。对于这种封面就预示着悲剧的片子,我一般是不看的,绣春刀1就没看。但是既然迷妹同志经常在电影院睡觉陪我看剧情薄弱的好莱坞的视觉奇观,所以就来看了。

没想到意外的好看。

正经地说,除了受到某女演员演技的限制之外,这片子在气氛塑造、服装、对白、剧本方面应该都很出色。除了最后桥头的一段落在了及格线附近,其他打斗还是挺好的,比较喜欢案牍库那一段,以及从荒村到吊桥之间的那段。没什么大的视觉奇观,但总体来说已经足够精彩了,算是目前国内商业片的顶尖水平了吧。

谭维维演唱的主题曲《绣春》非常好听。各方面与影片的契合度都非常高。《浓情淡如你》也不错,但我更喜欢前者。

持苗刀的丁白缨很帅,人美、话少、态度屌。希望辛芷蕾以后有好的发展。

——————————————————————————————

1. 没想到辰星的项目经理陈俊生还是个有情有义、武艺高强的汉子。

2. 欧阳吉安大人果然和“太子”是死对头。

3. 本来以为是古装武打片,结果看到一半发现是枪战片。

4. 有被戳了一刀还活蹦乱跳的人,就有中了一枪还活蹦乱跳的猫。

我是丁白缨的迷弟,大家再见。


杨幂,《绣春刀》最大的败笔,懒得吐槽了;反而是信王的扮演者刘端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鲜肉”居然成了电影最大的亮点,与金士杰这种老戏骨对戏完全不落下风,特别是即位后瞟魏忠贤那一眼,以及金士杰饰演的魏忠贤眼神由阴鹫跋扈到迟疑诧异再到惊惧隐忍最后佝偻退场时透露出的一丝颓然,真的是细腻到了极致。 这俩人的对戏可以说完全盖住了主演张震的风头。


为什么不早点砍吊桥???!!!

为什么不三个人一起过去之后把吊桥砍了???!!!

我还以为这吊桥砍不动呢,要不就大敌当前没空砍。。。结果人还在乱军之中边谈情边把吊桥砍了!!!

再说了,这吊桥不是过不了马么?!那别人的马也过不了啊!你们弃马逃跑,追兵也没办法骑马追你们呀!!!

我觉得吊桥前的心理斗争这场戏,完全只是为了体现这个三人组:“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电灯泡”。。。现在我应该站沈X裴还是沈X陆呢。。。?

(好的,我看到导演的回答了。。。合着沈炼相信自己绝对能赢。。。那你们一开始纠结个屁啊。。。)


提一个细节吧。

沈炼救了北斋之后,在船上北斋有一句台词:

“我信终有一日,这阉党横行的日子终将过去。”

英文字幕翻译的是,

I believe that one day we will have the freedom of speech.

果然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台词里写不出来的私货夹在了字幕里。


看了知乎上的好评如潮,我决定写一点相反的观点。

诚然,《绣春刀2》在当今的国产电影中可以算得上是良心之作,在情节、台词、摄影、动作、道具、服装上有诸多可圈可点之处,所以大家对它赞赏有加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不是这么比的,我是抱着时隔三年之后想看看路阳是否能给我带来更多惊喜的心态来看的这部电影。因为我至今为止记得三年前在电影院看《绣春刀》,影片结束片尾曲出来的时候全身汗毛竖起,内心百感交集的那种颤栗感,但这次《绣春刀2》结束的时候,我并没有那种感觉。为了找到原因,我回家又把第一部详细回顾了一遍,来讲一讲两部的差距到底在哪里。

在我看来,《绣春刀2》是导演路阳非常努力地对《绣春刀1》的复刻之作,可惜并未超越前作。

说是复刻之作,我是有理由的。

首先,两作的故事极其相似。第一部是沈炼为了钱放走了魏忠贤,反而被人追杀以求灭口,还连累死了自己的两个兄弟。第二部是沈炼为了爱情放走了北斋,因此不小心发现了朱由检在船上动了手脚的内幕,然后被人追杀以求灭口,最后自己的两个朋友也死了。坦白讲,相似的故事讲一遍让人感慨,讲两遍就有些无聊。而且,第一部为了钱的理由显得更充分,因为不仅仅是他自己需要钱到教坊司去赎周妙彤,而且他的大哥也需要钱打点晋升百户,他的小弟也需要钱摆脱丁修。相比之下第二部因为发现要杀的人是自己一直赞许的作画先生而且还是个漂亮姑娘就和自己的同僚翻脸,还不小心把人杀了,就显得有点像用下半身思考的动物。别说什么出于道义看不得姑娘被辱所以暴起伤人,我相信对逆党家眷的凌辱在当时可以说是司空见惯。

其次,两作的人物极其相似。两作虽然具体故事不同,但居然可以近乎于一一对应地找到对应的角色。刘诗诗演的周妙彤对应杨幂演的北斋先生,来充当张震的红粉佳人这个自不必说。张译的陆文昭和王千源的卢剑星都是胸有大志为了目标能屈能伸却也重视兄弟情义的人,而靳一川和裴纶这两个人则成了两部电影里的温情和搞笑担当。就连众位赞不绝口的辛芷蕾饰演的丁白缨,在第一部里魏忠贤身边也有一个赵姑娘。看多了武侠小说就知道,各方势力主子身边基本都有一个武艺高强又忠心耿耿的女性角色,这本身已经不是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人设了。两部的点睛角色,第一部是加钱狂魔丁修,第二部是崇祯皇帝朱由检,这两个人不仅人设丰满,演员也完成得非常出色。

而我为什么说第二部不如第一部,很简单,在于细节,在于铺垫,在于由这些细节和铺垫组成的最终导致的人物形象的不同。

说个很有意思的话:看完第一部《绣春刀》,你会觉得从道德上评判,沈炼不是个好人。但是看完第二部,沈炼反而像个好人了,这就是细节上导致的偏差。

首先,第一部开篇,沈炼冲进陈府,断了男主人弟弟的一条胳膊,同时用男主人的女儿威胁男主人,让他交出许大人的下落。至此,沈炼乃至锦衣卫残忍的形象在电影里就立住了,因此后面刘诗诗反复说“我怕你啊”就还显得比较可信。而到了第二部,唯一能显得锦衣卫只是走狗的戏就是去杀北斋先生,结果凌总管想要侮辱北斋还被沈炼打断了。所以在观众眼里,锦衣卫到底是什么性质的身份,是很模糊的。看完第二部,人们只知道诏狱很可怕,魏忠贤很可怕,但是锦衣卫是个什么身份,完全没感觉。

