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活著》的主題是什麼?
看這個作品的時候想起了一句話「世界上還有比死亡更容易的事情么」,期待看過這部作品的人可以留下自己的高見。
《活著》的主題,余華在韓文版自序中有清晰的表達:
韓文版序言
我不知道應該怎樣來解釋這一部作品,這樣的任務交給作者去完成是十分困難的,但是我願意試一試,我希望韓國的讀者能夠容忍我的冒險。
這部作品的題目叫《活著》,作為一個詞語,"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里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不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作為一部作品,《活著》講述了一個人和他的命運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的友情,因為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他們活著時一起走在塵土飛揚的道路上,死去時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與此同時,《活著》還講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就像中國一句成語:千均一發。讓一根頭髮去承受三萬斤的重壓,它沒有斷。我相信,《活著》還講述了眼淚的廣闊和豐富;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當然,《活著》也講述了我們中國人這幾十年是如何熬過來的。我知道,《活著》所講述的遠不止這些。文學就是這樣,它講述了作家意識到的事物,同時也講述了作家所沒有意識到的事物,讀者就是這時候站出來發言的。
北京,一九九六年十月十七日
中文、日文、英文版序言: http://www.douban.com/note/226286186/
人們通常把自己無法左右環境稱之為命運。
小說名為《活著》,整部小說卻是「死亡」的基調(父親氣極猝死,母親念兒而勢,戰友中彈身亡,兒子抽血天逝,閨女難產而死,妻子抱病而終,女婿工傷致命,外孫吃豆噎死)。相對於死亡,福貴的活著也是非常艱苦的,是一個忍受命運的過程,悲慘的經歷最終使他如「牲畜」一般活著,任勞任怨,失去了對自身命運的感知,沒有了目的,價值和意義,不為任何東西,只為存活著而活著。
這是對舊時代中國農民普遍生存狀態的刻畫,也是對社會政權蹂躪普通人性的嘲諷。
活著是我最喜歡的小說之一。
生存還是死亡?是默默忍受命運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無涯的苦難?
在這裡,命運是主宰者,你無非是忍受或者反抗,二選一。
《活著》消解了命運至高的權力,給出了第三種回答。
在這個回答里,命運和你是一場戲弄。它安排給你富貴榮華,也給你設置所有可能的苦難。歡迎你盡享人生,你也需要穿越這所有的痛苦。
終於,在時間的盡頭握手會面,你見到命運本人,就像神交已久的老朋友。你們回顧所有的糾纏不休,罵罵咧咧拳腳相加,然後擊掌慶賀,各安所歸。
誰都戰勝不了誰,命運和你平起平坐。你們生下來就是一對朋友,走過時間你們還要一起結束。
《活著》講述了一個人和他的命運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的友情,因為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他們活著時一起走在塵土飛揚的道路上,死去時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和哈姆雷特逃不出的二選一相比,余華給讀者展示了更加寬廣的可能。
我非常愛余華的這個答案。
我曾經遇到一個哭泣的老人,他鼻青眼腫地坐在田埂上,滿腹的悲哀使他變得十分激動,看到我走來他仰起臉哭聲更為響亮。我問他是誰把他打成這樣的?他手指挖著褲管上的泥巴,憤怒地告訴我是他那不孝的兒子,當我再問為何打他時,他支支吾吾說不清楚了,我就立刻知道他準是對兒媳幹了偷雞摸狗的勾當。還有一個晚上我打著手電筒趕夜路時,在一口池塘旁照到了兩段赤裸的身體,一段壓在另一段上面,我照著的時候兩段身體紋絲不動,只是有一隻手在大腿上輕輕搔癢,我趕緊熄滅手電筒離去。在農忙的一個中午,我走進一家敞開大門的房屋去找水喝,一個穿短褲的男人神色慌張地擋住了我,把我引到井旁,殷勤地替我打上來一桶水,隨後又像耗子一樣竄進了屋裡。這樣的事我屢見不鮮,差不多和我聽到的歌謠一樣多,當我望著到處都充滿綠色的土地時,我就會進一步明白莊稼為何長得如此旺盛。
這段話滿是輕佻的歡樂。這就是《活著》的基調,命運面前自顧哼唱。
- 命運弄人,活著不易。
- 中國近代(1840-1978)風雨如晦。哪怕像動物一樣,毫無人權或尊嚴的活著,也很難。
- 活著就是為了活著。活著的意義就是這個過程。這個過程才是終極意義。
命運把一個人對生活的希望全部粉碎,然後變得麻木,對於他,生命的意義就僅僅是活著。
福貴象徵著多少年來生活在底層的老百姓,被坎坷的命運擺布,最後只剩下活著,孤零零的活著。
人們總是懷念童年,有一萬個理由證明童年美好:童年無憂無慮、童年沒有考試升學買房還貸養老的壓力、童年純真,不設防備、童年有父母庇佑,你只需要負責吃喝玩樂。
說到底,無非是懷念童年時被人妥帖照顧、細心呵護的那種感覺,即便天塌下來你也不擔心,也不懂擔心,在兒童的眼裡,這個世界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彩色、新奇而且未知的,充滿快樂。
漸漸長大,也就漸漸有了升學考試、早戀、挨訓、然後考大學,談戀愛、買房還貸,生娃養老、人際關係等一系列需要處理的大事件。而人生中,每一個人生大事件的決定,甚至包括一個細小的抉擇,都蘊含著A面和B面,A面是順心如意,B面就是無法如願的苦。
老祖宗早就給出了定律: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剩下如意之事不過一二分而已。
所以仔細想來,人活著的這一生,是真的苦啊。
《活著》這部作品為余華贏得了無數讚譽:法蘭西文學和藝術騎士勳章,義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最高獎項(1998年),台灣《中國時報》十本好書獎(1994年),香港「博益」15本好書獎(1990年),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2005年),法國國際信使外國小說獎(2008年);併入選香港《亞洲周刊》評選的「20世紀中文小說百年百強」;入選中國百位批評家和文學編輯評選的「九十年代最有影響的10部作品」。義大利格林扎納. 卡佛文學獎[14] ……
以及衍生出的電影、話劇、電視劇作品
以及根據百度百科資料,翻譯到十餘個國家……
雖然沒獲得諾貝爾獎,但毫無疑問,這是一部偉大的作品。
電影《活著》劇照
但在這裡,一如既往,我只是分享私人讀書體驗。
看《活著》的時候,是我近五年來第一次重感冒,頭昏眼花躺在床上渾身無力的過了一天,覺得簡直生不如死,過去什麼失戀的痛啊生孩子的痛啊,和感冒時那種虛弱無力無法控制自己身體的糟糕感覺比起來,真是差一萬倍,簡直是生無可戀有木有!
