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反駁一些老師向學生灌輸的軟體無用論,表現無用論,畢業後是做設計不是繪圖員的說法?

身為一名普通的大學教師,從事環境藝術設計,景觀設計的教育工作,也許是我年輕,自身的工作經驗告訴我,教授學生軟體繪圖技能的重要性,認為多數畢業生也是從繪圖做起的,但不知為何學校的一些其他教師一直在給學生灌輸軟體無用論,說學習3d 學習渲染是專科生該作的事情,本科生要學習設計理論,設計思維等等,跟學生說畢業後是要做設計師的而不是去做繪圖員。。。如何反駁一些老師向學生灌輸的軟體無用論,表現無用論,畢業後是做設計不是繪圖員的說法?是我眼光太狹隘么?


我論過這個問題。

凡是說老一輩大師不會用軟體也能做很大的項目,以此想證明軟體操作都是打下手的人乾的事。或者說設計比軟體更重要的。都是邏輯亂了。

因為。

設計是腦中所想,軟體或手繪是輸出idea的工具,這個輸出越順暢,效率越高越好,軟體是個提升表達效率,拓展表達可能性,提供協作工作方式的工具。

設計是目的,工具和目的從來不矛盾,也沒有可比性。不存在設計和軟體誰更重要一說。

拿老一輩或者大師說事就更不對了。是因為大師當年沒有這麼些軟體,所以他才不用軟體,不是因為大師都不用軟體。

但是大師當年有表達工具,手繪,尺規,實體模型等等等等,設計大師無一不是把他當年主流的表達工具運用的爐火純青的。一盒小小的紅環筆,那就是他們當年的Autodesk。

如今新一代的我們想把軟體的正確打開方式學好跟當年的前輩想把手頭表達做好有任何區別?

而且,學表達軟體,要是學校爭口氣,請個靠譜的老師,開堂像樣的課,2學分就搞定的事,大二就無障礙入門,以後學生受益若干年,耽誤什麼了?

同樣也要打個預防針,我不鼓吹學軟體,我只是希望老師們能夠給工具一個正確的評價。我覺得軟體這東西就是快速突擊在本科把一些基礎掃盲學會就好,剩下的隨著課程設計方案自然就熟練了,不要拉長戰線。不多要,就2學分的軟體掃盲課,剩下上百學分都是設計,對工具來說夠公平了。

現在之所以有這些困惑和矛盾,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技術發展快,工具更新換代,但是建築學教育的課程體系中很難開一堂與時俱進的軟體課,這也不能埋怨學校和老師。

其實我也能理解老師的意思,他們看見學生糾結軟體,在這上面花了不少時間,很著急,人畢竟精力有限,浪費了時間就把正事兒耽誤了。於是就說學這些沒用,以後都用不上。但是面對學生摸索軟體浪費時間,最好的解決方式,是給他們請個靠譜的學長來給講講(我經歷過的大部分老師對這件事都是這麼處理的),而不是說這東西沒用。

另外還有就是同學們會對評圖感覺不服氣,憑什麼「畫的好,表現好」分就高?軟體有什麼了不起。

對呀,不正是因為軟體教學科普力度不夠,大家出現了「技術差距」,才會出現這種不公平嗎?如果大家都掌握了軟體的正確打開方式,都能自如表達自己的想法,注意力是不是又回到設計本身了呢?

如果連軟體熟練,都能成為加分的砝碼,難道不是課程體系的漏洞么?


在表達觀點時,每個人都受限於自己的知識、處境以及眼界,得出的結論朝著利於證明自己價值的方面傾向。

對於高校建築學絕大部分老師來說,其建築實踐可以說少之又少,老師所扮演的角色更多的像一個建築評論者,教授學生理論,分析案例,點評作業。這其中沒有一項是應用到建築學常用的繪圖軟體的,軟體在他們的職業中幾乎沒有什麼存在感。相反,更抽象的概念總結,更系統的理論研究,更有利於扮演好一個「建築評論者」的角色。

對於一線的建築師來說,軟體是他們的手,固化思維中的亮點,推敲解決實際問題,都高度依賴於軟體體系。如果在他們面前否定軟體,無異於在攻擊他們的工作方式,否定他們的價值。有意思的地方是這裡也會有分化。

比如回答中有建築師 @孟德提到,軟體必要,渲染沒什麼大用,這可能更符合她日常的工作場景。但是對於我之前工作的地方,一個小型事務所,渲染推敲——模型確認——工程樣板確認,是非常的一個常規流程。有興趣的可以移步為什麼建築學專業要學3ds Max? - 張龍瀟的回答。當然了,渲染和3dmax沒有必然聯繫,這也是一個常見的偏見。

對於我個人而言,我相當排斥現在的非線性建築的潮流,在我眼中窮凶極惡切非常膚淺。但是轉念一想,這種厭惡也是基於和我所實踐認知的事物衝突。以致於我下一份工作有打算去一個非線性建築的事務所,去一探究竟。

老韓 @韓世麟經常可以用更多元的視角去看問題,讓我特別欽佩。

對於人來說,排斥異己完全是一個本能反應,但是在本能之後,能夠剋制自己的排斥,思考他人的觀點,這是理性的力量。如果能夠把這種理性培養成本能,那我想著可以被稱為智慧。

更新-------------------------------------------------

給自己挖了個坑...,還是說下自己的「」偏見「」

看了問題下的回答,可能普遍的把軟體看做了一種表達工具

我的看法其實不太一樣,我認為軟體在學生時代來說不僅是一種表達工具,還是一種實踐工具

說學習設計思維設計理論,那怎麼學?背書就能夠學會嗎?
不管什麼樣的學習基本上都要經歷這樣一種路子:練習-獲得反饋-糾正-練習。舉例畫畫,腦子裡裝著一堆理論是不能畫好畫的,一定要拿起筆不斷的去畫,不斷的得到反饋糾錯。建築學也是如此。

