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湯顯祖被冠以」東方莎士比亞「這一稱謂?
近日湯顯祖墓被考古發現,讓人再次關注起這位東方戲聖。想起前幾年孔慶東曾經說過,莎士比亞給湯顯祖當個書童都不配。
於是在想,如果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文明在近代沒有沒落,那湯翁和莎翁兩人該如何比較?
我不覺得湯顯祖需要被冠以「東方莎士比亞」之類的頭銜,無論出於什麼心態。
這是極不尊重的稱謂。
一個足夠優秀的人不需要成為任何人的影子。
舉個例子。
你很優秀,鄰居家的孩子小張也很優秀。
但你希望被人稱為什麼「老X家的小張」嗎?
很好玩
文藝復興時歐洲人要從近東了解古希臘羅馬知識
今天中國人也要從和西方的比較來了解古中國的知識
比如直接說湯顯祖,已經沒多少現代中國人知道了
但說莎士比亞,很多中國人知道
於是把湯顯祖比作東方莎士比亞,才能讓現代中國人大致了解湯顯祖是幹什麼的,是什麼水平
徐志摩一九二五年十月二十六日在《晨報副刊》發表的《漢姆雷德與留學生》一文中說:「我們是去過大英國,莎士比亞是英國人,他寫英文的,我們懂英文的,在學堂里研究過他的戲……英國留學生難得高興時講他的莎士比亞,多體面多夠根兒的事情,你們沒到過外國看不完全原文的當然不配插嘴,你們就配扁著耳朵悉心的聽……沒有我們是不成的,信不信?」陳西瀅同月二十一日在《晨報副刊》發表的《聽琴》一文中也說:「不愛莎士比亞你就是傻子。」魯迅是一個實在人,看了這樣彆扭、輕飄的文字,不講想作嘔,至少也是皺眉頭的。所以,當有人勸魯迅少做一些短評,爭取去寫一些莎士比亞似的偉大著作時,魯迅在感激了人們的好意之後說:「……我以為如果藝術之宮裡有這麼麻煩的禁令,倒不如不進去;還是站在沙漠上,看看飛沙走石,樂則大笑,悲則大叫,憤則大罵,即使被沙礫打得遍身粗糙,頭破血流,而時時撫摩自己的凝血,覺得若有花紋,也未必不及跟著中國的文士們去陪莎士比亞吃黃油麵包之有趣。」(《華蓋集·題記》)這裡的「文士們」,就是徐志摩等人。
不清楚這個「東方莎士比亞」的稱呼是誰起的,如果是民國時代的那些留洋者,那麼還能理解,甚至於可以說是他們對湯顯祖的莫大恭維了。如果是現代人,這個稱呼就有些多餘了,也和我們的文化自信不符,用現代網路上流行的觀點就是咱不需要蹭莎士比亞這個熱點。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這「東方莎士比亞」的名頭能讓國人乃至世界更好的認識湯顯祖,認識湯顯祖的作品,那麼這反而還是一件好事了,而能坦然接受「東方莎士比亞」這個名頭,也算是一種自信的表現吧。
是不是受迫害妄想症又犯了。。。
中國人:我跟你說我們中國有個特別的厲害的戲劇作家叫湯顯祖!
老外:哦(面帶神秘又不失禮貌的微笑)
中國人:湯顯祖啊!!!是寫了《牡丹亭》的湯顯祖啊!湯顯祖(1550—1616),中國明代戲曲家、文學家。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清遠道人……
老外:
中國人:就像你們那旮沓的莎士比亞在文壇中的地位一樣!
老外:哦!(恍然大悟狀)你早說啊老鐵!跟我這扯什麼犢子呢!