然後那天晚上感冒稍微好一點,而我無法入眠的時候就翻了《活著》,頓時就覺得,自己這點小病算什麼。
人生,處處充滿了荊棘和苦難。
在小說里,余華以一個過路人的身份,在某個田間地頭偶遇主角「福貴」,然後用了一個下午的時間,路人聽完了福貴的一生,而我得以在兩個小時內,旁觀福貴命運多劫的漫長一生。
小說以上個世紀為背景,在福貴的一生里,他先是從落魄地主家的少爺,因為賭博淪落成為平民,然後歷經被國民黨抓壯丁、文革、大躍進,余華把一個時代所有的苦難都塞到福貴身上。
話劇《活著》劇照
時代造就的悲劇命運在他身上顯而易見刻下痕迹:因為被抓壯丁見不到母親臨終一命,因為家境貧苦女兒一場高燒成了啞巴,為了送兒子上學不得不忍痛把女兒鳳霞送人,還是因為窮,妻子得了軟骨病;同樣是因為窮吃不起飯,瘦骨伶仃的兒子去獻血死了;因為窮,福貴生命中最後的溫暖,他的孫子,唯一能夠在最後時光陪伴他的親人,他唯一想賦予孩子的一點溫情就是煮點毛豆給孩子吃——結果這孩子因為太窮了從來沒吃飽,竟然吃得撐死了。
這樣說來,福貴的一生簡直毫無幸福可言!!
可是,在福貴被共產黨解救回家的一瞬間,在福貴見到妻子帶著兒子回家的時候,在把鳳霞帶回家的那個晚上,在福貴給兒子買了一隻羊,在福貴和孫子相依為命的那些瞬間里,總有那麼幾個畫面,溫馨得心都軟了,那些瞬間,太過美好,美好得值得拿生命中的一切去交換。
電視劇《活著》
於是為了那些瞬間,就算生命再多悲痛再多苦難,我們還是要活著。
活著,不僅僅是一種韌性,不是麻木不仁的活著,而是充滿勇氣面對未知,充滿能量去愛身邊的人。
於是福貴的妻子原諒了春生,於是作者借善良敦厚的福貴歷經滄桑的一生告訴我們,活著是最艱難的,同時也是最美好的。
其實仔細想來,福貴悲劇的一生又豈知是上個時代?每時每刻不都在人類社會上演著么。
儘管當下中國沒有文革,沒有戰爭,但在偏遠地區,依舊存在飢餓,依然有孩子吃不飽飯穿不暖衣服上不了學。
這個例子太極端,那好,就說說簡單的身邊事。
今天在朋友圈裡,看到一個北京醫生,年輕有為,但是過勞死了。
像這樣因為工作猝死的事件,近年來屢見不鮮,我常常想,他們的家人,該如何面對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痛。
還有,前段時間湖南4歲的孩子悶死在自家車廂里。
以及每年失水兒童那麼多、地震、乾旱、孩子被盜、各種天災人禍……
上天賦予我們人世的苦難,實在太多太多,走在路上可能碰見車禍,甚至無故被雷劈。
我每每看到新聞都在想,悲劇發生之後,他們的親人、愛人、朋友該怎麼辦?
然而,還能怎麼辦?
一轉眼,汶川地震過去7年了。
一轉眼,青海地震過去4年了。
死去的人已經死了,活著的人,卻還是要努力的,好好的活下去。
活下去,就意味著在某種程度上,你必須學會遺忘:遺忘過去發生的悲痛,才能投入到未來的新生活之中。
遺忘這種事,當時說起來很困難,然而日復一日,隨著流水般的日子,生活總會發生某些不經意的小變化,比如孩子們長大成人了,比如考上好大學了,戀愛了,又結婚了,或者家裡又添新丁。
總之,總會有一些愉悅,來彌補生命給我們的苦楚。否則,這生命就太苦了,太苦,沒法嘗。
而生命呢?說白了,不過是在生死之間,偷取幾分歡樂,用這歡樂,來抵抗上帝給我們的一切苦難。
金庸先生在《倚天屠龍記》里,光明頂上,明教教眾自盡之前念了一段經文:
「熊熊聖火 焚我殘軀 生亦何歡 死亦何懼 喜樂憂愁,皆歸塵土,憐我世人,憂患實多」
翻譯過來就是,活著也沒什麼快樂的事情,所以死亡又有什麼可怕的?無論快樂還是憂愁痛苦,最後都將歸於塵土。世人遭受的苦難實在太多,可憐的世人啊,就讓聖火焚毀這殘軀吧。
我小時候看到這一段,不明覺厲啊!
