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女權主義與偽女權主義有何區別?應該如何正確理解女權主義?


瀉藥

從未對此做過任何學術研究,於是僅是貢獻個人觀點:

在我看來,如果非要區分一個「真偽」。。。符合以下兩條粗略特徵的就是「真」的:

1,強調在社會公共生活中最大程度地「去性別化」 -- 每個人僅是作為平等的「人」存在就足夠了,而不是作為「男人」/「女人」去加以特別區分。

2,根深蒂固地明白任何個體和人群的權利,終極穩定保證是這個個體或人群所有用的權力;同時根深蒂固地明白,一個個體或人群所掌握的權力,衍生於這個個體或人群所承擔的責任和履行的義務

於是推廣女權的實質,並不是向當下的權力擁有者 -- 男人 -- 去討要權利,而是認可1中所述「社會公共生活中的去性別化」,默認女性自然在社會公共生活中承擔與其人口比例(約50%)相應的責任和義務,於是自然而然擁有一半的權力,來穩定保障自己所希望獲得的權利。


如果一個具體的觀點是基於對以上兩點的認同的,那麼具體觀點是什麼,僅是一個可以討論和嘗試的範疇,談不上「真偽」。如有些人更強調認可女性在「更符合女性特徵」的領域承擔的責任和履行的義務的價值,如試圖保護女性在家庭中所盡責任的權力轉化過程;而另一些人則更強調要盡量消除「更符合女性特徵/更符合男性特徵的領域」的概念,表現為好比支持女性參軍參政,要求男性照顧家庭子女等等。

除此之外,我雖然不會直接定義具體的行為為「偽」,但如果行為背後的邏輯支持並不如前述,而是其他一些邏輯,或者乾脆無邏輯,我確實會定義其為「偽女權」。

--------------------------------------------------------------------------------------------------------------------------------------------
一個更為簡易地判斷「真偽」的設計問題或許可以是這樣的:

以下兩種說法中,你更認可哪一種?

A,男人理應在大到戰爭小到日常危機中挺身而出,保衛真理、國家和婦孺
B,成年人理應在大到戰爭小到日常危機中挺身而出,保衛真理、國家和老幼


作者:蚍蜉護林員· @沁雪


我沒想過自己有一天會寫關於女權主義的內容,最主要的原因是我沒有系統地了解過相關的理論,更沒做過相關的研究,因此不想在自己一知半解的領域上妄言;次要一些的原因是我是一個非常散漫的人,對任何標籤化的東西都有種本能的不以為意,何況是任何帶有「主義」兩字的東西。


更何況,女權主義這四個字在中國實在是受到太多的曲解和偏見了。但轉而想想,如果(哪怕是自認為)腦子清楚的人不發聲,那隻會劣幣驅逐良幣,使它越來越污名化。


所以我就斗膽拋個磚,說說我對女權主義的理解,以及我觀察到的目前與性別相關的輿論中可能存在的問題。當然正如我上面說的,我對此了解有限,因而不可避免的會有謬誤,非常歡迎留言指出和討論


1

首先,我是不是女權主義者?


我當然是女權主義者。這不僅僅因為我的性別。就像我雖然是異性戀,但絕對支持同性戀群體享有平等的權利和機會。


任何關乎權利義務的觀念,說到底都是政治立場的一種。


有句話說「要看一個男人的政治觀念,不要聽他對政治事件的看法,而要聽他對女人的看法。」


這句話怎麼理解呢?我個人粗淺的解讀是:政治說白了是「強勢群體」或者說既得利益者,與相對「弱勢群體」之間的資源分配問題。一般意義上的「弱勢群體」,如殘疾人,少數族裔,同性戀可能不是每個人日常生活中都能天天遇到,但每個人都要時時刻刻和女人打交道,因而一個男人對女人的看法,也大致反映了他對弱勢群體的意見;而且由於這種接觸太過日常,因而他的態度是無法隱藏或偽裝的。


由此可以反映一個男人的政治觀念大致有兩種:一種是他相信女人和男人天然應該擁有同樣的權利,那麼他就會認為女人所享受的機會和權利是天經地義的;而另一種是他認為男女天生是不平等的,甚至相信女人是男人的附屬品,他就會認為你女人現在擁有的機會和權利是我作為男人施捨給你的,進而會覺得你怎麼不感恩戴德,還敢繼續要求更多?即使目前的結果(女人享有的權利)看起來一樣,但這兩種態度在兩性話語權進一步發展的難度上是截然不同的。進而也可以推廣到任何維度上,強勢群體對弱勢群體的態度。


所以在我的認知里,任何相信人生而平等,不因為天生的種族、性別、性取向或者生理缺陷而應該在基本的生存和發展權利上有所差別的人,都應該算是女權主義者。


那女權主義為什麼會在一些人(特別是國人)心目中被污名化呢?我認為主要是由兩種打著女權主義的名號但實則是與女權主義背道而馳的豬隊友造成的。


一種是把女人和男人對立起來,認為男人都是愚蠢、猥瑣、邪惡、不懷好意的,要時時刻刻堤防男人以女人的生理特點(主要是生育能力)為要挾,占女人的便宜;另一種是把部分女人和另外的女人對立起來,後者我待會詳說。我不是針對誰,我是說任何有這兩種觀點的傾向的人,在我看來,都是女權豬隊友。


當然任何一種觀念的進步都是在曲折中前進的,我也不是要苛責什麼人,只是說我們在探討相關問題時,可以有意識地警惕以上這兩種傾向。

2


隨著近一年多來跟女性有關的熱點事件和與此相關的討論越來越多地暴露在公眾視野中,「受害者有罪」論已經被批判了好幾輪了,簡單說說由此衍生的「我可以騷,你不能擾」。


我並不是很認同這種具體的鬥爭方式,即在公眾場合一絲不掛,並且把任何多瞄兩眼的男性罵個狗血淋頭的這種方式,因為它完全不給人性中不完美的部分以存在的餘地;但是它背後的邏輯,是必須認同的。為什麼呢?


因為一旦稍微鬆口,與「受害者無罪」有關的訴求就會一潰千里。如果說今天女人因為太漂亮或者穿太少,被騷擾就不能怪別人,那明天是不是另外的女人因為太有錢所以可以被騷擾?後天女人是不是可能因為太沒有錢太沒有地位所以被騷擾也沒關係?再大後天是不是女人因為從事文秘、前台、服務員、HR或者任何一種職業所以可以被騷擾?……甚至進一步,是不是有一天一個男人也會因為長得太漂亮被騷擾?或者一個太瘦弱的男人是不是也可以被騷擾?……


為什麼一種訴求需要被推向極端,就是因為一個極端和另一個極端之間,並沒有隔著我們認為的不可跨越的鴻溝。


看似矯枉過正的極端言論,要強調的不過是這樣一種簡單的事實:只要生而為人,在文明的社會中就享有作為人的基本權利,即不被侵犯的權利,這個事實不因為其外表、衣著、職業以及任何選擇而改變。


同樣的邏輯,也適用於任何維度的弱勢群體。比如說一個黑人或者一個同性戀,只要他/她沒有侵害到別人的利益,那麼不論在任何情況和身份下,都不應該僅僅因為他/她的膚色或性取向,而被石刑或者槍殺。


一切對於平等的訴求,其最終的邏輯是,在一個不是真正平等和自由的世界裡,沒有人是真正安全的;沒有人可以在絕對意義上免於威脅、恐懼、被歧視以及被不公正地對待。


我想讀到這裡的你,應該能夠認同以下我對女權主義的理解:所謂的女權就是平權,就是人權。主要訴求是女人能夠和男人享有有平等的機遇和權利,並且不論我是否選擇作為女性特有的社會角色,都應該受到平等的尊重和承認。換句話說,女權主義希望不管是從我自己選擇生活方式的自由度,還是社會對我的評價,都首先把我看做是一個人,其次才是一個女人。


同樣的,在我評價一個男人的時候,也會首先把他看作是一個人,其次才是一個男人。我不會因為一個男人只是因為選擇做家庭主夫,或者行為舉止有點娘,而貶低他的人格,或者否認他的成就和價值。

與此同時,任何對於權利的訴求,都是不能脫離履行義務而存在的。在享受同等的機會和權利時,也需要女人自覺肩負起與之相應的責任。我也會反感那些嘴裡喊著女權、平等這些字眼要求男人做這做那的小姑娘,理由不是男權社會認為的作為女人你沒資格提要求,而是太多人在嚷嚷著平等和權利的時候從來沒有意識到自己有沒有能力和意願去履行與此相對應的義務。

女權的本質是平等,不是特權。


3


在中國,女權這個詞的頻繁出現也就是近幾年的事,說明平權意識的覺醒是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而產生的;並且你會發現,除了極端厭男症那種,相對理性一些的女權主義觀念,基本上都是先覺醒於成長環境、社會地位和受教育程度相對較高的女性中,這當然是一個好的信號,但與此同時,存在著一個不那麼容易被察覺到的問題。