其次,也就是我刚才提的动机这件事上,第一部的理由更充分。前面卢剑星提醒百户大人升他的官职,百户大人一句“要么再拿点钱来,要么就闭嘴等着”,卢剑星面露难色。然后沈炼想赎周妙彤出教坊司,周妙彤说“就你那点俸禄,要攒到何年何月”,还有靳一川反复被他师兄敲诈还找沈炼借钱,都在反复说,这哥儿仨,真的很需要钱。所以后面沈炼为了一己私利拿了魏忠贤的钱放他走才很可信。而到了第二部,沈炼一眼看上了北斋就为她舍身犯险,反正在我眼里,就觉得是被迷了心窍。

再次,在兄弟情的铺垫上,第一部远比第二部要丰满。第一部有个细节,卢剑星为了靳一川补衣服,还包括三个人一起走在热闹的街市上,还包括沈炼为了卢剑星和靳一川买通别人这些是你真真正正看到了的,所以后面卢剑星为了沈炼伏法,观众才会感慨,他们是真的兄弟情,这种兄弟情里充满了烟火气。但到了第二部,裴纶说和殷澄是朋友,沈炼说“我和殷澄也是朋友”,关键是,并没有演出来啊。而且照理来说陆文昭和沈炼应该也是朋友,但直到陆文昭为了沈炼压下杀凌总旗之前,你根本感受不到他俩是朋友。当某种情感的传递,需要靠台词而不是情景的时候,其实是很难引起观众的同理心的。这也就间接导致了裴纶和沈炼的同盟变得有点莫名其妙,陆文昭和沈炼的反目也没给人多大的震撼,虽然随后从整部电影的复盘来看逻辑上是通顺的,但是在情节演出来的瞬间,观众只是吃着爆米花,少了情感上的共鸣。

最后,来说说爱情线。大家都笑称沈炼真是万年备胎。但其实第一部的沈炼和第二部的沈炼对待感情是完全不一样的。第一部的沈炼,不管周妙彤是不是爱他,哪怕他明知道周妙彤不爱他甚至怕他也不想跟他走,他都执意要给她赎身带她走。而他到诏狱里去救周妙彤的相好,也是因为周妙彤说“救了他我就跟你走”,本质上还是为了带走周妙彤。而后来,他可以很直白地对周妙彤说“他死了,被我杀了。”第一部的沈炼对待感情,是占有式的和抢夺式的。而到了第二部,他明明知道信王要杀北斋,居然还替他隐瞒,还对北斋说“他让我带你走,他让你随意画画,想画什么画什么”。这就真真沦为了明代好备胎。但事实上,到底哪个更有血有肉而且符合常理呢?我认为是第一个。因为第一个本身和沈炼在第一部中展现出来的残忍是前后呼应的,而且当时的男人对待女人,尤其像锦衣卫这样的男人对待女人,确实是“我爱你就要占有你,管你愿不愿意跟我在一起”。

综上所述,第一部里的沈炼,是自私的、残忍的、甚至有些贪婪的,但同时又是重情重义的,他会为了钱做错的决定,却也会为了这个决定买单,拼命改正。这才更加符合路阳所要表现的“大背景下的小人物”。

而到了第二部,不管是杀了锦衣卫带走北斋所显现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还是后面在爱情中为了照顾北斋的情绪不想告诉她信王要杀她还谎称是信王想让她走,还是最后凭借一己之力对抗强权,都给我一种感觉路阳在尽力让这个角色显得更“高尚”。而这种高尚,到了最后就有了一点好莱坞式的个人英雄主义,却反而失掉了这个系列所要展现的“大背景下的小人物”这样的主旨。

还是那句话,《绣春刀2》是部好电影,但如果你很喜欢它的话,建议你去重温一下《绣春刀1》,那将是更加让人久久回味的观影体验。

-----------------------------------------------------------------------

很多人反驳我,说沈炼一开始救北斋不是因为喜欢她,是因为凌总旗要侮辱她沈炼不想多生事端,后来矛盾激化才不小心杀了凌总旗。首先,我已经在原答案中写明,沈炼是不小心杀的凌总旗,而且我也非常清楚,他不是为了救北斋才杀的凌总旗,是凌总旗要诬告他是逆党同谋,他在抢夺过程中不小心杀的凌总旗,北斋只是趁机逃跑了。但是,你们说了半天还是没说明白,为什么沈炼不杀北斋。看不得北斋受辱,和三番五次救她根本是两个概念。看不得北斋受辱你可以一刀杀了她啊,哪怕你舍不得下手后面她逃走了你不管她行不行啊?她逃走了你还把造船纪要扔给她,有没有想过你和你兄弟的命都还在这本册子上呢?后期信王也说过“杀了北斋你就可以走”,沈炼动手了吗?没有。事实上,一直到北斋趁机逃跑的剧情我都是可以接受的,我不能接受的剧情从河中审问开始。男主把女主扔下河又自己跳下去救这种狗血桥段我只在三流电视剧里见过,整段剧情一点不像是在审讯,倒像是小两口在吵架。而且没有任何一个理由在那么紧急的情况下审问一个女犯人还要找条船,唯一的理由就是导演知道男主后面要后悔,如果在岸上演,男主一气之下把女主抹脖子了后面就没得演了,后悔也没辙了。另外一段信王问“你为什么不杀我”,男主回答“杀了你她会伤心的。”这种糟糕的台词就一定要出现在电影里吗?就不能心系下苍生说一句“阉党奸滑暴虐不得人心,愿苍生终究可得一条路实现盛世太平,而你或许就是这条路”?继承继承女主的志向都比只是单纯担心她是否伤心显得更深刻啊。