如今也算是經歷了一些人生風波,覺得說得真好!
可是,這種堪破世事之後的悲觀,還是不適合我們年輕人啊!
生亦何歡,死亦何懼?
所以呢?——嗯,既然不敢死,那就好好活著!
而且,既然活著如此艱難,那麼不如記得即使尋歡,一定要找一個看得順眼的人,渡過這艱難漫長的一生,才不辜負來這世上受苦受難走一遭啊!也才有勇氣,攜手面對未來人生的漫長風雨不是嗎?個人感覺,余華在韓文版自序中表達的是作者寫作的本意。另外,三部曲另外兩部--<許三觀賣血記>和<在細雨中吶喊>主題也可以佐證這一點。將其作為諷刺作品無疑降低了這部作品。
開篇主人公以第三者敘述一個老漢的故事。
背景是過去的中國,老漢的出生喊著金湯勺。
生活糜爛,吃喝嫖賭,我覺得又是一個老套的故事,從富變貧,從有到無。
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就是越看越著迷。
彷彿這段故事就發生在眼前一樣。
書名或者,老漢-福根或者,周圍親戚卻全死了。
最後卻以一頭老牛相伴
看完故事,心裡也感覺悶悶的
福根的一生,作者沒有給他留有一絲希望
老的,小的,老婆,兒子,女兒,女婿,孫子一一離他而去
看的時候前半段還描寫很細
後半段卻匆匆帶過,讓我感覺有點假
可是作者,他想表達的或許不是怎麼死
而是或者的人,唯一活著就是福根
親人死了,是個人都會悲傷
家道沒落,是個人都會不習慣,可能就會破罐子破摔
至少我可能不能接受落差那麼大,人可以從窮至富,這個轉變是自然的
但是從富到窮,你還能自然,那這心態後續真的就升天了。
沒有幾個人可以達到,同樣福根也是。
他也不能,他沒辦法。
他選擇接受或者選擇不接受
接受就是活下去
不接受就是死
他接受,活下去
他不得不挑起了膽子,生活生存的膽子
如果是我,我也做不到
或許絕地逢生,就是如此
人在那個環境下
你就是你自己
只是你自己
你做著你自己可能都沒想過的事
擁有者你自己都無法想像的信念
我也不知道,這算什麼
或者什麼也不算,福根只是福根,他只是做了他當時要做的事情
他不會去想信念
那是我們讀者的理解
那故事末,所有親人都死了
信念也就是不是要沒有了
他是不是要自殺了
但是他沒有,依然過著,活著
他一定是有感情的
世上沒有說親人去世
一定要悲傷,難過無法自拔
這才叫有血有肉
他一定是收了創傷的
他一定是十分痛苦的
你能從他埋兒子的細節看出
為了兒子躺土裡舒服
把兒子周圍的獅子拿出來,怕擱著兒子。
這麼愛兒子的父親,他怎麼可能沒有感情
他麻痹了自己
沒有全部釋放
末了在田裡,老牛就是老漢
老漢就是老牛
老了老了,他有一頭牛,他就夠了
追逐,不停追逐,你知道自己到底在追什麼嗎?
人的結局無非是兩腳一蹬,都是歸西,逃不掉
他活著 我活著
他活在舊社會 我活在新社會
他耕田 我上班
他有牛 我有爸媽
他沒錢 我沒錢
他有田 我有居所
他夕陽西下 我朝陽
老漢的事故 我的故事
心中或許還沒老漢這種面對人生的態度
我還小 我需要去活著 去面對
走下去愛下去
一直在繼續,從沒停過
從當下去享受
活著-意味著這個狀態很苦,不過更驚心動魄的是,人們居然還覺得是正常的。
少年去遊盪,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活著,不為別的,只為活著
這個小說表達出了中國農民近兩千年的生存狀態和身份:僅僅是活著的生物。
他們沒有公民身份,沒有辦法參與社會政治,只能是活著。
而就算是活著,也是很艱難的事情。
看這部小說,最大的震撼就是,從古到今,我們的生存狀態基本沒變過。
我看過很多遍,也看過張藝謀導演的同名電影和改編的電視劇,當然最喜歡的還是原著。
其實余華的自序中已經很明白的講述了這本書的創作經歷和要表達的主題。
在我的理解就是:
絕望是不存在的。活著的意義就是活著。只有活著才能看見更多的東西,比如希望。(最後一句是我的杜撰)
一個口含金勺出生的公子一段紈絝敗家的放蕩,
一個回頭做人的農漢一生汗淚血水交織的掙扎,
一個死心塌地的女人一個艱辛操持的家,
一片今天東風不知何時就會換了西風的天,
一個槍炮政權更替一段荒唐透頂的歷史鬧劇,
一個赤條條來孑然而終的老人瘋過倒過爬過哭過樂過人渣過爺們過的活著。
~~沒什麼特別主題,但每人看過,心裡都會有所感悟~
雖然生活中充滿了無力、無奈、甚至有些荒誕經歷,
但好在還活著。看了以後整顆心都被震撼了。活著就是一切,活著就要好好活著。我們的生命是上天賜予了,所以我們沒有理由沒有資格自己去結束它。福貴一生與命運抗爭著,孑然一身也從沒放棄過活著。只有親身體驗過文革十年的作家,才能用這樣樸素的筆觸,寫出這樣令人為之震撼的作品。這讓我想起了路遙的《平凡的世界》,他們也是頂著天立著地在活著。
活著便是一切。命運是無常,充滿了一切可能性。所以有事現在就做有心愿現在就完成,不要再拖延了。
我爺爺活了91年,農曆十二月的時候突然病倒了,躺在床上不能動彈,家裡人一直守著床邊。他們總對他說再過幾天就又大一歲了,九十一歲了。正月初一凌晨的時候,他就過世了。我奶奶從我懂事起就和我爺爺吵架,分房而睡。那天夜裡伯父還有爸爸在料理爺爺的後事,爺爺很安詳地躺在床上。我站在門口,奶奶含著眼淚走過來說:你們看看他還有呼吸沒有?
