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院為什麼只送可樂和爆米花?

現在網上購雙人電影票,觀看取票時影院都會送一杯可樂和一小桶爆米花,一年四季,都是這一組合,請問是可樂和爆米花成本低?還是大眾口味?


以前看過的一篇文章的觀點總結如下:
一,很久很久以前,久到爆米花不準被帶入電影院。那時候大家認為電影院很高雅,並且要知道一開始電影是無聲的,所以嚼爆米花的聲音很不禮貌。
二,後來電影有聲音,電影變得很普及,走進了千家萬戶(有點毛病,就是個意思),大部分人都看的起了。於是看電影時嘴也不能閑著,爆米花就被偷偷帶進了電影院,雖然電影院還是規定不給帶。
三,經濟大蕭條是大家看不起電影了。但是有些電影院看到了爆米花雖小但是能賺錢,你來看電影,我也順便買爆米花,此時爆米花很便宜,能賺一點是一點。只要這些電影院依靠爆米花存活下來了。
四,大家發現爆米花便宜可口,是看電影的必備零食。於是作為傳統就留了下來。以至於到了看電影不吃爆米花就不叫看電影的地步。
綜上,爆米花就與電影結下了不解之緣,估計也改變不了了。
關於可樂,我就不知道了,估計是可樂彌補了吃爆米花會口渴的缺點。比較可樂的成本和爆米花一樣,可以忽略不計。
還有一條,爆米花自己在家做著挺麻煩。

下面貼上我找到的文章:


電影院的吧爆米花是特許經營店裡的主要商品,它們的香味甚至激發了市場策略和食譜,但是電影院里曾經不是這樣瀰漫著食鹽和黃油的誘人香味。爆米花的歷史很久遠,但是爆米花和電影相聯繫是不久的事——這種味道與位置的共生關係挽救了大蕭條時期搖搖欲墜、幾近崩潰的電影業。
大約8000年以前,墨西哥類蜀黍(一種樣子不像我們今天所知穀物的野草)中孕育出了玉米。能製作爆米花玉米,實際上是一種內部疏鬆、含澱粉多,外部堅硬的玉米,因此加熱的時候內部會產生巨大的壓力。它是中美洲最早培育的玉米品種之一。「它傳到了北美和南美,但是就我所知,它只在南美存活了起來,」Popped Culture:A Social History of Popcorn的作者安德魯·史密斯(Andrew Smith)如是說。最終,貿易把這種特殊的玉米品種帶到了北美。「最有可能,北美的捕鯨者到智利,發現了這種爆米花玉米,覺得它們長得非常可愛,就在19世紀早期把它帶到了北美,」史密斯解釋道。
在爆米花玉米傳到北美洲東部的時候,迅速擴散開來。那裡的人們覺得爆這種玉米很有趣,爆米花這種零食就迅速流行起來,1848年出版的《美語詞典》就收錄了「爆米花」這個詞條。爆爆米花也就隨處可見、隨處可得,尤其是在娛樂場所像是馬戲團和集市。事實上,只有一處娛樂場所沒有爆米花的身影——那就是電影院。
爆米花流行的一個原因就是它的流動性:1885年查爾斯·克里斯特(Charles Cretor)發明了蒸汽爆米花機。機器的流動性使爆米花成為在戶外體育賽事、馬戲團或集市招待顧客最好的商品。爆米花不僅流動性好,而且它可以不依靠廚房大量生產,這是其他膨化零食,比如薯條缺少的(最早的薯條是在廚房少量生產的,不適合零食大量需求)另一個使爆米花比其他零食更流行的原因在於製作時候迷人的芳香,這是街旁小販售賣的優勢。然而,電影院此時還不允許街邊零食進入放映廳。
「電影院不想和爆米花沾邊,」史密斯說,「因為他們想要模仿劇院里的一切,鋪設了漂亮的地毯,他們不想爆米花的碎末掉到上邊。」電影院努力吸引有文化修養的觀眾,他們分心處理特許經營者製造的垃圾,或者是觀影時吃零食產生的煩人聲音。
當1927年有聲電影誕生的時候,電影院面向更廣大的群眾開放,因為識字能力不再是觀影的要求(早起默片的字幕使文盲受限)。到1930年的時候,每周的觀影人數達到了9000萬。巨大的人數創造了可以更大盈利的可能——尤其是電影的聲音可以蓋過零食——但是電影院老闆依舊猶豫把零食帶進影院。
大蕭條時期為電影和爆米花創造了絕好的機會。為了尋求便宜的消遣,觀眾大量湧入影院。一包爆米花5到10美分的價格也是大多數觀眾可以消費得起的。對於承包商來說爆米花玉米也是值得投資的,10美元一大包的爆米花玉米粒能用很久。如果電影院里的人看不到這個巨大的商機,街邊小販卻不會錯過:他們買了自己的爆米花機,在電影院外面像要進去看電影的觀眾售賣爆米花。正如史密斯所說,早期的電影院在衣帽間外邊掛著標識,要求觀眾寄存衣帽和爆米花。爆米花也就成為了最早的影院中偷偷摸摸攜帶的零食。