而且这部剧不仅沈炼的角色不如上部出彩,其他角色在情节的设计上也没有上部精巧。举个小例子,第一部卢剑星给百户大人端茶倒水提醒大人升他的官,第二部陆文昭给魏忠贤下河抓鱼趁机谋个差事,这这两个情节实在是太像说没借鉴我都不信。而且两个情节都是体现卢剑星和陆文昭很“狗腿”的一面,当然我们用褒义词就要说他们为了目标能屈能伸。但第一部卢剑星因此碰了一鼻子灰为钱发愁就和整部剧的动机联系在了一起,整条线非常顺畅自然。但是第二部,魏忠贤让陆文昭去抓三条腿的金蟾,这事儿就没下文了。那可是权倾朝野的魏忠贤啊!让个小官去抓金蟾,后面就没人催催他的进度考察考察他的KPI吗?没抓着耽误皇上治病可怎么好?反正这些都不重要,跟主线没关系嘛。确实,在第二部中,把陆文昭下河捞鱼这段删了,你会发现对剧情似乎也没什么影响。因此你是可以感觉到导演在设计这段剧情的思路的:我要表现陆文昭为了目标能屈能伸,心中有大节大义这种复杂的人设!好!为了表现这个人设,我让他去给魏忠贤抓鱼!抓完了鱼呢?没了。整个情节在这里就是断掉的。

最后再讲讲到底什么叫做“大背景下的小人物的无能为力”。小人物的体现在前面讲了,现在讲讲什么叫做无能为力。人什么时候会有无能为力之感?首先,你有目标,其次,你努力了,最后,你完不成你的目标。为什么我认为第一部比第二部更贴近主旨?因为第一部里,沈炼的目标是带着兄弟过好日子。所以你会发现他在剧中会做一些选择和判断,有自己的行事能力。比如说不杀魏忠贤,比如说认为金刀严府有陷阱但不得已还是冲进去了但拼了命活了下来,比如帮助大哥暗地里贿赂百户大人,但最终他们兄弟还是死了。而赵靖忠的那句“找到你们兄弟三个的时候你们就已经是死人了”,则彻底揭示了他们就是阴谋里的一颗棋子,无论多么努力也没能挣脱牢笼,这才会有无能为力之感。而到了第二部,沈炼的目标是什么?他的政治信仰是什么?他主动做了什么选择了吗?没有。他是被剧情推着浑浑噩噩向前走的,而到最后是执行的目标也就是保护女主逃跑。他是全剧最没脑子没立场没计谋的一个,我估计导演自己也发现了所以让沈炼在最后的战斗中自己吐槽自己,“我是谁,我在这里做这种无聊的事情是为了什么”,但他却最终主角光环爆棚被赦免了,哪怕是在忠心耿耿的陆文昭都被杀的情况下。这不叫无能为力,这叫“傻人有傻福”。

总之,第二部给我的感觉就是第一部讲了个非常非常好的故事,一下把观众的眼球都吸引过来了,投资方的钱也扔进来了,大家都等着导演第二部讲个更好的故事。可是导演的好故事已经讲完了,所以没办法只能把第一个故事变着方儿的再讲一遍,当然还是很尽力很用心地讲,但结果还是没第一遍讲得好。

ps:很多人给我留言,说因为第二部是第一部的前传,所以第二部的沈炼没有第一部那样冷酷自私,心中尚存善意逻辑上是通顺的。你们没明白我说的,我说的根本不是通不通顺的问题,我说的是,比起第二部的沈炼,我更喜欢第一部的沈炼。陆阳竭尽所能让故事合理,但合理并不代表动人和精彩。乱世当道但心中尚存道义开着主角光环拼尽全力保护女主的角色太多了,根本不足以成为经典。


影片上映几天了才得空看,可圈可点的地方非常多。看完到知乎发现如此多的好评也觉得是理所当然。
能讲的被说差不多了, 整体给7.5分。推荐观看。


就说下表演吧。
张震的表演一贯的成熟,雷佳音的表演让人惊艳。张译和扮演信王的演员有表演功底,但还是有点用力了,演电影不需要那么刻意去表现。
最尴尬的就是杨幂和那位凌总旗了,张译我觉得是用力了,过犹不及,这两位完全就是矫揉造作,完全不在线。凌总旗这位演员是不是在模仿塘主的霸道总裁表演法啊?不应该啊。
杨幂呢?北斋这个角色是东林党后人、会暗讽时政的画家、反政府的核心参与人,影片爱情线的核心人物,演得老是一副柔柔弱弱像要随时被人强奸一样,没留鼻涕我都觉得她是一副留着鼻涕的可怜虫的样子。实在是烂。

所以我要说,本片最佳台词是张震在吊桥边对杨幂的那两声吼:

『滚!你他妈滚啊!』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评价《绣春刀·修罗战场》,

这部电影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三个桥段,一是影片开头,沈炼逼死自己的下属,二是沈炼在家中养猫,三是结尾处沈炼茫然问天,自己为什么要这样无聊的活着。

这三个桥段很让人唏嘘,用高中政治的答题方法分析,乃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中的异化论与辩证法。

朋友:???

我这朋友说,哥们你不聊电影呢吗?

我说对啊,这部电影好就好在,我就算这样去评论,依旧可以圆得回来。

·1

这部电影一开场,就是沈炼逼死自己的下属,后来我才知道,这个下属还是他的朋友。

这位下属的名字我已经忘掉了,他作为锦衣卫的一员,两个朋友是沈炼和裴纶,他本该也有自己的传奇故事。

然而出场五分钟,死了。

沈炼站在船上,回头,目光里都是迷茫。

沈炼此人,看似是个暖男,其实对周遭的一切都不是很在意,他漠然对待这个世界,甚至对自己的生活也不像陆文昭那样有追求。

不多想,活着就行。

这是被万恶的封建社会所腐朽了的沈炼。

行走江湖,本来是自由自觉的活动,马克思爷爷说得好,正是在改造世界中,人类才真正证明了自己的存在。

然而,万恶的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使你的劳动异化了,随即让你这个人开始变得不像你自己。

所有创造和劳动,行走江湖也好,下笔千言也罢,都成了混口饭吃。

你的活动不再是自由自觉的,更不是在改造世界,而是维持你自己肉体生存的一个手段。

你想活着,就得异化成体制内的螺丝钉。

不信你看陆文昭,陆文昭便是一个非常合格的螺丝钉,在吊桥大战的时候,陆文昭拄着刀,死死盯住沈炼。

他说,人活到这个岁数,情义,气节,都磨得差不多了,再没有这点念想,跟死人有什么分别?