一個朋友,她爸爸過世了幾年,都是她媽媽照顧她和她弟弟。我從沒聽她哭過,她樂觀到不行,有她在的地方就一定有笑聲。只有一次,她跟我說她想她爸了。她說以後想當醫生,她媽怕做醫生辛苦不願意她受苦,她親戚勸她不要,趁早放棄。她沒有放棄,一直都在說服,掃清追夢路上的荊棘。後來她跟我說她媽願意了。
今天看到失聯客機確認是被劫持的新聞,我感到很開心,被劫持就有很大的可能性機上的乘客還活著。
我們總說有些事現在不做永遠就不會做了,可是又有誰真正馬上就去追夢呢?濫情,自卑,懶惰,我們一直在找借口,安慰自己,或者說欺騙自己。《活著》里福貴經歷了大半個世界的變遷,只剩他一個人的時候,也是活著,為活著本身而活著。
我相信人性有弱點,會有濫情的時候,會有自卑的時候,會有墮落的時候,但經歷了這些,我更確切真實地覺得活著就是一種幸福,能酣暢淋漓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就是一種幸福,每天睜開眼睛看到窗外的天,無論是晴天雨天,都覺得能站在這片土地上就是一種幸福。活在當下吧,過去不重要,重要的是現在,是未來,跟隨自己的心去流浪,去看看這個我們還沒見識過的大到不敢想像的世界吧。
我根本不能贊同作者把書中描述的主人公的狀態稱為「活著」,對於一個沒有意識到自己活著的人,那頂多算作還沒死去。人活著不是為了去承受無端的痛苦,人活著是為了去改變,至少也要試著去改變~ 富貴身處那個時代,遭遇的種種厄運固然是無法擺脫的,但是我沒有看到他哪怕嘗試著去反抗,對於發生的一切他都在事後承認、屈從了,我不能認同這樣的「活著」~ 有些人活著他卻已經死了,有些人已經死了卻還在活著。沒有意識到自己活著的人,沒有意識到自己死了的人,說的都是富貴了~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
不曾長夜痛哭的人,不足以談人生。
活著,看完已經很久了。恰逢不久前,高中時的好朋友突發心臟病去世了,想要安慰他的父母,卻實在無法說出能讓他們慰藉的話。
生活中,一個至親至愛的人的離去,對我們的打擊已經是致命,在書中,可憐的福貴,他所有的親人接二連三死於非命,自己從富家子弟流落至孤家寡人,唯有一頭與他一樣老的耕牛陪他一起在土地里找尋活下去的糧食和希望。
書中有一個細節,第一遍看的時候可能不會在意,不知題主有沒有注意,我全書讀完,忽然想起來這個細節,從此再也忘不了它:
不用多說,一個老人的形象已躍然紙上,歷盡磨難,能活著,能面對磨難活著,就是我淺顯理解的主題
活著,讀一讀。
常言道,亂世出英雄,我們常常讀的書,比如隋唐英雄,比如劉秀的故事,秦始皇統一六國,大多講的是亂世中出現了一個英雄,通過怎樣的努力,最後結束了戰亂,大家都會把目光放在這些英雄身上,歌頌或者感慨。這本書,卻開了另一個視角,講的是亂世之中的一個普通人是怎樣在苦難中艱難的努力的活著,歷經身邊的人一個個死亡,一個時代的結束,最終只有老人福貴活了下來。
本書很短基本一兩個小時可以看完,卻有幾個觀點值得深思和揣摩。
首先簡單講一下這個故事的梗概。
主人公福貴年輕的時候是地主家的兒子,娶了城裡米鋪老闆的漂亮女兒家珍,生了漂亮女兒鳳霞。他的父親也是一個敗家子將自己家裡兩百畝地揮霍得只剩一百畝地,他自己更是一個敗家子,連最後的田產最後的祖屋都揮霍一空。揮霍一空之後,他的父親將家裡的財產變賣一通,然後留下一句話,我們的祖先一開始只有一隻雞,雞養大了變成鵝,鵝變成羊,羊變成了牛。到了他父親這一代還是羊,到了福貴這一代他們連雞都沒有了。失去家產之後,他的父親氣極猝死。爹死後,破產後,樹倒猢猻散,米鋪老闆老丈人帶著花轎接回了他懷孕七八個月的老婆,扯高氣揚。
而後,為了維持生計,福貴找地主龍二租了五畝田學種地,後來他老婆帶著兒子回家了。再不久她母親重病,他再去請醫生的路上被抓了壯丁,兩年後共產黨勝利放俘虜回家,福貴回到家中,母親早已去世。在這兩年中,女兒也因為一場大病變得又聾又啞。
土地改革,他們分了五畝地,而不願意讓田的龍二,被五槍給斃了。這之後,為了讓兒子念書,把女兒給賣了,幾個月後女兒回來了,福貴最終還是捨不得再把女兒送走,鳳霞還是被留了下來。那時他們已經開始有兩頭羊了。
