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沃克(Paul Walker)被過度消費了嗎?


並沒有。

目前排名第一的答案,似乎並沒有回答題主的關於過度消費的問題,只是在回答名人的死會帶來怎樣的後續效應,以及諷刺那些什麼都不知道就跑去懷戀保羅的俗稱跟風狗。

所謂的電影過度消費,個人理解為電影運營商宣傳部以某種誇張過激的手段去刻意利用死去的明星大做讓觀眾粉絲眼淚噴發毫無理性就掏錢買票的惡爛煽情戲碼,從而達到盈利賺取高票房的目的。其實這種手段無可厚非,畢竟都是為了生計,為了盈利。

在這次速度與激情7上映之前,我都一直認為電影製作團隊或許會在宣傳中或許什麼別的渠道里大肆打上保羅沃克遺作的字樣來搞宣傳,當然我也覺得這樣做並沒有什麼不好,畢竟這是事實,也是可能最好的宣傳方式。

但。

無論是電影前期的海報宣傳和預告片,還是電影中呈現的與保羅死亡無關的火爆場面,或是結尾那個註定能在影史中留下一筆的溫情處理。

都讓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來自速7製作團隊,對所有速激粉絲和保羅的,最大最大最大最大程度的尊重。


說實話,我相信溫子仁是有足夠的實力製作一個能讓所有速激與保羅粉絲在影院里就哭得死去活來然後又花錢買票看一次的紀念MV,但他沒有。

他用一種特殊的方式讓保羅永遠留在了速激系列裡。
全片從始至終沒有一點刻意利用保羅的死做文章的痕迹,結尾的處理更是達到讓速激粉絲流恰到好處多的眼淚的程度。


且,能讓所有人都無法忘記范迪塞爾的眼神以及保羅那個CG合成的燦爛微笑。

所以我並不認為保羅沃克被過度消費。
因為至少,製作團隊每個人的誠意,就那麼赤裸裸的擺在那裡。

作為半路出道的速激粉,這部電影看完我能毫不猶豫的打五顆星。

為范迪塞爾最後的本色出演,為溫子仁導演對結尾神乎其技的處理,為整個製作團隊對所有粉絲的尊重。

以及。
PAUL.


像每逢四月一就集體懷念張國榮一樣,《速度與激情7》還沒上映,各種哭著喊著說保羅我愛你的主兒就從各個犄角旮旯冒了出來,好像都跟他很熟似的。


反正我是沒那麼熟。Paul walker雖然長得英朗帥氣,卻始終不算是好萊塢一線的演員。除了速激系列,他基本沒有什麼讓人記住的作品。片子起初是想讓Paul的角色挑大樑,拍著拍著,范迪塞爾的風頭就蓋過了他妹夫。在一部男人看車女人看肉的片子里,所有人都散發著濃濃的荷爾蒙,除了Paul。跟老范比起來,他不夠鐵漢柔情;跟巨石比起來,他又不夠柔情鐵漢。光頭大哥每次都英明神武仗義顧家,Paul卻偶爾憂鬱偶爾犯慫,有一集還拋棄了Mia去找了別的姑娘。

我以為我不會懷念他。

但是這一切都在我看完速七以後發生了轉變。時光荏苒十五載,老范的臉比以前大了一圈,萊蒂的法令紋也深到無法再演叛逆少女。Paul和Mia有了二胎,原先整天轟引擎的車手此刻開起了金杯。哦,我差點忘了英雄也會老,美人也會頹。這幫人到中年的街頭小霸王們,已經在過去十幾年裡玩盡了所有的交通工具,轟過飛機,扒過火車,拉著金庫滿街跑,拖著坦克轉山飛。這些曾經一起偷DVD機的小夥伴們,從桀驁不馴的青年,變成了拯救世界的大叔。如果從第一部順著看下來,這種從毛賊到特工的轉變還有些勵志的意味;可如果你是看過四五六七之後才轉回去看到一,那種泛著淡黃色柔光的滄桑感,簡直要把人撲倒。

