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易中天?

著重討論他的學術水平


易中天在網路上開創了一個非常好的風氣,就是評論歷史必須拿出原始史料作為依據。在易中天之前,網上就有很多網文和鍵盤討論歷史軍事,有的也寫得非常好(比如說我個人很推崇的mars《東線戰役》和小螞蟻《羅馬共和國興亡》),但是這些文章很少公布其內容是什麼地方看來的,讀者只能根據信息量,來判斷這個人寫的內容是否合理。

全靠讀者自己判斷,首先對於作者因主觀好惡寫出來的東西就很難辨別(主觀好惡和解讀任何作品都無法避免,但是沒出處,看的人就不知道原始材料本來是怎麼寫的)。有些網文作者十真之中忽來一假(的私貨),你根本看不出來。

這也是那個時代的網路神論多如牛毛的一個根本原因,很多神論大師十假之中有一真,當時網路上其它人也只是空對空的批駁,最後被拉低到了一個水準。當然比較多的是袁老師那種五六分真的,其餘都是信口開河,雖然滿是槽點,也不知道從何說起。

易中天好就好在,把他幾乎所有觀點引自出自什麼地方,基本上一五一十的都交代出來了(基本上都是《三國志》和裴注,此外有少量呂思勉、張作耀、何茲全等老歷史學家的作品),畢竟他是教授,還是上央視公開講三國,所以不能跟寫網文一樣,得有學術界的基本要求。但是他不少觀點在電視上放出來之後,很多人不服,這個時候就想到了我可以自己去翻原書,把每一個字眼都摳一下就可以反駁他了。因此易中天很有可能極大的帶動了《三國志》(乃至後漢書、晉書)的閱讀,這點功勞就是不可估量的。

不可否認易中天(也包括他引用的一些老歷史學家)有的內容的確是腦補+加工的,特別是太過注重政治鬥爭派系,有點舊時代的特徵,而這點只要讀者自己去翻以惜墨如金著稱的原書,也就能很快暴露出來。

同時期還有一個人有類似的作用,就是《竊明》的作者灰熊貓,當時所有的正史和正規歷史書都對袁崇煥的評價很高,他為了推翻這點,也費盡心思找了很多野史和原始檔案,並且把它公布出來了,所以也帶動了一大批的網民。雖然之後,網上對明末尤其是袁崇煥這塊的討論有不少是意氣之爭,但可以發現相對於國史其它領域,水平也確實相對是比較高的。


易中天參加《開講了》節目,有一個情節記憶尤深。

他說,他有一個師兄,家境貧寒,在講台上殉職走了,到他家去弔唁,連個像樣的座位也沒有,但卻有一屋子的書。

他說,誰規定知識分子就要貧寒,憑什麼知識分子就要青燈黃卷。(大意如此)

就憑這一句,我知道他絕對值得我尊敬。

添加視頻鏈接,四十分鐘開始這段。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7614051


知乎上大多數人還達不到足以評論易中天的水平


他打破了歷史學家對歷史的壟斷,他普及了歷史文化,他是平民歷史的先行者和踐行者。

他首先是個幸運的人,他是一個熱愛教學的人(易中天語),幹了適合自己的工作,並且做出了巨大的成就。
學術水平毫無疑問是很高的。
怎樣評價易中天品三國? - 張雨的回答
他把三國的波瀾壯闊,紛繁複雜解夠為制度和人性,並一以貫之說到辛亥革命之後,這是道
易中天先生遣詞造句,恰如其分;引經據典,信手拈來;謀篇布局,獨具匠心!這是術

魯迅先生說過:「我獨不解中國人何以於舊狀況那麼心平氣和,於較新機運,就這麼疾首蹙額;於已成之局那麼委曲求全,於初興之事就這麼求全責備。

他很坦率,正如他自己書里寫的一樣「知我罪我,一任諸君」
他頭腦很清醒。記者問:有人說你是親民學者,你怎麼看?
他說,我是平民學者……
別人問他:是你成就了百家講壇,還是百家講壇成就了你?
他說:就我自己來說,毫無疑問是百家講壇成就了我,電視成就了我,但我也時刻警惕電視會毀了我。
他也用歷史這個工具表達了他對好制度的期待(《我的歷史觀》)以及理念(比如&<先秦諸子百家&>中提到城市的消極規劃)