人民公社成立了,所有的財產糧食充公,大鍊鋼運動,挨家挨戶砸鍋,成立食堂,挨家挨戶沒收柴米油鹽,家畜。一開始,從人民公社的食堂頓頓都能吃到肉,鍊鋼需要選址,因為家珍認識風水師傅於是燒了隔壁的房子,開始鍊鋼,所謂鍊鋼,就是把汽油桶放在火上烤,桶里放著各種鐵皮破鍋,再不間斷的加上水加柴。煮了兩個月,出來了一個亂七八糟的鐵,還有鍋的形狀在,隊長說這個鍊鋼算是完成了,要去報喜。這期間老婆家珍得了軟骨病,他們被人民公社收走的羊最終也被吃掉,所有沒收的糧食被吃掉後,隊長去縣裡也討不到半點糧食,人民公社就散夥了,讓大家回去自己吃自己。為了生計,他們又買了一頭羊。
遇到了自然災害三年,靠賣羊,挖野菜,刨樹根,要飯,掘地瓜。有慶死了,因為縣長老婆難產大出血,學校把學生都壓到醫院驗血,有慶的學符合,結果一下子把有慶的血抽幹了,有慶就這樣死了。福貴去給他報仇,才知道縣長是春生,當年的戰友,最終無仇可報。
文化大革命,鳳霞嫁給了二喜。是個偏頭,二喜是個本分真誠的人,福貴說娶鳳霞的時候要熱鬧體面些,他就借了許多外債把婚禮得風風光光,揚眉吐氣。紅衛兵來了,沒有地主,沒有富農,沒有走資派,就把隊長抓去批鬥。春生作為縣長也是被批鬥的對象,後來挨不住批鬥的春生還是上吊自殺了。
鳳霞懷孕了,生孩子的時候大出血死了。再過不久,家珍也病死了。外孫的名字叫苦根,苦根四歲的時候,女婿二喜也死了,是工作時被水泥板夾死的,夾成了肉醬。又過了半年,村裡包產到戶,他們分了一畝半地,爺孫兩一起在田裡謀生存,苦根七歲的時候,生了病,福貴給他熬藥,又心疼的給他煮了些豆子,苦根吃著豆子,被撐死了。只剩下福貴一人,苦根死後兩年,福貴買了一頭老牛,於是一人一牛,過著餘下的人生。
值得深思和揣摩有一下幾點。
第一,苦難里的善與惡。其實本書裡面充滿了善與惡,有時代的善與惡,有人性的善與惡。
首先,我們來看看這個時代的善惡,在這個小說裡面出現的大多人都死了,但是很多人都是這個時代下的一個小小縮影,我們看到的是一個人,其實代表的是一類人更多的是無數默默消失在時光里的人,他們在時代里默默消失,沒有人關心他們,沒有人訴說他們。
1,從他的父親,到他自己,文章裡面的他們只是那個年代部分富家子弟的縮影,財產如何累計,如何揮霍,如何在動蕩不安的世道里變成懷璧其罪。
我們的主人公福貴是如何把家產揮霍一空的呢?首先,作為一個富家子,他是萬千毛病餘一生,不事生產還喜歡尋求刺激,於是呢,他學會了各種揮霍時間的壞習慣。比如,他熱衷於嫖,而且還放蕩不羈不以為恥,經常讓妓女背著他從岳父家門前經過,還大聲和岳父問好。他更熱衷於賭,一開始賭友的老沈是只贏不輸,所以他輸得還不大。後來龍二來了,他擠走了老沈,他的老千出得好,更懂得謀算人心,他輸得多贏得少,但是輸的都是小錢,贏得都是大錢,同時他早就在心裡計算著福貴所有的家產價值,讀者更大膽一些猜想龍二老早就設下這個局謀算他的家產。他從福貴這裡贏來的東西都記在賬上,他輸出去給福貴的都是一堆錢,於是福貴到最後才知道自己用半年的時間,將家裡的財產揮霍一空。
而龍二最後的下場呢,土地改革的時候田產分發給其他農民,龍二不願意,被槍斃。
2,國共內戰時,所謂的抓壯丁,其實不過是國民黨處處抓壯丁,這些許許多多所謂的壯丁什麼也不懂,什麼也不會,更不想陷入戰爭,但時也命也,只能祈求活著,避開子彈,避開飢餓,躲過壞天氣,活到戰爭結束。太多的人,無謂的陷入這樣的命運,家不成家,國將不國,甚至還有太多的人就莫名奇妙的丟掉了性命。
主人公福貴在去城裡為母親請醫生的路上,偶遇國民黨,當時另一個和他一起被抓壯丁的人極力拒絕,於是連長就假意放他走,他一邊走連長一邊在後頭放槍,可見不想當壯丁就只有死路一條。福貴於是無可奈何的跟著國民黨走了,後來也遇到一些戰友,這些人全都是被抓壯丁來的,其中一個戰友告訴他,他逃了七次,每次都遇到抓壯丁的被抓回來,最後懶得逃了。這些抓壯丁的範圍實在太廣了,被抓的人也太多了,而這些人只不過是濫竽充數,最可笑的在於他們是管大炮的,在整個戰地和戰鬥中一炮也沒有放出,戰爭就結束了。其中大部分人在戰鬥結束之前要麼餓死,要麼逃跑時被槍斃,還有許多的傷兵被積累到一起,在一個下雪的夜裡凍死了,內戰結束後,福貴還不敢相信,解放軍是真的要給他們盤纏放他們回家。這樣兩面反襯,國民黨是用這樣的手段抓了壯丁,解放軍是用這樣的方式放他們這些俘虜回家鄉。
3,土改運動,沒收地主的地,分給農名,不願意讓地的地主,紛紛槍斃,可他們一開始的財富也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他們只不過是懷璧其罪。