不僅為了維持影院的外觀,早期的電影院沒有建造合適的通風設備,不適合早期的爆米花機。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觀眾攜爆米花入場,電影院老闆也不能忽視這個商機。所以他們把電影院的大廳租借給小販,允許他們售賣爆米花(更像是在影院前的街道上)。小販們沒有抱怨這個安排,因為這可以拓寬他們的生意——他們既可以賣給觀眾也可以賣給街上的人。

最終,電影院老闆意識到如果他們自己來賣的話,會獲取高額利潤。對於很多電影院來說,賣爆米花幫助他們度過了經濟大蕭條。1935年,電影院生意低落。「但是那些開始提供爆米花和其他零食的倖存了下來,」史密斯說。例如,達拉斯的連鎖電影院在他們的80家裡面安裝了爆米花機,但是拒絕在5家最好的影院里,因為他們認為賣爆米花不夠高級。兩年內,有爆米花機的影院利潤上升,沒有的利潤下降。電影院老闆最終明白特許經營能使他們獲得高額利潤,於是他們在電影院里都安裝了爆米花機。

二戰使爆米花和電影院的關係更密切了。存在競爭關係的零食像糖果和碳酸飲料都經受著糖原料的短缺,實行定額配給,因為過去糖類出口國像菲律賓切斷了對美國的出口。

到1945年時,爆米花和電影的關係非常牢固:美國消費的半數以上爆米花是在電影院中。在電影開場前(有的在電影放映中間),電影院為他們的特許經營商店大做廣告,吸引觀眾去大廳買零食。這其中最出名的要數1957年上映的一段40秒長的廣告Let"s All Go to 了。

2000年時,因為文化和歷史價值,這段廣告被美國國會圖書館珍藏。

即使有這些市場策略,20世紀60年代時電影院還是發現他們的爆米花銷量下降了。原因就是一項新科技——電視的發明——減少了人們去影院的需求。「50年代的時候爆米花業萎靡,因為人們逐漸開始在電視上看電影,而不再去電影院,」史密斯說。

爆米花在家裡吃的不多,主要因為在家裡不易製作:消費者需要有爆米花機、油、黃油、食鹽和其他材料才能在家製作他們看電影時最喜歡吃的零食。為了減輕這一負擔,一項險產品問世了——EZ Pop,商家宣傳為無所不包的爆米花機——只要將其放倒爐子上就會自動製作。在EZ Pop之後,Jiffy Pop,有著相同原理的著名家庭自製爆米花也問世了。爆米花變為簡單易制的零食後,在家裡也流行起來。20世紀70年代,微波爐在家庭里越來越普及,爆米花更加興盛。現在,只需按一下按鈕,就可以在家享用爆米花了。

爆米花進入家庭之後,傳統的爆米花和電影之間的聯繫,或者說爆米花和娛樂之間的聯繫依舊存在。一家德國電氣公司,Nordmende,甚至用用爆米花來宣傳微波爐,宣傳它是「平日電影的好夥伴(sponsor of the midweek moive)」。

現在,通過流行電影中的廣告或者是「電影院風格」的微波爐爆米花,爆米花行業和我們晚上在家看電影密切相關。

但是爆米花和電影的關係不僅在於電影院大廳的氣味或者是家庭電影夜的改變,它還改變了爆米花行業本身。經濟大蕭條之前,大多數售賣的是白色爆米花——黃色爆米花玉米那時還沒有大規模商業種植,價格也是白色品種的兩倍。但是電影院里的買主更喜歡黃色爆米花玉米,因為可以爆的更多(膨脹的更大)。而且黃色可以給人以塗抹黃油的錯覺。人們習慣了黃色爆米花也就不願意購買白色品種,要求購買「看起來和電影院里一樣的」今天,白色品種佔了10%的爆米花玉米種植量,而剩下的大都是黃色(還有一些其他顏色的,比如藍色或者黑色,可以忽略不計)。


爆米花對於過去和現在的電影院都很重要。顧客常常抱怨電影院特許經營店商品價格高昂,但是這卻有經濟原因:爆米花成本低廉而售價高,是電影院的主要利潤來源。電影院獲得特許經營店85%的利潤,而這占電影院總利潤的46%。

爆米花和電影的關係自古有之。近些年,高檔的英院在全國興起,它們也重新發明爆米花—零食的模式。電影院讓電影有懷舊風格,努力讓去電影院看電影和看現場表演一個感覺(像過去電影院老闆曾經嘗試的)。正如一個擁有九家分店的高檔電影院,iPic電影院的CEO哈米德·哈什米(Hamid Hashemi)所說,「想一想去看百老匯現場演出——我們的影院提供那種感覺。在我們的影院呆的平均時間是4小時。」iPic電影院還向顧客提供爆米花,但是他們的中心轉向提供高檔餐飲,諸如小麵包干之類。


美國人的本土小吃而已。

如果電影工業誕生在中國,就會送花生米和酸梅湯了。 如果是南方估計會送茴香豆和涼茶~~


"Popcorn and cokes beneath the stars became champagne and caviar."