易中天自評:我不是專家型的學者,我只是一個探路的人,是一個趟地雷的人,隨時都有可能犧牲

當然他也有缺點,但和他的貢獻比,不值一提。


我覺得首先易教授的學術水平是非常精深的,但更為重要和難能可貴的是,他能夠用通俗易懂幽默的方式傳播學術,這個讓我尤為喜歡。
從他的作品裡可以感受出來他是一個非常有智慧的人,對人性、社會等有非常透徹的理解,並且還能夠擁有自己的獨特的做人風格,很是讓人欽佩。
希望他健康長壽。


談易中天老師歷史學術水平的話,易中天老師其實學術層面更加側重於古代文學和美學……這樣很不好,就好比問一個數學家他語文好不好一樣。

因為,研究美學的緣故吧!他寫的東西普通人看起來很舒服(我小學初中看了《易中天品三國》7、8遍)。但是,你問他歷史學術水平,即使有,也是業餘水平里比較高的。

這論文寫的……嚇得我差點沒從床上摔下來……


學術水平我們也不是學者不好多評判,但易大師的演技我要給滿分,在百家講壇中個個節目都有精彩無比的演技,活潑風趣,講解有自己的見解卻又尊重他人,和稀泥功力高深無比,非常喜歡這個老人。

下面來幾張美圖


標籤加美學說服力會更好一些。


他那獨特而迷人的口音就算念政府工作報告,我也不會犯困。


因為易教授,小學五年級的時候我堅定了夢想:我要考廈門大學做他的學生。雖然當時連廈門在哪都不知道,而且我讀高中時他就退休了。


易中天的紀錄片 尋自己家族的根,客從何處來,裡面易中天說自己有史感。 易中天很鼓勵人讀書的,但最好不要讀死書。易中天學術精深,讓人信得過,通俗易懂,從繁化簡。


談易中天教授的學術水平,就不要拿《品三國》出來說事兒了。

說一下和易中天教授打交道的忌諱。

絕對不能吹捧他:

「易教授你的《品三國》寫得真好」

誰吹捧誰被拉入黑名單。因為這在他看來,無異於當面打臉,是奔著結仇去的。

易中天教授希望聽到的是什麼呢?

「您的《文心雕龍美學思想論稿》好有深度!」

百分之百搔到易教授的癢處。

每個學者都希望被人稱讚他出道時的初心,那種雖然有點佶屈聱牙或者曲高和寡的作品,而不是後來為了銷量跪下來、類似《品三國》這類大白話迎合市場跪舔屌絲的作品。

從這一點看,易教授本人也很清楚自己的暢銷書售賣的這些觀點到底是什麼玩意兒。他看著網上這些吹捧他的言論,看著這些拿他的作品裡的觀點當乾貨的小白,其實是很尷尬、很羞愧的。吹得越凶,他越臉紅。


你們是不是就看過易中天品三國就評價了?易老師的美學功底絕對是十分深厚的,詳情請看《易中天文集》,我們不能因為易老師文風和講話很風趣就以為他的文章不嚴謹啊!
還是比較同意上面的回答,大多數人的水平還沒到評價易中天的程度呢。


且不論有沒有品三國,單就廈門大學中文系教授,他就是這個社會的精英了

要知道在美國的名牌大學教授,那社會地位可是比州長還要高啊


別的不敢說,起碼比袁騰飛不知道高出多少個于丹去了~


從小學粉到現在,與易中天一天生日。從一下幾個角度看待易中天:

公眾視野中的易中天:

大多數老百姓知道易中天還說知道他的《品三國》,喜歡他唱千萬里我追尋著你,喜歡他黑三國演義腦補魯肅對劉備說「別哭、我這裡有餐巾紙。」時不時的搞怪就是我們水瓶座的畫風。說來說去兜圈子,你覺得他在變了法刻薄你,其實是換種方式恭維客套而已,但一不小心沒準真被他刻薄到了。

對於平民易中天老師把兩樣東西帶給大家,一個是邏輯,一個是史料。

學術的研究讓易中天老師頗為重視史料,他的引經據典,讓很多人重視起原文來。

另一方面易中天教會大家歷史不止是看關雲長萬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然後爽了那麼簡單的。而是需要分析事理,尤其是總結歸納這一塊易中天做得非常好,往往妙語連珠,這就是他才華的表現。以《讀城記》為代表。

公眾視野中學者眼中的易中天:

易中天說過,任何人走到電視前面你的每一個毛孔都會被放大,不管優點缺點。

事實上易中天的走紅正處於兩千年傳媒行業隨著科技逐步發展,中國人逐漸有更深層次文化需求的背景之下,走上講壇,進入公眾視野,對於很多公眾視野之後的反映都應該有所承擔。