和諧社會不要斷章取義望文生義引人罵戰,溫潤如玉,大氣謙和,君子之道也。
湯顯祖和莎士比亞是同時代的人,都是劇作家,只不過用西方人的世界觀,能夠理解的說法, 就是東方莎士比亞。
當然,如果你面對一個非常了解中國戲曲,不了解西方的人去介紹,一句話形容莎士比亞,那就是西方的湯顯祖。
從來沒沒聽說過歐美人說自己是西方啥啥啥,估計是人家發自內心的把自己當世界中心,而我們的內心裡還是覺得自己在地圖邊緣
湯顯祖就是湯顯祖,專業研究戲劇的人和愛好者眼裡湯顯祖自有其地位。
愣是被叫做東方莎士比亞,有種哈爾濱被叫做東方小巴黎,我被喊作蓮花屯吳彥祖的違和感
還跪著呢,成不成的非得洋大人點頭才算數。
有「東方芝加哥」,沒有「西方大武漢」;有「焦作詹姆斯」,沒有「克利夫蘭李根」。
記得艾弗森說過「不願做第二個喬丹,只願做第一個艾弗森」。
湯顯祖就是湯顯祖,不必在名氣上依附莎士比亞。
這個分怎麼看。莎士比亞是英語的重要發揚者之一。可以說,沒有莎士比亞,就沒有今天的英語。
至於湯顯祖,比李漁還是差點。李漁畢竟是原創,顯祖實在是改編。若與大英日不落帝國先賢莎士比亞相比,真的不在一個平面上。
利用語言、完善語言、弘揚語言,湯顯祖發揚了什麼語言?他有能力發揚漢語嗎?如果他對漢語有攻陷,誰能知道他的任何名言呢?至於孔胖的評論只能當個笑話聽聽,他懂得什麼語言藝術,就是一個肥吃而已。人類戲劇的歷史無論東西方都很長,但是西方戲劇學來中國的歷史並不長。
為了讓以西方思維為主導的戲劇學愛好者、學習者、研究者更直觀的了解湯顯祖這個人物在戲劇學上的成就,部分學者直接引用「東方莎士比亞」來介紹,把外行人、初學者、跨文化者給圈粉,基本地介紹我認為是可以的。當年日內瓦會議,周恩來向外賓介紹越劇《梁祝》就說這是中國的《羅密歐與茱麗葉》實際上樑祝的故事和《羅密歐與朱麗葉》還是有很多不相稱的,譬如朱麗葉沒女扮男裝。但是方便外國人能夠理解。
此外趙景深的《湯顯祖與莎士比亞》,提到湯顯祖和莎士比亞的五個相同點:
一是生卒年幾乎相同(前者1550-1616年,後者1564-1616年)。
二是同在戲曲界佔有最高的地位。
三是創作內容都善於取材他人著作。
四是不守戲劇創作的清規戒律。
五是劇作最能哀怨動人。
如要從藝術成就的角度講中國也有自己的藝術評價體系與藝術地位的考核。應當比較的是:莎士比亞在西方的戲劇地位是否等同於湯顯祖在東方的戲劇地位?而不是湯顯祖的戲劇成就按照西方的戲劇理論能否與莎士比亞相提並論。
數量上明顯莎翁有優勢,從語言的角度說,東方詩歌作品較英國的詩歌作品格律要求更高。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創作的難度,一方面我們的文學作品更著重於發揮自己預言的美感,另一方面湯顯祖的牡丹亭在問世時因為格律上不夠嚴格還是飽受爭議的。
而今看來,從劇作的角度來說,兩人都在各自的國度,創作出了不朽的作品。
我覺得吧這事可大可小,看你怎麼想了;
舉個反例:&<&<源氏物語&>&>咱們也說是""日本的紅樓夢"",可是人家比我們寫的早了快千年了啊!!!