陆文昭愿意去遵循体制内的规则,甚至还想成为制定规则的人,评论这部电影的人说了,他陆文昭不想只做一枚棋子,他想亲手下棋。

可惜下棋的人只有信王和魏忠贤,没有他的位置。

其实这话说得不对。

这个修罗战场里面,根本没有下棋的人,只要进了这个规则之内,遵从这份规则行事,就都是棋子。

魏忠贤履行着吃人的规则,信王想要除掉魏忠贤,以为除掉了魏忠贤,就能打破吃人的世道枷锁。

为此,他忍辱负重,为此,他将自己变成了魏忠贤。

信王杀北斋,杀陆文昭,在很久以后,还会杀了袁崇焕。

他的行为不再是自由自觉的,屠刀一次次举起,一次次更加的身不由己,杀人灭口,其实仔细斟酌都只是生存的手段。

或许在煤山那颗老歪脖子树前,崇祯会想通这一点。

他与当年的魏忠贤一样,坐上那个位子,就再也不能退让了,退让一步,就是万丈深渊,所作所为。都只能一步步离自己远走,异化成活着的,非人的模样。

那究竟下棋的人是谁呢?

且夫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

在这样的修罗场内,沈炼能存活下来,不得不说是主角光环,裴纶死了他没死,崇祯登基之后该灭口的都杀干净了,却唯独不杀他。

就是不去追杀北斋我都可以理解,毕竟曾经有过一段情……崇祯跟沈炼……也有过?

无所谓,这不是重点,其实沈炼的生死早已被他自己置之度外,他能够逃出修罗场,离开棋盘的真正凭恃,是他已经从规则之中脱身。

如果他被规则抹杀,那他也仍旧是个英雄,是行走江湖的侠客,是这部武侠电影的魂。

正像他自己说的,我是谁,我在哪,我为什么要做这些无聊的事情?

“人活着,不能只为了活着。”

在整部影片之中,沈炼都还犹豫着要不要回去,要不要继续锦衣卫的生活,继续在规则里做一颗安分守己的螺丝钉。

故事的结尾,沈炼才真正坚定下来。

异化之后必将迎来新的异化,再度坚守自我,这理论与辩证法自古以来都是好基友。

而辩证法也将解释为什么沈炼能够破局而出。

·2

所谓辩证法,是指一种现实,它自身之中蕴含着一种力量或倾向,最终会否定或毁灭这现实本身。

辩证法是让人以动态的眼光看现实,教科书里给它树立起一个反派boss,专门以静态眼光看待现实,人称“形而上学”。

一件事有黑必然有白,一个人有优点一定有缺点,那不是辩证法,那都是静止的眼光,那都是教科书里的形而上学。

当然真正的形而上学不是这个,你也别问我具体是什么,我也不知道。

在这部电影里,沈炼不关心粮食和蔬菜,也不关心自己的身家性命,他只关心两个东西。

猫,还有北斋。

这两个生灵都是他拼了性命也要守护的。

这就让我不禁产生一个问题,猫和北斋,在他的心里到底哪个更重一点呢?

这个问题不是闲极无聊,而是非常重要的。

猫对于沈炼来说,究竟有什么意义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沈炼的生活是什么模样。

他会被逼无奈,逼死自己的下属兼朋友,需要出任务铲除“叛党”,锦衣卫内部还得争权夺利,刀口舔血,修罗战场莫过于是。

猫在沈炼的生活中,就是他心中仅存的那份柔软。

但这份柔软是廉价的,好比我们忙碌在车水马龙之中,偶尔在家养只喵,伺候伺候主子,让自己的生活变得不是那么枯燥乏味,让自己的心也硬得慢一点。

如此而已。

如果有大公司看重你,要请你去上班,但老板对猫毛过敏,你得把猫送人。

你送不送?

我猜还是得送。

猫是沈炼生活的一部分,沈炼在猫身上能得到安稳,从而使自己更好的生活。

不多想,活着就行。

其实北斋的画,意义对沈炼来说也是这样。

猫也好,画也好,都是超脱于繁琐生活的事物,沈炼通过养猫和买画来让自己的世界不那样单调,让自己察觉自己还活着,手段不知比陆文昭高到哪里去了。

电影中的这些人,都在求一个活法。

陆文昭求的是肉体活法,沈炼是在给自己的心保鲜。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在满目血腥与背叛的战场中央,沈炼从一开始就有毁灭自己生活的种子。

那只猫。

那只猫是他内心的柔软,是他生活的标志,更是他不安于生活的标志。

他有这只猫,所以生活的场景阳光灿烂。

但是如果他本身不厌恶这种修罗场里的生活,他何必要有这只猫呢?

不过像绝大多数人一样,沈炼不敢轻易破坏自己原有的生活,他也害怕未知,茫然失措,所以在凌云铠要杀北斋的时候,沈炼没有阻止。

直到凌云铠要强奸北斋。

仿佛有猫叫响在他的耳旁,沈炼拔出刀,横在凌云铠的脖颈上。

沈炼知道,如果这一次再不拔刀,回去再怎么逗猫也没用了,他那颗心注定会死,他这个人则会像陆文昭一样,变成大明江山里的好螺丝钉。

所以你看,养猫的人其实很危险,随时可能为了一点恻隐之心打破平静的生活。

想想值吗?

如果在事情发生之前你去问沈炼,沈炼一定说不值,事情发生之后,沈炼自己都非常后悔,他想逼问北斋叛党的下落,北斋不说就要杀了她。

然后仿佛又听见一声猫叫。

沈炼又把北斋救了起来。

我在观影过程之中有时会不舒服,因为沈炼这个主角太不坚定,自己缺乏内在动力,凡事都是被推着走,好不容易有机会翻盘,却又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我想了很久,马克思爷爷的辩证法一语点醒梦中人。

对沈炼来讲,他的“现实”就是要好好活着。

但是“好好活着”本身就包含太多的意思,每日逗逗猫,擦擦刀,在修罗场里战个不休,是好好活着吗?