如果說日本人對他們燒殺搶掠是禽獸,那麼新政府的這種行為呢,仗著農民的弱勢身份打著為他們撐腰的名號,對富人公然搶劫,只不過是比日本人多披了一層皮而已,這種行為最大的惡果是打亂了社會的次序,要知道原有的次序是幾千年中國人一代一代努力才建立起來的次序,而這種行為使得財富失去了保護與依仗,財富擁有者再也無法維持原有的次序。
4,人民公社,他們進一步積累人民私有財富,並且集中銷毀,最終使得民眾無食可吃。
所謂的人民公社,做了哪些事情呢。首先,把所有鄉親們的糧食,家畜都積累到一起,連鍋都收走去鍊鋼,成立了所謂的食堂。剛開始,大家都有肉吃,大家都歌功頌德,等從人民家裡搜刮來的糧食都吃完了之後,找上面要,等要不到以後,就解散這個食堂,讓人們自己吃自己。
5,「大鍊鋼運動」,名存實亡的形式主義。
大鍊鋼是怎麼做的呢,去每家每戶搜刮人家家裡的鍋,然後砸了這些所有的鍋,選鍊鋼地址因為家珍認識算命先生於是燒了他們隔壁的房子,派每家每戶不間斷的燒火鍊鋼,燒了兩個月,每家每戶輪流值班加柴加水。經過不懈努力,最後燒出了一塊還有鍋柄的一塊玩意,他們的隊長還說要去報喜,洋洋得意說這樣的鋼可以打到蔣介石家裡。
以前讀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數裡面有一篇講的是所謂的憶苦思甜,把飯做到連豬都不願吃的難吃程度,藉以模擬以前的苦日子,幫助人民感恩現有的好日子,知道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這兩個運動的荒謬可笑之處堪稱異曲同工。活動發起者為了討好,為了自我存在感,活動監督者為了討好,為了陞官,到了活動實施者這裡,勞民傷財,怨聲載道。吃憶苦思甜飯拉肚子,糟蹋好好的糧食。大鍊鋼更是好好的鍋子打破了,好好的柴胡亂燒,還得派人不間斷看守。
6,「3年自然災害」,存糧儲糧被人民公社吃完,再遇到天災,最終導致數千萬人餓死,易子而食,是這個年代真實發生過的悲劇。當人因飢餓而離死亡很近的時候,他們基本失去了人的善心和良知,變得和禽獸一樣,只為了活著而活著。
主人公經歷的年代人民是這樣的,靠賣羊,挖野菜,刨樹根,要飯,掘地瓜。本書在這裡其實還是有些一家人溫情脈脈一起努力相親相愛的日子,但即使是這樣的溫情脈脈也看得人惴惴不安。這些就是細節述說,比如家珍去娘家要來一袋米,一家人躲在家裡煮粥,結果全村人都跑上門來,最後硬是被縣長搶了一把米。比如,沒有吃的大家處處挖地瓜,女兒鳳霞好不容易挖出一個,結果被村裡人搶過去了,隊長過來所謂的主持公道就是一人一半,然後把地瓜切了一半大一半小,再從大的一半上面切走一半留給自己,最後相當於是分了三份自己謀得一份走了。一個隊長,搶民眾的米,搶民眾的地瓜,時代的悲哀。
7,「文化大革命,紅衛兵,他們沒有去糟粕留精華,而是將五千年的所有文化遺產,統統付之一炬!」
紅衛兵運動最初是破除「四舊」(即所謂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隨後發展為抄家、打人、砸物。無數優秀的文化典籍被付之一炬,大量國家文物遭受洗劫,許多知識分子、民主人士和幹部遭到批鬥。紅衛兵運動對社會秩序和民主法制的破壞,引起各地黨組織和許多幹部群眾的不滿和抵制。但是,這種不滿和抵制當時卻被認為是執行了「資產階級反動路線」。
主人公這時候已經窮苦了太多年,所以這一風波,離他還算遙遠。而即使是那麼遙遠,也有為國家戰鬥過的春生承受不住批判虐待最終上吊。也有隊長帶到城裡被毒打,隊長是怎樣被冠上走資派被毒打的呢,紅衛兵來了問他們,有地主嗎,沒有,有富農嗎?沒有,有走資派嗎?沒有,那你這個隊長就是走資派,就把隊長抓去批鬥。沒有敵人,編造一個,視人性為無物,就像皇帝的新裝一樣,別人都覺得對,你覺得錯,那麼命運的收割鐮刀下一個對準的就是你的脖子。
再來就是人性的善惡。有騙人的老沈龍二,有搶福貴他們家米和地瓜的隊長,有經不住批鬥而自殺的春生。有幾點比較深刻的善與惡值得人們深思。
一點是鍊鋼時選址,風水師傅認識家珍,於是選了他們隔壁的一家,最終隔壁的房子被燒毀。那樣動亂的年代,人們辛苦的活著世界變得那麼快那麼亂,大部分人也和算命先生一樣,默默的保留了一些人性與良知,他知道最終是一定要燒毀某一個房屋的,但是他認識的家珍他還是避重就輕了。這是中國人骨子裡的善,也是中國人所謂的人情社會。