終於找到個自己能回答的。 我一定認真對待。 說明一下,本人在電影院兼職7年。 ——————————————
1.網上購票送套餐有兩種,一種是票務網,例如貓眼,格瓦拉等做的活動,買電影票送套餐。另一種是影城自己的會員,在網上購票,送套餐。(當然,套餐的錢已經加入你的票價,只是你不知道而已,可能只有幾塊錢,那就是成本了。)不知道樓主是哪一種會員。
2.爆米花和可樂,應該是從電影院發展史以來,就有的莫名其妙的不成文元素。可能當我們有記憶以來,看電影就一定要有這兩樣東西陪伴。
3.爆米花的製作方法: 油,玉米,砂糖或者焦糖,或者帶顏色的糖,放入爆米花機,噼里啪啦出來了。裝入一個桶,就是爆米花。
成本,油貴一點,不超過1塊,其他都是以角和分,來算。
4.可樂製作:水,糖漿,氣。三個罐子接入可樂機,自動調配比例和走量,分分鐘出來。加點冰。完成了。
5.爆米花的成品,成本不超過3塊,嗯。可樂的成品,成本不超過2塊。電影院一般一個雙人套餐在28—32之間,以重慶為例均價。低劣一點的電影院,可口可樂是不租給你可樂機的。
6.影城不靠票房賺錢,靠賣品,也就是爆米花可樂。
7.切題,為什麼只送爆米花可樂。因為只有這兩個成本低,按照傳統觀念,檔次也還過得去。要送個瓶裝水,袋裝食品什麼的,影城就是第三方了,還有代理商什麼的牽扯進來,錢就不好賺了。
8.回答完畢,不能透露更多內幕~


你還可以送,我都是買的→_→


其實我一直覺得電影院應該送我張棉被的,睡覺的時候冷死我了。


這個問題我終於可以回答啦,哈哈,必須匿名.........一般來說題主爆米花成本基本就是一塊錢不到,可樂更低。看電影吃爆米花喝可樂是美國傳過來的傳統,緩解看電影一些特性,比如無聊、緊張、刺激等等,不至於看電影干看。看電影一般都倆人(情侶剛談或者剛剛介紹的)一起看電影,兩杯可樂一份爆米花,增加倆人親密度。(一起抓爆米花可是觸碰到對方@雷幺幺)更重要一點就是電影票基本盈利交電費和設備維護等一些基本不盈利。只有賣品的盈利,吃的成本很低,員工工資,單位盈利等等。不要轉載啊。


我是搬運工。
@magasa

看電影為什麼要吃爆米花?

看電影吃爆米花是一種純正的美式習俗,所以這裡回答的實際上是為什麼美國人看電影要吃爆米花。這種習俗和看電影行為的結合,有一定歷史原因。

吃爆米花一直是美國人休閑娛樂時的主要零食,至少從20世紀初開始,看體育比賽、雜耍節目、去遊樂場的時候很多人都會吃爆米花。但在最開始,它並沒有和看電影緊密聯繫在一起。1905年鎳幣劇院興起,使得看電影成為一種空前流行的娛樂活動,同時使各種真人綜藝雜耍邊緣化。在這個時候,賣爆米花還只是鎳幣劇院周邊的一些攤販自發行為。

1910年代中期開始,豪華電影宮(movie palace)取代鎳幣劇院,成為電影消費的主流場所。當時電影從業人員的心理是儘可能提升電影的地位,使之高尚化、上流化,從而和底層民眾的娛樂形式區別開來。最高檔電影宮的目標是要媲美歐洲的歌劇院,誰會在看歌劇的時候吃爆米花這種平民食品呢?所以電影宮的老闆都反對爆米花及各種零食。此外至少還有兩點原因:一、零食利潤不足觀;二、會污染影廳環境,清潔困難,鎳幣劇院中的滿地垃圾讓人心有餘悸。