相當一部分打著女權旗號的人,是我前文提到的第二類女權豬隊友。她們把自己與其他在她們看來「愚蠢、不獨立、過分依賴婚姻和男人」的女人對立起來,對她們之外的女人頗有種恨鐵不成鋼的態度,認為那些女人的「愚蠢、不獨立、過分依賴婚姻和男人」都是自己造成的;而像她們這種「聰明,能幹,離開男人也能活」的女人才是真正出色的女人呢。


她們卻忽略了,今天她們能夠如此這般「聰明,能幹,離開男人也能活」,是因為她們本身的生存環境就更好,而不是因為女性這種性別已經得到了足夠的機遇和保障。就如了不起的蓋茨比裡面那句話,在你評判他人的生活時,不要忘記別人沒有你所擁有的那些優越條件。


這種想法的問題在於,任何一種劃分異己的行為都是在助長而不是消除不平等,而只要不平等依然存在,就沒有人真正安全。


誠然,生活中確實有一些女人沒有作為自己的人生,把生活的全部精力和成就感都放在得到男人的肯定和寵愛上,並且對作為同性的其他女人,抱有比來自男性施加的要大得多的偏見和敵意。


我確實也不喜歡這樣的人,而且我希望自己永遠也不會變成這樣的人。


但是,我做不到、我也沒有辦法去苛責她們。

也許有的人從來沒有享用過來自父母的無條件的愛,以至於自己在親密關係中永遠缺乏安全感;


也許有的人在成長過程中被剝奪或者限制了受教育的機會,以至於她沒有條件去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


也許有的人沒有機會去見識更大的世界,以至於她沒有辦法想像也沒有辦法理解這世界上的生活方式除了她所熟悉的那種之外,還有千千萬萬種;


……


而這一切的匱乏,又根植於更深刻更複雜的性別不平等,甚至是城鄉、階級的不平等。


這不是她們的錯。


這也是我對很多事情的態度。當我越嘗試理解,越覺得無能為力,不知道自己除了獨善其身之外還能做點什麼。在大多數人身不由己的環境中我多少有一些能夠獨善其身的資本,似乎是應該慶幸,卻又因為這種慶幸而覺得慚愧。


我希望我們每個人作為女人,至少可以嚮往一下自己的後代生活在一個更加自由平等的環境中,至少可以有意識的承認我們的生存狀態原本可以更好,而不是被塑造、被限制、被打壓了一生後,不但想不到反抗,反而去對那些強權頂禮膜拜,去倍加狂熱地擁抱那些枷鎖。


以上就是我作為一個門外漢對女權主義的一些粗淺的理解和看法。你應該也注意到了,這篇文章貫徹始終的落腳點,是平等。而平等,從來都不是只與某一個特定群體有關,而是全體人類的事情。

通向平等自由的路,道阻且長。我對於每個身體力行向為所有人爭取一個更美好的世界而努力的人,都始終抱有最大程度的尊敬。也希望我的這點星星之火,能夠點燃哪怕一盞心燈。

歡迎大家關注蚍蜉種樹,積極地點贊、分享和轉發,為改變社會作出自己的貢獻:

  • 蚍蜉種樹-博客
  • 蚍蜉種樹-新浪微博
  • 蚍蜉護林員-知乎
  • 微信公眾號:

    http://weixin.qq.com/r/S0i0rOPEur7FrafP9x1Z (二維碼自動識別)

原文鏈接:小楠快跑


2015.10.1 update:
謝謝各位錯愛,也沒想到我的評論區里討論的這麼激烈。。。
首先我並不是專業學者,很多細節問題我沒有能力涉及太深,自然也可能有許多偏頗,推薦大家多看看這個問題下其他人的回答,這個問題下既有將女權發展史的,也有分析各個流派的,兼聽則明。
其次,關於各位情緒激烈想要對峙一番的同學,我想說每個人對於女權的理解不一樣是很正常的,黨內無派千奇百怪。討論是好事,但每個人也處在不同的理解階段,希望各位討論的同學可以包容不同階段的思想。
最後,關於為什麼我會提自己是男的(感覺這個引起了好大的爭執。。。),其實原因很簡單,在寫原答案時,我常常使用第一人稱,比如「我們從不要求特權」「因為我是個女人」,所以才會在最後提到自己的性別。。。沒有啥別的意思。。。
-----------------以下是原答案--------------------
實在看不下樓上所說的:

女權主義都是錯的。
更何況偽女權主義。
男權主義也是錯的。

正確的應該只有平權主義。

這壓根就沒搞明白什麼是女權主義。就誤以為女權主義是和男權主義對立另一種特權主義。這完全是單純從名字上去想當然而不看問題的實質。

事實上,女權主義是一種為了糾正男權主義而提出的平權思想。或者換句話說,女權主義只是平權主義在性別問題上的特殊化,類似的,黑人運動其實就是平權主義在種族問題上的特殊化。

女權主義誕生的社會背景是極度的男權主義,只在100年前,在西方國家女人沒有權利受教育,不準投票,工作的權利從來不能得到保障,穿著有嚴格的限制。在東方,雖然清zf已經倒台,但婦女依然被要求裹腳,婚姻權利得不到保障,社會依然宣傳女子無才便是德。可以說從社會角度來看,女人和男人完全是兩個物種。

而女權運動最早的訴求也是基本權利,要知道,100年前在西方民主國家,婦女是沒有投票權的。而婦女也是被鼓勵不去上學的。很多學校不招女生。所以最早的女權運動爭取的是現代文明的基本權利,如政治權,教育權。憑什麼女人就僅僅因為社會的性別偏見而不能讀書,只能在家洗衣做飯?憑什麼女人僅僅因為社會的性別偏見而不能投票決定自己國家的進程,只能被男人而擺布命運。

其實這些訴求和黑人運動時黑人們的訴求是一樣的,我們從不要求特權,我們只求被當作平等的人。

之後隨著二戰大量男丁被運往戰場,女性開始走向工作,並在相當程度上得到了思想啟蒙,於是女權主義的訴求開始變為同工同酬。如果生產線上每天男人和女人生產出的產品數量一樣,但男人的工資就是比女人高,這合理嗎?如果一個職位男人和女人效率一樣,那麼僅僅因為求職者是女人就辭退她合理嗎?除此之外,衣著自由,教育自由也被提出來。而女權主義們要求的也只是平等對待而已。
而二戰後,中國的女權運動也突飛猛進的發展,因為共產主義思想中天然包含了女權思想,女人們獲得了工作的權利,「女人也能工作,女人不只是生兒育女的工具」的觀念得以發展。婦女也被當作建設社會主義的一份子,這種觀念可以說是空前的革了2000年封建禮教的命。

最近女權運動最著名的就是女神艾瑪沃特森在聯合國提出的「He for She"。也就是提出女權主義不只是女人捍衛自己的權利,而更應當是所有人尊重其他人的權利。既要允許女人可以堅強,也要允許男人可以脆弱。

所以從頭到位,女權主義要求的從來不是特權,而是平等。這就好比那些高考特吃虧的省份的考生要求統一試題統一分數線,卻有人跳出來指責他們妄圖獲得高考特權一樣。現在連平等都沒實現,說什麼特權?

任何指望男女在職業、財富等領域完全平等的哪怕僅僅是想法,都是不理智的。

女人破不了人類短跑世界紀錄,就像女人永遠會在政治、軍事等領域處於弱勢一樣。

但男人同樣也會有更短的預期壽命、更多的社會責任和經濟負擔。

以上是泛泛而談,統計學意義,不要拿默克爾或者誰來反駁,沒什麼意義

理解不了是你智商問題。

女權主義要對抗的就是這位答主的這種思想。統計學意義?那麼不好意思,100年前的統計數據告訴我們,女人完全不適合干科研,可是中國最早有希望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是屠呦呦女士,最年輕在哈佛拿到tenure的是庄小威女士(雖然剛剛被尹希超越)。如果統計數據告訴我在優秀的科研人群中,男人比女人多,那麼也不過可能是證明了女性受教育的權利沒有得到保障。統計學意義?統計數據只能描述現象,而不能解釋原因。

就像女人永遠會在政治、軍事等領域處於弱勢一樣。

有什麼研究證明女人永遠會在政治、軍事等領域處於弱勢?統計數據?那也只可能是說明女人更容易被排斥在政治、軍事領域外而已。

試想一下,如果有人提出黃種人永遠會在政治、軍事等領域處於弱勢的觀念會多麼可笑,可嘲笑女性的觀點卻這麼堂而皇之的被提出來。這就說明女權運動任重而道遠。

女權主義從來不要求特權,也不要求絕對平等。女權主義追求的很簡單:

我是一個,不是一個生孩子的工具,我有權選擇我的生活方式,即使假如有一天我被辭退了工作,那麼原因只應該是我這個的能力不足以勝任這項工作,而不是因為我是個女人

最後說一下,我是個男的。


女權是人權的一部分;
偽女權是:支持一切對女性有利的。


先反對@王啟超
女權主義怎麼就錯誤了!又不是女尊主義/男卑主義。我女權大法以結束性別主義、性別剝削,性別歧視和性壓迫為己任,是促進性階層平等而創立和發起的政治運動,批判之外也著重於性別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動性底層的權利、利益與議題。


回答題主問題,首先要區分女權主義和偽女權主義,先要區分女權主義里的左派和右派,女權就是建立在現在男權主義盛行的基礎上的。比如說買房子,男的付錢,買車,男的付錢,並不是對於男性的壓迫,而是會導致女性權利的喪失。一個女權的世界,男性也會生活的更好。因為女性有產假的原因,所以招工有所歧視,因為社會精英階層的接班性質,女性得不到很多機會,這些都是男權社會留下的毒瘤,需要我們努力去做出改變。致力於結束性別主義,性別剝削,性別歧視,性別壓迫的,就都是真正的女權主義者!


