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該如何評價千里江山圖?

尤其是感覺該作的設色在山水畫中顯得有些與眾不同


樓上有答主說看傻了?其實好多人排了5、6個小時的隊,好不容易擠到千里江山圖跟前,看完也傻了。。。因為大家都沒看懂啊,哈哈哈~

在此之前,有無數藝術界大神都曾表達過《千里江山圖》的崇拜之情,也有不少大師以畢生功力解讀過它,可還是有辣么多小夥伴們不知道該怎麼欣賞它的輝煌。所以。。。

本公子以己之拙見,想到一個妙招:用搖滾的方式來解讀這幅18歲少年的曠世之作~

戳我,看視頻咯~

2015年《清明上河圖》的展出,引發了「故宮跑」,這一次的《千里江山圖》,又引發了「故宮奔」。故宮好忙~

要知道同為中國傳世十大名畫,《千里江山圖》比《清明上河圖》足足長出一倍。

而且自乾隆年間被收到故宮裡,久居深宮,新中國建立以來,只公開露過3次面。其中一次,還不是全卷展出。

因為年代久遠,每展一次,山水的顏料都要掉一層色。可以想像,錯過這次展出,也許這輩子都不會有機會看到了。

而這幅傳世之畫的作者王希孟,同樣也是一枚傳奇少年。

他在18歲就完成了《千里江山圖》,可是畫完不久他就去世了。這幅畫成為了他唯一傳世的作品,留給後世無盡猜想。

也許他將畢生的力量都注入到了唯一的作品中,因此即便在近千年之後,他的這幅畫,仍能讓我們身臨其境地感受到千里江山的燦爛輝煌。


「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

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

後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後變得像挨了錘的牛一樣。

可是我過二十一歲生日時沒有預見到這一點。我覺得自己會永遠生猛下去,什麼也錘不了我。」

——王小波《黃金時代》


隋唐五代 宋元明清 許多大師都有專門的研究 專門的本子 但是我們很少有人專門談論王希孟的著作 明國的一位葉恭綽(1881-1968)似乎寫過一個畫論,裡面專門有一段文字,寫得非常精彩是關於《千里江山圖》的,這裡不多說,大家有興趣可以坐地鐵到故宮看原作。關於這幅畫,有一個點非常值得關注,王希孟在畫這幅畫的時候,只有18歲,這幅畫呢,謝天謝地,現在還在故宮,前兩年還拿出來過,我就去看,腦袋就地在展櫃的玻璃上看,看傻了,為什麼?實在是太輝煌

少年王希孟學畫,被皇家畫院錄取了,獻了幾次作品,都不夠好,但是皇上看他聰明,就親自調教他,不到半年他就把《千里江山圖》獻給宮廷。皇上很高興,誇獎他,給他官做。這個事兒呢,倒讓我們想起委拉士開茲二十歲被皇宮召進去做宮廷畫家,他給菲利普四世花了一輩子的像,差不多到60歲左右,才得到了宮中主管的位置,所以他的著名作品《宮娥》(晚年大畫)當中特地穿上這件有爵位的衣服