即便是這樣,大多數電影觀眾並不覺得看電影吃零食是很丟人的事情,絕大多數電影院門口都有賣零食的攤販,很多觀眾會買好帶進去。

爆米花及零食正式引入電影院是30年代後的事情。主要原因是經濟方面的,大蕭條期間電影院經營困難,開源增收的壓力很大。所以一些非從屬於五大片廠(派拉蒙、米高梅、華納兄弟、福斯、雷電華)的獨立影院開始賣些簡單的糖果。它們嘗到了甜頭,於是這種做法迅速推廣開來。30年代幾乎每家電影院都有了自己的小賣部。

糖果之後是爆米花。30年代後期,爆米花售賣裝置成為電影院的標配。當然為什麼是爆米花,可以從很多角度來理解,爆米花製作簡單,它的香味對等待的顧客是很大的誘惑,而且價格便宜,它是大蕭條時期美國人消費量沒有下降的少數食品之一。另外,爆米花製作技術改進,不再像以前那樣會發出讓人難以忍受的臭味。

爆米花攻佔電影院,其實我們也可以說這是電影上流化路線的一次失敗。

爆米花進入電影院之後,它的年產量暴增20倍。它的熱銷甚至帶動了玉米種植面積的大幅增加。

二戰期間,食糖管制,爆米花更加成為看電影時唯一的零食選擇。40年代中期,美國爆米花產業和好萊塢電影一起達到史無前例的最高峰。

不過,外界對爆米花進入電影院並非沒有批評的聲音,40年代的報紙上,常常出現批評看電影吃零食等不良習慣的文章,還有人出台「觀影禮節」之類的指南,勸說觀眾放棄吃爆米花。

順便一提,二戰結束後,食糖管制解除,可樂等軟飲料才開始進入電影院。

爆米花等零食銷售對電影觀看習慣也有不少影響。例如在二戰結束後的幾年,即使不太長的電影也有中場休息,原因不過是給電影院提供二次販賣零食的機會。

50年代後汽車影院興起,觀眾在自己車上吃起來更加自由,影院的周圍出現小型餐吧,賣的就不僅是爆米花和可樂了,還包括熱狗、冰激凌、奶昔、三明治、咖啡、漢堡、薯條、披薩……60年代之後,零食經營越來越系統化和專業化,已經無可置疑地成為電影院利潤來源的一根支柱。


吃爆米花兩個人的手會不輕易的摸在一起,在就是為什麼談戀愛各種吃飯看電影了。


有一段時間 我會抵制電影院這種枯燥的搭配

DIY搭配表如下:

咖啡?漢堡
雞米花?芬達
肉卷卷?咖啡
可樂?雞翅

就在我嘗試的不亦樂乎的時候準備下次把鴨脖子引入電影院的時候我改變了自己

記得那次我買的是麻辣雞腿堡 其實買完就後悔了 我當時想吃的是雞翅

然後 我旁邊坐個個學生 買的就是雞翅!還是十對裝的那種 然後那個味道啊 真的是勾心

本來好好的電影成了煎熬 我前半部在想要不要跟他搭訕 買幾對來吃 後半部開始在想我出去之後也要買來吃 根本無心看電影 再加上看的是鄧超和大秘密演的那個叫啥?

看的讓我急火更新 氣的半死

從此以後我去看電影 總會在地下快餐店吃好在上去 也再也不看鄧超挑大樑的任何作品了


送爆米花可樂確實很無聊 個人覺得還是送麻辣香鍋油炸裡脊韭菜盒子榴槤酥啊什麼什麼的比較合適


看電影啃鴨脖算不算奇葩。


哈哈哈,有個人說的送女朋友送不起 哈哈哈哈,好笑人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和我一樣。。。。。。。。。。。。。。。。。。。。。。。。。。。。。。。。。


什麼時候送過?


難道要送鴨脖子嗎?看到有人拿著米線進影廳被趕了出來,也是醉了。


其實電影院不是靠的電影賺錢,極大部分是靠爆米花和可樂,別小看這兩樣,銷量極其地高啊!說說電影票團購吧,為什麼團購的價格會比現場去買便宜?這就是電影院運用觀眾的心理,觀眾覺得團購的比實際買的便宜了,就很自然去買爆米花和可樂... 爆米花和可樂成本也是很低的。


網購電影票20,爆米花加可樂30,::&>_


我覺得該換成炸雞和啤酒了


上次吃了電影院送的爆米花和可樂,肚子整天都不舒服。


為什麼我這可樂爆米花都是買的


推薦閱讀:

大家經常在豆瓣上買電影票嗎?豆瓣的電影票現在賣的怎樣呢?
為什麼豆瓣上《小時代3》的評分不斷上漲而《後會無期》的評分不斷下跌?
《摔跤吧爸爸》拋開爭議只看電影本身,真的值豆瓣9.2分嗎?
為什麼豆瓣的文藝女青年網名都愛以蘇姓?
有哪些值得推薦的類似知乎、豆瓣的網站?

TAG:電影 | 電影院 | 豆瓣 | 優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