速七里,鏡頭閃回第一部,Paul還是個頂著糟糕髮型的菜鳥警察,哪像後幾部那樣風度翩翩身手敏捷。可所有有他的鏡頭,都讓人眼圈泛紅。這種感覺,就像看到老友記第一集里Rachel穿著婚紗衝進咖啡館,明明土氣的要命,卻讓人巴不得時光流轉回那一刻。


那時候大家都在,那時候大家都年輕。十五年,老范和Paul帶著我們去過那麼多不可能的地方,完成那麼多不可能的事情。一件事陪你十五年,再渺小也有了意義。對於Toretto家族來說,Paul一度只是個外人,而比起老范,Paul的成長和變化更容易讓人想到自己。他曾經年少氣盛,一臉憨笑;他相信過組織,組織卻始終不相信他;一個吃的很糙,穿的很直的漢子,從來不賣弄自己的肌肉和長腿,對這個世界也沒有太多的慾望和抱怨。他就像是我們中間的一員,正因為他的存在,那些上天入地的英雄們才變得有血有肉;也正因為他的存在,勇氣、忠誠、信任這些字眼才更加可親可近。這部激素滿滿的片子,不再僅僅是飛車狂徒大胸翹臀,也不再是一部可有可無的爆米花電影。它是我們年輕時做過的狂妄的夢,更是現實給予生者沉重的提醒:原來每個人都有可能離開。


慶幸導演和編劇沒有讓Paul在電影中也死去,而給了他一個純凈美好的結局。更感謝高科技,可以將這部原本不可能完成的電影很好的完成。兩個小時,依然可以看這位故人豪車跳傘,高樓飆車,情懷激素一分都不少,這恐怕是世界上最值的電影了。


斯人已逝,唯靈永存。


For Paul.

原文 聲影書:一半是情懷,一半是激素

載於:

公眾號:郝小燕的什錦囊

今日頭條訂閱號:刻薄學院郝院長


~~~~~~~~~~~我是維權的分界線~~~~~~~~~~~~~~

微博用戶@巴伐利亞的拾憶者 在其發表於微博及新浪博客的文章《on the way》http://card.weibo.com/article/h5/s#cid=1001603831664068415803vid=1761690081extparam=from=wm=0ip=117.79.232.185中全文抄襲本人在知乎上的上述回答,經警告仍不刪除。望廣大知友在他抄襲的頁面下留言反對這個無恥的人。


任何一個意外去世的主流名人,都會被過度消費。

還記得iPhone4s發布的幾日么?噩耗發出之後,無數之前從來沒聽說過那個名字的人,都是湊了個熱鬧來緬懷那個人。雖然他們其中有些人是蘋果的用戶,也有些不是,他叫Steve Jobs。

還有啊,那些聽了小半輩子內地口水歌的人,第二天開始大談King of Pop,開始聽英文歌了呢。究竟是誰才有這麼大的影響力?他叫Michael Jackson。

一直被當作國人驕傲的香港人,直到他去世的時候香港都沒回歸大陸,但是今天依舊有不少人把他當作消費品,甚至還拍攝了他的電視劇。他叫Bruce Lee。

剩下的諸如黃家駒、張國榮、鄧麗君我就不提了,每到他們的忌日我就要打開屏蔽列表。

還有他。

看看,人家的情商多靠譜。

我再說點別的吧。

MJ去世的時候我沒有去紀念,因為那時候我還在聽曼森,我還在傻啦吧唧的鄙視流行。

喬幫主走的時候我惋惜了一下,但是釋懷了,那時候我還在堅守WM6.0和全鍵盤。

張國榮的電影和歌都都沒聽過看過,所以他對我而言就是個比較出名的路人。

鄧麗君他們的年代不是我的年代,我就知道一首《甜蜜蜜》,膩的我早飯都吐出來了。

但為什麼我們會去紀念Paul?

因為我曾經鄙視過一輛粉色Supra,然後被乾的死去活來,差點身敗名裂,從此那位喜歡粉色的女車手成了我女神。

因為我最好的澳洲朋友開著一輛WRX,然後他的車庫裡停著3代不同的WRX,現在他在攢錢準備買2015款軟殼鯊。

因為我上班的地方停著一輛破爛不堪的R32。他的主人因為Pual的意外把車噴成了黑色,並且決定讓這輛車永遠的停在那兒。

因為我們這群人,近十年來受到的激勵,很大程度上來自於Paul Walker、土屋圭市他們,是他們把冷冰冰的機械變成作品搬到熒幕上,是他們的一舉一動鼓勵著我們繼續自己的愛好。

我一直堅信一點:是什麼人,就去做什麼事,絕不湊熱鬧。

這不是什麼高冷指著他人跟風,我早就說過了,看完速7,是對我們過去10年的告別。和頭文字D的完結一樣。

撒花。

然後流淚。


Paul,說實在,除了速度系列電影,沒有其他很出色的作品,個人成就不高,哪裡來的過度消費,是根本沒什麼好消費的,只能可惜了英年早逝。


看了這麼多評論,都在關注是否過渡消費,也許這裡很多人都沒有真正從一看到七,然後先來無事都會再從頭又看一遍的,因為你們最一開始關注的就不是這部電影。沒有覺得這樣一部電影就這樣子伴隨了某一代人十四年的時間,特別是在這一代的男生,我們從小玩四驅車,看四驅兄弟,就有了速度與激情這一些列的電影。

我看到一些消息,在國外的影院里,有很多人在看最後五分鐘時都哭了,不是少女的玻璃心,很大一部分哭泣的觀眾都是漢子,要問我這有什麼好苦的,我說:

這可能是唯一一部就像它名字一樣,有速度又有激情的電影,全世界十個男人有九個會愛上機械,汽車,摩托,速度,飛躍,極限~ 而這部電影就在我們興趣萌芽階段誕生,最早的時候電影里諸多的犀利參數,讓我們產生好奇,這些參數究竟決定著什麼?於是我們開始自己去深入了解,後來開始多了一些奢華超跑,又讓我們感覺的到汽車時代正在隨著這部電影前進著。不知道大家是否發現,速度與激情所用的車,除了野馬,GTR, 這樣的經典車以外,剩下的都是電影上映那年,大家談論的比較多的,也就是說,我們從雜誌上看到的靜態汽車,各種參數,都期待著從速度與激情上看到它淋漓盡致的釋放。

我們忽略了這部電影的時代性,一部電影整整跑了14年,在速度與激情七里最後保羅的剪輯,長發,警察,西裝,到短髮,T恤,VANS,哪怕今天保羅還在,也許今天的票房不會像今天高的離譜的原因,根本不在於是否過渡消費保羅,而是如果他還在,會有人等著網上出了資源再看,而正因為他不在了,每一張影票里似乎多了一份不捨得,看了他十四年,又怎捨得不在他最後一場電影里做出一點點自己的感謝。所以,看這部電影的人本身沒有因為保羅是否去世而變多變少,而是他的去世讓更多人願意在他最後一部電影里拒絕槍版,拒絕盜版光碟。