如果这样不是好好活着,换种活法,要么像陆文昭,还不如现在的模样,要么就脱离出规则之外,随时可能会死。

“好好活着”这个现实崩塌掉了。

这就是辩证,这就是沈炼面对的现实,好好活着对他来讲,是个伪命题。

在救下北斋之后,沈炼自己也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他困惑,迷茫,只能被人推着走,却又挣扎在自己的内心中。

我相信沈炼一定问过,这个江湖连一点恻隐都容不下了吗?

修罗场里,哪能将恻隐呢?

所以在故事的最后,堪破伪命题的沈炼才终于明白了,我是谁,我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要做这种无聊的事情?

哲学三问,终结了这片修罗场。

沈炼挥刀,从此破局而出。

北斋是他的救赎,那只猫是他拔刀出鞘的种子。

扯完,收功。

另,张译太帅了,张震太暖了,雷佳音好萌23333


1. 如第一部一样,影片成功地展现了一个阉党横行、政治恐怖、民不聊生的时代。

2. 构图、动作戏,没有第一部讲究,但是张震和郑掌班那段对打很精彩。

3. 情节上有一些牵强的地方,整部影片都有种为了拍而拍的感觉,观众代入感差一些。

4. 几乎所有演员都奉献了上乘的演技,杨女士的表演虽然和现代戏差不多,但是也塑造出一个傻白甜。

5. 不想再看见第三部了,一是不想再回顾那个压抑的时代,二是不想再看见我们沈炼受罪了。

6. 养猫的男人果然招不来靠谱的桃花。

7. 总有人揶揄我是不是喜欢李咏、脸哥这样的男人。你们看不见张震吴彦祖也是长脸吗?


阿修罗者,……或为诸天所破,或时能破诸天。
——《大智度论》

1. 历史与政治

《修罗战场》和前作一样,将虚构故事的视角放在了一个已然发生的历史时段当中。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接连在辽东攻城略地的后金军队与明朝军队在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部浑河南岸)发生了一场大型会战。正是在这场战役中,努尔哈赤用“任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战略大败明军先后用了一年时间从全国各地调集起来的所有兵力。这一场战役的失败使明朝兵力尽失、精英尽损,这次失败也标志着明朝正式迈入了风雨飘摇的末世。在这场战役中,最先抵达萨尔浒战场的是由辽东名将李如松旧部杜松所率领的西路军,也是电影主角沈炼和陆文昭所在的部队。由于杜松求功心切,西路军在连夜急行军的疲乏之态下贸然挺进浑河北岸,被后金军队用很短的时间完全击溃。也正是这场如阿修罗与帝释天战斗之所一般“几万条人命,割草一般就没了”的惨烈战败,引出了影片的主题——要想不这么死,就得换个活法。

萨尔浒之战一年后,万历四十八年,明朝历史上在位最久的皇帝明神宗朱翊钧龙驭上宾,也结束了明朝使用时间最长的一个年号——万历。仅仅一个月后,泰昌皇帝明光宗朱常洛也因急病驾崩,传位于长子、天启皇帝明熹宗朱由校。

围绕着仅仅在位一个月的短命皇帝朱常洛,曾发生过四大“事关国本”的事件——妖书案、梃击案、红丸案和移宫案。

此四大案错综复杂,其中原委暂且按下不表。这四大案无不在朝野引起极大震动,也暴露了明朝晚期的一个重要议题——党争。晚明党争一事,如要剖析开讲,又是一个宏大议题(具体可参考小野和子《明季党社考》一书),在此只介绍与电影有关的相关历史背景。

在电影中频繁提到了两个党派——“东林”与“阉党”。东林之名,来自于苏州“东林书院”之名,东林书院的建立可追溯到北宋,万历三十二年由学者顾宪成修复重开。在东林书院讲学、学习之人当中,有大量忧心国事的晚明学者仕人,其人及他们的门生,在朝中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即“东林党”。东林众人的目标,是“为朝廷官僚,乃替天行道、代天行事”(刘洪谟),他们坚信“夫学者何也?人之性也;性者何也?天之道也”(高攀龙)。而天道为何?正如千年之前荀子在《天论》中所言,“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与西方古典政治哲学当中“君权神授”、君主乃是神的代名词不同,在中国古典政治哲学中,“天”是超越一切的存在,即使是贵为“天子”的皇帝,也只是代天行事,圣君如尧舜,也只是顺天之道,故而称其为圣明;如皇帝像夏桀、商纣一般暴虐,不应天合人,便应当被推翻。而这也是东林党人政治哲学的核心——只顺天道,而不顺君道。这也是《修罗战场》当中,东林党人所坚持的政治斗争的主题——既然由魏忠贤把持的“这世道”以万物为刍狗,那么就应当“变天”。

而在影片的故事文本中被东林党人所深恶痛绝的“阉党”,从广义上讲,指的是自明英宗时王振集团以降的专权宦官集团;狭义上来说,专指天启年间由东林党人在朝中的政敌依附于因为“皇上宠幸”而权倾朝野的魏忠贤及其权利集团所集结而成的另一个政治群体。魏忠贤其人善逢迎、富手腕,竟由一街头恶徒一路攀升至天启皇帝朱由校的代言人,朝中大小事宜均由其独断,俨然是一“执行皇帝”。京内京外大小官员争相认魏忠贤为“义父”,为其修建生祠,称其为“九千九百九十九岁”,排场相比皇帝本人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了维护统治,魏忠贤不仅掌握了军权、控制了厂卫,更在内廷练兵,将暴力机关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铲除一切不利于自己的声音和力量。