王希孟要比他小600多歲,他們倆要是遇到啊 ,到是可以聊聊進宮的經歷,委拉士開茲18歲的時候畫的畫,也是好的不得了

十八歲是什麼概念呢,按照現代的慣例就是成年了,可以喝酒、抽煙、開車了,可以自個兒住出去,所以當我們說起18歲,這個意思就是說你還小,我們80後,還有現在很多的90後 而是郎當的男女青年,大人們都隨口叫我們孩子,但其實這個稱呼是有問題的。為什麼呢?
看了一本西方人寫的書蠻有意思叫《童年的消失》,作者是:尼爾·波茲曼,我才知道整個古代啊,成年人和孩子的關係,不是像今天這樣,今天呢,我們在一切領域只劃定成人和小孩,在農村,有些孩子叫父親就直接叫名字,在美國內容有些孩子他不叫爸爸,就直接叫peter、paul什麼的,就跟兄弟一樣的,所以不管你是哪個文化,哪種文學,儒家也好,什麼也好,人類有個大傳統,就是這個樣子,打仗不用說了,大家知道戰士們20歲平定匈奴,那可見十來歲就是殺人的好手了。
記得天平天國時期,清廷為了捉拿兩個殺人如麻的頭領,花了不少氣力,逮到一看才16歲,這個年紀上他是不知死也不怕死,殺頭前,坐在地上吃喝。
說了這麼多,古代當然沒有今天這樣的大學、中學小學,可是很多孩子到十二三歲他會學一門手藝,其中有一的人到十五六歲就獨當一面,很多就出來接活兒了,全部的美術史和工藝史,我們知道,太多太多傑出的作品、工程其實是年輕人做的,雖然有老師傅統領著,帶著,教著,那麼在一些要求特別精密的手藝中,很多都是只招收十四歲以下的小徒弟,過了14歲就不要了,因為心不靜,心就不純了
聽過教堂的唱詩班,那種過程,那種全神貫注,那種精密和神聖感,是少年任何童子最珍貴的一切

過了十八歲,孩子就轉向智力,等於花開過,要去結果子去了,所以呢,不要小看十八歲,十八歲的孩子如果是個天才,這個事兒就非常可怕了

繪畫 音樂 詩歌 文學 過個幾百年就會出這麼一個天才人物
繪畫是手繪的 手藝第一 手藝之上呢 又是眼光第一,這個眼光分兩層
一個是觀察之眼 一個是指一邊畫著 一邊你怎麼判斷自己畫這幅畫 屬於經驗範疇
而觀察之眼時不可學不可教的,所謂天分就是指的就是這個 因為同一片風景 你給天才看 你給庸才看 畫出來是不一樣的
十八歲的感知功能是全息的,好比嶄新的電腦 下載、搜索、反應功能那時相當一流的,他長成一個少年看世界,那簡直渾身都是攝像頭,年輕的新手畫畫,興緻勃然,他只要有了技巧,差不多一半是逞能,一半實在是因為他太年輕了,他對眼前的世界好奇,動心熱愛
我們整體看隋唐的繪畫

加上東晉顧愷之的山水畫,是中國山水畫的胚胎和萌芽 是童年期

早期文藝復興的意思就非常想隋唐的畫,一股子少年人的稚氣、秀氣、靈氣和英氣

五代北宋的山水畫,格局擴大,氣勢磅礴,雄渾,用墨慢慢老熟

但是宮廷仍然熱衷青綠山水畫,因為當時的青綠山水,也是一種歌功頌德,好比主旋律題材
到了北宋,遇到像王希孟這樣的天才,又少年了一下子,出人意表,光華燦爛,難怪宋徽宗堪稱奇蹟,這麼給他誇獎,因為他自己也是高明的畫家,他知道自己畫不出《千里江山圖》

這幅圖的野心遠遠超過隋唐的展子虔和李思訓,王希孟沿襲的全景觀,是五代北宋開拓的圖式。
看到《千里江山圖》的開闊,開闊的非常具體,如果把這幅畫切割成無數個局部,那每個局部都可以成為一幅畫,都是細節
隋唐五代,包括北宋的大家,找不出一幅畫,可以收納那麼多自成格局的景別,每個景別有這麼多詳確動人的細節,通常成年的老熟的大師,喜歡做減法(我們現代設計師也是這樣,也就是所謂取捨和概括),可十八歲英年的王希孟呢,他是忙著做加法,人在十八歲年紀才會有這股子雄心和細心,一點不亂,不枝蔓,不繁雜,通篇貴氣 清秀逼人 那沒得說 就是他的天賦了 他降生在中國山水畫的黃金時代,他在黃金時代只有十八歲,又有一個宋徽宗親自給他調教,我想他也鬧不清,怎麼畫出這幅偉大的畫卷 十八歲乾的事 多半其實是不自知的 所以恰巧好也好在不自知

