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文學有哪些好的小說?
老師說現在的現實比小說更精彩,所以中國沒什麼小說能夠產生很大的影響力,是指在文學史方面有一定地位的那種好的小說,是這樣嗎?中國最缺什麼題材的小說呢?
余華:可能是我國讀者最多的作家,甚至要超過莫言。本科時候每年畢業論文學生寫的最多的作家就是余華,也讓指導老師很頭疼,可能是因為他的作品受眾面極大。余華也是我讀得最多的作家,他的每一部長篇小說我都讀過,中短篇也讀過大部分。他的長篇小說每一部都值得讀《在細雨中呼喊》、《活著》、《許三觀賣血記》、《兄弟》(略長,分上下部,上部寫得好),還有最新的《第七天》。我認為余華寫得最好的作品是《許三觀賣血記》。值得一提的是,余華早期可是先鋒作家,根本沒有寫實的作品。他早期的作品用兩個詞可以評價:冷酷,殘忍。推薦兩部中篇,大夏天看也能嚇出一身冷汗,有點恐怖,慎看,《現實一種》《世事如煙》。最近余華剛剛出版一本雜文集《我們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很有思想,值得一讀。順便,余華對音樂很有研究,感興趣的可以看看他關於音樂的隨筆。
莫言:莫言,賈平凹,閻連科應該是我們這個時代我國最優秀的三個作家,莫言得諾貝爾獎之前,也沒覺得莫言要優於那兩位,西方人的思維吧,算了,不去管它,回來說莫言。莫言得作品是典型的魔幻現實主義,剛開始讀可能有點不適應,推薦一定要讀讀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讀完後就會理解什麼是魔幻現實。諾貝爾獎提到了他的四部作品《紅高粱家族》、《豐乳肥臀》、《生死疲勞》、《蛙》,都值得讀,不過也沒覺得哪部特別值得推薦,我個人最喜歡的是《生死疲勞》(好奇這個名字怎麼翻譯成英文)。《酒國》和《檀香刑》比較重口味,一個講吃小孩,一個講變態的刑罰,後者可讀性很高,喜歡獵奇的一定要看。莫言的中短篇推薦三個,《紅高粱》《透明的紅蘿蔔》和《拇指銬》。
賈平凹:初讀賈平凹的作品,可能會讀不下去,感覺他的小說絮絮叨叨,沒完沒了,而且動輒四五十萬字。原因在於賈平凹小說的手法是所謂「生活細節流」,就是沒有明確的故事主線,而是展現生活中的各個方面,事無巨細,都去描寫。引用陳思和的說法,賈平凹是「緊貼大地飛翔的作家」,他是紮根於八百里秦川的作家,讀他的作品地域的氣息撲面而來,他早期的「商州」系列很有名,推薦《秦腔》,這是獲茅盾文學獎的作品,水平相當之高。《古爐》是正面描寫文革武鬥的作品,68萬字,讀起來需要耐心。《廢都》曾被稱為「當代金瓶梅」。《浮躁》文筆很優美,可讀性高。《帶燈》講了一個當下鄉村基層女幹部的故事,直面現實。《老生》講了一個地方百年的歷史。最新作《極花》講拐賣婦女,寫得比較一般。
劉震雲:河南延津人,特別推薦讀讀他的作品,在趁著踏入社會開始吃虧之前。劉震雲的小說大致分兩個系列,故鄉系列和官場小說,都很優秀,後者好像更出名。劉震雲延續了巴金開創的傳統,作品迎著政治而上,敢於直面政治,很過癮(《故鄉相處流傳》中有一句「殺豬的懂政治,這職業離政治近」)。他講官場的小說,把機關里的勾心鬥角、人心險惡寫得淋漓盡致,也難怪有人看到他把機關文化比喻成「一地雞毛」拍案叫絕。「人是社會化的動物」,這是我讀劉震雲作品最大的心得。推薦中篇小說《塔鋪》、《新兵連》、《單位》、《一地雞毛》。他的長篇小說很多,《一句頂一萬句》是部相當優秀的作品,內容很「饒」,越讀越有味道。《我不是潘金蓮》(改編范冰冰主演電影已經上映)講了一個當代上訪的故事,也是一團亂麻。
閻連科:閻連科洛陽嵩縣人,是個有名的禁書作家,被稱為「中國最有爭議的作家」,這個稱號起源於他的《為人民服務》。文學界一直盛傳他是中國最有可能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之一(另一個是李銳),他的作品確實在海外很火。2014年閻連科獲卡夫卡文學獎。他的作品風格很荒誕、誇張,滑稽的同時也讓人很壓抑,作品風格是所謂「神實主義」。《丁庄夢》至今被禁,講河南艾滋病村。《日光流年》是閻連科至今最優秀的作品,當代文學中超過它的不多。還記得讀完《受活》之後,心情壓抑了好幾天。血淋淋的現實壓得人喘不過氣來。《堅硬如水》用戲謔的手法解構了革命的神聖。最新作《炸裂志》褒貶不一,寫法可能有些誇張,但更像一個縮影。
汪曾祺:汪大神,文學評論上甚至給他用了「半人半仙」的評價。汪曾祺可是40年代就登上了文壇,新中國不讓寫了,才停筆,80年代又復出,而且他重要的作品大部分都在80年代。他是沈從文的學生,也是沈從文的衣缽傳人,喜歡沈從文作品的人一定也會喜歡汪曾祺。他的「散文化小說」讀起來相當享受,建議買一本汪曾祺小說集子,沒事就讀幾個,他寫的都是短篇小說。特別推薦《受戒》、《大淖記事》、《歲寒三友》。如果沒有汪曾祺,80年代文壇就顯得太苦澀了。
蘇童:給不少人推薦過這個作家,我喜歡用「好看」形容蘇童的小說。「往南走,不要停留」出自《我的帝王生涯》(第一次看到這個名字還以為是本網路小說)這句話,像是蘇童給自己下的一個讖語,「南方」、「女性」、「唯美」是他作品的幾個關鍵詞。蘇童的作品始終在表現人性。推薦他的中篇小說《罌粟之家》、《紅粉》、《妻妾成群》(被張藝謀改編成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婦女生活》。蘇童最新的三部長篇分別是《碧奴》《河岸》《黃雀記》,《碧奴》不成功,《河岸》我覺得是這三部里寫得最好的,《黃雀記》獲茅盾文學獎,不過感覺這部作品明顯後繼乏力,而且《河岸》和《黃雀記》實在太像了,希望蘇童之後的作品可以有所突破。《城北地帶》《刺青時代》裡面充滿了暴力,表現了蘇童小說的另一個側面。
王安憶:王安憶很反感「女作家」這個稱號,她說自己是作家,不是女作家。有人把王安憶看做是張愛玲的傳人,不過這個說法很不準確。她的《長恨歌》享負盛名,應該不少人讀過吧。長篇《天香》文筆不錯。王安憶是很擅長寫孤獨的作家,她的作品裡的主人公往往都是內心極為孤獨的。不過,我倒不是太喜歡讀她的小說,因為心理描寫太細了。推薦《小鮑庄》、《流逝》、《小城之戀》。2016年可能是小說大年,王安憶的最新作《匿名》剛剛出版,還沒讀,暫不評價。
張賢亮:典型的知青作家,幾乎所有作品離不開文革。同時他也是在90年代商業大潮中「下海」作家的代表,而且很成功。身邊不少人讀過他的小說,我的體會他的小說講得是一種人生、存在還有慾望的幻滅。他的作品爭議也很大。推薦《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喜歡的話可以再讀讀《綠化樹》,不過他評價最高的作品是《習慣死亡》。順便...聽過一點關於張賢亮私生活的傳聞,他後來下海投資影視基地掙了不少錢,過得可能比較奢靡,有人就問他怎麼這麼能享受,他說年輕時候太虧了,流放的生活真得是從死人堆里爬出來的。