此等景象,自然是东林党所不愿见到的。天启四年,东林党人、御史黄尊素(即黄宗羲之父)进《灾异陈十失劾魏忠贤及客氏疏》,触怒魏忠贤,后因大学士韩爌力救,被罚夺俸一年,后被削官回乡;天启五年,东林党人、御史杨涟又进《(魏忠贤)二十四罪疏》,魏忠贤恼羞成怒,抓东林党人杨涟、左光斗、魏打中、袁化中、周朝瑞、顾大章六人下诏狱,严刑拷打以致六人遇难,史称“东林六君子”(这便是影片第一幕中大嘴巴的小旗殷澄所提及的事之一)。天启六年,黄尊素策划利用“内应”——即苏杭制造太监李实来瓦解魏忠贤的权势,然而却被魏忠贤反戈一击,借此下令逮捕东林党人高攀龙、周宗建、缪昌期、李应升、周顺昌和周启元(亦被称为“东林七君子”)。除高攀龙在被逮捕之前投水身亡以外,其余六人也均被打入诏狱,酷刑至死。其中,苏州人周顺昌当时辞官在家,被下令逮捕时,锦衣卫赴苏州捉人,为了保护周顺昌,不满魏忠贤专权的苏州义民与锦衣卫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五名苏州市民因此而被处以斩首之刑,此五人也被苏州市民冒死以礼归葬,并树碑纪念。明文学家张溥亦为此作《五人墓碑记》。

很显然,天启年间的东林与阉党之争,已不只是万历年间不同党派互相参劾、指桑骂槐之举,而是进一步上升到了准暴力斗争的层面。《修罗战场》在东林党人政治哲学核心的基础上,基于一定的历史逻辑推理,在故事文本中为东林党人增添了信王朱由检这一政治核心,为东林党人“以笔为刀”增加了政治力度,也强化了故事人物北斋(即周妙玄)、陆文昭、丁白缨等人的行为动机。虽然影片对于信王这一人物的描写在“究竟是否符合史实”上引起了一定的争议,但是从故事本身来讲,这样的设定是符合故事逻辑的。从历史上来说,魏忠贤在层级和实力与上东林党官员始终有着一定的悬殊,从故事创作上来看,并不是一种好的选择。而在《修罗战场》当中,通过对信王的人物在历史的基础上进行重新塑造,使得信王与魏忠贤的矛盾成为了故事当中的核心矛盾,无论是从双方人物的层级还是实力层面来讲,都能够形成势均力敌的对抗,应当被认为是一种合理的人物创作。同时,前作《绣春刀》的故事核心矛盾,也正是代表崇祯皇帝的韩旷与魏忠贤的矛盾,《修罗战场》将核心矛盾放在信王与魏忠贤身上,也正是延续了前作的逻辑。

同时,关于影片中不断提及的核心事件“皇上在太液池游船落水”及与之相关的核心道具——《宝船监造纪要》,并非创作者的杜撰,实际上来自于一本笔记《甲申朝事小纪》。此书成书于清初,收集了不少有关明末的轶事,其中《万乘刺船》一节提到天启五年皇帝与客氏在西苑乘舟,天启皇帝一时兴起亲自划船,忽然狂风大作导致船翻,皇帝与两名宦官均落水。宦官谈幸跳入水中救援,皇帝终得幸免,两名宦官溺毙。此事虽为野史,却也颇耐人寻味。将这一小段轶事融入故事当中而引出一连串政治阴谋,也增强了故事的逻辑性和完整性。

如果说在前作《绣春刀》中,有关政治的主题是“赌”的话,那么在《修罗战场》中,政治的主题则是“弃”。从到沈炼为了自己而放弃手下殷澄,到陆文昭为了顺利“变天”而放弃“过命兄弟”沈炼和尽心尽责的下属裴纶,再到信王为了不留破绽而放弃爱人北斋和左膀右臂陆文昭、丁白缨,一系列的“弃”更加凸显了明末政治斗争的黑暗与冷酷,也延续了前作中对于“宿命”这一母题的展现。也正是在“弃”这个政治主题的反衬之下,故事当中所展现出来的友情与爱情的建立,方才能够显得更加可歌可泣。

2. 一个人物的诞生

作为前作《绣春刀》的前传,续作《修罗战场》的故事所解决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沈炼”这个人物的诞生——沈炼为什么是沈炼,沈炼是如何成为沈炼的。

在《修罗战场》的前半段,我们所看到的沈炼是一匹孤狼。最初的沈炼面对强大的宿命压迫显得格外脆弱:在萨尔浒战场上,沈炼无亲无故,只身杀敌;而在面对先后前来挑战的凌云铠、丁白缨、郑掌班、裴纶以及陆文昭的时候,沈炼也不得不孤军奋战。然而在最后一幕的时候,沈炼已经同北斋、裴纶产生了坚不可摧的羁绊,甚至与曾经的对手丁白缨和陆文昭并肩对敌,其在吊桥前浴血奋战的形象已经基本上与前作《绣春刀》中的形象重合。从开头到结尾,在沈炼的身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人物弧,完成了人物的转变,由《修罗战场》的沈炼最终成为了《绣春刀》中的沈炼。故事的发展不断推动着沈炼的转变,而沈炼的转变同时也推动着故事的剧情发展。

在前作中,沈炼所有行为的动机,都是反抗“宿命”;而在《修罗战场》的故事当中,沈炼的行事逻辑也是一样的。他希望解答这样的问题——“我是谁?我在做什么?”关于这个问题,在故事的开头,已经给出了第一个解答——沈炼是一只在黑公鸡的威压之下苟且求生的蝈蝈。在从萨尔浒的炼狱当中爬出来之后,沈炼在体制内的“安全地带”——北镇抚司衙门当差。有一种说法认为,《修罗战场》相比前作《绣春刀》,少了一些烟火气。在《绣春刀》中,表现了沈炼等人的生活场景,但是在《修罗战场》中却缺乏体现。事实上这正是沈炼作为主线人物在《修罗战场》中人物状态的真实状况——孑然一身苟然求活的沈炼,在追求“活命”的情况下,自然无暇顾及生活本身。对于生活的关注,必须建立在一个前提之下——那就是“牵挂”。

“牵挂”是《绣春刀》中萦绕沈炼的一个重要注脚。沈炼牵挂兄弟、牵挂周妙彤,同时也牵挂自身在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而在《修罗战场》的故事开始之前,在沈炼的身上,却毫无可牵挂之物。即便是对体制,也被沈炼视作是“换个活法”的工具,沈炼对体制的所有要求,仅仅是靠着立功来升迁而已。