我要說,打這段話時,眼睛幾度濕潤,腦子裡總閃過保羅的樣子,想天嫉英才,他還很年輕,又參與著這麼好的電影之中,但終究半路下車,怕是在這裡看到這回復的人也很少會和我又共鳴,但我希望,在花錢觀影之後的朋友們,別花太多時間在電影的優劣上,說實話,每個人的觀影水平和自我認知是不一定成正比的,別那麼自信的認為你的評價直接決定了這部電影的本質。更別去思考在這次瘋狂票房中誰消費了誰,誰消費了誰都與你何干?挖掘出其中奧秘,莫否就是凸顯出你情商極高,善於看透事情本質?非也,你能看懂的已經有很多人看懂,而懂卻不說的人,因為在那一刻更多的是抱以尊重(當然會有人說,尊重條毛,你跟他很熟?),我和他不熟,我認識他他並不認識我,但他實實在在是很大一部分和我同齡的人整整十四年的期待和追求。

相信電影還會繼續出,只是後面的劇情讓我們很難想像,連期待都不敢了,因為不知要以何種方式將保羅編出這個世界,才能讓我們在看的時候不會太難受。

同一首歌,不同的人聽,可以聽出很多種感受,電影如此。莫信口開河去評價一個已故之人的遺作,想想他的家人在看到今天的票房,想到的應該是欣慰。更何況千金難買重生,畢竟他已經不在了。包括速度與激情整個團隊,保羅於他們來說都是親人,說他被過渡消費時,他的親人會憤怒么?如果你是他親人,你會憤怒么?

以上都是個人拙見,也許情感因素參與的比較多,但也努力保證客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相信只要有一個懂的人都知道我以上所說的重點是什麼。 我不匿,因為這真沒什麼好噴的


被過度消費的何止是明星。幾乎是一切意外:高中學長;保羅沃克;鄰居奶奶。所有充滿傳奇或令人扼腕的故事,都成了茶餘飯後嘖嘖稱奇或悲從中來的談資。


過度消費與否,應取決於當前消費量扣除應得待遇,若為零,稱為名副其實,若為負,喚作懷才不遇,若為正,是為言過其實,即過度消費。

客觀地講,保羅沃克的演藝生涯並不出彩,較為平淡。

他的突然離世,加大了世人對其和電影的關注,同世界盃,同麥迪,同張國榮,同mj一樣,有真粉在回憶中抒情,也有剛剛叫得出沃克全名的人在濫竽充數,他們在朋友圈說著一樣的話——「for paul」,「當see you again響起時我熱淚盈眶」,並曆數那些年,自己獨自追過的素雞,同樣,這裡面有真粉,也有根本沒看完甚至沒看過其他速激的人,對前者,我表示敬重,你的懷緬至少事出有因,對於後者,則完全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你能想像一個老人突然死了,平日里見面連點頭之交都沒有,對老人一無所知的隔壁老王,突然在朋友圈裡大讚老人德藝雙馨叫人無限懷念,這是個什麼場景嗎?從這個角度講,對於沃克的懷緬,確有虛假繁榮在裡面,你說這不叫過度消費,我真的不服!

最後說句題外話,緬懷這種事,不僅講情懷,更講情操,對於逝者,塵歸塵,土歸土,如果真的對他知之甚少,求放過。很多年前貌似是魯迅說過:人一旦死了,就會成為他人的傀儡。

目前看來,沃克沒在電影里死一次,但在朋友圈裡被頻繁請為座上賓,已然物化,如同曬的一款包,一塊表,在我看來,這些行為,也是對死者的大不敬。


看看有多少人以為前6部都是他主演的就知道了。
R.I.P


你給我死出十幾個億看看?
美金ou!


昨天看完電影后看到了好多評論,我很傷心,為什麼人們的心態會是這個樣子?在社交網路上點評幾句就被說成「跟風狗」,說自己追速度與激情系列追了八年被說是「毫無品味」。說真的,我看完速7真的很傷心,也許是連續兩個小時的刺激場面後那段對保羅的緬懷讓我感到悲傷,但是那些噴子們,你們難道是沒有感情的人?我希望所有速度與激情的影迷受到尊重,畢竟從第一部到第七部,電影帶給我們很多快樂和美好的回憶,保羅走了,奧康納也走了,我真的很難過,畢竟他是我青春回憶的一部分。但是我們在表達悲傷和緬懷的時候,卻成了「跟風狗」,「聖母」,口口聲聲說著這種電影我是不回去看的,無非就是特技,特技,還是特技,你看了幾部有深度的電影就優越到了銀河系之外嗎?不同的電影用不同的角度去看不是挺好?PS:在網上真的慎談情懷,真的。


事實上,保羅沃克並沒有被過度消費。
畢竟《速度與激情7》的戲碼裡面保羅並沒有身亡。