女權主義大體分為左右兩派,詳細分為自由女權主義,社會女權主義,激進女權主義和心理分析女權主義(按照出現先後排序),一般來說激進和社會屬於左派,另外兩者屬於右派。社會女權主義偏重於經濟上工作上的平等,可以用又紅又專來形容,比如微博上有人發:都是生產資料私有制導致女性權利喪失的!社會主義平權女權大法萬歲!這還真不是偽女權,這就是較偏激的左派社會女權主義同志們的觀點。激進女權主義則更容易被當作是偽女權了,前些天看到一個妹子因為yp被男友甩,搬出女權大法為自己辯護,被稱為是對女權的嚴重打擊。激進女權主義大體就是這個意思。認為男性是壓迫者,女性要追求性解放巴拉巴拉。知乎上的諸位多屬於自由女權主義者,追求平等平權,女權即人權。


根據觀察,左派女權主義的道路在中國是走不通了,自由女權主義在國內還是有廣大擁護者的。但是放眼到the middle and the old,絕對是一片男權主義泛濫的重災區。對於偽女權主義,我想說只要是打著女權主義旗幟,有著其他目的的,都是偽女權吧!


我來試著寫寫女權大概的進化史和我自己的理解吧。

人類女權主義運動大概經歷了三個階段。

1. 第一波女權主義:也就是First-wave feminism. 這個階段是在19世紀和20世紀興起的早期的女權主義運動,主要集中在英國,加拿大,美國,和歐洲等地區。這個時代的女權主義者更主要注重於女性在法律上應有與男性平等的權利,特別是選舉權。換句話說,就是「女人應該和男人一樣有相同的權利」。

2. 第二波女權主義:Second-wave feminism. 這次女權運動大概興起於1960年代的美國,由於工作的和受教育的女性越來越多,女女性需要更多的權利保障。這次女權運動主要用來解決性愛,家庭,工作,生育等等一系列的不平等,比如家庭暴力,婚內強姦,工作場所性騷擾等一系列的社會問題。這次的女權運動不再僅僅是為女性爭取與男性相等的權利,而是要為女性奪得女性獨享的權利。比如生育權。

3. 第三波女權主義:Third-wave feminism. 這次的女權主義運動興起於90年代,也是今天世界範圍內更接受的女權主義。此次運動本質上是對第二波女權運動的加強版,同時也帶來了性解放。但是第三波女權主義最大的貢獻就是,性別特徵不應該由社會的傳統價值觀去定義。簡單的說,男護士,女建築工這類職業不應該受到社會的排斥,男人織毛衣,女人練肌肉也不應該被他人定義為不正常。

很多中國人還停留在上世紀60年代的第一波女權主義運動上,類似的言論有「你們男人能做的事,我們女人也能做。」 這種言論的本身的問題就是:女性還是以男性能做到的事情作為標杆,只是努力的去趕超男性。

還有好多人停留在了第二波女權主義運動時期,類似言論有「男人就應該掙錢養家」,「女人就應該相夫教子」等等。這樣的言論是被傳統社會所接受的價值觀,也是在中國非常流行的價值觀。各路媒體到處充斥著「女人就應該精緻」,「是男人就別哭」等等言論。這是現代社會主流的價值觀,但是卻嚴格的將男女性別的特徵(不是第二性徵)畫出範圍,超出這個範圍的統統被看成是另類。這樣的後果就是製造出來一群大男子主義的男人和小女人,以及我們所說的直男癌,直女癌。

我最喜歡的更是第三波女權主義。性別特徵本來不應該有如此大的區別,社會和家庭的因素帶來了太多的影響。比如說玩具,家長給男孩子買刀槍,給女孩子買娃娃。從小我們就被定義在了條條框框里,任何其他的行為會被說成是「娘炮」,「女漢子」。

可能好多人會說這是男女天性使然,你讓一個男孩子選槍炮還是布娃娃,他肯定會選前者。我舉一個例子:小學時候,我們班裡有個男生學會了跳皮筋(暴露年齡了)這麼個一般女孩子才玩的遊戲;他開始自己帶皮筋上學,號召其他男生陪他玩。一開始參與者寥寥無幾,可是短短一個學期,整整一個年級的男生都被他帶動了,大家都喜歡上了這個遊戲,反倒把女生們擠的無處可跳。

最後我想說,雖然沒必要挑戰現代社會的主流價值觀,但是我們應該對旁邊的「另類」有所寬容,而不應該歧視。這個社會足以容下不同類型的人,讓他們和平相處。我相信隨著社會的進步,社會對性別定義的界限也會漸漸模糊。

還有,我一直沒學會跳皮筋。


最近在S1看到了一篇文章,是70多年前英國作家多蘿西·塞耶斯的一篇演講,題目叫做《女人是人嗎?》。自己翻譯了一下,當作這個問題的答案吧。

雖然本文年代久遠,其中的舉例都已經過時了,但其核心觀點依然可以說明現代女權主義的種種問題,那就是,我們從來主張的是「人權」而不是什麼「女權」。用「女權主義」的標籤來給駁斥所謂「男權」,本身就是一種「偽女權主義」。

正如作者所說,女人也是人,女人追求的沒有比男人更多、更特別。女人與男人一樣有著大量的、本質上的共同點,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偏好上的區別。

主張性別平等,絕不是要主張性別平均,不是主張「你能做的我也能做」或者「因為我是女人/男人所以我就該怎樣做」,而是尊重個人偏好、個人選擇、個人權利,而不是歧視、抨擊、污衊別人的選擇與偏好。縱然,我們是如此的不同。

———————————————————————————————————————————

多蘿西·塞耶斯【注0】於1938年致某女性團體的演講

0:多蘿西·塞耶斯(Dorothy Leigh Sayers1893613日-19571212日)是一位英國作家與翻譯家。最有名的作品是以彼得·溫西勛爵(Lord Peter Wimsey)為主角的一系列偵探小說。

女人是人嗎?


貴團秘書在邀請我給諸位演講時提了個建議,她認為我肯定對女權運動有興趣。我當時回答得恐怕有些急躁,我說:我不是很想按照女權主義這個詞的字面意義「為自己註明身份」,因為舊時含義的「女權主義」所處的那個年代早已過去。事實上,我當時說的有點過,甚至說在當前條件下,激進的女權主義可能是弊大於利的。結果,我自然不得不接受邀請來這裡做一番解釋。


我不知道在沒有冒犯或誤解的前提下能不能準確解釋清楚我的意思,不過我會儘力。「性別平等」(男女平等)的問題,就像所有涉及人際關係的問題一樣,微妙而複雜。它既不能靠響亮的口號解決,也不能靠諸如「女人和男人一樣好」、「女人就該在家呆著」或者「女人不該干男人的活」這種簡單粗暴的主張來解決。一旦做了這種主張,那就得給這個主張限定適用範圍。說「女人和男人一樣好」就像說「非洲黑佬跟法國人一樣好」、「詩人跟工程師一樣好」或者「大象跟賽馬一樣好」一樣毫無意義。你只有加上「在做什麼時」這一限定,這些話才能有意義。就信仰上而言,沒錯,上帝的眼中非洲黑佬跟法國人都同樣寶貴;但是,總體而言法國人可能要比非洲黑佬更善於從事文學批評,而非洲黑佬可能要比法國人更善於追蹤大型獵物的足跡。當然雙方都可能有例外: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遺傳和教育。當我們在詩人和工程師間權衡利弊的時候,我們面對的是人的特質上的根本區別,所以我們的問題就變成了「詩人或工程師究竟是對國家更好,還是對人類整體更好」這種巨大的無比複雜的社會問題。也許有人希望全世界的人都是工程師或者都是詩人,但我們大多數人還是希望每種人都有一些;當然同樣的,我們所期待的工程師和詩人的比例一定是不同的。我們應該做的唯一限定就是:富有想像力和詩意特質的人不應該擺弄引擎,而具有機械思維特質的人不應該發表爛詩集。至於大象和賽馬,那是徹底的生理性差異:大象參加德比【注1】賽不會有好表現,而就算是不敗的日蝕【注2】也會在與大象比賽拖原木中迅速敗下陣來。