沈炼第一次开始思考自身存在的意义,是通过殷澄之死,以及之后与北斋的两次相遇。通过这两起事件,沈炼对体制开始产生怀疑,并且第一次萌生了“牵挂”的概念——为了救北斋,沈炼失手杀死了魏忠贤的外甥凌云铠。而杀死凌云铠这起事件以及沈炼所产生的“牵挂”之念,最终将沈炼推向了不可逃脱的宿命之套,以及无法逆转的人物转变之路。

在此之后,沈炼在故事的政治阴谋中越陷越深,而所产生的“牵挂”之情也越来越多。在信念坚定的北斋与热爱生活的裴纶两个人物的不断作用下,沈炼孤矜的心中产生了爱情与友情,在最后吊桥前的一战当中,也与丁白缨和陆文昭产生了同袍之情。如果说沈炼按照丁白缨的要求去案牍库放火还只是为了自己的话,那么之后先后救下北斋和裴纶、最终与裴纶和丁白缨一道掩护北斋逃走,已经不再单纯是为了自己“换个活法”,而是为了他人而战。《修罗战场》在人物的设置上没有闲笔,每一个人物都在推动故事的发展和主角沈炼的转变,并最终在玉石俱焚当中完成了对沈炼的最终塑造。在结尾,沈炼已经解开了问题的答案:如果活着只是为了活着,那和死了没有区别。而沈炼对于自己的这样一种最终认定,也正是在故事时间线上较为靠后的《绣春刀》中沈炼为了友情和亲情舍命相搏的最终原因。

3. 体制的坚壁与盛世的蝼蚁

前文已经提到,《绣春刀》与《修罗战场》的故事文本有着相同的母题——宿命。而在更加宏大的故事背景设置下,《修罗战场》当中的人物,对于宿命的屈服与反抗也体现得更加强烈。

基于相较前作更加宽裕的拍摄资金,《修罗战场》展现了更加全面的明末市井场景。在明末的大城市里,由于经济的发展,市民生活极为丰富;相较于从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习惯,明末城市的街市上常常是直到深夜仍然灯火如昼。在序幕之后的第一场戏中,因言获罪的殷澄在中元节祥和而繁华的北京街市上仓皇奔逃,与盛世一般的场景产生了富有冲击力的割裂之感。这也正是影片所传达出来的一种贯穿始终的情绪——即便是盛世,弃子也只是蝼蚁。殷澄的死,不只向沈炼,也向所有观众抛出了一个巨大的问号——这世道,是真如我们能看到表面一般风光吗?

故事的文本颇有层次地将这个世道揭示了出来。在浮华之下,维系这个世道运行的体制的残酷逻辑坚不可破,在上层的棋局当中,每一个人不过都是棋子。一枚被需要的棋子,当是不言不语、安于被摆布的,落定的棋子也只能呆在原处,无论生死,成为下一步的铺路石。陆文昭与丁白缨这两个角色便是安定的棋子,而他们也希望沈炼和裴纶成为和他们同样的棋子,让信王走完这一盘大棋。他们对信王有绝对的忠诚,而正是这种忠诚使他们深陷在四壁森严的棋局之中,不得不抹消个人的情感而去追杀自己的兄弟和朋友,最后自己也在被抛弃后在棋局中死去。这是两个无法反抗宿命的典型悲剧人物,在结尾悲壮的反抗之后,其存在终结于宿命的碾压,然而其初燃的反抗精神却得到了继承。在最后的彩蛋中,我们重新见到了在前作《绣春刀》中最富传统侠义色彩的角色——游离于体制之外的丁修。从故事文本的暗示当中我们终于得知,丁白缨便是丁修的师父,而丁修正在寻找由于锦衣卫剿杀丁氏一门的混乱而失散的师弟丁显(即靳一川)。在彩蛋中,通过丁修的服装,可以推断此时的时间线已经从《修罗战场》主线故事发生的夏季推进到了冬季,正是《绣春刀》的故事开始的时间。至此,丁修对于师父以及师弟的复杂感情,以及丁修在《绣春刀》中的行动逻辑,也就非常清楚了。可以说,这一个仅仅数十秒的彩蛋,在沈炼的视角之外,从另一个平行的时空将《修罗战场》与前作串联了起来,最终使两个故事形成了更大结构的环形叙事。听说有很多影院不知何故将彩蛋去掉没有播出,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也是对《绣春刀》和《修罗战场》两部作品叙事完整性的某种程度上的破坏。

4. “绣春刀式”新美学

如果说前作《绣春刀》是导演路阳对于其独特风格的尝试的话,那么《修罗战场》则是一次基于个人风格的完整而成熟的创作。多线混剪的叙事方法、对于动作的碎片化剪辑和带有漫画风格的拍摄角度和景别设置,使《修罗战场》的个人风格较前作更加突出。沈炼在“清风茶楼”的与凌云铠呛行以及追逃殷澄这场戏,剪辑节奏由慢到快,在追逃时甚至每个镜头仅仅不到一秒的时间,却由此传达出来了巨大的信息量。这一段颇有《谍影重重》等高水准当代动作电影风格的戏,仅仅用了十数分钟的时间,便已呈现出整个故事的时代与政治背景,并将整个故事的节奏与走向清晰地展现出来,这可谓是导演和剪辑水准的一次极佳呈现。

《修罗战场》的动作设计也延续了前作的“剑戟片”式风格,在刀刀见血、拳拳到肉的基础上,增添了武器与招式的变化,甚至角色的武器与招术也根据角色性格与角色的阶段变化进行了专门的设计。尤其是沈炼与凌云铠、沈炼与郑掌班的两场武戏,不仅在武器和动作的设计上变化更加丰富,也较前作在动作呈现上有了速度和节奏的变化,同时由于演员本身都是武林高手而显得酣畅淋漓。相比较而言,沈炼与丁家师徒三人以及沈炼与丁白缨、陆文昭的两场武戏,局限于一些客观原因,在动作的直观感受上显得稍弱一些,但也通过可圈可点的摄影和剪辑达到了很好的视觉效果;竹林夜战丁白缨斩断沈炼佩刀的拔刀斩,以及沈炼在吊桥前以背车刀破解拔刀斩,尽管都只是电光石火的瞬间,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技术层面,武戏的声效配合也比前作更加完善,建议有条件的观众去有杜比音效的影院观影,一定会得到更佳的观影体验。