一點是有慶的死,縣長的老婆難產,匪夷所思的是把學校的學生都壓過去驗血,更匪夷所思的是一個孩子血型符合就沒有底線的抽,直到所有血液全部吸干孩子死亡。最最匪夷所思的是孩子死前後後,醫護人員的反應,抽血的人把有慶的血都抽干孩子死了,叫來醫生,醫生罵了一句,然後繼續回去救縣長的夫人。哪怕全文到最後,醫護人員都沒有說出來給孩子的死亡表示一分歉意,他們是那麼全心全意的救縣長的夫人,他們是那麼的視人命為草芥。這是中國人骨子裡對權利的敬畏,也是中國人骨子裡的奴性,他們崇尚權利,懼怕權利,討好權利,極端利己主義。
再有就是本人的女主角,家珍這個人。她那麼的普通,那麼的出彩,那麼的讓人感動,讓人無可挑剔。原本她是米鋪老闆的女兒,長得漂亮,心地善良。嫁給福貴以後,基本沒過一天的好日子,還有錢的時候,丈夫吃喝嫖賭,沒有家產之後被父親花轎抬回家,生下兒子之後又回到徐家,和丈夫一起辛苦勞作,丈夫被抓壯丁,婆婆病死,女兒發燒聾啞,還有一個嗷嗷待哺的兒子要她一個人照顧,她默默的堅持了兩年。丈夫回家後一家人繼續辛勤勞作,她又得了軟骨病,得軟骨病的她還慶幸,幸好這個病不用治因為她知道家裡沒有錢。不能下地,她總是很愧疚,一下也不願拖累丈夫,連在床上了也要給家人做衣服做鞋子,最後連針都拿不起來了。她對此仍然內疚不安,她終於哭了,她還是不想死,捨不得死,捨不得丈夫,捨不得孩子。有慶死了,她重病一場,掙扎活下來,鳳霞死了,她終於還是熬不過,她走了。
常言道,貧賤夫妻百事哀,而這樣一個普通的女人,才是中國家庭婦女的代表人物,我們很多人都在她身上看到自己的奶奶,外婆,媽媽的影子。她們從不怕吃苦,她們有最堅強的心,也有最柔軟的懷抱。外面的世界再怎麼動亂怎麼寒冷,有她們的存在,屋檐里的生活總是溫情脈脈,有她們在家人這兩個字總是在心裡發光發熱。
第二,苦難里的真情。
●
家珍對福貴的愛情。懷孕的時候去青樓找福貴,跪求他不要賭,挨了一頓打之後自己默默的拖著孕肚走了幾十里回家。夫家破產之後,在娘家生完孩子又抱著孩子回到夫家。千金大小姐去田裡幹活的時候,丈夫對他說讓她多休息,她也妥帖的安放在心裡,在那麼多的壞里,找丈夫的好。她得軟骨病前丈夫累得睡著,同樣累的她卻努力做著很重的活。兒子去了,病重的她把遺言都說完了,最後還是堅持過來,她還是捨不得他,捨不得死。他們都是那麼樸實的人,不會說什麼情情愛愛的話,卻始終實踐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美好愛情。
●
福貴對兒子的父子之情。全文福貴對兒子的態度都是彆扭的,這是中國典型的彆扭又含蓄的父子之情,可以打可以罵,可以買東西買禮物,卻矜持得說不齣兒子爸爸心疼你爸爸愛你。兒子也是懂事的,孝順的,乖巧的。家珍給他做的鞋子因為每天中午要給羊喂草,來回幾十里的跑步而磨破,家珍辛苦的給他修補,福貴心疼的把兒子罵了一頓之後,兒子從此赤腳來回跑,後來福貴心疼兒子的腳又讓他好好穿鞋,他也孝順的赤腳來回跑,哪怕眾目睽睽的運動會,哪怕最後死前去醫院也是赤腳跑的,他理解父親心疼母親,他也心疼母親,他實在是孝順得讓福貴內疚不該那麼狠的罵他。有一段是講福貴去學校給有慶送糖,看到他在玩鬧於是打了有慶一巴掌,結果還和老師吵起來了,有慶於是和他爹鬧起彆扭來,後來福貴買了一頭羊,路過學校的時候怕給兒子丟臉就沒進去,兒子跟在後頭高興的喊他。作者的文字功底實在是強,寥寥幾筆,畫面感就出來了。彆扭的爹和彆扭的兒子,彆扭的父愛,生動溫情。
●
二喜對鳳霞的夫妻之情,第一次相親的時候,這個偏頭的小年輕什麼話也沒說,默默的走了,大家都以為相親失敗了。第二次,二喜卻帶著人,帶著材料,給岳父家的房子修葺了,給癱瘓在床的岳母做了方便吃飯的小矮桌,和鳳霞一起做飯。這姻緣就算定下來了,二喜問福貴什麼時候能娶鳳霞,福貴只提了一個要求希望鳳霞結婚的時候多叫點人,二喜借了許多外債把婚禮辦得風光熱鬧。結婚後每次回門二喜鳳霞都是手牽手回家,農忙鳳霞回家幫忙,富貴擔心女婿趕女兒走,女兒走後又把女婿帶回來一起照顧老人。女兒懷孕後被蚊子咬,女婿就先把蚊子都餵飽才讓女兒上床睡覺。後來鳳霞生產,二喜堅持要保大人,當兒子抱出來二喜都急了,他跳起來叫到,我沒要小的。母子平安,他開心的直抽抽,結果鳳霞還是大出血去世了。一個大男人,把腰哭疼了,直不起來。後來,二喜再也沒有開心的笑過。簡單的相親相知,簡單的相守,這是只有那樣的年代才有的簡單真摯的愛情。
●