1:德比(Derby)是一種賽馬比賽的總稱,因起源於英國德比郡而命名。

2:日蝕(Eclipse176441—1789226日)是一匹英國賽馬,當代90%以上純種馬父線的始祖,5-6歲出戰取得26仗全勝。孕育出344匹賽馬冠軍子嗣,11屆英國及愛爾蘭地區亞軍種馬。

這道理太明顯了,甚至根本不值一提。然而所有運動,無論其宗旨有多高尚,都有一種標誌,就是運動的先驅者們總是不斷煽動自己激昂的情緒,偏偏就是對明顯的道理視而不見。對於「女人是弱者」或者更加唐突的說「女人是神聖的」這種老調子,我們的反擊只是就勢提出了「女人和男人一樣好」這種意義不明的主張,卻沒有駐足思考一下我們究竟想要表達什麼。我認為,我們應該表達的是個明顯而又易於忽視的道理,即:並不是每個女人,因為其性別,就要同任何一個男人一樣強壯、聰明、風雅、明智、進取,而是女人跟男人一樣都是普通人類,一樣有個人喜好,也一樣有選擇個人品味和喜好的權力。對每一個人類個體來說,總是被當作某一類人中的一員而非獨立個體來評判,是很噁心的一件事。當然,為了實用的目的,我們需要一些分類:比如說女人,作為一類人,要比男人骨架小,穿的衣服更輕,頭髮更多,鬍子更少,更執著於去教堂或電影院,更有耐心照顧吵鬧的小寶寶。同樣的道理,我們可以說無論男女,體形寬大的人一般比瘦小的人脾氣更好,大學導師要比干農活的人講話有學問,共產主義者要比法西斯主義者更加兇殘——或者相反。真正無理和氣人的,是想當然的認為所有人的品味和喜好都必須符合其所屬的那個類別,而這一直是男性看待女性時普遍犯的錯誤,也是女權主義女性看待自己時容易犯的錯誤。


舉例來說,如今對女人有一項指責很常見,說女人總想要「模仿男人做事」。這項指責有很多地方符合現實,但也不乏大量赤裸裸的充滿邪惡意味的荒唐之處。在過去一段時期,男人有許多專屬的工作和娛樂。比如,曾經只有男人可以接受古典教育。而當倡導女性接受大學教育的先驅者們提出大學應當招收女學生的時候,質疑聲立即就出現了:「為什麼女人需要了解亞里士多德【注3】?」答案是:不是每個女人都了解亞里士多德會對她們更好——更不用提丁尼生男爵【注4】好像認為,女人如果知道亞里士多德就能跟丈夫保持更和諧的關係——而僅僅是說「這跟女人作為一類人想要什麼毫無關係。就是想了解亞里士多德。沒錯,大多數女人不在乎他,甚至還有許多男大學生想到他就臉色發白腦發脹——但是,我,就是這麼古怪的一個人,我就是想了解亞里士多德,而且我斷定我的身體或生理機能里沒有任何因素說明我不能了解他。」

3: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古希臘人,柏拉圖的學生,亞歷山大的老師,世界古代史上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之一,希臘哲學的集大成者。


4:丁尼生男爵(Lord Tennyson180986日-1892106日)是英國著名詩人。

這場戰役女人勝了,因為這是對的。然而女性大學教育中卻存在著更為愚蠢的一面。最近我發現,遺憾地發現,部分女校學生在失敗和荒唐之處也有一種「模仿男人」的傾向,這很不好。要知道男校的組織結構充滿了各種專制、陳腐和低效,而女校的組織結構基礎更加自由和民主,可她們居然想要把自己女校的組織結構也塞到男校那種中世紀的模子中去,這就很危險了。這對於大學來講不僅毫無貢獻,還使其失去了原本的一些優點。女學生不僅模仿伎倆同樣笨拙,而且所做的荒唐之事比男學生更甚。如果僅僅是因為喝高了才不得不翻牆、吃閉門羹,那也不過是蠢一些罷了,沒什麼大害;但如果這麼做是「因為男人這麼做」,那就比蠢更糟,因為這根本不是自主的行為,甚至一點都不好笑。


我來舉例說明一下正確與錯誤的女權主義之間的區別。就說說讓主教們苦惱不已的女人穿褲子這檔麻煩事。他們問我們:「為什麼妳們要穿褲子出門?褲子跟妳們大部分人根本不搭。妳們只是在模仿男人的樣子罷了。」對此我們可以適當地回答:「沒錯,褲子是不搭,就算是穿在男人身上也明顯沒什麼吸引力。但是,你們男人自己也發現了,褲子很舒適,不會像裙子一樣阻礙身體行動,還能防止腳踝受風。作為人類,我喜歡舒適,不喜歡受風。如果褲子不吸引你,那就更糟了,因為我穿褲子的時候根本不是想要吸引你。作為人類,我想享受舒適,有什麼不行呢?至於模仿你,你先想到的是褲子,好,在這點上我是在模仿你。但是我們絕非是盲目地模仿你們把這種實用服裝用背帶夾住才穿在身上。這就是區別。背帶這種由皮革和鬆緊帶製成的器械根本不適合女人的體形,而且完全多餘。不僅如此,這東西簡直丑到無法形容。至於你們有時候指責穿褲子不得體,那我們至少還能把外套脫掉,而不會變成男人在卧室那種半裸著露出襯衫和背帶的奇葩模樣。」


所以說每當我們聽聞女人又一次染指了那些曾經只屬於男人的特權,我們都應該自問:這到底是屬於褲子的問題,還是屬於背帶的問題?這東西對人類來說的是實用的、便捷的、舒適的東西,還是多餘的、醜陋的、僅僅是因為別人用我才用的東西?就像現在的某些工作和職業。僅僅是為了能說一句「女人做到啦,耶!」就從事某些男人的工作是很荒謬的。做任何工作的唯一合理的理由就是:那是的工作,是想要做的工作。


講到這,可能有人要說:「對,你說的都很好。然而是女人自己總是要模仿男人。女人就是低等。照理說你找不到搶女人工作的男人。他們不會對家務事指手畫腳,也不會把女人從做家務這份正當工作中踢出去。」


他們當然不會這麼干。他們已經這麼幹了。


假設我們先接受這樣一個觀點:女人應該堅守自己的工作,那些在她們開始談論選舉和女權之前的美好舊時光里所擅長的工作。讓我們回到中世紀,看看我們被迫放棄了某些政治和教育權利,換得的究竟是什麼。


我們得到了一張驚人的工作單:整個紡紗業,整個染料業,整個編織業,還有整個餐飲服務業以及——也許會讓阿斯特子爵夫人【注5】不高興——整個國家的釀酒和蒸餾業,所有的食品保存、腌漬和罐裝業,所有的腌薰業。此外,女性還在土地管理中承擔了一大部分工作(因為那時候男人經常一起外出好幾個月打仗或者做生意)。這些就是女人的工作,結果成了什麼樣呢?現在全都是男人在做了。說女人就該呆在家裡可以,但現代文明已經把可以愉快賺錢的活動從曾經由女人負責照料的家庭中奪走了,交給了大型工業,變成由男人主管的大型工廠組織生產了。現在甚至連戴包頭軟帽的擠奶女工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在機械化乳品廠工作的男性機械工人。

5:阿斯特子爵夫人(Lady Astor1879519日-196452日)是英國首位女下議院議員,曾極力主張禁酒。

現在來說,這些工作由大工廠里的男人做,很可能要比由過去家裡女人做效果更好。然而現實是,相比過去而言,現在的家庭活動遠沒有過去有意思了。不僅如此,現在的家已經縮成了只有一間小小的公寓,就算我們把女人的工作限制在撫養家庭上,可她甚至連工作的地方都沒有。說現代女人要像她祖母一樣生12個孩子,這根本是廢話。生了放哪?現代男人又能為孩子們做些什麼?奪走女人的傳統職業,然後又指責她們找新工作,真是完美的白痴邏輯。每個女人都是人——重複再多次也不過分——是人就要有工作,否則他/她就會成為社會的麻煩。


我並不是在抱怨男人搶走了釀酒和烘焙業。如果他們能跟女人釀得一樣好、烤得一樣棒,或者更棒,那當然可以讓他們去做。但是他們不能兩者兼得。要是他們打算採取「誰幹的最好就由誰來干」這個原則,那所有的工作都得遵循這個規則。如果女人更適合辦公室工作,那就應該讓女人在辦公室工作。如果任何一個女人能成為一流律師、醫生、建築師或者工程師,那她就應該有機會一試身手。一旦確定了工作優先的規則,那工作就應該交給那個比別人做得更好的人,無論其是男還是女,是胖還是瘦,是高還是矮,是美還是丑。