而混得沒他好的人自然會去數落他的缺點啦。其中《清算品三國》為其佼佼者。書生嫉妒,文人相輕,人家混得好,自己苦守書齋幾十年難免落寞嘛。

學術上的易中天:

易中天成就是在美學、中國文學領域,他本身是學漢語言出身的,主要成就在研究《文心雕龍》,而後為了探尋中國人的發展歷程,旁及人類學、美學、心理學、歷史學。重新整理了中國人思想發展的脈絡《閑話中國人》《中國的男人和女人》便是這一時期的代表。

而《閑話中國人》與亞瑟史密斯的《中國人德行》都是講中國人的,區別點在於,亞瑟的書是以外國人的視角看待中國人,這本書的發行帶有濃烈的主觀視角,從很大層面上讓很多缺乏思維的「知識分子」看了對中國文化、中國人本質反感。而《閑話中國人》一方面只是從研究過文化、人類學發展的角度去闡述中國人衣食住行、風俗習慣、的來龍去脈。另一方面,易中天在書中不置可否也是他的學術態度。易中天對於學術大部分是給其他立場留有餘地,也給自己足夠的空間,不會把話說絕、說死,贊同,認可也是援引其他人的觀點,因而很多人看了這本書之後覺得易中天「什麼都說到了,什麼都沒說。」常常從事從事學術研討會的他,自然知道怎麼不站在被對立的立場上。處於什麼都帶到,什麼都說到,邏輯上無可辯駁的地步。作為一個學者圓熟了點,很多時候就顯得立場不夠明確,性情不夠濃烈,感情不夠炙熱之弊。答題人看馬瑞芳老師敢在研討會上提出《水滸傳》反中國女性,亦或是在講壇上提襲人陰謀論,甚至劉心武大膽的用《紅樓夢》六經注我,雖然不為廣大觀眾接受,容易挨罵但這是一種學術勇氣。在不挨罵這一點上,易中天做得是最好的,當然仍然有人罵~至少學術上不會罵不好罵。作為一個學者,易中天教授可謂是睿智的,我做人也以之為榜樣,喜歡做這種不被罵的。但要論佩服崇拜,正如易中天在《勸君免談陳寅恪》文章中所謂的,大家都做不了陳寅恪,但陳寅恪才是真正的骨氣文人,值得人瞻望。這個時代做不了陳寅恪,至少能做葛劍雄。


易教授,您幸福嗎?

好學不學,學什麼CCTV


學術水平我沒有資格評論,但是從小學六年級讀了他的品三國之後,開始喜歡上三國,喜歡上歷史,喜歡上閱讀,對於我們這些普通的讀者,足以。


易中天(1947年2月8日-),湖南長沙人,作家、文化學者和美學家。1981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古代文學專業)並留校任教。現為廈門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大伯父易仁荄,1935年清華大學歷史學系畢業。

這是維基百科裡易中天的資料。可見在維基百科裡,易中天不是歷史學家。可見易中天的歷史才能,並沒有得到維基百科的認同。

我家裡有一本田餘慶先生的秦漢魏晉史探微,還有一本易中天中華史(三國紀)。看了田餘慶先生的三國,再也看不了易中天先生的三國了。感覺易中天的三國就像是寫小說,而田餘慶先生的才還原了歷史的本來面目。

中國現在有不少人,把喜歡屠城,焚燒中華歷史典籍的項羽寫成大英雄,把蜀漢最早滅亡歸結於諸葛亮治蜀太成功。更有甚至,把昏君劉禪寫成大智若愚,把漢奸和野心家冉閔寫成民族英雄。把明朝寫成不割地不賠款的堅明。我就不明白了,中國歷史上什麼時候有給李自成等流寇割地賠款的先例?再說,以明朝的經濟(明朝號稱所有朝代中最窮的),明朝拿得出賠款的錢嗎?明朝真要是有錢李自成也許還在體制內安心當他的公務員呢,為何要幹掉腦袋的活?也許只有這樣反傳統,這樣標新立異,他們的書也才能大賣,他們也才能發大財吧。