估計照西方的說法,那就是上帝讓他幹了這件事情

最後不得不提 給他所出同一畫院的 張擇端 畫了著名的《清明上河圖》五米多長 不及《千里江山圖》的一半,他是世俗繁華的史詩,那《千里江山圖》呢,就是錦繡山河的頌唱,這兩件偉大的作品,成於北宋末年

看不出亡國之兆,不久金人入侵,就把宋徽宗和宮廷數千人就擄到東北去了,不曉得那個時候王希孟是不是還活著,他存世的作品就這麼一件 真跡無疑

最後,我們在想像中國古典畫家的時候,都是白鬍子老人
張大千《玉照心房圖》

明清文人畫 確立了山水畫中的老人符號
晚清明清 齊白石、張大千又坐實了這類符號的單一想像
在《千里江山圖》中我們分明看見了一位美少年 他不可能老 他正好十八歲 長几歲 小几歲不可能有《千里江山圖》
他好像知道 過了幾年就死了 嗯 十八歲!

------陳丹青的《局部》


今天去故宮看了千里江山的展覽,內心澎湃,寫個答案。
當我站在千里江山圖面前的時候,內心只有兩個字——震撼。
本人國畫小白,在看展覽之前對千里江山圖的了解就是特別長的長卷、清明上河圖的兩倍多、青綠山水畫以及少年天才王希孟的有點戲劇悲壯的人生。所以之前心裡一直打鼓,千里江山圖是不是真的和清明上河圖一樣偉大,還是少年天才王希孟人生給這幅作品加了碼,但是當我站在它面前的時候,我終於知道這和他18歲沒有任何關係,這幅作品和他本人的人生一樣燦爛輝煌,不需要任何其他的加碼,如此宏大的長卷,整體的構圖、裡面的細節讓人嘆為觀止。同時展出的還有趙孟頫、文徵明很多大家的青綠山水作品以及後人臨摹的千里江山圖,我覺得只要是個有基本美學知識的人都能看出來,作品都是精品但是高下立判。就像千里江山圖的題跋裡面說的,「自可獨步千載,殆眾星之孤月耳」,如果有條件,強烈推薦去故宮看這個展覽,不虛此行。


有幸趁著游故宮去見了見真跡,我不是學這個的,被細緻和開闊給震撼了。前面兩女生在前面踱步,言語間聽出了他們是美院的研究生,只聽一女生說了句:看了這個,還去什麼盧浮宮啊。這個評價應該很高了吧


http://mp.weixin.qq.com/s/LGaJ-LpgO5hca6-DyAegDw
這個鏈接下能看到全圖,不是推廣


高清無碼千里江山圖在線看圖地址:

千里江山圖 - 故宮名畫記


學生黨趕在十一高峰期匆匆看了千里江山一眼。儘管人潮湧動接踵而至 期間也有惴惴不安 不過進入雁翅樓的一瞬間諸多種種煙消雲散,也覺得不虛此行。(限展分批次!我當天可能是全故宮跑得最快的前五十個 不過避開高峰期的現在去看 應該是個好時機)

看完以後,其他名家的歷代青山綠水都要遜色不少,只能去身臨其境感受它的震撼。千里江山圖在青綠山水上的用色淋漓盡致相得益彰 亭台樓閣嵌于山中、農舍炊煙裊裊。掠過江的鳥,江山泛舟的人, 無不浮現在這幅是清明上河圖兩倍之長的畫卷上,無限江山似錦,盡在筆墨中。

其間 記得有位同行的遊客說了句「這可能就是天才眼中的山水,和我們不同。」我深信不疑。

對於王希孟這個重回世間的少年
大抵是 一生一畫,一畫一生

我見青山多嫵媚。


周六去聽了《千里江山圖》的解析,作為一個外行人,被畫里的細節震驚。當老師講到遠處有塔有寺廟並附高清大圖時全場震驚,隨後多處細節震驚全場。

還記得整幅圖表現出了「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空間意像。」

宋徽宗通過指導十八歲少年繪畫,使得十八歲少年畫出徽宗心目中的太平江山。

山石有君臣,林木有氣節,更有超脫的隱士居於畫中。


2017/09/15 - 2017/12/14

故宮展出《千里江山圖》真跡,喜歡的朋友不要錯過!