張承志:原來總是弄混他和張賢亮,不過除了都姓張,他倆作品完全不是一個風格。張承志的作品充滿了生命力,有一種感情的噴發的感覺。我是不太喜歡他的小說,對感情不加節制的描寫,導致了失真。喜歡那種情感洋溢作品的可以讀讀他的《北方的河》《黑駿馬》。《心靈史》是寫穆斯林的作品,據說當時每個教徒的家庭都有一冊,被視為聖典一般。張承志本人也很以此為傲。
張煒:莫言的山東老鄉,《古船》必須推薦,這部作品禁了好多年,我認為這部作品是當代文學裡文學性和知名度最不相稱的作品,除了讀中文的知道這部作品的人很少,不過寫得非常出色,當代文學裡少有的大氣作品。當然,今天看《古船》確實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不過真得值得一讀。張煒是我非常佩服的一個作家,他有一組小說,共有十部,煌煌450萬字,有個總名叫《你在高原》,給他茅盾文學獎的時候,估計那點評委都沒看完…最新作《獨藥師》講膠東半島養生家的故事,關於長生與現實的矛盾。另外多說一句,看當代文學有一點很欣慰,就是終於有不少北方作家了,看現代文學,那點作家不是江浙,就是江浙。新時期北方作家主要在山東、河南和陝西。
陳忠實:和賈平凹一樣是陝西作家。在我看來,對《白鹿原》評價再高也不為過。畢竟我國的作品裡能用「史詩」來形容的實在太少了,而《白鹿原》絕對是其中之一。如果拿當代單部作品來講,《白鹿原》絕對排的進三甲。猶記得還是複習考研的時候讀得《白鹿原》,讀完最後一頁的時候,正好自習室斷電了。「白嘉軒輕輕搖搖頭,轉過身時忍不住流下淚來。」一個平實的結尾,一個震撼的故事。整個《白鹿原》我印象最深的一句,是說白嘉軒「腰杆子挺得太硬太直」,簡單的幾個字蘊含了作者對自己小說主人公那種複雜的評價。
格非:格非是少有的科班出身的作家,正經中文系讀到了博士。格非是我非常崇拜的作家,他早期的作品是很先鋒的,我比較喜歡後現代主義小說,像博爾赫斯、卡爾維諾、納博科夫,自然都格非也有所偏愛。格非我覺得是先鋒作家裡咱們國走得最遠的,他的小說讀起來是相當費勁,什麼敘事圈套,環形敘事,迷宮敘事,總之就是怎麼不一樣怎麼來。中國的傳統的作家總是糾結於小說」講什麼「,而先鋒作家思考的是小說該」怎麼講「。如果想挑戰一下自己閱讀能力,可以讀讀他的小說。推薦《迷舟》、《青黃》、《錦瑟》、《相遇》、《褐色鳥群》。格非是一個學者型作家,有部研究性隨筆《博爾赫斯的面孔》,剛剛出版一本《金瓶梅》的研究著作,叫《雪隱鷺鷥》,從明末社會背景、思想變革、文本方面對《金瓶梅》作了全面解讀。格非的」江南三部曲「獲茅盾文學獎,即《人面桃花》《山河入夢》《春盡江南》,這是格非醞釀了十幾年的作品,寫得非常好。最新作《望春風》,可以看作是三部曲的延續,個人很喜歡,那種典雅的文筆讀起來實在是一種享受。另外推薦他的不太有名的《隱身衣》,真得把空白敘事運用得爐火純青。
殘雪:殘雪的作品很難懂。殘雪在中國的讀者不多,但在日本非常火熱,可說是牆裡開花牆外香。殘雪「文壇魔女」的稱號不是白給的,她可以說是意識流小說在中國的發展者。至於什麼是意識流,簡單說就是以描寫人的心理活動為主要內容的小說。凡是意識流的小說,都極其難懂。有人說沒有比殘雪寫的寫的小說更不像小說的了,讀了的都說看不懂。印象最深的是殘雪曾經說過她已經超越了卡夫卡,起初覺得這句話太大言不慚了,卡大神難道是能超越的?不過,後現代讀得多了,覺得她的話也有道理,後現代主義就是在不斷探索小說的技巧,不斷創造著小說形式上的可能,如果在形式上後面的作家不能超越前代,後現代意義何在?感興趣可以讀讀殘雪的中篇小說《山上的小屋》,再感興趣讀讀她的長篇《五香街》,講得是兩性關係,這是一部超前之作。殘雪作品很多,其它的我也是不了解,不過我相信,殘雪絕對是我國一個被低估的作家。。
阿城:「尋根小說」最有代表性的作家,至於為什麼要「尋根」,我也是最近才體會到,因為一棵樹,一棟樓房,只有根扎得越深,才能長得越高。佛教中有個詞叫」回心「,就是指迷茫的時候,回到最初的原點,通過自我否定而達到自覺。個人是這樣,一個民族也是這樣。80年代後,我們這個國家發展的過快,結果就是人們失去了信仰,產生了迷茫,所以我們要「尋根」,找到我們這個民族的根在哪裡。只有根扎得深,我們這個民族才能穩定、沒有危險的發展。也就是所謂反思現代性。阿城是文壇上曇花一現的作家,作品不多,推薦他的「三王」,《棋王》、《樹王》、《孩子王》,尤其是《棋王》,濃郁的道家氣息。前陣子去看了阿城導演的一個功夫劇,挺有意思。
韓少功:他也是「尋根小說」的代表作家,不過他的小說多了一層批判的含義。他最有名的作品是《爸爸爸》,另外有一部很有名的小說叫《馬橋詞典》,水平很高,書中有很多思考,也是傳說中的詞典小說,用詞條的形式講故事,很有創意(詞典小說鼻祖是《哈扎爾辭典》,也有人說他是抄襲,鬧得沸沸揚揚)。新作《日夜書》,重回知青題材。2000年後,我國文壇有一股復古的傾向,比如莫言的章回體小說,格非的那種典雅文筆的回歸,不得不說是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王小波:「 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至今還記得讀到這句話時的感動。王小波典型的主流文學界冷,民間熱的作家。上個月去新華書店,看到整整一面牆擺的都是王小波文集,他的坊間讀者可見相當多,然而文學史里對他卻少有提及。有人說他是炒作出的作家,炒作不炒作的我們不管,書寫得確實好看。王小波英年早逝,40多歲就去世了,而且是死後才出名,不得不說很有悲情色彩。推薦他大名鼎鼎的「時代三部曲」《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其實還有個《黑鐵時代》,是他去世後整理出版的)。這都是小說集,《黃金時代》是講得現在,《白銀時代》講未來,《青銅時代》講歷史。戲謔的意味一部比一部強。他的雜文也很有意思,有雜文集《沉默的大多數》、《一隻特立獨行的豬》。另外,必須要提,王小波的夫人很有名,李銀河,著名性學家,女權主義者,可以關注她的微博,她常發文章。還有,王小波和李銀河的情書整理出版了,叫《愛你就像愛生命》,值得看看。
史鐵生:他這輩子不是只寫過《我與地壇》…我很崇拜的作家,還記得高考那年看到他去世的消息。我最佩服的是史鐵生對人生、對苦難的思索,他說「我和他人的距離,要以光年計算。」讀史鐵生,真的覺得自己平常生活的痛苦那根本不叫痛苦…特別推薦他的一本文集,是在他去世後整理出版的,叫《晝信基督夜信佛》,我讀了是很震撼。另外,推薦他的一篇小說,《命若琴弦》,曾經是我精神支柱般的存在——
瞎子們在莽莽蒼蒼的群山之中行走,帶著三弦琴,說書為生。他們的信念是,當一個瞎子彈斷了一定數量的琴弦後,就可以在琴槽內找到一張可以讓他重見光明的藥方。但是所謂的藥方居然是一張白紙。如此一代代流傳下來,這張白紙一直支撐著瞎子們在人間流浪、說書。老瞎子的師傅彈斷了八百根琴弦,方知這原來是謊言,他生命已近終點。但他醒悟到了這謊言的意義,它可以使生命這根琴弦拉緊,彈好,使生命歡跳。於是,他又把那謊言傳給小瞎子,告訴他要彈斷一千兩百根。