對學生來說最重要的練習就是,把那些學到的理論上的條條框框、頭腦中模糊的想法等繁雜的信息組織起來,建立起一個有具體幾何形態的像建築一樣的東西,在從這個東西中獲得反饋糾錯。

最好的能夠得到真實反饋的當然是蓋真的房子,但是成本如此高昂,學生時代顯然無可能。

紙筆對於成熟建築師,是一種前期階段高效的快速推演的工具。但是對於初學建築的學生,想要從二維的紙張上建立起對整個立體空間的想像,根本沒有可能。並且紙筆所建立起來的二維圖像,顯然無法給予學生反饋。

實體模型是一種很好的選擇,門檻低,更符合人類的空間直覺。但正因為是實體的,受到物理規律、實際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它有它自己的局限性。
首先是在實際推敲中,實體模型的推敲階段受限。


實體模型無法保障一個建築從最初到最終推敲的連續性:因為受限操作尺度,隨著設計不斷深入,推敲的模型勢必分開斷裂成不同的比例,以便推敲不同的尺度。這樣在判斷上就出現尺度的斷裂,你可以做一個1:1的模型去判斷20mm的縫隙近看效果如何,卻無法這20mm的縫隙出現在整個建築石材立面分縫上時是一種什麼樣的效果。


實體模型也無法滿足推敲中不斷試錯的需求:受到物理世界的干擾,重力、碰撞、物體和物體之間的連接方式干擾,實體模型試錯勢必低效惱人(如果有朋友認為這是優點,請看本段最後一句話)。試想當拉長一下體塊就需要重新切割材料,體塊挑出需要粘接,溢出的膠水粘在手上,相信沒有哪個建築師此刻還能優雅的思考設計。當設計越來越深化的時候,實體模型適合作為一種驗證方式,而不是推敲方式。

實體模型受尺度和時間影響,無法反應真實的光影:誠然,實體模型能夠比軟體更好的反應空間感,但是受限於非真實的尺度,實體模型無法真實的還原光影。一個簡單的例子,看看當太陽把一棟樓的影子投到地面上時,那模糊且曖昧陰影邊界,和一根木棒的銳利陰影完全不是一回事兒。當建築師知道光線在不同的時間在空間中會形成何種效果時,實體模型就難以實現這種驗證。

所以建模軟體和渲染器能夠形成的作用,和實體模型可以相互補充。說實在的,看那些精緻的成品實體模型,哪個不是在軟體中推敲完畢後製作的。建模軟體可以補全實體模型上述的缺點,在我個人的工作中,實體模型更類似一種驗證方式,而不是推敲方式。


多說一些個人關於建築學學習方式的看法。

我接觸的大部分建築師最缺乏也是最需要的是建立的是一種敏感性,一種可以把 圖紙——實際 在大腦中建立起關聯的敏感性。明白凈高2.4米和2.7米的區別,了解300平米8米高的通高空間的空間體驗,知道這個天窗會對整個空間的氛圍產生如何的影響。這些經驗是最無法文字描繪的東西,也是最依賴實踐才能夠掌握的精髓。

對於學生這種經驗是否有途徑去積累?我個人覺得還是有的:找到一份可以去參觀的優秀的建築的圖紙,在建模軟體上老老實實原原本本的把它建出來,一絲一毫的細節都不放過。這樣就建立起對這個建築的圖像認知。再去這個建築里完整的對照腦海中的圖像進行參觀,去建立圖紙和實際體驗聯繫,去模擬從圖紙到落地的實踐中的經驗積累。雖然省掉了設計思考的這一部分,但作為一種低成本的學習方式,效果應該還是不錯的。


基本贊同@韓世麟 的看法,但是還想從另外的角度補充一些。

建築需要的軟體很多,對CAD一類的估計意見比較一致,大部分矛盾應該集中在3D建模軟體和渲染上。我的看法是,3D還有渲染應該每個人都掌握,但是不要過早和過多的依賴。課程安排上,如果時間和精力有限,適當延後3D和渲染也無妨。

題主是大學老師,大學裡建築的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開始階段,主要是培養對空間和尺度的感覺的時候,CAD都不該過早接觸,3D建模軟體更要排在CAD後面。首先,軟體上的無限縮放,對尺度的把握,還有各種尺度下對細節的要求,完全無法體會。其次,3D軟體在平面的顯示器上的減維效果表現,和肉眼看到的三維空間還是不太一樣的。對這點有興趣的可以看我的另外一個回答:建築實體模型如何用來推敲方案,為什麼會比 SU 模型好用了? - 趙德住的回答

很多人提到有機建築,在我看來那也是進階階段才應該開始嘗試的。畢竟目前的建築技術水平來說,大部分此類項目還是屬於非典型的燒錢吸引眼球項目。更何況現在全球經濟政治都不穩定,建筑前景並不明朗,還有多少人和政府願意再燒下去呢?未來的建築真的會只是各種高科技材料,人工智慧,有機空間的天下么?看看60年代時候人們對21世紀的想像,那種戴頭盔穿連體衣各種彩色塑料環繞的空間,現在實現了么?科技發展對基礎建設的影響,遠沒有手機屏幕發展的那麼快。平立剖的表達這種建築這麼多年來基本功中的基本功,大學期間還是應該多花一點心思。