近千年青綠山水畫作第一神品,氣象無人能及


千里江山圖是在做加法,富春山居圖是在做減法。一個十八歲,一個八十歲。


從來少年望山不是山,從來君王霸業圖千秋,奈何,江河奔流山不老,老樹新芽,綠了一歲又一歲,只老了少年,亡了君王,換了朝代,只聽新人笑哪聽得舊人哭,只留山水無言!心中有天下,眼中才有江山,筆下才有乾坤……讓少年停在畫里,穿越千年,等懂他的人去望他一眼,一眼萬年,淪陷在他山頂藍色的眼眸………喜歡那片藍色的,只有少年的江山是如此鮮艷,蘊含著無限可能……


青綠山水的巔峰,說這話太官方。
驚奇出自十八歲少年之手,驚嘆咫尺千里的卷幅,驚艷其青綠設色,感慨王希孟早逝。
太喜歡反而不知該說什麼。


熱乎乎的感想來啦!今天剛看過!先說重點!!!
10月30日是《千里江山圖》展出的最後一天!不是12月!
10月30日是《千里江山圖》展出的最後一天!不是12月!

10月30日是《千里江山圖》展出的最後一天!不是12月!

因為10月31日要更換一批展品,其中就包括這幅長約11.9米,寬約51.1厘米的少年天才之作。
貼著玻璃不願錯過每個細節,作者王希孟18歲時,隨宋徽宗趙佶(就是那個有才的皇帝)學畫,隨後僅用了半年多時間,此長卷橫空出世。
山水畫到了宋元,筆法愈漸成熟,山水不再是人物行為的背景。特別是跟旁邊展廳里一個清代的臨摹作品對比一看,高下立現。
當時一個感覺就是,這個十八歲的少年,胸中有大丘壑,許是才氣橫溢太過耀眼,慧極必傷,驚世之作僅此一篇足令後人回味無窮。
附一張圖


票高的答主們把這幅畫的由來說的很清楚了。而我今年十九,比當年揮毫的王希孟大一歲,若略去千年之隔,也可說我倆是同齡人。

我第一次聽聞《千里江山圖》是因陳丹青先生的《局部》。第一集就是大談這幅北宋的長卷,可見其在陳丹青心中地位。在節目最後一句話我記憶猶新:

在《千里江山圖》中,我們分明看見了一位美少年,他不可能老,正好十八歲,長几歲,小几歲不可能會有《千里江山圖》。他好像知道,過了幾年就要死了。

每每看到繪畫史的天才,總要恨的咬牙切齒。這種所謂的妒忌,其實是雙重的,一是深覺才氣不及,二是恨自己不懂繪畫,深覺文字的乏力在偉大的視覺藝術前陡然顯現。

我以為呢,十八歲是雄心俊逸卻又無知魯莽。不論文學上的長篇,還是北宋長卷,其實對於現在人來說都是難為,甚至不可為,因為現人早早的知道其難處,大體量的難處。才識技法乃至運氣,缺一不可。但十八歲的王希孟就鬼使神差般的樣樣兼備,如今看來確實奇詭。但站在畫卷前,還有什麼好說的呢?

其實今日的少年們就沒有王希孟那般的雄心和勇氣嗎?是大部分的我們已然接受了自己無知而又魯莽,卻忽略了把頭抬起來,就可以是勇氣,就能做到超乎想像的事情。

在藝術作品的範疇中,沒有愈老必然愈加醇厚的說法,偉大的藝術從來是忽略時間和年齡的因素,自顧自的閃耀。我看文藝復興展覽,拉斐爾的作品混在長他若干歲的米開朗基羅和達芬奇的作品中間,一點點也不露怯。老來的藝術家,當然有經時間凝練更為醇厚者,但也不乏後勁不足,超不過年輕時候的成就。曹禺晚年一杯杯酒的灌,還是寫不出第二本《雷雨》。