「命運雖是虛設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弦怎麼拉緊;拉不緊就彈不響。」
王朔:「誰敢惹我?」「我敢惹你!」「那他媽誰敢惹咱倆?!」關於王朔怎麼寫,我猶豫了半天,主流文學界對他的評價也是兩極分化,有人說他的作品一文不值,空虛乏味,也有人認為他寫出了那個時代年輕人的精神狀態,很有社會意義。我感覺他的作品和塞林格一脈相承,是中國的「垮掉的一代」。也有人不懷好意的說「王朔的爺爺叫塞林格」,anyway,讀王朔的小說,想不笑出聲來是挺難的。無聊了可以讀讀王朔樂呵樂呵。他的作品充滿了戲謔和解構,這是中國讀者不太習慣的,主流文學界也不是很接受。王朔總是在他的作品裡自嘲,對於自嘲的人我們是不忍心謾罵的。高曉松說自從他在微博開始發自拍,罵他的人少多了。值得一提,王朔後期還是有轉型的,《我的千歲寒》就是部很「正經」的作品,講禪宗的故事。
馮驥才:老先生一米九的身高,不知道是不是中國知名作家裡最高的。天津作家,還記不記得中學有篇課文叫《挑山工》?那就是馮老的作品。他有一本書我推薦每個人都應該讀一讀——《一百個人的十年》,作者講述了一百普通人在那動蕩的十年間的故事,完全記錄講述者的原話,沒有經過修飾。這本書我完完整整讀了三遍,想要了解真實的文革十年,尤其是對我們這看似離那個時代很遙遠的一代,這是最好的一本書。這本書最近解禁,可以買到了。另外推薦馮老一本很有意思的書,叫《俗世奇人》(又出了續集),很薄的一本,講了很多民間奇人,文筆很獨特。
路遙:不多說了,《平凡的世界》和《人生》改變了多少人的一生。前者最近改編成了電視劇,又出現在了人們的視野里。後者雖然篇幅短,但無論結構還是思想內容上要更勝一籌。有一個本科同學,高考失利後就去工作了,偶然讀到了《平凡的世界》,毅然回學校重新參加高考。聽了他的故事,我開始相信文學真得可以影響人。多說一句吧,《平凡的世界》感動人心之處在於它的故事本身,不少人在小說中找的了自己的影子。這本小說為人詬病的是他的藝術手法,確實很多句字細讀來都是不通順的,可是只要喜歡,要藝術手法幹什麼呢?
木心:我最崇拜的作家之一,大陸以為他是台灣的作家,台灣以為他是大陸的作家。木心的作品真得已經超越了地域。很喜歡木心的一些句子,「從前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萬頭攢動火樹銀花之處不必找我」,「你再不來,我要下雪了」,讀來讓人回味無窮。讀他的《文學回憶錄》(木心的講課實錄,他的學生陳丹青整理出版)讓我一次次感嘆一個人一生怎麼能讀過這麼多書,有這麼大的學問。木心小說寫得一般,有點太賣弄,有一篇小說通篇的對話都是典故,這就掉書袋了。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了木心的部分作品,不過木心生前作品太多,現在很多還沒有整理完,相信之後會陸續出版。
白先勇:因為一些原因,台灣的作家往往得不到大陸的認可,很多名作家在大陸的知名度也很低,當然,相信對岸也是同樣的情況。白先勇是白崇禧將軍的兒子。他的很多作品值得一讀,像《台北人》、《紐約客》,這個短篇集個個是精品。 白先勇的文字有一種傳統的精緻與典雅,沒有遭受太多兩岸政治事件波及的他,古典美在其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傳承。家鄉桂林市他提到最多的地方。曾經有一個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的評選,《台北人》名列第七,是仍在世作家中的最高排名。白先勇曾公開承認自己為同性戀者,他的小說《孽子》就是描寫這一彷彿生活在陰影中的群體。
嚴歌苓:她的作品似乎很適合改編成影視,最近幾年好幾部作品被改編成了電影,還都挺成功。嚴歌苓的小說寫得相當出色,不過她的作品還沒被寫入文學史,所以我也是剛剛開始接觸。古往今來的經典長篇小說里,以女性為主角的確實不多,寫得如此細膩生動的更是少之又少。很喜歡她的《第九個寡婦》,當代作品裡有太多關於抗戰史、共和國史的敘述,這部作品在這其中還是挺特別的。還推薦《小姨多鶴》,講一個日本女人和一個中國女人同一個中國男人在那特殊的年代留下的平淡又傳奇的故事。《扶桑》講在美國的中國妓女的故事,小說運用了第二人稱的寫法,也是別具一格。《陸犯焉識》因為被改編為電影(只拍了小說最後),知名度很高,寫得也相當好。
葉廣芩:葉廣芩是滿族人,葉赫那拉氏後人。非常推薦《採桑子》這部小說。現在每年要讀四五十部長篇小說,難得有這麼一部想一口氣讀完,讓人眼前一亮的作品。故事用記錄家族史的方法講述了一個滿清貴族大家庭在民國至共和國年間的悲歡離合。
畢飛宇:近年來名氣越來越大的作家,從我校我專業碩士畢業論文作畢飛宇的越來越多就可見一斑。畢飛宇被稱為「中國寫女性最好的男作家」,非常擅長描寫女性心理。我的一位研究生老師和畢飛宇關係很好,講了很多畢飛宇的軼事。說畢飛宇稱得上是位怪人,他嗜煙如命,到今天都不用手機,有事情需要打電話就借周圍人的用。這裡推薦《推拿》(獲茅盾文學獎作品),將盲人推拿師;中篇《青衣》講戲劇演員;中篇《玉米》《玉秀》《玉秧》是三個中篇,可說是畢飛宇的成名作。長篇《平原》關於1976年那個特殊的年份。
金庸:金老爺子的作品估計不用推薦,「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還有短篇《越女劍》)深入人心,這裡說一下版本問題。現在金庸的作品通行的是兩個版本,一個是流傳最廣的「三聯本」,一個是金庸晚年後來修改後的「新世紀本」(比如修改後的《天龍八部》段譽最後沒有和王語嫣在一起),後者屢遭讀者批評,大概是因為前者太深入人心。不過我推薦,還是直接讀新世紀本就好,拋去先入為主的成見,仔細琢磨一下,這個修改之後的樣子很多情節合理了很多。本人金庸迷,這裡多說一句,金庸的小說是涉及政治的,比如《笑傲江湖》成書於1967至1969年間,日月神教教眾對著任我行山呼萬歲,「千秋萬代,一統江湖」,你聯想到了什麼?偽君子岳不群的形象有何寓意?功則歸主,過則歸己的向問天又有誰的影子?而且這部作品中金庸特意模糊了年代,而且提到讀著不妨認為這裡的故事可以發生在任何年代。再如《鹿鼎記》的開頭寫得是清初的明史案,即文字獄。
都梁:軍事題材作家,同樣是很多作品被改編成了電視劇。《亮劍》的電視劇實在經典,小說也非常好看,還記得我當時連夜讀完,熱血沸騰。值得一提的是,電視劇只改編了小說的前半部,後面還有大量建國後的情節,以及李雲龍那個讓人扼腕嘆息的結局。
麥家:麥家的作品都很好看,《暗算》曾獲茅盾文學獎。我挺喜歡他的《解密》,本來是閑來無事翻來看看,結果就一口氣看完了。這部小說在海外大獲成功,頂著一堆的頭銜。當然,這也帶來了各種各樣的非議。我的看法是,小說嘛,好看就行,旁的東西說再多有什麼用呢?