再說說對渲染的看法。首先非常感謝 @張龍瀟 的回答,讓我看到了優秀的渲染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我在這裡同樣是想補充一些,只是以你的圖發散開來說,完全不是針對你,如有不妥希望能諒解。

的確優秀的渲染可以無限接近真實的效果。但是越真實的效果,反而越會有一些干擾因素,尤其是初學者(本人不才,混了這麼多年也是),很容易影響判斷。

如果推敲面板開窗比例協調性,對我來說反而是單純的平麵線條和灰度色塊更容易判斷。

從效果圖來說,每一種材質的反光率,透明度,表面的粗糙程度等等,都會直接影響到渲染的結果。在無限接近真實的最終效果圖上,有誰能看出來大理石地面或者玻璃的反光度可能被調整過了呢? 更不要說通透的空氣,精準的陽光入射角度和色溫,湛藍的天空,恰到好處的白雲,還有很多經常看到的,比如地面上投射的至少20年樹齡的陰影,完美走位的人群和跑車。。。。這些和建築設計本身關係不大,但是又非常真實的影響著效果圖的整體表達氣氛。定力不足的人,尤其是初學者,這些干擾帶來的影響不容小覷。

歐洲的很多公共建築競賽,都不提倡,甚至會有禁止出現這種真實效果的渲染圖的要求。有些在評審的時候,效果圖會遮蓋起來,最後得獎的作品可以在公開材料中展示效果圖。即便是專業的評審,也不能過濾掉效果圖帶來得干擾,甚至要遮蔽起來,才能通過傳統的平立剖對比,來達到公正公平的評判。

回到題主的問題上,軟體作為工具自然應該學習,但是什麼時候去學,怎麼學,當然還有怎麼使用,可能會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其實像在知乎這裡這樣也挺好的,每個人都可以表達不同的看法,畢竟很多事情並不是簡單的對或錯可以說清楚的。倒是應該鼓勵學生們學會自我判斷,更有主動性的學習。


最後,做個廣告:17年開了自己的個人公眾號 - 趙德住, 定期寫一些關於建築,德國的文章,也歡迎關注我。


抱歉老師,我這麼牛逼的人,兩個是都會的。


題主是個真心為學生著想的好老師。

做好自己的事,覺得該教就多教。學生都已經是成年人了,關係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情應當自己去辨別。完全依靠老師的判斷本來就不可取。不加批判地輕信任何言論(或者不考慮現實的固執己見),造成的一切損失都應自己承擔。

我有遇到過類似的問題,我是建議學生自己去實習了解真實市場。其實老師和學生都容易不接地氣,有些不實際的玫瑰色幻想(我自己就會)。最好去自己以後想工作的單位實習,了解市場不要去大學老師工作室,項目類型和遊戲規則都有些不一樣。每一代的觀點都受自己時代限制,有著深刻的時代烙印。對於前輩經驗,就像小馬過河,自己要會細甄明辨。作為80年代的人,市場根本就沒給我機會複製60,70年代的職業路徑。他們90,00年代的,別說老一輩了連我這一代的路徑也無法複製。這二三十年市場變化很大,一年一個樣,要提早建立起自己時代清醒而準確的市場認識,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

對於傳統技術軟體。具體軟體的話,要根據學校學生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比如對於我濟景觀學生,cad,su,gis,ps(基本總平面渲染)這種是基本功要好好學。這十多年我們系cad和gis一直本科必修,su和ps要自學。效果圖3d動畫這種不推薦,但個人喜愛除外。

對於新技術軟體。不與時俱進的人和專業會被淘汰,這點我不能同意更多。我工科出身,喜愛各種新技術、新工具。課上我跟他們互相學習各種手機app用於現場數據採集和輔助設計,嘗試各種開源數據論證規劃策略。課下我有帶學生用生物感測器捕捉人的環境感受(正探索用processing和arduino做智能交互),用開源氣象數據做雨洪工程估算(正探索編個小應用),用AR進行方案視覺分析,結合環工技術做功能性綠化專利等等。對於新工具新技術,我覺得實用性和循證性很重要,不能只圖新奇。比如GH搞非線性形態什麼的,我就覺得有設計師自我意識過剩之嫌,個人持謹慎態度。新技術都有風險,看個人判斷。

最後,同為國內高校青年教師,以為「反駁一些老師」這個角度,無論公開還是私下,都有失妥當。慎重之。與同事求同存異,然後教好自己的課,把自己最好的知識和思考分享給學生。


我覺得這個題目有點吊打"稻草人"的傾向。如果老師直接拋出一句「軟體無用論」,那確實不符合前進方向。然而,興許還原一個語境,在某些課程,老師基於某種教學目的,為了讓學生專註訓練某些特定內容,對使用軟體,方法等做出限定,也不能說完全是錯。