好像說反了啊,但也沒人說我們應該把&<&<紅樓夢&>&>叫做""中國的源氏物語""啊
我又仔細看了一下,這裡是歷史區,不是文學區。
首先孔慶東是個∵dhhcxfjbxddkvjk(此處刪去五百字),不需要走程序,你知道他是一個什麼玩意兒就行了。
說湯顯祖和莎士比亞的對比。
是一部佳作和一堆神作的對比。
是單一一部戲劇和開拓戲劇範式的對比。
說湯顯祖比莎士比亞,就像說楊振寧比愛因斯坦一樣,壓根兒就沒得比,差著等級呢。
如果硬要說拿湯顯祖比文學史上的人,塞萬提斯差不多,還稍有不如。
基本屬於開創性人物,有少量的優質作品,題材局限於某個關注點(塞萬提斯的題材更廣)。
莎士比亞是什麼人?是文學史上的桂冠。
莎士比亞的作品,論題材寬廣程度,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深度是歌德,這個先不聊),你無法想像一個人怎麼會有那麼豐富的靈魂,懂那麼多世間百態,從最高貴的到最卑賤的,從最聖潔的到最鄙俗的,對人物的描述活靈活現,無一不精。
莎士比亞的戲劇手法說起來太多,暫時省略,就單單靈魂容量,就不是隨便哪個作家戲劇家能比的,不光中國沒人,世界史上一樣沒有。
往自己臉上貼金這種事說說也就算了,千萬不要自己也當了真。
「自我東方主義」的陳詞濫調又被翻出來了
不是都G2了嗎?還玩這套?
不開心了
為什麼人們不稱呼莎士比亞為東方的湯顯祖?
東方莎士比亞不是李漁嗎
每當歐美說什麼,就會變成國際社會說什麼。
當下歐美=歐美,話語權喪失罷了。
莎士比亞的書我不太喜歡,過於啰嗦,可能也是本身就是為了舞台劇1.「東方莎士比亞」這個稱呼,對於更熟悉莎士比亞的人而言,可以非常直觀地體現湯顯祖在中國戲劇史上的地位。
2.目前中小學語文課本,收錄有《哈姆雷特》和《威尼斯商人》的節選,《羅密歐與朱麗葉》與「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也是耳熟能詳的典故,而我們日常用紅娘這個詞的時候,怕一般是想不起《西廂記》的。即使在國內莎士比亞的知名度也很可能比湯顯祖高。
人們在認識或了解新的或者陌生事物的時候習慣性的用自己熟悉的事物來解釋或記憶,比如像西方介紹《梁祝》:東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另外,初學外語的時候偷偷標記漢語拼音的請舉手~
在這裡就不是湯顯祖和莎士比亞誰作品更優秀的問題了,作為各自民族的大師,其實沒什麼好比的。
還是要看漢語文化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世界範圍內漢語始終走不出去,外國人根本沒興趣了解中國文學,反倒是中國人比很多外國人都熟讀西方著作,漢語的地位在世界上遠遠不如英語,對普通人來說也就中國人知道湯顯祖,但世界上很多非英語國家都知道莎士比亞。
漢語文化始終是中國人自己圈內的東西,除非中國崛起到一定程度,真正成為superpower,令西方人從震驚,敵意,到好奇,再到有興趣了解你的文化,曹雪芹湯顯祖李白杜甫才能在世界文學上取得高山仰止的地位。
湯的水平很高,不需要扯莎士比亞的旗子來證明,我華夏曆來不乏英才,外國人的評價是最沒價值的,因為不是同一個文化精神世界。那些因為外國人評價而患得患失的,只能說很可笑,真的
以前聽說的,不清楚是不是段子,貌似是講周總理向國外友人介紹《梁祝》說是中國的《羅密歐和朱麗葉》,只不過結局更美好。
如果只是單純科普,可以說中國的《羅密歐和朱麗葉》,東方的莎士比亞。至於其他情況,《梁祝》就是《梁祝》,嚴肅點。
以湯顯祖的文學地位,尊稱一下,又怎麼了?還需要為什麼?非得摳個字眼較個真有意思?按照「人不可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來說,東方XXX、西方XXX都是胡扯,非得這樣,你去哈爾濱市政府給人糾正啊,你這個「東方莫斯科」就是錯誤的,你看人家理你不?
推薦閱讀:
※怎樣自學雕刻?
※申請英國研究生純藝術作品集應該如何製作?以倫藝為標準,如何排版?
※如何評價漫畫《浪客行》?
※藝術對於建築有什麼影響?
※如果每天醒來第一眼你可以看到一幅畫,你會選哪一幅?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