鐵凝: 剛剛結束的中國作協全國委員會上,鐵凝再次連任中國作協主席,要知道前兩任作協主席是誰,那可是茅盾和巴金。以後提到作協就要將這三個名字並提,也可想鐵凝壓力之大。今年還特殊在鐵凝把中國文聯主席也給兼任了,這是首次作協、文聯一人執掌。 鐵凝的作品屬於越讀越有味道的那一類,很難把鐵凝歸入哪一類作家。中國當代的小說發展經歷了傷痕文學、反思文學、改革文學、尋根文學等等,好像鐵凝跟其中每一個都有關係,但把她納入其中某個也顯然是不合適的。鐵凝作品中的主題也很難用簡單幾句話概括,每個人都能讀出不同的意蘊。《玫瑰門》是鐵凝長篇小說代表作,講述了女主角司綺紋的既普通又獨特的一生。《大浴女》《笨花》是她的重要作品。風格清新的《哦,香雪》是鐵凝成名作。另外推薦這種中篇《永遠有多遠》。
遲子建:遲子建的作品都很溫情,作為黑龍江人,不少作品寫東北,還有當地的少數民族。《額爾古納河右岸》 是遲子建獲茅盾文學獎的作品,一部可讀性相當高的小說。故事講東北邊陲地區一個少數民族的百年歷史,以一個老者的口吻娓娓道來。沈從文一直瞧不起城市裡的人,因為他覺得城市裡的人缺少血性、缺少生命力,我們在遲子建的小說里讀到得正是這些當代人缺少的東西。遲的小說近年來非常火,如果細論她的作品,可能發現她的每部作品都沒講什麼,也談不上深刻,但是就是讓人喜歡讀,這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她的小說溫情脈脈,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她描繪了當代人精神中缺少的東西。三卷長篇《偽滿洲國》講那段不為人熟知的歷史。
張潔,我國唯一一位兩次獲得茅盾文學獎的作家,即《沉重的翅膀》《無字》,不得不讓人佩服。可以查一下她的照片,一看就是非常有氣質的女性。
池莉、方方:都是武漢作家,經常被放在一起講,方方的作品更勝一籌,《風景》值得讀。
另外,女作家裡范小青的作品我覺得可以關注一下。
2017年3月16日補充:
阿來:《塵埃落定》算是當代文學的暢銷書了。小說以一個少年「傻子」的視角講述了民國年間西南邊陲藏族的故事,可以說是沒落土司制度的一曲輓歌。不得不說小說的結尾非常出色。這本書的暢銷讓我聯想起《追風箏的人》,未必是小說本身藝術性多高,很大程度上是源於讀者的獵奇心態。比如書中的主角雖然別人都叫他傻子,但他實際上比一般人還高明,傻子戰勝聰明人的情節很容易讓讀者獲得閱讀快感。文學研究上有所謂「後殖民主義」,簡單說就是一個視野的問題,即以誰為中心。人類步入近代文明以來,歐洲一直是人類中心,太多東西被打上了「歐洲中心主義」的烙印,比如「中東」、「遠東」這些詞,中和遠都是以歐洲為中心而言的。而這些東西我們始終也都在用。不妨用這個概念來理解部分少數民族和漢族的關係,仔細讀這本小說就會發現,這本書雖是名為為本民族立傳,很多內容卻完全是為非本民族讀者寫的,而且是一種刻意迎合他人獵奇的心態,專寫那些別的民族沒有的東西。這本書的暢銷想來於此是分不開的。阿來之後的作品就明顯在追求文學性了,《空山》水平明顯更高,不過讀者就很少了。
閻真:《滄浪之水》 被不少人奉為「官場指南」,還看到豆瓣上有人評論說,早點讀這本書可以少走一些彎路。故事講一個原本良善的青年怎樣一步步從理想屈服於現實,在金錢與權力中放下了自己秉持的尊嚴,走上了一條自己當初最為鄙視的趨炎附勢之路。很推薦這部小說,它講清了很多東西,官場的潛規則,權錢的灰色地帶,現實中的身不由己。《活著之上》 講高校學術圈子的種種內幕、潛規則,雖然說不上聳人聽聞,也足夠令人震驚。 這種暴露行業內幕的小說一般都很受歡迎,因為滿足了圈外人的好奇心。這部小說的缺點在於敘事啰嗦,大篇幅的對話讀起來甚是無聊,這也是閻真一貫的特點。
李佩甫: 《羊的門》是李佩甫的代表作,講了農民,講了官場,更是講「人場」。生活的環境往往決定了人的性格,小說圍繞著「平原」這個詞,寫了中原老百姓的方方面面。「羊的門」後,叩問的是人性。比較吸引我的是小說里對官場的刻畫,對人在權力中的迷失於扎掙表現的淋漓盡致。 《生命冊》是獲上屆茅盾文學獎的作品。小說的主題是記錄時代沉浮中人的異化(「異化」是說事物在發展過程中走向了反面,即手段成了目的),知識分子走向唯利是圖,為夢想奮鬥的人開始聲色犬馬,自信剛毅的人變得恬不知恥……故事性很強的小說,看個開頭就讓人想讀下去。
王躍文:也是寫官場小說的作家。《大清相國》經某領導人推薦火了起來。《國畫》也是官場指南一般,大到升官發財,小到怎麼給領導開車門,領導坐哪,你坐哪這裡面都有寫。
章詒和: 章詒和是天字第一號右派章伯鈞的女兒,很多人不知道她還寫小說。《鄒氏女》內容很特別,講監獄裡女同性戀的故事。小說里對這種感情行為的描寫還是比較點到為止,可能更多是對這一群體的一種同情與關懷。她好像創作了不少以《X氏女》為名的小說。另外特別推薦《往事並不如煙》,讀到落淚的回憶錄。
虹影: 這是位出生在重慶的女作家,現在是英國國籍。還不錯的作品,據作者本人說她的作品多屬於自傳性質。《飢餓的女兒》寫得很好,「飢餓」這個詞彷彿一生的索引,讓女主角感覺到生存的荒謬。很喜歡小說里關於重慶的描寫,小說貫穿了不少這座山城心酸的歷史。作者本人也是有不少可說的,什麼「和小姐姐二女侍一夫」、「丈夫因其小說報家醜離婚」,還有虹影的另一部作品《英國情人》因被指影射凌叔華出軌事件(現代女作家),被凌叔華的後人告了。