除了在景别和拍摄角度上富有漫画感以外,“二次元”情节深厚的导演也尝试在作品本身当中直接添加了漫画式的场面。序幕中陆文昭与沈炼在山上遥望萨尔浒战役的残迹,导演并没有使用目前用得最多的CG技术,而是直接用了手绘的方式进行呈现。这样一种明显与二人次元不同的场景,颇有一种不真实感。而这个场景在沈炼的梦境中再次出现,更加深化了这种不真实感。而这种光怪陆离的呈现手段,也正是沈炼面对宿命时所产生的疑惑——我是谁,我在干什么?所谓宿命,究竟是可观之物,还是可感之物?虽然这个场景在与“三次元”的电影的衔接方面显得略有些生涩,但也正是这种生涩感,反而给整部作品添加了一些哲学的意味。

5. 阿修罗

阿修罗非天非人,无天神之善行,无凡人之弱性。阿修罗或被天之六道神所破,或可破天,然而无论是为天所破还是破天,所战之处皆是战火荼蘼,有如炼狱。处炼狱而不焚者,或为天,或为阿修罗,其征战之宿命不断轮回。为天者,观阿修罗逆于天道,当除阿修罗;为阿修罗者,观天道无伦,当破天。战则生,不战则灭;或于炼狱化为灰烬,或焚炼狱而为修罗重生。此乃宿命,纵然万千轮回,永远不破。

《绣春刀II·修罗战场》:炼狱焚,修罗生


在看《绣春刀2》之前,我并没有看过《绣春刀》。周五看完之后,我立马把1找来看了一遍。因为我想知道,这个死而复生的沈炼,到底会发生什么。

然而,《绣春刀2》虽然讲的是《绣春刀》的故事,却并没有在情节上给予多大的关联和解释,唯独在小人物的无奈上一脉相承。贯穿两部电影的主角——由张震扮演的沈炼,其实无非是被时代的大背景推动前行。

联想导演路阳在采访中曾经提到,他当年找投资困难,被认为是大行业对于古装武侠的不看好。但最后,《绣春刀》的高口碑证明了一件事——不论什么样的表达形式,观众对表达的内容感受到共鸣,才是最重要的。

路阳创作《绣春刀》的灵感来自于日本历史小说《冲田总司之恋》,而两部电影对于表达的内核一脉相承。《绣春刀》中的沈炼有死过一次的过去,而在《绣春刀2》中,死过一次的沈炼其实还有死过一次的过去。正如聂远扮演的赵靖忠所说:“我选择你们的原因,是因为没有人关心你们的死活。”

对于时代来说,这就是边缘人的故事。

描写边缘人或者小人物,有意思的就在于,主角可能会和传统的英雄人物剥离开来。沈炼少有作为绝对主角的英雄人物那样对于正义的坚持,也不是什么义薄云天、坚持原则的人物。他想做的,无非是在这个时代,保全自己活下去而已。但真正的问题在于,死或者活,决定权并不在他自己。

从天启到崇祯,这是明朝最多内忧外患的时期。就像历史爱好者们十分热衷于讨论“崇祯勤勉,却为什么无法拯救明朝”一样。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对于历史和历史人物,可能很难得知细节,但却每个人都知道结果。

于是,《绣春刀》不论拍多少部,都只会是从一开头就注定的悲剧。这也是为什么,《绣春刀》中的决战戏注定是缺乏高潮的。我们很难看到主角大杀四方,最后慷慨悲歌拯救世界。留下的,只是被摆弄命运的无限悲凉。

《绣春刀2》中的人物,对于这个悲观得如同“修罗场”一般的世道,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同样是做了锦衣卫,沈炼和陆文昭,前者选择了谨小慎微的保全,而后者却自以为自己一跃成为“做局人”。

这也是《绣春刀2》在情节设置上让人觉得有趣的地方,原本单一的案件被串联起来,最后变成了一场局中局。每个做局人都可能只是别人的棋子,就像《绣春刀》中金世杰饰演的魏忠贤面对前来杀他的沈炼时说:“他和你一样,都是棋子而已”。

而看过《绣春刀》我们便知道了,崇祯皇帝上台之后,魏忠贤倒台、追查阉党,却无法让政治清明。毕竟,魏忠贤死了,赵靖忠也许会有机会成为魏忠贤第二,又或者还有其他人——皇帝换了,无非是“党同伐异”和“鸡犬升天”粉墨登场的机会。至于看上去像是最终胜利者的崇祯皇帝,仅仅17年之后,便在国破家亡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皇帝尚且如此,对于小人物来说,自然缺乏活下去的机会。

@NealDie 跟我说,他觉得在《绣春刀2》中,沈炼能够活下来,活脱脱一副古代“体制内生存守则”。话多的死得快,自以为是搞不清自己位置的也容易被干掉,最终获得赦免的,只有话不多、没野心,还能选对站哪队的人。

可是在我看来,活下来的真的是沈炼吗?又或者,他是否活下来真的重要吗?每一次,他都是被动卷入事件之中,而做局者从一开始就打算牺牲掉他。因为“我选择你们的原因,是因为没有人关心你们的死活”。

如果将两部电影作为连贯的时间线来看,可能会觉得有些无法解释的细节。但如果把沈炼的生生死死,只看作无数普通人生活的剪影便会知道——如果连沈炼这样的人都不可活,那普通人,也许更无法活了吧。

和大多数国产电影相比,《绣春刀》让我青睐的,并非制作层面。影片中所传达出的导演丰富的表达欲,才是在我看来最珍贵的东西。在这个隐形国产保护月,我们是不是好久,没有在电影院的两个小时中,和镜头背后那个人讨论过我们见过的世界了呢?


推薦閱讀:

《冰雪奇緣》的主角似乎是安娜,為什麼艾爾莎卻更受歡迎?
怎麼判斷一個剪輯師是否靠譜?
如何评价《甄嬛传》这部影视作品?
《金剛狼3》是否真的優秀?

TAG:电影 | 影视 | 影视评论 | 绣春刀II:修罗战场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