好了,現在有種普遍的論點是:對女人而言,工作並不是第一位的。他們叫到:女人要工作自由有何用?什麼樣的女人比起家庭會更喜歡工作?我承認,確實很少。她們的不幸恰恰就在於不得不時常要在工作與家庭中做選擇。而男人,通常來說不必做這種選擇。他兩者都能得到。實際上,如果他想要照顧家庭,他一般也得有份工作(如果能得到的話)。不管怎麼說,伊麗莎白女王【注6】和弗洛倫斯·南丁格爾【注7】都做出了選擇,她們選擇了工作,並且很成功。同時,也有很多男人為了女人而犧牲事業——有時候結局會很悲慘,比如安東尼【注8】和帕內爾【注9】。面對選擇時,每個男人或女人都要作為獨立個體做出選擇,同樣,作為一介凡人,要承擔其後果。

6:伊麗莎白女王,指的是伊麗莎白一世(Her Majesty Queen Elizabeth I153397日-1603324日),是英國都鐸王朝最後一位君主,其統治時期在英國歷史上被稱為黃金時代。她一生都保持獨身沒有結婚,被稱為童貞女王


7:弗洛倫斯?南丁格爾(Florence Nightingale1820512—1910813日)出生於義大利,是世界上第一個真正的女護士,開創了護理事業,終身未嫁。1912年,國際護士會(ICN)倡議各國醫院和護士學校在每年512日南丁格爾誕辰日舉行紀念活動,並將512日定為國際護士節。


8:安東尼(Mark Antony,公元前83114日—公元前3081日)是古羅馬政治家和軍事家,凱撒大帝最重要的軍隊指揮官和管理人員之一。凱撒死後,作為三頭同盟之一,本可三分羅馬的安東尼遇到了埃及女王克利奧帕特拉七世(即「埃及豔后」),遂拋妻棄子,決然留在埃及,致使自己的軍隊分崩離析。最後埃及被羅馬軍隊入侵,安東尼與克利奧帕特拉七世兩人先後自殺身亡。


9:帕內爾(Charles Stewart Parnell1846627日—1891106日)是愛爾蘭民族主義政治領袖、土地改革發起者、英國國會下議院的地方自治議員,同時也是愛爾蘭議會黨的創建者和領袖。帕內爾與其忠實盟友的妻子奧謝夫人通姦被裁決道德敗壞而失去領導地位,最後強行與奧謝夫人結婚,使得盟友全面倒戈向敵對陣營,結婚4個月後死於奧謝夫人家中。

一介凡人!總有些愛搬弄新聞的人讓我啼笑皆非,他們說詢問過許多女性工作者,結果發現那些女性一個個都明確表示「辦公室煩透了,真不想上班。」蒼天在上,哪個凡人不是發自內心的、不時地覺得工作煩人、不想上班的呢?辦公室女人每天都要把時間浪費在同情那些愁眉苦臉、不想上班的男員工上。凡人都不喜歡日復一日的工作。工作是眾所周知的詛咒,要是女人會喜歡永無止境的工作,那她們根本就不叫人。作為凡人,她們對工作的喜好不會比別人多,也不會少。她們不喜歡無休止的洗衣做飯,同樣也不喜歡無休止的打字或佇立在櫃檯後面。有些女人比起洗涮更喜歡打字,但那不意味著她們作為一介凡人,就不能感同身受地一邊爆粗口一邊猛砸打字機。每天一邊爆粗口一邊砸打字機的男人不計其數,但那不意味著他們做點簡單的針線活就能變得更開心。女人也是一樣。


我已經承認過,極少有女人願意把工作當作她們操心第一要務。進一步說,男人也極少願意這麼做。實際上,千人當中才能有一人會因為工作本身而熱衷於工作。不同的是,要是那個千分之一是個男人,我們只會簡單的說那是他對工作充滿熱情而已;但要是個女人,我們就說她是個怪胎。比如,看過去的歷史學家在他們喜聞樂見的伊麗莎白女王的所謂「問題」上不斷糾纏是件異常有趣的事。這些人為了解釋女王在統治上是多麼成功,在婚姻上又是多麼扭曲,編出了各種極為複雜而驚人的理由。說她是伯利【注10】的工具,是萊斯特【注11】的工具,是埃塞克斯【注12】的工具;說她有病,是畸形,是披著偽裝的男人。她就是一個謎,對她的解釋也一定是非一般的答案。然而直到最近,小部分有識之士才認識到,那個答案也許本來就十分簡單。她可能就是極為罕見的,為工作而生、萬事以工作為先的那種人。於是,一系列謎團也就魔法般的自行解開了。她與萊斯特相愛,為什麼卻沒嫁給他?其實,無數的國王都因為同樣的理由沒有選擇與摯愛結婚,因為那會擾亂國家機器的運行。為什麼她在給蘇格蘭女王瑪麗【注13】簽發處決令時如此嗜血,沒有一點女人味?這理由跟英王喬治五世【注14】的大同小異,喬治曾表示說:如果上議院不通過議會法案,他就要造出更多的貴族強行通過法案;而伊麗莎白,以她的時代來衡量,是國家統治者,深知即使是統治者也有無法違背議會的時刻。作為眼裡都是工作的少數人,她的所作所為是必要的;而作為普通人,她在開始做令人生厭的事之前也會猶豫再三。但要說作為女性的神秘之處,則一丁點兒也沒有;倘若她是個男人,誰都不會對她的統治手段和人性加以懷疑。那些統治手段和人性固然都很了不起,但她本身就是一個了不起的人。她那了不起的成就所揭示的道理,就是對於一些女人來說,統治也可以是特別適合的工作之一。

10:伯利(指William Cecil,伯利男爵,1520913 –159884日)是伊麗莎白一世的首席顧問,兩次出任國務卿。伊麗莎白稱其為最信任的人。


11:萊斯特(指Robert Dudley,萊斯特伯爵,1532年或1533622日—158894日)是伊麗莎白一世的寵臣,朋友,或是情人。


12:埃塞克斯(指Robert Devereux,艾塞克斯伯爵,15651110—1601225日)年少時即為伊莉莎白一世的寵臣,後因叛亂被女王斬首。


13:蘇格蘭女王瑪麗一世(Mary, Queen of Scots1542128日-158728日)是蘇格蘭的統治者,後被捲入刺殺伊麗莎白一世的陰謀中(歷史不明,有爭議),後者懷疑瑪麗圖謀染指英格蘭的王位並對她造成了威脅,在眾臣說服之下將瑪麗處決。


14:英王喬治五世(King George V186563日-1936120日)是英國國王及印度皇帝,溫莎王朝的開創者,德國皇帝威廉二世的表弟,現時在位的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祖父。

這就把我們又帶回了這個問題:如果存在的話,什麼樣的工作才是女人的工作?幾乎沒有人會極端地說所有女人都能勝任所有男人的工作。真要有人這麼說,那就格外讓人憤怒。想當然的堅稱女性音樂家、數學家的數量同男性一樣多簡直愚蠢至極——實際情況則不然。我們的訴求,是假如又出了一位埃塞爾·史密斯女爵士【注15】或瑪麗·索麥維【注16】,她有權從事她的工作,而不受性別或能力上的詆毀。我們的訴求,是作為一個人類的個體被看待,無論這個個體表現得多麼奇特、意外。不應當說「你是個小女孩就應該喜歡娃娃」;如果她的答案是「但我就不喜歡」,那其他人也應無話可說。幾乎沒有女人有機械師的天賦;但如果真有這樣的女人存在,那就不應再試圖逼著她成為別的什麼人。我們絕不能說,因為偶然出了個女機械天才,那所有受過教育的女人就都能成為機械天才。沒那種事。

15:埃塞爾?史密斯女爵士(Dame Ethel Mary Smyth,1858年4月23日-1944年5月8日)是一位英國作曲家和爭取女性參政權運動的成員之一。


16:瑪麗·索麥維(Mary Somerville17801226—18721128日)是蘇格蘭科普作家、學者。

我認為,導致混淆大量產生的原因是無法分辨特殊知識和特殊能力。所謂「女性的觀點」對於某些問題是有價值的,是因為這些問題涉及了特殊知識。遇到房間或家居設計的問題應該去問女人,是因為在當前狀況下,女人還是不得不整天跟房間和廚房水槽較勁,所以能對此類問題有一些特殊知識。類似的,她們中有些人(但不是所有人)比大部分男人更了解孩子,所以身為女性的她們的觀點就是有價值的。同樣的,礦工的觀點對於採煤就更有價值,醫生的觀點對於疾病就更有價值。然而還有其他一些問題——比如關於文學或者金融——對於這類問題,「女性的觀點」就毫無價值。實際上,它根本就不存在,因為其中不涉及任何特殊知識,一個女人對於文學或金融的觀點只有代表她個人立場時才是有價值的。我時常會從一些先天弱智及雜誌編輯那收到這樣的請求,類似於「從女性的觀點出發」談談偵探小說的創作。對於這種要求,我只能說:「邊兒呆著去,別傻了。你怎麼不問等邊三角形哪個角是母的呢?」