陳染:《私人生活》 是90年代新女性文學的代表作。提到我國的女性文學發展,這是部繞不開的作品。小說的敘述非常女性化,比如女主角給自己身體的部分起名為「不小姐」和「是小姐」,是一種「私語」的寫作。小說營造了一種幽閉式的空間,以此揭示女性的生存狀態,它是收縮的內心世界,是獨語的,藉此展現對男權世界的恐懼與痛恨。
李銳: 李銳一直被認為是最有可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諾貝爾評委會唯一的漢學家一直在翻譯李銳的作品。《舊址》是一出悲劇,是對歷史的追問。這是部講得是當代歷史卻飽含古典意境的小說。《人間》重敘了每個中國人都知道的白蛇傳的故事。很感人的作品,從不同的時間線、不同的人物、不同的視角講述了許仙和白娘子的傳說。故事的核心是人不容於異類的存在,青蛇必須死的原因僅僅因為是妖非人。法海只是一個替罪羊,殺死白娘子的真兇是千千萬萬的普通人。
李洱: 我國當代文學中,有所謂「新生代作家」,指出生在65年後至70年代初,成名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期的一批作家,諸如畢飛宇、韓東、東西等等,李洱的《花腔》是新生代作家所作長篇小說中成就最高的作品之一。「花腔」有雙重含義,表面指一種發聲的技法,同時也用來意指謊言。這兩種用法同時在小說中出現。《花腔》是部可讀性很高的小說,宛如懸疑小說層層深入的故事,在不同講述者之間愈發撲朔迷離的真相,一個神秘的人物,牽扯出各方的利益紛爭,越來越複雜的事件,每個人由於立場所限,都講著有利於自己的故事。歷史「羅生門」的背後,作者想要傳遞的是對「真實」的懷疑。一如文中所言,真實如同洋蔥,剝到最後其實什麼都沒有。另外《石榴樹上結櫻桃》講女村官的故事。
最後簡單說一下中國文學的分期,學界一般認為1917年至1949年,即新文化運動到建國為中國現代文學。1949年至今為當代文學,1976年後稱新時期文學,2000年之後也稱新世紀文學。本文推薦的作品基本都是80年代之後(除金庸)。
本人補充了一篇現代作家作品推薦,中國現代文學裡有哪些作家作品值得推薦? - 三尺的回答,感興趣的話可另作參考。
2016年5月2日第二次修改補充,陳忠實去世的消息讓我想起了自己的這篇舊文。這篇文章最初是我大三時候寫得,如今研究生讀了快一年了,又看了不少作品,不少看法也有了改變,這次補充了不少作品,也修改了一些說法。
2017年3月16日,千贊後第三次補充修改,增加了不少作品,另外補充了幾個作家,阿來,閻真,李佩甫,王躍文,章詒和,虹影,陳染,李銳,李洱。
老文青來添加答案。
@三尺 說了挺多了,他是學這個專業的,評論的比較到位.
我完全是自己的興趣愛好,從80年代初初中看《港台文學》《小說月報》《收穫》起,讀的太多了,大部分都囫圇吞棗,很多小說名和作者都記不起啦,尤其早期完全是當故事看的,只是感覺比《故事會》好看些,和《今古傳奇》也差不多,到高中開始就覺得《今古傳奇》不行了,還是純文學過癮。
當代,一般是指1949年之後,但是80年之前的文學作品,我基本是不看的,可能是語文課本的荼毒,導致的逆反吧。80-90年代,文革後由於思想文藝的放開,湧現了大量優秀的作家,所以我成長的過程中真是看了不少好書。
但是到了千禧年以後,隨著年齡增長,工作壓力越來越大,再加上整個文化文藝界出現人才斷層(其實是經濟文化發展階段的表現,這個說起來就話長了,這裡就不說了),好作品越來越少,於是讀的也越來越少啦。
這裡隨便摘一些,沒什麼邏輯,純粹從記憶里翻箱倒櫃,想起什麼說什麼。
記得第一次看《今夜有暴風雪》的時候還小,只覺得震撼,好看,好幾天都在回味,後來還拍成電視劇了,拍的很不錯,記得女主角是肖雄演的,印象特別深刻,但是那時候根本不關注作者,直到高中大學才去專門找梁曉聲的書看。他的作品也就《今夜有暴風雪》給我留下印象比較深刻,其他作品在90年代各種先鋒作家的對比下就顯得不是很過癮了。
高中的時候在學校圖書館借到一本王蒙的《如歌的行板》,這是我第一次讀比較先鋒的文學作品,他不再試圖講完整一個故事,而是敘述很多意識、內心的東西,那種文位元組奏,既讓人覺得枯燥又讓人慾罷不能。從此喜歡找先鋒作品讀。
後面印象深刻的作家,三尺大部分都提到啦,但是他漏了個阿來,不應該啊,《塵埃落定》,三尺說《白鹿原》可以進單部作品前三甲,我覺得《塵埃落定》尤甚。
另外有一個,洪峰,早年有一本《東八時區》,很有魔幻現實主義風格,但是比莫言差遠了,他模仿《百年孤獨》的痕迹太明顯,故事完全圍繞一家幾代人展開。不過這部很好讀,很有點傳奇故事的味道,氛圍營造的很好。
90年代我看的印象深刻的有兩位:
李曉《四十而立》,非常喜歡。
還有葉兆言的《1937年的愛情》我喜歡。