電影里沒有,但朋友圈裡有


被一些裝b犯過度消費了,那些人壓根沒看過速激系列的任何一部,在沃克去世前也壓根不知道他是誰,然後速激7上映時就在朋友圈嚷嚷著要去電影院致敬沃克云云,這年頭人怎麼了,這麼愛給自己貼標籤,無語


為什麼一個超速行駛出了車禍死掉的肇事司機死後受到了這麼大的追捧?
難道電影商已經想不出更好的點子來做影片的推廣了嗎?


個見。上世紀九十年代至2000年後的這段時期成為中國文化發展與文化轉型的關鍵時期。中國文化的情感理性因素與西方科學理性的碰撞,產生了一種精神文化物質化的現象,這是文化消費的初步形成。
什麼是文化消費?寬泛而言,它是滿足人們精神需要的一種消費類型,被消費對象是與人類文明創造有關的文化本體及其衍生品。舉個大家比較熟悉的例子,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文化名人、歷史遺迹、紀念儀式都能產生文化行為與系列產品,比如張家界、九寨溝、黃果樹瀑布等等,圍繞著這些自然景觀又開發出了紀念品等,紅色旅遊和紅色旅遊紀念品、文化衫、小飾物等都是文化消費的具體形式。
上世紀90年代,是國內經濟飛速發展的鞏固階段,人們的消費形態發生了很大變化,所以帶來了旅遊熱、文化熱。我國的政治生態又在各省表現出追求GDP的快速增長,所以很多地方都開始搞文化產業,通過旅遊、文化產品開發等多種形式宣傳、策劃,文化產生的巨大經濟帶動力,讓大家都在爭搶文化本體與文化發生的權力。比如,陝西河南之間的杜康酒之爭,黃帝祭祀活動之爭,還有花木蘭故里之爭,老子故里之爭。這種競爭之下,有些就產生了變形,甚至個別地方產生了秦儈故里之爭。文化的競爭開始只關注文化本體而忽略了文化價值。
說這麼多什麼意思呢?說白了,消費在文化上的表現複雜多樣,甚至良莠不齊。過度消費是比較典型的一種不良現象。
什麼是文化的過度消費呢?這種消費方式,只注重文化本體與文化符號的引用,而不注重文化內在價值的開發,文化成為營銷的噱頭與標榜。這些年比較嚴重的文化及文化名人的過度消費案例,比如格瓦拉,他的頭像被印製在很多國家的流行衣物上,各類海報、街頭藝術、汽車、碟片、鑰匙扣、T恤衫、帽子,甚至碗碟上面,這個一生充滿傳奇浪漫和革命色彩的古巴政治領袖級人物所代表的自由與叛逆、正義與勇敢的文化精神,卻並非每個穿著印他文化衫的人們所知曉。再比如這些年的張國榮、黃家駒、邁克傑克遜,粉絲們的懷念活動被很多商家苦心經營成了一種文化噱頭,他們自身所具有的個性與精神已經不是消費的重點。
當然,過度消費還有另外一種表現,就是名人被名人效應綁架,被文化標籤綁架的現象。賈誼曾說「貪夫殉財兮,烈士殉名」,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人,有個同事做了很多便民利民的好事,被評為全國愛民模範,評上之後,她到處做演講、作報告,但同時也像換了個人一樣,整天都覺得有人時時刻刻在注意著她,她要「行為世范」,她要言談成表,一個鮮活的普通人被捆綁地像個「文化殭屍」。從她聯想這些年樹立起來的很多名人,他們的生活也是被過度消費,這種過度導致了個性的喪失。
所以,對比他們,保羅沃克並沒有被過度消費。
不妥之處,大家批評。


張國榮才叫被過度消費。


沒有。

我覺得我舍友過度消費了。

他昨天晚上跟他女神一起去看速7,今天中午睡醒,邊玩手機問我:「保羅.沃克是誰?」

我:「…………………」


沒感覺到。。。事鬧得挺大的,不過還在接受範圍內~

我沒看過前六部,直接去看了第七部,也不是沖著他去的。


姚貝娜走的那幾天有句話我印象深刻:@竹頂針:一個死掉的名人就像海床上的鯨屍。
我們一邊鄙視跟風狗,一邊生怕自己跟不上。
也許你覺得你除外。


個人感覺不存在過度消費。
速7導演確實尊重Paul和影迷,沒有讓他順勢犧牲,給了Paul一個正式的謝幕。很愛結尾。

只是確實有一大部分人在PW過世後才開始關注速激,表現的像一個PW fans。就像每年的4月1日湧現眾多哥哥粉,很可能平時都不記得他。
這些人已經存在好久了。


推薦閱讀:

為何整容女星大多成了蔡明?痞帥男星成了本山了呢?
丹鳳眼到底是什麼樣的外形(型)?丹鳳眼究竟美在哪裡?
如何區別明道和阮經天?

TAG:電影 | 娛樂 | 明星 | 速度與激情系列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