其實這件事也得怪軟體工程師們,為什麼他們設計出了這麼難用的工具讓大家頭疼呢。CAD工具的進化速度和傳統工具的進化速度是不一樣的。十年後的軟體可能變成你都無法認識的模樣,但是十年後的鉛筆還是那個鉛筆。 UI的改進、演算法的優化都可能帶來工作效率成倍的增加;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技術或許會為CAD帶來質的改變。所以「軟體無用論」也有道理,用寶貴的時間來追逐或許明天就被淘汰的技術真的值得嗎?
當然這並不是說「技術無用」或「表現無用」。計算機可視化技術為建築領域帶來的變革有目共睹,但是不能不否認現階段的軟體很不合理。adobe,autodesk全家桶都要學吧,rhino裡面還嵌了一個grasshopper啊,然後學各類渲染軟體,雜七雜八的小工具。要知道每個軟體界面都不一樣啊,然後學會了一升級又全變了啊。把精力浪費在這些東西上確實就是捨本逐末了。這也是整個建築業和cad業界要合力解決的問題:如何讓設計和軟體解耦,讓設計師從繁雜的技術中解放出來。
當然這一切都需要時間,如果現在你問我支持不支持學軟體,我只好說一句:「苟利圖面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昨天和鹿哥聊天,他說知乎還是少去去為好,那裡不適合學習。我第一反應沒太理解,因為我在知乎上的收穫也很多,後來再一想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我能有所收穫,是因為我有明辨是非的能力,知道哪些對我有用哪些沒用,但是很大一部分人,實際上不具有足夠的明辨是非的能力。雖然知乎對於答案的評價系統已經比較完善了,有點贊有反對按照一定的公式來計算答案的排名,但即使是這樣依然不能對每條答案都有足夠的評價。

所以很多人就只關注了那些點贊超多的答案,而忽略了問題本身,講道理有很多點贊少的答案一樣可以給我很大的啟發,但是不會判斷的人就覺得因為點贊少所以肯定是答案質量不好所以就不去看了,在這裡真的要為很多認真思考後給出自己的答案的答主點個贊。

對於這個問題,實際上不是第一次出現了,從很早很早就一直在討論,也許大家沒發現,我來換幾個說法你們就知道了。

「我們學校都不教軟體,同學們也都不去學,總是一到交圖前才各種找教程,我要怎麼告訴他們學軟體的重要性。」

「我們應該拼設計,不應該學那些奇技淫巧。」

「工作以後都有效果圖公司畫圖,我們現在學了以後也用不到。」

以上這些話是不是很熟悉?實際上他們都和答主在糾結同一件事,只不過有的傾向於軟體,有的傾向於設計,但相同的是,他們都沒能發現問題的關鍵。

正如老韓所說,軟體是手段,設計是目的,通過什麼手段達到什麼目的,我們做任何事不都是這樣的么?光說設計重要,設計是在建築師腦子裡的,你不通過手段怎麼讓別人知道?無論是用嘴說,用手畫,還是用電腦建模,本質上都是一樣的,而且也都是平等的,並不是說他用電腦我用手模他就比我高端,我用手模他用鉛筆我就比他高端,大家都是在把腦中的設計以不同的形式展現出來,哪有什麼高低貴賤。

當然這句話說一千遍都還會有人問,因為他們不願意思考。我還願意來回答一遍,是想要和那些願意思考的人說一句,別再和別人爭論這個問題了。因為我相信你們稍微想一下這個問題都知道,這不能算作一個問題,軟體和設計也不能比較,但是大家一遍一遍的去討論,反而會讓那些不會思考的人走向另一個極端:這麼多大神都說了,那就是老師的問題,我研究軟體一點問題沒有。

大家覺得這些跟學生說學軟體沒用的老師很荒謬,但是也有很多那種認為設計做的不好是因為軟體用的不熟練的學生,大家覺得這兩種人是對立的么?不,他們是一類人,都是沒能看清問題的人。

明白人之間聊天有一個特點,有時候說話看起來很偏激,但實際上都是在一定的條件下偏激,而對方也能理解這個度,大家約定俗成,也閉口不談,就著一個看似偏激的話題一直聊下去。這時候如果有小白在場,估計要懵逼了,因為他不能理解大神們真正的意思是什麼。這時候有的明白人注意到不應該讓小白再這麼理解錯誤下去,於是跳出來反駁之前的觀點,好傢夥這一解釋就更亂了,雙方展開理解的爭論,但實際上呢?最後會發現兩邊的觀點是一樣的,而什麼都不懂的小白在旁邊早就歇菜了。

所以在這裡我不對問題作出直接回答,而是搬出老韓之前的兩個答案,能把這兩個答案看懂,理解明白,以後這一類的問題你都不會再糾結了。

學習建築速寫有什麼合適的美工筆推薦? - 韓世麟的回答

這種小清新加爆炸碎裂的分析圖如何出? - 韓世麟的回答

我現在最怕的就是小白看到大神說句話,不加思考的就拿來用,真的是操碎了心(每次說到這個詞我都下面一涼),答應我好不好,認真去想一想大神真正想要表達的是什麼意思。

最後再說一句,就算你不願意思考,沒關係,還記得以前考試選擇題怎麼蒙的么?

過於偏激的話往往是錯的。


說這話的人也是蠻狂妄的。
在蓋里老爺子都在給catia做廣告的二十一世紀,參數化人機交互3D列印勢不可擋地滿天飛,大家都躍躍欲試的時候,軟體無用論一釘子釘死了一群人。
何其短視。
你拒絕了一項新技能,同時也就拒絕了這項技能可能帶來的千萬種可能性。軟體帶給你的,並不只是講針管筆的墨跡用油墨重新噴一遍,還有那些超出紙筆,超出平常思維的一種設計方式。

同時……講真。要是真要能做到不講究表現只從平立剖看功夫的話,我還是蠻服的。


很有意思,不知宣傳「軟體無用論」的老師們是不是真心履行「圖面效果無用論」。

如果這個院校評圖可以不看圖面、作業成果要求收CAD齋圖和SU齋模、重視設計分析的話,我倒是稱讚這個院校夠逼格。你要是這邊跟學生說「軟體無用」,那邊收圖又要責備學生圖不好看,你說你是不是猥瑣。

你們知不知道為什麼我的Q群和專欄叫「華工快題生存夾縫」?因為快題這樣東西,學校教又不教,又態度輕蔑,去到考研和工作時要用了學生不會又要怪學生。這還不是生存夾縫?