另外有一部中篇《信使》,很早的時候《收貨》還是《小說月刊》上發表的,作者是誰忘了,近年我在網上始終沒找到。故事講兩個年輕人參加大革命,在桂林同時愛上他們連長的女人,而後兩人命運各走一方,一個跟著軍閥墮落,一個幾經輾轉加入共產黨,之後三個人又在上海有複雜的交鋒。我喜歡這本小說是因為他的文字,以墮落的那個年輕人年老後在療養院回憶這個故事的口吻敘述,那種文字中的激烈、熱切、悔恨,一直想再找來讀一遍,不知道哪位知友能幫幫忙?——這是我的私貨啦,借題主寶地發出來。
———更新一下,《信使》找到了,李馮最近出了一本小說集,買到了
最後推薦一個新進80後作家,這是新世紀以後我唯一覺得讀的過癮的作家了。
阿乙,《下面,我該幹什麼》。他是個警察,所以寫了很多犯罪題材,他的文字有一種惡毒、頹喪、絕望的幽默,大量的黑色比喻,挖掘罪犯的黑暗心理,作品不大,主要是文字讀起來有趣。
另外,我不同意三尺對王朔的評價,我覺得他是個很好的作家,八九十年代湧現的好作家,往往都是寫的歷史、傷痕、反思、挖掘、意識流、先鋒什麼的,只有王朔直面時代,他用惡毒的幽默,痞垮的文字,描述了文革後80年代一個時代的側面,至少我覺得他的作品比蘇童的《香椿樹街》更深刻。最喜歡他的《玩兒的就是心跳》《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中國小說50強。
一般學校的圖書館都可以找到全套,不知道近幾年有沒有被禁的,我在初中寒暑家看完了全套。樓上說的這些作家以及他們的代表作大都包含其中。這些作品都很有深度很精彩。很多作品我反反覆復看幾遍才覺過癮。可以幫你從多種角度看清20世紀和21世紀初的中國。
馬原《虛構》
王蒙《夜的眼》
王小波《黃金時代》
王安憶《傷心太平洋》
扎西達娃《騷動的香巴拉》
方方《黑洞》
鄧友梅《那五》
古華《爬滿青藤的木屋》
東西《送我到仇人的身邊》
石舒清《開花的院子》
北村《長征》
葉兆言《五月的黃昏》
史鐵生《鐘聲》
劉恆《狼窩》
劉心武《風過耳》
劉慶邦《不定嫁給誰》
劉索拉《尋找歌王》
馮驥才《一百個人的十年》
李銳《北京有個金太陽》
孫甘露《請女人猜謎》
畢飛宇《男人還剩下什麼》
閻連科《日光流年》
張宇《活鬼》
張欣《一意孤行》
張煒《魚的故事》
張潔《只有一個太陽》
張梅《破碎的激情》
張一弓《犯人李銅鐘的故事》
張抗抗《隱形伴侶》
張承志《金牧場》
張賢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邱華棟《正午的供詞》
陳染《沙漏街的卜語》
陳建功《找樂》
汪曾祺《受戒》
林白《日午》
林斤瀾《十年矮凳》
周大新《左朱雀右白虎》
周克芹《許茂和他的女兒們》
鬼子《被雨淋濕的河》
殘雪《蒼老的浮雲》
荊歌《八月之旅》
格非《傻瓜的詩篇》
賈平凹《浮躁》
徐坤《白話》
徐小斌《迷園》
鐵凝《永遠有多遠》
韓少功《爸爸爸》
熊正梁《誰在為我們祝福》
潘軍《重瞳》
中文系學渣前來作答。
我系某老師列的當代文學專題的書單的一部分。
真,的,每,一,篇,都,很,好,看。
1.劉索拉《你別無選擇》徐星《無主題變奏》
前者像對約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條軍規》黑色幽默的模仿,後者像塞林格的《麥田守望者》
2.王蒙《雜色》宗璞《泥沼中的頭顱》
3.馬原《岡底斯的誘惑》格非《褐色鳥群》《迷舟》
感受一下不一樣的敘事方式
4.殘雪(樓上@三尺也說了,難懂,但是很有意思)《痕》《山上的小屋》
**求讀過殘雪的胖友留言我來關注你們!!!**
余華《河邊的錯誤》《現實一種》《兄弟》《第七天》
5.閻連科《年月日》《耙耬天歌》
象徵主義作品。
6.王安憶《叔叔的故事》
7.汪曾祺(我男神)《受戒》《大淖記事》《陳小手》&<擼他的小說全集吧,不多,都很好讀……&>
阿城「三王」《孩子王》《棋王》《樹王》,《遍地風流》
8.劉震雲《一地雞毛》《一句頂一萬句》方方《風景》池莉《煩惱人生》
你們老師應當是持有傳統中文批評體系觀點。這個當代中國文學的概念應當是指49年以後的大陸文學,這一派的文學觀是將文學視為宣傳工具,所以看重的是文學的思想性。實際上,視野開闊點的話台灣和香港的中文作品對思想性的要求很弱。改革開放以後大陸文學有一種夢醒的狀態,人人都急迫的希望重寫文學史,否定一切也就成為主流意識。現在談當代文學在文學史的地位未免太早,文學作品需要很長期的檢驗才能顯示出其意義。
另外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題材只是文藝創作的一種因素,不能決定文學作品的價值。同樣是炒土豆絲,有人就炒得食指大動,有人炒得跟豬食一樣。審美切莫太狹窄。
我請你看圖好了
人文社科類的資源全部囊括歐(*^-^*)
還是別忘了給我一個贊歐(&>▽&<)
2017年9月27日更新此內容~~~~
。我想這應該是我最後一次更新了吧,接下來的日子我要好好乾一件重要的事情不是遠離帶給我那麼多快樂與懵逼了的知友,而是潛心練舞,待我絕招煉成再回來更好幫助大家。
我已經將我的葵花寶典交給 我的小寶了(法學文學多資源),包括 哲學,經濟學,宗教學,心理學,歷史資源。 他是一個智能的寶寶,接下來的日子,讓小寶陪你們 吧~
(如果寶寶正在用電腦看此篇文章請用手機微信 掃下小寶的門牌號。正在用手機的話,請截屏小寶的門牌號)
(?òωó?)