不知下次什麼時候才能再看見《千里江山圖》。


大家有沒有仔細的看過這幅畫?加入真是當時的院體畫為什麼很多地方跟北宋院體畫完全不一樣?尤其是山巒樹木尤其粗糙,設色缺乏層次感,完全不像出自一個人之手,況且你再去看看宋徽宗的畫,在對比一下王的畫,差太多,徽宗怎麼會看得上?我很好奇


故宮拍了3個小時看上不知道算不算快的
個人愚見
我一直很討厭每每談論這個畫,就有人說你看這是人家十八歲畫的。難道作者是八十歲畫的,這個畫就不屌了嗎?
我覺得這個作品,最屌的是,構圖,和信息量的原創匯總與編排(一山一水一橋一亭的安排,絕了)。段段成畫,整體又恢弘大氣。平遠高遠深遠結合巧妙。如果說取一段來看,絕對說不上是第一,但是放在一起,就是神作。
我個人欣賞千里江山圖無關筆法,無關作者的歲數,在於細節的精細,構圖的巧妙,整體的恢弘大氣。細看遠看各是不同的感覺。故宮還有一張清人的仿作,美感絲毫不亞於王希孟的原作,歷史感可能差了點而已。
我排隊時候有個老哥一直在和女朋友說,你看這個意境,才疏學淺,千里江山圖的意境是什麼,求告知。

去故宮看畫,最喜歡的一幕。我覺得這幾塊石頭的美和千里江山圖的美是一樣的。不知是哪位大師的作品。

最後我想說的是,十八歲畫這個畫,真的是太厲害了。


早慧天才之傑作


不裝逼了,湊熱鬧說點兒具體的東西吧,省的像上邊大多數那樣那麼只會感慨和吹牛,卻說不出一點點的門道。我盡量不用術語。

首先它是一幅長卷,也就是「大畫」,大畫的難度就比單幅畫難度大得多了,大畫沒幾個月搞不定,小幅半天就能畫好幾張。

從構圖來看,整體構圖非常完美,你不覺得看著很舒服么?這就是幾大塊山水比例很好的緣故,有的就不行,這裡就不點名了,免得被噴。

細節畫的也非常好,尤其是山,那麼多座山峰卻各有特色、各具風流又毫不突兀,山水畫的山為了突出個性特別容易顯得過於刻意,反而失卻了自然流動之美,很多名家的作品都有這個問題。

從線條上來看,用筆非常細膩、熟練,雖然更豐富一些更好,後世的很多明清作品都無法與之相比。很多名畫的線條也不如他柔和、完美。

從用色來看,整體非常完善,藍綠黃配合的非常完美,不過整體色調稍微偏暗,我還是更喜歡富春山居圖或者長江萬里圖這種亮色調的,再說無論是青綠山水畫風還是山水田園內容也未必都得暗色調啊。

從內容來看,山水田園之樂,內容很具體、豐富,種田、放牛、讀書、祭祀等等都有,裡邊的小人畫的也都很棒,可惜沒帶放大鏡。

很慶幸,能在展出差不多最後一天看到這幅畫,就幾個人看,所以我看了20分鐘,vip待遇啊~下次再看到可能得20年以後了吧。

畫這種東西不比書法,不是專家很難看出高下,而畫比較簡單,即使是外行也能看出來瑕疵。這幅畫傳世十大名畫確實名副其實。


從沒想過國畫是個彩色的,一直以為是黑白分明


普通人有時候也會有那種做出什麼東西了覺得「我TM就是個天才」的得意時刻,我想這卷青綠山水就是使千年前的那個真正的少年天才有這種感覺的東西吧!


真的有這個人而不是後輩杜撰出來的嗎


十八歲少年筆下的意氣風發


推薦閱讀:

為什麼梵高畫的星星會如此明亮?
有沒有網站可以觀賞到比較清晰的名畫作品等?
在繪畫人體時如何思考和練習?
你為什麼喜歡印象派繪畫?

TAG:繪畫欣賞 |