好,從我上面說的話,大家可能會想到,一種工具,或者說一種技能,他有沒有用,是看你想實現的目標的。

有句老話說得好,當我們買一把電鑽的時候,我們真正想買的是牆上的那個洞。

你說設計院的總監總工,不用學會軟體,畫出手繪草圖出來交給下邊的靚仔去描就可以了,然後他們在項目里分的錢比靚仔多得多。所以描圖的能力不重要,做設計的能力,畫手繪草圖的能力才重要。

那,跑市場拉項目回來的所長,甚至都不用自己動腦動手做設計,分那麼多錢,怎麼算呢?你要是能去買一個甲級院下來,你甚至什麼事都不用做,你分最多錢,怎麼算呢?

大部分科班的同學,畢業的當務之急的目標首先就是進個設計院做一個下手。你培養不出好的設計思維,怎麼都學不會做設計,你以後就上不去了,永遠都在給人打下手了,確實是這樣沒錯。那你不說你現在不會軟體的時候,你連這個門都進不去。

如果說,告訴同學們你們入行要做的是繪圖員的活,你們只需要把打下手的那些本領學好,是一種藍翔技校的行徑,那我就覺得,你告訴同學們說你未來是要成為大師,你要學的是設計思維設計理念,你和那些描圖狗不一樣,這則是屌絲泡學、創業成功學培訓班的行徑了。

正如一個答案所說,這個行業里需要掌握的技能是相當多的,你如果這樣也會那樣也會,畫得了手繪,P得了效果圖,這頭能做古建保護,那頭能做參數化,那當然是好,鬼不知道阿媽是女人。問題是,人生苦短,本科五年裡面,我們是橫豎都不可能學會所有東西的——嚴格來說,是我們窮盡一生都不行。

所以我認為,學建築究竟應該學會什麼,是因人而異的、要建立在對自己的認識的基礎上的。

你希望做一個建築設計師嗎?

你希望做一個什麼樣的建築設計師?

你想成為一個這樣的建築設計師,近期需要掌握什麼樣的技能?長久而言需要積累什麼樣的技能、履歷和資源?

你要獲得這些東西,是不是你力所能及的?你是否應考慮可行性,修正你的目標,為你實現近期目標制定一個可行的計劃並好好地去實施它?

我今晚才在朋友圈看到,有一個97年生的建築系男生,寫情感公眾號有58萬粉絲。假如他決定以此為生,以後不再做建築設計的話,不管是手繪、軟體還是設計思維,其實都可以見鬼去了。

而我自己現在在做快題培訓。我是幾乎不會軟體的,但是這件事情對我做培訓一毛錢影響都不會有。學生不可能質問我為什麼不能熟練操作建築軟體,就像他們不會問我為什麼不會寫程序和炒股一樣。

我希望同學們在面對這些長輩勸導的時候,當然還是要虛心的,但是更不能不假思索地接受了一個簡單的結論。你們要去判斷自己究竟想實現什麼,想不想成為一個建築師,想成為一個怎麼樣的建築師。

本科時有一位老師說,人的任務,是認識自己和完善自己。所以,也許這個答案我本應該像老韓那樣做一下「文字與筆」的辯證,並且我倒也確實擅長,但我卻說了一些有點跑題的話。因為這是我最想跟你們說的。

此致。


用一個簡單的數學問題直接了當的說明情況。
假設,一個方案的評分由「前期策劃草圖創意」和「後期深化表現」二者組成,取兩部分得分的平均值。
現在有一個景觀設計公司老總——王老闆,手下有員工A和員工B兩人。
A:方案前期能力8分,方案後期能力2分
B:方案前期能力9分,方案後期能力9分
可以說,A和B設計能力都很強,B稍佔上風。但後期表現能力差距很大。
那麼王老闆該怎麼分配兩人的合作模式呢?
答案顯而易見,A負責方案前期,B負責方案後期的深化和表現。
因為這種組合下,方案的預期得分是(8+9)/2=8.5分。高分。
否則就只有(9+2)/2=5.5分,不及格,難中標。
是不是很可怕!?

部分朋友可能有疑問了,請問可怕在哪?
如果你有這種疑問,那你可以稍微看下我下面要寫的東西。
如果你發現了可怕之處,那說明這類問題已經基本不會困擾你了。
是的,各項「能力」較差的A反而更接近設計和團隊的核心位置,擁有更好的職業發展和晉陞機會。

--------------------------------------------------------------------------------------

很多朋友談到設計思維和軟體的關係,都基本會比擬做心和身的關係。
即:軟體技能是為了更好的表達設計想法,以提高設計成果質量而存在的。
對於在校生,這種想法非常正確。
對於一線設計師,這種想法有個嚴重漏洞

這個漏洞是:工作之後,方案設計過程一般是團隊合作,極少出現在學校里那種給兩個月時間,一個人從前期分析、案例、概念、一直做到後期表現、製圖、排版打版的所謂「一條龍」情況。
很多在校生,實際上默認了自己一畢業就會被心儀的設計公司聘任為主要設計師,全局掌控一個方案的推進,乃至親自做到相當後期的表現工作。事實上,這種情況極少存在。

而工作中合作分工的模式也與在校合作課題有根本性的不同。在校合作,團隊某成員可以同時負責前期的概念策劃和很後面的渲染表現環節,十分自由。但在實際工作中,合作內容有很明顯的「階層」關係,一般前期,中期和後期的負責人員可謂涇渭分明。這不僅是由設計師的從業經驗決定的,同時也確實是由設計師個人能力側重方向決定的。
那麼,這帶來的一個問題就是:團隊中晉陞的機會並不是均等的。一般來說,越是接近方案的前、中期核心工作,所積累的項目總控經驗就越多,晉陞PM和主創設計師的資本就越足。