過去常說女人不適合進議會,因為她們「無法從帝國的高度思考」。這句話的意思,如果有意義的話,是說她們的觀點不僅狹隘而且僅限於家庭——簡言之,是「女性的觀點」。現如今,她們已經進了議會,人們又抱怨說她們表現得令人失望:她們同別人一樣站在黨派立場投票,卻沒有以「女性的觀點」提出任何意見——在少數純家庭問題上除外,而且即便在家庭問題上她們的觀點也不一致。看起來,某些人的是想一次把兩邊的理全占上啊。就算是批評家也需記得,女人也是人,她們的思想和行為都同凡人無異。我能想像在子女教育、離婚、僱傭女性店員等方面存在「女性的觀點」,因為她們在這些方面有特殊知識。但是對於法郎貶值或者廢除但澤走廊【注17】到底能有什麼樣「女性的觀點」呢?甚至是在某些領域女性有特殊知識,她們之間也一樣存在分歧,就跟其他領域的專家一樣。醫生和科學家就不爭吵、不辯論嗎?難道說女人真就不是人了,就非得像綿羊一樣整群抱團一起蹣跚而行嗎?我認為人有權根據自己的酒量選擇喝多少酒,喝紅酒還是啤酒;而阿斯特子爵夫人則認為任何人都不應該喝酒,哪種酒都不行。這裡有什麼「女性的觀點」嗎?還是說我們倆當中誰是無性人?如果是我,那同我一樣的人可多了。但是我還是更願意相信女人也是人,她們跟其他人類一樣有不同的觀念。這不是說她們的個人觀點沒有意義,恰恰相反,她們越是有能力,她們的觀點就越有可能大相徑庭。這隻能說明,你所要的不能是「女性的觀點」,而只能是女性的特殊知識——而這些知識,如同所有特殊知識一樣,才是有價值的,就算它不能保證獲得一致認可也無妨。

17:但澤走廊(Danzig Corridor)又稱「波蘭走廊」,是德國在1919年根據凡爾賽條約割讓予波蘭的一塊狹長領土,現在是波蘭的領土。

「女人到底想要什麼?」從古至今,男人始終被這個問題困擾著。我不知道女人,作為女人來說,想要什麼特殊的東西,但作為人,男同胞們,她們跟你們想要的一模一樣:有趣的職業、合理自由地享受以及足夠的情感釋放。而職業、享受和情感的形式,則完全取決於個人選擇。你知道這都是你自己的事,為什麼就不認為那也都是我們自己的事呢?已故的勞倫斯【注18】對於性愛看得很輕,還為此說了一大堆廢話,當然這麼指責他也不對,但他偶爾也會瞥見到一些顯而易見的真相。他在《散文集錦》中寫道:


「男人願意接受的女人的方式有很多,他可以把她等同於一個穿裙子的男人、一個天使、一個魔鬼、一張娃娃臉、一台機器、一件工具、一對乳房、一個子宮、一雙腿、一個僕人、一部百科全書、一種理想或一種淫蕩;可他唯一不能接受的,就是把她當作一個人類,一個真實的女性性別的人類。」

18:戴維·赫伯特·勞倫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1885911日—193032日)是英國作家、詩人,是20世紀英語文學中最重要和具有爭議的人物之一,代表作有《兒子和情人》、《戀愛中的女人》和《查泰萊夫人的情人》等。其中《查泰萊夫人的情人》因大量性愛描寫曾被歐美長期列為禁書。

「把女人當作人類!」——沒錯;別把女人當作低等的人,這裡我懇求、祈禱所有女權主義者們,也別把女人當作高等的人,實際上,除非是在實用的語境下,就不該把女人作為一等人劃分出來。我們現在太傾向於把人按照固定模式進行歸類,而忘記了歸類只是為了實現特別目的而存在的,一旦目的達到了,就應該立刻忘掉這些分類。男人與女人有著本質的區別,但這並不是世上唯一存在的區別。某種意義上講,我跟我女傭之間的共同點要比我們與蕭伯納【注19】先生之間的共同點要多;但是,在討論藝術和文學方面,蕭伯納與我在興趣上的共同點就要比我們與我的女傭之間的共同點要多。我還承認,儘管如此我和他在肉食方面肯定還會有嚴重分歧——但那不是因為性別不同——而在這點上,已故的切斯特頓【注20】先生也會站在我這邊反對他同性別的代表。我同我這一代的男人、女人們有意見一致的地方,但在某些方面,新一代的男人、女人們會認為我們的言論愚蠢得不可理喻。不同年齡間與不同性別間一樣有著本質差異,不同國家間亦是如此。所有的歸類,若在其直接目的以外一再堅持,都會導致對立和混亂,因此十分危險。

19: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1856726日—1950112日)是英國現代傑出的現實主義戲劇作家,1925年獲諾貝爾文學獎,支持婦女的權利。

20:切斯特頓(Gilbert Keith Chesterton1874529—1936614日)是英國作家、文學評論家,首開以犯罪心理學方式推理案情之先河,代表作為著名推理小說《布朗神父探案》。

有一天,一份知名報刊的「心連心」專欄刊登了一封信,信中一位可憐紳士表示有一道裂痕正在威脅他的婚姻。他寫道:


「我已經結婚11年了,為結婚周年紀念日想了很多。我提前一個月提醒了我妻子,打算好好度過那個夜晚。但是她並沒有跟我一樣熱心,而且,要不是我提醒她,她可能不會想到紀念日的意義而就此忘了。我原以為結婚紀念日對女人來說很重要。你能解釋一下她這麼冷淡的原因嗎?」


這位可憐的已婚男士,依靠簡單的歸納法,堅信如果他妻子有不符合「女人」這類人的行為,那就一定有問題!也許她也不滿於自己被丟進連環畫里的典型女人那種分類里。倘若是這樣,那我很同情他。一個女人——不是指某個個體,會因無情的歲月流逝和年齡的增長而煩惱不已,但一個女人,卻又有著因她不幸而荒唐的性別而帶來的多愁善感。


有個男人曾問我,我如何能在書里把兩個男人在一起時的對話寫得很自然——他問這話的時候我們剛吃完一頓不錯的晚餐,也許他的恭維是出於當時的環境。我是不是來自一個有很多男性成員的大家庭呢?我回答說,正相反,我是獨生女,而且在25歲前都從沒有與同齡男人見過面或說過話。「好吧,」他說:「我沒料到一個女人(指我)可以寫的這麼有說服力。」我回答說為了對付這個難題,我讓我筆下的男人盡量像普通人類一樣說話。這個回答似乎讓對方很驚訝,他沒再說什麼,而是把這個問題帶走慢慢琢磨去了。也許有一天他也會意識到,女人和男人各自在一起的時候也都是像普通人類那樣說話的。


從我的經驗看,男人和女人本質上都是人,各自性別並無什麼神秘之處,有的也只是一般人類所共有的那些未解之謎而已。儘管女人在過去無疑總是抱團在一起才能確保其整體性別的訴求得到認同,我確信,現在更加強調每個女人——當然還有每個男人——個人訴求的時代已經到來。過去常說女人缺乏團體精神,我們已經證明了我們有——但不要走向錯誤的另一端:堅持一切都存在激進女權主義的「觀點」。年輕人與年長者、體力勞動者與腦力勞動者、富人與窮人、男人與女人,把這些類別的人永久對立起來會分裂國家的根基;倘若裂痕太深,那只有訴諸暴力和獨裁,否則將無藥可救。想要保持自由的民主,你不能讓其建立在等級和歸類之上,因為那隻會帶來極權主義,而人們只能作為其類別的一份子來行動和思考。自由的民主只能建立在每個個體的人之上,那個人是張三、李四,隨便什麼人,事實上,也正是你和我。

——————————————————————————————————————————
感謝S1的mffx和zyupha兩位菊苣的推薦,他們翻譯的版本在S1(提示信息 - Stage1st,由於許可權限制可能看不到)

文章原文在:https://www.gaychristian.net/userfiles/1433464862-DLS-Women.pdf(可以不用吐槽網址)

我的網盤翻譯備份:知乎備份_免費高速下載

以上。


我覺得區分偽女權,最重要的是列出什麼是偽女權,而不是什麼是女權主義。
但這本來就是一束鬆散的特徵集合⊙﹏⊙不是特別容易區分的。
就好像我們認為墨索里尼法西斯政權,保障女性的「權益」,但卻不鼓勵甚至阻止女性參與到公共事務。這種可以理解為偽女權,是在溫水煮青蛙。但是也可以被一些人理解為女權(不過我不認同這種看法……)。

女性主義是什麼,應該是還沒有定論的。接一句名言『運動就是一切』吧……所以真正的女性主義是什麼,無法準確看待,女性主義還在實踐中……女性主義是一種社會性的,以文化人主導的運動。
①解構男性和女性的對立的是女性主義;②捍衛女性身份的是女性主義,宣傳和保衛女性真實的生活經驗的也是女性主義;③認為科學和工業令人厭惡,內在具有大男子偏見的是女性主義;④認為女性應該參與公共事務和資本主義運作的也是女性主義……所以我覺得不是特別好真正的確定什麼是女性主義的。

問題還是將女性主義的理論(我說的是理論,不是「觀點」)當做有專業性的東西,就好像哲學、社會學話題下那樣子保持一點距離和尊重。

面對女性主義觀點和要求的時候(例如要求增加福利),你可以結合自己的利益、常識和道德來進行選擇,這是(比較)無所謂的。


在存在"偽女權主"的語境中,女權主義是指符合男權社會的裝模作樣思想,偽女權主義是指動搖男權社會的言論


從前我就一直問自己什麼是女權?