看了這麼多回答不提高行健我覺得是種深深的悲哀
倘若當代小說家分個等級,僅考慮他們的水平,不管文學史意義,不管榮譽,而且要最近依然堅持創作(高行健先生也是愛國人士,根也是中國文化,也參與排名)
高行健先生第一檔,超出諾獎水平
靈山和一個人的聖經是當代文學永遠望塵莫及的高度,在世界文學上也是驚世駭俗之作三刀老哥很推崇的作品
賈平凹,莫言,閻連科先生第二檔,諾獎水平
秦腔,古爐,生死疲勞,豐乳肥臀,受活,日光流年的文學性都很高,作者也達到了很高的人文情懷
余華,蘇童,王安憶第三檔,高於茅獎水平
故事講的很棒,但不夠深入,沒有深入到中國文化的最底層,活著,米,長恨歌都有種強行講故事的感覺
劉震雲,格非,王朔第四檔,茅獎水平
或文字清麗雅緻,或故事動人,一句頂一萬句,人面桃花,動物兇猛看完引人深思
池莉,方方第五檔,文字有可取水平
女作家的格局普遍不大,駕馭故事結構的能力不行,張愛玲也是這毛病吧,哈哈
我覺得馮唐乃至以下的水平還是少看一些,都是商業寫作,為了賺錢無節操
到了一定層次的作家,文筆是其次,主要還是比人文情懷和思想高度,這樣的文學才是最有意義《平凡世界》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三部。作者在近十年間廣闊背景上,通過複雜的矛盾糾葛,刻畫了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的社會衝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特別是主人公面對困境艱苦奮鬥的精神,對今天的人們仍有極大影響。
因為城市化,我們這一代很多人不是出身農村。
因為計劃生育,我們這一代很多人是獨生子女。
長輩們的時代,沒有電腦手機互聯網,沒有淘寶。
文革、知青下鄉、三大改造,等等等等,這些老一輩作家筆下的題材,我們無法感同身受。
這不是我們的無知。社會變化太大了,人們的心態和生活方式的變化也太大了。暢銷的作家們,不是在寫歷史書中的社會,就是在寫泡沫劇。
現在急缺的是,需要有作者去挖掘出我們這個時代的矛盾的思想。可現實是:讓老作家寫新時代,他們往往力不從心;讓新作家寫新時代,他們的人卻越來越少——因為他們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去忙著找工作,忙著掙錢買房。我想推薦一篇現在的人們不大知道,但是當年卻很打動我的一篇小說,張潔的愛是不能忘記的。這篇小說在現在的人們看來或許都算不上愛情小說,雖然它有一個當時聽起來驚世駭俗的,而現在已經令人乏味的名字。這只是一個單相思的故事,可以稱得上上是所謂精神戀愛吧。一個女子愛慕一個男子,卻又不得,只好把這份感情埋藏在心底,以現代的眼光看是不是虛偽呢。而我卻懂的其中那句話,如果不崇拜那個人,愛連一分鐘都維持不下去。我很懂得這種知識女子的理想的,不可以存活在現實中的情感,雖然我自己不是知識分子。其實對某種人來說,把愛情升華為一種幻想,倒可以保持得很久,你可以去自己默默的體驗,幻想,塵世的瑣屑玷污不了它。現代世界太講擁有,不在乎永久,而我那個時代還是講這種看似不切實際的追求的,我想這是一篇我讀過的最好的中國愛情故事,我欣賞的那種不能在現實里存在的,愛情。我是那個時代的遺民,我的一生都在那時候註定了。
莫言:莫言,賈平凹,閻連科應該是我們這個時代我國最優秀的三個作家,莫言得諾貝爾獎之前,也沒覺得莫言要優於那兩位,西方人的思維吧,算了,不去管它,回來說莫言。莫言得作品是典型的魔幻現實主義,剛開始讀可能有點不適應,推薦一定要讀讀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讀完後就會理解什麼是魔幻現實。諾貝爾獎提到了他的四部作品《紅高粱家族》、《豐乳肥臀》、《生死疲勞》、《蛙》,都值得讀,不過也沒覺得哪部特別值得推薦,我個人最喜歡的是《生死疲勞》。《酒國》和《檀香刑》比較重口味,一個講吃小孩,一個講變態的刑罰,後者可讀性很高,喜歡獵奇的一定要看。莫言的中短篇推薦三個,《紅高粱》《透明的紅蘿蔔》和《拇指銬》。
莫言等等就不提了,我喜歡看中短篇。比較喜歡的作家有這幾個。
阿城。
代表作是三王,尤其是棋王,前面已有人答,我不贅言,改編成電影后影帝梁家輝的棋王也不及阿城筆鋒刻畫的深邃。阿城最擅長的是描人。
這是電影中所刻畫的生死之戰,盲棋。書中描寫非常精彩。
廢名。
他的作品有很多留白,清平雋永,無論是景,還是景中的人,是相當乾淨和仔細。沒讀廢名以前覺得寫少男少女情懷最好的是沈從文的《邊城》,三島的《潮騷》,樋口一葉的《青梅竹馬》。後來發現沈從文身後站著廢名,他把女孩子寫得太美,太不可解了,《橋》里的琴子和細竹,還有《柚子》里被焱哥偷偷愛慕著的表妹柚子,就像從詩畫里鑽出來的。與廢名亦師亦友的周作人也寫過一篇很出名的《初戀》,卻完全比不及廢名的意境。
白先勇
我是被他那篇寫給同性戀人的悼文驚覺的。
當中有句話我反覆讀了很多年。
愛人生前他們一起共種的樹即枯死,白先勇寫道,
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讀之唏噓感嘆。
還有李碧華
字字如刀,筆筆見血的功力,女作家裡非同一般,她的高產和筆力以及作品的可改編性與嚴歌苓相似。
似乎不讀木心就談不上文藝。
木心的詩最好,段篇小說其次。
最喜歡的是他的大衛,
莫依偎我
我習於冷
志於成冰
莫依偎我
別走近我
我正升焰
萬木俱焚
別走近我
來擁抱我
我自溫馨
自全清涼
來擁抱我
請扶持我
我已衰老
已如病獸
請扶持我
你等待我
我逝彼臨
彼一如我
彼一如我
關鍵他還是個帥哥
圖片來自文學回憶錄
這個一個極具誘惑力的問題,它能極大的引起人的裝X欲。我亦未能倖免。
可如果這個問題用一列書單就能解決的話,那百度就可以了,各種名校書單,各種排行榜,實在不行還有各種版本的文學史。
不妨先來看看你的問題,不看問題就一通猛答是知乎的一大特色——或許某些答主不敢仔細的看問題,怕看清了問題後發現自己的那些高論不適合,索性先一股腦拿出來。仔細讀題的好處有二:第一可以判斷問題是否成立,第二可以更好的回答成立的問題。
個人認為,兄台提出的問題本身就有點問題,分析如下:
A:如今中國當代文學有什麼好的小說嗎?
B:老師說現在的現實比小說更精彩,所以中國沒什麼小說能夠產生很大的影響力,是指在文學史方面有一定地位的那種好的小說,是這樣嗎?中國最缺什麼題材的小說呢?
不難看出,你有A疑問,是因為聽了老師的論述B。根據你下面自己的補充繼續分析。
「他的意思是說小說在不同時代的社會影響是不同的,在當代社會中各種離奇的社會事件層出不窮,媒體的曝光度也挺大,讓現實中的人們感到應接不暇,隨時刷三觀。而當代的小說情節上不會比現實的事件更加離奇,吸引人的目光。特別深刻反映現實比較少,真正的優秀作品少,看小說得到的震撼並不像以往。像80年代小說在人們社會生活的如此不可替代的地位已經發生了轉變,在人們腦中引起的震蕩,群眾掀起的熱烈討論和廣泛的參與的盛況不再了。」
老師的敘述有兩層意思:第一小說的影響力不似以往;第二現在看小說得到的震撼不如從前。結論是當代真正優秀(既有影響力又能震撼讀者內心)的作品比較少。所以你想知道老師的觀點是否正確,就問當代到底有沒有好小說——你真正的問題是想知道當代文學到底有哪些真正優秀的作品還是想知道你老師的表述對不對?