對於新入職場的板上魚肉來說,你的軟體技能並不會被看作你設計想法的延伸,而是會被看做你的標籤。
當前,就華東設計師市場來說,對應屆生的軟體能力要求普遍較高,大公司想入職會有專門的軟體考試。部分優秀小公司對於軟體能力的要求相當苛刻。
究其原因,實際上就是:各個公司里的主力設計師軟體技能不夠用了,急需建模小哥和分析圖小妹。
同時,公司高層也「不捨得」讓這些資深設計師減少提供寶貴的創意和草圖的時間。主力設計師與新人交流設計思想,至多需要紙和筆。新人們的軟體技能是為表達他們的設計想法存在的。

然而,入職要求也好,入職考試也好,這都是人定的規矩。凡是人定的規矩,除了法律,都有彈性。
事實就是:每年都有大量軟體非常一般的應屆生,依靠名校導師推薦,或是在實習中表現出來的設計基本功、理論知識積澱乃至某一項正面品質得到入職機會。他們在入職初始,就會接觸一個更加接近設計中無法取代、複製和替換的核心部分的設計環節崗位。在入職三到五年之後,相比較因為出眾的軟體能力被相中、一直堅守後期建模渲染的同期設計師,往往會拉開較大的職位差距。
這合理嗎?合理。因為上述品質往往是在設計師人才市場里最難尋到的。相比較而言,學軟體真的太簡單了。
所以真相是有些殘酷甚至黑暗的。設計和軟體都強不好嗎?當然好。但就像我說的,人才往往是標籤化的。大部分老闆必然最先看到你最出彩的那部分,進而先入為主的設定一個最適合你的崗位。有償設計作為一種商業行為,是要逐利的,是要最大程度上壓榨勞動者剩餘價值的。你認為憑藉軟體操作水平叩開工作的大門沒有問題,在我看來問題大了。
當然我也承認,先找到理想心儀公司的工作比後來工作中的事要重要。所以我在之前的回答里也說過:以找工作為目的,軟體和設計至少練好一個方面。

故事就講到這裡。

--------------------------------------------------------------------------------------

下面說題主的情況。
大學老師針對是不是要學軟體,產生了如此兩極化的觀點。我只能說我啞口無言
我也只能說,我的大學也不教軟體。我的大學老師並不是這樣。
我在二年級時,針對軟體表現也有疑惑 。當時帶我們的東南大學李雱老師認為,表現空間進程的影像在設計表達中很重要。我與她聊到,建築系一位老師鄙視電腦渲染圖,認為那是可以騙人的。
李雱老師的答覆是:老師的話,往往在特定場合針對特定語境,你要去做的,不是盲目的選擇聽信或是不聽信,而是該去弄清楚這句話的語境。
兩位老師的觀點,一位立足於斯卡帕的敘事性表達,另一位立足於魯斯的raumplan。

再後來,東南的成玉寧老師徹底終結了我的問號。
他的話是:一個人的貴為聰明之處,在於清楚什麼時候該幹什麼事情。

我認為,作為大學導師,並不適合做關於軟體學習的價值引導。
說真的,這是學生的思維方式……一種較為單純的線性思維。
需要引導的,應當是學生針對未來自己的定位和期望。
以及為了滿足這種期望,應當在什麼時間段去幹什麼。

在校期間加強設計方法理論方面的實踐和學習,力求有一個更加有利的職業開端,這可以。這是學生時代該做的事。
但倘若設計能力尚不夠火候,那麼用軟體操作技能吸引用人單位的注意,這也可以。這是求職季該做的事。
入職後,爭取用自己設計上的獨到想法與上級交流,用設計能力的進步打動上級,也是必需的。這是入職後該爭取的事。那麼這時候對於軟體技能的需求和軟體的使用方式就會是完全不同的,要重新審視。

我作為一個一線設計師的建議,也只能是:
多與領導交流,讓他明白你的意向和近期的努力和成果。堅持自我提高,拼搏向上,自強不息。抓住機會,少犯錯誤。必要時要主動請纓擔起責任,哪怕真的加班加點,前期忙完了忙後期一條龍服務,也不見得就是吃虧。了解團隊,支持團隊,體諒團隊。
主要還是以做出最好的設計成果為最終目的的。
所以我也不會提什麼「為了把更多精力放到接觸設計核心環節,要學會適當隱藏自己的軟體能力」之類的鬼建議。
沒必要。這就真的有點太過無聊了。從大的層面講,損人不利己。
中不了標連吹牛的資本都沒有。


我來潑點冷水。

潑冷水的原因,不是因為我認同軟體無用論或者表現無用論,而是因為深深憂慮這位樓主有著嚴重的思維陷阱,誤會了別人,局限了自己。

好,我們先看看樓主的主要描述:「學校的一些其他教師一直在給學生灌輸軟體無用論,說學習3d學習渲染是專科生該作的事情,本科生要學習設計理論,設計思維等等,跟學生說畢業後是要做設計師的而不是去做繪圖員。。。

這段描述,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學校的一些其他教師一直在給學生灌輸軟體無用論」,另一部分是「說學習3d 學習渲染是專科生該作的事情,本科生要學習設計理論,設計思維等等,跟學生說畢業後是要做設計師的而不是去做繪圖員。。。」。

有經驗的人,一下子就能看出這段描述有虛有實。前面一部分,「給學生灌輸軟體無用論」,這是樓主的主觀判斷,根據樓主的描述,不能證明它是事實,即使是,也是誇大了的簡單粗暴的事實。後面一部分,雖然可能經過了樓主的語言文字上的組織加工,但大致可以認定是事實。

問題來了,後面描述的事實,能支持前面描述的判斷嗎?