高中的時候也曾經和豆瓣上的妹子們辯論是否鼓勵女性成為主婦這種問題。經常因為反對鼓勵中國女性成為全職主婦被噴偽女權。=)被噴不尊重女性自由選擇的權利等等。


可是我一直想要明白所謂尊重女性自由選擇的界限究竟在哪裡?在重男輕女的教育觀念下,如果一個女性自由的給她的女兒/兒子灌輸男女不平等的觀念難道也是值得尊重的么?如果一個女性因為重男輕女而剝奪女兒的繼承權和教育權甚至生命權難道是值得尊重的么?如果一個女性自由的選擇為了討好男人去裹小腳也是值得尊重的么?


況且如果真的要從立法層面去改善家庭主婦的問題,那麼難道不應該鼓勵更多女性就業和從政么,這樣慢慢向高層浮動的女性才有更多做決策的機會。


除此外,還有些人對我說,作為女權主義者,光爭取公平是不夠的,尊重差異才是最重要的。他們論證女性因為差異所以要求分配更多的權利,所謂女性天生腦力體力不如男人,且工作辛苦,所以應該尊重女人回歸家庭的希望,讓家庭主婦稱為一門受人尊敬的職業這類。


那麼尊重個體和群體差異的界限在哪裡?過於尊重「群體差異」 所導致的後果是當很多女性在學習和就業上的失敗每每總是用「因為我是女孩子啊」 作為自己逃避的借口,而周圍的人似乎也習以為然的說出「因為她是女的啊。」這樣讓人覺得無力的話語。所以,尊重「群體差異」所衍生出的對女性過度的「照顧」(有些人更願意說是男權社會對女性的 「壓迫」)會不會忽視了個體的差異而剝奪了一個女性自我成長的可能性?正是因為所謂的承認「女性群體差異」 而忽略「女性個體的差異」最終只會越發的導致性別刻板印象,而讓本來就男權的社會更加男權。


更何況那些所謂拿著近代統計數據(智力類)義正嚴辭的證明「群體差異的」的人並不能證明差異和性別因果性,只能證明有一定的相關性罷了。


後來我無數次從相對比較男女平等的丹麥,瑞典去找尋案例支持自己觀點的。也試圖從動物學昆蟲學中找到以雌性為主的生命體去論證進化的可能。也經常問自己,男權社會的產生真的是男女差異的原因么?會不會男權社會的產生只是因為某個群體做出了某個選擇導致了一個社會的進化方向。 即使現在,我也看過喜歡爬樹亂跑玩恐龍模型的小女孩,也看過安靜喜歡娃娃和毛絨玩具的小男孩。而遺憾的是在這個社會,她和他也許終於有一天會因為同伴的壓力,長輩的要求,社會刻板印象被強制的分成「男」 和「女」


但是 如果每個人都改變從舊社會傳遞下來的固有觀念,那麼這個社會會不會變的不一樣?


直到今天,其實我已經不在乎被稱為偽女權或者別的什麼了,說到底我想去改變這個男權社會,只是想看看女性能不能在各種領域有著更多的多樣性和可能性。


比起女人這個群體的共同的特徵生育,其實更想了解一個女人作為一獨立的個體所存在的印記。


上個圖,侵刪,原作者見水印。


女權主義都是錯的。
更何況偽女權主義。
男權主義也是錯的。

正確的應該只有平權主義。

男女在人權、尊嚴上是平等的。男女在社會和家庭、婚姻生活中的分工不同,但是獲得的尊重應該是平等的,且應當得到一系列的法律法規社會道德體系進行規範。

任何指望男女在職業、財富等領域完全平等的哪怕僅僅是想法,都是不理智的。

女人破不了人類短跑世界紀錄,就像女人永遠會在政治、軍事等領域處於弱勢一樣。

但男人同樣也會有更短的預期壽命、更多的社會責任和經濟負擔。

以上是泛泛而談,統計學意義,不要拿默克爾或者誰來反駁,沒什麼意義。

理解不了是你智商問題。


這讓我想起來泰坦尼克號沉船事件,沉船時,captain said "ladies and children first"
在女權主義者看來,這是對女性的一種歧視,因為兒童可以認為是行為和認知能力尚未完全發育好的弱勢群體,但是女性有完全的行為能力也有認知能力,這個時候講女性和兒童歸位一類是一種歧視,當然這是女權主義的看法。
但是對於偽女權主義看來,先救女性不是應該的么,女士優先不是應該的么,但是,找工作的時候被因為性別被刷下來了,就會抱怨怎麼可以性別歧視!就是這種態度了
在我看來,女權主義和偽女權主義的區別就在於,前者享受平等帶來的好處也承擔平等帶來的責任,而後者只是想自己擁有更多的優先權而已。當然,這也只是一家之見。


看了 @王啟超 答案後面的評論,我是真心覺著現在大多數人不明白什麼叫女權,什麼叫平權。。

在女性地位世界前茅的瑞典,建築工地上女性會經常見到,你在中國找找試試,罕見的要死。。在瑞典,女朋友搬家男朋友是不會幫任何忙的,你在中國試試,信不信分分鐘分手。。又想就業率高,又想坐辦公室,還不承認社會分工有區別,女權主義在全世界被醜化就是因為你們這群人。。

如果想知道什麼叫偽女權,看看@王啟超 答案後面的評論就行。想知道什麼叫女權平權,看看@王啟超 答案就行


我覺得女性主義思想我是從很小就有的,甚至可以說是與生俱來的。即使我的家庭是比較傳統的,從父母嘴裡也經常聽到「高中或大學後女孩子的學習成績比不過男孩子」之類的話,而我對這類話是相當反感的,我有一個雙胞胎妹妹,雙胞胎,在別人印象里應該是很多地方很多想法都相同的,可事實不是這樣。我對於這類話的反感,和固執的認為這些說法是錯的,而我妹卻可以淡然的接受這樣的想法,她認為這none of her business. 於是乎我就孤獨地走上了女權主義的道路= =
======說正事。。==
在我看來 女權主義的真正解讀和真正含義是 追求和維護女性在社會地位上的平等,而不是被看做是社會的弱者給予偏袒。女性要獲得的尊重(相較於男性)應是平等的,無論是政治上的還是生活中。而何為 平等?何為地位上的平等?
首先從我國的法律來看,我國有一部法律叫做《婦女權益保護法》,而與這部法律名字比較類似的有《環境與資源保護法》。顯然,「保護」這個詞,我們通常用在較弱的對象上,甚至從字面上看,這個較弱的對象,自己沒有能力與強者抗衡,需要外界,來伸出援手來幫助。而立法不是為了營造男權主義,立法是為了迎合目前的社會狀態,以及意在改善謀者社會狀況而所作的行為。也就是說,從這方面來看,女性在中國的社會地位(相較於男性)是不平等的,是明顯低於男性的。而此時偽女權主義者就出現了,她們在各網路平台上發言,卻遭到了很多人的抨擊,而因為那些偽女權者舉著女權主義的旗幟,因此會有人說「中國的女權主義者怎麼這麼壞」。先來說說偽女權者做了什麼,她們在自己的朋友圈和微博上說「為了男女平等,法律應該保障男女在離婚時將所有財產(無論是婚前昏後財產)一分為二,因為女人為家裡付出很多應當得到補貼」「在公眾場合女人就該優先,男人都該靠邊」等等... 不要說普羅大眾,就連我這樣純正的女權主義者看到這種回答我也是很惱火的。因為這些偽女權主義者,並不是在追求男女地位平等,而只是在追求利益,在追求利益的時候她們自動的降低了自己的地位,而這就是偽女權主義,真正的女權主義者是不會這樣的,她們甚至會犧牲自己的利益去保全自己社會地位的平等和權利。
去鑒別女權主義和偽女權主義其實是非常簡單的。從她們的言論中就可以看出,其中含有「女人為家裡操勞很多因此需要男人給經濟補貼」的一律是偽女權。。。。百分之百。因為真正的女權主義者是非常注重個體的獨立,因為只有個體的獨立才會有社會地位的平等。真正的女權主義者會為類似於「家裡不讓她出來工作,只讓她過安逸的生活,拿男人給的錢」而感到不滿。第二,真正的女權主義者不會攻擊男性。女權主義者的主體為了爭取地位平等,並不會通過犧牲男人的權益來保障自己的,這不是黨派之間的競爭,只能你死我活捨我其誰。。開篇就說了,女性主義 是為了男女地位平等,而這時宗旨也是原則。因此,女權主義的最終目的是獲得和男人一樣的地位,而不是欺凌男人。而和男人一樣的地位包括,社會對女性應把這輩子全部精力放在相夫教子;家裡家務必須女人全包;女人不該出去工作;男人養你你聽男人;女生學習沒男生好,越到大越不好之類的社會錯誤觀點通過女性自己的力量去改變。而偽女權主義者的目的則是通過 博得社會對女性整體的弱勢的肯定來獲得更多的金錢上的利益。中國因為要發展,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女人,但這不是女權主義者的功勞,嗯這必須說明,這是因為中國的迅速發展需要強大的勞動力,因此需要女人的加入,說到底是需要女人作為勞動力的加入,而更歸根到底的說法是,男人解放了女人,而不是女人自己解放的自己。
女權主義最大的敵人是部分女人,那些將自己看弱,不願通過努力和奮鬥就想獲得安逸和金錢利益的女人。