如果是前者,那些上來就列書單的朋友是沒錯的,如果這個問題已經被各位知友所列的書單解決,題主就不用往下看了。作品的好壞是比較主觀的問題,我不多說。
我想討論的是你的問題不成為問題,因為題設和結論中有一個邏輯誤區,想拿出來討論下。最近受傷,卧床養病極其無聊,竟自言自語如此。題主若無興趣,就不必往下讀了。
你老師的觀點不對,且不用通過證明有好小說存在予以反駁。
第一,小說的影響力不似以往對不對,對。
隨著科技的進步,信息以各種方式快速的傳遞著,小說與其他傳媒渠道相比在速度和感官刺激程度上都毫無優勢,因此失去了往日的影響力。不僅在中國,在世界範圍內整個文學(當然包括小說)的黃金年代都早已過去。想當年劉心武靠一篇《班主任》紅遍全國,現如今文學大師的萬眾矚早被娛樂明星佔有。文學早已變得小眾,想想現在還有多少實體書店,實體書店的貨架上又有多少純文學的書就能明白。
第二,看小說得到的震撼不如從前對不對,不全對。
從信息的載體上講,小說傳播信息的速度確實不能和音樂、攝影和影視作品相提並論,因為科技的進步讓人從後者(音樂/攝影/影視)接收信息變的非常容易,甚至可以被動接收。相信沒有人專門學過最炫民族風吧,但有多少人不會唱呢。可枕邊放一部《生死疲勞》,想全部提取其中信息可沒那麼容易,通讀尚有難度,震撼就更來之不易。
從震撼的程度上講,小說給讀者的震撼程度還取決於作品本身和讀者的審美水平之間的對應關係。有人覺得《秦腔》是部極好的作品,不論是語言還是敘述方法還是內容本身均屬上乘,可有的人就對《秦腔》嗤之以鼻,覺得這部作品語言不夠華麗敘述方式鬆散,讀來完全不如近年的知名作品《少婦白潔》引人入勝。所以你問我震撼有多深,月亮代表我的心——這東西太主觀啦!
另外,80年代的人讀書受到的震撼極大,也是有特殊的時代背景的。WG開始,思想封閉,至改革開放門戶打開,中間饑渴近30年,在這種情況下讀一部不錯的小說就像朱元璋當年喝過的拿碗珍珠翡翠白玉湯,震撼肯定不小。
所以,邏輯誤區就在這裡:
文學失去了影響力,並不等於就沒有好的文學作品存在,這是兩個概念。京劇也沒有了影響力,不能說今天於智魁的《四郎探母》就不好;文學即便沒了當初的震撼,不能說現在就沒有打動人的作品,本人還記得去年初讀《繁花》時的拍手稱絕。時代變了,吳天明的《百鳥朝鳳》早就對此做了註腳。
其實東西好不好,自己看了才知道,《尤利西斯》是舉世公認的好作品,可我就是讀不下去,給我的震撼也遠不及《少年阿賓》來的深。跟誰說理去。
哎,遙望窗外,烈日高懸。值此悶熱難堪時節,能休兩個月病假也是幸運的。祝各位安好。大概看了一下大家的回答,竟然沒有人提起嚴歌苓。中文系學渣差不多把嚴歌苓作品都讀了一遍,印象較為深刻的有《小姨多鶴》、《天浴》、《扶桑》、《歸來》等,作品大多展示了人性的弱點,較為深刻,且比較好讀,而且很多被改編成電影與電視劇。
就推薦一篇 喬葉《最慢的是活著》
看完小說淚流滿面,預感一定是篇佳作,這才注意到了書下備註,果然是得了魯迅文學獎的。
熱門的就不說了,說幾個新寫實小說的代表人物吧。
首先,什麼是新寫實小說。
新寫實小說產生於八十年代中期,把「意義」規定在描寫現實生活本身即生存過程之中,民間的日常生活場景正式地充斥了小說的主要畫面,其創作特點是特別注重現實生活原生形態的還原,真誠地直面現實直面人生。
代表作家有劉震雲,方方,蘇童等。
劉震雲《一地雞毛》
作者以冷靜微諷的筆觸,敘寫了極其平庸瑣碎的當代日常生活的境況。
在小說中,傳達出了作者所理解的生存本相。即生活是無聊小事的任意集合,它以無休止的糾纏使每個人在現實中無法掙脫,並以巨大的銷蝕性磨損掉他們個性中的一切稜角,使他們在昏昏欲睡的狀態中喪失了精神上的自覺。
主人公小林的日常生活圍繞著和老婆吵架、老婆調動工作、託人給孩子找學校、排隊搶購大白菜以及每天上班下班吃飯睡覺等展開,由此表現出生活的嚴峻性及其對個人精神磨損的作用。
小林原是劉震雲在《單位》中寫過的人物,在那部小說中,他由於生活中各種實際問題如結婚後沒房子、工資收入跟不上物價飛漲等,逐漸意識到生活本身的沉重分量,為了解決問題不得不謀求在單位里升職漲工資,而這樣一來,他就不得不改變從前大學生的自由脾性,向過去深惡痛虐的世俗關係下的人和事低頭,最後「小林像是換了一個人」,變成了一個規規矩矩毫無自我特點的小公務員。
「生活是嚴峻的,那嚴峻不是上刀山下火海。上刀山下火海並不嚴峻,嚴峻的是那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日常生活瑣事。」
小說吸引人之處在於,你能清楚地看到一個喪失自己的過程,精神世界滑向平庸和貧瘠。
除了劉震雲的作品之外,還有方方的《風景》,蘇童的《妻妾成群》,後者還被張藝謀拍成了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有時間再詳細寫一寫吧。
參考書目:陳思和《中國當代文學史教程》《三體》 劉慈欣
《繁花》 金宇澄
《刀背藏身》徐皓峰武俠系列
《在細雨中呼喊》余華
《蝴蝶法師》烏雷諾斯童話系列
《白鹿原》陳忠實
《你一生的故事》特德.蔣 但這人是美籍華人
缺的話,同性戀題材應該算吧。
推薦台灣作家白先勇,作品:《孽子》、《寂寞的十七歲》、《樹猶如此》、《Danny Boy》、《Tea For Two》。
嚴歌苓的《白蛇》也是。
阿城的《棋王》。當代小說讀過一些,只要推薦,首推必是《棋王》。
篇幅不長。淡而有味,但放下書來滿目悲涼。書中透出道家無為的洒脫,但又有不忘初心的堅持。很妙。
大半夜的睡不著書荒來找書
學渣推薦推薦一波:
傷痕反思小說:劉心武《班主任》 古華《爬滿青藤的木屋》高曉聲《陳奐生上城》
尋根小說:韓少功《爸爸爸》 阿城《棋王》 《樹王》 《孩子王》
先鋒小說:殘雪的《山上的小屋》 馬原《岡底斯的誘惑》 《虛構》 余華前期作品
新歷史小說:蘇童《妻妾成群》 莫言《紅高粱》 陳忠實《白鹿原》
新寫實小說:劉震雲《一地雞毛》 「官場」系列的也好看(真不愧是寫實小說 ) 池莉《煩惱人生》 《不談愛情》《太陽出世》「新寫實三部曲」
————————因為我當代文學史只學到了新寫實小說這裡
不知道該丟進哪個類別里:汪曾祺的所有小說一生推 余華《許三觀賣血記》
————————看的書不多,還特挑剔,政治色彩鮮明的看的胃疼,比如剛剛在看的《青春之歌 》,嫌棄的不要不要,所以延座講話後那段時間的書都不肯看,畢竟我任性。如果有好的請推薦!!!!
————————沒人看我以後也要來更新,暑假期末前可以打臉,你看你這一學期當代文學作品就看了么這點東西!!!!推薦閱讀:
※能否推薦一些不錯的散文或者散文集?
※如何評價《黑客與畫家》?
※就龍應台而言,大家最喜歡她的哪一本書呢?為什麼他在內地沒有想像的那麼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