不能!

如果一個老師跟學生說了後面一部分的話,就是「軟體無用論」嗎?這段話的重點就是本科生和專科生的差別,說明了一個老師對自己學生殷殷期待,希望他們以後能站得高一點走得遠一點。在這裡實在犯不著樹「軟體無用論」的靶子,相信一個能教本科生的老師,無論他的思維多麼僵化,眼光多麼狹隘,也總是受過那麼一點點學術思維鍛煉的,也總是能感受到建築行業在多年來起的各種變化,想必不可能會有那種赤裸裸的「軟體無用」的思想。

不持有「軟體無用論」,就一定要認為所有軟體都有用嗎?顯然是不可能的。

一些老師就具體軟體及其行為表達了觀點:學3D學渲染,是專科生而不是本科生應該做的事情。我不認為這個觀點有什麼嚴重問題,即使有問題,也不能推斷出「軟體無用論」,還要在知乎請教如何反駁。因為這些老師也僅僅是站在本科生立場否定3D及渲染而已,真的沒有涉及到其它軟體。而3D及渲染,本來在很多建築院校或者設計公司就是一個非常式微的存在。

至於後面的「本科生要學習設計理論,設計思維等等,跟學生說畢業後是要做設計師的而不是去做繪圖員",真的沒有什麼嚴重的問題。

當然,也會有人說,難道學理論學思維就行了嗎?說真的,這些老師也不是傻子,肯定知道還要干其它事情,他們只是說出其中一方面而已。有時候,在特定語境下,我們也只能說出某部分的話而已,沒有說出來的,不等於我們就反對。

還有,做設計師還是做繪圖員呢?相信我們肯定潛意識就覺得設計師比繪圖員高級一點,老師對自己的學生提出的職業定位,沒有什麼不妥。而且,誰說設計師就一定不會繪圖了呢?甚至,誰說繪圖要爐火純青的地步才能進化為設計師呢?

事情不是用思維正推一下反推一下就完全明了的。

說一個我的小經歷。我剛畢業的時候,SU用的很好,於是部門裡面的建模(當然也是包括造型和立面設計)的工作都差不多歸我了。可能是建得太好,我在那個部門幾乎兩年時間都是主要搞這個事情。而經常在一個組做項目的一個女生,比我大一歲,軟體並沒有什麼出眾,所以精力大多數都放在平面、總平面、彙報上面。後來她遠遠先於我當上專業負責人。

這裡面我不是說這個女生就比我優秀,也絕對不是說熟練用軟體有什麼用,而是說,事情之間的發展和平衡是很微妙的。好的,差的,都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很多因緣的起滅而變化。

建築與相關行業發展到今天,「軟體無用論」都已經成為政治不正確了,相信沒什麼人會赤裸裸地相信或者宣揚這樣的理論,如果抓住別人某些似是而非的話,就不顧一切地樹立批判的靶子加以強化,這只是徒增煩惱而已,而且永遠都不知道別人到底在說什麼,失去了更廣泛交流的機會。

在這年頭,樹立政治不正確的靶子太容易了,在這靶子加一頂宇宙無敵威風的帽子也太容易了。如果說要批判「軟體無用論」,相信很多人還是蜂擁而起,表達許許多多正確的觀點。但正確有什麼用呢?自己都搞錯了,樹了一個錯的靶子。

也許,有人會問,如果真的有那些「軟體無用論」的人呢?

我想最好的辦法就是,不管他,也不要想著反駁他,讓他歲月靜好地老了吧。


所謂的「軟體無用」,是要用來襯托有用的地方。我要是發個問題是"怎麼反駁有些老師說設計師就應該學軟體,不應該天天想什麼設計思維?"大家照樣可以來批鬥一番。這樣不批判的回答問題,實在沒什麼價值。

軟體當然是有用的。但是有個老師要是和我說,軟體也要學,模型也要做,草圖也不能丟。哎呀快設你也學一學吧,找工作有用。我覺得這種老師自己腦子就不太清楚,更不要說教學生了。

而相反,如果一個老師說,這個studio你們不許用電腦,全靠手繪和做模型。那我覺得這個老師很大幾率是很牛逼的,因為他有自己的堅持,也知道他要教給學生什麼。

那題主你是老師,你有自己的堅持,又管別人在說什麼呢。


想多了同志們,絕大多數老師不會有意跟圖過不去,他們一般也就是不了解也不關心。唯一的問題是我們做的設計太屎,還把精力都放在表現上。這就好像你在外面找小三(表現),你老婆(設計)的麻麻(老師)看不過去。然後罵你找小三。是小三她真的不好嗎?不,其實不好的是你啊。就像有答主說「我就是設計和表現都牛逼」,讓老師無話可說!但是現實中你們身邊這樣的人老師會對他鼓吹軟體無用,表現無用嗎?牛逼的人根本不會給老師發表這通言論的機會。

好設計和好表現是相輔相成的。爛設計根本沒什麼可表現的。有多少人只是學了些老師不會的工具和技法,知道加些很黑很亮很油的特技。就覺得老師說自己是不懂瞎指導,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省省吧,設計本身都做不體面,圖面照樣會被懂表現好的人爆出屎,因為你都不知道自己要表現的是啥還表現個屁哦!畢竟有很多像我一樣不能兼顧設計和表現的渣渣。那你們覺得是應該傾向工具和表現還是設計本身?