鳳霞成婚之後對父母的親情,回門一般是一個月,才十天岳父岳母就想念得不得了,然後鳳霞就和二喜回家了。兒子沒了,女兒嫁出去了,老兩口心裡有許多的牽掛不舍,岳父去女兒家,女兒和女婿回娘家,那麼長的路,可心與心的距離卻那麼近。母親一遍一遍問女兒女婿的情況,父親一遍一遍的說女兒的情況,誰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明明是放在手心裡疼的,又怎麼可能一下就割捨出去呢。
●
福貴對苦根的爺孫之情,兒子死了,女兒死了,老婆死了,女婿死了,爺孫倆安靜的日子,那麼小的傢伙就和姥爺去田裡幹活,聽姥爺給他講雞變成牛的故事,爺孫兩為了羊一起努力一起忍耐。外孫懂事得讓人心疼,姥爺背不動他,他知道幫姥爺省力,擁有了一把自己的小鐮刀就高興地上躥下跳,後來姥爺因為心疼他,給他煮了一鍋豆子,這個小傢伙一下子擁有了那麼多零食,竟然就這樣活生生的撐死了。作者到了這裡幾乎沒有多少語言,但是每一個文字都能看到畫面,那麼努力那麼溫情。
第三,苦難里的希望。
有這麼一個故事,從頭貫徹到尾。這個故事是福貴父親講給他的,從前我們徐家的老祖宗不過是養了一隻小雞,雞長大了變成鵝,鵝養大了變成羊,羊長大變成牛。他父親還有隻羊,到他那裡連雞都沒有了。他把這個故事講給兒子有慶聽,後來又把這個故事講給外孫苦根聽。從他沒有雞之後,經過一家人的努力,兒子有慶辛苦的喂肥了兩隻羊,這兩隻羊被人民公社吃了。後來經過一家人的努力又養了一隻羊,有慶仍然辛苦的養肥了他,結果自然災害只能賣掉它換糧食。再之後幾歲的外孫苦根和姥爺一起下田一起為了牛而努力,最後只剩福貴一人的時候他終於買了一頭老牛。
這個雞變成牛的故事,這整個過程,就是中國人的希望和嚮往。不管什麼時候,他們都會努力,會忍耐,就連幾歲的苦根也會和姥爺說,只買一顆糖,剩下的錢留著買牛。不管遇到什麼苦難,沒有雞,沒有羊,不論時代動亂,天災,人禍,怎麼打擊他們,讓他們回到連雞都沒有的境地,他們都會一點點努力,努力的養雞,養鵝,養羊。他們始終堅信,因為他們的祖先曾經擁有過牛,不管是怎樣丟失的羊,雞,他們總是辛苦勞作,拚命積攢,只要還活著,他們就會為了牛去奮鬥去努力。這樣的人民,在幾十年以後,過上好的日子,擺脫從前的那些動亂,那些苦痛。這是中國人活著的一股子勁兒,一口氣兒。
第四,關於活著。
故事的書名明明是寫活著,最後給我們的故事是一家人如何全家死絕最後只剩那一個人。父親氣極猝死,母親念兒而死,戰友中彈身亡,兒子抽血天逝,閨女難產而死,妻子抱病而終,女婿工傷致命,外孫吃豆撐死。
作者余華自己的評價:在中國,對於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人來說,或者和倖存就是一枚分幣的兩面,它們之間輕微的分界在於方向的不同。對倖存者而言,生命是脆弱的,任何不可抗拒的外力和紊亂心智的內力都能輕易奪走一個忐忑中度日的生命,而對於生活的人,生命又是如此的堅韌,它熬過漫長的沒落、戰爭、災害和孤獨,在遍地苦難中執著的走向未知。藉助小說主人公福貴尚未結束的一生,我似乎窺到了生命中某些難以名狀的東西,這東西只有經歷過的人會心一笑後的沉默時,才顯露出几絲帶著微笑的猙獰。
也許在旁人看來,富貴的命運是如此的坎坷,幼年家道殷實,卻因嗜賭成性喪盡家財,父親也含羞而死,寄人籬下後剛浪子回頭卻被國軍抓壯丁充軍,在戰場上苟全性命回鄉才得知母親已病故,日子剛平穩了幾年,兒子意外死亡,妻子憂病中撒手人寰,不久女兒死於難產,女婿工作時喪命,最後連外孫也不在了···
福貴的一生經歷了太多的生離死別,也看過太多悲歡離合,在他眼中,生命脆弱的不堪一擊,每當日子回到正常的軌道上,各種飛來橫禍都赤裸裸的搶走他想要的生活。但他不清楚的是,他自己已經活出了生命的韌性。他的世界觀經歷了不同時代後,任然奇蹟般的保留了下來。戰爭,「大躍進」,饑荒,直到文化大革命,這些變故在福貴眼中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他只是努力的活下去,靠運氣,也靠本能。
我看梁老師的節目,我覺得那個說法我很贊同,或者是因為本身有了活著這個現象,人們才會去思考活著這個現象,接著才會去設定他去計劃他。對我們中國人來說,活著就是活著,先活下來,再去思考或者的意義。或者也如福貴一樣,先活著,再代入進雞養成鵝,羊,牛。充滿希望的活著!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