人總要有自己獨立的觀點的,或者說學會獨立思考。這麼多大V都在替易中天說話,也許是因為他們有共同的利益。龍嘯雲和鐵面無私趙正義那一大幫人總是互相罩著,因為如果他們不互相罩著,他們也許什麼都不是。畢竟他們沒有李尋歡和阿飛們的實力,也沒有上官金虹們的實力;甚至於連園子都是別人給的。這就是某些人口中的狼群精神吧。雖說猛虎難敵群狼,可實際上狼卻怕虎一聲吼。所以,龍嘯雲和趙正義這麼多湊在一起的狼最後還是煙消雲散。學習歷史並不是一件很輕鬆的事,有人幫你解讀,幫你歸納,不辭辛苦的讓歷史小白明白,言語間都充滿了幽默和一些「人生哲理」。不斷收粉,待名氣上去之後,再實現變現。這真是一條不錯的生財之道。這麼說來,宋鴻兵們也是同道中人。 耶魯大學歷史學系的羅傑斯說:歷史對投資有幫助。我想說,他們真是一對好基友。名可換錢嘛,臭名也行,所以才有這麼多想一脫成名的獸獸們,何況,這種變現方式多高雅。很多年前,我以為歷史是個清苦的行當,聽到有人業餘研究蔣公寫書賺了大錢我還不太明白,現在也許我懂了。

我很喜歡歷史,可是,歷史也應該認真寫。這樣顛倒黑白,真的好嗎?


知乎首答

才高八斗,學富五車,嘆人間從此惜年少;家徒四壁,生計九流,問天意何時重斯文

易中天說:「這是我為一個英年早逝卻家徒四壁的師兄寫的輓聯,從那個時候起,我就在想憑什麼知識分子的就一定要貧窮,我要證明給世人看,做學問一樣可以致富。」

看到這段話大概是五年前的高二,印象深刻。我從沒因為易中天的這段話覺得他多麼可敬多麼高尚,但是我知道這是一個敢為天下先,不懼怕世人指點的書生。

百家講壇里的易中天已經足夠被世人熟悉,他的歷史研究方法的確為一些歷史學家所詬病,我的高中語文老師亦囑咐我他近年來的很多作品如《易中天中華史》都是團隊運作,迎合市場,甚至他的一些歷史觀點也有抄襲柏楊先生、唐德剛先生的嫌疑。本題著重討論學術水平,如果將他的學術領域從兩個側面來看待,即讓他大紅大紫的歷史學和他本來的研究領域古代文學和美學,我的結論是他的歷史學術水平不足以讓他躋身歷史學家的行列,但是他的一些觀點是值得歷史學家去深入推敲的,並且他為歷史平民化所做的貢獻遠超部分歷史學家。

從易中天先生的歷史講學來看(講學內容只是學術研究的一部分),從《漢代風雲人物》到《品三國》到《先秦諸子百家》甚至《帝國的惆悵》等文學化的書籍中所引的歷史,我認為他的歷史方法是相對「散文化」了的。他可能會關心爭議的人物如大家熟知的可愛奸雄,他可能會儘力澄清一段被誤會的歷史如空城計,他可能會讚揚墨家的人性光輝,他也會談制度,談歷史的運勢。個人觀點,對於一段歷史研究,如果把它比作一個多維空間,易中天先生經常從某幾個不為人注意的維度看過去,或是常見的維度和不常見的維度結合,提出一些有趣的觀點。換句話說,他擅長將本來較為複雜的歷史降維,並且開發出了不少降維演算法。其實很多歷史學家的研究也是要降維的,否則也未必研究的過來。只是他們可能用的是PCA或者LDA, 枯燥無味且線條單一,易中天先生的研究方法也許更像LLE吧。如果讓易中天先生去搞機器學習,沒準也能出幾本書。

以他的歷史講學窺測歷史研究,也許是以小見大,也許是一葉障目,還留待時間證明。

我對他本專業古代文學這一部分不甚熟悉,美學也只是淺淺讀過幾本,倒是有幸拜讀過易中天先生的《破門而入——美學的問題與歷史》,語言風格還是詼諧幽默,這書也是美學普及讀物的定位,不足以完全反映他的學術水平。只舉一個自己的例子吧,我記得易中天先生對黑格爾美學體系有一個評價:「他的體系,表面上看是運動的,發展的,辨證的,實際上卻是封閉的,正因此,他無法正確預見到藝術的未來。」以我對美學和黑格爾哲學的粗淺了解,我一直認為黑格爾將辯證法運用到美學中雖然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但是很多東西之所以美恰恰在於感性無法預知,看到易中天先生這個評價只覺得把我沒想通的那一層意思表達出來了。也許我的根基尚淺,在學術中這樣的問題其實是很簡單的吧。

真正的學術,我是絕對沒資格評論的。只是一些個人觀點和體會,歡迎討論。


推薦閱讀:

人類歷史上有什麼險些可以加快或者改變歷史進程的事件?
為什麼巴金能和老舍齊名?
蘇軾是吃貨嗎?
為什麼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坂本龍馬式的人物?
有哪些總是讓你混淆的人名?

TAG:人物 | 人物評價 | 學術 | 歷史學 | 易中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