直接上匡匡的《自序 我先革過了我的命》(在豆瓣試讀可以找到)

我發出過「生而為人」的嗟嘆——這個貌似大家普遍能夠理解,也普遍能夠得到允許,甚至讚許。我也發出過「生而為女人」的哀吟——這個亦曾收穫過不少女性的共鳴。

讀著男作家作品長大的我們,這些女人們,在各種明目張胆,或隱性的不公之中只好拚命按捺著本心生活。因為,內在渴望和尋求的價值,與現實中劈頭迎來的東西,總是那麼互相頂撞而無可調解。

我曾焦慮、分裂、無所適從。許多時候,甚至搞不清自己真正的所求,不知道這一切的不舒服、這說不清辨不明的彆扭,到底應該去找誰索賠。還是說,生為女人,我真的比別人要矯情?

有陣子,我既自憐又無奈,既不甘又認命。

有陣子,我墮入本質論的迷思,認為女人真的有一本必須遵守的規條手冊;有所謂不可忤逆的「天性」;生而有子宮,就像帶著原罪和詛咒,就必須履行一些命定的義務,否則就是不合格、不稱職。

有陣子,我叛逆地希望乾脆摒絕男性的干擾而過活,作為一種補償性心理,妄圖在文字的世界裡建構一個讓男性莫名消失、只允許女子彼此依偎和支持的國度,出出一口惡氣。後來又明白,這想法只能停留在虛構里,況且也從來補償不了什麼。

有陣子,我見過也受過了女人之間的相互傾軋和為難,於是索性嘲弄起她們的「不長進」與「不爭氣」。

這些傾向,分布在我生命的各個時期之中。

現在不一樣了。我感覺總算活明白了一點兒,且越向前走就越通透。我瞭然那曾經的許多困境,本該由誰或什麼來負責。至少,不能全賴「我這一介女兒身子」。

所以,如果有人說,你某某篇文章、某某段話寫得真是「癌」到家了,我根本不想做任何辯駁。在當年那個年紀,那樣的大環境中和個人的小環境下,我怎麼可能帶著女權主義者的內核與身份天然地出生?怎麼可能只長大而不長「癌」?

女權友人梁圈圈說:「我一點都不在乎有人黑女權。任何群體都不純潔,女權主義者也一樣。女權主義者身上或多或少殘存著男權思維,這不是太正常了嗎?我們都是從一個被男權思想浸淫的人,開始慢慢反思和驅除那些成分的。我也懶得去區分什麼人是真女權,什麼人是偽。選擇成為一個女權主義者首先是對我自己的革命,我也相信這會改變世界。」

「這首先是我對自己的革命」——說得多麼鏗鏘有聲。

寫出那些帶著「癌」的文字多年後,我開始重新整理自己,首先要做的,就是一刀刀殺向自己,先割自己的肉、剮自己的骨、療自己的毒。如果要「革命」,我已經再三再四地先革過了我的命。

女權領域的意見領袖呂頻老師曾說:「在每個生命周期中,克服做女人的宿命都是考驗。」

所謂「做女人的宿命」,我想並非指身為一個女性所命定將要前往的去處。從前我曾相信有這樣一個歸宿,或者說結局。但今天,我理解她的意思是,在一個男權父權至上的社會文化大氣候中,女性集體難以逃脫、必須去面對、去處理的一次又一次衝突、困境與命題。

具體而言是什麼呢?可能是幾代女權先驅為之努力、不停爭取的婦女參政權、投票權、出生權、墮胎權、受教育權、公平就業擇業權和同工同酬權、免於性侵害、家庭暴力等這樣的大問題。也可能,就是看起來似乎瑣碎平常的小事,是你早已習以為常、有了理所當然的結論、幾乎很難勾動你深思的胸罩短裙高跟鞋的問題、是否該化妝減肥的問題、「大姨媽」的問題、婚或不婚的問題,是前男友的現女友或現男友的前女友問題,是誰下廚房誰看孩子的問題……沒錯,就是這些問題啊,,它們不那麼「宏大」,顯得有些雞毛蒜皮,卻讓我用了很多年才想明白。

我自身通往轉變的心路歷程可謂曲曲彎彎:傻白甜的階段有、厭女症的階段有、本質主義的階段也有……不堪回首。好在我仍在學習。如果在這個過程里我需要反對些什麼,那麼每一次反對,都是先從反對曾經的我自己開始。

這樣的一件事,我管它叫作「打美好的仗」。


不敢說正確理解女權主義,了解太少,只想討論一下所謂的真與偽(不僅僅適用於女權主義,應該是普遍的)

這裡我先預設一個立場,女權主義的目標是:不以性別為標籤去區分人的義務與權利,先尊重個體間的差異。

如果這是最終目標,那麼在實現它的漫長過程中,遇到具體問題時(人身安全、教育資源、工作機會等等)我們希望採取的手段/策略一定會有分歧。在我看來往往在這個時候,相對保守的和相對激進的人之間對於對方

我個人認為:不論一個人對某個話題所持的立場保守還是激進,只要出發點是為了實現「不以性別為標籤去區分人的義務與權利」那就是真女權。

比如關於家庭婦女的爭論。
有人說,人有自由選擇自己以後想幹什麼的權利,想當家庭婦女就當家庭婦女好了,如果你勸她去工作,就是剝奪他人的自由選擇,干涉他人的人生,是偽女權。
然而,男權社會在無形中就會對女生灌輸「女性適合當家庭主婦」的觀念,如果僅僅順其自然,會造成不少女生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去當主婦,從而無法提升女生在行業中的貢獻值,最終會讓人以為女性本來就適合當主婦。如果要實現女權的目標,就要呼籲女性拒絕當主婦。
這也是真的女權,只不過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必須採用「呼籲女性拒絕當主婦」這種策略才能在未來實現兩性的去標籤化,它的目的與我預設的女權主義目標是一致的。

再比如關於「平權」和「女權」兩個詞之間的爭論也是一樣。「平權」的支持者認為使用這個詞能獲得更多人的支持;「女權」的支持者認為「平權」這個詞立場軟弱,持偏軟的立場是沒辦法改變什麼的。
我想這兩種策略上的不同確實值得討論,哪種更有利於實現最後的目標。但如果兩者最終的目標是一致的,僅僅在策略上不同就把對方打上「偽」的標籤,那也是自傷八百的行為。

當然個人認為有些人的出發點就和女權主義背道而馳,那就是貨真價實的偽女權了
比如某位答主,他強調「平權」的動機非常明顯就是為了打壓女權,而不是認為使用「平權」這個詞能更有效地實現女權主義的目標,在他心裡根本不認為兩性之間應該去標籤化,對我來說他就是偽女權。
這時候就需要從一個人的言語里提取他的態度和動機→_→


請允許我以此延伸,發表一下個人關於性別觀念的看法。現在我國除了小部分發達地區,很多地方仍然處於性別觀念過渡時期。
過去的性別觀念是:1.女人要保持貞操,沒有貞操的女人是沒有價值的。而男人可以三妻四妾。2.女人要三從四德,聽丈夫的指使。3.男性和女性發生關係之後要對她的一生負責任。4.男性要負擔起養活整個家庭的責任。
真女權主義(也就是平權主義)的性別觀念是:A.不論男人女人都有權追求性愛,不必刻意的「守身如玉」。B.在家庭中兩個人應當是平等,相互給予尊重和愛的關係。C.在發生關係(沒有懷孕情況)之後的相處中,如果發現雙方不合適,男女都有提出分手的權力。D.男女都要分擔相應的家庭責任,女人應當獨立自強。
直男癌患者,就是把上面的1.2.和下面的C.D.相結合。
偽女權主義者,就是把上面的3.4.和下面的A.B.相結合。
總之這兩種人就是什麼便宜都想占的類型,都會阻礙平權主義在國內的發展。


不知道正確的女權主義是什麼,只知道作為女人自己也要非常有自信,要做到讓自己喜歡。女性的存在和價值不體現在男性身上。


女權為人權吶喊
偽女權為女性特權吶喊


推薦閱讀:

TAG:女性主義 | 兩性關係 | 女性心理 | 人權 | 女權運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