你會草圖大師,
你做的方案都是草圖大師做出來的。
不是說你的方案能用草圖大師做出來,
而是你只會做草圖大師這個軟體做出來的方案。

你只能做出來草圖大師這個體系的方案。
你腦子裡的認知體系是草圖大師的。

你發現不了更大的世界。


建築學歷來都是匠人,手藝人,甲方出大價錢來蓋建築,肯定找手藝好的。
所以要在行業里行走,總得會點硬功夫

設計和表現,有些像功力和兵器的關係

行走江湖,五十年深厚功力和絕世好劍神兵,擁有其中一個,再加以熟練掌握,大概都能在武俠劇做個小主角
類似於建築學的設計和表現,任何一種學習到極致,大概都可以在行業裡面過得去,只是會不會比較極端一些呢

然而,更多的建築學學生,並沒有主角光環,沒有家庭背景祖傳寶劍在手,亦不一定有好的機遇遇到前輩給你多年功力

這時候刻苦修鍊就很必要
武俠劇里練習武功大概都是內力和招式並修吧,內力和招式怎麼會有矛盾呢。表現力也是設計的一項內容吧,兩者的學習往往相輔相成

紮實的內力可以更好更快地理解掌握劍招,像張無忌九陽神功在身,乾坤大挪移太極劍等學什麼都快一些;紮實的設計理論和設計思維,可以更好的理解和表現。
同時夏練三伏冬練三九,招式的熟練掌握很大程度也會促進功力增長;手繪好一些或者熟練掌握軟體,都能快速並且有效的展示方案設計要點和內容
內力和招式兵器,設計和軟體表現,是需要同時修鍊提升的

老師是大概是希望不要大家不要本末倒置,我自己的話,儘力保證自己設計能力大於表現能力,如果要在軟體上多花一些時間,可能就得逼自己就在設計和方案上投入雙倍的時間。


剛畢業一年半的室內設計從業者,軟體也都學過,用的談不上精通,但也能過關。

我是屬於不太看好3DMAX的人,那玩意兒真的太費神了,當我在設計公司看到公司里的繪圖員畫3DMAX的時候,我就默默決定不碰3DMAX了,人家職業繪圖員畫起圖來那速度,那熟練的快捷鍵操作,要達到這水平得投入多大的時間和精力啊。

我的一個想法,我給人家畫個草圖,在基本闡述一下,人家分分鐘就能弄出來,我自己得折騰半天。

所以何必呢?既然有這種專業人員的存在,又在現在這個資源相互整合速度這麼快捷和方便的大環境下,我何不專心的強化自己的設計手法,審美高度,設計思維。然後通過這類專業人員來表現,豈不效果更好?

其實我最不願意在軟體上面投入太多精力的原因是,這技能貶值太快,而且隨時有被淘汰的風險,你用的再溜,說不定出了一款更好的軟體,那麼多年的精力就白費了,又開始學習新的軟體,人的一生很短啊。

所以我選擇把自己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設計能力上,我相信這才是穩步升值而且是最核心的能力,我得讓自己腦子裡一直有別人想不到的東西,而手上的技術總能被複制,總會有無數人不斷的湧入。

所以圖紙類的軟體我會稍微花點心思,表現類的軟體大致了解,會用就行了。這就是我目前的判斷:非特別喜好的話,不太值得在軟體上投入太多精力,長遠來說不值得。


用畫畫來做比喻,文藝復興的大師們顏料是自己配自己調,自己研發的。更別說筆什麼的了。好了,設計軟體就像畫畫中的這些工具和畫材,你對畫具沒有深刻理解和把握,沒碰過毛筆說你自己國畫畫的好,真是呵呵噠。

筆都沒碰過,專註形而上的,最多是藝術評論家。建築亦然。

在工作的時候,身後站著大我十幾歲,第一句話問我這是rhino還是3d的leader,真的完全得不到我的尊重。

——————我是分割線——————

增補一下老韓評論:

其一,那些說曾經的大師不會軟體也可以做大項目的,你手繪達到人家大師的程度再出來宣揚軟體無用論。
其二,大師受制於時代,zaha的項目你讓達芬奇來設計,高迪來設計,讓誰來設計都百搭。
其三,軟體不但讓zaha,梅恩等可以炫技,也讓普通建築設計過程變得高效和經濟。

綜上,軟體在現代是設計的基礎,就像你有了這畝良田,你可以跟鄰居討論你要種玉米大豆還是白菜。你啥都沒有逢人便說你要種什麼,只能得到對方的迷之微笑。


以上。


這麼說吧,我上班之前不會用cad。。。上了不到三天就會了。
當然我本科也沒有好好學習就是了。現在想來確實軟體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軟的東西,比如學習各類知識,到處多看多走,學學手繪,比較重要。


學軟體就像學數學的時候背乘法表,你們當然可以不背,頂多就是把9x9加8遍而已。但是如果你們覺得,只是會背乘法表就夠用了,那你只能去賣菜

學習軟體不應該佔主要精力。應該用最少的時間學完軟體,不要讓他浪費你太多時間。學習表現階段是十分艱苦、緊張的,但是千萬別因為他緊張,就想著給他安排更長時間,然後壓縮了別的學習的時間


推薦閱讀:

有哪些巧妙地利用了極端地理環境的現當代建築?
有哪些優秀的室外台階設計?
近年風景園林快題有什麼變化,有沒有明顯的趨勢?可否以某校為例

TAG:建築設計 | 室內設計 | 景觀設計 | 環境藝術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